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增长方式探究

合集下载

云南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随机前沿面板数据模型

云南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随机前沿面板数据模型

@ 2 1 SiT c. nr. 0 2 c. ehE gg
管理科 学
云南省经济增长 因素的实证分析 基 于 随 机 前沿 面板 数据 模 型
— —
王艳 娥
孙 红 兵
(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昆明 60 0 ) 5 5 0


运用 随机前沿 生产 函数方法 , 选用 2 0 - 2 1 0 1 00年云南省 1 6个州市的面板数据 , 定量分 析 了云 南省经济增长 的因素。
为中国香港 、 中国台湾 、 新加波等新兴经济 体二次
世界大战后 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是 因为要素 的投
入, 全要 素生产 率 几 乎 不起 作 用 。并 基 于此 对 这些 地 区经 济增 长 的可持 续 性 提 出 了质 疑 J 。何 枫 , 陈
用随机前沿方法来进行分析。本文将运用 随机前 沿面板数据模型对云南省经济增 长因素进行实证 分析, 并提出政策建议 。
1 3期
王艳娥 , : 等 云南 省经 济增 长因素 的实证分析——基于随机前沿面板数据模型
; ep )=ep 一u 来表示技术效率 , )x () x( )
若 u=0 则 T :1 示个体 处在 生产前 沿 面上 ; , E 表 若 >0, 0<T <1表示个 体处 在生产 前沿 下方 , 则 E 处于非 技术 效率状 态 。
结果 显示, 第一 : 南省 的经济增长仍是靠要素投入拉 动的粗放式增长 ; 云 第二: 云南省 1 间技术效率 的均值 为 0 5 , 出具 O年 .3 产
有明显的技术无效性, 且技术效率的 区 域差异 明显, 但随时间呈缩小趋势 ; 第三 : 均资本存量、 市化率、 人 城 外商直接投资 占 地

云南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的实证分析

云南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的实证分析
思 想 战 线
21年 4 第3卷№ 4 0 ¨3 0 第期 6 0 。 1v 6 20 L 1
பைடு நூலகம்
云 南 经济 增长 与 工 业 环 境 的实 证 分 析
赵 鑫铖 ,谭
引 言

番 ,年 均 增 长 9 4 % ; 人 均 G .4 DP 由 1 7 年 的 98 8 2元 增 长 到 2 0 年 的 95 5 元 5 08 0 ( 0 0 年 不 变 20
长 1 3 % ; 工 业 废 气 排 放 量 由 9l 亿 标 立 方 米 .3 2
以 Did n a等 人 对 发 达 国 家 和 地 区 (美 国 、 日 本 等 ) 环 境 与 经 济 的 关 系表 现 为 E KC 理 论 。 然 而 , 并 不 是 每 个 环 境 指 标 都 符 合 EK 的 倒 C “ u” 模 型 。 许 多 研 究 表 明 环 境 指 标 与 经 济 之 间
二 、云南 省 经济发 展 与工业 “ 三废 ” 排 放概 况
从 大气质 量看 ,随工 业废 气排 放 量 的不 断增 加 ,
很 多 地 区 空 气 质 量 已 有 所 下 降 。 工 业 废 水 中 化 学耗 氧 量 、氮 、磷 等 主 要 污 染 物 的排 放 造 成 了
地 表 水 、地 下 水 水 质 受 到 污 染 , 工 业 固 体 废 物 产 生 量 亦 逐 年 增 加 。 1 8 ~2 0 年 , 工 业 废 水 95 08 排 放 量 由 4 9 万 吨 降 至 3 9 万 吨 ,年 均 增 54 0 29 6
正 由工 业化初 期 向 中期 迈进 , 但 已 为 经 济 增 长
付 出 了 生 态 环 境 代 价 并饱 尝 环 境 恶化 的后 果 。

云南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云南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云南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和农业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

然而,云南在经济发展上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云南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云南经济发展的现状可以描述为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优化和开放水平提升。

云南的经济总量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85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8%。

这使得云南成为中国内地地区中一个经济总量较大的省份。

云南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传统的农业和旅游业仍是云南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新兴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随着云南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云南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云南的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云南与东南亚和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云南通过加强跨境合作、提升口岸设施和优化贸易环境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云南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然而,云南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等方面。

首先,云南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依然以传统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使得云南的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出现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其次,云南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云南地区地势复杂、山地较多,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交通、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制约了云南经济的发展。

最后,云南地区的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

与沿海地区和部分发达省市相比,云南的西部地区和一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人口流失和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云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推动农民增收。

学习云南三大经济心得

学习云南三大经济心得

学习云南三大经济心得云南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发展潜力巨大。

在过去的几年中,云南省的经济持续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资料和亲身经历,我总结出了云南省的三大经济心得。

首先,云南省的旅游业是推动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著名的旅游城市成为了云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特色的民族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往云南省,消费力的增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旅游业,云南省还积极发展了生态旅游、农家乐等新兴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云南省的旅游业在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云南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

云南省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业是云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

云南省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新型农业技术等措施,提高了农业产能和农产品质量。

例如,云南省的咖啡、花卉、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同时,云南省还大力推进农村旅游、农家乐等农业+服务的模式,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最后,云南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云南省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高技术产业等领域,通过引进外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例如,云南省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成果显著,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水电、风电发电基地之一、同时,云南省还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打造云南省的品牌和文化符号,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云南省的发展经验可以总结为依托旅游业、发展农业产业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云南省的经济增长,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机会。

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趋势是

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趋势是

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趋势是
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1. 经济增长加快:云南省的经济增速逐年提高,特别是在交通、旅游等领域的投资带动下,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2. 产业结构优化:云南省传统的农业经济正在逐步向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转型,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

3. 旅游业蓬勃发展:云南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业成为云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4. 跨境贸易增长: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跨境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5. 资源型经济转型: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过度开采和环境压力逐渐引起重视,逐步转向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

6. 区域合作加强:云南省积极参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加强经贸往来。

7. 农村扶贫和转移就业:云南省农村地区贫困面临一定压力,政府大力推动农
村扶贫和就业转移,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总体来说,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以加快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加强国际合作为主要特点。

云南省GDP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云南省GDP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云南省GDP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云南省是中国的一个西南边陲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对云南省GDP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业:云南省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古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云南省的旅游业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增加了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

2.农业:云南省具有广阔的农田耕地,适宜发展种植业。

茶叶、咖啡、烟草、水果等农产品是云南省的主要农业特色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还通过农产品加工和外贸出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为该省的GDP做出了贡献。

3.矿产资源:云南省的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云南省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云南省拥有锌、铝土矿、钼、锡、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降低了对外依赖度。

4.跨境贸易:云南省与东南亚国家毗邻,地理位置优越,具备发展跨境贸易的便利条件。

云南省的陆路与水路交通便利,对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中印边境贸易、中越边境贸易以及对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都是云南省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5.政府政策支持与投资:云南省政府积极推行产业转型升级政策,通过引导项目投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大中小企业发展等方式来支持云南省的经济发展。

政府对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了云南省GDP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旅游业、农业、矿产资源、跨境贸易以及政府政策支持与投资是影响云南省GDP的主要因素。

通过合理利用和开发云南省的自然资源,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加强与外部交流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提高GDP水平。

云南经济增长方式及制约因素分析

云南经济增长方式及制约因素分析
关键 词 : 南 ; 云 经济 增 长 ; 长方式 ; 约 因素 增 制 中 图分 类 号 : 17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6 1 2 9 (0 6 0 — l4 0 F 2 A 17 — 9 4 2 0 )5 0 l — 4
党 的十六届 三 中全会 提 出坚持 以人 为本 , 立全 树 面、 调 、 协 可持续 的科学 发 展观 , 对边 疆 民族地 区 云南 的发展 具有非 常 深远 的指导 意义 。增长 方式 是发 展观 的具 体 表 现 , 0 年 五 月 , 锦 涛 总 书 记在 云南 考 二o 六 胡 察期 间 ,提 出 了要 切 实 转变 云 南 经 济 增 长方 式 的要 求 。因此 , 云南 牢 固树 立和认 真落 实科 学发 展观 , 必需 切实推 进经 济增 长方式 的根本 性 转变 。
内涵 ( ) 含 的扩大 再 生产 。外延 和 内涵 , 也译 作粗 放 和 集 约 (xe s e ne s e 。 etni 和itni ) 他说 :如果 生产场 所扩 大 v v “ 了 , 是在外 延 上扩 大 ; 果生 产 资料 效 率提 高 了 , 就 如 就 是 在 内含 上扩 大 。” 根 据马克 思 的再 生产 理论 , 实现 扩 大再 生 产 即经 济 增 长 的基 本 途 径 有两 条 :一 是 增加 生 产 要 素 的 投 入 , 括劳动 力 和资本 存 量 的增加 等 。一是 提 高生 产 包
二 、 南经 济增 长方式 分析 云

经济增 长 方式 的 内涵 及其 理论 基础
世 界 上首 先 明确 提 出并 研 究 经 济 增 长 方 论 》 的再 生产 理 论 中把 扩大 再 生 产 划分 为 两 种类 型 : 是外 延 的扩 大 再 生 产 , 是 一 一

云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协整与Granger因果检验的研究

云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协整与Granger因果检验的研究
云 南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昆 明 6 0 91 5 0
摘 要 : 文运 用 1 7  ̄2 0 本 9 8 0 6年 的数 据 , 云 南产 业 结 构调 整 与 经济 增长 的 关 系进 行 Grn e 对 a g r因果 检验 , 运 用 多元 回归 和协 并
整检 验 分析 了云 南三 次产 业及 其分 行 业对 经 济增 长 的 贡 献程 度 。研 究 结 果表 明 , 业结 构 调 整 是 促 进 云 南经 济 增 长 的原 因, 产 而 经济 增 长不是 产 业 结构 调整 的 原 因 ; 次产 业 中的 第 一 、 三 产 业 能 够促 进 云 南经 济 的 良性增 长 ; 次 产 业 分行 业 中 的牧 业 、 三 第 三 批 发和 零售 贸易 、 饮 业 、 餐 其他 服务 业0、 业 、 业 和 交通运 输 、 工 农 仓储 及 邮 电通 信 业有 效地 拉动 了云 南 经济 增 长 。
wh e a ea e alta s a ae i g s r ie , o h r s r c , idu ty, a rc lu e a d ta po tton, so a n o t la d ols l nd r ti r de nd c trn e vc s t e e vies n s r g iu t r n r ns ra i tr ge a d p s a n tlc m m u ia in s r c s c n e fce l c d t hee o m y g owt u a . ee o n c to e vie a fiinty 1a o t c no r h ofY nn n Ke wo d y r s:I du til s r t r n sra tucu e c u aiy t s a s lt e t Ec o y on m gr w t o h M u tp e rgr s i a a y i lil e e son n l ss Cont g a i a a y i i e r tng n l ss Grn e ag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经济增长方式探究本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

这是“十一五”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云南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应于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阶段,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应于较为发达的经济发展阶段。

当一个经济体较为落后时,它的经济增长只能依赖于资源、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因为这时候它没有实力进行大规模的科研投入以实现科技创新。

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单靠资源、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已远远满足不了增长的需要和发展的要求,因为这些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率在不断下降。

这时候就必须靠技术的进步、靠制度的完善、靠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靠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去推动经济发展。

从全国来看:尽管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比较粗放的特征。

我国重要资源的产出效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年,我国约占世界的’,但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原煤为.%、钢铁为,、氧化铝为、水泥为’。

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仅为美国的%/&;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从云南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推进,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云南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具体表现在: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能源和电力的消耗强度有所下降,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量降低。

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省经济仍然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增长特征: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单位资源的产出效率较低,单位产出的能耗较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推动。

尤其是随着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和对资源的过多依赖,各种资源将难以为继。

从近年来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电荒”、“油荒”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资源的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甚至会出现资源紧张,带来所谓“增长极限”问题;不转变增长方式,环境将难以承受,人居环境和质量将会恶化;不转变增长方式,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将面临着被发达地区越拉越远的可能,综合竞争力将难以提升。

为此,云南必须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云南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优势和有利条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需要指导思想的转变,更需要技术、资源条件和经济实体基础。

特殊的地理气候、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为云南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有发展规模化清洁能源工业的优势。

云南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和洁净煤技术优势,为发展规模化清洁能源工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资源条件。

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亿&’,居全国第三位,可开发装机容量(多万&’,年发电量约,占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的,-.,居全国第一位。

云南省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能总辐射量约%/)1亿万千卡,相当于-/亿吨标准煤的发电量;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接受的日照时数、日照强度,使云南成为全国最利于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地区。

此外,丰富的地热资源、多气候带多物种的生物资源和风能资源,为发展清洁能源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只要我们加强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勘探工作,做好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提高资源开发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云南可望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工业基地和优先发展地区。

”、有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和创新支柱产业的优势。

生物产业以其高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效益的特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特色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省是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广阔的山区为各种动植物生长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生物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特别是随着“九五”、“十五”以来的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烟草、茶、胶、畜、林等传统优势产业继续巩固提高,绿色食品、天然药物、生物制药、花卉等新兴生物产业快速成长,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人才、技术、环境条件逐步形成,良种繁育、生产、加工、销售和推广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已成为我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有发展旅游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的优势。

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云南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近年来的大力扶持和发展,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不断提高,旅游竞争力不断提高,云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客源集散地和旅游经济强省。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省金融、保险、物流、通讯等现代服务业和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占经济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稳步提高,既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我省加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了条件。

、有扩大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

只有大开放才能大发展。

云南处于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和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洋”的战略枢纽地带,连接,个国家,邻近”%个国家,面对资源富集和拥有”-亿人口的东南亚、南亚两大市场,地缘优势突出。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国际大通道战略的实施,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开放开发环境向好的方面发展。

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种优势,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产业合作和贸易往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就一定能够形成依托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互动格局。

%、有一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

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使我省在优先发展清洁能源、生物产业、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等多方面,积累了比较雄厚的技术、人才优势,为我省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着力自主创新、进一步转变“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奠定了基础。

三、云南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措施“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充分把握好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实施科教兴滇战略,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规划的主线,逐步转变粗放型的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以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任务和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切实抓紧抓好。

继续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把科技应用、推广和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推广应用水平。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努力形成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道路、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是导致全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

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建设,扎扎实实打基础,围绕建设国际大通道、培育支柱产业、建设产业基地等主要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

要加快省内“三纵三横”、“九大通道”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实现省内国道高速化;实施州市到县公路的高等级化、县到乡油路化和乡到村的弹石化工程,不断改善全省的交通条件和公路通达能力。

实施“村村通”工程,加强广大农村通讯和广播电视等公益事业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培育旅游、水电、生物、医药和信息产业,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产业基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是停顿不前,而是要在加快发展中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要认真研究云南现有工业体系和产业体系,主动遵循产业转移的规律,积极应对新技术革命和经济技术竞争的挑战,对那些污染大、耗能高、效益低、浪费资源的产业实施升级改造和限期停产,对符合转变增长方式要求的旅游、水电、生物、医药等产业给予大力扶持、优先发展,同时,积极培育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资本密集、耗能少、资源节省的先进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实现产业置换,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产业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拓展新的产业空间。

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两大机遇: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的机遇和服务业国际转移逐渐加快的机遇。

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十一五”期间,要充分抓住入世年后金融业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大规模进入国内的契机,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现代金融业发展。

要大力发展面向东盟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和服务,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和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抓紧培育中介服务、社区服务、教育、文化、体育等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的水平和层次,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努力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商贸中心。

、全面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手段。

要加紧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开发优势资源。

加强对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产业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建立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企业不断增加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提高全社会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切实提高各族人民的科技素质和文化水平,为经济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