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预防保健知识

合集下载

中医预防高血压知识

中医预防高血压知识

中医预防高血压知识
1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很难治愈的慢性病。

如果不加以治疗,高血压常常会引起心血管、脑血管等重大并发症,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2 中医预防高血压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预防高血压首先要调整个人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以下为中医预防高血压的方法:
1 食疗法
控制食盐的使用,多吃含钾原料对人体有益的食物,如:豆腐、菠菜、西红柿、萝卜、葡萄、香蕉等。

再加上适量的平衡膳食,可以起到减轻体重,减少脂肪、胆固醇和钠的摄取的作用。

2 中医按摩
中医有一种特别受欢迎的按摩方法叫做“推脏按穴”。

按摩有“肝促逐”、“心统神明”、“脾养气血”、“肺化水液”、“肾化精华”等功能。

平时可以通过按摩肩膀、脚底、耳垂等穴位来促进身体的气血流通,减轻疼痛和肌肉酸痛。

3 情志调整
情志紧张不仅会加重高血压病情,甚至还会成为高血压的诱发因素。

反之,心情舒畅正向的情绪会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我们
要保持愉悦、乐观、稳定和良好的心态,也要学会放松自己,消除工作、生活压力。

4 运动保障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运动,能有效地减少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相
关病症,增强免疫力,使患者得到更好的保健作用。

3 总结
中医学习用点滴的方式保养自己,通过中药对人体的调理也可以
起到不错的效果。

预防高血压从生活习惯的调整开始,通过适当的食疗、按摩、情志调整和运动保障,就可以预防高血压相关病症的发生,保护身体健康。

高血压防治小知识1

高血压防治小知识1

高血压病
成年人在不同时间测量三次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

原因不明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由其它疾病(如肾炎者)引起即为继发性高血压。

常有头痛、头晕、烦躁、失眠等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Ⅰ期无心、脑、肾损害;Ⅱ期有心、脑、肾损害,功能处于代偿状态;Ⅲ期有心力衰竭或脑出血、肾功衰等并发症。

【保健要点】
1、保持心态平衡,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波动。

2、饮食宜低盐(每天5-10克)、低脂(少吃动物脂肪与内脏),不宜过饱,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忌烟限酒。

3、服药“五忌”:忌擅自乱用药物。

忌降压操之过急。

忌不测血压服药。

忌随意停服降压药。

忌无症状不难受就不服药。

4、合理休息不熬夜,适量锻炼,不宜剧烈运动。

早晨醒来宜缓慢起床,先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

5、定期测量血压,每天一次,血压平稳后3天一次。

治疗无效时及时复诊,请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6、保持正常体重,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及中医保健知识

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及中医保健知识

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及中医保健知识:
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保健。

以下是一些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及中医保健知识:
高血压的防治及中医保健知识:
1.控制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脂肪摄
入,控制体重。

2.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强体质。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3.控制情绪: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保持心情平静、愉悦有助于控
制血压。

4.定期检测:定期检测血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中医保健:中医的针灸、按摩、拔罐等方法可以帮助调节血压,缓解高血压症状。

糖尿病的防治及中医保健知识:
1.控制饮食:控制饮食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碳水
化合物、脂肪和糖分的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2.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增强体质。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3.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
病。

4.定期检测:定期检测血糖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中医保健:中医的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可以帮助调节血糖,缓解糖尿病症状。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起居调护,如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高血压中医预防保健知识

高血压中医预防保健知识

高血压中医预防保健知识1. 高血压的“敌人”高血压可真是个“隐形杀手”,就像是那种你永远不知道在哪等着你的小强,平时看不见,发作起来却让你心慌意乱。

哎,咱们的血压高了,心脏就得加倍工作,时间久了可就要出问题了。

就像马路上的汽车,油门踩得太猛,迟早得出毛病。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习惯都是高血压的“推手”,比如爱吃咸、爱喝酒、压力大,还有那不爱动的懒习惯,真是个个都在帮腔。

咋办呢?别急,咱们有中医的妙招!1.1 中医的智慧中医讲究的是个整体观,咱们可不能只盯着血压看,得看看身体的“底牌”。

中医认为,高血压与“肝”、“肾”有很大关系,就像一个家里,父母、孩子和谐才能幸福。

咱们得调理好这些内在,才能给血压打个“平安针”。

听着像玄乎,但其实就是调整作息、饮食和情绪的意思。

早睡早起,别熬夜,生活有规律,血压自然就稳定了。

1.2 饮食调理食物方面,咱们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比如水果、蔬菜、粗粮,少吃油炸、咸的东西。

中医也推荐一些能降压的食材,比如山药、黑豆、桂圆,这些可都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宝贝”。

要是有点小情绪,可以喝点菊花茶,清热解毒,顺便放松心情,真是一举两得啊!当然,也别忘了多喝水,身体缺水了,可是会让血液变得稠,血压反而高哦。

2. 运动的重要性说到运动,咱们可不能偷懒,动一动,身体才会有好气色。

中医提倡的“行气活血”,其实就是动的意思。

你看,快走、游泳、打太极,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放松心情。

有人说“运动就是最好的药”,这话一点不假。

每天半小时,持续坚持,哎,轻松搞定高血压,不说你也不信吧?2.1 情绪管理除了运动,情绪也很重要。

你看,烦躁的时候血压就容易升高,心情愉快的时候,血压自然就低了。

中医讲究“心情舒畅”,所以咱们得学会调节情绪。

可以试试深呼吸、冥想,或者找个朋友聊聊天,发发牢骚,把心里的烦闷都吐出来,轻松多了,血压也就跟着降了。

2.2 规律生活生活的规律性也是关键,不规律的生活就像过山车,一会高一会低的,心脏可受不了。

高血压的预防与保健知识讲座活动内容

高血压的预防与保健知识讲座活动内容

高血压的预防与保健知识讲座活动内容摘要:一、高血压的定义与危害1.高血压的定义2.高血压的危害二、高血压的预防措施1.健康饮食2.适量运动3.控制体重4.戒烟限酒5.管理心理压力三、高血压患者的保健知识1.定期测量血压2.遵医嘱按时服药3.健康的生活习惯4.定期复查与评估四、高血压防治的常见误区1.高血压无需治疗2.年轻人不会得高血压3.保健品可以治愈高血压4.血压越低越好正文: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因此,了解高血压的预防与保健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高血压的定义与危害。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心脏收缩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过高,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接下来,我们探讨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是预防高血压的基础,应保持饮食均衡,减少盐、油、糖的摄入。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建议每周进行15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超重和肥胖者应采取措施减重。

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管理心理压力对预防高血压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掌握保健知识尤为关键。

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控制情况。

遵医嘱按时服药,切忌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持情绪稳定等。

定期复查与评估,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压防治的常见误区。

有些人认为高血压无需治疗,或者只有老年人才会得高血压,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高血压需要长期治疗和保健,年轻人也应关注自己的血压。

此外,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血压也不是越低越好,应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血压控制目标。

高血压的中医防治保健知识

高血压的中医防治保健知识

高血压的中医防治保健知识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症,也称为“essential hypertension ”,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因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脾虚湿盛等因素所致,因此中医防治高血压注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

1. 饮食调养: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应该多吃富含钙、镁、钾等矿物质的食物,如豆类、蜂蜜、海藻类、菠菜等。

同时,应该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分等食物,如动物内脏、油腻食品、腌制食品等。

2. 运动保健: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促进气血循环,从而缓解高血压的症状。

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3. 身心调理: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情绪,可以通过冥想、休息、舒缓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此外,还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睡眠不足等不良习惯。

4.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中药治疗来缓解症状,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黄、黄芪、茯苓等。

总之,高血压的中医防治保健知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等因素,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除了以上几点,中医还强调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心情愉悦、心态平和,积极面对疾病,坚持长期的治疗和保健。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范文(8篇)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范文(8篇)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范文(8篇)第1篇: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一、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情况。

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使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

二、高血压标准值分期收缩压(高压)mmHg舒张压(低压)mmHg理想血压第2篇: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什么是人的血压人类要维持生命并进行日常工作就必须得到能量的供应,就象汽车行进时需要汽油,电灯亮需要电能一样。

而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则是人体能量的来源。

血液则负责把这些营养物质和氧运输到各组织器官中。

同时,将各组织器官在氧化代谢中所产生的废物运走。

那么血液靠什么力量在整个人体系统中循环的呢?那就是血压,即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血液加于血管壁的侧压力,而血管弹性回缩所产生的压力则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

所以血压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指什么?什么是脉压?心脏收缩时,大动脉内产生的较大的压力,我们将此时的压力叫做收缩压,当心脏舒张时,动脉借助于大动脉的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这时的血压称之为舒张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二者之差叫做脉压。

高血压的定义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协会的标准,明确提出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在未服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继发性高血压是能找到引起高血压明确病因的高血压。

占到全部高血压人群的5%左右,可通过对原发病的治疗可使部分患者得到根治。

高血压中医保健知识

高血压中医保健知识

高血压中医保健知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增加的趋势。

在中医学中,高血压被归类为“头痛眩晕”病证之一,是由于心脏泄血功能失调所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上炎、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等内因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的。

在中医保健方面,早期预防和综合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高血压中医保健知识的一些重要内容。

1. 饮食调节:中医认为饮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关键。

首先,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饥饱和暴饮暴食。

其次,要少食盐和高胆固醇食物,如腌制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

增加蔬果摄入量和谷类食物能够提供大量维生素和纤维,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2. 调节情绪:情绪波动是导致高血压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情绪与高血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过度的悲伤、愤怒、焦虑和紧张都会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参加运动、学习放松技巧,如瑜伽和冥想,来调节情绪。

3. 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功能。

建议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和骑自行车。

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控制体重。

4. 中草药及中药调理: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体内的阴阳失调有关。

可以采用一些中草药来调理,如田七、柴胡、丹参、山楂等。

然而,使用中草药时应谨慎,最好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进行。

此外,中药配方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与常用药物相互作用,造成不良反应。

5. 穴位按摩: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经络系统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穴位。

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和改善身体功能。

按摩涌泉穴位、太白穴位、风池穴位和内关穴位等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和缓解高血压相关症状。

6. 保持适宜体重:体重过重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中医认为,体重过重会造成体内湿气和痰湿,进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预防保健知识
范小广
一、高血压的定义与概念
非同日三次血压测量,血压≥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肾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常常无症状,也称为“无声杀手”。

二、高血压的流行情况
●全球高血压患者15亿,每年700万人死亡与高血压有关。

中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每年200万人死亡与高血压有关。

●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和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的最大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41%。

三、生活方式与高血压
●生活方式与血压水平、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主要指高盐饮食、摄入过多脂肪及垃圾食品、过量饮酒、菜果摄入少、体力活动不足等。

●高盐饮食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南方几乎1倍,北方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南方几乎1倍。

●过量饮酒增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每天饮白酒2两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50%。

●超重或肥胖增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比较,高血压患病率增加1倍。

●健康膳食可预防或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四、健康生活方式的目标
●健康体重:体重指数18.5~23.9kg/m2;腰围:男<90cm,女<85cm;
●健康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
●限制钠盐: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6克;
●不吸烟:从不吸烟;或吸烟者戒烟;
●限制饮酒:每天饮葡萄酒不超过2两,白酒不超过1两;
●适量运动:每周适量体力活动3~5次,每次30分钟。

五、定期测量您的血压
●正常成年人,每2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35岁以上的所有就诊患者,均应测量血压;
●易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每6个月至少测量1次血压;
●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者,每周测量血压1~2天;血压未达标者,每天测量血压1次;
●提倡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血压测量。

五、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长期坚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定期测量血压(家庭,诊所);
●大多数患者需要规范化降压药长期治疗;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血压<140/<90mmHg;
●不听信小广告或伪科学宣传;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

●控制高血压可降低40—50%的脑卒中和15—30%心脏病发生风险。

2017年2月15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