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柏拉图的故事5篇

合集下载

柏拉图的故事

柏拉图的故事

柏拉图的故事
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

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

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

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

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此时的柏拉图很年轻,在学识上与后来的哲学家柏拉图相比仍显稚嫩,但已表现出一个杰出人物所具有的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优秀心理素质。

他在成为哲学家之前,大部分时间仍然显得平淡无奇,所不同的是在那些人们看似平淡、枯燥的重复中,柏拉图能认准目标、始终坚持。

甩手固然甩不出一个哲学家,但是目标游移、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

两个同等条件的人,一个学习坚持不懈,一个学习浅尝辄止,两年以后,差别会很明显。

这个故事会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值得我们深思。

趣味哲学:柏拉图式爱情

趣味哲学:柏拉图式爱情

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 瞬间迸 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 却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只是匆匆而过
第三个故事:生活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 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 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 有回来。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 林里安营扎寨。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柏拉图 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苏格拉底问:“为 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 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 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 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生活是对生命中每一次美丽的追随与欣赏。)
第二个故事:婚姻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 好的杉树,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 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 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 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 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婚姻。" (婚姻是一种理智,是分析、判断、综合平衡的结果。)
生活中的柏拉图式爱情
第一个故事:爱情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 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 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 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 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爱情是一种理想,很难达到,也很容易错过。)

柏拉图哲理故事

柏拉图哲理故事

柏拉图哲理故事柏拉图,从任何方面来说,是西方文学传统上最耀眼的作家之一,也是哲学史上最有洞察力,广泛和影响力的作家。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柏拉图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柏拉图哲理故事(一)有一天柏拉图问自己的教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并没有正面答复他,而是把他带到了一个麦地旁,让他在这片麦地里摘一个最大最黄的麦穗回来给他。

但有一个要求,只准往前走,不准后退。

但结果柏拉图两手空空的走出了麦地,苏格拉底问其原由,柏拉图老实的说:“因为不能回头,所以我一直不确定自己身边的是不是最好的,总认为最好的还在前面,但后来发现,后来的还不如之前的好,所以自己什么也没有摘到。

”苏格拉底笑着说:“这就是所谓的爱情。

”后来,柏拉图又问教师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同样的让他在一片树林里走一遍,同样的让他找到一个最大最粗的树回来。

同样只准向前,不准回头。

这次,柏拉图带着一个很普通的树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带回来这么平凡的树,柏拉图答道:“我一路上是错过了很多又大又粗的树,但我怕自己前面的树比现在的还小还差,所以就选了支较为平凡的。

”苏格拉底说笑着:这就是婚姻。

有关柏拉图的故事很多,其中很多的哲理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品味,咀嚼。

柏拉图哲理故事(二)作为一个高地位的雅典公民,在他的工作中,他显示出对政治事件和当时的知识分子活动的专心,但是他提出的问习题是这么影响深远,他使用的处理问习题的策略,有丰富暗示性和振奋性,教育了差不多每一时期的读者,某种程度上都是受他的影响。

几乎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哲学家认为他们在某些重要的方面是柏拉图主义者,他不是第一个应该使用“哲学家”这词思想家或作家,但是他对于哲学该如何构思,它的范围及正确的追求目的是那么自知。

通过他全力抓住的,哲学的主习题,一般认为的——对伦理、政治、形而上学、认识论议习题的严格与系统的考察,通过一个有特色的被称为是他发明的方法装备起来,他是如此地改变了知识分子潮流。

哲学史上只有少数的其他作家在深度和广度上接近于他:也许只有亚里士多德(和他一起学习的人),阿奎纳和康德会是普遍同意的拥有相同地位。

关于柏拉图的故事

关于柏拉图的故事

关于柏拉图的故事柏拉图,从任何方面来说,是西方文学传统上最耀眼的作家之一,也是哲学史上最有洞察力,广泛和影响力的作家。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关于柏拉图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一天柏拉图问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并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把他带到了一个麦地旁,让他在这片麦地里摘一个最大最黄的麦穗回来给他。

但有一个要求,只准往前走,不准后退。

但结果柏拉图两手空空的走出了麦地,苏格拉底问其原由,柏拉图老实的说:“因为不能回头,所以我一直不确定自己身边的是不是最好的,总认为最好的还在前面,但后来发现,后来的还不如之前的好,所以自己什么也没有摘到。

”苏格拉底笑着说:“这就是所谓的爱情。

”后来,柏拉图又问老师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同样的让他在一片树林里走一遍,同样的让他找到一个最大最粗的树回来。

同样只准向前,不准回头。

这次,柏拉图带着一个很普通的树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带回来这么平凡的树,柏拉图答道:“我一路上是错过了很多又大又粗的树,但我怕自己前面的树比现在的还小还差,所以就选了支较为平凡的。

”苏格拉底说笑着:这就是婚姻。

有关柏拉图的故事很多,其中很多的哲理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品味,咀嚼。

关于柏拉图的爱情主义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

最早由Marsilio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理想式的爱情观(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男女平等的爱情观(互相都更加尊敬对方才算是平等,而不是互相不尊敬,也不是只有一方尊敬另一方);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他)而言,她(你)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

哲学小故事

哲学小故事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 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
腊三大哲学家。
一天,柏拉图的学生对他说
:“老师,为什么每个同学 都觉得我这个人有问题呢? 每次在您课上,他们总是会 挑我的毛病,我很苦恼。”
柏拉图看了他一眼,没有开口。学生见柏拉图没说话, 有些着急,他焦急地向柏拉图再次询问起来。

柏拉图有些无奈地扬了扬手中的东西,那学生一看, 原来老师正在调制药品。柏拉图放下手中调制药品的 搅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现在你知道别人为什么 对你有意见了么?你总是只顾自己的想法和事情,而 忽视别人正在进行的事情,你觉得别人应该怎么对你 呢?”
学生有些面红耳赤,“老师,我懂了,谢谢您这一
课!”他向柏拉图鞠了一躬,然后快步走了出去。柏 拉图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淡淡地笑了。
因此,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多做考虑,不能冲动行 事,要充分把握各方面的联系

柏拉图的幽默名人故事

柏拉图的幽默名人故事

柏拉图的幽默名人故事介绍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是欧洲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他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对话录中,其中包含了很多富有幽默感的故事和逸闻。

本文将介绍一些柏拉图的幽默名人故事。

故事一:阿基米德的尴尬某一天,阿基米德(Archimedes)和一位朋友正在沐浴中享受太阳的温暖。

这时,柏拉图走过来,看到了他们,便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柏拉图对阿基米德说:“阿基米德,我听说你是个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你能给我讲讲你的发现吗?”阿基米德听了以后很兴奋,他直接从浴缸中站了起来,一边跳跃,一边大声地说:“我发现了一个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获得的浮力等于所置其上的液体的重量!这就是我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这时,柏拉图感到尴尬,因为他是个纯粹的理论哲学家,对实验和观察不太熟悉。

他认为阿基米德的发现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在他看来,充满了哲学和思考的领域才是真正重要的。

故事二:亚里士多德的琐事在柏拉图的学术圈中,有个人叫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是柏拉图的学生,而且也是一个非常喜欢琐事的人。

柏拉图觉得他过于注重细节,而忽视了大局的重要性。

有一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起散步,亚里士多德看到地上有一只小石子,他停下来并开始仔细观察这个石子。

柏拉图很不耐烦地问亚里士多德:“你为什么要花时间观察这块石头?你应该更关注人类的智慧和道德。

”亚里士多德停顿了一下,然后回答道:“柏拉图老师,智慧和道德建立在细节之上,我觉得对于每一个细节的观察都是重要的。

”听到这个回答,柏拉图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觉得亚里士多德确实很有趣,但也同时意识到他的学生是正确的。

故事三:苏格拉底和市场的香蕉柏拉图最好的朋友苏格拉底(Socrates)也有一些幽默的故事。

有一次,苏格拉底去市场买香蕉。

他看到两个摊位上都有香蕉,但一个摊位的香蕉看起来更好。

他走过去,想挑选几根好的香蕉,但卖香蕉的人告诉他:“先生,你只能买一串香蕉,不能挑选。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五个故事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五个故事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五个故事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五个故事[有关爱情、婚姻、生活、哲学的最完整版本]: 1、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因为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已,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朵花也没有.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启示:在爱情中,我们总是追求另一半的完美,却忘记了自己的不完美,因此最终空手而归。

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就是随缘:你所遇见的适合于你的就是最好的。

附小故事一则:一男子欲找世上最完美的女人为妻。

穷其一生,遍寻天下,最终仍孑然一身。

有人问他是不是因为没有找到世上最完美的女人,他说:“不,你错了,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完美的女人,无论外貌还是心灵,无论才干还是性情都无可挑剔”。

“那你为什么不娶她为妻?”“唉,没办法,她要找一个最完美的男人”。

所以有人说:爱情就象打麻将,看看差不多能和的时候就和了散了,非要来个天和(青梅竹马)或地和(一见钟情)不可吗?别弄着弄着和不了了。

2、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再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拿了一朵看起来尚比较可观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美的花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朵,好不容易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婚姻。

启示:在婚姻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围城的感觉,正如当年一个年轻人请教苏格拉底到底该不该结婚时,苏格拉底说道:无论如何,你都会后悔.很多人都在凑合着过日子,恰似故事中那朵尚还可观的花。

柏拉图甩手手故事

柏拉图甩手手故事

传说苏格拉底对他每一批新入学苑的弟子都从甩手(自然站直,尽力把人的双手往前甩,然后再尽力往后甩)开始学起,并要求每天做300次,天天坚持。

一个月后,有90%的学生能坚持。

两个月后, 80%的人能坚持,但偶尔有忘记做的日子。

一年之后,他突然问道:“诸君坚持每日300次的甩手了吗?”,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人就是柏拉图。

甩手是世间最容易的事,每日300下不难,但真正能持之以恒却又甚难。

这个故事深刻地说明了毅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所以,人要修炼的是自己的毅力。

只有毅力,才能让人一直坚持努力地走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柏拉图的故事5篇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你知道柏拉图的故事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柏拉图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柏拉图的故事1
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说:请穿越稻田,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

有个规则,不能走回头路,只能摘一次。

柏拉图去做了。

但他却空著手回来。

苏格拉底问原因。

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曾看到特别大的麦穗,可是,我总想著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就没有摘。

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又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

所以空手而归。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的故事2
有关亚特兰蒂斯(另译“阿特兰提斯”或“亚特兰特提斯”)的传说,始于古希腊的哲学之祖——柏拉图(公元前427-347)。

在柏拉图最晚年的著作《克里特阿斯》和《提迈奥斯》两本对话录中都有提示。

在柏拉图的提示中,有这样的话:在“赫喀琉斯的砥柱海峡”对面,有一个很大的岛,从那里你们可以去其它的岛屿,那些岛屿的对面,就是海洋包围着的一整块陆地。

这就是“亚特兰蒂斯”王国。

当时亚特兰蒂斯正要与雅典展开一场大战,没想到亚特兰蒂斯却突然遭遇到地震和水灾,不到一天一夜就完全没入海底,成为希腊人海路远行的阻碍。

柏拉图的故事3
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1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1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


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

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
手。

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

这个人是柏拉图。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

据说他的名字源于他的宽额头,他的真实姓名却渐渐被人淡忘了。

柏拉图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青年时期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接触到当时的各种思潮。

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

柏拉图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了10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

老师的死给柏拉图以沉重的打击,他同自己的老师一样,反对民主政治,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农民只管种田,手工业者只管做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参与国家大事。

苏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对平民政体的成见。

他说,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清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竞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
老师死后,柏拉图不想在雅典呆下去了。

28岁至40岁,他都在海外漫游,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地,他边考察、边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公元前388年,他到了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想说服统治者建立一个由哲学家管理的理想国,但目的没有达到。

返回途中他不幸被卖为奴隶,他的朋友花了许多钱才把他赎回来。

柏拉图的故事4
柏拉图到雅典后,开办了一所学园。

一边教学,一边著作,他的学园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不懂几何学者免进”。

从中可知,没有几何学的知识是不能登上柏拉图的哲学殿堂的。

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

柏拉图要求学生不能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而要生活在头脑所形成的观念世界里。

他形象地说:“划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来。

”柏拉图深知学以致用的道理,在他的学园里按照他的政治哲学培养了各方面的从政人士。

他的学园又被形象地称为“政治训练班”。

在以后的日子里,柏拉图又两次前往西西里。

一次是应邀去叙拉
古担任新登基的狄奥尼修二世的教师。

柏拉图到叙拉古之后,叙拉古宫廷的地板上都铺满了沙砾,人们热中于在那上面研究几何学。

但不久柏拉图就扫兴而归了。

后来狄奥尼修二世再次邀请他去叙拉古,结果仍是败兴而归。

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

《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柏拉图的故事5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

他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

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

我们可以以美为例来理解柏拉图所说的感觉世界、理念世界和人的思想认识三者的关系。

柏拉图认为:世间有许多类的事物,当你判断它是否为美时,心中必然已有了一个美的原型,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来源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

任何美的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一种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万,而美的原型或理念的美却只有一个。

其他事物也是如此,如有了桌子的理念才有各式各样的桌子,有了房子的理念才有了各式各样的房子,有了绿色的理念才有了世间的绿色……显然,他的理念论是客观唯心的,根本的错误在于抹煞了客观世界而把假想当成了真实。

柏拉图认为人的知识(理念的知识)是先天固有的,并不需要从实践中获得。

他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朽的,它可以不断投生。

人在降生以前,他的灵魂在理念世界是自由而有知的。

一旦转世为人,灵魂进入了肉体,便同时失去了自由,把本来知道的东西也遗忘了。

要想重新获得知识就得回忆。

因此,认识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真知即是回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这就是柏拉图认识的公式。

他还认为,这种回忆的本领并非所有的人都具备,只有少数有天赋的人即哲学家才具备。

因此,他肯定地说:除非由哲学家当统治者,或者让统治者具有哲学家的智慧和精神,否则国家是难以治理好的。

这种所谓“哲学王”的思想即是他理想国的支柱。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
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他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国家。

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

国家也应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

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第三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

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义,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