从中国近代史的角度谈谈对中国梦的认识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2013-05-31 09:11:24)转载▼一、中国古代圣贤的“中国梦”有梦想就有未来,没有梦想就没有未来,中国人从古代一直到现在其实都是靠梦想在支撑着。
中国古人的梦,有几大家,孔子的儒家思想,儒家的创始人,也是影响中国人最大的。
在1949年之前,中国人都是在儒家孔子的影响下走过来的。
孔子的梦想是什么?孔子的梦想是天下大空,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家不分彼此。
孟子的思想,老有所养,互相之间有一种救助思想。
墨子也是中国很重要的思想家,墨家的理想什么?人人平等,不分彼此。
老子的理想什么呢?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巷闻,而老死不相往来,这当然也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现在讲,在城市里面生活觉得城市里面太嘈杂,一点宁静感都没有,可能还向往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状态。
庄子的时候,逍遥复逍遥。
这几个都是中国古代当中最典型的梦想。
二、中国古代朝代的发展情况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制国家,在帝制的体制下,皇恩浩荡。
农业社会,大家都是农民,没有其他东西,从秦始皇开始2000多年走下来,基本上中国社会就是属于比较安宁的农村社会状态。
中国当时的官僚阶层和今天的官僚阶层很不一样,从秦汉之后,中国的官僚阶层基本上通过严格的查举,查举和今天的体制是一样的,属于领导考核。
查是从上面往下进行考察,举是从下面推举。
查举制度一直从西汉到了三国时期,一直都是查举制度选择官僚阶层,选拔干部。
在南北朝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以后,中国建立了另外一个比较清廉的制度,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好像是一个很坏的制度,其实不能这么讲,科举制度是最严格的。
科举制度一直从隋唐开始建立,到了1905年废除,在这个过程当中,科举制度为中国考察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科举考试和今天的高考、教育考试还不一样,科举考试纯粹是今天的公务员考试。
中国古代,中国知识人的最大梦想是金榜题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没有遇到大的挫折和问题。
可能中国历史上讲农民起义好像是在破坏社会的稳定,其实想一想,从陈胜开始中国社会真正大规模的起义不出十次,一直处在一种很稳定的状态。
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感悟

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感悟一·何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11月29日正式提出的“中国梦”。
习近平主席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二·中国梦的背景?大环境:国际方面:当今世界经济全球,政治多元化。
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远规划。
太平洋彼岸有曾孕育出世界上有名的“美国梦”。
在金融风暴席卷之下,怀揣梦想来到美国的人们已没有当年的热情。
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欧洲正进行超国家共同体的尝试,并催生出一个“欧洲梦”。
遗憾的是欧债危爆发以来,对“欧洲梦”的质疑越来越多。
国内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国人靠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把一穷二白的中国改造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当前,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神舟”上天,“蛟龙”入海,各领域成果不断涌现。
当理解一个思想、一个概念的时候,把握提出的背景是非常关键的,我们不能离开背景来谈中国梦,在不同的背景当中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历史背景如何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指的是古代中国、近代中国。
在古代中国,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是当时是世界领先的,陶瓷、茶叶、丝绸、建筑等等。
中国古代的好几个朝代,物质方面、精神方面都是当时世界领先的。
但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由古代进向近代,中国近代的历史是被压迫、被宰割、被侮辱的“没落中国”。
“没落的中国”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梦是一种历史烙印、民族性格、承重的记忆存在与后辈的心里。
现在,就是从1978年到今天这39年,就是我们今天怎么来理解中国梦的背景?我想用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来阐述这39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的三大条件。
怎样理解中国梦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6日 08:26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冷溶我要评论字号:【大中小】【打印】内容提要□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
□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为之努力,但是没有找到出路。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
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
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
中国梦是怎么来的,它的涵义是什么呢?(一)“振兴中华”这句话,最早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
他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章程中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
我们党成立以后,承担起领导人民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对民族复兴作了大量论述。
改革开放初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个口号,是最响亮的一句话。
周恩来同志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人们所熟知,一直是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励志警句。
从中国近代史中谈中国梦

从中国近代史中谈中国梦摘要:党的十八大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崭新的起点,具有深远影响。
学习党的十八大,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
要理解学习共同理想的先进性,并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结合,实现个人的发展、国家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梦、十八大、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个人理想一、习近平阐述“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于人民大会堂隔天安门广场相望的国家博物馆,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
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他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在这次两会上,“中国梦”成为一个热词。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
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他将近25分钟的讲话,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
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二、“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
浅谈中国梦

浅谈“中国梦”梦想,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对于个人,它是人生的追求,对于社会,它是进步的源泉,对于国家,它是发展的动力。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会用特定的、美好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梦想。
比如,美国人会用自由、平等、冒险、公平机会来诠释“美国梦”;而中国人则会用和谐、和平、安康、富国强民来描绘“中国梦”的蓝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国民经济大踏步向前。
如今,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风云变幻的浪潮中,中国人壮志凌云奋勇向前,从影响格局的政策制定者,到奋勇开拓的企业家,都曾通过异乎寻常的手腕和想象力,在中国人梦想发展的每一阶段扮演重要的角色。
当翻开尘封的历史,不管是荣光还是悲怆,都折射出对梦想的反思,留给我们的则是对于现实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希冀。
(一)百年逐梦民族自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
据有关学者测算,直到18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当于上个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但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儿女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
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
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世所罕见。
这证明了一个铁律:落后就会挨打,生存必须自强。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绝不会将自己的命运任人摆布,更不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无动于衷。
在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入侵下随之而兴的,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唤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提出。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冷溶内容提要:□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
□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为之努力,但是没有找到出路。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
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
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
中国梦是怎么来的,它的涵义是什么呢?(一)“振兴中华”这句话,最早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
他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章程中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
我们党成立以后,承担起领导人民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对民族复兴作了大量论述。
改革开放初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个口号,是最响亮的一句话。
周恩来同志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人们所熟知,一直是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励志警句。
中国梦,民族复兴,为什么能够凝聚中国人民,凝聚中华民族?外国人往往不理解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中国人搞发展的劲头为什么这么大。
近代以来“中国梦”的探索历程及其启示

近代以来“中国梦”的探索历程及其启示1近代中国强国之梦的艰难探索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拐点。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个国民生产总值曾占到世界三分之一强的泱泱大国,充分暴露出了其封闭僵化、腐朽落后的一面,因而使一直以“天朝大国”自居的中华民族不得不第一次面对“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关系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1.1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梦”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两次高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农民阶级对建立一个怎样的理想中国社会的问题作出的回答。
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的每一次农民革命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企图回答这个问题。
但太平天国第一次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比以往农民阶级更为先进的回答。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颁布的第一个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其后期还提出了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义和团运动是带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直指外国的教会势力。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自身存在很多局限性,并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最终功亏一篑,但它们还是让帝国主义列强惊出了一身冷汗,粉碎了它们瓜分中国的迷梦,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不甘压迫的反抗精神,也展现出了中国人民追求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1.2洋务派的“自强求富梦”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之中,清朝政府内部以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提倡“师夷之技以制夷”,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和目标,开始兴办洋务事业,大量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兴办带有官办性质的军事工业和官督商办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发展近代教育,试图通过这些手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
近代以来的中国梦

近代以来的“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
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
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中国梦”的动力源“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中国梦”的大致内容每个人的国家梦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定是国泰民安、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公平正义。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也圆了房子、汽车、上学、养老的百姓梦。
世界还将见证,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手中梦想成真!展望“中国梦”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时间过半,任务超额过半,十八大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
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回顾“中国梦”“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推进,“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全面激活,“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故事”精彩呈现,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