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学)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二、教学重点1、感受苏词豪放词风。
2、品味词中精炼传神的语言,掌握词中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词的理解来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是清乾隆手书,上面写了“虫二”两字,表示这块地方风光美好宜人。
很多人不解其意,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这两个字应该加上两个边框,读作风月无边,盛赞风景之美。
古人面对各式各样的自然风光总会产生不同的奇思妙想,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著名词人苏轼来到传说中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后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人论世【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
历时五个月,苏辙等人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苏轼,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
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作,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8729;赤壁怀古》【乌台诗案】(四)解题这首词词牌是?“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词中的意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朗读与背诵。
(2)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诗词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词意境的感悟。
(2)作者情感表达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阐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诗词意境。
(2)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诗词的魅力。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 运用诗词中的意境,创作一幅画作或一篇短文。
3. 深入研究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的朗读与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关键词语、典故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以及情感体验的感悟。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分析苏轼的写作技巧。
3. 利用对比分析法,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性。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心情。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快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潇洒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宽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概宏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概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乐观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同学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同学,对学习资源利用和学问信息的猎取、加工、处理与综合力量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深厚爱好。
2.学习习惯:学问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觉和自主学习力量。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沟通与协同争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采纳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美丽,感情深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同学多多诵读,品尝语言,感悟意境,特殊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同学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育了同学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10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10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特点;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时的自主、合作、探究本事,掌握常用的鉴赏诗歌方法;3、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1、分析,比较,归纳,感悟豪放词的风格特点;2、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背景。
(教师略作提示)1、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一生宦海沉浮,但文学艺术成就颇丰。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苏轼因被指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
此词是游赤鼻矶时的感怀之作。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正音强虏(lǔ)华发(huā)羽扇纶巾(guān)还酹江月(hái)(lèi)释义一尊(通樽,酒杯)华发(通花,花白)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句式①故国神游: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神游故国。
②多情应笑我: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应笑我多情。
2、品评朗读,感悟词情。
①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词。
读后教师作诵读指导。
②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我们才能理解作品,神交作者。
关于如何朗诵这首词,还有一则小故事,请大家看屏幕。
)全文在那里就不再赘述,请大家看那里面有句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雄浑,应当读得铿锵有力,慷慨洒脱。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优秀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领会诗人的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热爱和敬仰。
(2)体会诗人豪放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诗句理解。
2. 诗歌背景和诗人的情感分析。
3.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审美情趣的领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点词语的释义和诗句的理解。
2. 诗歌背景和诗人的情感分析。
3.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审美情趣的领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诗人的审美情趣。
3. 采用合作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赤壁古战场。
(2)简介诗歌背景:东汉末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诗人苏轼感慨万千,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分析:(1)解析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诗句。
(2)分析诗人的情感,如对历史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等。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背诵。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意识。
6. 作业布置:(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解读。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的把握。
2. 诗人情感的揣摩。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学生准备:预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6. 课后作业(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3.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诗结构的思考和审美鉴赏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解读诗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诗意。
2. 分析典故:教师讲解诗中的典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背景。
3. 赏析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掌握韵律特点。
4. 感受情感: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文的主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配用获奖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配用优秀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苏轼其他作品的风格特点;(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词中的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2)领悟古人对历史的思考和人生的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典故理解;2. 诗词的艺术特色分析;3. 诗词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典故的解读;2. 诗词艺术特色的鉴赏;3. 诗词意境的领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特点;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词的历史背景和艺术魅力;4. 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3. 讲解分析:讲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典故和艺术特色;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词,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六、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期间所作,时年47岁。
此词作于苏轼人生低谷时期,他通过对赤壁大战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敬仰。
2. 诗词字词解析:解析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如“念奴娇”、“赤壁”、“江山”、“千古”等,理解其含义。
3. 诗词意境分析: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意境创造。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词。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怀的表达方式。
3.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具备博大胸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怀的抒情方式。
2.体会品味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提问法。
3.讲授法。
4.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曲会让我们想到那个鼓角争鸣、充满纷争的乱世——三国,那是个催生英雄的时代,如今虽世殊时异,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传。
请看下面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驰马射虎的孙权)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文武双全的曹操)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现处不愧青天。
(忠肝义胆的关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时期的英雄,作为苏轼,他又最欣赏谁呢?(周瑜)三国英雄如此众多,为何他偏偏对周瑜如此推崇?(板书:为何独爱周瑜?)现在,就让我们放声朗读全词,在其中寻找答案吧。
二、朗读全词。
1.教师范背。
2.全班齐读,并思考: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好,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如何体现出这种豪放的呢?我们后文见分晓。
(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精神?)三、分析题目。
“念奴娇”是本词的词牌名,其调高亢,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
“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告诉我们的主要信息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
(板书:写景——怀人)那么,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本词的上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3、背诵全词。
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号,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
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
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并称“苏黄”。
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
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苏轼注重提携后人,有出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
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诗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3、前人对东坡的词的评论《四库全书提要东坡词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寻源溯流,不能不为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
”《历代诗余》引晁以道云:“绍圣出,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醒,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减,以就声律耳。
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6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本词;2、体会作者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3、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本词,并体会词人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教学难点: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课时:一节课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部《三国演义》,展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当我们回首这些千古英雄时,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涌上心头,豪放派词人苏轼在缅怀这些英雄时抒发了怎样的豪情斗志呢?今天,让我们踏着音乐,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创设情境)二、生生对话,了解作者1、回忆作者,指生回忆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2、简介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这时苏轼年已四十七,事业无成,政治失意,借怀古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老师总结,点击幻灯片,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感情)三、朗诵课文,生生对话1、欣赏课文朗诵:注意朗诵的语气。
(结合视频,配乐朗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诵,指三名学生朗诵,后全班齐读。
(学生朗诵,配以背景音乐,创设情境,有种美感。
)四、检查预习,疏通词意。
(指生说词意,教师总结。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五、赏析词意,师生对话(一)朗诵并思考:齐读上阕,思索:1、在上阕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又由景想到了什么?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二)朗诵下阕,思考问题:由赤壁的景,作者忆到了周瑜,那么下阕塑造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儒雅,指挥若定,泰然自得,风流倜傥)六、合作探究,师生对话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可怀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苏轼为什么独想起周瑜?(学生讨论,交流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轼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词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1、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眉山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洵、其弟辙并称“三”。
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
”政治上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四、朗读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
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
字词正音:⑴故垒(lěi)⑵纶巾(guān)⑶樯橹(qiáng lǔ)⑷早生华发(fà)⑸还酹(huán lèi)诵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3、教师读,全班齐声诵读。
五、研读词作,探究情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轼的豪放词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作,具体探究。
用简单的语言概况上、下片的主要容。
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一)、分析上阙1、男生集体朗读。
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
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
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②.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③.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明确:赤壁景观: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浩大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3.学生自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阕容。
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集体朗读并试背上阕。
(二)、分析下阙1、女生集体朗读。
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①.下阕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明确: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才华横溢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②.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明确: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策之妻,所以周瑜跟权外托君臣之义,有葭莩之亲,能取得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以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补充: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明确: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
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
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补充:映衬——既是“以乙托甲”,也是“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④. 下阕后五句作者是怎样抒发人生感慨的?明确:“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热诚向往。
但想到自己头发斑白,空有才华,一事无成,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伤感,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
英雄人物与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所以最后诗人以酒酹月,表现自己的伤感。
⑤.下阕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这首词表现了轼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
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心的郁闷和忧愤。
但从全诗主题看,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
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诗人悲观失望的自白。
我们应该更多地体味作者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追求。
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轼的宽阔胸怀。
因此“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是《赤壁怀古》的理趣所在。
3.朗读下阕,总结下阕容。
下阕第一层描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六、探究: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豪放词的风格可见一斑。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①.描绘壮丽之景。
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②.刻画豪迈之人。
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抒发壮志豪情。
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七、课堂小结: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
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
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八、作业设计1、背诵这首词。
2、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诗词赏析法,课外多找些轼的词作进行阅读品味。
九、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奇景写景咏赤壁大江气势抒情英雄风采咏史怀周瑜抒怀感慨作者:北宋·轼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试讲教案仅供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