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压强类计算专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压强压轴计算专题分类精编

九年级物理压强压轴计算专题分类精编

九年级物理压强压轴计算专题分类精编1、如图12 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高为1 米,底面积为5×10-2米2)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都为0.8 米的水和酒精(酒精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⑴求甲容器中水的质量m 水。

⑵求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p 酒精。

⑶现将密度为ρ的实心物体A 先后慢慢放入水和酒精中,发现两容器都有液体溢出,当物体A 静止后,甲、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相同,且溢出酒精的体积为10×10-3米3。

求物体A 的密度ρA 。

2.如图13所示,实心正方体甲和轻质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正方体甲的边长为0.1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容器乙的底面积为1⨯10-2米2,内盛有0.15米深的水,且容器乙足够高。

求:①实心正方体甲的质量;②水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③现从正方体甲中挖出一个高度为0.1米,底面积为S 的柱体,并将该柱体放入容器乙中,请通过计算比较正方体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甲'和放入柱状物体后水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p 乙'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S 的取值范围。

3.如图12所示,密度为3510⨯千克/米3,边长为0.2米均匀正方体甲和甲 图底面积为2910-⨯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1)求甲的质量m 甲;(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 乙;(3)现将甲浸入水中,求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P ∆乙.4.如图15所示,边长为0.1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的实心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求: (1)正方体的质量; (2)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3)若正方体的边长为a ,密度为ρ,现设想把该正方体截取一半,并将截取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方的中央,使截取部分对剩余部分的压强与叠放后水平面受到的压强相等。

小华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用下表的方法进行截取,判断能否满足上述要求?若能,请求出叠放后水平面受到的压强(用字母表示)。

【初中物理】九年级专项(二)压强、浮力的相关计算及推导证明(练习题)

【初中物理】九年级专项(二)压强、浮力的相关计算及推导证明(练习题)

九年级专项(二)压强、浮力的相关计算及推导证明(241)1.重为G、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杯子,倒入重为G′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G′B.水的深度等于p ρ水g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GD.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GS+p2.一均匀的长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液的液体中,如图所示。

已知它的底面积为S,上表面所处的深度为ℎ1,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ℎ2,请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推导出此时长方体受到液体浮力的数学表达式。

3.如图甲所示,某正方体物块系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将其体积的12浸入装水的容器中不动(不触底)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2N,则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N,物块的密度为kg/m3。

(ρ水=1.0×103kg/m3,g取10N/kg)4.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A是实心圆柱体,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ℎ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ρ水=1.0×103kg/m3)A.物体受到的重力为2NB.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2NC.该物体的密度为1.0×103kg/m3D.浸入液体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成正比5.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2.7N。

当把零件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7N。

现把该零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9N。

求:(g取10N/kg)(1)该零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2)该金属零件的密度ρ金。

(3)该液体的密度ρ液。

6. 如图所示,用一细绳拴住重为2.8N、体积为0.6dm3的木块浸没在某液体中,若测得细绳的拉力为2N,则液体的密度是kg/m3。

7. 如图所示,一量杯内盛有某种液体,其中有一质量为m且附有细线的铁块,此时液面的示数为V1;现将一密度为ρ的球体用细线系在铁块m上,量杯中液面上升到V2(如图乙);若断开细线,则球体上浮露出液面,稳定后量杯中液面至V3(如图丙)。

中考物理必考计算精解精练专题03压强专题计算含解析

中考物理必考计算精解精练专题03压强专题计算含解析

专题03 压强考点解读的单位是牛顿(N),受力面积S的单位要用平方米(m2),这样得到物体所受压强P的单位是帕(Pa)。

(2)压力F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是竖直向下。

压力与物体表面垂直;(3)受力面积S是指物体相互挤压的面积,与物体表面积不一定相等,可以等于或小于物体表面积,但绝对不会大于物体的表面积。

(4(5二、对压强公式p=ρgh的理解:(1)应用P=ρgh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p表示液体的压强,单位是Pa,ρ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是m,g一般取9.8 N/kg。

(2)h是指深度,表示从自由液面到计算压强的那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

(3)压强公式P=ρgh既适用液体和气体,又适用形状规则的固体。

(4(5)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一般不等于液体的重力,只有柱形容器(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放到F=求水平面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才等于液体的重力(F=G)。

其他情况的压力应用公式PS 解。

重点考向1.(2019•南京)2019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又一项成就﹣“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图示为科技馆展厅内“玉兔二号”月球车的模型,质量为36kg。

(1)模型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它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牛?(g取10N/kg)(2)若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00cm2,则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解析】解:(1)模型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它对地面的压力:F=G=mg=36kg×10N/kg=360N。

(2)车对地面的压强:p===9×103Pa。

答:(1)模型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它对地面的压力为360N;(2)若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00cm2,则车对地面的压强9×103Pa。

2.(2019•岳阳)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

如图所示,某餐厅的送餐机器人的质量为40kg,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

中考物理计算专题专项练习卷:利用压强公式解决计算题

中考物理计算专题专项练习卷:利用压强公式解决计算题

利用压强公式解决计算题一、选择题1.(2019四川达州)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A、B,液体对两个容器底的压强相等。

现将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个漂浮、一个悬浮(液体均无溢出,则液体密度ρA、ρB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ρA<ρB p甲<p乙B.ρA>ρB p甲>p乙C.ρA>ρB p甲<p乙D.ρA<ρB p甲>p乙2.(2017贵港)如图所示,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h A︰h B=2︰1,底面积之比S A︰S B=2︰3,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和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 A︰F B分别为()A.ρA:ρB=1:2 F A︰F B=2︰1B.ρA:ρB=2:1 F A︰F B=2︰3C.ρA:ρB=2:1 F A︰F B=2︰1D.ρA:ρB=1:2 F A︰F B=2︰3二、填空题3.(2018•广元)如图所示,将一薄木尺的长度用多层报纸紧密地覆盖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与报纸之间几乎没有空气),已知报纸的上表面积为0.21m2.则大气对报纸上表面的压力为N;在木尺右端快速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要将报纸掀开,则力F至少为N(假设报纸不破损,报纸对木尺的压力全部作用在木尺最左端,大气压取1.0×105Pa,报纸和薄木尺的重力忽略不计)。

4.(2017•枣庄)在杂技表演中,总重为600N的人站立在六个鸡蛋上,鸡蛋放在泡沫板的凹槽内,如图所示,泡沫板的凹槽增大了鸡蛋的,从而减小压强来保护鸡蛋。

如果脚与鸡蛋的总接触面积约为1.2×10﹣3m2,此时脚对鸡蛋的压强为Pa。

5.(2018•淄博)共享单车为人们的绿色出行带来便利,车把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摩擦的。

小明骑着单车到公园游玩,10min沿水平路面行驶了3km,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m/s。

若小明和单车的总质量是80kg,每个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5cm2,骑行过程中单车对地面的压强是Pa.(g取10N/kg)6.(2017•滨州)质量为100g底面积为20c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500g水,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容器内水深h为20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a,容器底部对地面的压强为Pa(ρ水=1.0×103kg/m3,g取10N/kg)7.(2017•菏泽)三峡船闸实现了上下游船只的通航,如图所示。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固体压强的计算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固体压强的计算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固体压强的计算1.如图所示,边长为0.2 m的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0.03 m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高0.4 m,内盛有0.3 m深的水,正方体甲的密度为5×103 kg/m3。

求:(1)甲的质量。

(2)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3)把一个底面积为0.02 m2,高0.3 m圆柱体(已知>)先后放置在正方体甲上和乙容器的水中,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与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相等,求物体的质量。

2.如图,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容器甲底面积为5×10−2 m2,盛有深度为10 cm的水。

圆柱体乙的重力为160 N,底面积为8×10−2 m2。

(1)求容器甲底部受到水的压强;(2)求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若将一物块分别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放在圆柱体乙上表面的中央时,水对容器甲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与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相等。

求物块的密度。

3.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升正方体物体,物体边长为0.1 m,密度为2×103 kg/m3,动滑轮重5 N,不计摩擦和绳重。

(1)物体重力为多少N。

(2)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00 Pa时,作用在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少N。

(3)绳子和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00 N和50 N,求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

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甲乙桌面上,容器底面积均为200 cm2,两容器底部用一根细管相连(细管中的水始终忽略不计)。

开始时阀门K关闭,甲容器盛有深度为0.2 m的水,乙中放一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木块,的底部与容器底用一根细绳连接起来,已知细绳长度3 cm,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 N,求:(1)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木块对乙容器底部压强的5倍,木块的密度。

(3)打开阀门,从细绳承受的拉力刚好达到最大值到绳断裂后木块静止的过程中,木块克服重力做的功是多少。

(名师整理)最新物理中考《压强分类计算》专题复习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物理中考《压强分类计算》专题复习提升训练(含答案)

中考第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压强分类计算练习考点1:固体压强计算1.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四轮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质量为70kg的科考队员在附近遥控机器人。

若机器人质量为500kg,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0cm2,若南极某处冰面能承受的压强为4.2×104Pa,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重力为4900NB.增大四条履带围成的面积,可以增加机器人的稳度C.则该机器人能顺利通过该冰面D.若科考队员双脚跟冰面的接触面积为300cm2,他能在冰面上安全行走2.如图所示,A、B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取走A,B 对地面的压强为p2,已知p1:p2=3:2,若A、B的边长之比为LA:LB=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的体积之比V A:VB=4:91B.A、B的密度之比ρA:ρB=16:27C.A、B的质量之比mA:mB=1:2D.A、B的物重之比GA:GB=2:5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4:1B.4:3C.1:2D.8:14.如图,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hA:hB=2:1,底面积之比SA:SB=1:4,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A:FB分别为()A.pA:pB=1:2,FA:FB=1:1B.pA:pB=2:1 ,FA:FB=1:2C.pA:pB=1:1,FA:FB=2:1D.pA:pB=2:1,FA:FB=1:125.一位同学体重为600 N,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力为N,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比行走时;某沼泽地能承受的压强为2×104 Pa,这位同学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至少为m2,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6.如图所示,两个密度均匀质量相等的圆柱体A、B,底面积之比为SA:SB=2:3。

初中物理压强计算题专题训练-精选解析 (1)

初中物理压强计算题专题训练-精选解析 (1)

初中物理压强计算题专题训练-精选解析11.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载多用途歼一15战斗机,首次成功起降在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上,如图所示:“辽宁舰”的排水量为6.7×104t,g取10N/kg,海水密度近似于水的的密度取1.0×103kg/m3,求(1)每架舰载飞机的质量5150kg,每架舰载飞机与甲板的总接触面积为0.5m2,则每架舰载飞机对甲板的压强是多少?(2)航空母舰辽宁舰的潜水器到达5000m深的海底世界时,如果潜水器的一个观测孔面积是0.03m2,则海水对该观测孔的压力是多少?(3)辽宁舰满载并静止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合金块,用细绳挂在的A点处,在B点施加力F1=20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合金块对地面的压强为为0。

撤去F1,在B点施加力F2=30N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绳重,摩擦不计,OB =3OA,g取10N/kg。

(1)画出F2的力臂;(2)求合金块的质量(3)求在B点施加F2时,合金块对地面的压强3.一带阀门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是200cm2,内装有12cm深的水,当把边长为10cm重20N的正方体M用细绳悬挂在水中时,拉力为12N。

(1)正方体M受到的浮力;(2)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多少?(3)若从图示状态开始,通过阀门K缓慢放水,当放出400cm3的水时,关闭阀门,细绳刚好断裂,求细绳刚刚拉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4)在(3)中若放出了1500cm3的水时,绳未拉断,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4.将一未装满水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瓶盖的面积为,瓶底的面积是,瓶重和厚度忽略不计。

求:(1)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的压力和压强;(2)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强。

5.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具备选进的通讯设备、武器系统、导航系统、水声对抗、隐蔽性强,噪声低、安全可靠等优异性能,主要技术参数如表(海水的1.0×1033排水量水上2250t,水下3000t最大潜水深度300m最大输出功率3000kW最大航速水上30km/h,水下36km/h(水下)(1)因训练任务需要潜艇在水上航行,此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大?(2)潜艇下潜到200m深处时,潜艇上一个面积是400cm2的观察窗口受到海水的压力为多大?(3)潜艇在水下执行巡航任务,以最大航速匀速行驶5h的路程为多少?若潜艇发动机以最大输出功率工作时螺旋桨推进器效率为80%,潜艇以最大航速匀速行驶时受到水的平均阻力f是多少?6.小芳的妈妈买了一箱牛奶,平放在地板上,如图所示,箱与地板的接触面积为0.08m2,箱和牛奶总质量是8kg,箱中每一小盒牛奶的包装袋上都标有“净含量250mL、257g”字样。

上海市九年级物理培优精选100题汇编——专题02 压强计算题(原卷版)

上海市九年级物理培优精选100题汇编——专题02 压强计算题(原卷版)

13. (2021 杨浦二模题)如图 10 所示,将盛有水的薄壁柱形容器甲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的高
密度 5ρ 水 1.5ρ 水
体积 1.5V 3V
① 若水的体积为 1×10-3 米 3,求水的质量 m 水。 ② 求距离水面 0.1 米深处的压强 p 水。 ③ 若水的体积为 3V,深度为 3h。现有两个柱形物体 A、B,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选择其中 一个,将其竖直放入容器甲中(物体均能浸没在水中),使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增加量 Δp 最大。请写出选择的 物体并说明理由,求出 Δp 最大。(用字母表示)


图 10
物体
A B C
密度
3ρ 2ρ ρ
体积
2V 3V 3V
2.(2019 年上海中考题)如图所示,足够高的圆柱形薄底容器 A、B 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盛有水和 液体乙。水的深度为 0.08 米,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①若水的质量为 2 千克,求水的体积 V 水。


A
B
图8
②求水对容器 A 底部的压强 p 水。 ③在容器 A 中注入水,使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此时水对容器 A 底部的压强增加了 196 帕。求液体乙的 密度 ρ 乙。
14. (2021 长宁二模题)如图 8 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面上,容器 足够高,底面积为 2×10-2 米 2。甲容器内盛有 0.25 米深的水,乙容器内盛有 2.4 千克的某种液体。


图8
①求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 水。 ②求甲容器中水的质量 m 水。 ③现将一体积为 1×10-3 米 3 的圆柱体竖直轻放入甲或乙容器中,使两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请写 出放入的容器并说明理由,求出圆柱体的密度 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第三讲 压强类计算专题
1.如图1所示,一个高为1米、底面积为5×10-2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有0.8米深的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⑵若将体积都为0.02米3的甲乙两个实心小球(ρ甲=0.5×103千克/米3,ρ乙=1×103千克/米3),先后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的水里,当小球静止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否相等?若相等,请计算出该压强的大小;若不相等,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2.如图2所示,均匀圆柱形物体甲和乙放在水平面上,底面积分别为200厘米2和100厘米2,高度分别为0.1米和0.2米,ρ甲=1.5×103千克/米3,ρ乙=1.2×103千克/米3。

求:①乙物体的质量; ②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③若将甲和乙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质量⊿m 后,剩余部分的压强p 甲'>p 乙'。

求质量⊿m 的取值范围。

3.如图3,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正方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
2510-⨯米2盛有0.1米深的水,正方体乙质量为6千克,密度为3310⨯千克/米3.
(1)求容器甲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求正方体乙的体积;
(3)若将正方体乙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
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
4.如图4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分别为0.2米和0.1米,A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B 质量为1千克。

求:
图1
图2
(图3)


(1)A 的质量;
(2)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若实心正方体A 的密度和边长分别为2ρ和2h ,实心正方体B 的密度分别为ρ和h ,现将正方体A 、B
沿竖直方向各截取四分之一,并将截下的部分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求叠放前后A 、B 对地面的压强的变化量Δp A 与Δp B 的比值。

5.如图5所示,高为0.55米、底面积为1×10-2米2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中盛有0.4米深的水,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

① 求容器内水的质量m 水。

② 求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③ 现有物体A 、B 和C (其体积及在水中静止后的状态如下表所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物体放入容器中,使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最大。

写出选择的物体并求出此时水面上升的高度∆h 。

6.如图6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2S ,盛有体积为3×10-3米3的水。

圆柱体乙的高为H 。

①求甲中水的质量m 水。

②求水面下0.1米处水的压强p 水。

③若将乙沿竖直方向在右侧切去一个底面积为S 的部
分,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甲的水中时,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压强p 乙恰为水对甲底部压强增加量Δp 水的四倍。

求乙的密度ρ乙。

7.如图7所示薄壁轻质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底面积为2×10-2米2的乙容器中装有1×10-2米3的水,且A 点离水面0.2米。

(1)求乙容器中水的质量m 水。

图5
h
图7
甲 乙
图4
(2)A 点处水的压强p 水。

(3)将一体积2×10-3米3密度为ρ物的物块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

再在甲容器中注入密度为ρ液的液体后,甲、乙两液面相平,液体均不溢出。

若乙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增加量Δp
乙地
与甲容器中液体对底部的压强p 甲底相等,求ρ物与ρ液之比。

8.如图8 所示,质量为 2.5 千克,底面积为 2×10-2米的薄壁柱形容器(容器足 够高)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另有一正方体物块A,其体积为 1×10-3米3。

(1)求薄壁柱形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现将物块A放入容器中,再向容器中注入水,当水的体积为 2×10-3米3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刚好等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两倍, 求物块A的质量
9.某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液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1)若容器内盛有2×10-3米3的酒精,求酒精质量m 酒;(ρ酒=0.8×103千克/米3) (2)若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若容器中所盛液体的质量、体积分别为m 、2V ,把另一质量、体积分别为2m 、V 的金属圆柱体放入液体中,如图9所示。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为Δp 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Δp 容,求Δp 液:Δp 容的值。

10.如图10所示,金属圆柱体甲的高度为0.1米,底面积为1×10-2米2;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为2×10-2米2,且足够高,其中盛有深度为0.15米的水,置于水平面上。

图9
图8
① 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② 现将甲浸入乙容器的水中,向下移动0.04米。

(a )求甲浸入水中的体积V 浸。

(b )求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加量ΔF 。

11. 如图11所示,水平地面上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乙分别盛有质量均为m 的水和酒精,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 、2S 。

(ρ酒精=0.8×103千克/米3)
① 求乙容器中0.1米深处酒精的压强p 酒精。

② 现有物体A 、B (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在物体A 、B 和容器甲、乙中各选择一个,当把物体放入容器中后(液体不会溢出),可使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最大且压强最大。

求该最大压力F 最大和最大压强p 最大。

(本小题答题所涉及的物理量均用字母表示)
12、如图12所示,边长为0.2米的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0.03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
平地面上,乙容器高0.4米,内盛有0.3米深的水。

正方体甲的密度为5×103千克/米3。

求:
① 甲的质量; ② 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③ 把一个底面积为0.02米2,高0.3米圆柱体A (已知ρ水>ρA )先后放置在正方体甲上和乙容器的水中,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与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相等,求A 物体的质量。

图11 图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