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开头排比段 -作文.
精美开头结尾

开头方法之三:排比点题,铺排文气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 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却 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 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 (《拥有答案的幸福》)
祝你 成功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 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 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 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 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 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 的意义。
结尾艺术:
一、卒章显志:用点睛之笔归纳、总结、
深化全文内容,篇末点题。 例1:无愧于天,无悔于心的选择,塑造 的是千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因此,巾 帼才能负载着神圣的使命,成全“双赢” 的和平与发展的空间,巨匠才能忍辱负 重打造不朽的智慧与精神的丰碑,英雄 才能维护人间的良知与正义的尊严! (《无愧于天,无悔于心》)
高考作文精美 开头与结尾
雕饰风头——打好第一枪
开头方法之一:开门见山,话题点穿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 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 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 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 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一环。《诚信》
例3、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 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 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 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 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 声音。 例4、我大悟。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诠 释,我的答案只有八个字:热爱、乐观、 感悟、付出…… (2000年满分作文《四幕剧》)
第2周 议论文之层进式开头引人入胜-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卷版)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 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名师析题] 近年来,全国Ⅰ卷作文强调关注意识,强调主人翁精神,要求考生能够以 正确的观点去认识生活,看得见真实的社会,看得见真实的世界,弘扬正能量, 树立健康的思想。2019 年“劳动教育”这一主题正契合了这一命题理念。题目 所给材料以“劳动”为陈述对象,从不同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诠释,表现出 鲜明的时代感。习近平谈到劳动教育时,特别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 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 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⑦劳动需自手边起,或小或大,或简或繁,或体力或脑力。但凡可为国 家发展、社会进步添砖加瓦,皆是劳动。今日,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知识、 完善自我是劳动;明日,我们成为祖国高速运转的大机器上的任意一颗螺丝 钉,努力工作也是劳动。科研团队日夜攻关是劳动,烈日炎炎下的建筑工人 一砖一瓦铸造“中国高度”也是劳动。劳动无贵贱,我们应怀一颗平等敬畏 之心,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走进春秋战国云诡波谲的历史,齐桓公的名字于泛黄的纸堆中熠熠
示 生辉。在他成就一代霸业的背后,是不计前嫌任用管仲的宽宏大量。心
例 有山海,自不计嫌隙过节之阴霾;胸纳百川,又何来斤斤计较之尘埃? 一 唯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气度,方能成就人生的灿烂和事业的辉煌。
——2020年全国卷Ⅰ《心有山海,胸纳百川》
⑥于国,劳动为兴邦之基。你们可曾听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 干”二字,终须落到劳动上。如今,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也大 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大国工匠”凭的是劳动中的不断探索与提升, 靠的是数年如一日的不懈坚守与勤恳。若无劳动者,哪来港珠澳一桥连三地, 创造世界第一的辉煌?若无劳动者,哪来华为公司绝地反击、惊艳全球的骄 傲?若无劳动者,哪来“一带一路”上共筑复兴梦的欢歌?国家发展需要劳 动,尤其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的劳动!
高考满分议论文-----结构(精讲)

4、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并列式分论点三)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 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 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 找回生活的诗意。(因果关系复句简释分论点二、排比气 势)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 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 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了历 史的质朴与深刻。(高度概括的三个事实论据、排比气势) 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精炼总结 三论据,回扣分论点三) 5、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去生活,当人们从阅读 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高度概 括三分论点、排比气势)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 中所写的那样诗意地生活。(结尾扣题、名家名篇)
6、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 樽空对月”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 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精炼总结三分论点) 7、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 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 获!(结尾扣题、名 1、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开篇点题、 名言深刻)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 们脸上绽放出微笑,(排比气势)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 淌。(扣题)人,应当诗意地生活。(提出论点)
高考议论文-----结构
一、两篇高考满分议论文的结构解读 1、文章整体段落布局:七段式、五段式 2、开头提出论点的方式:名言、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3、结尾扣题的方式:重申论点或高度概括分论点 +名言、 名家扣题 4、高考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递进式与并列式 附:2007湖南卷满分作文: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 (不是话题,是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开头段拟写

示例1: 树立目标要符合实际,切勿好高骛远,否则会一事无成。
(评材句,放在了引材句的前面)乌龟游向大海和长江的两个目 标,对它而言,都太遥不可及了,根本不可能实现,也就注定了 他只能碌碌无为一生。(引材句)因此,我们要认清自我,树立 正确的目标。(观点句)
示例2: 欲有所为,我们要知行合一,否则会必然失败。(评材句, 放在了引材句的前面)一只乌龟想有所作为,既计划过游向大海, 也计划过游到长江,但都因为只想不做而失败了,最终一事无成。 (引材句)这启示我们:空想不可取,行动诚可贵!(观点句)
4.语言粗俗,口语化;内容肤浅,没有文采。令人望而生厌。
优秀的高考作文,它们的开头大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快速入题、 开篇切题、文字简约,新颖别致、文采斐然”。
1.快——开门见山,快捷入题,快速引出主题,三言两语,下笔就向主题靠拢,亮 出自己的观点态度。 2.明——主旨明确,抓准中心,不偏离题意。梁启超:“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 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 3.简——语言凝练,简明扼要,短小精悍,不转弯抹角,)以内,超过六行就要分段。(每行16字) 4.雅——语言有文采,形式有美感,吸引眼球。如: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 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
评:点评过渡。联系现实,对材料作定向点评,作为过渡 到中心观点上的桥梁。
亮:亮出观点。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支持什么、提倡什么、 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示例:“本手 俗手 妙手”
初学围棋,须从本手开始,一招一式,深刻理解,棋力才会 提高,才可能出现妙手。这是因为,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没有基础,一切创造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围棋中所谓的妙 手训练是这样,体育、艺术和学问中的道理也莫不如是。人们 渴望成为妙手,但回望来路,只有那些高手,那些愿意一板一 眼、肯下笨功夫的少数人,才能真正成长为妙手。
高考议论文开头技巧

议论文常见的开头写法一、议论文开头的要求:明、简、美。
1.“明”,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
即文章开头首先要亮明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现在有些年轻人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没能让自己的才华在兵荒马乱之时大显身手。
然而我却要说:“我是时代幸运儿,因为我有幸生逢改革时。
-----《有幸生逢改革时》2、“简”,即语言文字要简约,精巧,且不拖沓,最好是开门见山。
例1:有一种包容,源于勇敢。
(04年北京卷《包容》)例2: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热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
(05年湖南卷《勇敢奔跑,勇敢超越》)3、“美”,文章开头的美是说要有一定的文采、思想或是技巧(比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现象”、“亮靶子”“用修辞”等等)。
二、议论文开头的作用: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高考议论文开头技巧三、议论文开头常见的毛病1、拐弯抹角离题千里。
落笔时,总爱兜圈子。
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
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
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3、追求花样弄巧成拙。
写得很好,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
四、议论文开头常见的方法: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这是议论文最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
就是开篇就将文章的中心论点摆出来,然后再逐层展开论证,不蔓不枝,主旨豁然明朗。
如:《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一句话单刀直入,开门见山,表明中心论点,简洁明了。
高考议论文开头

清零昨天,轻装上阵
作文开头的展示3:
清零过去,挑战自我
在央视对话节目中,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 吴建国,大名鼎鼎的华为公司的创始人,现任中国人才 招聘网的总裁。他曾在华为苦心经营了十年,却在华为 鼎盛时期选择了离开。旁人觉得不可思议,他却非常平 静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就是为自己清零,体验全 新的生活,挑战全新的世界。 敢于清零的人是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是勇敢地挑战 自我的强者。所以,我们要学会清零,善于清零,让生 命在不断的挑战与追求中焕发别样的光彩。
第二,要简。 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来扣题。 语言凝练,短小精悍,力争控制在五行以 内,超过六行就要分段。
第三,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 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 “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等等。
人生要善于清零 清零过去,是破茧而出的蝴蝶告别昔 日的束缚,开始崭新的生命;清零过去, 是冉冉而起的红日告别黑暗的禁锢,开始 美好的一天;清零过去,是展翅高飞的雄 鹰告别曾经的荣耀,开创更辉煌的人生。 一味地陷入昔日的痛苦中而无力自拔 的人是可怜的,一味地陶醉于昔日的成功 而不思进取的人是可悲的。所以,人生要 善于清零。
请运用一种方法写一个开头,100字左右。 方法:1、打一组比喻2、说一种现象3、讲一个故事
议论文如何开好头
-----凤头
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 第一,要明。
荆棘鸟用荆棘刺破自己的瞬间,造就了一 种永恒——无比动听的歌声,一种永恒的 美;飞蛾扑向火光燃烧自己的瞬间,也造 就了一种永恒——对光明的追求,一种永 恒的精神;流星划过天空的那一瞬间,也 造就了一种永恒——不屈于黑暗的行为, 一种永恒的气概……这些事实告诉我们: 瞬间可以造就了永恒。
高考满分并列议论文(共4篇)

篇一:高考满分作文之并列结构? ? ?境界是面对成败时能笑对人生的豁达。
境界是面对名利时能超然物外的淡泊。
境界是身陷逆境时能奋发向上的追求。
?境界是成龙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组织义演义捐献爱心。
迁移训练:以“微笑”为题,运用对象阐释方法,拟写三个并列分论点。
构思之三:排比——比喻阐释 ? ? ? 境界,是身陷逆境之时不断追求、通往成功的金钥匙。
境界,是面对名利之时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灵鸡汤。
境界,是面临矛盾之时宽容大度、构建和谐的灵丹妙药。
示例(2) ? ? ? 境界,是“母爱深深深几许?引儿思绪阔天地”的伟大。
境界,是“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忠贞。
境界,是“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赤胆忠心。
(二)、从“为何是”的角度构思之四:排比示例(1) ? ? ? ——因果排比示例(3) ? ? ? 境界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豁达。
境界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
境界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
因为有境界,所以胸怀祖国、兼济天下。
因为有境界,所以及时行善、乐施大爱。
因为有境界,所以胸襟广阔、宽容大度。
示例(2) ? ? ? 崇高的境界,能够让人以和为贵、和谐相处。
崇高的境界,能够让人及时行善、仁爱天下。
崇高的境界,能够让人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迁移训练:以“微笑”为题,运用属性阐释方法,拟写三个并列分论点。
构思之二:排比——对象阐释示例(1) ? ? ? 为官者的境界,是一种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境界。
爱国者的境界,是一种胸怀天下、报效祖国的境界。
科学者的境界,是一种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境界。
(三)、从“怎样是”的角度构思之五:排比——方法排比 ? ? ? 拥有境界,就需要胸怀祖国,兼济天下。
拥有境界,就需要超然物外,淡泊名利。
拥有境界,就需要及时行善、乐施大爱。
示例(2) ? ? ? 智者的境界,是一种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境界。
强者的境界,是一种奋发向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如何写好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

如何写好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A开头一、好开头的标准:1.开门见山。
杜绝磨叽,开篇亮明观点,干脆爽利,迅速打动读者,。
2.简洁明了。
开篇言简意赅,三两句成段,迅速引入本论。
3.文笔精彩。
以恰切地手法、生动的文笔,精彩开篇,令读者称奇。
二、开头常见错误:1、东拉西扯,入题太慢。
审题不清,思虑不成熟,盲目下笔,蔑视读者,久不扣题。
2、头重脚轻,开头冗长。
如洪水破堤,滔滔不绝,貌似胸有千言,实乃技巧欠缺。
3、突兀费解,不明就里。
随意挥洒,只顾自己痛快地显摆,完全不顾读者一脸滴蒙逼。
4、照抄原文,乏味复述。
愚蠢地照搬题目中材料;弱智地拾人牙慧。
胸无点墨,应付写作,凑字数。
三、怎样写好开头:1.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是考场议论文写作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在文章的一开头或亮出观点,或导出观点。
例⑴: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勿以好恶论断之》解析: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
这样的入题方式,简洁,却分量十足。
2. 引用法。
就是在作文开头就直接引用一句名言警句、格言、谚语、俗语、诗词、戏曲、歌词等,并且用这句话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例⑵: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
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
———《怎一个“情”字了得》解析: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
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积累的东西该不只是为了那道仅值几分的名句填空题吧。
3. 设问开篇法。
在文章开头,先就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在回答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⑶: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开头排比段 -作文
2019-01-01
喜欢牡丹花,不仅因为她高贵艳丽,还因为牡丹花是幸福美好的化身、繁荣昌盛的象征,给我带来很多的快乐,。
每到开花时节,牡丹就开着雍容华贵、娇俏艳丽的花朵。
牡丹盛开的那些日子就成了我们全家的快乐节日。
我的脾气不好,作业多的时候,我的心情总是非常烦躁,那时候谁要和我,我都不搭理,恨不得在自己脑门上贴张纸条,上面写着:别理我,烦着呢。
可是一回到家,一看见那盆牡丹,闻着那芳香,就气消了。
牡丹花多美呀,香味多宜人呀。
嗅嗅牡丹花,看着新绽的花苞,我的脸上也像盛开了一朵鲜花,心里也荡漾着笑意呢。
从牡丹花开出第一朵花后,繁忙的爸爸,也变得有规律起来:每天早早起床,去看那些牡丹花儿;每天下午,他推掉了许多应酬,为的就是要早早地回家看看盛开的牡丹花。
早出晚归的他成了晚出早归,回家后就和我们一起去看牡丹,顺便说着身边有趣的事情,往日被忽视的亲情,因为牡丹的盛开,现在变得浓得化不开了。
我爱我家的牡丹,特别是牡丹盛开的时候,这些花不仅仅开在花盆里,也开在了我们全家人的心里。
有这样的点评:“排比句有气势。
不过,这样的开头是不是很时髦啊?多几把板斧好不好?难道只有排比是修辞手法吗?……我对排比句没有意见,更没有深仇大恨,但是我现在看到排比句就想吐。
……这一代人真是把排比句害苦了,我为排比句感到悲哀。
”
有些考生为确保自己高考作文得高分,出高考作文“三比法”。
所谓“三比法”,就是把三个排比句放在开头或结尾,为的是“以文采把阅卷老师震住”。
比如谈“理想”,三段排比,赫然置于篇首或篇尾:
理想是帆,理想是桨,助你划向幸福的彼岸。
理想是砖,理想是瓦,助你建造梦想的楼房。
理想是绳,理想是索,助你攀登希望的山峰。
如果话题是“诚信”,自然也可以照猫画虎,生吞活剥,
《》()。
更有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丛书》奉此技法为必胜之法,也有不少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妙文选段”,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临场套构。
难怪有些评卷者有如此提醒:“在评卷过程中,大小组长们反复叮嘱评卷员的一句话是,不要被那些文字漂亮、排比成堆、花哨唬人的文章骗过,其中有很多是套构之作,实际上与话题无关。
”(引自《2007语文高考评卷者絮语》)
可是,“排比”成为骗人之术,“套构”之法,罪责并不在“排比”本身。
“排比”这种修辞,曾经以它的气势,以它的节奏,以它的整饬之美,让人爱不释手,乐此不疲。
何止我们如此!《诗三百》中的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在和谐韵律中,传达出一种别样的情感和韵味;《孟子》中的排比,层层叠叠,如长江大浪,奔腾而下,咄咄逼人,横行无阻;韩愈传世文章中的排比,飞流直下,语势犀利,情感充沛,令人心折……不用举例了,顺着文化的长河而下,有太多的美丽风景都有着排比的雄健姿影。
排比,曾经是多少人的至爱。
因其“无辜”,正有替“排比”正名之必要!
其实,“排比”并无罪,罪在所用之人。
“排比”在有些人的笔下成了炫目的油彩,“油彩”背后却是失血的嘴唇。
矫揉造作渲染出的气势只能是纸上的老虎,可吓人一时,却经不起针尖之刺。
而因说理层次需要而用的排比,在环环相扣、层层剥葱中引出自己的观点,自然可以以理服人;因情感需要而用的排比,发乎自然,出于真情,自然可以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一隅……
说到底,还是一个“真”字!理真则“排比”美,情真则“排比”真。
“排比”毕竟还只是个形式,如果在这个“有意味的形式”中寄寓太多的内容,那么,“排比”会担当不起的。
排比是如此,比喻也是如此,夸张等修辞也是如此。
一切出于自然,才是好的。
正如苏轼在《文说》中所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
……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这样写出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是理深情真,自然而然。
这种所至的境界,又怎么是那种用俗滥的排比为文章贴金的做法所能企及的呢?如此看来,排比句,“用”还是“不用”,并不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