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专题训练(有答案)第四讲 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级物理【第四章 物态变化】测考试题,有答案.docx

xx学校xx学年xx学期xx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试题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D.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试题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A. 海波的凝固过程 B.蜡的凝固过程C. 海波的熔化过程 D.蜡的熔化过程试题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评卷人得分试题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试题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8℃,39℃ B.39℃,40℃ C.38℃,40℃ D. 39℃,39℃试题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
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C.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D.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试题7: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
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1)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2)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附答案)1、温度【知识积累】(1)定义: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特点:任何物体都有温度,所以温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分。
即0℃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
(3)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符号为℃。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4)常见温度值的记忆:①人体正常的体温为37℃②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5℃③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④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典型习题】【练习1】关于“摄氏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B.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C.—18℃就是零下18摄氏度D.0℃就是没有温度【练习2】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酒精灯外焰温度是100℃【练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冷B.—6℃读作“零下6摄氏度”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2、温度计的使用【知识积累】正确使用方法:(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4)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仰视示数偏小,俯视示数偏大)【典型习题】【练习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A.测温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保证不超出温度计的量程B.测量前,需要用力将温度计玻璃管中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C.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浸没在待测液体中,可以接触到容器底部D.读温度计的示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保证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练习2】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2020届初三中考物理复习 物态变化 专题练习 含答案

物态变化1. 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50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D.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2. 要给温度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用自来水冲洗 D.在沸水中煮两分钟3.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4. 下列物态变化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太阳使积雪熔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油C.把白糖加入水后溶化成糖水 D.春暖后,江河中的冰化成水5.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 晶体的凝固过程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6. 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蒸发需要吸热,沸腾时温度不变,因此不需要吸收热量7. 图中,小敏同学做“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她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入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小敏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A.水的温度 B.水的表面积C.水上方的空气流速 D.上述三个因素都8. 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正确的说法是( )A.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这是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C.这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是水蒸气凝固成的小水珠9. )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
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中考物理总复习分层训练:物态变化(含答案)

物态变化基础过关1.[2020·赤峰]如图1所示的四幅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B.夏天,草叶上的露珠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图12.[2020·长沙]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测温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线属于可见光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回水银泡3.如图2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 ℃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4.如图3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图35.[2019·富阳一模]如图4所示,通过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来给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在不断加热的过程中,下列对现象或事实描述错误的是()A.冰会熔化,水会汽化B.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C.冰块能够从水中吸收热量是由于水的温度高D.试管中的水因达不到沸点而不能沸腾图46.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要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7.[2020·眉山]为了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科学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5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5(2)加热时,杯底有“气泡”形成,上升到水面破裂,有“白雾”冒出,“白雾”是水蒸气形成的。
2022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物态变化》配套练习(附答案)

专题03 物态变化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根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单元课标要求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考点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①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②选:据估测温度选择适宜量程的温度计。
③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④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⑤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外表相平。
⑥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例题1】〔2021山东省东营〕以下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7℃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重力为10NC.教室门的高度为140cm D.人体平安电压不高于60V【答案】A【解析】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A符合实际;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在300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10N/kg=3N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C.老师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D.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平安的。
故D不符合实际。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物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
2023年山东省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题提分练答案解析版

2023年山东省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题提分练答案解析版物理试题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22•淄博)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
已知甲是水,则()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解答】解:由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可知,乙是气体,可推导出丙是固体。
故A、B错误;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022•滨州)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啼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解答】解:A、“钟声”是钟振动产生的,故A错;B、“啼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错;D、“冰”是水的液态变成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固,故D错。
故选:B。
3.(2022•枣庄)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解答】解: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故A错误;B、体温计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B错误;C、人的正常体温约37℃,某同学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故C正确;D、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液体的温度可能低于35℃,也有可能高于42℃,因此不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4.(2022•济宁)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本溪风景优美,四季如画。
下列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晨雾弥漫B.盛夏,河床干枯C.晚秋,朝露晶莹D.严冬,霜打枝头2.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做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3.把冰水混合物拿到零摄氏度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总量会减少,因冰的熔点是0℃;B.水的总量会增加,因水的凝固点是0℃;C.冰的总量不会变化,水的总量也不会变化;D.不能确定.4.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秋天霜打枝头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5.在实验室,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学生观察到装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老师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温水的烧杯中,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白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泡内主要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C.容器外壁出现白霜需要吸热D.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6.如图所示在易拉罐中加入适量的冰和盐,搅拌大约半分钟,这时易拉罐底部和壁出现一层白霜。
则()A.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C.白霜是易拉罐内的水凝固形成的D.白霜是易拉罐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7.关于常用温度计的认识和使用方法,下面的理解正确的是()A.所测物体的温度只要不超过其量程的最大值就可以B.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应该多测量几次然后计算平均值C.夏天中午测量地表温度时,要将玻璃泡紧紧抵在地面上D.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8.下列四幅图片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A.图甲:厨房蒸屉周围的“白气”B.图乙:冬天树叶上的“霜”C.图丙:夏天草上的“露珠”D.图丁:蜡烛燃烧化成“烛泪”9.用体温计测定病人甲的体温,示数为38.5℃,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定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体温一定等于乙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C.甲的体温一定高于乙的体温D.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10.如图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B.在6﹣12分钟阶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C.在6﹣12分钟阶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在第12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示数是℃。
专题04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

第四课物态变化基础知识过关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符号:℃。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2.温度计(1)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2)使用方法:①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③读: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凹液面相平。
3.体温计:刻度范围为 35-42 ℃,分度值为 0.1℃;体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应用力将细管中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前:持续吸热,温凝固前:持续放整个过程持续吸整个过程持续放热,1.定义考点一:温度计的使用1.(2022•遵义)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A.10℃B.20℃C.28℃D.40℃【答案】C【解答】解:适合游泳的水温有很多,一般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在26~28℃,而儿童池和残疾人池的水温则略高一些,所以下水前应试试水温,最适宜的水温约为28℃。
故选:C。
2.(2022•鄂州)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C.寒暑表的示数是21℃D.寒暑表的示数是39℃【答案】C【解答】解:A、寒暑表的量程是﹣30~50℃,故A错误;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故B错误;CD、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则其示数是21℃,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2021•成都)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答案】D【解答】解:A.使用温度计时,感温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选项A错误;B.使用温度计时,将感温泡浸入热水中,等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可能偏小,故选项B错误;C.读数时,温度计继续留在被测热水中,避免因温度计离开热水导致温度下降,故选项C错误;D.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图中俯视读数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选项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物态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
背记知识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时,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将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3)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在使用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4)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适宜人的环境温度约为25℃.
1.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一支使用过但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6.8℃,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体温计读数如图所示,则病人实际体温是37.8℃.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物态变化的辨析
背记知识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D)
A.壶口附近的”白气”
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
C.夏天的清晨,昆虫身上的露珠
D.铁矿熔化成的铁水
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
D.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5.如图所示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已知海波的熔化温度是48℃,则(C)
A.海波在AB段处于固态
B.海波在BC段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C.海波在BC段内能逐渐变小
D.海波在CD段吸收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