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思想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与思想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与思想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与思想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历史文化和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乃至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其中蕴含着精深的思想和智慧。

本文将从古代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方面展开探讨,揭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的魅力所在。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特点中华文明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朝时期,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在这个时期就开始孕育。

中华文明的形成受到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早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农业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注重和谐。

和谐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与平衡。

这种追求和谐的思想观念不仅贯穿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也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中。

二、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思想体系。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提出了许多对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和理念。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提倡君子之道和仁爱之道,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爱为核心的民本思想。

它强调君臣、父子、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提倡尊重和谦逊的道德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的影响可以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家庭伦理以及教育体系中得到体现。

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对后来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道家思想的哲学观念与儒家思想相比,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自然的力量和宇宙的和谐。

道家思想将人对自然界的依存看作是最高境界,倡导追求道的境界,通过返璞归真的方式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道,追求“道”的境界是最高的人生追求。

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道家思想对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文化

历史——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文化

文字:1,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2,金字: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3,小篆:秦统一后,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同时隶书开始出现。

4,楷书和行书:东汉时期出现。

思想: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希望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主张“为政以德”,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死后,弟子们将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诸子百家”中最著名的有儒家、道家、法家(以战国末期韩非为代表,提倡法治)、墨家(以战国时期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兵家(以春秋晚期孙武为代表,其乃兵家鼻祖,著《孙子兵法》)等。

宗教:1,佛教:源于印度,西汉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佛教宣传“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让人忍受现实的痛苦,因此,很快被统治者提倡和扶植。

2,道教: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长生不老的欲望,推动力道教的发展。

文学:1,唐诗:唐诗是我国诗歌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2,宋词:词在宋代成为主要文学形式。

杰出词人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3,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唱片神话小说,成书于明朝中期,作者吴承恩。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成书于清朝,作者曹雪芹。

史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作者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播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播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概述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先秦时期,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播为后世的思想发展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二、儒家思想的传播1. 儒家学派的兴起孔子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礼仪和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通过儒家经典《论语》等书籍进行传播,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推崇和接受。

2. 孔子的弟子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弟子们在其去世后继续传播儒家思想。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子思、子路、颜回等人。

他们以讲授孔子的经典和弘扬儒家的教育思想为使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将儒家思想传播到全国各地。

3. 国家推崇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大多数的统治者都推崇儒家思想,并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这使得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儒家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三、道家思想的传播1. 老子和道德经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通过他的著作《道德经》被广泛传播。

《道德经》强调自然之道、无为而治、道德伦理等概念,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学派的发展除了老子,《道德经》的主要注解者庄子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广泛传播。

3.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相互影响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相互影响。

两种思想相互吸收、融合,并通过各自的传播方式传播到全国各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内涵。

四、佛教的传播1. 佛教的传入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开始在中国发展并传播。

佛教强调超脱尘世、涅槃成佛的道路,对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翻译佛经和传播佛教思想中国的佛教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教义,并翻译了大量的佛经。

这些佛经的传播使得佛教的思想和教义得以广泛传达。

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

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

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与思想。

这些文化与思想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

通过历史教案,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与思维方式。

一、中国古代的文化特点中国古代文化独具特色,精彩纷呈。

从古代的礼乐制度到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都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是古代的礼乐制度。

古代中国人讲究礼仪之邦,礼乐制度根深蒂固地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

在历史教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礼仪的极度重视,以及它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

其次是文人墨客的荟萃。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众多,他们以笔墨承载着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他们的作品传世至今,成为后人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通过历史教案的学习,我们可以欣赏到那些经典的诗词歌赋,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才思。

二、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丰富多样,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学派。

这些思想体系在当时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后世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首先是儒家思想。

孔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观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提倡“仁爱”、“忠孝”等价值观念。

其次是道家思想。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思想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此外,还有墨家、法家、名家等重要思想学派,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思想观点和学说,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历史教案的实施方式历史教案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思想的重要途径。

在实施历史教案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首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来形象地展示古代文化的特点。

比如通过展示古代故宫的壁画、镜子等文物,让学生们能够亲眼看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加深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总结

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总结

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总结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上千年来,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从儒家思想到道家思想,从诗词歌赋到书法绘画,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在不同的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进行总结,以展现其卓越之处。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它强调人际关系、情感养成和个人修养。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人应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倡导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追求自然,强调个体主义和谦逊。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念,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安宁。

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并倡导摒弃功利主义的追求。

三、佛教思想佛教思想最早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佛教思想强调涅槃和解脱,主张超越世俗欲望,追求心灵的解放和内心的平静。

佛教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对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文化还有许多其他的成就,如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礼仪制度等。

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它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情和艺术追求。

书法绘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通过线条和色彩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

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社会规范。

五、对当代的启示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对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人”的理念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道家思想中的追求自然与个体主义的精神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佛教思想中的心灵解脱和超越世俗欲望的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功利主义的追求,寻求内心的真正满足。

总之,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凝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经验,它们对中国社会及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与学术传统

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与学术传统

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与学术传统中国古代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思想与学术传统。

这一传统包括众多的学派、思想家和经典作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一、儒家思想与学术传统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与道德,试图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其核心理念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等被视为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作品。

儒家思想集中体现在教育、政治、道德和文化等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

二、道家思想与学术传统道家是中国古代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

道家强调“道”的概念,认为人应该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经典作品《道德经》被广泛传播并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政治、修身、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墨家思想与学术传统墨家是中国古代较为独特的思想流派之一。

墨家强调兼爱、非攻和尚同的原则,反对战争和社会不公。

墨家学派注重实践与应用,强调公平与公正。

墨家思想在古代曾与儒家和法家形成明显的竞争态势。

四、法家思想与学术传统法家是中国古代另一个重要学派。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法治的原则,追求以法治国和有效管理社会。

法家学派的代表作品有《韩非子》等。

法家学说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来的法制建设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佛教与学术传统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历史思想和文化相融合。

佛教对中国古代的宗教、哲学和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著名的佛教经典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楞严经》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与学术传统丰富多样,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佛教等学派与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学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些思想流派和经典著作对于塑造中国古代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种传统不仅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也为今天进行中国古代思想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和影响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下面我们来分析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它强调的是人性的尊严和道德的规范。

儒家思想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因为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变得不良。

因此,儒家强调的就是以德治国,培养人民的道德品质和责任心,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2. 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则是强调自然和宇宙的规律,这种思想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来生活。

所以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性的尊严、道德和责任,而道家思想则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追求自由和自在。

这种思想对于中国的哲学、文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庸之道的影响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种流派,指的是适度、平衡、中道的思想。

中庸之道讲究中正之道,避免走极端,认为平衡和缓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

这种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例如家庭道德观,商业道德,政治道德等等。

4. 精神与物质并重的观念中国古代人重视精神和物质的平衡,他们认为,物质的追求是可以的,但不能忽略精神的发扬。

这种观念体现在古代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思想文化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

文学作品是历史、道德、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结晶。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了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类型,其中刘仲敬的《诗经》、李白的《将进酒》等作品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同时也对于文学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品不仅在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同时还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

2. 思想文化对于中医、武术等的影响中医和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人们常把中医、武术与哲学、文化和道德联系起来。

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与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与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与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传统,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历史思想与文化传统的特点和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传统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社会秩序和家庭礼仪,提倡孝道和仁爱之道。

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仁”,即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

儒家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层面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起到了重要的统治思想和伦理道德的作用,对中国社会形成了久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另一重要的思想传统。

道家思想强调“道”的概念,即自然的法则和宇宙的运行规律。

道家思想主张追求自然之道,强调放下功利心态,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教的发展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个体的修身养性和追求人生意义的思考。

佛教是中国古代吸收外来思想的一种重要形式。

佛教起源于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中国佛教形态。

佛教强调人生的苦与空,主张通过修行摆脱轮回,追求解脱和智慧之道。

佛教的到来促进了中国宗教文化的多元发展,使中国的思想与文化更加开放和包容。

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核心的中国古代历史思想与文化传统,形成了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例如,儒家的思想理念对于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儒学也成为了官方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道家思想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个体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文人墨客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佛教思想则为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方式和行为。

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与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瑰宝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庄哲学是自成 一套的宇宙观、 认识论、方法论、 自然哲学和人生 哲学。
老庄哲学的中心思想与理论基础是“道”。
道是本原
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天地万 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作为本 原,是混然一体的东西。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 之母”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三)其他诸子百家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 小说家等十家。
春秋战国时期 文化地图
1.墨家的主要思想
宗旨、核 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墨 家 : 墨 翟
主张
非攻 非乐
尚贤 非命
尚同 节葬
节用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特点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吕不韦
5.阴阳家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 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 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 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 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 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 (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 变化。 代表人物:邹衍。他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 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 《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 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 据。
第三節

諸子 百家 史記 資治 通鑒 詩經 四庫 全書 永樂 大典
道德經 仁 長恨 歌傳
庄子
魏晉 玄學
文心 雕龍
博 览 群 书 是 为 智
学 若 烟 海 化 入 囊
三國志
程朱 理學
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诸 子百家各持一端,崇 其所善,是我们民族 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 三大思想资源和思想 传统: 原始儒行事;②“参验法”
发展趋势
作 用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3.兵家的主要思想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 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 样去使用武力。 创始人是孙武,代表作《孙子 兵法》在战略战术方面,重视战 略谋划,反对轻易用兵。内容归 纳为“道、天、地、将、法”五 个要素。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 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 吴起、魏无忌等。
道家追求是精神的超脱解放,如果执着于外在的物欲、功名 利禄,束缚于名教名言,那就会被物所主宰,故而庄子要化 解物形,求精神之逍遥自由。
北冥有鱼,其名 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 垂天之云。是鸟 也,海运则将徙 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
儒家精神是一种“极高明而 道中庸”的精神,也就是伟大 寓于平凡、理想寓于现实的精 神。 人存在的价值,在于成就道德 人格。只要树立了道德自我, 以良知作主宰,我们就能超越 世间各种境遇,超越本能欲望, 以超越的精神,从事日常的事 业。
(二)道家思想
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文约 义丰,《庄子》诙诡谲奇,它们不仅表达了特殊的 人生智慧,而且代表了特殊的中国艺术精神。
4.杂家的主要思想
吕不韦(约前290—前235年),卫国 濮阳(今河南濮阳)人。他任秦相期间, 招揽门客三千余人,并亲自参与其间,历 时近十年,编成《吕氏春秋》,足可为杂 家代表性著作。 《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 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 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 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 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杂家的特点—“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一)儒家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颜子、 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 原始儒家经典有《诗》《书》 《礼》《乐》《易》《春秋》。 此外,还可通过《论语》《孟子》 《荀子》《大学》《中庸》把握 儒家思想。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 其涵义有四: 1、“仁者,人也。”“克己 复礼曰仁。”仁是人之所以 为人的根本; 2、“仁者,爱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夫仁者,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杀身成仁。”
邹衍
6.名家
《汉书‧艺文志》认为因为古代依照名位的不同, 有不同的礼仪要遵循,因此礼官会特别擅长于辨别名 位之事,成为后代名家的来源。 名家学者首先将“语言”与“事实”分离开来, 让语言变成纯粹运思的符号。接着,又任意挪移这些 符号,有意识的违反语言约定俗成的内涵与外延,使 得变异的语言本身就变成哲理思辩的内容。也就是说, 在名家学者的思想里,语言不再只是思辩用的工具, 而是思辩的主要对象。 代表人物---公孙龙、宋钘、尹文、邓析、惠施等 人
7.纵横家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 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 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 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 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 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 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 书· 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 七篇」。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道是过程
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实体, 而是一个过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在这一过程中,道循环往复, “周行而不殆”,其运动周期 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 反”。
道是规律
“道者万物之奥”, 道是 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 作为规律的道是“无状之 状,无物之象”, 看不见, 听不着,摸不到,但一切 受到它的支配和制约。 道的规律不可抗拒的,不 能违反,要坚持“无为而 无不为”的原则,即不特 意去做某些事情,依事物 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 做。
墨 子 “兼 爱” 天 下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代表了下 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墨家学派组织严密:成员成为墨者, 领导人成为巨(钜)子。是侠客的渊 源。
2.法家的主要思想
①法、术、势三派
理论来源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观点主张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