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精题汇总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必练题总结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必练题总结单选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2、小铭发现,对着手吹气时会感觉凉爽,对着手哈气时,会感觉暖和。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对着手吹气时,加快了空气流速和汗液的升华B.对着手吹气时,是放热过程,有致冷作用C.对着手哈气时,使环境中的水蒸气在手中液化D.对着手哈气时,物态变化与露的形成相同3、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课桌高度约为0.7dmB.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人体心脏1min跳动次数约为60次D.重庆冬天的最低温度约为-20o C4、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15 minB.在第20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D.在第10~25 min该物质温度不变,没有吸收热量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C.山间形成“白雾”D.草叶上的白霜6、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
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A.56℃B.60℃C.75℃D.80℃8、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9、“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
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A.B.C.D.10、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的分析正确是()A.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后者是液化现象,是口腔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1、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物态变化易错真题汇编中考物理复习

物态变化(易错真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3•北京)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
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A.10℃B.30℃C.50℃D.60℃2.(2023•泰安)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滴水成冰B.气凝结霜C.冰雪消融D.浓雾消散3.(2023•广州)小明将凝固点为47℃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70℃降至47℃并保持一段时间再降至35℃,合金在此过程( )A.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少B.存在液化现象,内能一直增加C.温度保持47℃时,不吸热也不放热D.存在凝固现象,内能先减少后不变再减少4.(2023•自贡)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汇流成溪B.盛夏,冰棒周围出现“白气”C.金秋,阳光照射迷雾散去D.寒冬,双溪水库水面结冰5.(2023•武汉)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A.升华现象B.凝华现象C.汽化现象D.熔化现象6.(2023•德州)四季更替,岁月变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消融B.露珠晶莹C.霜挂枝头D.千里冰封7.(2023•成都)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
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8.(2023•长沙)古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竹叶上出现露珠是( )A.熔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汽化现象9.(2023•镇江)能用纸锅烧开水吗?小华带着疑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探究。
她惊奇地发现:水真的能烧开!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液化形成的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C.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低于水的温度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纸没烧着10.(2023•南通)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洒水降温——熔化吸热B.冰袋冷敷——升华吸热C.蒸汽熨烫——液化放热D.干冰保鲜——凝华放热11.(2023•沈阳)小组同学做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块。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解析:C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
故A不符合题意;B.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0m/s,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
筷子的长度大于18cm在22cm=2.2dm左右,故C符合题意;D.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分)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解析:A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和丙烧杯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
故选A。
3.(0分)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解析:C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一定质量的水凝固冰时体积变大,冰再熔化成水,就形成了小孔。
故选C。
4.(0分)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真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0℃B.20℃C.37℃D.45℃【答案】C【详解】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若高于37.3℃,则视为发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B【详解】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集合而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C.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答案】D【详解】水池中的水先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成水珠,产生白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详解】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题型汇编(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经典题型汇编(含答案)一、填空题1.小亮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填“a”“b”或“c”);温度计读数方法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
第1题2.如图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
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________;19:54时的气温是________。
第2题3.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第3题(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 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________℃。
4.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_℃;小宇画出了“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处于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
第4题5.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
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6.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该物质是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态,此过程中物质________(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
第6题7.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时________min,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_______。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200套)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200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魔术师由特异功能
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是因为手上沾由水吸收了“油”的热
【答案】B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答案】B
3.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答案】A
4.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请下载附件:《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本地下载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3、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4、“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6、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B.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200dB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50℃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8、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9、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D.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精题汇总1、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
这是[ ]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
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
2、人们常说井水冬暖夏凉,这是因为[ ]
A.井内冬夏温度变化小,地面冬夏温度变化大,所谓“冬暖夏凉”
是井水温度与地面温度比较而言的
B.井水受地热的作用而有较多的热能
C.井水远离地面,不受空气流动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多的热能
D.井水暴露在空气中,夏天气温高,蒸发得快,吸收了较多的热量,因而温度较低
3、夏天,自来水管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
A.夏天自来水的温度较高,蒸发较快,从而在管壁形成水珠
B.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较冷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凝结成水珠
C.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压强差较大,少量水分透过管壁微孔渗出
D.夏天用水量大,水厂需给自来水加压,管内外的压强差增大,因此有少量水分透过管壁微孔渗出
4、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5、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 ]
A.较低的沸点。
B.较低的熔点。
C.较大的比热。
D.较小的密度。
6、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
其主要原因是 [ ]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比热比油的比热大。
D.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7、用飞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
以下列
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解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c。
B.a、d、f。
C.b、c。
D.e。
8、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
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
这是因为[ ]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9、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
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
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C、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
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10、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
进口腔内。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11、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
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12、我国发射的神州四号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
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
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 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
C.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
13、帽子的功能很多,仅从热学角度看,夏天戴草帽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
冬天戴棉帽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
14、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
它是由两个
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
两个温度计的
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________,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_____
_____时要吸热。
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
湿度越__________。
15、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在下大雨后,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
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16、用水浴法加热试管中的水,当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试管内的水会沸腾吗?为什么?
17、纸锅烧水”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18、当水沸腾后,分别用大火小火煮鸡蛋,并保持水处于沸腾状态,哪个方法更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