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规划毕业设计(沅水五强溪水库

合集下载

五强溪水库介绍

五强溪水库介绍

五强溪水库介绍【实用版】目录一、五强溪水库概况二、五强溪水库工程背景三、五强溪水库结构特点四、五强溪水库的功能及作用五、五强溪水库周边旅游景点正文五强溪水库位于中国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沅水下游。

它是一座以中亚热带独具魅力的河流、人工湖、沼泽和环湖森林组成的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

下面,我将从五强溪水库的概况、工程背景、结构特点、功能及作用以及周边旅游景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五强溪水库概况五强溪水库的总库容为 42 亿立方米,正常水位 108 米以下预留防洪库容 13.6 亿立方米,库容系数 0.031,为季调节水库。

大坝类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 117.5 米,最大坝高 87.5 米,坝顶长度 724.4 米。

装机容量为 120 万千瓦,开工时间为 1989 年 9 月,竣工时间为1994 年底。

二、五强溪水库工程背景五强溪水库的建设旨在调节沅水流量,提高沅水下游的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五强溪水库还具有发电、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

三、五强溪水库结构特点五强溪水库采用混凝土重力坝结构,坝顶设有溢洪道和泄洪洞。

大坝顶宽 12 米,坝底宽 80 米。

溢洪道设计流量为 10620 立方米/秒,泄洪洞设计流量为 4410 立方米/秒。

四、五强溪水库的功能及作用五强溪水库主要用于调控沅水下游的水量,提高防洪能力。

在汛期,通过泄洪洞和溢洪道排放洪水,保障下游地区的安全。

在枯水期,通过发电站调节水量,保证沅水下游的工农业用水需求。

此外,五强溪水库还具有发电、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

五、五强溪水库周边旅游景点五强溪水库周边有诸多旅游景点,如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仙鹤洞、酉水画廊等。

游客可以在欣赏水库美景的同时,领略周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五强溪水库作为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的一座重要水利工程,不仅在调控沅水下游水量、提高防洪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具有发电、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

五强溪水电站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设计(方案四)

五强溪水电站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设计(方案四)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课程设计---------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姓名:学号:专业:时间:目录1 基本情况 (3)1.1流域概况 (3)1.2开发任务 (3)1.3设计任务 (4)1.4设计前提 (4)1.5设计内容 (5)1.6设计原始资料 (5)2 兴利计算 (9)2.1 基本资料整理 (10)2.2 死水位的确定 (10)2.3 保证出力计算 (13)2.4 水电站必需容量选择 (14)2.5 水电站调度图绘制 (15)2.6 重复容量选择与多年平均电能计算 (16)3防洪计算 (17)3.1 水库调洪计算 (18)3.2 坝顶高程的确定 (19)附表 (22)附图 (29)一、基本情况1.1 流域概况五强溪水电站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境内,上离沅陵县城73km,下距常德市130km。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83800km2,占沅水总流域面积的93%,流域雨量充沛,水量丰富,坝址多年平均流量2060m3/s,年水量649×108m3,并有1925年以来的水文资料和核实的历史洪水资料。

坝址位于沅水干流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岩性坚硬,地形地质条件良好。

具备了修筑高坝的自然条件。

在沅水规划中,五强溪水电站为沅水干流最后第二个梯级,上游接虎皮溪及酉水的风滩(已建成)梯级,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效益的综合利用水库,系湖南省最大的水电电源点。

1.2 开发任务五强溪水电站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和灌溉等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

其开发任务分述如下:1.发电五强溪水电站建成后投入华中电网,主要供电范围为湖南省。

2.防洪沅水下游赤山以西的桃源、常德、汉寿三县及常德市所属平原河网地区,统称沅水尾闾。

这个地区地势低洼。

全靠提防保护,共保护人口106万,农水159万亩。

现有河道的泄洪能力20000m3/s,如遇1927、1931、1933、1935、1943、1949、1954、1969等年洪水重现,河道均不能完全承泄,防洪标准仅为5年一遇。

五强溪水库控制流域降雨产流分析

五强溪水库控制流域降雨产流分析

[】Mis L 5 l. lD. .Ne ok Tme Pooo p c i t n t r i rtc lseic i , w f ao
I lme tt n a da ay i. mp e n ai l ss RFC 1 0 , 9 2 o n n 3 5 1 9 .
[】 E E Sd 18 -0 8 IE t d dfr rc i 6 IE t 82 0 ,E E s n a peio 5 a r o a sn
s c o i e y me r f I E 1 8 .I sr me tt n a d n r y h n z d b al o EE 5 8 n t s u nai n o
Mesrmet eh oo o frne( C 2 0 )Wasw aue n cn lg C nee c I T y MT 0 7, r a ,
是 目前湖 南 省最 大 的 一座 水 电厂 。坝 址 以上控 制 流 域面 积 8 8 0 m 3 0 k ,占全流 域 面积 9 %,年 平均 3
的矩形,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 ;沅水是洞庭湖水
系 中仅 次 于湘 江 的第 二 大 河流 ,是长 江 中游 的重
要 支流 。 沅水 全长 1 3 k 流域 面积 为 8 1 3 m 0 3 m, 96 k ,
KE M e .h iz i
( n nWu igPo rCopo ain Ch n s a41 0 4 Chn Hu a l we r r t , a g h 0 0 , ia) n o
Ab t a t T e r lt n h p o r i f l a d i f w n lz d b s d o e 1 9 - 0 0 h s rc l i e e i c sr c : h e ai s i f an a l n l o n o i a ay e a e n t 9 5 2 1 it i a me s r s s e s h o t i n

浅谈五强溪水电站对下游地区防洪作用与排涝负效益

浅谈五强溪水电站对下游地区防洪作用与排涝负效益
疏 浚 河 网 等 方 式 ,治 涝 措 施 逐 渐 形成 以 电排 、 内 湖 调 蓄 与 涵
本 文 在 分析 研 究 水 库 调度 对 下 游地 区 防 洪 及 排 涝 的 影 响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有 利 于 减 少 下游 洪 涝 灾 害 的 中小 洪 水 调 度
建议 。 二 、五 强 溪 水 电站 对 下 游 地 区 防 洪作 用 分 析
强 溪 水 库 防洪 调 度 时 ,一 方 面 可 为 下 游 削 峰 蓄 洪 ,发 挥 防 洪 减 灾 作 用 ,带 来 了 巨大 的 防洪 效 益 ,另 一 方 面 , 洪 峰 削
平 ,峰腰持续 时间延长 ,导致部分涝 水不能及 时排出 ,增加了下游地 区排涝负效益 。文 中对五强溪水库 防洪作 用及
五 强 溪 水 电站 自 1 9 9 4年 底 开 始 蓄 水 以来 ,正值 沅 水 流 域 的丰 水 周 期 , 由于 受 厄 尔 尼 诺 现 象 和 拉 尼 娜 现 象 的 影 响 , 气 候 异 常 ,洪 灾 频 发 。沅 水 流 域 1 9 9 5年 、 1 9 9 6年 、 1 9 9 8 年、 1 9 9 9年 、 : 2 0 0 3年 、 2 01 4年 多 次 出现 大 洪 水 ,五 强 溪 坝址天然洪水最大洪峰流量均超过 3 0 , O 0 0 m。 / s , 其中 1 9 9 6 年、 1 9 9 9年 、 2 0 0 3年 、 2 01 4 年最 大 洪 水 均 超 过 2 0 年一
(中 国 电建 集 团 中南 勘 测 设 计 研 究院 有 限公 司 ,湖 南 长 沙 4 1 0 0 1 4) 摘 要 :五 强 溪 水 电站 位 于 沅 水 下游 , 是 沅 水 流 域 防 洪 控 制 性 工 程 ,对 下 游 地 区可 发 挥 相 当大 的 防洪 减 灾 作 用 。五

水资源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水资源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 - 1 -............................................................. - 2 -2.1 灌区概况............................................................... - 2 - 2.2 灌区水文资料............................................................................................................. - 2 - 2.3 灌区需供水资料 ......................................................... - 3 -2.3.1 灌区灌溉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作物组成及灌溉制度 ................................. - 3 -2.3.2 灌区经济指标及各部门用水定额...................................................................... - 4 -2.3.3 规划期新增供水工程........................................................................................ - 5 -......................................................... - 6 -3.1 规划水平年的确定..................................................................................................... - 6 - 3.2 区域宏观经济预测...................................................................................................... - 6 -3.2.1 规划区水平年人口预测.................................................................................... - 6 -3.2.2 规划水平年牲畜预测........................................................................................ - 6 -3.2.3 规划水平年工业增加值、建造面积、第三产业人口预测 ................................. - 6 - 3.3 区域需水量的预测...................................................................................................... - 7 -3.3.1 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 7 -3.3.2 工业、建造、第三产业需水量的预测 .............................................................. - 7 -3.3.3 灌溉需水量的预测 ........................................................................................... - 8 - 3.4 区域总需水量预测...................................................................................................... - 8 -...................................................... - 10 -4.1 约束条件.................................................................................................................. - 10 -4.1.1 工程引水能力约束.......................................................................................... - 10 -4.1.2 沙限约束........................................................................................................ - 10 -4.1.3 可供水量约束................................................................................................. - 10 -4.1.4 水量平衡约束................................................................................................. - 10 -4.1.5 库容约束 ......................................................................................................... - 11 -4.1.6 地下水开采能力约束........................................................................................ - 11 - 4.2 可供水量调节计算原则 ............................................................................................. - 11 -4.2.1 灌溉水量来源调节原则................................................................................... - 11 -4.2.2 沉沙池供水量分配原则 .................................................................................... - 11 -4.2.3 贺兰水库可供水量分配原则 ............................................................................ - 11 -4.2.4 调节计算及水量分配原则................................................................................ - 11 - 4.3 水量平衡校核........................................................................................................... - 12 -4.3.1 现状年水平年2022 年水量平衡校核:........................................................... - 12 -4.3.2 近期水平年2022 年水量平衡校核:............................................................. - 12 -4.3.3 远期水平年2025 年水量平衡校核: .............................................................. - 12 -.................................................. - 13 -.................................................... - 15 -6.1 灌区水资源开辟利用现状 ................................................ - 15 - 6.2 开源......................................................................................................................... - 15 -6.2.1 建设重点水源工程.......................................................................................... - 15 -6.2.2 总干渠沉沙池的扩建工程 ............................................................................... - 15 -6.2.3 回灌地下水工程 ............................................................................................. - 15 - 6.2 节流 ........................................................................................................................ - 16 -6.2.1 农业节水 ......................................................................................................... - 16 -6.2.2 工业、建造业第三产业节水 ........................................................................... - 16 -6.2.3 生活节水 ........................................................................................................ - 16 - 6.3 非工程措施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本课程设计是理论课“水资源规划”课程的实践性环节。

五强溪水库扩大防洪库容初步研究

五强溪水库扩大防洪库容初步研究
重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 目前 ,五 强 溪 正 常 蓄 水 位 1 0 8 m 方案 的 1 3 . 6亿 m 防 洪 库 容 只 能 满 足 沅 水 尾 闾地 区遭 遇 2 0年 一 遇 洪 水 时 的 防 洪 需 要 。 随 着 社 会 经 济快 速 发 展 ,下 游 防 洪 要 求 日益 提 升 ,为 充分 发 挥 五 强 溪水 库 的 防 洪 作 用 ,减
实施 。从 防洪 能 力 来 看 ,五 强 溪 正 常 蓄水 位 1 0 8 m
全靠 堤 防进行保 护 ,汛期 涨洪 时洪 水 位可 高 出地 面
几米 至 十 几 米 。尾 闾 地 区洪 灾 频 繁 ,区 内 1 9 1 . 5 3
万亩 农 田 ,2 1 1 . 3 7万 人 口常 受 洪 水 威 胁 。解 放 后 5 0多年来 ,共发 生大 洪 水 1 2次 ,其 中大 面积 成 灾
用 ,全 面 分析研 究 扩大五 强溪 水库 的防洪 库 容 、提 高五强 溪水 库 防洪能 力 问题非 常必 要 。
程 ,在 沅水 尾 间 以及 洞 庭湖 区 的防 洪工 程 体 系 中具
有举 足 轻重 的地 位 和作 用 ,因而 在 沅水 河 流 规划 以 及 五强 溪水 电站 的勘 测 设计 过程 中 ,对 于 五 强溪 水
目前 沅 水 尾 间 地 区 的 一 线 防 洪 大 堤 总 长 4 0 1 . 2 5 4 k m,其 中 沅水 沿 河 堤 防 3 5 8 . 0 8 4 k m。从 总 体 防洪能 力来 看 ,天然情 况下 沅水 尾 闾地 区 堤 防所 能抵 御 的洪 水 标 准 约 为 5~8年 一 遇 ;在 五 强 溪 、 风滩 水库 发挥 削峰 蓄洪作 用 的条 件下 ,尾 间地 区 的

五强溪水库介绍

五强溪水库介绍

五强溪水库介绍一、位置与地理五强溪水库位于中国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境内,地处沅江流域上游,毗邻五强溪水电站。

该水库地理坐标为北纬28°16′42″,东经110°20′5″。

五强溪水库所在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等特征。

二、设计与建设五强溪水库是在五强溪水电站的基础上建设的,设计库容为4.93亿立方米。

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58.5米,坝顶长700米。

水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沅江流域的水量,以应对季节性洪水,提高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同时满足发电、灌溉和航运等方面的需求。

三、库容与蓄水五强溪水库的库容较大,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其库容在4.93亿至6.02亿立方米之间。

这使得水库能够在洪水期间有效地存储多余的水量,减轻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同时,水库的蓄水能力也使其能够为周围的农田提供充足的水源,支持农业生产。

四、发电与灌溉五强溪水库不仅是防洪和灌溉的重要设施,还是发电的重要来源。

五强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51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3亿千瓦时。

此外,水库还承担着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水源的任务,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

五、防洪与航运作为沅江流域的重要水利工程,五强溪水库在防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库能够存储多余的洪水,减轻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同时,水库的航运功能也得到了提升,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六、生态与环境五强溪水库的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设生态鱼道、加强水生生物保护等。

同时,对周边地区的环境也进行了改善和优化。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七、社会与经济影响五强溪水库的建设带来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首先,水电站的建设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来源。

其次,水库的灌溉功能保障了周边农田的产量稳定增长同时,由于防洪能力的提升,也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当地农民的影响.最后,水库的建设也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能源供应条件为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贡献.八、历史与展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五强溪水库在未来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例如可以进一步开展水利旅游和水上运动等产业活动从而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维护来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湘西水电基地

湘西水电基地

湘西水电基地沅水流域面积9万km2,全长1050km,湖南省境内干流长539km,落差171m,河口平均流量2400m2/s。

沅水有酉水、潕水等7条支流,干支流水能资源蕴藏量达538万kW,湖南省境内可能开发的部分约460万kW,年发电量207亿kWh,其中60%集中在干流,40%在支流(其中西水所占比重最大)。

此外,沅水汛期水量大,常与长江中下游洪水遭遇,对尾阎和洞庭湖区威胁很大,因此,在开发任务中除以发电为主外,还要解决防洪问题,适当提高下游防洪标准,改善通航条件。

按初步规划方案,沅水干流拟分托口、洪江、安江、虎皮溪、大伏潭、五强溪、凌津滩7级开发,总装机容量223万kW,保证出力61.8万kW,年发电量109.29亿kWh。

支流上装机规模在2.5万kW以上的水电站共有9处,总装机容量120.53万kW,保证出力32.95万kW,年发电量49.65亿kWh,其中酉水上的凤滩水电站已建成40万kW。

澧水全长389 km,落差1439m,流域面积1.8万km2,绝大部分位于湖南省境内,主要支流有渫水和溇水。

沣水干流拟分凉水口、鱼潭、花岩、木龙滩、宜冲桥、岩泊渡、茶林河、三江口、艳洲9级开发,总装机容量45.42万kW,保证出力8.22万kW,年发电量16.71亿kWh,其中三江口水电站已建成。

支流溇水分淋溪河、江哑、关门岩、长潭河4级开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29.4万kW,保证出力30万kW,年发电量29.19亿kWh。

支流渫水分黄虎港、新街、中军渡、皂市4级开发,电站总装机容量35.1万kW,保证出力5.0l万kW,年发电量7.45亿kWh。

资水全长674km,流域面积2.9万km2,多年平均流量780 m3/s,水能资源蕴藏量184万kW,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7万kW,年发电量53亿kWh。

资水的开发方案是:拓溪(44.75万kW)以上主要梯级水电站有犬木塘、洞口塘、筱溪3处,总装机容量16.6万kW,年发电量7.92亿k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规划沅水五强溪水库水利计算姓名:学号:专业:学习形式:时间:目录1 基本情况 (3)1.1 流域概况 (3)1.2 开发任务 (3)1.3 设计任务 (4)1.4 设计前提 (4)1.5 设计内容 (5)1.6 设计原始资料 (5)2 兴利计算 (10)2.1 基本资料整理 (10)2.2 死水位的确定 (10)2.3 保证出力计算 (13)2.4 水电站必需容量选择 (15)2.5 水电站调度图绘制 (16)2.6 重复容量选择与多年平均电能计算 (20)3 防洪计算 (24)3.1 水库调洪计算 (24)3.2 坝顶高程的确定 (26)4 经济计算 (29)4.1 方案一工程费用 (29)4.2 其它方案工程费 (32)4.3 防洪效益 (39)4.4 经济比较 (40)附表 (45)附图 (70)1 基本情况1.1 流域概况五强溪水电站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境内,上离沅陵县城73km,下距常德市130km。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83800km2,占沅水总流域面积的93%,流域雨量充沛,水量丰富,坝址多年平均流量2060m3/s,年水量649×108m3,并有1925年以来的水文资料和核实的历史洪水资料。

坝址位于沅水干流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岩性坚硬,地形地质条件良好。

具备了修筑高坝的自然条件。

在沅水规划中,五强溪水电站为沅水干流最后第二个梯级,上游接虎皮溪及酉水的风滩(已建成)梯级,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效益的综合利用水库,系湖南省最大的水电电源点。

1.2 开发任务五强溪水电站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和灌溉等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

其开发任务分述如下:1.发电五强溪水电站建成后投入华中电网,主要供电范围为湖南省。

2.防洪沅水下游赤山以西的桃源、常德、汉寿三县及常德市所属平原河网地区,统称沅水尾闾。

这个地区地势低洼。

全靠提防保护,共保护人口106万,农水159万亩。

现有河道的泄洪能力20000m3/s,如遇1927、1931、1933、1935、1943、1949、1954、1969等年洪水重现,河道均不能完全承泄,防洪标准仅为5年一遇。

五强溪水库靠近沅水尾闾,控制全流域面积的93%,解决尾闾防洪问题,是它的基本防洪任务。

3.航运五强溪水电站的航运效益为改善水库区和坝下游河道的通航条件。

沅水是湘西的水上交通动脉,其干流全长1550km,通航里程为640km,但航道险滩很多。

五强溪水库修建以后,坝址以上,沅水以下河段成为常年深水区,其险滩都将淹没。

下游航道,确定五强溪航运基荷按10万kw相应流量考虑,枯水流量加大,上、下游航道均可改善。

4.灌溉每年自5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灌溉季节,在该季节自水库上游直接引走的灌溉流量平均为35m3/s。

1.3 设计任务本次设计任务是对五强溪水电站的诸方案(即正常蓄水位)已给的情况下,进行水库的兴利与防洪计算,确定各方案水利设备的参数,水库的调节操作方式及计算水利指标,并通过经济分析,比较方案之优劣。

1.4 设计前提1.本水利枢纽是以发电、防洪为主要目标的综合利用水库;2.水电站参加系统工作,发电设计保证率P=87.5%(按年份计);3.水电站的备选方案(正常蓄水位)见表1.1;表1.1 备选方案正常蓄水位表4.本水利枢纽根据国家规定属一级,以千年一遇洪水为设计标准,万年一遇洪水为校核标准,电站使用年限为50年计;5.水库库区蒸发渗漏等水量损失不大,故在初步设计阶段暂时不考虑;6.水库下游有防洪要求,设计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洪水,安全泄洪流量q安=20000m3/s。

1.5 设计内容1.水电站死水位选择及保证出力N P计算;2.水电站装机容量选择;3.绘制水电站调度图的防破坏线,加大出力辅助线,确定汛期限制水位;4.求重复容量,计算水电站多年平均电能;5.进行防洪计算,确定各种防洪特征水位及坝顶高程;6.求水利指标;7.经济计算,比较方案优劣。

1.6 设计原始资料1.坝址以上流域面积F=83800km2;2.坝址断面历年月平均流量资料(见附表一);3.水库水位~面积、库容曲线见表1.2;4.坝址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表1.3;5.为改善下游通航条件,确定五强溪航运基荷按10kw计;6.船闸操作需要耗用10m3/s,此部分流量不能用来发电;表1.2 水库水位~面积、库容曲线表表1.3 坝址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7.每年5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灌溉季节,在该季节自水库上游直接引走的灌溉流量平均为35.0m3/s,此部分流量亦不能用来发电;8.在沅水规划中,五强溪水电站上游将干流的虎皮溪及酉水的风滩(已建成)梯级,其尾水水位124m及114.2m,各正常蓄水位方案对上游风滩的影响见表1.4;表1.4 各正常蓄水位方案对上游风滩的影响9.沅水尾闾洪灾情况、洞庭湖分分蓄洪提防基本情况见表1.5、1.6;表1.5 沅水尾闾历年洪灾情况表1.6 历年较大洪水所需拦洪量单位:108m310.五强溪水库入库设计洪水过程线(见附表二);11.水库最大吹程15km,设计风速12km/s;12.各方案泄洪建筑物参数见表1.7;表1.7 各方案泄洪建筑物参数表13.经济预算资料:(1)永久建筑物(含闸门设备):包括:拦河坝、水道厂房、航道建筑、鱼道建筑、交通建筑、房屋建筑及其他。

坝底高程30m。

各方案投资估算见表1.8。

表1.8 各方案投资估算表(枢纽土建)(2)机电设备各方案投资估算见表1.9。

表1.9 各方案投资估算表(机电设备)(3)各方案的临时工程、其他工程和费用(包括施工机械、其他费用)、预备费用各方案投资估算见表1.10。

表1.10 各方案投资估算表(其它费用)(4)水库补偿(移民及淹没补偿)各方案投资估算见表1.11。

表1.11 各方案投资估算表(补偿费用)14.泥沙资料坝址多年平均含沙量0.258kg/m3,多年平均输沙率513kg/s,风滩建库后,五强溪坝址多年含沙量0.19kg/m3,年淤积669万m3。

2 兴利计算沅水五强溪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共有120m、115m、108m、100m 四个方案,本次设计将对这四个方案进行比较,并选定最优方案。

2.1 基本资料整理设计原始资料给定的流量是坝址断面历年平均流量,考虑工程实际,现对其平均流量(附表一)数据进行处理:扣除灌溉和船闸用水。

灌溉用水按5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灌溉季节每月扣除35 m3/s(5月扣除11.7 m3/s,七、八月扣除35 m3/s,9月扣除22.3m3/s);船闸运行用水按每月10 m3/s的流量扣除,从而得到新的年平均发电流量表(附表三)。

2.2 死水位的确定死水位影响因素比较复杂,需考虑保证水库灌溉要求、满足泥沙淤积要求、保证水电站最低水头要求以及航运、养殖等其它要求。

本次设计对死水位的确定采用简化处理的办法,主要考虑水库的使用寿命及泥沙淤积;灌溉、航运、养殖及旅游等综合利用要求;水轮机最小水头的限制三个因素。

各方案分述如下:2.2.1 正常蓄水位120m方案(方案一)1.水库的使用寿命及泥沙淤积使用寿命T按50年计,年淤积量V年为669万m3V淤=V年×T =669×50=33450万m3查库容~水位曲线表,确定水库在使用年限内满足防淤要求的死水位Z1=76.20m;2.灌溉、航运、养殖及旅游等综合利用要求,水库削落的最低水位不得小于Z2=82.00m;3.水轮机最小水头的限制,水库削落深度不大于水电站最大水头的35%。

(1)任意假定最小发电流量q(0),并相应下游Z下(0)。

最小发电流量取q(0)=800 m3/s,查表得下游水位Z下(0)=50.05m。

(2)极限削落深度h m=(Z正-Z下(0))×35%=(120-50.05) ×35%=24.48m死水位:Z3=Z正-h m=120-24.48=95.52m(3)Z死(0)=max(Z1,Z2,Z3)=max(76.80,82.00,95.52)=95.52m;(4)根据Z3(0)长系列计算各年供水期调节流量q p=799.28 m3/s,并满足| q(0)-q p|=0.72 m3/s<ε=1m3/s,则Z死=Z死(0)=95.52m。

即死水位为95.52m,相应死库容14.002亿m3。

2.2.2 正常蓄水位115m方案(方案二)1.水库的使用寿命及泥沙淤积水库在使用年限内满足防淤要求的死水位Z1=76.20m;2.灌溉、航运、养殖及旅游等综合利用要求,水库削落的最低水位不得小于Z2=82.00m;3.水轮机最小水头的限制,水库削落深度不大于水电站最大水头的35%。

(1)任意假定最小发电流量q(0),并相应下游Z下(0)。

最小发电流量取q(0)=733 m3/s,查表得下游水位Z下(0)=49.88m。

(3)极限削落深度h m=(Z正-Z下(0))×35%=(115-49.88) ×35%=22.79m死水位:Z3=Z正-h m=115-22.79=92.21m(3)Z死(0)=max(Z1,Z2,Z3)=max(76.80,82.00,92.21)=92.21m;(4)根据Z3(0)长系列计算各年供水期调节流量q p=733.08 m3/s,并满足| q(0)-q p|=0.08 m3/s<ε=1m3/s,则Z死=Z死(0)=92.21m。

即死水位为92.21m,相应死库容11.353亿m3。

2.2.3 正常蓄水位108m方案(方案三)1.水库的使用寿命及泥沙淤积水库在使用年限内满足防淤要求的死水位Z1=76.20m;2.灌溉、航运、养殖及旅游等综合利用要求,水库削落的最低水位不得小于Z2=82.00m;3.水轮机最小水头的限制,水库削落深度不大于水电站最大水头的35%。

(1)任意假定最小发电流量q(0),并相应下游Z下(0)。

最小发电流量取q(0)=644m3/s,查表得下游水位Z下(0)=49.70m。

(4)极限削落深度h m=(Z正-Z下(0))×35%=(108-49.70) ×35%=20.41m死水位:Z3=Z正-h m=108-20.41=87.59m(3)Z死(0)=max(Z1,Z2,Z3)=max(76.80,82.00,87.59)=87.59m;(4)根据Z3(0)长系列计算各年供水期调节流量q p=644.32 m3/s,并满足| q(0)-q p|=0.32 m3/s<ε=1m3/s,则Z死=Z死(0)=87.59m。

即死水位为87.59m,相应死库容8.346亿m3。

2.2.4 正常蓄水位100m方案(方案四)1.水库的使用寿命及泥沙淤积水库在使用年限内满足防淤要求的死水位Z1=76.20m;2.灌溉、航运、养殖及旅游等综合利用要求,水库削落的最低水位不得小于Z2=82.00m;3.水轮机最小水头的限制,水库削落深度不大于水电站最大水头的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