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气候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气候
影响
大陆性气候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由 于降水较少,主要依靠灌溉,农业生产和布局受水资源限制 较大。同时,大陆性气候也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问题 。
大陆性气候的利弊分析
优势
大陆性气候下的夏季日照时间长,太 阳辐射强,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 生长;冬季寒冷干燥,有利于杀死病 虫害和减少农业害虫的繁殖。
劣势
由于降水较少且集中,容易造成春旱 和夏涝等自然灾害;同时,大陆性气 候也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问题 ,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04
中国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与特点
形成
中国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高原和山地地区的地 形复杂,海拔高度差异大,导致气候的多样性。
特点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气温低、降水少、日照时间短、风力强等。在高原地区 ,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保温能力差,昼夜温差大;在山地地区,由于地形 复杂,气候变化多端,垂直气候差异明显。
气候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总结词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详细描述
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 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球自转、公转、太 阳辐射等天文因素,以及台风、厄尔尼诺等 自然灾害。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等。
气候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季风气候的分布与影响
季风气候的分布
中国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此外,在南部沿海地区 和东北地区也有季风气候分布。
季风气候的影响
季风气候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因 此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等的重要种植区 。同时,季风气候也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为 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水源。然而,季 风气候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如洪涝、干旱等自然 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风险。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多种气候类型。

气候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长期观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定范围内气候要素变化的总和,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中国气候类型众多,主要有寒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其中,以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等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具代表性。

中国气候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纬度差异大,由亚热带到寒温带气候一应俱全,纵向气候差异极大;二是华东、华南、华北、西北之间的经度差异大,从而形成了横向气候分带的特征。

因此,中国气候形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气候类型多样的中国,气候变化也变得多种多样。

由于各种自然要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气候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比较典型的有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中国北方和南方降水和温度,中国季风格局带来的气温和降水分配差异,地形起伏带来的山地气候和平原气候等。

同时还有干湿差异,风向和风力差异等多种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影响了农业、水资源、能源、交通等领域的生产和生活。

而急剧的气候变化,则带来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和环境保护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本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确保气候变化问题得到有效的应对和管理。

总的来看,中国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变化复杂。

了解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地理学、气候学和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I.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南北纬度差异、地形气候差异、季风气候特征、热岛效应等方面进行介绍。

我国气候主要特点

我国气候主要特点

我国气候主要特点
我国是一个综合气候类型的国家,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复杂多样。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 受季风影响的明显气候季节性
我国东南沿海和中南部沿江、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气候季节性变化。

夏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而我国北方则呈现出明显的冷暖季节分明的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2. 气温分布不均衡
由于我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部,靠近太平洋和印度洋,加上山地、高原等陆地地貌在南北方向上的垂直分布,导致我国气温分布极不均衡。

气温差异表现为南方热,北方冷,西部高原气温偏低等特点。

3. 水热条件不匹配
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布也不匹配,东南部地区水热条件优良,暖湿季风明显,导致该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展迅速;而西北、西南地区则常年缺水,水热资源稀少,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4. 气象灾害频繁
我国气候灾害频繁,如台风、洪涝、旱灾、雪灾等。

主要原因是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导致的,如南方强降雨、北方干旱、台风路径易受气候和海洋环流影响等。

5. 高温少雨的气候带分布广泛
在我国南方地区和长江流域,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夏季气温高,多雨,且频繁受到台风袭击。

常年高温少雨,加上人类因素,这些地区为我国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我国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气候季节性、气温分布不均衡、水热条件不匹配、气象灾害频繁以及高温少雨的气候带分布广泛等特点。

因此,我国应该更加重视气象科学研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确保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气候类型包括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山地等,类型多样。 中国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中国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纬度、地形、海陆分布等。
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种类多: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 灾害发生范围广:几乎覆盖全国各个地区 灾害影响严重: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灾害发生频率高: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发生
形成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
动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适宜种植热带 经济作物和水果,如橡胶、甘
蔗、香蕉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包括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温差较大。
形成原因: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大陆性气团控制,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对农业的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于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但需要注意防旱防 涝。
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区域:中国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等地 特点: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发展:适宜种植水稻、茶叶、柑橘等亚热带作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四季分明
对农业的影响:适宜种植小麦、玉 米、大豆等农作物,但需要注意防 涝和防旱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等地。
特点: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和秋季相对干燥。

中国气候带及其特点

中国气候带及其特点

汇 报 人 :
XXX
研究气候带变化 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为调整农业 生产结构提供指 导
了解气候带的特点,可以指导农业 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
气候带的研究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 指导意义,可以开发具有特色的旅 游项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气候带的研究有助于城市规划和建 设,提高城市宜居性
气候带的研究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 意义,可以指导制定合理的环境保 护政策
气候带影响文化和社会:不同气候带对文化和社会产生影响,如北方寒冷地区人们喜 欢热食,南方炎热地区人们喜欢冷食
气候变化的原因: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等 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应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未来趋势: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全球变暖:导致中国气候带向更高 纬度移动
地理位置:位于热带和温带之间,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如樟树、榕树等 动物:以鸟类和哺乳类为主,如孔雀、熊猫等 农业:以水稻、茶叶、柑橘等亚热带作物为主 人文景观:如江南水乡、古镇等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部,包括海南岛、台 湾岛、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供指导
研究气候带的 植被覆盖情况, 为水资源保护
提供参考
认识气候带的 自然灾害风险, 为水资源管理 提供预警和应
对措施
了解不同气候带 的特点和分布, 为制定生态保护 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气候带变化 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为制定应对 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
研究气候带变化 对生物多样性的 影响,为保护生 物多样性提供指 导
不同气候带适合种 植不同的农作物
气候带的变化会影 响农作物的品质和 产量

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阻碍我国气候的要紧因素(1)我国季风的形成和特点如下表所示:(2)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因此沙漠广布;我国长江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降水,因此显现山清水秀的景观。

(3)1月份,齐齐哈尔平均气温比巴黎低22.7 ℃,北京平均气温比纽约低3.9 ℃;7月份,齐齐哈尔平均气温比巴黎高4.4 ℃,北京平均气温比纽约高1.7 ℃;齐齐哈尔的气温年较差比巴黎大27.1 ℃,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比纽约大5.6 ℃;受季风气候的阻碍,我国冬季冰冷,夏季炎热。

精讲点拨:从同学们的讨论结果看,季风气候对我国有显著的阻碍,其中既有有利的阻碍,如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生产生活的进展;也有不利的阻碍,导致我国气温年较差增大。

然而总而言之,是利大于弊。

教师总结本节课要紧学习了气候的两大特点和阻碍气候的要紧因素。

我国具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势类型复杂多样,因此气候复杂多样,我国东部地区差不多上季风气候,因此我国具有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阻碍气候的要紧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势等。

受海陆位置等因素的阻碍,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对我国的气候及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显著的阻碍。

教学反思本节课前半部分难度较大,因为气候本来确实是一个教学难点,专门多学生不能正确地分析气候资料图,看不明白气候分布图,因此在教学的时候,专门多学生不能正确明白得我国气候特点,需要课下进一步加以巩固。

后半部分多是七年级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明白得,确实是在分析海陆位置对季风气候的形成的阻碍时,容易产生困难,然而由于在学习亚洲的时候学习过相关知识,大多数学生能够同意。

关于季风气候的阻碍,由于后面还有自然灾难的学习,因此没有详细展开,只是简单提到对气温顺降水的阻碍。

因此,本节课也有遗憾之处,确实是在分析季风形成的时候,没有展现季风形成的动画,假如采纳动画演示季风的形成,成效会更好,在以后的备课中要注意多种教学形式的选择。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PPT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PPT

当台风来临时,不要待在大树下和电线杆旁,也不能躲在不安全的房屋内。在海上航行的船舶要进港避风
3.洪水
(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形成原因:
持续性暴雨,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因素。人类的一些活动也会引发洪水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
植被护坡实验
实验表明,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下渗,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的危害增大。1998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就与流域内森林破坏严重有密切的关系
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引发洪水或增大洪水的危害?
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干旱也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其他气象灾害还有沙尘暴,冰雹,霜冻等
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海口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律: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
3.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1)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全年降水比较丰富。
(2)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⑴、在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找出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干旱、半干旱)的地区。
由强冷高气压活动起
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台风:
台风半径有数百公里。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风平浪静,云量少;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台风的重灾区。台风在海上会形成狂风巨浪,它带来的大风能吹倒大树和不坚固的建筑物,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0
200
800
1600
降水量(毫米)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气候是地球表面上一定时期内的大气状态,由气温、降水、风向、风速、湿度等因素组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气候特点。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我国气候知识点。

一、我国气候带及特点1. 热带气候我国南海诸岛及台湾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高温多雨,夏天多热带季风影响,气温高,降雨充沛。

而冬季则多受到冬季季风影响,气温适中,降水较少。

2. 亚热带气候我国南部、东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较低,适宜的降水,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3. 温带气候我国东北部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春季风沙天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而中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

4. 寒带气候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寒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夏季短而凉爽,冬季长而严寒,降雪丰富,冰雪天气较为明显。

5. 藏区高原气候我国西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气压低,阳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平均气温较低,夏季短而凉爽,冬季冰雪覆盖。

二、我国气候的季风特点季风是指一定季节内,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引起的风向变化。

1. 东亚季风中国东部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夏季为东南季风,冬季为大陆季风。

夏天冷暖空气交汇,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为中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雨水,利于农作物生长。

冬季则受到大陆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下降,没有降水。

2. 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主要影响印度次大陆和中国西南地区,夏季为南亚季风,冬季为逆季风。

夏季受孟加拉湾季风的影响,带来了大量的降水,而冬季则由于印度次大陆的高压势力带来了干燥的天气。

3. 西风季风中国西北地区受西风季风的影响,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为西北季风。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气温高,降水充沛。

而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气温低,降水较少。

三、我国气候变化及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造成了重大影响,加剧了自然灾害,而我国的气候变化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独具特征:
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
季节性变化。

(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
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等6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

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

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相互交织。

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1)季风特征
①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

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
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②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
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
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
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

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行星风系季节性位移与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变化相配合(高空)冬夏盛行风向
③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范围广阔:分界线:大兴安岭-贺兰山-乌鞘-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水热条件特点
①三大气候区,大部分地区雨热同季
②冬冷夏热,南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
③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④温度自南向北降低
⑤降水的季节分配和雨型关系密切
⑥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
⑦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⑧干湿状况的综合特征——干燥度
我国气候的上述特点,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第一,雨热同季。

夏季降水最多,又是高温季节。

水热条件配合得当,有利于农业、林业的发展。

我国喜温作物水稻已分布到北纬50°附近,比世界其他地区偏北得多。

我国东部长江以南的广大亚热带地区与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北非地区相比降水量差别悬殊。

那里多为干燥的荒漠,而我国江南一带却是终年湿润、四季常青的鱼米之乡。

主要原因是受惠于雨热同季的季风气候。

第二,复杂多样的气候,使我国动植物种类丰富多采,为我国发展多样的农、林、牧、副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第三,由于夏雨集中,因此夏季易涝,其他季节易旱。

在冬、夏季风的强弱反常时,常导致年降水量变率大,而有大面积的干旱和洪涝发生。

强烈的冬季风形成的寒潮,也常使作物遭受冷害而减产。

2.影响我国7月份气候的低高压中心有哪些?各自的影响效应是什么?
印度低压和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
(1)夏季整个亚洲以至北非均受印度低压控制,中心位置在印度半岛西北部,它的一个低压槽伸向我国东北及西伯利亚东部,另一个低压槽向西伸向北非。

由于受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的影响,风由海洋刮向陆地,我国在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东南季风从海上带来的湿润气流在4月底开始登陆我国,5、6月份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到达华北,9月到达东北,10月份亚洲高压开始出现,雨带迅速南撤。

东南季风从海上带来的湿润气流(也可以说是雨带)停在哪,哪儿就大雨不止,但它一旦离开这个地方,时间长了以后这里就旱。

这就造成了我国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的变化导致了我国易发生洪涝灾害。

(2)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高压前缘易形成降水,春末其前缘正好位于华南地区(珠江流域),该地区开始降水。


着天气转暖,北方冷气团势力回缩,5月副热带高压带北移,降水带也随之北移。

6月中旬,副热带高压前缘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开始降水,进入梅雨季节。

7-8月副热带高压前缘移至华北地区,这里开始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如果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9月还会给东北平原带来降水。

有的年份北方冷气团强盛,副热带高压带位置持续偏南,使雨带滞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南方洪涝。

而北方因雨带滞留在南方,7-8月仍无降水,造成干旱,民间俗称“旱一片,涝一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