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移民潮及影响

论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移民潮及影响
论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移民潮及影响

论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移民潮及影响

学号:222011321042006 姓名:何海林

【内容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前后经历了两次来势汹汹的移民潮:20世纪80年代的混杂偷渡客和20世纪的“洋插队”。当前,迎来了新世纪掀起的第三代移民潮。相比前两次移民潮而言,新世纪第三次移民潮发生了结构式的变化:新富阶层义无反顾得带着资产和智力移居海外。在深刻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形势后,得出当代中国富人移居海外的背后原因,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国富人投资移民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此社会现象引起了国人的的思考:如果不能在制度和执行层面上改善内部生存发展环境,真正落实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合法社会,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调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政策,增强社会的发展确定性。那么新一代的移民潮问题不可阻止,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共产主义带来严重威胁。

【关键词】新世纪中国富人第三代移民潮背后原因严重影响社会安定社会价值观整治措施

【正文】

一、在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富人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入了wto,开始了与国际接轨,中国的经济也融入了国际市场,得到了下迅速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中国同时也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政策上实施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在中国土地上掀起了大胆创业强国的浪潮,一些未有创业意识、能力的人。单凭着胆大下海经商了。这一时期国内环境良好,投资风险下,再加上国家“改革开放”优越政策的扶持和国内廉价得成本和劳动力,使他们在这一时期打捞了一笔。很快完成了第一代富人的财富积累,而财富的积累往往不超过10年。以及以后的新一批想拥有财富的梦想的弄潮儿大胆下“海弄潮”,同样他们也还沐浴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的春风中,同样在优越政策的扶持和国内廉价得成本和劳动力幸运环境下,完成了财富积累。实现了拥有财富的梦想——而不是单单再有第一代的"弄潮儿"创业强国的梦想,相反是对财富的渴望与贪婪!以及以后的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富起来的人。他们没有在国家政策扶持、享受廉价成本、劳动力的优待后,贡献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改革开放的初衷“先富带动后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或者是投资中国经济建设,而是选择了带着财富和智力移民海外。但中国还一直是一个盛产富豪的国家,按照一贯在中国造“富人榜”的话胡润统计,目前中国坐拥千万资产的富豪数目是九十六万,这意味这。每1400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千万富翁。本来这么多的富翁就能很好的实现改革开放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政策。但是结果却非常令国人气愤。而今

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人们的消费水平一直飙升在资本主义的狂潮中。从购买lv、爱马仕、“达芬奇”家具到购买冰岛,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大部分国民的想象力。英国媒体更是创找了一个新词“北京榜”来形容这一现象。据统计,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购买该国。2010年,中国国内奢侈品消费总金额到107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份额的30%。“世界奢侈品协会”报道声称,由于日本地震等因素,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奢侈品第一大消费市场的时间可能提前到2012年。

同样让国人气愤的是:据招商银行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称“个人资产超过一亿人民币的资产企业主们,27%已经移民,47%的正在移民”。而更有业内资深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之凿凿的表明:资产超过千万的富人们单纯的有过移民的意向是100%,而不是60%。新世纪第三代移民潮已不知不觉地席卷而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将遭到破环与损失。虽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合法移民不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反是,合法自由迁移,更是社会开放的体现。然而,问题另一面是,在现在世界强烈的“知识经济”竞争是时代下,原本是本国的社会支柱财富和知识精英,却选择了远去他乡,对输出国家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沉重的创伤,更是一个严重灾难。他们带走的不仅仅是自身数十年发展的财富积累,更重要的是他们一定程度上带走了这个社会的灵魂,带走了那种激励个体奋发向上努力改进社会的精神。

二、新世纪第三代移民掀起的背后原因。

(一)国外良好的教育水平是中国净值人士进行移民的首要原因。中国的高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心的重点。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子整体赶不上国外培养出来的学子的创造精神和具有的挑战意识。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孩子的教育永远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自己家族发展的首要问题,因为,他们将要继承和发展家族产业。而对他们家庭来说,也是有能力让孩子接收到先进的教育。所以,孩子的教育是他们考虑移民的首要因素。

(二)优越的福利待遇是中国富人考虑移民的重要原因。“好的空气,好的生活环境,并不高的生活成本,得到好的待遇.....”俨然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生活。这也是中国人传统思想所期望的生活状态。而国内严重的环境污染、浑浊的空气、高昂的物价、拥挤的交通、巨大的人口数量和严重的税收等都使中国富人觉得生活很有压力,而想要获得压力的释放,对他们来首要的选择就投资移民。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国际一体化的背景下,许多发到国家度愿意接纳任何满足要求的外来移民。这样就可以提出书面申请,并交纳一部分资金就可以移民。移民这一规定无疑是为移民打开了一个“花钱就能移民的通道”在这种情形下,更是给周国富人投资移民提供了平台。所以中国富人掀起了第三次移民热潮。

(三)财产安全感的不安是中国富人投资移民今年的根本原因。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许多富人在优越政策的扶持和国内和国内廉价得成本和劳动力环境中,收获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但大多数富人都

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改革开放的第一桶金并不干净。那也是一种仇富的心里,再加上社会仇富,“先富带动后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不稳定政策对中国富人的财产安全度是一种威胁。所以,只能将财富放在国外,才能使中国富人心中踏实,获得财产的安全感。

总之,移民的原因集中在生活质量和财产安全上,国外的良好教育、优越福利是吸引力,国内政策的不稳定、第一桶金得不到保护、投资环境的恶化等原因是推动力。因此,新世纪第三代移民潮进行的轰轰烈烈。

三、中国富人投资移民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严重影响。(一)中国富人投资移民,违背了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初衷。在改革开放洪流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大胆尝试实施了:有部分带动整体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能够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然而,现在先富的中国富人却选择了逃避社会责任,而移居他国。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

(二)中国富人投资移民造成了个人资产大量流失。中国夫人在短短10年之内,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本应该为本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时,却选择了将个人财富移居海外。这回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冲击,从某中意义上讲,这是一种灾难。

(三)中国富人投资移民对中国社会价值观产生严重冲击和影响。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第一代富人里有优越的政策扶持和廉价的成本、劳动力完成了财富积累。而当要他们为社会贡献力量时,他们大多数

选择了移居海外逃避社会责任。在这种现象下,会产生一种:利用国家资产完成个人财富积累,可以在要自己贡献力量时转身离开的不负责任认识。如果在我们后代中有了不负责任的社会价值认识。那对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毁灭。

(四)中国富人投资移民将加剧社会贫富之间的矛盾、冲突,严重威胁中国社会的安定团结。

1、普遍认为的富人财富的“原罪”观。有财富产生的个别特权,更加加剧了夫人与穷人之间的不平等待遇,也更增加了穷人仇富心理。中国富人的高调消费水平,还更引起了穷人的不满根据统计越来越多的富人到发达国家购买奢侈品,英国媒体更是创找了一个新词“北京榜”来形容这一现象。据统计,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购买该国。2010年,中国国内奢侈品消费总金额到107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份额的30%。“世界奢侈品协会”报道声称,由于日本地震等因素,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奢侈品第一大消费市场的时间可能提前到2012年。

2、中国富人还没有正确处理好与财富、穷人和谐相处的问题。很多富人歧视穷人,并且媒体大量曝光富二代的丑闻,它们衔着金汤匙一路狂飙在资本主义的狂欢中,呼啸着穿梭在酒池肉林中,如金碧辉煌的游魂。这让社会普遍产生了“为富不仁”观念。这威胁着富人与穷人的和谐相处、社会的安定团结。

当前,如果不能在制度和执行层面上改善内部生存发展环境,真正落实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合法社会,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

制度,调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政策,增强社会的发展确定性。那么新一代的移民潮问题不可阻止,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共产主义带来严重威胁。

【参考文献】

《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中国政治与安全》

《中国周刊》2011年第9期

《国际先驱导报》2011年9月5日

《富人离开了,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感想

今年九月,我拿着西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带着行李来到了我心目中渴望已久的大学校园——西南大学。在安顿之后,我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军训生活(这是我们到大学的第一门课程)在军训中,我熟悉着我们学校的环境、周围的同学、饮食以及这个新环境的一切。很快我的军训生活结束了,我进入了正式的大学学习生活。自动化专业的大一学习任务不重,课也不多。现在回想起来:很庆幸我们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开课的第一天,从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节课,就觉得:这课很有意思,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却,在这堂课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认真对待: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课堂上思考一些人生、大学应该怎么过

才不会后悔。课堂上老师对我的启发很大,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基本情况、处理方法、大学生理想的坚持、情感的处理到当前中国的形式、周边国家的威胁、新世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给我们讲的清清楚楚,不断的开阔我们的思维和眼界,然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怎样坚持梦想、怎样面对大学期间的各种诱惑、怎样处理情感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怎样做才能在这四年中蜕变自己......是的,大学很丰富多彩,只要你有能力、想展现自己就有你的舞台。为了明天我只想说,加油!加油!为梦想奋斗!

谈谈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启了当代中国历史新时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二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促进了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 三、推进了制度建设和创新,实现了由高度集权向民主法治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实践探索,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各项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改革开放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已成为全国上下共识,我国已进入民主法治的历史新时期。 四、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历程,是全社会创造活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不断激发社会活力。二是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 五、扩大了对外交往与合作,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六、推动了发展方式的战略调整,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大发展,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大提升,人民生活得到了大改善。进入21世纪,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解决新的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

华人移民海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全球家园 华人移民海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近年来,很多人都在抱怨,中国越来越多的富人、精英卷款移民他国,对经济造成极大损失。到底为什么这些富豪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去移民海外,背井离乡;源源不断地向外移民到底会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财富的不安全感和子女教育成主因 海外投资,有房产投资、金融产品投资等,举例海外房产投资,许多国家将房产投资结合国家移民,解决投资与移民的需求,韩国投资移民,采用的方式是投资房产获得移民身份,即投资50万美金购买政府指定房产即可获得移民身份。 而韩国政府指定的房产,主要是在中国近距离1小时的东方夏威夷且拥有世界顶级国际教育的优美岛,永久产权且具有高回报率房产。 此外,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为45%,是国际上最高的个税率之一,不仅高于中国香港、新加坡,也高于美国、加拿大等最受中国富人青睐的移民国。 此外,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重视子女教育,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现有的教育体系过于死板僵化,重考试唯分数,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 美英等国一流私立寄宿学校与高等学府的教育模式,对中国的富人阶层具有强大吸引力。 让子女享有真正一流的教育,是中国有钱父母移民的一个重要动机。 高精尖人才并未流失 观察者网作者认为,中国真正尖端的人才很少会选择移民。 作为稀缺人才,他们在国内的待遇也会相当不错;相反,若移民他国,由于语言文化不通很难融入西方主流社会,不一定能获得像国内一样理想的职位。 在大部分西方国家内,无论是军、政、科哪一领域,涉及国家机密的核心职位不会开放给出身中国的移民。 换言之,尖端人才移民国外也只能做到本行业的中低层,无法走上巅峰。 缺少了经济、事业成就的吸引力,高端人才不太可能愿意移民西方世界,为西方国家奉献自己的学识。 要强调的是,尖端人才并不等于高学历的人,而是在国内高精尖产业领域内能够找得到理想职位的人。 就算有博士文凭,却因种种原因找不到理想工作,因此移民他国求发展,实质上是被中国人才市场挑剩下的人,能不能算“高端人才流失”有待商榷。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计科1101王磊211101027 社会背景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很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制,有利于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指令性计划因集权体制领导而容易贯彻执行,保证按预期计划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国民经济体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需要。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也比较顺利这也是中国选择计划经济的客观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迅速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如: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过于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 必要性 (一),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一方面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要进行改革,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社会空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严峻局势,迫使我们必须改革,不得不改革.如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官僚主义泛滥和家长制作风严重等.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建国以后模仿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978年,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词中说:"中央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经济领域要改革,政治领域要改革,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都要改革,要进行全面改革.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核心问题,邓小平对全面改革的对象,内容,目标,原则和方法作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构想,从而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

论改革开放的得与失

论改革开放的得与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际,国内生产力发展缓慢,国人思想僵化,科技教育事业严重落后,全国上下百废待举;加之当时的国际大环境,和平和发展日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开放成为我过走向民主富强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时候,我国的主要矛盾早已不是中华民族和列强的矛盾,也不是任何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就决定了在这一时期我们当务之急就是不断推进改革,发展生产力。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进步。正因为这样,我国必须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继续充满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迫在眉睫。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长足的进步。 首先,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革开放的这30多年,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大进步,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各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 第二,社会生活方面取得很大成就。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事业都取得一定成就。 第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开放程度逐渐加大,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加快。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发展带来了生机,逐步实现我国的现代化,使人民得到了切实的利益,是我国取得进步,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一、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路线是先开放东部沿海的经济特区,再开放一系列港口城市,再逐渐向内地开放。这样的开放路线有利于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并逐渐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然而,会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造成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以至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经济长期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而二元制结构又导致了我国长期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很大并且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除了地区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外,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过分注重发展制造业导致我国的第一产业薄弱,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这样的产业结构不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对外开放在让我国同世界加强联系的同时,也“引进”了很多不利于我国发展的物品和意识形态。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某些西方腐朽的思潮开始侵入中国,“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又开始抬头,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对内改革的不彻底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

全球移民潮及其经济影响_龚威

视点 尽管不时有逆流出现,但移民潮的高涨无疑对输出国和接收国都大有好处。 英国保守派政治家伊诺克?鲍威尔在大约40年前警告说,移民正在造成巨大纷乱与冲突,以至“像罗马那样,我似乎看见台伯河(流经罗马)上充满了血的泡沫。”事实证明那句话纯粹是胡说八道。假如移民离开了英国和其他富国,那些国家必将陷入可怕的困境之中,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移民劳动力发展其经济。但他的另一个预言则比较准确,根据这个预言,到目前为止英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会是移民。的确,2005年的最终统计显示,外国出生的人已占英国人口的9.7%。移民迅速增长是许多富国的共同经历,美国目前的移民比例已达到15%。尽管某些国家的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抵制移民进入,但推动移民潮的根本力量却不可能消退。 今天,全球移民人数据认为已达到约2亿。听上去这个数字庞大,但却只占世界总人口的3%,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与空间。移民被证明是全球穷人改善生活状况和生存条件的成功策略。到1920年前的100年里, 6000万欧洲人去了“新世界”,越过大西洋的欧洲人可望使自己的收入翻一番。今天,这种诱惑则更加迷人。一个从穷国移居到富国的人可望其收入增加五倍或更多。因此,只要这种差距继续存在,移民潮就难以阻挡。 输入国受益匪浅 过去10多年里,世界大部分地区经济持续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范围的有效劳动大军正在迅速扩散。据联合国报告,在过去40年里全球移民人数翻了两番。移居富国的人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境遇,同时也给接收国的居民带来好处,因为富国高速变化的经济不断需要技术高度熟练的工人和愿意干脏活苦活的劳工。如果没有移民,富国经济恐怕将因老龄化问题和越来越难以讨好的劳动力走上衰亡之路。 过去20年左右,移民高速涌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现象恰与西方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偶合。爱尔兰的旅游热区科夫镇,从前以输出人口闻明于世。250万爱尔兰男女离开码头登上去美国的征途,其新哥特式教堂则靠寄回的外汇修建起来。现在,科夫镇充斥着外国工人:一个南非人在旅行社办公室工作,另一个则开着出租车,中国人开着餐馆,孟加拉国人经营着渔业,如此等等。一位宾馆老板说,没有移民他的宾馆就不能运作,因为他最近登广告招聘一名接待员时,200多名应聘者中没有一个爱尔兰人。2007年的一份报告中说,移民潮已帮助英国的增长率高出了其长期指标。有人估算,希腊的移民对该国每年GDP的贡献为1.5%—2.0%。 而且外国工人往往比本地人更具灵活性,有助于经济平稳发展。例如,从墨西哥来到加利福尼亚的移民也同样愿意去芝加哥。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移民流入可降低增长压力和通货膨胀造成的风险。如果增长减弱,移民可回国或去另一个国家,或者压根就选择不来。例如,从墨西哥流向美国的移民潮也许会随着房产业的衰落和建筑行业工作机会的减少而缓慢下来。 虽然移民既可能是经济繁荣的结果,也可能是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但拥有大量移民的东道主国居民尚不明了移民所带来的的经济利益。2007年11月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55%的西班牙人把移民视为其经济的促进力量,这样的人在意大利人中占50%,在英国人和德国人中只有42%,而在法国人的答卷中其比例只有30%。对移民的仇视心理也许与对经济的担心有关。如果出现衰退迹象,本土人会更加担心外来者抢了他们的工作或骗取他们的福利待遇。实际上,并非所有移民都会待在接受国。调查表明,在英国的绝大多数波兰人打算在近几年内就回国。爱尔兰、瑞典、英国、美国和其他高移民国家的低失业率表明,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外国移民排挤本地人的情况。此外,移民还在帮助创造工作机会,因为充足的劳动资源鼓励拥有资本的人进行更多的投资。 输出国的两难 移民有助于输出国智力人才数量的增加。 去了国外的移民可花更多的时间学习,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经验,然后将其带回国内。所以吸引移民回国工作,哪怕是短期工作,也是件好事。例如,加纳给一些医务人员提高了工资,对具有高技能的人才提供奖励以吸引他们回国。此外,汇款往往用于资助求学,因为移民前景和在国外发迹对更多的人来说是接受教育的激励因素。 然而,如果只输出普通劳动力对穷国来说还有道理的话,输 全球移民潮及其经济影响 编译/龚威 63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 小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 摘要: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策;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关键性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情况展开详细论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1.1、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1.1.1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1979年-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1.1.2在就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改革以来,我国在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就业总量几乎成倍增长;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实现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1.1.3在国际收支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 改革以来,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条件下,由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顺差呈现出飞跃式的增长。由1982年的62.91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

中国的移民现象及其意义

中国的移民现象及其意义 有人类就开始有了移民,移民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将透过历史与现实,考证、分析移民与中国疆域形成和巩固的关系、与中华民族构成的关系、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中国的移民现象及其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所在。从中会得出一个结论:没有移民,就没有中国和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移民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移民的界定 世界各国对移民的定义有所不同。有的认为,在一个地方合法居留半年以上就可以称为是移民了;有的认为,在一个地方合法居留一年或几年,取得了居留权,并不一定改变国籍,即为移民。在中国则往往是要改变户籍登记才算是移民。但是现在中国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差异非常大。比如深圳户籍人口不到200万,实际人口为1000多万。上海号称1900多万,但根据抽样调查分析,上海有2200万到2300万人口,其中户籍人口只有1300多万。由此说来,根据户籍不能反映人口状况的实际情况。再比如说有的人在当地已经定居多年并且结婚生子,但是却一直没有户籍,其实他早已经符合移民的标准。所以,以实际地居留或者定居作为判定移民的标准更有现实意义。 (二)移民的类型 简单地说,可以将移民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存型移民。这种移民在历史上数量最多、最普遍。他们的目标就是生存,什么时候生存下来了就定居下来。历史上那些逃荒的、战争中躲避战乱灾难的难民、躲避官府迫害的逃犯、因为当地生态恶化活不下去的等等,他们在原来居住地没办法生存下去,只有迁移,都属此类;另一种是发展型移民。他们迁移的目标是追求物质或者精神的发展。比如有的人从农村到城市,并不是在农村活不下去了,而是认为城市发展机会多,因此就移民到城市;再比如说以前年轻人婚姻没有自由,就逃婚出来,这是追求精神上的发展;还有一些是因为科考、做买卖、当官到外地移民的等等。诸如此类的移民所追求的都是原来居住地所没有的物质或是精神财富。这种发展型移民尽管数量与前一种比相对较少,但起的作用很大,因为他们的目的比较明确,不像生存型移民那样随遇而安。 事实上这两种移民往往很难区分。以生存为目标的移民到后来发展成功了,就成为了发展型移民;相反地,那些原本想发展而未能发展起来的移民,只是落到了维持生存的地步,就成为了生存型移民。 (三)移民与文化 今天你到上海,明天你到北京,后天你到深圳,这不算是移民,只能算是流动人口。移民是定居或者以定居为目的流动人口。流动的人口只有在当地定居了或者是以定居为目的才能产生一种文化归属感。在文化层面上,你认同跟不认同;想认同跟拒绝认同是有本质区别的。举个例子,在中国有各种方言,如果你对居住地没有文化归属感,你可以不要听懂、不要学会。但是如果你对居住地产生了一种文化归属感,你就会主动地去学,去讲。否则很难融入到要归属的文化圈中。在迁入地,你也会遇到自己完全认为不好的,想去改变的文化。因此,如果迁入者自身比较强势,就会实现自己用比较先进的文化改造迁入地文化并创造出新的文化的愿望。所以移民是文化的载体。

用马克思基本原理阐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辉煌成绩。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的持续快速发展。30年来,我国GDP约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总量由1978年 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6619亿元,跃至世界第四。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根据马克思原理,改革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先谈谈改革的必然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终根源在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任何时代的生产力总是和一定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与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时生产关系就要变革了,生产关系相对于社会上层建筑来说又称为经济基础,当经济基础需要变更或者已经部分变更时又与原有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这就需要对上层建筑进行变革。所谓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所谓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的理论是解释一切改革和革命,一句话是解释一切社会变革的最基本最普遍最科学的理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我国原有体制生产力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拿农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将人民公社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解决了束缚农村 从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看中国的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取得很好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它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不断深化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的时代,地球村”的事实越来越明显,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趋 紧密,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孤芳自赏和自我封闭只会导致自己的落后,只有那些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既请进来、又走出去、在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交往中学习提高的国家,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中国加入WTO,吸收先进市场经济经验,及最近刚刚闭幕的奥运会 唯物辨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起加速和延缓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与外因是相对的,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内外因的方法论告诉我

结合当前国情论我国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20世纪七十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当时国内证据混乱,经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国际上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为资本主义制度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一历史的结论不可动摇。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告诉人们,绝不是只要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的基本矛盾就已经解决,生产关系就时时处处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从此乘上了顺风船,可以无忧无虑地驶到胜利的彼岸。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党,一个坚持彻底唯物主义的党。正是基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思考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基于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汲取,我们党创造性地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让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起来、兴旺起来;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正是在这样一条康庄大道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空前壮丽的篇章,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为社会主义赢得了光荣与骄傲。 中国人民正在走向富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上升到246619亿元,增长了66倍多;全国财政收入由1132亿元上升到51322亿元,增长了44倍多。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位。国家外汇储备由近1.7亿美元上升到近1.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78—2007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长到4140元。反映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57.5%、67.7%降至2007年的36.3%和43.1%。党的十六大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的生活在总体上已经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这是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跨越的重要里程碑。 社会主义正在走向兴旺。经济建设上,让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关于人们对移民潮中人才流失的看法

关于人们对移民潮中人才流失的看法的实践调查报告(时间:12:00PM 地点:九舍217宿舍事件:夜谈事件具体过程如下……) …大家结束了上一个话题的讨论,歇息一会,正想下一个话题是啥…一声咳嗦打破宁静 康:“你们知道吗,我们村里有这样一个大学生。” 康率先挑起话题,众人好奇,“什么样的大学生”。 康:“这个人从小到大成绩都很牛叉,他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后来又以优异成绩公费留学,出国深造,”康停顿一会,“然后呢?”众人发问,康接着说,“然后他移民国外,国外学习国外工作,年薪三十多万美元”。 众人惊呼:这人看起来太有才了。 “可是”,康提高嗓门,“他家里人并不快活,自从他儿子移民国外,村里人就议论纷纷。他父母都是老师,吃的是国家的钱,他呢,从小到大又是在我们那里接受教育的,国家对西部的教育投资优势非常之大,也就是说,他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国家掏的钱,包括公费留学这事。现在他学成了,居然还不归国,不为国家建设献一份力,在国外定居,国外工作,为别国效力。这样,村里人就看不惯了,议论纷纷”。 “肥水不流外人田吗”众人应,“人之常情”。 康:“元芳们,你们怎么看。” “人之常情啊”,我说,“这‘人之常情’有两层含义,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国外既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福利制度,他怎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二,在中国人古老的思维里,中国人应该帮中国人,更何况这学生从小到大都是中国一手培养的,现在居然头也不回的到国外工作,人们当让看不惯了。哎,人之常情”。 “我认为这大学生家里活该”,陈说,“吃的是国家的钱,读的是国家的书,现在眼瞅着国外条件好,就跑了,这典型的忘恩负义,他家里遭骂,纯属自作自受”。 “我同意陈建新的观点,国家花了那么多的钱去培养一个大学生,现在一到国外,看见国外条件好就忘了爹妈。哎,可悲,这还是中国人吗?”周说。 “国家赔了,他赚了,这是什么逻辑啊,这样的人该骂,叛徒。”汤说。 听了他们说了这么多,李有意见要发表了:“我认为这个留学生的选择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发展道路,既然国外提供好环境,好制度,为他的事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他为何不留在国外;更何况,人不论在那里创造价值不是都一样吗?他有什么发明创造,不多是造福人类吗,造福世界吗?我支持那个大学生的选择。” “你前面说的话没错,人是有趋利性的,有好的干嘛不选,可是”,陈顿了顿,说,“你后面说的话错了,虽然这些年来总是嚷嚷着什么一个世界一个家,地球村,但里看看这世界的现状:富有的国家剥削贫穷的国家,结果使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频频制造事端,企图搅乱世界以坐收渔利…看看,这还是个家的样子吗?我们生活的时代,可以说很少看到战争,世界和平了,可战争没了不代表没有竞争。国与国的竞争依然存在,文化的竞争,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而这些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这个大学生是国

试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试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华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 【关键字】改革开放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正文】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华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当时中国刚刚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摧残。 政治上,首先,“文革”时期,作为政治主体的人(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政治素质整体下降。作为政治主体的各类政治组织功能缺失。“文革”时期,包括中共各级党委、人大、政协等在内的各种原来常设政治组织或残缺或虚置,其正常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也随之缺失。作为政治主体的国家政权与公共机关职能变形。第二,政治运行制度规则极度失范,政治文化日趋非法理化。“文革”期间,各项政治制度与规则或残缺虚置或极度变形,整个政治系统的政治实践处于随意化、无规范化的状态。第三,政治实践紊乱无序,加速了政治文化的畸变进程。 经济上,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较快的提高。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低于1952年的395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职工人均工资下降,只在1971年底对少部分人提高过一次工资。住宅、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造成了严重欠账。“文革”前经过三年经济调整时期,城市居民供应的商品本来已经有不少取消了配给票证,“文革”时期又不得不恢复甚至增加。城市市民基本上靠工资生活。住房相当困难。至于农民的生活,相当多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文化上,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不仅耽误了一代人,而且使教育质量急剧下降。“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估计为国家少培养了10 万名研究生、 100多万名合格的大学生、专科毕业生和 200 多万名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因而,造成了人才青黄不接、知识匮乏的严重问题。全国大量文物受砸毁,古迹被破坏,对中国,以至人类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很多历史文物、私人古玩,甚至祖辈遗物在(破四旧)的口号下被红卫兵砸烂;一部分科学工作者被迫下乡,研究工作因而停顿。 从国际环境看,当时,世界各种基本矛盾日益激化,苏美两霸的争夺和他们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尤为尖锐,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仍然是天下大乱,而且越来越乱。资本主义世界面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一方面是世界人民的革命倾向蓬勃发展,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一方面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越来越激烈。它们的争夺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世界上到处讲缓和、讲和平,恰恰证明,这个世界没有缓和,更谈不上什么持久和平。而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运动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

移民与中国发展

移民与中国发展 摘要:移民现象在中国由来已久。从鸦片战争到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流出国,庞大的华人体系在全世界各大经济体之间循环流转,世界大部分的发达国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华人标签,随着华人而流动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口迁徙,而是更为复杂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移民,原因,发展 1840年前后,中国饱受列强凌辱和战争侵扰,与此同时随着国门的打开和信息的流入,关于西方社会的财富和温暖的幻想激发了无数中国人历尽艰辛远渡重洋前去淘金,而随着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开展,留洋求学逐渐成了当时有志之士和富商乡绅竞相追求的目的,这些人组成了中国对外输出的第一代移民的庞大队伍。 近代历史上,中国经历了一百年的战争洗礼,在此期间,不少原本留学移民的有志之士纷纷回国支持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特别是在建国后,以钱学森等为代表的学者大家纷纷回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在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又迎来的新的移民潮,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热潮似乎愈演愈烈。纵观中国移民浪潮的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如果说一百年前中国人移民是为了另寻出路,救亡图存,解放前中国人移民是为了避开政治争斗,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移民是为了追求温饱,那么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又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日益庞大的移民大军中,上到官绅富豪,下到平民百姓,争相追求移民出国又是为何呢? 一、发达国家尊重人才,尊重产权,市场经济成熟,发展机会较为公平,使得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多年来,中国有许多的高素质人才纷纷流向了海外,他们当中有我们叹为观止的北大清华的高级人才,在中国,他们可能没有太大的施展机会,而在国外,他们是勤奋好学的代表,是社会发展的先驱,此外,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多年,市场机制十分成熟,市场竞争较为平等。然而在中国,人情社会充分发挥着它可怕的魔力,中国社会由上到下无不充斥这人情、金钱、关系的魔爪,偷税漏税蔚然成风,后台保护伞无处不在,还有一层比一层高的官二代、富二代们把控市场,操纵行情,没有了平等的发展机会,没有公平的发展机制,人们渐渐对这个社会失去信心,纷纷向外逃离。 二、发达国家有着相对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人们的生活更

中国新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新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燕丽娟 (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 摘 要: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移民的特点和他们对移居地美国的经济和文化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此外,简要分析并预计美国未来的移民政策。 关键词:移民;政策;经济;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D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06)19 0050 01 在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国与国的交流已经非常普遍。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员交流也已经被国人接受并且受到许多人的关注。中国新移民出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这次以知识性移民为主的移民大潮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本文将对赴美的中国新移民的特点和对美国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做一分析。1 新移民的特点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近20年来中国内地移居美国的侨民于90年代大量增加,已超过台湾和香港。1995年后台湾移居美国的人口开始消减,1997年后香港移民也开始剧减。 中国内地移民人口中男女比例也有新变化。1970年内地移民人口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14 100,十年后这一比例变成100 114。到2000年男性与女性人口比例变成84 100,呈现出新移民女多 男少的特点[1] 。 新移民在年龄上表现出维持年轻化的特性。新移民人数增加最快的是15~44岁年龄段,该年龄段在1990~2000年增加了98729人;15岁以下增加了79395人。二者合计占所有年龄曾增加总人数的45%。中国内地移民中94%是在最近20年移居美国的[2]。 中国移民首选加州作为居住地。根据 美国摘要统计 在中国大陆出生的合法移民人口有6.1282万,其中加州占1.9494万,约有1/3。其次是纽约和德克萨斯州。 2 中国新移民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来自中国内地的新移民大多是具有高学历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他们多是以出国留学或技术移民的方式到美国寻求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品质。一项调查显示,北京清华大学约有80%的工科学生毕业后流向美国;北京大学也有76%的理科学生前往美国深造。近几年移民到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中国内地移民大部分是谋职创业的科技人才。据统计,在该市由内地留学人员创办经营的生物科技与制药公司超过30家,有的已经颇具规模[3]。 华人虽然只占总人口的1.1%,但对美国的贡 献是巨大的。中国新移民的工作早已不局限于饮食业、零售业,而是扩展到高科技、通讯业、金融保险等行业。华人中也有许多人工作在硅谷的高科技公司中,许多来自清华大学的优秀人才在硅谷开办公司,为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今日华裔美国人比一般美国人有更高收入和职业地位。在所有受雇的华裔美国人中有四分之一工作在科技和专业领域[4]。 3 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对中国移民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大量人才,美国也不例外。然而,由于美国本国的培养能力有限(只能满足1/3左右),所以需要其他国家培养的人才为他所用,为美国的发展注入活力。 3.1 招收留学生为美国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美国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和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留学生。2001年到美的留学生约有20万,半数以上来自亚洲,其中仅中国就有6万留学生,居第一位。事实上,一半以上的理工科专业博士在拿到学位后留美工作至少五年。外国优秀人才移民美国,既带来了知识和技术,又节省了培养他们需要的巨额经费。这些人在美国安居乐业,同时又创造财富。吸收移民,借助移民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最大的赢家是美国。3.2 大企业招聘、延揽人才 美国不仅能够吸引大量留学生,而且还直接从发展中国家招收工作人员赴美工作。例如,比尔?盖茨每次访华都要到北京清华、上海交大与学生座谈,目的是物色、选拔人才。仅微软在美国西雅图的总部就有一百多位清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5]。4 美国逐年增加H-1B 签证的数量 为了吸纳人才,美国从1990年实施 H -1B 签证计划 开始,经过数次延长时间和增加名额,大量外国优秀人才前往美国工作,移居美国。美国加州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沙克斯尼安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2002年他对旧金山湾区17家顶尖公司的2273名成员调查后发现90%的人是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出生的,这些非美国土生土长的科技人员中 50 内蒙古 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19期 KE JI YU JING JI 综述与专论 收稿日期:2006-04-12 作者简介:燕丽娟(1979-),汉,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现在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任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普通语言学。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正确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前是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斯大林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毛泽东曾对斯大林模式所体现的传统社会主义原则进行过总结,包括:实现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消灭剥削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消灭阶级;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积极准备条件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等等。这些原则本身无可厚非,也确实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但问题出在教条式地照上述原则去做,没有真正从中国国情出发。1957年之后,‘左’倾逐步发展,以致发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其结果是,虽然公有制经济部门占到90%以上,工矿企业一律按八级工资制拿工资,农村则根据出工情况拿工分,收入差距不大,但却是普遍地贫困;政治体系方面,党的一元化领导使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而党委的权力又集中于第一书记,公民权利得不到有力地保障。严重的挫折,沉痛的代价,从反面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以史为鉴,邓小平认为:“如果说我们建国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他讲:“什么是共产主义?就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资条件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它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最终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他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他总结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唯一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与毛泽东时期的改革,思路是不同的。毛泽东坚持用生产关系的标准,通过改革使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达到一大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练习-【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含解析)

3.1伟大的改革开放练习【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 (2019)必修一(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精神)我们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①设立四个经济特区②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 B.曲折探索 C.伟大转折 D.动荡岁月 3.(政治认同)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邓“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我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4.关于“改革开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改革开放就是改变生产力 B. 改革开放源于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C. 改革开放可以一步到位 D.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5.下列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搭配正确的是 6.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中一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A.在深圳、珠海等地搞特区试点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把南海开辟为经济特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答案A 7.牙买加RJR新闻网4月30日消息,牙买加与古巴签署经济特区合作框架协议。这一来自中国的模式,不断推广。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①澳门②深圳③汕头④厦门⑤海南⑥珠海⑦香港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①⑦都是特别行政区,而不是经济特区。因此选择C。 答案 C 8.1980年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自治权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是指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解析本题用排除法,从题干时间“1980年”,结合所学知识,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1988年开放的海南岛,排除A项;经济特区没有高度自治权,排除B项;上海浦东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排除C项,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答案 D 9.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的标志() A.18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C.1984年召开的党十二届三中全会 D.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