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运动和力”单元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专题ppt.资料

象描述错误的是( C )
A.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使吊灯落到地面上 C.写字时,笔从手中滑出漂浮在空中 D.由于太滑稍一用力桌椅就会在地面上不停滴滑着碰撞着
3.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
3.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 减小压力;
②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 变滑动为滚动;
④ 使摩擦面分离。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② 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 ③ 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动轴承; ④ 加润滑油; ⑤ 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5、用大小10N的力推静止在地面上桌子,但没有 推动,桌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10N(填“等于 ,大于或小于) 6、重10牛的木块被手指水平方向12牛的力,按在 竖直墙壁上,这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木块收到墙 壁弹力大小为﹍﹍12﹍N,木块收到墙壁摩擦力大小为 ﹍1﹍0 N,摩擦力方向为﹍竖﹍直﹍向上,若手对木块压力增 大,木块受到墙壁的摩擦力﹍不﹍变﹍(填“变或不 变”) 7、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对拉绳的力为F1、乙 对拉绳的力为F2,甲对获胜,绳子重量忽略不计, 则甲乙两队拉力大小相比F1﹍相﹍等﹍﹍F2(大于、等 于、小于)
己设计的实验。对此你
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F
木板不必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 便于读数。
第八章 运动和力 复习课
一、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衡力 受非平衡力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 不改变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一、运动与力1.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与位置的关系2.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4.牛顿第二定律:作用力与结果的关系、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作用二、功、能与机械能守恒1.功的定义与计算:功的简介、计算公式、功率2.动能与机械能: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机械能定义与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3.弹性势能:胡克定律、弹性势能与变形的关系4.重力势能:重力势能计算、重力势能转化与变化5.功和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滑坡和自由落体的分析三、运动的描述1.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平均与瞬时、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2.加速度与位移:位移和加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3.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特点、斜抛运动的分析4.自由落体:自由落体的特点、自由落体的运动方程、自由落体的分析5.曲线运动:曲线运动基本要素、离心力、向心力四、静电与电流1.静电:静电现象与电荷的产生、同性电荷和异性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力2.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定义与计算、电阻的定义与计算、串联和并联电阻3.电压和电功:电压的定义与计算、电功的定义与计算、欧姆定律4.环路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基本要素、环路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5.电功率和电能:电功率的定义与计算、电能的定义和计算、电能的转化与传输五、光学与声学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色散和漫反射2.光的成像:凸透镜的成像、凹透镜的成像、透镜组的成像3.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声速的计算4.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声音的反射、声音的吸收、声音的共振5.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保密通信、探测声源、利用声音控制机械以上是中考物理的复习提纲,涵盖了运动与力、功、能与机械能守恒、运动的描述、静电与电流、光学与声学等内容。
希望能帮助你进行高效的物理复习,取得好成绩。
初三物理运动和力复习课

S2=?
长度时间及测量
米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还有哪些长度单位? 刻度尺 2、学生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是____ 为了更精确的测量长度可选用什么仪器? 秒 3、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还有哪些时间单位? 4、误差与错误 测量值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 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 避免 的,多次测量求平 均值可以 减小误差 。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 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 错误。
匀速直线运动 (2) 按照速度是否改变分 变速直线运动
1s 1.5s 匀速直线运动
2s 40m
1.25s 25m
2.25s
20m
30m
45m
20m/s 20m/s
20m/s
20m/s
20m/s
变速直线运动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小汽车作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是不变的。
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 线运动。
3、画出下列物体A受到的力 F支 F支
A
水平方向
F1
A
F2
G
受力分析 竖直方向
G 相反 ,作 4、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 同一 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 相同 , 方向 用在同一直线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所以运动状 态不改变 ,(改变,不改变) 原来静止的物 体,会保持 静止 ,原来运动的物体,将 以原来的速度做 匀速直线运动 。 5、一杯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 静止状态 ,下列各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D )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子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 C、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D、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6、升旗仪式国旗匀速上升时,下列哪一对力属于平衡力( A ) A、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旗的拉力 B、旗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引力 D、旗对绳子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和力》复习指导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和力》复习指导(一)复习要点1.机械行为、参照物、行为和静止的相对性2.速度的界说,公式v=s/t,速度的单元及换算1m/s=3.6km/h变速行为的平均速度,会测量行为物体的平均速度v=s/t。
3.惯性、惯性定律(1)惯性:一切物体都有连结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行为状况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形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定律(即牛顿第必然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浸染的时辰,总连结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行为状况,这叫做惯性定律。
4.二力的平衡(1)二力(或几个力)的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几个力)浸染时,如不美观连结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行为状况,这两个力(或几个力)彼此平衡.(2)二力平衡的前提①前提:,巨细相等,标的目的相反,统一物体,统一向线。
②应用:物体受平衡力,必然处于平衡状况,按照一个已知力,求另一个力。
5、行为和力物体行为状况的改变:物体速度巨细和行为标的目的的改变,都叫做物体行为状况的改变.(二)复习指导1.有关速度、旅程、时刻的计较2.惯性和惯性现象例1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浸染时,总连结匀速直线行为状况或静止状况的性质,叫做惯性b.射出的枪弹分开枪口后,仍然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枪弹受到惯性的浸染c.汽车封锁策念头后仍能继续前进是因为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形下都具有惯性3.关于平衡力、彼此浸染力的问题例2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的墨水瓶,受到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a)a.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临墨水瓶的撑持力b.墨水瓶受到的重力与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c.桌面临墨水瓶的撑持力和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d.桌子只受到的重力和地面临桌子的撑持力。
中考物理力运动和力专题复习课件

(3)惯性的利用与防范: ①利用:跳高运动员快速助跑以提高成绩;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 柄上;拍打尘土;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投掷项目、助跑等。 ②防范:汽车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汽车装备安全气囊和配备刹车系统等。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 静止 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同一 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相等 ,方 向 相反 ,并且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用效果 1.如图所示,用力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用力压或者拉弹簧 时,弹簧的形状发生变化。这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3.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①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相对运动 的力,这样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②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相反 (选填“相同”或“相反”)。 ③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a.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大 ; b.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大 。
命题点:力的作用效果 2.让一个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放一个磁体(如图甲),观察 到小铁球运动的 形状 发生了改变;再次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运动 路径的侧旁放一个磁体(如图乙),观察到小铁球运动的 方向 发生了改 变。上面的实验现象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命题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如图所示,分别在 A、B、C 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在 或“C”)点更容易将门推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复习课件ppt

七、牛顿第一定律 1.惯性: (1)概念:物体保持_静__止__或_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状态的性 质。 (2)影响因素: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 运动状态和速度大小无关。 (3)普遍性:_一__切__物体在_任__何__情__况__下__都有惯性。
(4)利用和防范。 ①利用:紧固锤头。 ②防范:汽车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5)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_改__变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因。
【备选例题】 1.(2014·北海中考)如图所示,打网球时,击球瞬间网 球迅速被压扁并反弹出去,这说明力既可以改变物体 的形状又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在球被压扁的同 时,球拍的拉线也弯曲了,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 _____的。
【解题探究】解答本题时思考以下问题: (1)击球瞬间,谁和谁发生了力的作用? (2)击球瞬间网球迅速被压扁是哪种力的作用效果? (3)球被压扁的同时球拍的拉线也弯曲了说明了什么? 提示:(1)网球与球拍的拉线间产生了力的作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弹力: (1)定义:发生_弹__性__形__变__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 形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方向。 ①压力和支持力:_垂__直__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 物体。 ②悬线产生的拉力:沿着悬线指向_悬__线__收__缩__的方向。
3.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一定范围内,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 变量就_越__大__。 (2)使用方法。 ①测量前,应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_零__刻__度__线__对齐 和量程。 ②测量时,要让力的方向沿着_弹__簧__的__中__心__轴__线__方向。 ③读数时,读取指针靠近的刻度线的值。
【备选例题】 1.(2014·宜宾中考)如图所示,物体沿粗糙水平面向左 运动。画出该物体所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 图。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和性质2.力的计算公式3.弹力和弹性变形4.重力和重力的计算公式5.摩擦力和摩擦系数6.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7.大气压力和压强二、运动和力学1.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速度和加速度图像的分析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4.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5.自由落体运动和加速度的计算6.斜抛运动和水平抛出动作7.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8.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9.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能量与功1.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功的单位和功率的概念3.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4.动能和动能的转化5.势能和势能的转化6.机械能的守恒定律7.摩擦力对机械能的消耗8.功率与能源转化的关系四、电学基础1.带电物体和电荷的守恒2.电流和电流强度的概念3.电流和电流强度的大小与方向4.电阻和电阻的计算公式5.电压和电势差的概念和计算公式6.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7.阻值和电阻的计算和测量方法8.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9.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图的表示五、电路和电能1.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电功和电功率的单位3.电源的电能转化和电路中的能量转化4.灯泡、电热丝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5.电源的构造和使用注意事项6.电线材料的特性和选择7.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的关系8.电流的分流和并联电路的作用9.电功率和电能的转化六、声学基础1.声波的概念和特性2.声音的音调和音量3.声速和声波的传播4.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5.声音的音阶和频率6.声音的倍音和泛音7.声音的衰减和回音的原理8.声音的共鸣和噪声的产生9.声音对物体的影响和利用七、光学基础1.光线的传播和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3.光的色散和彩虹的形成4.镜面反射和反射角的测量5.平面镜和凹凸镜的使用和成像6.透镜和透镜的成像原理7.成像的位置和倍率的计算方法8.光的干涉和干涉的条件9.光的衍射和衍射的规律。
初三物理《力和运动》总复习课件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通过整体法和隔离法,运用牛顿第二 定律解决多个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
PART 06
实验与探究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总结词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理解力和运动 关系的基础实验。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当两个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时,物体会保持平衡状态。这个 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衡等概念。
详细描述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两个物体之间 。
力的三要素
总结词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共同决定了力 的具体效果。
详细描述
力的大小是指力的大小,单位是牛顿(N),国际单位制中 的基本单位;力的方向是指力作用的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 ;力的作用点是指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哪一点,因为同样的力 作用在不同的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如代数、几何 、三角函数等。
多角度思考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展解题思路。
常见易错问题解析
概念混淆
如惯性与力的区别,动量与动能的区 别等。
单位换算错误
如牛顿、千克、米、秒等单位之间的 关系换算错误。
受力分析不准确
如分析物体受力时漏掉某些力或分析 错某些力。
运动过程分析不全面
弹力大小
弹力大小与施加形变的物体形 变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弹性系
数有关。
弹力方向
弹力的方向与施加形变的物体 形变方向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和力》
执教人: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胡俊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分析
运动和力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初二物理新教材第三章《运动和力》主要涉及到“运动”、“力”、“力的平衡”及“惯性和惯性定律”等内容。
本设计凸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性,通过视屏与学生活动等形式,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情景分析中由浅及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本章知识的复习中,感受到物理知识广泛应用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运动和力学”的基本概念
(2)理解“运动和力学”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110米栏、撑竿跳视频的观察,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广泛性
(2)通过将情景信息转化为物理知识与模型的过程,认识物理基本规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堂活动与演示中,养成分享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参与竞争与合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参与”、“人人参与”的基本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运动和力”的基础规律
教学难点:在情景中观察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
四、学习资源和器材准备
多媒体设备、相关视频及图片、纸箱、PVC管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流程
本设计是八年级物理第三章《运动和力》的复习课。
本班级为公办普通初级中学的普通班级。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作为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尝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练习”为主的方式,发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性,通过自主参与、互助合作形成知识架构的意识,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中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本章重点知识脉络,通过“情景导入——现象观察——问题提出——同伴合作——重点突破”等环节,逐步将“运动和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观察情景和理解物理规律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树立信心,提高解决情景类问题的水平。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要1课时。
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