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概念特点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短时间、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相对稳定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层。
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④分析某种气候的特点:a 根据气温曲线变化图判定气温的变化。
(“全年高温”“终年寒冷”“冬冷夏热”“全年温和”)b 根据降水柱状图判定降水特点。
(“全年多雨”“终年少雨”“夏多冬少”“夏少冬多”)c 结合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特点,得出结论,进而判断出气候类型。
⑤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 、 、 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 、 。
⑶影响:天气对 、 、 、 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内容:卫星云图: 表示海洋、 表示陆地、白色表示 。
不同地区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 ,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选择题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会造成全球变暖;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会污染水源,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源,破坏生态,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会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排除ABC,故选D。
小提示:由于人们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砍伐森森,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A.海洋B.陆地C.云区D.平原答案:B在卫星云图上有白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基本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不同含义。
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蓝色绿色区域都为晴天;白色是云雨区,白色愈白云层愈厚,降雨的概率越大,故本题选B。
3、下列描述不属于气候的是()A.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影响B.福州国庆节天气阴转晴C.广州夏季高温多雨D.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正值伏旱答案:B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ACD都属于气候,B属于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气候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甲地应在大陆东岸,乙地应在大陆西岸B.甲、乙两地都在北半球的亚热带C.甲地属于冬季多雨型,乙地属于夏季多雨型D.甲、乙两地气温特点都是夏季高温,冬季温和答案:A由图可知,甲是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故A错误。
甲和乙两地最热月均在7月,最低气温均在0-15℃之间,均是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故B正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清单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清单整理第一节多变的天气33、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在时刻变化的。
特点:时间短,多变。
34、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特点:长时间,稳定。
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和降水35、主要天气符号 (P49 页图 3.5 要求记忆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36、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b、同纬度范围内,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c、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 0.6 ℃。
37、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 时(14 点)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最高日气温与最低日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38、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7 月最高, 1 月最低;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39、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气温变化用曲线表示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40、降水 :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41、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
42、地形雨:迎风坡多雨(受地形阻挡,云层被迫上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下雨) , 背风坡少雨 ( 云层下降,温度上升,水汽不能凝结)43、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d、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4、世界的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 地形雨 ),世界的干极:阿塔卡玛沙漠45、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变化46、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注意要会读图和画图)第四节世界的气候4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与气候:低纬气温高降水多、高纬气温低降水少B、海陆位置与气候:陆地吸热快放热快,海洋吸热慢放热慢,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1. 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
风力的判断依据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三角代表8级等。
3. 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七年级上册地理】默写03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点01天气及其影响天气和气候比较知识点0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卫星云图的阅读常用的天气符号(重点掌握)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例如,表示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
风向的判断(重点掌握)图示天气与人类活动卫星云图阅读技巧:白色表示______,阴雨天气;蓝色、绿色表示______天气。
风的判读:风力看风尾或风旗,一条风尾表示二级风,风旗表示八级到十二级风;风向看风尾或风旗位于风杆的方位。
风向指风的______。
关注台风和霾的天气符号。
知识点0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________的数量有关,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____,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_____,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状况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01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记作“___”气温的测量日变化(重点掌握)___气温的年变化(重点掌握)气温曲线图(1)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气温曲线图的判读看凸向:气温曲线向___出,表示该地7月或8月最热,应位于___半球;气温曲线___凸出,表示该地7月或8月最冷,应位于___ 半球。
找极值:找出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估算气温年较差,进而判断该地所处________。
知识点02气温的分布等温线的判读(重点掌握)世界气温分布规律(重点掌握)(1)不同纬度地区气温差异,主要由纬度差异引起的,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同一纬度,不同海陆,分析海陆因素,夏季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冬季相反。
同一纬度,同为陆地,分析地形因素,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01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______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七班级地理学问点总结天气和气候(第三章)1、天气与气候概念区分:天气是短时间概念、多变;气候是天气长时间的平均状况、稳定。
2、气候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气温柔降水3、气温分布规律:①赤道及其四周地区气温最高,非洲是最酷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由赤道向两极,气温渐渐降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②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③一天中最高气温消失在14点左右;最低气温消失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叫最气温的日较差;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7月气温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叫做气温的年较差。
④等温线的特点: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
4、降水的形成条件:①充分的水汽和凝聚核②气温下降到足以使水汽凝聚出来5、降水的类型:①对流雨(多在赤道地区、降雨最多) ②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③锋面雨6、降水分布规律:赤道最多,南北回来线四周(如撒哈拉沙漠)和两极最少(P65图4—12)7、影响气候的因素:①地球的样子(近似球体):赤道四周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和地面的夹角)大、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极地相反②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见专题二)③海陆分布: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所以同纬度比较起来,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海洋的最热月和最冷月都比陆地晚一个月;④地形与地势: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⑤人类活动:转变地外表貌,如植树造林、修水库或者滥砍乱伐等;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排放氯氟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等8、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⑴最冷月均温15℃则为热带: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②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印度半岛、中南半岛)③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非洲大陆最多)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撒哈拉沙漠)⑵ 0℃最冷月均温15℃则为亚热带: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暖和潮湿,雨热同期(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②地中海气候:夏季酷热枯燥、冬季温柔多雨(地中海地区最典型,各大洲都有分布)⑶最冷月均温0℃则为温带: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枯燥,雨热同期(中国北方)②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柔、降水匀称(欧洲西部最典型)③温带大陆气候:距离海洋越远降水越少、温差大(亚欧大陆此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以俄罗斯、加拿大分布最广);苔原气候(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南极洲、格陵兰岛)七班级下册地理学问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 、 、 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 、 。
⑶影响:天气对 、 、 、 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 表示海洋、 表示陆地、白色表示 。
不同地区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 ,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 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
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 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 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P58中的图3.23)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组成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形成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时 间 变 化 情 况
天气 短时间 时刻在变
气候 长时间 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分 布 地 区 气 候 类 型
热 带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
带沙漠气候 温 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地中海、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 带 寒带气候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
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1、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
非洲和南美洲分布较广。
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和内陆地区
终年炎热干燥
2、温带主要气候类型(重点)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或
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
候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东部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
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
陆内部。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亚热带季风
和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其中以中国最典型)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海洋气
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附近的大陆西岸(或在中
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
终年温和湿润
大陆西
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