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蒸腾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
2. 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植物枝条、塑料袋、凡士林、显微镜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在炎热的夏日,走在树荫下,马上就有凉爽的感觉。
提问:这说明绿色植物有何作用?2. 学生回答:绿色植物可以提供阴凉、净化空气等。
3. 教师总结:绿色植物还有重要的蒸腾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蒸腾作用。
二、新课教学(20分钟)1.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植物蒸腾作用实验,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
组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每个塑料袋内各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A塑料袋内壁上出现大量水珠,这些水珠是由枝条的叶片散发出的水蒸气凝结而成;而B塑料袋内壁上没有水珠出现,这是由于凡士林堵住了叶片上的气孔。
)(2) 什么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 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教师展示蚕豆叶下表皮细胞,由学生找出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的区别。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气孔的结构与调节过程,让学生自读后,回答以下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关闭?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谈谈对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认识。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提高植物的蒸腾作用效率?4.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幼儿园小班叶的蒸腾作用自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叶的蒸腾作用的概念,知道叶子如何进行蒸腾作用。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叶的蒸腾作用的定义:叶子通过气孔释放水蒸气到大气中的过程。
2. 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帮助植物调节体温,促进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和运输。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树叶,了解树叶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法:让幼儿参与实验,观察叶子进行蒸腾作用的过程。
3. 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叶的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实验材料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树叶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问他们知道树叶有什么作用吗?2. 讲解:讲解叶的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让幼儿了解叶子的重要功能。
3. 实验:让幼儿参与实验,观察叶子进行蒸腾作用的过程,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
4. 总结: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叶的蒸腾作用的重要性和意义。
5. 拓展:让幼儿思考一下,为什么植物需要进行蒸腾作用,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6. 结束:通过总结和拓展,结束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对叶的蒸腾作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听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了解他们对叶的蒸腾作用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幼儿的提问和疑问,及时进行解答和引导。
七、教学反馈:1. 针对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 对于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赞扬,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3. 对于幼儿的提问和疑问,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叶的蒸腾作用。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亲自观察树叶的蒸腾作用。
2.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叶的蒸腾作用的观察和实验,增进亲子关系。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2.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和过程;3.掌握蒸腾作用对植物和生态的影响;4.发现蒸腾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2.掌握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原理3.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和生态的影响2. 教学难点如何向学生解释原理并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复杂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相关课件2.准备关于蒸腾作用的图片和视频,以便展示和说明3.准备实验器材,如绿植、塑料袋、胶带等2. 学生准备无需准备。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介绍植物的蒸腾作用,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
对于学生不知道的概念,进行解释。
2. 讲解蒸腾作用过程和原理教师通过PPT或课件,介绍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并会询问学生理解情况,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疑问,进行解答。
3. 实验探究蒸腾作用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在一片叶子上涂一层植物胶,然后用塑料袋将叶子包起来,用胶带固定塑料袋,放在摇床上,让学生自己思考胶水用途,以及会对本次实验有什么影响。
观察实验结果,让学生自己分析和总结。
4. 蒸腾作用对植物和生态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蒸腾作用对植物和生态的影响,如水分的利用、气温和湿度的调节等。
介绍一些蒸腾作用的应用,如湿度调节器、植物疗法等。
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再次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原理和对生态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蒸腾作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练习1.根据学习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蒸腾作用与温度、湿度的关系。
2.搜集相关资料,总结蒸腾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六、教学反思蒸腾作用在生物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也是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本课通过实验设计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巧以及动手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物理蒸腾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
2. 让学生掌握蒸腾作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2. 蒸腾作用的过程3. 蒸腾作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4. 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2. 蒸腾作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2.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解释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了解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和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 讲解蒸腾作用的过程:介绍水分从根吸收到叶片散发的过程,包括导管运输、叶片气孔散发等环节。
4. 讲解蒸腾作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掌握蒸腾作用的计算公式,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蒸腾作用强度。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蒸腾作用现象,如浇水后植物的生长、绿化带的水分蒸发等。
6.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蒸腾作用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和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
2. 练习蒸腾作用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3. 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蒸腾作用的现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掌握了蒸腾作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在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蒸腾作用-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蒸腾作用-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和运用蒸腾作用的过程、条件、影响等相关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二、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2.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适应性的影响。
2.蒸腾作用与植物的水分平衡调节机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问学生:你们平时喜欢观察植物吗?有没有注意到一些植物在阳光下会出现水珠?学生回答:会,这是植物在蒸腾。
教师进一步引导:你们知道什么是蒸腾吗?2. 讲授环节2.1 什么是蒸腾作用在黑板上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水分通过气孔随气体一起排泄出体外的过程。
”2.2 蒸腾作用的过程教师通过图像讲解蒸腾作用的过程:植物体内水分蒸发成蒸气,并从叶子气孔散发到空气中。
2.3 蒸腾作用条件教师讲解蒸腾作用条件:•植物体内有一定的水分和适量的盐分。
•蒸腾作用的最优温度在20-30℃之间。
•空气湿度低。
•高蒸发量和气流。
2.4 蒸腾作用对植物的影响教师讲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如:•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水分和二氧化碳。
•控制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和温度。
•影响生长和发育,尤其是在干旱和高温环境下。
2.5 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教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植物适应干旱、富含盐分等环境的生存方式。
3. 练习环节教师设计课堂练习,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4. 总结和归纳教师让学生回顾当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加深学习的效果。
六、作业1.列举一些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并解释其适应的生理和结构特点。
2.给出一组实验数据,解释气孔开放和关闭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 教案

第4节《蒸腾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3、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蒸腾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3. 理解植物蒸腾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植物蒸腾作用?它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然后将水分经过叶片蒸发释放出去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b. 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可以调节体内水分和温度,保持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输送。
3. 实验演示(2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并让学生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深化和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深化对蒸腾作用的理解,并与植物生长发育等知识进行联系,拓展思维和知识面。
5. 活动设计(10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情况,并讨论不同植物之间的蒸腾差异,促进学生学习互动和思维碰撞。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蒸腾作用的重要性和机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不同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情况,并完成相关练习和思考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蒸腾作用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认识也有了深化。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互动频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设计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设计与反思(4篇)

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设计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设计与反思(4篇)关于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设计一结合学校工作和本年级教学工作规划,我连续深入贯彻《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坚持面对全体,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针;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生存就业和终身进展奠基的办学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气氛,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学问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索;能够在探究力量、学习力量和解决问题力量方面有更多的进展;使他们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拥有较高的应试力量,考出较好的成绩。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学问体系,设计了很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力量,培育学生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以敏捷应用的学问点为主,增加了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学问,注意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问面。
本期我担当初一年级七个班的生物教学,学生刚步入初中,层次参差不齐,面对繁多简单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消失不知所措的状况。
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要指导他们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1、通过入学考试的成绩分析,争取及格率要到达60%,优秀率要到达30%。
这学期应当注意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进展,特殊关注生物学困生的学习进展。
对生物学困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缘由,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响,看他们是否参加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舞他们多回答下列问题,对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
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细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细心诱导、强化教学。
3、连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根底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
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
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
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提升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体验探索的乐趣,养成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提前准备:1、利用教师用书及从网上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提前准备用于演示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
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题
分析玉米一生中需水量的数据,引入蒸腾作用的课题(板书)。
二、蒸腾作用的概念及发生蒸腾作用的结构
1、指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植物蒸腾失水的现象,尝试解释导学案上相关
问题。
2、利用演示实验,分析蒸腾作用的发生的部位。
3、总结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4、通过演示实验说出发生蒸腾作用的结构,气孔的结构与调节。
三、蒸腾作用的过程
1、提出问题:植物蒸腾出的水分是由哪来的?
2、展示水分蒸腾示意图,根据图师生共同归纳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板书)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总结:
1、植物体为什么消耗能量吸收大量的水分,但绝大多数都通过蒸腾作用又回到大自然中呢?引入蒸腾作用的意义。
2、由于地心的引力,水总是往地处流,为什么在大树的身体里,水却能往高处流?是什么原因使它克服了地心对水的引力?蒸腾作用就像一个水泵,是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源。
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子里,这也就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引出蒸腾作用的意义一:蒸腾作用促进根不断从土壤里吸收水分。
(板书)
3、无机盐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吸收。
导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种无机盐,所以随着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无机盐也随着上升,并且最终进入到叶片。
意义二: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板书)
4、炎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爽?为什么?沾满了水的手感到凉爽。
这是因为水分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
进而说意义三:蒸腾作用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面被阳光灼伤。
(板书)
五、巩固提高
六、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七、随堂练习
八、板书设计
第4节蒸腾作用
一、什么是蒸腾作用
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二、蒸腾作用的过程: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吸收水分。
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九、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小组讨论和汇报分享共同解决此重要概念。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采用了问题的导出、现象的分析、本质的探究、概念的形成、蒸腾作用的应用这五个步骤来完成这节课的内容。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表达交流等工作,由此不仅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相互协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