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们对移民潮中人才流失的看法

合集下载

中国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中国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中国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与应对策略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中国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许多有才华的人都选择离开中国去发展。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呢?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原因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人才流失问题。

一、中国人才流失的原因1.竞争激烈,工资待遇低中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行各业都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技能。

然而,中国的企业往往不能给出与其工作要求相应的酬劳水平。

自然而然地,许多有能力的人选择到海外去工作以获得更高的薪资和更好的生活。

2.制度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制度体系相对不健全。

比如,科研机构难以获得足够的研究资金支持,散户创业者在获得融资上也面临困难。

这些制度问题会导致人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种种难题,进一步加剧了人才流失的风险。

3.环境不友好对于年轻的职业人来说,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至关重要。

中国的污染问题、喧闹繁杂的城市环境,以及人际关系复杂的职场环境都会让一些人感到不适。

如果他们能够找到更加和谐舒适的环境,他们就不会留在中国。

二、应对策略1.提升薪资水平为了留住人才,中国企业需要提高薪资水平并改善工作条件。

中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们必须面对实质性的现实问题,以吸引最有才华的人才,进而取得竞争优势。

2.改善制度环境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改善制度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国发展。

政府可以简化和加速审批程序,提供融资支持和税收优惠,以及在职业发展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鼓励人才回国。

3.打造良好的环境中国政府可以投资和改善城市环境,包括提高空气质量和减少城市噪音等,以增强城市的舒适性并吸引更多工作人才。

同时,企业也可以改善内部的工作环境和公司文化,创造良好的办公氛围,提高员工的幸福感。

总的来说,人才流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中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并确保人才能够留在中国。

中国人才流失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人才流失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人才流失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中国人才流失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选择离开中国,去海外发展。

这种现象不仅令人担忧,而且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才流失的原因,以及一些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中国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薪酬问题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才的薪资待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使得这些人才往往会选择去国外发展。

其次,工作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人才希望得到更好的工作环境,包括更好的管理、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更大的空间。

此外,政治环境、社会氛围、文化、教育和福利也是影响人才流失的因素。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尽可能地留住这些人才。

首先,要改善人才的待遇和福利,使得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奖励体系。

同时,要提高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管理,让这些人才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更多的成就空间。

此外,要加强社会与文化建设,改善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让人才在自己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能感到充满希望。

在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方面,我们还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加以改善。

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和人才的投资力度,支持本土发展,让优秀人才得到更好的成长机会。

同时,要鼓励国内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政府可以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教育机会,使这些人才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最后,我们不应简单地将人才流失看作是一个负面现象,而应该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

中国可以上升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将依赖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各方面的支持,为这些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吸引他们回到中国,为我们的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才能与世界接轨,走向更好的未来。

总之,中国当前的人才流失问题不仅影响国家的发展,也影响到了人们的普遍利益。

我们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让优秀人才留在国内,助力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人才流失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人才流失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人才流失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是企业和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本。

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推动自己的稳步发展。

人才的流失已经成为了一个全世界性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人才流失问题的现状,以及分析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人才流失的现状人才流失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许多发达国家也都在经历这种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人才流失问题也在不断加剧,并且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据统计,我国大约有300万名海外留学生,其中近70%的留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留在海外工作。

随着海外留学生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这种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除了留学生,还有很多年轻的人才也选择离开中国,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些人才的流失给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人才流失的成因1. 薪酬福利水平低薪酬福利水平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我国的财富分配不均,一些知名企业的薪资福利标准仍不达标。

同时,企业对于员工的福利保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员工工作压力大,福利待遇不足以缓解。

2. 工作环境和氛围较差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是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企业内部的部门间没有团队协作的精神,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会受到影响。

而这种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一些小型企业,也在大型企业中出现过。

3. 人才培养不足人才培养也是影响员工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企业注重员工的经验,而忽略了员工的培训和学习经历。

员工的个人发展受到限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上毫无帮助。

三、人才流失的解决方案1. 开展职业培训企业应该开展职业培训,让员工在工作中得到积极的经验和技能的磨练,使员工的自身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增加员工的个人发展机会,吸引人才来到企业。

2. 提高薪酬待遇企业不仅要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氛围和发展机会,也应该重视员工的薪酬待遇。

充足的薪酬和福利可以将更多的优秀人才留住,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有才华的人才加入。

移民潮下的“人才浪费”

移民潮下的“人才浪费”

移民潮下的“人才浪费”近几年,国内选择出国移民的人似乎越来越多。

移民在国外的生活状况也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

很多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移民之后却只能做一些家政、快递等非脑力劳动的工作。

国内的brain drain到国外成了brain waste。

The term “brain waste”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of immigrants who were skilled professionals in their home countries but have been forced to take unskilled jobs in their new country。

Brain waste(人才浪费)指在本国身为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在移民国被迫从事非技术性工作的情形。

Most of these immigrants wind up underemployed because of barriers like language, lack of access to job networks, or credentialing requirement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other countries。

这些移民大部分都因为语言障碍、缺少就业关系网或者资质要求与其他国家不同等原因而被迫“低就”。

For immigrants, it means bringing home less money than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earn. For employers, it means fewer skilled applicants in their hiring pools。

对移民来说,这就意味着他们实际挣到的钱比本该凭能力挣到的要少。

对雇主来说,意味着少了一些有技能的应聘人员。

If the labour market cannot absorb the migrants at the level of their qualifications, the phenomenon changes its nature: brain drain from the sending countries becomes 'brain waste' for the migrants。

浅论当今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论当今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论当今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其对策人才流失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人才逐渐流失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现状,这对国家的发展和创新能力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浅论当今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其对策。

首先,对于人才流失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全球化的开展使得人才流动更加自由化,各国的人才更容易跨国流动。

其次,发达国家对人才的吸引力很大,提供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工资福利以及学术环境等,吸引了许多人才选择离开自己的国家。

最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就业环境的不稳定也导致了人才大量的流失。

然而,人才流失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创新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应对。

首先,提高人才的吸引力和待遇是一种重要的对策。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来留住人才。

其次,建设良好的创新环境和科研平台也是一种对策。

政府可以增加科研投入,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再次,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也是一种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途径。

通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互惠合作,可以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最后,教育的和提高也是一种重要的对策。

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除此之外,个人也应该对自己的选择和发展负责。

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人才流失主要是因为发展机会和待遇有限,这就需要个人积极参与,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

同时,也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人才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创新能力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然而,通过提高人才的吸引力和待遇、建设良好的创新环境和科研平台、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以及教育的和提高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应对人才流失问题。

个人也应该对自己的选择和发展负责,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积极发展。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有效解决当今人才流失的问题,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的思考

关于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的思考

关于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的思考人才流失是一个与现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人才的需求和争夺愈加激烈。

而人才流失不仅仅只涉及经济层面,也牵扯到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人才流失的原因以及应对对策。

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人才流失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薪资问题。

一方面,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更高的薪资和福利,吸引人才流向那里。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人才流失。

其次,发展机会。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这也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相对而言,一些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导致人才流失。

再次,人才流动环境。

移民政策和社会环境也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移民政策较为开放,社会环境较为宽松,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和人才。

而一些地区则对于外国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人才外流。

从社会角度来看,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教育环境。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环境不好,教育资源不足,教育制度不完善,势必会导致人才的流失。

因为人才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只有提供好的教育环境,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其次,科研条件。

优秀的人才需要有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研条件不好,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留下来。

再次,社会文化氛围。

对于人才来说,除了经济和科研环境外,社会文化氛围也是决定是否流失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氛围不好,对人才的包容性和宽容度不够,也会导致他们选择离开。

从政治角度来看,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政策导向。

政府对于人才流失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一些政府的短期政策会导致人才流失。

比如一些政府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限制和打压,导致他们流失。

其次,政府效能。

政府的效能和管理水平往往影响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

理性看待人才跨国流失及其影响

理性看待人才跨国流失及其影响

理性看待人才跨国流失及其影响人才流失现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难题。

实现从人才流失到人才获得的转变,是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应当在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全球化的视野下,全面地、理性地看待人才跨国流动带来的人才流失现象,从而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

全面认识“流失人才”的价值与发达国家相比,人才流失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更大,往往会影响到本国人才安全,乃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关于限制人才外流的呼声会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

为减少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才外流的措施,但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

简单地把限制跨国流动作为控制人才流失的手段,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种情绪化反映。

这种非理性做法,背离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配置的趋势,没有看到人才外流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不符合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全面辩证考虑问题的要求,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才流失的现状。

人才流失与物质流失有很大的不同。

物质从甲地流到乙地,通常不会再与甲地发生关系和产生作用,但人才就大不一样了。

人才外流还可以回归。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台湾不少赴美留学生留在美国硅谷高科技园区从事研究工作。

到7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以后,一大批当年“流失”到美国的留学生回到台湾,投身于计算机和电子产业,他们利用在美国掌握的科技与信息优势,加速了台湾电子行业的发展并很快为台湾电子产品打开了国际市场。

另外,从本国流失到外国的人才,除极个别的以外,大部分人都会同自己的祖国建立不同形式的往来关系。

即使流失的人才不回来,也总会和祖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丁肇中等为代表的一批华裔科学家为例,他们虽然没有在学成后立即回国,但是他们在国外做出的成就极大提升了华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

而且,他们在成名后,利用自己的威望和资源,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很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政策对路,措施得力,完全有可能争取一个“双赢”的结果。

移民潮南风窗评论文章.doc

移民潮南风窗评论文章.doc

“第三波”移民潮:人才的流失?来源:zyjyocy | 作者:中宜教育| 发布时间:2011-05-02 | 栏目:南风窗| 我要评论(0)回顾历史,经济和政治的动荡期,总会催生移民潮,所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移民潮亦已历经两次。

然时代已经不同。

100多年的中国移民史,如今早已不再仅是下南洋谋生存的凄苦和在他国掘金梦想的彷徨。

在现今经济仍在快速发展的中国,以“投资移民”为主体的移民热不禁让人好奇。

在一些语境中,这些区别于劳务移民、留学和技术移民的人群代表的是“精英”和“新富阶层”的异邦迁徙,因此而引发泱泱中华是否正在经历一轮人才流失潮的争议。

“新富”的移民80年代初,朱为众在南京金陵船厂子弟中学教英文,同时在南京师范大学夜大中文系学习。

由于挺受教授的钟爱,他自己一门心思地想考研究生。

没想到子弟中学校长听说他要考研后,马上对他进行“封杀”。

原来给他的不坐班的优惠待遇取消了,借给他用的录音机也收了回去。

校长的理由冠冕堂皇:“培养高级人才是国家的事,我们需要你安心地在这里教学生,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朱为众一看苗头不对,就开始动脑筋改换门庭。

可是那年头人是属于单位的,干什么都要单位同意,唯独出国留学单位无权审批,那是公安局的事。

所以他就选择了在当时几乎是最难的一件事——自费留学。

“我是1984年出国的,可以说是介于人们常说的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之间,特征显然属于第一拨。

我们的第一特点就是穷,尤其是自费留学生。

当时公费留学的能有300美元的月生活费,而我们几乎全靠洗碗、端盘子和打零工挣学费。

我把那段时间戏称为‘第二次上山下乡’。

”朱为众对本刊记者回忆。

朱先生毕业后先后在一家美国进口商和5家北美连锁店任要职,长期奔走于中美之间,现在美国一家连锁企业任执行副总裁。

类似他的故事,带着第一拨移民潮的明显痕迹。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在7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移民潮时,中国面临着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诸多不确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们对移民潮中人才流失的看法的实践调查报告(时间:12:00PM 地点:九舍217宿舍事件:夜谈事件具体过程如下……)
…大家结束了上一个话题的讨论,歇息一会,正想下一个话题是啥…一声咳嗦打破宁静
康:“你们知道吗,我们村里有这样一个大学生。


康率先挑起话题,众人好奇,“什么样的大学生”。

康:“这个人从小到大成绩都很牛叉,他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后来又以优异成绩公费留学,出国深造,”康停顿一会,“然后呢?”众人发问,康接着说,“然后他移民国外,国外学习国外工作,年薪三十多万美元”。

众人惊呼:这人看起来太有才了。

“可是”,康提高嗓门,“他家里人并不快活,自从他儿子移民国外,村里人就议论纷纷。

他父母都是老师,吃的是国家的钱,他呢,从小到大又是在我们那里接受教育的,国家对西部的教育投资优势非常之大,也就是说,他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国家掏的钱,包括公费留学这事。

现在他学成了,居然还不归国,不为国家建设献一份力,在国外定居,国外工作,为别国效力。

这样,村里人就看不惯了,议论纷纷”。

“肥水不流外人田吗”众人应,“人之常情”。

康:“元芳们,你们怎么看。


“人之常情啊”,我说,“这‘人之常情’有两层含义,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国外既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福利制度,他怎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二,在中国人古老的思维里,中国人应该帮中国人,更何况这学生从小到大都是中国一手培养的,现在居然头也不回的到国外工作,人们当让看不惯了。

哎,人之常情”。

“我认为这大学生家里活该”,陈说,“吃的是国家的钱,读的是国家的书,现在眼瞅着国外条件好,就跑了,这典型的忘恩负义,他家里遭骂,纯属自作自受”。

“我同意陈建新的观点,国家花了那么多的钱去培养一个大学生,现在一到国外,看见国外条件好就忘了爹妈。

哎,可悲,这还是中国人吗?”周说。

“国家赔了,他赚了,这是什么逻辑啊,这样的人该骂,叛徒。

”汤说。

听了他们说了这么多,李有意见要发表了:“我认为这个留学生的选择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发展道路,既然国外提供好环境,好制度,为他的事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他为何不留在国外;更何况,人不论在那里创造价值不是都一样吗?他有什么发明创造,不多是造福人类吗,造福世界吗?我支持那个大学生的选择。


“你前面说的话没错,人是有趋利性的,有好的干嘛不选,可是”,陈顿了顿,说,“你后面说的话错了,虽然这些年来总是嚷嚷着什么一个世界一个家,地球村,但里看看这世界的现状:富有的国家剥削贫穷的国家,结果使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频频制造事端,企图搅乱世界以坐收渔利…看看,这还是个家的样子吗?我们生活的时代,可以说很少看到战争,世界和平了,可战争没了不代表没有竞争。

国与国的竞争依然存在,文化的竞争,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而这些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

这个大学生是国
家培养的人才,现在却选择为国外服务,其实就是选择了背叛。


李说:“国家培养的没错,可这也包含了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啊;他父母吃的是国家的粮食没错,可也是他父母的劳动所得啊,没吃白饭啊。

他们亦该有选择的自由。

不能用‘你是中国人’来绑架他们选择的自由。

在者,历史上有许多在国外工作的华人科学家,他们不也是受到国人的尊敬吗,思想不能太狭隘;还有一点,伴随经济全球化,人才也会参与全球流动,我们学校里不也时常看到来自外国的外教吗,总没有人说他们背叛自己的祖国吧,人才的流动应该被视为一种互利的行为,时代进步的标志。


陈听了之后,说:“不论怎样,是中国人就不应该这么做。


李说:“思想不能太狭隘了。


似乎又一场论战即将开始,“还睡不睡啊,明天还有高数课”,就这样,寝室长一发话,大家都就都睡觉去了,论战告一段落…
这场夜谈个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这让我不由得把他和近年的移民潮联系起来。

自1949年以来,在中国发生的被公认的移民浪潮出现过两次,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出国留学浪潮,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技术移民浪潮,这些人选择移民的原因大多是:方便子女教育,出入境方便,活的有尊严,为未来的养老做准备…不论移民的目的何为,每次移民潮中,或多或少会带来人才的流失,而且都会引起社会广泛和关注的讨论。

为了知道人们对移民潮中人才流失的看法,我进行了一个小调查。

经过调查,可以把人们的观点大致分为四类:1﹑没良心,不爱国;2﹑不应该可没办法;3﹑人之常情,无可厚非;4﹑有利有弊。

第一类﹑没良心,不爱国。

他们认为这些人是国家的支持下才走到今天,现在出名了,富了,没有想想如何好好回报社会,却一心想着出国,这不是太没良心了吗?心里还有没有中国,爱不爱国?
第二类﹑不应该可没办法。

他们一部分继承了上一类的观点,认为这些人不应该移民国外。

但是既然国内无法提供更好的环境供这些人事业的发展,他们选择出国也是情有可原的。

第三类﹑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他们认为好的人才选择好的环境,这是他们的权利,人们不应该妄加罪名,胡乱干涉。

如果妄加罪名,胡乱干涉,只会限制人才的发展空间,限制人才的创造性。

最后,没有一方得到好处。

第四类﹑有利有弊。

一方面,人才有出国移民的自由,体现了国家对人才的尊重,可能以此吸引更多人;再者,人才离了中国并不意味着他不为国家效力,现在有许多的移民人在国外,可是他们的事业还在中国,例如有的人移民国外是为了获得去该国投资的许可,打通销售渠道,如投资移民;而且,有的人移民国外还是会回国的,同时,他们就会带回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科技,反而促进国家发展,这是“利”的一方面。

至于“弊”端,就是带来人才流失,还有部分社会财富的流失。

针对第一类观点,我认为不应该将移民浪潮中的人才流失与爱不爱国简单的联系起来。

除中国大陆的十三亿中国人以外,大概四千万华人分散在世界各地,他们虽不在国内,可每次当国家受到大灾大难的时候,他们都会伸出援手,为国
家尽一份力,不能说他们不爱国吧。

我认为我们应该分析深层次的原因:从某种角度,人才流失,是人才流动的表现,是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在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反映,人才总是流向那些能提供优厚待遇,良好工作环境和创业环境的企业和地区。

(摘自《当代中国人才流动》)这是不可争议的。

出现人才流失,我们应该反省自身,而并非把所有的错误归咎在移民者身上。

是薪酬不高,还是环境不好,还是制度不过完善?我们都该好好思考。

针对第二,三类观点,我部分同意部分反对。

我同意其尊重人才的观点,让人才自我选择,给人才自我发展的空间。

同时检测我们的条件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我认同其中第四类观点。

人才流失是表象,人才流动才是深层次的。

人才流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必然现象,人才流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人才流动可以给我国带来优秀的人才,同时通过人才流动的检验,可以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加紧完善相应的制度,而其挑战既是人才缺失。

如果我们能及时行动起来,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好处是长期的,而其带来的坏处只是短暂的。

人才流动,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

针对移民潮中的人才流失现象,我们不应该夸大其影响,移民潮中的人才流失现象只是暂时的,与其哀叹,还不如马上行动起来。

相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的把改革开放走下去,加紧培养优秀人才,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完善相应的用人机制,我们就可以减缓人才流失的脚步,甚至有一天,我们会吸引国外的优秀人才到中国来;当然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行动起来,践行自己对祖国的承诺,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尽早为我们中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尹文谱
2013-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