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克的灯光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爱尔克的灯光

爱尔克的灯光




2、在夜幕中大门内亮起的灯光
为什么在故居绝对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作者希望十八年后家乡有所改变。但现实却让他大 失所望和痛苦。作者要否定的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 在故居仍盘踞着,故乡的一切都没有改变。而作者 和故乡的那些人没有走同一条路,他想要年轻人冲 出封建牢笼,寻找自己的出路。故如此说。 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的灯光:是旧家庭、旧礼教 走向没落、崩溃的象征。 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我心灵的灯光:是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 追求的象征。

巴金的代表作是《家》,通过对一个大官僚 地主家庭生活内幕的生动描绘,深刻暴露了 封建末世的黑暗与腐朽,控诉了旧礼教、旧 势力的罪恶,歌颂了“五四”初期知识青年 的觉醒及对封建势力的斗争。除小说外,巴 金还有《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 夜的悲剧》等十多个散文集。他的散文多描 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 追求光明的热情,意境清新,语言流畅。解 放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 十四卷 。



3、对姐姐悲剧的回忆与作品主旨的关 系。

答: 作者对姐姐悲剧的回忆与作品的主旨是文 章的例证和结论的关系。姐姐是个善良年青的 女性,本该有长久的幸福,然而她却悲惨的早 逝,甚至死后还受到冷遇。作者的这种回忆暴 露旧家庭、旧礼教催惨青春和生命的罪恶,并 以这活生生的事实从反面催人猛醒:应冲出狭 小的“家”,去追求别样的人生。

第二部分(5—9)回忆姐姐的悲剧。姐姐 曾给作家以温暖,对于她的出走他乡也寄 寓过很大的希望。但姐姐“寂寞的死去” 了,她的命运“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 女子的命运”,她的悲剧也只是故乡上演 的无数个悲剧中的一个。18年来,姐姐的 身影和希望像爱尔克的灯光一样,常萦绕在 作者的心中.他思念故乡,希望看到故乡的变 化.但是“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看见的 还是一样的情形”,他深感痛心和失落。

爱尔克的灯光

爱尔克的灯光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巴金是他在写小说《死亡》时起用的笔名,之后一直延用。 代表作有: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的《雾》、《雨》、《电》 代表小说还有《灭亡》《寒夜》《憩园》 代表散文有其晚年写的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忏悔录”的 《随想录》和《海行杂记》。巴金被人们称为一个敢说真话的 作家。亦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 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写作特色:
第一,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构思精巧。全文以“灯光”为标 题,又以“灯光”为线索,“形散神不散”,集中笔墨抒发了感情, 表达了深刻的主题。 故居大门内亮起的灯光,使作者“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 灯光”,想到了“在寂寞中死去”的姐姐。由此,作者清醒地看到: 祖上的遗训是荒唐的,“长宜子孙” 无法改变封建家族的堕落。作 者在批判了封建家庭的遗训后,告诉人们:“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 我引到这里来的。” 文章最后,当作者再一次离开狭小的家,又投 身于广大的世界中去时,作者说他仿佛又看见了灯光,那是作者常 见的灯光,是永远指引他前进的“心灵的灯光”。。文章始终以灯 光为线索,最后又以灯光作结,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 完美的艺术整体。我们写作文中也是可以做到的。像前面慕老师给 大家讲的一篇作文《距离》。作者以“距离”为题,由距离展开自 己对开始一个月的预科生活的思考,由距离将整个文章提携起来。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应该努力去构思。
课文分析 5.阅读第七自然段解释爱尔克灯光的意义 灯光在呼唤我,我恨不得腋下生出翅膀,即刻飞到那边去。 “作者想回到家,去看看自己的亲人,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到 自己的故乡。 这是文中出现的第二种灯光,哈里希岛上的灯光就是爱尔克 的灯光。旧家庭微暗的灯光,使作者联想到了哈里希岛上的灯光。 爱尔克的灯光是姐姐为弟弟点的灯,为的是给弟弟指出一条回家 的路,这是姐姐对弟弟的爱,这孤灯虽不曾唤回那位航海远去的 弟弟,可是不少捕鱼的人都能得到它的帮助,这也是人与人之间 的相助相爱,因此这灯光是照路的灯也是爱与温情的灯。姐姐愿 意用一生守侯弟弟,只要姐姐还在,灯就不会灭,希望也就还在, 因此,这灯光也象征着一种希望。 作者的感情: 愤怒——由爱尔克的灯光,作者想到了姐姐的悲剧命运,他 认为姐姐的命运就是罪恶的家造成的,由此作者对封建家庭、封 建礼教做出强烈的批判,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带着对封建家族的深深失望,带着对新 生活的热望和憧憬离开家的。当这次故乡之行,旧家族的噩梦再 次击碎他的幻想时,作者忽又感到了一种轻松和振奋,他说“我 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 这一定是我心灵的灯。”这灯光就像是一种指引,贯穿着巴金一 生对光明、公平、正义、良知的呼唤和对黑暗、不公、虚伪的鞭 挞,正是这种追求光明的精神和信念支撑着巴金,使他在他的作 品中,在他的人格中都同样闪烁着理想的光辉。他在《激流三部 曲》中,通过封建家庭里青年一代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控诉 着那些年轻生命的被摧残;在《爱情三部曲》中,他表现着有为 知识青年的理想和反抗;在《寒夜》中,他哀悼着善良人们命运 的渺小和无力,试图通过这些悲剧性的描写,唤起人们对黑暗不 公的憎恨和记忆,和对于光明的渴望。也正是因为始终对未来抱 有希望,这些作品才能在当时不仅仅唤起广大读者的悲哀、痛苦 和同情,而且更能使他们惊醒和感奋起来,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时 代和环境,选择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早期的作品如此,晚年的 《随想录》更是以深刻的反思精神撼人心灵,赢得了世人对巴金 的尊敬。《随想录》是巴金晚年抱病完成的作品,是对十年文革 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和批判,《随想录》被人们誉为“讲真话 的大书”,巴金也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爱尔克的灯光(课堂PPT)

爱尔克的灯光(课堂PPT)
7
课文理解
阅读第1~4段,概括层次大意。 写作者“我”回到了阔别十八年的故居,在故居门前的所思、
所见、所感。 第一部分:作者怀着亲切的心情在故居门外徘徊,当他看到大门 内“长宜子孙”四个字,原样的嵌在那里时,一下了触动了他的情 怀,他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于是展开了对18年前的往事的回 忆。“长宜子孙”有引领全篇的作用。故居的大门内闪亮了昏暗的 灯光,然而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当他 再看那微弱的一线光时,猛然联想到哈立希岛上的灯光。由此引出 欧洲关于爱尔克姐弟的传说。接着,文章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
3
作家作品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 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 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4
写作背景
作者巴金自幼生活在成都一个号称“首富” 的封建家庭,19岁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 1941年初,37岁的巴金回到故乡成都。经过18 年漫长岁月的奋斗,他已成为著名作家。他怀 着希望家乡有所改变的心愿回来看望,在故乡 住了50天,但他感到这个家和他18年前出走时 没有什么两样,所谓的变化只是装束和名词,而 封建礼教、封建家庭对青年的毒害和束缚丝毫没 有改变。于是他思绪万千地离开故乡,写下了 《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
5
写作背景
本文为抒情散文,选自散文集《龙·虎·狗》。文章写于1941 年3月,原载1941年4月19日重庆《新蜀报》副刊《蜀道》,最初 收入散文集《龙·虎·狗》 ,后收入《巴金文集》第十卷。
题目“爱尔克的灯光”出自欧洲的古传说,爱尔克是人名,姐 弟俩的经历、情感与巴金姐弟俩同。
6
写作背景

《灯光》优秀ppt课件

《灯光》优秀ppt课件

05
灯光在影视舞美中应用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影视布光技巧及案例分析
三点布光法
主光、补光、轮廓光三 个基本光源的布置方法, 适用于人物面部照明。
区域布光法
将场景划分为不同区域, 分别进行布光,使画面 呈现丰富的光影效果。
案例分析
《肖申克的救赎》中, 利用高角度侧逆光塑造 人物立体感,营造沉重 压抑的氛围。
照明需求。
节能环保
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和灯 具,以及环保的材质和设计,实
现绿色照明。
商业空间灯光设计
突出重点
商业空间灯光设计需突出商品和展示内容,采用 局部聚光、背光等手法,营造视觉焦点。
营造氛围
根据商业空间的主题和定位,选择合适的灯光色 温和色调,营造独特的购物氛围。
节能环保
同样需要考虑节能环保因素,选用高效、节能的 照明设备和灯具,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舞台灯光效果营造方法
染色灯效果
使用染色灯为舞台背景或特定区域上色,创造梦幻般的视 觉效果。
追光灯应用
追光灯跟随演员移动,突出演员表演,引导观众视线。
灯光编程
通过编程控制灯光变化,实现与音乐、舞蹈等元素的完美 融合。
现场演出灯光调控技术
01
调光技术
利用调光器控制灯光亮度,实现灯光渐明渐暗等动态效果。
智能化发展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 不断发展,未来照明行业将更加 智能化,实现与其他智能设备的 互联互通。
绿色环保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照明行业 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如 采用更环保的材料和生产工艺, 降低能耗和光污染等。
THANKS

《灯光》课件(完美版)讲课稿共31页文档

《灯光》课件(完美版)讲课稿共31页文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灯光》课件(完美版)讲课稿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大学语文《爱尔克的灯光》课件

大学语文《爱尔克的灯光》课件
《巴金中篇小说选》(上卷)
《巴金中篇小说选》(下卷)
1929.10 1931 1932.08 1932.10 1933.01 1933.01 1933.05 1933.09 1935.03 1936.01 1936.11 1938.08 1940.08 1940.09 1944 1946 1947.03
创办家业,长久地宜于子孙后代舒适的生活。要保证“长宜子
孙”,既要有足够的财富,还要维护封建家庭,继承与恪守封
建礼教。
2.文中所展示的两种人生道路。
一条路是祖辈依照“长宜子孙”的家训,为子孙创建家业,
积攒财富,希望为子孙谋求舒适的生活,实质却葬送年轻可爱
的生命,囚禁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灵。
另一条路是作者自己正走着的路,即与封建大家庭彻底决
1980.06
1980.08
上海开明书店 上海新中国书局初版 上海开明书店 上海良友图书公司 上海开明书店 上海现代书局 上海良友图书公司
上海开明书店 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 上海开明书店 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 良友复兴图书公司 上海晨光出版公司 四川人民出版社
最新课件
激流三 部曲 《家》 《春》 《秋》
《告青年》
1928.06 1929.10 1930 1930.04 1930.07 1931.04 1933.06 1936.05 1936.08 1937.03
1938.01
上海开明书店 上海新宇宙书店
上海开明书店
上海马来亚书店 上海开明书店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叛逆者之歌》
1938.02
《一个家庭的戏剧》
上海太平洋书店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
1930.07
上海自由书店
《俄国社会运动史话》

《爱尔克的灯光》

《爱尔克的灯光》
巴 金
作者简介
• 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字 芾甘。出生于成都一个号称“首富”的封 建家庭。在五四运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 19岁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 •18年后第一次返回故乡。 •巴金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 《死亡》时起用的笔名,之 后一直延用
作者简介
• 巴金是中国20世纪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创作成就
• 巴金曾经也有一个在黑 暗中殷殷期待着他的姐姐, 他姐姐也是没有等到与弟 弟相见的那一天就死去。 文中提到的姐姐是作者的 三姐。她于1923年出嫁, 做了人家的填房,饱受虐 待,一年后死去,灵柩被 抛到尼姑庵里。巴金这次 回故乡探望旧居,感慨良 多,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 文用了这个传说,并以此 作标题,以寄托对姐姐、 对亲人、对故乡的怀念。
3.第七自然段写了第二种灯光是什么?有何含义?作者此时的感情 是什么?(练习二) 爱尔克灯光,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作者的感情:愤怒
阅读课文10-12节,说说作者对封建家庭 的“长宜子孙”持什么看法?(练习1)
• 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 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 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 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 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 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 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 被摧践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 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
主要集中在小说和散文方面,其中长篇小说和中篇 小说20部、短篇小说11部,散文集20部。 代表作有: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的《雾》、《雨》、《电》

《家》,通过对一个大官僚 地主家庭生活内幕的生动描写, 深刻揭露了封建的腐朽与黑暗 的社会,控诉了旧礼教的罪恶, 歌颂了五· 四初期知识青年的 觉醒和斗争。

巴金:爱尔克的灯光(简2014-3)

巴金:爱尔克的灯光(简2014-3)



3、独立思考:倡导对“五四精神”的回归
在《嚼火集》的序里我已经看出那顶纸糊的桂冠不 过是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我的眼睛终于给拨开 了,即使是睡眼矇眬,我也看出那个“伟大的”骗局。 于是我下了决心:不再说假话!然后又是:要多说 真话!开始我还是在保护自己。为了净化心灵,不 让内部留下肮脏的东西,我不得不挖掉心上的垃圾, 不使它们污染空气。我没有想到就这样我的笔会变 成了扫帚,会变成了弓箭,会变成了解剖刀。

2、“說真話”:解剖人的靈魂

那些年我就是在謊言中過日子,聽假話,說假 話,……起初為了“改造”自己,後來為了保全 自己;起初假話當真話說,後來假話當假話 說。……哪怕是給鋪上千萬朵鮮花,謊言也不會 變成真理。 “奴隸,過去我總以為自己同這個字眼毫不相干, 可是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隸!……我就是„奴在心 者‟,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隸。這個發現使 我十分難過!我的心在掙扎,我感覺到奴隸哲學 像鐵鍊似地緊緊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
巴金——
《愛爾克的燈光》
一、作者介紹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 四川成都人,「五四」新文化運動 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1920年 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 封建家庭出走,就讀于上海和南京 的中學。1927年赴法國留學,寫成 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始用 巴金的筆名。1928年回上海從事創 作和翻譯。代表作《家》、《寒 夜》、《憩園》、《隨想錄》。

三個人物形象系列


A.“腐朽生命”
衛道者


B.“萎頓生命”
制度和禮教的犧牲品


C.“充實生命”
叛逆者

3、《家》與《紅樓夢》: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 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①題材:封建大家族的衰亡,尤其是內部的潰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部分(5—9):通过写对被旧制度吞噬了 姐姐的深切怀念。指出:生活在这个旧家庭的 子孙,只能是寂寞的活着,寂寞的死去,是不 必要的浪费。封建礼教、封建家庭,这把杀人 不见血的软刀,不知残害了多少像姐姐这些年 青而又善良的人。他的笔开掘出一个深刻的社 会问题: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吞噬妇女、吞噬 青年,有多少人的生命、精力、感情、财富, 甚至欢笑和眼泪,都被噬食了。
文体知识
•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选自散文集 《龙·虎·狗》。文章写于1941年3月,原载 1941年4月19日重庆《新蜀报》副刊《蜀道》, 最初收入散文集《龙·虎·狗》 ,后收入《巴 金文集》第十卷。
• 背景与题解 • 选自《龙.虎.狗》,抒情散文。作者巴金
自幼生活在成都一个号称“首富”的封建 家庭。19岁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18年 后第一次返回故乡。
我没有跟那些人走一条路,我当然 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脚迹。
财富并不能“长宜子孙”,倘使不给 他们一个生活的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 条生活的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 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 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 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 只消耗在个人利益上面。
这就是“家”! “甜蜜的家”!这不 是我应该来的地方。
我又一次离开了 狭小的家,走到广大 的世界中去!
内容评析:
• 双线结构:灯光,“长宜子孙”。 • 表现了对封建道德思想和封建专制
制度的彻底否定,对姐姐的缅怀之 情,以及作者深沉的人道主义博爱 情怀。
• “长宜子孙”作为封建秩序的象征, 它维护着“家”的秩序,“囚禁着许 多年轻人的心”,“许多可爱的生命 被摧残了”。体现了控诉之情和反封 建的强烈愿望。
中心思想
• 通过作者在故居前的所思、所感, 抒发了对姐姐的深切怀念,批评了封 建家训“长宜子孙”对青年们的毒害, 从而揭示了一个生活哲理:封建家庭 及其财富并不能“长宜子孙”,腐朽 没落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摧残人才, 吞噬青年,青年人应该走出狭小的家, 到广大世界去寻求光明。
艺术特色
(1)象征手法的运用。“灯光”的寓 意更为深刻而复杂。“爱尔克的灯 光”是用欧洲古老传说故事来烘托 姐姐伟大善良心灵;故居内的灯光 象征封建家庭的没落;“心灵的灯” 象征着作者心中的理想和希望。
层次结构
• 第一部分(1—4):写作者“我”回 到了阔别十八年的故居,在故居门前 的所思、所见、所感。
• 第二部分(5—7):展开对姐姐的回 忆和怀念。
• 第三部分(8—12):抨击封建家庭、 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揭露封建 家训“长宜子孙”对年轻人的毒害。
• 第四部分(13—结束):写作者再次 离开狭小的家,又一次走向广大的世 界。
第三部分(10--12):作者在这里度过了五十个傍晚,寻 觅着人生的道路。批判“长宜子孙”对子孙们的毒害。 并指出:爱尔克的灯光是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巴金 讲得好: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很清楚,一个富裕的 封建家庭,即使有万贯家产,也并不能拯救其中一代又 一代青年没落的命运。因为生活在这种富家的子孙没有 生活技能,找不到正确的生活道路。即使是这种家庭中 的那些有理想、有善良气质的年青人,如果光靠祖传的 财富生活,没有自食其立的能力,那他们的才智也就被 毁灭了。作者以一个反判者的姿态批判它,并绝然表示: 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 里来的。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与旧家庭彻底绝裂,到 广大的世界中去,走自己的新路。
• (2)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 “一线微弱的光”、“ 爱尔克 的灯光”、“我心灵的 灯”的依次 闪现,正是作者思绪的推进和感情 的激荡。由看到旧家庭的败落,到 痛心疾首于姐姐的惨死,一直到对 新生活的向往,是文章内涵的演进 脉络,也是作者情感起伏跌宕的轨 迹。
层次段落
• 第一部分(1—4):主要写作者回到阔别了18年 的故居,在门外徘徊时的所思、所感。作者怀着 亲切的心情在故居门外徘徊,当他看到大门内 “长宜子孙”四个字,原样的嵌在那里时,一下 了触动了他的情怀,他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 于是展开了对18年前的往事的回忆。“长宜子孙” 有引领全篇的作用。故居的大门内闪亮了昏暗的 灯光,然而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 心上的黑暗。当他再看那微弱的一线光时,猛然 联想到哈立希岛上的灯光。由此引出欧洲关于爱 尔克姐弟的传说。接着,文章自然过渡到第二部 分。
• 他感到故乡的变化只是装束和名词,
• 而封建礼教、封建家庭对青年的毒 害和束缚丝毫没有改变。

• 题目“爱尔克的灯光”出自欧洲的 古传说,爱尔克是人名,姐弟俩的 经历、情感与巴金姐弟俩同。

中心思想
• 本文通过抒写了作者回故乡时的所忆、所念、 所思、所感,控述了所谓“长宜子孙”的封建 家庭对年青生命、年青心灵的摧残,表现出巴 金对受害者的深深同情,并且由18年后回来时 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的观感,显示作者对封 建势力的本质及其顽固性的清醒认识。从而, 作者总结出一个真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 唯一的出路是和旧家庭决裂,年青人应该走出 “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寻求光 明的前途。
爱尔克的灯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家作品
•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他是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 2005年10月17日逝世于上海。1923年冲破封建家庭的樊 笼,到上海、南京求学。1927——1928年旅居巴黎,创 作并出版了他的处女作《灭亡》。回国后又陆续出版了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 三部曲》(《家》、《春》、《秋》)、《寒夜》、 《憩园》等作品。其代表作是《家》,通过对一个大官 僚地主家庭生活内幕的生动描绘,深刻暴露了封建末世 的黑暗与腐朽,控诉了旧礼教、旧势力的罪恶,歌颂了 “五四”初期知识青年的觉醒及对封建势力的斗争。除 小说外,巴金还有《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 夜的悲剧》等十多个散文集。他的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 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意境 清新,语言流畅。解放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 《巴金文集》十四卷

重要句断选读:
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 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接着又有许多新的 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
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 还是一样的情形。关在这个小圈子里, 我禁不住几次问我自己:难道这十八年 全是白费?难道在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 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
用留恋的眼光看我出生的房子,这 应该是最后一次了。我的心似乎想在那 里寻觅什么。但是我所要的东西绝不会 在那里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