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五 熟练地理基本技能 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高考地理二轮中等生选编题及答案

2018高考地理二轮中等生选编题及答案

2018高考地理二轮中等生选编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②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二)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

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

近年来,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

美国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旨在使人口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最终使人口达到静止目标。

读图完成4~6题。

4.X2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家庭因素5.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A.美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B.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子女随父母迁移C.我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D.X1与X3年龄段人口主要为留守儿童和老人6.美国近年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年龄段为() A.X1B.X2C.X3D.X1与X2(三)下图为“海南岛农业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3.海南岛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热带迁移农业 B.水稻种植业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13.南繁基地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该地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面临南海,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B.纬度低,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优越C.地广人稀,耕地广阔,土地租金低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答案】12.B13.B【解析】第12题,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适于发展水稻种植业。

2018年高考全国2卷 地理部分 含答案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2卷   地理部分  含答案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答案】1.A 2.D 3.A【解析】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图1.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

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少,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

2018届 二轮 区域地理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2018届 二轮  区域地理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三、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九区域地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4·全国Ⅱ卷,(3)(5)]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据此回答1~2题:1.甲国位于(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解析:1.D 2.C 第1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国位于南美洲。

第2题,甲国位于南美洲的最北端,加勒比海的东侧南岸。

由徐州前往该国,需经过巴拿马运河。

(2017·山东泰安一模)涅瓦河三角洲地区原为大片丛林和泥潭,平均海拔仅1~2 m。

1703年,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建设军事碉堡——彼得堡罗要塞,此后克服重重障碍,逐步扩建为圣彼得堡市(位置如图所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修建了多条水渠。

读图,回答3~5题:3.军事碉堡选址于兔子岛是因为该岛( )A.地质稳固,便于建设防御工事B.资源丰富,适于布局大量兵力C.气候适宜,适于长期屯兵驻扎D.四面环水,便于抵御外敌入侵4.除泥潭广布外,圣彼得堡市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还需克服的障碍有( )A.土层冻融B.地形复杂C.风大浪高D.丛林繁茂5.18世纪末图示水渠开凿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水运压力B.缓解城市内涝C.营造旅游景观D.便于城区用水解析:3.D 4.C 5.B 第3题,图中兔子岛为河心洲,四面环水,对沙洲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便于抵御外敌入侵,故选择D。

第4题,圣彼得堡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区,西临波罗的海,受西风影响,沿海地区风急浪高,不利于城市建设,故选择C。

第5题,城区位于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城市内涝,修建水渠,便于排水,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大题规范练:4Word版含解析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大题规范练:4Word版含解析

大题规范练(四)(时间:20分钟分值:46分)1.(2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78194089】茶树具有喜温喜湿、怕冷怕涝、耐酸性等特点,多分布在云雾天气多的低山丘陵地区。

福建省是我国的茶叶大省,省内低山丘陵地区茶园、梯田处处可见;城市、乡村随处可见茶楼、茶馆、茶店等茶文化景观。

该省茶叶品种多、质量高,有享誉中外的大红袍、铁观音等名茶品种。

下图为福建省地形和降水分布图。

(1)据图描述福建省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6分)(2)茶文化显著是福建省的地域特色之一,试分析其茶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3)早春的低温冻害是影响茶树生长的主要灾害之一。

福建茶农观察发现,早春的夜晚,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坡顶地带的茶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

(6分)(4)福州茶叶加工厂不多,但茶叶批发市场数量多且规模大。

试分析其原因。

(6分)【解析】第(1)题,福建省降水时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分析即可得出。

第(2)题,可从气候、地形、土壤、光照等方面分析。

第(3)题,早春的夜晚,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坡顶地带的茶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其原因应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

第(4)题,福州茶叶加工厂少的原因应从茶叶加工生产的工业类型方面分析,茶叶批发市场数量多且规模大的原因应从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

【答案】(1)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2分)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或者总体上东南部降水少,西北部降水多);(2分)山地降水多于平原。

(2分)(2)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茶树多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排水条件良好;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丘陵地区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有利于优质茶叶生长。

(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共8分)(3)早春的夜晚,坡顶近地面因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冷而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地(河谷地带),(3分)使谷地温度较高的暖空气被抬升到山坡,导致谷地冷(冷空气堆积)而山坡暖。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技能四地理示意图的判读类型一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典题示例]水循环原理示意图的判读【典例1】(2016·课标全国Ⅲ,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遭破坏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雨季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增大。

选B。

第(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该山地的坡面径流减少。

选C。

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下渗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

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

选D。

答案(1)B(2)C(3)D[方法总结]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第一部分学科技能培养技能三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第一部分学科技能培养技能三含答案

技能三常考地理坐标统计图的判读类型一平面直角坐标图考向一曲线坐标图的判读[典题示例]【典例1】下图为我国天山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状况图,甲、乙两地水平直线距离约为220千米。

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年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坡山麓地带,降水量不到600 mmB。

山顶地区7月均温在0℃以下C。

冬季南坡的温度总是比北坡高D.山顶的海拔不到4 000米(2)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B.海拔C.大气环流D.山地坡向解析第(1)题,析图可知,该图中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坡山腰地带,年降水量在600 mm以上;山顶7月均温在一5℃左右;由于逆温的影响,该山1月气温最高的地区出现在北坡海拔1 900米左右;读图可知,该山山顶的海拔在4 500米左右。

选B.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月、7月均温相差不大,降水量差异较明显。

甲地年降水量在50毫米左右,乙地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从图中看甲、乙两地海拔大致相同,其水平距离相差220千米,说明其纬度只相差2°,因此纬度、大气环流对两地降水差异影响较小,造成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山地坡向。

甲地位于天山南坡,地形闭塞,受海洋影响很小,降水少;乙地位于天山北坡,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可以到达这里,受海洋影响相对较大,降水较多。

选D。

答案(1)B (2)D[方法总结]坐标图的判读步骤如下步骤说明读图名、看图示通过图名了解坐标图反映的内容,通过看图示确定坐标图是二维(平面直角)、三维还是多维,是柱状图还是曲线图[培优演练]题组一由统计图判断中心城区企业及城市化状况1。

(2017·江苏地理,21~2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

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D。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五 熟练地理基本技能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五 熟练地理基本技能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核心点一区域地理空间定位区域定位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经纬网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位置定位法、地理事物轮廓定位法、地理要素特征定位法、地理事物规律原理定位法等。

在考试时应优先选择最熟悉的定位方法,再利用另外一种或两种定位方法进行验证,以提高定位的准确率。

1.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线和纬线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

对于大范围区域图(如图1)的空间定位,在利用经纬网定位时,重点关注图示地区所处的大洲位置。

对于小范围区域图(如图2)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同时,重点关注区域图中独特的地理特征(河流、山峰)。

下列歌诀、顺口溜易于记忆,可帮助掌握重要经纬线(3条特殊的纬线、7条重要的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

23°26′N:一湾两海三半岛,还要经过台湾岛。

0°纬线:刚果苏门前,亚马加里面。

23°26′S:南非澳洲南美洲,拉普巴拉向南流。

20°W:冰岛以西格陵兰,大西洋中东部穿。

0°经线:零度经线大不列颠,伊比利亚几内亚湾。

20°E:斯堪的纳维亚山,波罗的海巴尔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刚果盆地好望穿。

40°E:东经四十度,东欧平原穿,黑海和红海,东非高原边。

60°E:北乌拉尔山,南阿拉伯海,中穿伊朗和咸海。

120°E:兴安渤海台湾海峡,澳大利亚西部穿。

180°经线:白令海中,新西兰东。

2.根据海陆位置进行空间定位(1)熟悉海陆分布状况: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熟悉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即要明确陆地与陆地之间,大洋与大洋之间,陆地与大洋之间相临、接壤及包围的情况。

(2)掌握大致位置: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2018高三地理二模试题含答案

2018高三地理二模试题含答案

1 2018届高考模拟测试文科综合文科综合((地理地理) )读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据此回答1~3题。

1.“黄沙”所在地的地形最可能是A .低缓丘陵.低缓丘陵B B B.山前平原.山前平原.山前平原C C C.山间峡谷.山间峡谷.山间峡谷D D D.平缓高原.平缓高原2.该词描述的季节极可能是A .早春.早春B B B.盛夏.盛夏.盛夏C C C.晚秋.晚秋.晚秋D D D.初冬.初冬3.“黄沙”所在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 .气候水热组合好.气候水热组合好B B B.耕地连片便耕作.耕地连片便耕作C .河网密布水源足.河网密布水源足D D D.地势低平土地肥.地势低平土地肥表1是东莞市的人口资料,根据资料完成4~5题。

表1年份常住人口(单位:万人)性别比受教育程度(单位:万人)小学及初中高中专科以上2000644.57 89.42 504.24 100.42 13.84 2010 822.02 117.81 558.16 166.88 58.39注:性别比即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

4.与2000年相比,年相比,20102010年东莞市A .就业压力显著加大.就业压力显著加大B B 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 .产业结构明显变化.产业结构明显变化D D D.生育观念明显改变.生育观念明显改变5.2010年以来,在东莞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 .妇幼医院.妇幼医院B B B.社会养老.社会养老.社会养老C C C.文化创意.文化创意.文化创意D D D.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永春县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境内山多地少,戴云山脉绵延全境。

宋元时期,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带着香料,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当时东方第一大港当时东方第一大港))定居并经营香料生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点一区域地理空间定位区域定位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经纬网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位置定位法、地理事物轮廓定位法、地理要素特征定位法、地理事物规律原理定位法等。

在考试时应优先选择最熟悉的定位方法,再利用另外一种或两种定位方法进行验证,以提高定位的准确率。

1.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线和纬线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

对于大范围区域图(如图1)的空间定位,在利用经纬网定位时,重点关注图示地区所处的大洲位置。

对于小范围区域图(如图2)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同时,重点关注区域图中独特的地理特征(河流、山峰)。

下列歌诀、顺口溜易于记忆,可帮助掌握重要经纬线(3条特殊的纬线、7条重要的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

23°26′N:一湾两海三半岛,还要经过台湾岛。

0°纬线:刚果苏门前,亚马加里面。

23°26′S:南非澳洲南美洲,拉普巴拉向南流。

20°W:冰岛以西格陵兰,大西洋中东部穿。

0°经线:零度经线大不列颠,伊比利亚几内亚湾。

20°E:斯堪的纳维亚山,波罗的海巴尔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刚果盆地好望穿。

40°E:东经四十度,东欧平原穿,黑海和红海,东非高原边。

60°E:北乌拉尔山,南阿拉伯海,中穿伊朗和咸海。

120°E:兴安渤海台湾海峡,澳大利亚西部穿。

180°经线:白令海中,新西兰东。

2.根据海陆位置进行空间定位(1)熟悉海陆分布状况: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熟悉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即要明确陆地与陆地之间,大洋与大洋之间,陆地与大洋之间相临、接壤及包围的情况。

(2)掌握大致位置: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3)掌握其他重要的参照系:除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外,一些重要的海、海湾、海峡也是进行定位的重要参照物。

(4)根据沿某条纬线和经线的海陆地形剖面图进行空间定位。

3.根据相对位置进行空间定位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

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若能确定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土高原。

在我国的地形分布中,由两大走向(东北—西南和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了主要地形的分布骨架,可根据下图山脉示意图回顾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4.根据轮廓特征进行空间定位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首先,要熟识区域轮廓,尤其侧重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

其次,要熟识海陆轮廓,主要是大洲、大洋的轮廓。

第三,要能区分重要水域轮廓特征,如著名的湖泊(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

在实际应用中,常把重要区域的轮廓特征和经纬度结合起来使用。

下列图示为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岛屿、半岛、海峡、河流及运河轮廓示意图。

5.根据重要地理要素特征进行空间定位(1)利用地理景观特征定位受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可以确定其所在地区的位置,如植被、传统民居等。

(2)依据图例、注记定位该方法常常作为一种辅助定位的方法,但有时也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界、省区界线等图例和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地名信息对定位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关键。

如出现“珠穆朗玛峰”,则可确定该区域是青藏高原,如出现“西安”,则可确定该地形区是渭河平原等。

6.根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原理进行空间定位(1)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定位很多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及规律。

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分布规律,日影朝向,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特征等等。

掌握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再依据试题中的材料(文字、数据或图表),如气候类型数据图、地貌示意图、河流径流量图、人口结构图、地球光照图及文字说明等,就不难分析出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

(2)利用地理原理定位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符合地理原理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就可以间接推导出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如根据某个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就可推测出该地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2016·江苏地理)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回答1~2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答案(1)D (2)C第一步:读图文信息,获答题依据信息①:山水画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信息②:四幅山水画作品的自然地理特征。

第二步:明设问指向,抓住关键得结论(1)该设问的关键词为“江南丘陵景观”。

画①显示有高大的山脉、幽深的峡谷,与丘陵地形特征不符合;画②显示平地上的孤峰,是喀斯特地貌景观;画③显示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属于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画④显示有低矮的丘陵,以及河流、小船等,符合我国江南丘陵的景观特征。

(2)该设问中的关键词为“地貌类型形成原因”。

由上题可知,画③描绘的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因而其形成原因为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

[题后反思]该题组以我国山水画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其背景材料来源于画家作品,源于生活,让学生在解答试题过程中感受自然。

反映了新课标“学习有用地理”的理念。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应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命题点一结合经纬网进行定位(题型预测:选择题)(2017·山东济南文综测试)下图中甲港口所在国家是海运大国,海运业是该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1.甲港口号称该国所在大洲的“南大门”,得益于( )A.经济腹地广阔B.港阔水深避风C.地理位置优越D.地形平坦开阔2.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麦哲伦海峡B.霍尔木兹海峡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网和海陆轮廓知,图示区域地处地中海沿岸,甲港口所在国位于欧洲南部,处于通往欧洲西部和亚洲的航海线上,地理位置优越。

第2题,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需经过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命题点二结合民居景观特征,进行区域定位(题型预测:选择题)下图表示我国某地传统民居,以长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射入较少,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外围耸起马头墙,墙头高出屋顶,作阶梯状,白墙黛瓦,明朗而素雅。

读图回答3~4题。

3.马头墙、天井这种民居最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B.华北平原C.西北地区D.江南地区4.下列有关这种民居建筑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防晒通风和排水B.马头墙能在发生火灾时防止火势蔓延C.为了抵御风沙和防寒保暖D.与当地多雨潮湿的环境有关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结合该民居特点知,该区域阳光充足,降水丰富,说明其位于南方地区。

第4题,我国南方地区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受风沙影响较小。

所以该民居建筑设计不是为了抵御风沙和防寒保暖。

核心点二主要地理统计图的判读1.坐标统计图的判读(1)二维坐标图①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和图标注的内容,再根据“点”“柱”或“线”所表示的数值信息分析其变化趋势。

②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数量、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

③解读坐标图容易因忽视图中定量信息而判断错误。

(2)三维坐标图此类坐标图的判读方法与平面直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基本相同,但在读数时,要注意取坐标轴的平行线,而不是垂线。

如读出下图中A地三大产业的构成,可作三大产业的坐标和与其原点相交的坐标垂直线。

转化之后,按直角坐标系的读取方法来读取,即可得出正确的结果。

A地第一产业占20%,第二产业约占30%,第三产业约占50%。

(3)多维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具有并列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幅图中绘制而成。

图1为一幅风玫瑰图(又称风频图),该地的最小风频为西南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

图2反映了某工业投入结构中能源所占比例最大,说明为动力(能源)导向型工业。

2.结构统计图的判读(1)扇形(饼状)结构图这种图形能表示两方面的内容: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或数量关系。

如下面中国地形组成结构图。

判读步骤:阅读图例和文字说明,明确图中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分析这些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并联系相关的知识点;对反映的地理事物进行排序;结合其他信息回答问题。

(2)柱状结构图下图表示中国、印度、日本、英国四国的土地资源构成,根据四个国家的国情,判断A为英国,B为中国,C为日本,D为印度。

(3)矩形结构图下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某地理事物的结构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

3.地理表格的判读(1)认清表名及不同表格项目所表示的要素和内容。

(2)抓主要因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中虽然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主要因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种地理要素中的主要因素。

(3)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解读表格题重在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是从理性上作定性认识。

大多数表格题可以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象的强弱、大小和多少等规律变化。

若题目要求做定量计算,就必须要整理数据、计算数据,作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解读表格题,是作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仅作定性分析,因题而异,解题时要灵活掌握。

(4)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和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2016·浙江文综)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