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名字的由来

合集下载

五山是指哪五山

五山是指哪五山

五山是指哪五山五山,是指指东北、西北、西南以及东南四个方向的五座山峰,五重山岭连绵起伏,形成了我国南北地理格局。

这五座山峰分别为:长白山、青龙山、大青山、太行山脉、东南玉山和台湾山系。

其中,东北又称长白山;西南又称武夷山;西北至东北称横山;东南为大宝山。

所谓的“五山”是指在中国的长江以南以及西南地区。

这里要强调说一下:五山环抱即是我国南方山地的主要地形(图1)。

所以中国人把自己所处地区称为“东南”与“西北”,并且也是相对的关系。

即,南方属金而北方属木,因此人们习惯称西南地区为木;而北方属土,因此称为金木水火土。

又由于其地形及气候、物产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所以就产生了五山环抱这五座山峰的说法。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古代人们对五座山的称呼有哪些吧!在古人眼里:“东为太行八曲之国,故其治也;西海之中,故多兵也;南指黄山,北为南山”即是“五山”(后各一)之意。

我们中国地理中有这样一个特点:以大而广为先,小而全为后也;山大就是小众而无成军之意;但从风水角度来讲呢?!就是那种你能找到一座特别有特色、充满活力并值得人们尊敬与爱戴、并且还能给家人带来好运气的山峰了!那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的“五山”指哪里呢?其实在汉代人口中就已经有了这个说法“五山”了,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其他版本不知道为何而出这个题目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五座山峰吧!下面为大家介绍下五山是哪五山的由来:一看就知道这两座山峰不会与水有关哦!下面看看古人对这五个名字的解释:第一座是指南边的五岳(后被称为云1、长白山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脉南麓,长白、抚松、梅江三市县接壤,与朝鲜隔海相望。

主峰海拔1676.6米。

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至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

长白山为吉林省境内最高峰,是我国北方最高峰,与朝鲜隔海相望,朝鲜语称“白头山”。

是“东北屋脊”的最高峰。

长白山以雄伟苍劲的松柏为主体景观,峰顶积雪深度约100米。

主峰拔8345米(图4),为东北最高峰。

长白山天池的传说故事

长白山天池的传说故事

长白山天池的传说故事长白山天池又称白头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在民间流传着很多长白山天池的传说故事,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长白山天池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长白山天池的传说故事篇一在远古时期,以前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

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在中国明朝中期便成了今天的天池。

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物质则堆积在火山口周围,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鲜境内,9座在我国境内。

这9座山峰各具特点,形成奇异的景观。

史料记载天池水“冬无冰,夏无萍”,夏无萍是真,冬无冰却不尽然,冬季冰层一般厚1.2米,且结冰期长达六、七个月。

不过,天池内还有温泉多处,形成几条温泉带,长150米,宽30-40米,水温常保持在42摄氏度,隆冬时节热气腾腾,冰消雪融,故有人又将天池叫温凉泊。

长白山天池又称白头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内。

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之源。

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高,水面海拔达2150米,所以被称为“天池”。

长白山位于中、朝两国的边界,气势恢宏,资源丰富,景色非常美丽。

长白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并与五岳齐名、名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2007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风景区,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走进长白山,就是走进雄浑和博大——雄姿跃出海面2691米。

以长白山天池为代表,集瀑布、温泉、峡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高山大花园、地下河、原始森林、云雾、冰雪等旅游景观为一体,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大自然赋予了它无比丰富独特的资源,使之成为集生态游、风光游、边境游、民俗游四位一体的旅游胜地。

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荣获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基尼斯世界之最。

长白山介绍简介

长白山介绍简介

长白山介绍简介
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和辽宁省交界处,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著名山脉,也是东北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长白山海拔高度逐渐升高,形成
了一系列巍峨壮丽的山峰,其中最高峰为白云峰,海拔约为2691.3米。

长白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闻名。

山区有茂密的
森林、清澈的湖泊和瀑布,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里的景色四季
分明,春季山花烂漫,夏季山间翠绿,秋季枫叶飘红,冬季则被白色
的雪覆盖,冰雪景观壮观。

长白山还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域之一,
各民族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特色民俗和节庆活动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观赏。

长白山不仅仅是一个景点,还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基地。

这里有着丰富
的植被和动物资源,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前来进行考察和研究。

不仅如此,长白山还有多条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区,为游客提供了
丰富的旅游项目和服务。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文化底蕴,长白山都值得一去。

登上山顶,俯瞰
群山,不仅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与魅力。

长白山的迷人之处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热
门目的地之一。

长白山天池有什么神秘的传说

长白山天池有什么神秘的传说

长白山天池有什么神秘的传说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长白山脉中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地质环境而闻名,同时也与众多神秘的传说和民间故事相连。

下面将介绍长白山天池中一些神秘的传说。

传说一:天池的起源与神仙关于长白山天池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大地上只有一片荒原,上天看不下去,决定复苏这片土地。

于是,神仙派出仙女下凡,她的名字叫做白鹤。

白鹤落地时,身后留下了一道似天池的泉眼。

仙女化为人形后,常在这里沐浴,把洁白的仙气洒向四周,使得这个地方呈现出了世间罕见的美丽景色。

因此,后来人们将这个地方称为长白山天池。

传说二:天池的神仙公主根据传说,在长白山天池附近有一个神秘的洞穴,洞穴的深处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女公主。

这位仙女公主拥有神奇的力量和千年不老的灵魂,她以湖水为食,长时间住在洞穴里。

相传,只有那些真心爱她并且愿意奉献自己的人,才能得到仙女公主的庇佑和祝福。

传说三:天池的神仙石长白山天池的周围布满了奇形怪状的岩石,人们称之为神仙石。

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仙女,有的像龙,还有的像猴子等等。

传说这些石头都是神仙们在争斗中留下的痕迹,因此被当地居民奉为神圣之物。

传说四:天池的水源之谜长白山天池的水源一直是个谜。

相传这里的湖水源自天上,每天清晨,天空中会降下千年雪水灌溉天池。

在冬季,天空中的水滴会凝结成雪花,在春天融化后,流入天池中。

传说这里的湖水有着神秘的力量,能够治愈一切疾病,并赐予人们好运和幸福。

传说五:天池的眷顾之兽据传说,长白山天池周围生活着一种神奇的动物,它们被称为神兽。

传说神兽是天上仙女所化,它们常常现身于天池周围,保护着这一神圣的湖泊。

天池的面积比较大,因此神兽们分成了不同的部落,它们以湖水为食,生活在长白山茂密的森林中。

长白山天池拥有许多神秘的传说,这些传说在当地久经流传,成为了人们对于这一自然奇观的美好想象。

这些传说让长白山天池更加神秘而迷人,也增添了这一美丽景点的魅力。

长白山名字的由来

长白山名字的由来

长白山名字的由来最早记录我国东北长白山的史籍是战国和西汉初成书的地理书《山海经·大荒北经》。

书中称:“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肃慎是东北的古老民族,活动在今延边和绥芬河一带。

《后汉书·东夷传》和《晋书·四夷传》皆有“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的记载。

晋代以前长白山一直名称不咸山。

后魏又称“徒太山”、“太皇山”。

《魏书·勿吉传》载:“勿吉国南有从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

”到了唐代,又改称为“太白山”,《新唐书》载: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

”长白山之名始于金代,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金史·世纪》载:“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金代统治者认为“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

因此,在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十二月,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即其山北地建庙宇”。

大定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册仪物,每逢春秋二季,择日致祭。

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十月,复册为开天弘圣帝。

到了清代,满族统治天下,长白山在满语里叫“果勒敏(长)珊延(白)阿林(山)”。

清朝以长白山为发祥地,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特命大臣觉罗武木纳前往长白山拜谒,回京奏疏,议封长白山神,每年遣使致祭。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到吉林时,在松花江畔举行了隆重的望祭长白山活动。

清朝几百年间,将长白山列为封禁之地。

长白山古老而神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许多动人的传说。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勤劳而勇敢的先民就在这里筚路褴褛,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

白山的山名称谓,在她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几经苍桑,数易其名。

有历史记载以来,长白山第一个名称叫做不咸山。

据东周末期地理史书《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或,有肃慎氏之国”。

可见,早在距今2000多年以前,不咸山就已经闻名遐迩了。

白山

白山

锦江温泉
锦江温泉群分布在长白山西侧北锦江上游两岸,因江得 名,又因锦江发源于梯云峰下,又名梯云温泉。在方圆十平方 米的范围内,有7个泉口,一条小河从中穿过。而其中的1个 泉口,正好出现在这条小河里,形成一个奇特的景象:在冰冷 的河水中,竟有一小片蒸腾着热气的地方。
锦江瀑布
山谷的底部,是隐藏着瀑布的地方。因为 谷底太深,树木太高太密,导致我们一眼竟然 望不见这锦江瀑布,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锦江瀑布是长白山最大的瀑布,一阶落差 50米,二阶落差20米,是总落差70米的二级大 瀑布。这个发源于长白山主峰西南山腰的瀑布, 是锦江的源头,下游与漫江汇合,直到松花江, 构成贯通黑吉两省的松花江的西源。
长白山南坡风景区
鸭绿江上第一哨
炭化木生带
鸭绿江大峡谷 岳桦林奇观 苔原带景观 中朝界碑
鸭绿江大峡谷
鸭绿江大峡谷中间有中朝 界河鸭绿江流过,故得此名。 鸭绿江大峡谷有十多公里 长,200多米宽,170米深,中 间奇石异封林立,两边谷壁有 巨大石峰、石柱、石笋、石墙, 气势恢宏。 鸭绿江大峡谷与长白山大 峡谷,一南一西,遥相呼应, 争奇斗美,形成了我国独一无 二熔岩峡谷景观。
合欢树
合欢树的传说
如果说松桦恋王歌颂的是爱情,那么合欢树无疑纪念的是亲情和友情。 几百年前,长白山下来了一位叫杨万的年轻人,与朝鲜族的李相义、当 地青年刘奎一起拜满族老放山人郭大爷为师,四人结伙放山采参。一日,他 们采到了一株俗语叫做双胎二层楼的奇参,郭大爷让杨万连夜赶往一个大码 头的山货庄卖掉。当杨万赶回来后,却发现师傅的房子被砸成了一个土堆。 杨万找到李相义和刘奎,仔细查看,刘奎认出土堆周围的大脚印是长白山里 独角山怪的脚印。三人一商量,觉得一定是山怪为了夺取宝参掳走了师傅。 三人拿着武器,寻着脚印一路追去,终于找到了山怪和郭大爷,四人合力打 死了山怪,但他们也力竭而亡。山下百姓看山上电闪雷鸣,赶到山里,看见 死去的四人和山怪。人们伐倒一棵高大的松树,做成圆木棺材,埋葬了四位 英雄,并将山怪点着以祭奠亡灵。几百年后,人们发现圆木棺材露出了地面, 上面同根并排长出四棵不同的树。

长白山笔记:神山圣水

长白山笔记:神山圣水
名人专栏
f口T R c . E Y L
文, 波 摄/ 张洪 耿国彪
神 山 圣 水




NI T A N
到了东北 , 不游关东第一名山长自山 , 那可是~件憾事 。到了长自山 , 只是爬一爬 山, 对它没有什 么更深入的了解 ,仍是一件憾事 。
提起 长自山 ,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们就会想 到 《 山海经 ・ 大荒北经 》中的一段记载 :
池 在长 白 山顶 为 中心 点 ,群峰 环 抱 , 离 地 高 约 二 十 里 ,故 名 为 天 池 。 土 人
有 一现 垂斜 ,流出个 乘槎 河。 而座落 在 二道 白河 畔的小 天池 ,四面没 有溢 口 ,惟有 一流 从西偏 南 闯入池 内。看
上 去 ,天 池 是 “ 出 无 入 ” 有 ,小 天 池 则
黄波萝等 ,仍在这里蓬勃生长着 ,用 它们古 老而又新鲜的色彩 ,述说着 几千万 年的发 展
史。长白山养育着山 中之王东北虎 、 贵的梅 花鹿 、美丽的鸳鸯 、我 国特有 的中华秋 沙 珍
5 2
oo 曩 色中一 Fbu r er y a
名人专栏
Ib n ct ey . e
鸭等等 ……初 步统计 ,长 白山有 野生
从 悬 崖 上 一 跃 而 下 ,化 作 了高 达 6 8米 的 长 白 山 瀑 布 。至 此 ,乘 槎 河 完 成 了 它 15 2 0米 的 自 由奔 波 ,接 下 来 ,就 该 是 二 道 自河 、松 花江 的事 情 了 。 ]5 20米 ,这 恐 怕 是 世 界 上 最 短 的
加之每 年积 雪长达九个多月 ,这就使得 它常年披 挂着银装 ,可见 ,长 白山这个名字 ,是
多么形象的描绘 。 长 白山由下至上 , 随着地势的增高 , 气温 、 土壤 、 生物等自然 条件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

长白山十大神秘之美

长白山十大神秘之美

长白山十大神秘之美长白山的美,除了高山、云雾、天池、瀑布、温泉、峡谷、森林、熔岩这些大自然赋予的天然资源之外,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神秘之美,这些美既是看得见之美,又是说不清道不明之美,有些甚至成为了大自然中多年的未解之谜,当这些神秘之处每每被谈及,便会引得人们不禁对长白山产生好奇神往。

1.与生俱来的神秘之美长白山的十大神秘之美之首,便是这神山圣地与生俱来的神秘气质,其是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追根溯源,长白山历史久远,距今2000多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地幔玄武岩浆喷发,在地表构成了火山锥体的地貌景观,十六座海拔2500米以上的奇峰罗列在火山口四周,衔手相连,拱卫着瑶池般的天池。

2.长白无夏天,寒尽不知年长白山一年三季为白一季为绿,雪期从当年的9月下旬持续到来年的5月,长达9个月之久,5月春天的雪刚化,10月秋天的雪又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便是6、7、8三月,也因此有人戏称,“长白山里无夏天,春天过完过秋天”。

很多人感慨:长白山真不负长白盛名。

3.十里不同天,神秘莫测的多变天气来到长白山,怎可不看天池,或者说,到了长白山,就是为了一睹天池,天池位于主峰椎体的顶部,是火山喷发后自然形成的火山口湖,最深处373米,宛若一块蓝色宝石,平静的躺在群山拱卫的怀抱之中,然而天池如此这般的美景却难得一见,变幻莫测的天气时而乌云密布,时而大雾弥天,时而倾盆大雨,时而骄阳似火,似乎几分钟之内就会变幻出一种不同的天气状况,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仿如仙境的感觉,东边日出西边雨在这里绝不罕见,天池也像一位戴着面纱的仙女,运气好的人才能得缘一见。

据说有的人三次踏足长白山,都未能窥见天池一角,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4.满足发源地,神话故事多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与神话故事交融的国度,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流传至今,神秘壮美的长白山则伴随并见证了满族文化的数百年历史,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满族的发源地。

相传三位仙女在天池中沐浴,一只喜鹊衔来一颗红色果实,掉入小仙女佛库伦口中,小仙女因此怀有身孕,并产下一子,名为布库里雍顺,即建立女真民族的领袖,后女真改名为“满洲族”,清朝统一中国后,布库里雍顺被封为“清始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山名字的由来最早记录我国东北长白山的史籍是战国和西汉初成书的地理书《山海经·大荒北经》。

书中称:“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肃慎是东北的古老民族,活动在今延边和绥芬河一带。

《后汉书·东夷传》和《晋书·四夷传》皆有“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的记载。

晋代以前长白山一直名称不咸山。

后魏又称“徒太山”、“太皇山”。

《魏书·勿吉传》载:“勿吉国南有从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

”到了唐代,又改称为“太白山”,《新唐书》载: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

”长白山之名始于金代,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金史·世纪》载:“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金代统治者认为“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

因此,在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十二月,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即其山北地建庙宇”。

大定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册仪物,每逢春秋二季,择日致祭。

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十月,复册为开天弘圣帝。

到了清代,满族统治天下,长白山在满语里叫“果勒敏(长)珊延(白)阿林(山)”。

清朝以长白山为发祥地,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特命大臣觉罗武木纳前往长白山拜谒,回京奏疏,议封长白山神,每年遣使致祭。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到吉林时,在松花江畔举行了隆重的望祭长白山活动。

清朝几百年间,将长白山列为封禁之地。

长白山古老而神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许多动人的传说。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勤劳而勇敢的先民就在这里筚路褴褛,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

白山的山名称谓,在她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几经苍桑,数易其名。

有历史记载以来,长白山第一个名称叫做不咸山。

据东周末期地理史书《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或,有肃慎氏之国”。

可见,早在距今2000多年以前,不咸山就已经闻名遐迩了。

《晋书.四夷传》中称“肃慎氏,一名挹娄。

在不咸山北。

”《通典》中有:“挹娄即古肃慎,其国在不咸山北。

”不咸山是长白山最早的名称,这是历史、地理学家们的一致看法。

但“不咸”二字的缘由何在却至今难解,众说纷坛。

有人认为,“不咸”出自蒙古族先世东胡语“不尔干”的转音,“不尔干即为神巫,尊长白山为有神之山;”也有人认为,蒙古乃出自东胡系,东胡之称人为山戎,与长白山中隔东夷的貊,史书记不咸山时往往与东夷的肃慎并提,何得东胡系之族称今长白山为不咸山?据此提出,不咸山的名称应与肃慎族的语言或东夷语有关。

“不咸”可能是满语叫白罗聂·显乾”的音译省赂,意为“长白”。

清朝时期对长白山的考察汉、魏时期,长白山又有“盖马大山”之称。

在《后汉书·东夷传》东沃沮条下曰:“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东滨大海。

”《三国志·东夷传》亦云:“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滨海而居:其地形东北狭,西南长,可千里。

”上述史料中所指“东沃沮”系今图们江流域至朝鲜北境,为一东北至西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其西南部与高句丽接,西部抵今长白山。

而“盖马大山”则应指今长白山。

据《吉林通志》卷十八记载:“长白山为汉西盖马县境之山,则魏志之盖马大山为长白山无疑。

”当时的盖马县境应为今浑江市,临江镇一带。

南北朝时,长白山又有“徒太山”之称。

据<<魏书·勿吉传>>记载“(勿吉)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太林间宿营皇。

”<<北史>>卷94,<<勿吉传>>亦载:“勿吉国南有徒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

”<<新唐书·北狄传>>、<<隋书. 革末革曷传>>均作徒太山,<<北史>>中所说的徒太山的“徒”字,据考证,系徒太山的“徒”字之误。

唐朝称长白山为太白山。

据<<新唐书>>卷219<<黑水革末革曷传>>载:“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与高丽接。

依粟末水以居,水源于山,西北注它漏河。

”粟末水即今松花江上游。

<<嘉庆一统志>>卷六十七吉林山川混同条云:“今名松花江,源出长白山,北流汇嫩江、黑龙江等入海。

即古粟末水也。

”另据吉林山川长白条云:“古名不咸山,下名太白山,亦名白山。

”自辽、金时起,长白山之名开始普遍使用。

据<<契丹国志>>卷二十七记载,“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盖白衣观音所居”。

<<金史>>卷一百三十五记载:“黑水革末革曷居古肃慎地,有山曰白山,盖长白山......。

”自此,长白山名世代相传,及至今日。

满语称长白山为果勒敏(长)珊延(白)阿林(山)。

山名源于长白山的独特风貌。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奉吉勘界副委员刘建封在对长白山进行了实地勘查后,著成<<长白山江冈志略>>一书,其中描写长白山“崔巍磅礴,蜿蜒于亚细腻亚东北隅,为一绝大名山。

......山上冬夏积雪,四时望之色白异常,故日长白。

”在<<抚松县志>>中有七言绝句一首,谓之<<白山积雪>>:“惟有白山极壮观,层峦高耸日光寒。

长白山是世人瞩目的神奇之地,她是一座与五岳齐名的圣山,其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是中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界山。

被世人称誉为“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

在我国众多的名山中,唯有白山的纬度最高,其海拔和面积均超过国内的其他名山。

泰山海拔为1524米,衡山为1290米,嵩山为1440米,华山为2083米,黄山为1873米,而长白山为2749米,为国内中锋直观,也是欧亚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

黄山全区面积2200平方公里,而长白山总面积8000余平方公里。

长白山不仅高大,它奇异的火山景观和质朴的民俗风光也堪称天下一绝。

长白山历史悠久,名称多变。

有历史记载以来,长白山第一个名称叫做不咸山。

据东周末期地理史书《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可见,早在距今2000多年以前,不咸山就已经闻名遐迩了。

不咸山是长白山最早的名称,这是历史、地理学家们的一致看法。

但“不咸”二字的缘由何在却至今难解,众说纷纭。

长白山从一开始就被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汉朝时长白山被称为单单大岭,魏朝时称盖马大山,南北朝时长白山又有徒太山之称。

唐朝称长白山为太白山。

长白山这个名字是从东北的金代才有的。

金王朝认为长白山是女真族及其祖先的发祥地,封其为“兴国灵应王”。

从此,长白山名称世代流传及至今日。

清王朝称长白山为祖宗发祥之圣地,康熙皇帝1677年冬巡至松花江边时,遥拜长白山,封长白山为“长白山之神”。

康熙年间,长白山为封禁之地,封山祭祖。

雍正时又在吉林小白山建望祭殿。

乾隆1776年又一次对长白山区下令封禁,所以在大清帝国267年的历程中,一直都将长白山视为神山胜地。

满语称长白山为果勒敏珊延阿林(果勒敏为长,珊延为白色,阿林是山)拼凑起来,仍为长白山之意。

山名源于长白山的独特风格。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奉吉勘界副委员刘建封在对长白山进行了实地勘察后,著成《长白山江岗志略》一书,其中描写长白山“崔巍磅礴,蜿蜒于亚细亚东北隅,为一绝大名山,山上冬夏积雪,四时望之色白异常,故曰长白。

”在《抚松县志》中又有七言绝句一首,谓之《白山积雪》:“惟有白山极壮观,层峦高耸日光寒。

年年剩有峰头雪,皎洁偏宜月下看”。

可见,从前人们均认为长白山名称的由来与雪有关。

其实,长白山名称的由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长白山顶端覆盖着大量的白色浮岩,这是当年火山喷出的物质,当有些地方白雪消融后,露出的浮岩仍为爆发后淡黄色浅白色的火山渣覆盖在峰顶,远望一片洁白;二是山上有些山峰终年积雪,远望一片洁白。

长白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它不像中原许多名山那样,是经过人工雕琢和修饰而成的,长白山的胜景是天工巧成,完全是自然形成的。

长白山是东亚大陆最大的一个火山作用区,是中国最大的巨型复式火山,是我国东北境内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属活火山,历史上曾喷发过多次,近代平均二、三百年喷发一次。

在6亿年前,那时长白山地区曾是汪洋大海,经过漫长岁月无数次的造山运动,地壳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阳光和雨水、气候等外力作用下,地面岩石遭受风化和破坏,最后长白山还经历了火山爆发和冰川的雕塑,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观。

目前长白山火山并没有死去成为死火山,只是处于休眠状态,称为休眠火山,即活火山。

据史料记载,自1957年以来,长白山火山曾有过三次小规模的间歇式活动,也就是距今离我们最近的三次喷发,时间为1597年、1688年、1702年。

长白山火山目前处于休眠期。

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

据近代地震观测,长白山地壳相对稳定,仅出现过几次小震。

长白山目前尚无火山喷发的征兆,不过长白山仍为中国大陆最近50年最具危险性的火山,目前也还以每年4毫米的高度在增加。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由于其地貌、地质变迁、气候、土壤及生物地理位置等多项条件的综合影响,致使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完整,生物类型复杂多样,并且自然生态环境很少遭到人类破坏,是地球上保持着原始生态,保持着原始的自然平衡的少数地区之一。

长白山如同一座自然生态保持得十分完整的温带山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博物馆,其动植物种类繁多,恰似欧亚大陆北半部动植物资源的一个缩影,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研学术价值,对于研究整个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化规律、对于发掘和培育更多的生物资源、对于研究欧亚大陆山地的地址、地貌土壤、气候、生物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白山在1960年就建立了以保护温带生态系统为主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979年中国科学院沈阳林土所在这里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它是我国8个对外开放站之一。

1980年1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称为世界瞩目的大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保留地之一,被誉为“天然博物馆”“物种储存库”。

1988年经林业部审定,国务院批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以长白山天池为中心的整个自然环境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的自然保护区,全区贯穿于安图、抚松、长白三县境内,东南部与朝鲜相邻,总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它是同纬度上原始状态保存最好、物种最丰富、生态系统完整的自然保护区。

在美国北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和加拿大北京往懂得这个生物链条上,由西至东生物物种越加丰富、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