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竞争力指标精编版
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其提升对策

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其提升对策一、引言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银行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银行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本文将对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提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1.服务质量:银行作为服务机构,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良好的服务质量可以帮助银行吸引更多的客户,并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因此,银行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提供高效、准确和个性化的服务。
2.产品创新:银行应不断寻求创新,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产品,银行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加市场份额,并赢得竞争优势。
3.技术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来提高其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系统和平台,实现快速、安全和便捷的服务。
4.品牌形象:银行的品牌形象是客户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建立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和认同感,并增加竞争优势。
因此,银行应注重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推广和形象塑造。
5.风险管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银行成功的关键。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控制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银行可以提高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1.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银行的员工是其最重要的资产。
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银行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创新产品和服务:银行应密切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通过创新,银行可以实现差异化竞争,赢得客户的青睐。
3.提升技术支持水平:银行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建立现代化的系统和平台,提升技术支持水平。
通过技术支持,银行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成本,并为客户提供更便捷和安全的服务。
4.加强品牌建设:银行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商业银行竞争力对于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可以帮助银行了解自身的竞争力优势和劣势,进一步确定战略方向和优化经营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种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1.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评价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银行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投诉处理率等方式来衡量客户满意度。
高度满意的客户意味着他们对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有较高的认可度,有可能成为长期稳定的客户。
2.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竞争力之一、银行可以通过客户投诉率、服务响应时间、业务完成效率等来衡量服务质量。
良好的服务质量能够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竞争力。
3.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评估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的指标之一、商业银行需要保持足够的资本储备,以应对市场风险和资本需求。
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吸引和保持客户。
4.利润能力:利润能力是商业银行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商业银行的利润能力包括净利润率、成本收入比等。
高利润能力的银行说明其经营效益较好,有较强的竞争力。
5.创新能力: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也是决定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新产品研发、业务模式创新等来衡量。
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银行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竞争力。
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应用首先,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模型的评价结果来确定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调整。
例如,如果客户满意度较低,银行可以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以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其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对比分析,评估自身在不同竞争力指标上的相对优势和劣势。
例如,如果资本充足率较低,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资本投入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最后,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评价模型来追踪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银行竞争力指标

一、比较分析体系构建目前,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能力整合论[1]”、“组合论[2]”和“构成要素论[3]”。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其他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比较而产生的结果,它可以从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安全性、流动性、人力资源素质、内部控制能力等方面来考察。
第二,商业银行竞争力不仅反映商业银行已经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还应该体现商业银行潜在发展的动态趋势,这与仅仅从财务指标和绩效评估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是不同的。
第三,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个复杂的体系,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
根据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当前的竞争力状况,即现实竞争力,作为一个要持续发展的金融企业,还要研究其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即潜在竞争力。
但潜在竞争力大多涉及战略、管理、文化、品牌、公司治理、科技等,往往难以量化。
为避免“都认为自家孩子好”现象,本报告仅分析直接能够比较的现实竞争力。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是指在现在的报告期时点上能够清晰展现出来的显性竞争实力,主要反应报告时点实际创造财富的能力,由一系列清晰的可以直接量化的显性指标组成。
根据这些指标对商业银行影响方面的不同,报告将其划分为价值创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经营效率、业务转型能力五大类。
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普遍认同的经营最终目标,价值创造是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的必由之路。
银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实现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从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来看,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财务指标都是银行竞争力评价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行业竞争五力分析

商业银行行业竞争五力分析商业银行行业竞争五力分析一、引言1.1 本文档旨在对商业银行行业进行竞争五力分析,为行业内的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二、行业概况2.1 行业定义:商业银行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以经营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等业务为主,为居民、企事业单位等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2.2 行业规模:商业银行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最具规模的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众多,总资产较大,业务范围广泛。
三、竞争五力分析3.1 供应商议价能力3.1.1 主要供应商:商业银行的主要供应商包括存款客户、借款人、中央银行等。
3.1.2 方法:供应商对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较弱,因为其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度较高,商业银行相对能够对供应商进行压低利率、限制提款等方式进行控制。
3.2 顾客议价能力3.2.1 主要顾客:商业银行的主要顾客包括个人客户、企事业单位等。
3.2.2 方法:顾客对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强,因为商业银行同质化的金融服务相对较多,顾客可以选择其他商业银行提供的更有利条件的金融产品。
3.3 替代品的威胁3.3.1 替代品:商业银行行业的主要替代品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等。
3.3.2 方法: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替代品的威胁逐渐增大。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抵御替代品的威胁。
3.4 新进入者的威胁3.4.1 新进入者:商业银行行业的新进入者包括新设立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
3.4.2 方法:商业银行行业对新进入者来说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如监管要求、资本实力等。
此外,现有商业银行行业巨头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户资源也会对新进入者形成一定的威胁。
3.5 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3.5.1 主要竞争者:商业银行行业的主要竞争者包括各大银行机构。
3.5.2 方法:商业银行行业内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利率竞争、产品创新等方面。
银行竞争力指标

银行竞争力指标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一、比较分析体系构建目前,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能力整合论”、“组合论”和“构成要素论”。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其他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比较而产生的结果,它可以从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安全性、流动性、人力资源素质、内部控制能力等方面来考察。
第二,商业银行竞争力不仅反映商业银行已经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还应该体现商业银行潜在发展的动态趋势,这与仅仅从财务指标和绩效评估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是不同的。
第三,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个复杂的体系,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
根据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当前的竞争力状况,即现实竞争力,作为一个要持续发展的金融企业,还要研究其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即潜在竞争力。
但潜在竞争力大多涉及战略、管理、文化、品牌、公司治理、科技等,往往难以量化。
为避免“都认为自家孩子好”现象,本报告仅分析直接能够比较的现实竞争力。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是指在现在的报告期时点上能够清晰展现出来的显性竞争实力,主要反应报告时点实际创造财富的能力,由一系列清晰的可以直接量化的显性指标组成。
根据这些指标对商业银行影响方面的不同,报告将其划分为价值创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经营效率、业务转型能力五大类。
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普遍认同的经营最终目标,价值创造是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的必由之路。
银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实现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

2006年第2期总第128期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NAN I N STI T UTE OF F I N ANC I A L MANAGE MENT No .2 2006Serial NO.128收稿日期:2005-12-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资助项目(04CJY023)作者简介:李文军(1966-),男,安徽枞阳人,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李文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摘 要: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二者又都是由竞争力资产和竞争力过程经过乘数作用的结果。
为获得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可操作性模型,需要对构成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各要素,运用多指标体系加以详细解释和说明,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指标评分方法,构造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数。
根据各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数计算结果,可对参与评价比较的商业银行进行排名,从而判定各自的竞争力高低。
关键词: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796(2006)02-0070-05一、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世界上较早从事竞争力研究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 m ,W EF )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 nternati onal I nstitute f or Manage ment De 2vel opment,I M D )。
W EF 和II M D 是从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研究竞争力的,并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国家国际竞争力评估体系。
随后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学者在学习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企业竞争力也展开了系统研究,其中以金碚(2003)的成果较有代表性。
金碚指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民生银行 5.75725 11.87083 14.51757 -11.1957 6.745716
工商银行 4.93644 10.10946 15.24738 -8.78722 6.367602
交通银行 1.62727 11.43146 14.64145 -4.43605 6.051733
广发银行 -4.80308 15.62701 21.49978 -6.56057 5.829234
关键字:商业银行 竞争力 聚类分析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1、指标选取
对于有关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分析,许多学者从构建竞争力指
标体系这一角度进行研究。通过财务报表数据了解该银行的综合
情况,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竞争力。但影响一个银行竞争力的
指标众多,如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安全性能力,发展能力,
规模能力等,这些因素都与其竞争力有关。在建立银行竞争力模
由主成分的分析结果知,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最大的识第
一主成分,单个的因子贡献率达到了 32.783%。它包含的主要因
素是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息收益率,这些因素
都能够集中反应商业银行的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第二主成分对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仅次于第一主成分,单个贡献率达
26.959%,包含的主要因素是存款的增长率和营业收入,能够集 中反应了商业银行的规模和发展能力;第三主成分的单个贡献率 为 15.282%,主要的因素是不良贷款率和贷款增长率,体现了商 业银行的安全性能力和规模能力;第四主成分是对商业银行竞争 力影响最小的,单个贡献率为 12.515%,该主成分包含的最重要 的因素是贷款拨备率,能够集中体现了商业银行的安全性能力。
对于居于榜首的中信银行,它以 16.13 的总分夺得第一主要 是归功于它的发展能力和安全性能力。对于第二主成分得分,中 信银行的得分最高,说明它的发展能力和规模能力较强。而对于 第四主成分得分,十家银行大多都为负值,说明银行的安全性能 力不是特别突出,对于一家银行来说,它的不良贷款率是十分重 要的指标,它代表了这家银行一年来的坏账烂账的数额比率,直
银行竞争力指标

银行竞争力指标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银行需要依靠一系列的竞争力指标来评估和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银行竞争力指标,并探讨其在银行业中的作用。
一、资产规模银行的资产规模是评估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资产规模反映了银行的规模大小和业务范围,也是客户信任和市场认可的象征。
通常情况下,资产规模越大的银行,其底层资本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也更强。
此外,大型银行通常能够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二、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衡量银行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
银行的盈利能力直接关系到其业绩和长期发展。
常见的评估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净利润、净息差和资本回报率等。
净利润反映了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总体收益情况,是衡量银行盈利水平的重要指标。
净息差反映了银行借贷业务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从而反映银行利息业务的盈利情况。
资本回报率则是评估银行运作效率和资本利用率的指标,即银行通过每单位资本实现的盈利。
一个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银行通常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客户,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三、资本充足度资本充足度是评估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需要具备足够的资本储备以应对可能的损失和风险。
资本充足度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风险加权资产比率等。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总额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了银行的资本储备情况。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则是评估银行核心资本储备与风险资产的比例,是评估银行核心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
风险加权资产比率是反映银行资本管理水平的指标,即风险资产与银行资本之间的比率。
银行拥有足够的资本充足度,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增强其竞争力。
四、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评估银行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银行通过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进而增加客户的忠诚度和口碑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竞争力指标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一、比较分析体系构建目前,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能力整合论”、“组合论”和“构成要素论”。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其他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比较而产生的结果,它可以从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安全性、流动性、人力资源素质、内部控制能力等方面来考察。
第二,商业银行竞争力不仅反映商业银行已经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还应该体现商业银行潜在发展的动态趋势,这与仅仅从财务指标和绩效评估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是不同的。
第三,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个复杂的体系,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
根据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当前的竞争力状况,即现实竞争力,作为一个要持续发展的金融企业,还要研究其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即潜在竞争力。
但潜在竞争力大多涉及战略、管理、文化、品牌、公司治理、科技等,往往难以量化。
为避免“都认为自家孩子好”现象,本报告仅分析直接能够比较的现实竞争力。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是指在现在的报告期时点上能够清晰展现出来的显性竞争实力,主要反应报告时点实际创造财富的能力,由一系列清晰的可以直接量化的显性指标组成。
根据这些指标对商业银行影响方面的不同,报告将其划分为价值创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经营效率、业务转型能力五大类。
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普遍认同的经营最终目标,价值创造是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的必由之路。
银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实现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从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来看,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财务指标都是银行竞争力评价的主要内容。
报告选取净利润复合增速、资产利润率(ROA)和资本利润率(ROE)来衡量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
其中资产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资本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这两项指标越大,说明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强。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报告选取了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贷存比来衡量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其中,资本充足率是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防范风险的清偿能力;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资产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率,拨备覆盖率是计提的准备金与不良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贷存比是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是充分的规模经济行业,其市场拓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在市场上现实的竞争力。
报告选取资产占比、核心负债占比和网点数量衡量银行的市场拓展能力。
资产占比是某银行国内资产与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率,核心负债占比是某银行存款与中国存款总额的比率。
经营效率反映了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而经营管理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报告选取了成本收入比、人均效能、网均效能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成本收入比是经营成本与收入的比率;人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员工总数之比;网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网点总数之比。
图1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指标体系价值创造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税后利润及复合增速ROAROE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贷存比资产占比负债占比网点数量经营效率成本收入比人均效能网均效能业务转型能力零售业务收入占比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近年来,从经济运行到宏观调控,从资本约束到监管政策,从直接融资到利率市场化,从客户需求到同业竞争,商业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正在并且还将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
银行唯有顺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加快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转变业务结构,才能保持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力。
报告选取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零售业务收入占比、中小企业业务收入占比来衡量银行的业务转型能力。
二、主要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比较1、价值创造能力比较价值创造能力是银行竞争力的核心。
根据前文构建的竞争力分析体系,报告对招行及其主要竞争力对手(包括5家国有银行和7家股份制银行)的税后利润复合增速、ROA、ROE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表1税后利润及年复合增速:2006-2010百万元,%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从表1可以看到,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是中国银行业价值创造的主体,但股份制银行的年复合增速普遍较快,发展势头更好,特别是中信、浦发、兴业、光大和民生年复合增速均保持在47%以上。
表2 主要商业银行ROA:2006-2010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从ROA来看,整体上国有银行资产创利能力相对较好,其中建行、交行和工行分别排在第1、第2和第4位;而股份制银行则有所分化,其中招行和兴业分列第3和第5位,其它银行表现则不太理想。
表3 主要商业银行ROE:2006-2010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与ROA不同,整体上股份制银行的资本价值创造效率更好,兴业、浦发、深发展、招行2006-2010年ROE均值分列前四位;而国有银行除建行外资本创利能力相对较差,农行排名相对靠前主要是因为缺失了2006-2008年数据的原因。
2、风险防范能力比较风险防范能力不但是银行现实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
报告选取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贷存比对招行及其主要竞争对手的清偿能力、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和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4、表5、表6、表7和表8。
表4 主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2006-2010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表5 主要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2006-2010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到,无论是资本充足率还是核心资本充足率,整体上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较高,相对比较稳定,清偿力较好,这可能也是国有银行ROE 相对较低的原因;而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普遍不如国有银行,但绝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都呈现出不断提高之势,特别是浦发、兴业和中信,2010年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均接近或保持在8.5%以上。
表6 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2006-2010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表7 主要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2006-2010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从信用风险防范能力来看,股份制银行信用风险管控水平整体上优于国有银行,2006-2010年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的前5名和拨备覆盖率平均水平的前6名都是股份制银行,兴业银行2010年的不良贷款率已经低至0.42%,浦发银行2010年的拨备覆盖率已高至380.56%。
不过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速度更快,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经好于国际上的一些先进银行。
表8 主要商业银行贷存比:2006-2010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从贷存比来看,整体上国有银行的贷存比显着低于股份制银行,流动性风险很低,2006-2010年存贷比平均水平的前5名全部是国有银行,但也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
而股份制银行近5年存贷比的平均水平基本都高于70%,但除招行外,其它股份制银行各年间的波动相对较小。
3、市场拓展能力比较市场拓展能力是银行现实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报告对招行及主要竞争对手2006-2010年的资产份额及增速、自营存款份额及增速、网点数量及增速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9、表10和表11。
表9 主要商业银行资产份额:2006-2010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从资产份额来看,虽然工、建、中、农特别是工行近5年的市场份额有所缩减,复合增速全部为负增长,但5家国有银行资产份额在市场上依然占据半壁江山,2010年五家资产份额之和高达52%。
各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普遍处于增加之中,特别是浦发、兴业和中信2006-2010年市场份额增长的复合增速均维持在8%以上。
表10 主要商业银行核心负债份额:2006-2010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国有银行存款份额的结构与变化趋势和资产份额的结构与变化趋势相同,即国有银行目前依然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2010年5家国有银行自营存款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2.32%),但变化趋势处于缩减之中。
股份制银行存款份额变化趋势则出现分化,广发、华夏和光大市场份额有所缩减,而其它股份制银行则在增加,特别是浦发、中信和兴业2006-2010年复合增速均维持在6%左右。
表11 主要商业银行机构网点数量:2006-2010单位:家,%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与资产份额和核心负债份额的变化趋势一样,工、建、中、农特别是农行近年来均在实施瘦身计划,减并网点,但5家国有银行网点数量在市场上依然占据绝对主体地位。
2010年,5家银行网点数量之和高达67061家,而招行等7家股份制银行网点数量之和仅为4582家,尚不及农行的1/5。
但股份制银行的复合增速较快,基本都保持在年均8%以上,特别是民生年复合增速高达18.17%,光大2010年一年就增设123家。
4、经营效率比较经营效率反映了银行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对招行及主要竞争对手2006-2010年的成本收入比及降速、人均效能及增速、网均效能及增速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12、表13和表14。
表12 主要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2006-2010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成本收入比是反映银行经营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国际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视成本收入比的改善。
总体而言,由于人工成本相对较低,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低于欧美先进银行。
并且从表12可以看到,2006年以来,除招行等个别银行外,中国主要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均在改善之中,特别是交通银行已经由2006年第3高的银行降为2010年第2低的银行。
表13 主要商业银行人均效能:2006-2010单位:万元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股份制银行的人均效能整体上优于国有银行,2006-2010年近5年人均效能平均水平的前6名全是股份制银行,2010年兴业、中信、浦发和民生的人均利润均超过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