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2章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资源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资源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现状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 需求持续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 快。
问题
资源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环境 污染。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
措施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推广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 济。
政策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建立生态 补偿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资源环境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01
02
03
资源节约利用
企业应合理利用资源,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环保技术创新
企业应积极投入环保技术 研发,推动绿色生产技术 的创新和应用,提高企业 的环保竞争力。
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 理体系,确保企业生产过 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 有效执行。
资源环境经济学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 资源配置和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 环境的有限性,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 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 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
06 结论与建议
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应用与实践的建议
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认识与理解
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 性学科,旨在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 护之间的经济关系和规律。
资源环境经济学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 资源配置和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 环境的有限性,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04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应用与 实践
资源环境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讲义(ppt 17页)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讲义(ppt 17页)
庇古提出征收排污费和排污税的方式纠正外部性,费用等于造成 的损害。但现实中难以确定具体损害的货币衡量水平。而且,管 理者也更关心一个环境可承受的排放量,而非税收多少,毕竟环 境的破坏是不可逆的。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完全不允许排放一方面 不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效率,浪费自然资源本身的消化污染物的 能力。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 两个基本的经济主体∶企业和家庭 相互之间的关系∶两种市场 其中没有环境。
家庭
劳动力市场
提供劳动力
企业
提供产品
产品市场
•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有限资源的配置∶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怎样 生产
环境经济大系统
生活废弃物
生产废弃物
劳动力市场
环 境
提供劳动力
家庭
企业
环 境
提供产品
产品市场
非使用价值: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环境,相当于遗产的福 利。存在价值。与物种存在必要性,伦理道德相关。
克鲁蒂拉《自然保护的再认识》:之前的自然资源研究多集中于开采 型资源(可耗竭资源的最佳开采速度和规模),提出舒适型资源。
三、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命令控制型(行政手段)——环境标准和强制规章 市场激励(经济手段)——环境税费和可交易许可证。
第七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 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把环 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 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
2方法 定位于经济学科,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 科学的发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实现总体效益最大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经济 学是不是科学,看不见的手原理)

第二章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

第二章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
第二章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基础 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 第三节 环境公共品理论 第四节 产权理论 第五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基础


竞争市场与效率 需求、供给和均衡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
竞争市场与效率
一、对市场的描述

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 点,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买方
卖方
买方包括消费者和厂商
卖方包括厂商、工 人以及资源拥有者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以及 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 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 套系统。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与竞争机制。
生产的外部性和市场失灵低效率数量需求供给私人成本私人评价价格均衡市场最优量考虑生产无氟冰箱的企业数量需求供给私人成本私人评价价格均衡市场最优量生产的外部性和市场失灵低效率生产的外部性和市场失灵低效率考虑生产无氟冰箱的企业社会成本社会最适量生产的正外部性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在生产具有正外部性的情况下在生产具有正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最优量小于社会最适量社会总剩余变小数量需求供给私人成本私人评价价格均衡市场最优量生产的外部性和市场失灵低效率考虑一个生产水泥的企业社会成本社会最适量生产的负外部性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在生产具有负外部性的情况下在生产具有负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最优量大于社会最适量社会总剩余变小三消费外部性分析1吸烟消费的外部性分析由吸烟引起的疾病及所需偿付的医疗费用尤其在福利国家美国技术评价局对1985年与吸烟相关的死亡与成本的估算
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

请思考一下能通过市场交易的商品的市场需求曲 线的形状是什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

价值和影响
环境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自然风景、休闲 旅游、新兴产业等。
环境影响
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物 种灭绝等。
可持续发展
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平衡发 展,是未来可持续生存必要条件。
基本原理
1
供给与需求
市场价格反映了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关系。
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2
价格信号引导资源的高效配置。
环境问题是外部性问题,市场不能实现
社会效益最大化。政府干预可以改善市 场失灵。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使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可通过法规、税收、补贴等手 段强制或引导市场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应用
污染控制
政府通过排污许可证和污染交 易制度等手段控制污染。企业 内部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和清洁 生产等手段减少污染。
自然资源管理
政府管理自然资源的方法包括 产权制度、招标授权、区域管 理、生态保护等。
可持续发展
推广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绿 色消费等,实现经济环境社会 协调发展。
挑战
1 数据收集和分析
长期可靠数据的缺失,数据统计方法的不完善,使得研究受限。
2 政策制定和实施
环境和资源的管理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避免政策冲突。
3 公众意识与参与
公众了解、支持和参与环境和资源的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Βιβλιοθήκη 未来发展新的研究领域
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市场、生态 补偿等,将推动资源与环境经济 学领域发展。
技术创新
解决全球性问题
智能城市、信息技术、大数据等, 将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提供技术 支持。
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 性保护等,需要国际合作和技术 创新。

《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 论、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的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等
• 环境问题的宏观经济学研究: 经济发展的标准、宏观经济政策与环境的关系
编辑ppt
4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以微观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经济行为及相应经济变量的确定
• 道德中立的化学品—污染物是消费者需要的某种 商品的副产品
•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生产者的供给和消 费者的需求。撇开经济问题,大多数环境问题的 解决与政策无关,是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手到擒来 的事
编辑ppt
9
环境经济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2)
• 在现代经济系统中,对于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 我们有赖于市场使得生产者的供给与消费者的需 求相匹配,从而生产出“恰当”数量的污染(和 消费品)
• 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和1997年纽约环境与发展会议则
被部分学者认为是国际环境运动时代到来的标志。
编辑ppt
12
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
《人类环境宣言》:“为了这一代和将来 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 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 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 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
• 许多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方面
的著作在这一时期出版,论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
护之间的关系。
编辑ppt
15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环境经济学研究
• 从理论上分析产生环境污染的经济根源
➢ 传统的经济理论不能解决环境问题 ➢ 在剖析市场经济缺陷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环境问题
的经济手段和市场工具 ➢ 就环境经济政策、环境质量价值评估、环境管理具

生态经济学第二讲:资源与的稀缺性原理2.1 资源与的稀缺性原理

生态经济学第二讲:资源与的稀缺性原理2.1 资源与的稀缺性原理

然而,某种资源的稀缺也会带动其他替代资源行业
的发展
口红效应:1930年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人们发现口红的
销量反而直线上升?为什么呢?
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 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 带来心理慰藉。
3、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范围、方向和 程度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生着变化。 从长远看,人们总是通过技术的进步(发现 新资源和实行资源替代)和发展战略的选择 来克服资源的稀缺,从而推动着经济不断向 前发展。
• 思考题:
• 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为各类资源在世界范 围内的有效配置提供了更多便利,如何认识这 种背景下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约束?
• 贸易缓解资源稀缺的瓶颈效益,完善产业结构(产品 贸易、生产要素贸易)
• 可能导致产业结构地区间不均衡分布,加剧不公平现 象(低技术、高能源消耗、高污染产业分布在欠发达 地区)
储量(亿t) 94.78 118.10 259.69 407.88 476.87 854.42 913.76
使用年数(储量用量比) 22 22 33 37 30 34 35
物理度量指标:耗竭年限指标(储量用量比)
• 储量用量比:指资源储量与其年开采量或年利用量的比率
• (1)静态:静态耗竭年限指标
二、资源稀缺性的度量
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二、资源稀缺性的度量
1、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 通过储量分析来进行 • 先估计某种资源的现存储量,然后根据现在和未
来的用量水平来推算这种资源可供使用的年限, 借此衡量资源的稀缺程度。 • 物理储量从地质学知识的确定程度、开发的经济 可行性及开采技术的可行性等方面考察稀缺性。

环境经济学课件

环境经济学课件

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确实定
➢ 补偿意愿法确定的环境公共物品需求 ✓ 假设条件:环境公共物品的产权属于社会公众 ✓ 具体的做法是:设计调查问卷,询问公众居民或公共
物品使用者,愿意接受多少金额补偿才可以放弃环境 公共物品的使用权。 ✓ 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总需求一般总是高估的
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确实定
根据补偿意愿法确定的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总需求一 般总是高估的,为什么? ✓ 公众拥有环境资源的产权,自然期望他能得到更多、 更好的环境公共物品消费。如果出售这种权利,希望 得到的补偿也将大于他为防治污染而付出的费用。
三、环境公共物品的分类
➢ 有学者根据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有无公共物品分为四类
排他性


竞争


私人物 共同资


无 俱乐部 纯公共
物品

➢ 环境公共物品根本也可以分为3类 :
➢ 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
➢ 第二类俱乐部物品 ➢ 第三类共同资源
准公共物品
拥挤性
➢ 根据环境公共物品在现实中的不同表现形态来分类, 大体可以分为3类 :
量和污染物削减水平
环境公共物品的最优产量决定
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
一、循环经济的根本理论 1.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 旧的经济体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必须推动废弃型社会向循环型社会转变
2.循环经济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环境理论学家提出了循环经济概念,循
环经济提出后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兴旺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相继将循环经济
存在价值是指人们为确保某种资源存在〔包括其知识 存在〕而自愿付出的费用,它是事物本来就存在的一 种经济价值,与人类存在与否无关。

资源经济学 第二章资源的稀缺原理

资源经济学 第二章资源的稀缺原理

麻省理工学院杰·福斯特(Jay Forrester)教 麻省理工学院杰 福斯特(Jay Forrester)教 福斯特 授的发展下, 授的发展下,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计算机 模型用于预测未来世界经济状况。 模型用于预测未来世界经济状况。系统动 力学的最显著特点是利用反馈循环来解释 行为。 行为。
+ 模型基本假设: 模型基本假设:
表 2-3 部分资源的耗竭年限 资源 年用量 增长率 6.4 铝 2.6 铬 4.1 煤 1.5 钴 4.6 铜 4.1 金 1.8 铁
储量/用量比(年) 最少 最多 33 49 115 137 118 132 90 132 27 46 6 17 154 -
二、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一)资源产品价格 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有两种, 一种是资源产品价格或实际价格,另一 种是原位资源价格,也叫租金或矿区使 用费。 (二)资源开发费用(开发成本) (三) 租金
2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异同
区别: 区别:资源稀缺由于资源量的有限性而使人们 不能无限的占有和使用资源, 不能无限的占有和使用资源,是引起资源价值存 在及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指一般的、 在及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 而言。 而言。资源短缺则是由于资源在不同部门或地区 间非均衡配置而引起的, 间非均衡配置而引起的,反映着某一资源在市场 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是一种个别性状。 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是一种个别性状。 联系:一般而言, 联系:一般而言,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之间存 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有时会发生变化。 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有时会发生变化。 3 资源稀缺有时间属性(动态性)
地质确定性 已确定的 已显示的
已计量的 已指明的
未发现的 推断的 假设的 推测的
经 济 可 行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rtwick, M., J., and Olewiler, N., (1997 ), “The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 Use”, 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U.S.
-
3
主要内容介绍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 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影响 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含义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污水效应污水效应、口红效应
-
10
2. 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新的综合发展框架
-
11
2. 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12
2. 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思考与讨论2-1
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为各类资源在 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提供了更多便利, 如何认识这种背景下资源对经济发展的 影响和约束?(加剧还是减缓?)
问题:贫富不均严重等社会矛盾加剧
经济发展:使一系列社会目标实现的发展
-
17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使一系列社会目标实现的发展
经济发展包括: 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 教育、健康、总的生活质量等的改善 国家的自重与自爱意识的增强
-
18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
13
3. 环境恶化及其经济原因
环境恶化的表现
无处不在:温光水热气;山水田林路村 城
环境变化规律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 变化的原因:需求变动、产业结构 经济政策含义?
依赖经济增长解决环境问题?先污染后发展
-
14
3. 环境恶化及其经济原因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原因
概述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由来已久,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度
是政治辩论的主题
可持续发展是在70年代人们迎战“增长的极限”论战时 最受欢迎的论点
可持续发展一度成为政治目标
-
16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一定时期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的 提高,也指每个人或实际消费水平的增加
-
21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始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 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强调经济与环 境必须协调发展,但仅局限于科学家范围内。
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CUN) 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发表的《世界 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最早在国际文件中提出可 持续发展
-
22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始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 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1987年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 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我们共同的未来》 的发表。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明确的定义
-
4
1.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传统)
要素市场
货币
生产要素
家庭
产品
厂商
货币 产品市场
-
5
1.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新)
经济系统 产 出




投入
资源、环境大系统
-
6
1.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
环境所提供的服务
资源基础--提供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 废物沉淀—化石燃烧后的废弃物 舒适性基地—休闲娱乐资源 生命支撑功能—提供温光水热气等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诸培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土地)管理学院
-
1
主要参考书目
[英]朱迪.丽丝: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 商务印书馆,2002年,北京
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8年,上海
万建中主编:农业自然资源经济学,农业出版 社,1990年,北京
标志:
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价格又受到人为的干预,价格信号失真.
-
9
2. 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制约着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个别资源稀缺成为经济发展的“瓶 颈”——木桶效用。
对于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形成产 生影响。
由于各种资源的程度不一或在结构的特 点或不平衡性形成资源约束。
各种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与冲突
-
7
1.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
环境服务的替代
资源基础的替代 废物沉淀—循环替代 舒适性基地—人造景观、虚拟景观 生命支撑功能—有限替代,太空站?
评价:替代的有限性、替代影响的 不可预见性
-
8
2. 资源稀缺与经济发展
资源稀缺的概念
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致的在经济上 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 源的一种状态。
[英]戴维.皮尔斯和杰瑞米.沃福德:世界无末日 -经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1996,北京
-
2
主要参考书目
Kula, E., (1994),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 and Policies”, Chapman and Hall, London, UK.
从一般意义上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宣称,环境 质量以及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普遍服务的功能比起 过去在发展规划中和经济管理中所假定要重要的 多。
-
20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这些功能主要表现在: 对生活质量的直接/间接的贡献
作为投入提供的直接贡献 通过环境部门对实际收入的直接贡献 对维持生命系统的整体贡献
资源产权不安全或不存在:产权专一、
安全、可实行和可转移
无市场、薄市场和市场竞争不足
外部效应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s) 不确定性和短视计划(myopia
planning horizons)
-
15
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包含了经济增长,而且还涉 及到其他社会福利的改善或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意识到了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 统一,但却忽视了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 的作用
-
19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