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书法绘画

合集下载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俯、高克恭为代表,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

元代还有一批山水画家,各有师承,自具特色,在画史上也享誉颇高。

其中受赵孟俯影响,兼宗李成、郭熙画法的画家,有盛懋、商琦、曹知白、朱德润、唐棣等人。

受黄公望和王蒙影响,兼师董源、巨然的有陆广、马琬、陈汝言、方从义、赵原等人。

学习南宋院体山水画法,保留马远、夏圭遗风者有孙君泽、丁野夫等人。

此外,王振鹏、李容瑾、朱玉等人的山水楼阁,用笔工整细密,折算精确,为元代界画名家。

这里介绍钱选绘画作品。

钱选,1235年生,1301年逝世,湖州(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花鸟画家。

字舜举,号玉潭、霅川翁、习懒翁等。

南宋景定间乡贡进士。

善画人物、山水、花鸟。

元初与赵孟俯等称为“吴兴八俊”。

他的绘画注入了文人画的笔法和意兴,表现出一种生拙之趣,自成一体。

钱选的花鸟画成就最高,是元代继承宋代设色工笔花鸟画这一派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花鸟画所画花鸟用笔尽劲,细洁而光润,设色淡雅清丽,精巧传神。

他在广泛吸收传统的基础上各自出新意。

形成了自己独特风貌。

他提倡复古,在创作思想上主张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即所谓“士气”,就是力图摆脱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

其意在摆脱南宋画院习气,继承唐、五代、北宋人之法。

这种主张在元初画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

传世作品有《牡丹图》、《山居图》《秋瓜图》《宋太宗蹴鞠图》《西湖吟趣图》、《卢仝烹茶图》轴、《浮玉山居图》卷、《桃枝松鼠图》《杨贵妃上马图》《王羲之观鹅图》《扶醉图》《梨花图》《草虫图》《八花图卷》《信国公遗像》《归去来辞图》《海棠》《花鸟图三段》《白莲图》《秋江待渡图》《烟江待渡图》《桃花喜鹊》《秋葵》《折枝牡丹》《岁朝清供》《碧桃黄莺图》《花鸟图》《青山白云图》《三蔬图轴》等。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这里介绍王蒙精品绘画。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王蒙像元代画家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

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

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

山水之外,兼能人物。

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蒙传世的代表作上海《青卞隐居图》、北京《夏山高隐图》、上海《春山读书图》、北京《葛稚川移居图》、北京《夏日山居图》、《层峦萧寺图》、台北《具区林屋图》、苏州《竹石图》、台北《花溪渔隐图》、《霜柯竹石图》、台北《谷口春耕图》、美国大都会《空林草亭图》、《太白山图卷》、台北《秋山草堂图》、《溪山风雨图》、台北《深林叠嶂轴》、《黄鹤山樵坦斋图》、《东山草堂图轴》、《辋川图》、《西郊草堂图》《煮茶图》、《鸡西高逸图轴》、《素庵图轴》、《松林写作图卷》、《丹崖翠谷图》、《铜官山图》等。

诗文、史学亦精。

今存诗集《草堂雅集》。

元朝时期王蒙《青卞隐居图》赏析王蒙,青卞隐居图纸本水墨1366年作纵140.6厘米横4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画作者家乡浙江的卞山。

中国古代的元朝

中国古代的元朝

法律制度:制定《元典章》,作 为国家法律,但执法不严,司法 腐败严重
元朝的经济和文化
经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 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文化:多元文化融合,形成了 独特的元朝文化
科技:天文、地理、医学等领 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艺术:元曲、元杂剧等艺术形 式繁荣发展
元朝的对外关系
蒙古帝国:元朝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与其他汗国保持密切联系 外交政策:元朝实行开放政策,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贸易往来:元朝与周边国家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宗教交流:元朝时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起义原因:政治 腐败、经济剥削、 民族压迫等
主要起义:红巾 军起义、白莲教 起义等
起义影响:加速 了元朝的灭亡, 推动了历史的发 展
元朝的宗教和信仰问题
佛教:元朝时期佛教盛行, 寺庙众多
道教:元朝时期道教也得到 了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
道教人物
宗教政策:多元宗教并存, 尊重各民族信仰
伊斯兰教:元朝时期伊斯兰 教传入中国,得到了广泛传
世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借鉴。
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实现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 大一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 的经验和教训。
文化交流:元朝时期,中国 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达到 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世提
供了文化交流的借鉴。
元朝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的元 朝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元朝的历史背景 03 元朝的文化特色 04 元朝的社会问题 05 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1
添加章节标题

中国书画史上的元四家之一吴镇

中国书画史上的元四家之一吴镇

中国书画史上的元四家之一:吴镇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

汉族,浙江嘉兴魏塘人。

工词翰,草书学辩光,山水师巨然,墨竹宗文同。

画山水深厚凝重,擅於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

兼工墨花,亦能写真。

吴镇生于元至元十七年,卒于元至十四年,终年七十五岁。

吴镇长住魏塘,深居简出。

吴镇于六十八岁〔至正七年(1347年)〕侨寓嘉兴春波门外(今嘉兴市城区)春波客舍,专写墨竹。

时与友吴镇造像人会于精严寺僧舍,心仪佛门,始自称“梅沙弥”。

四年后回到魏塘,殁前自选生圹,自书碑文:“梅花和尚之塔”。

墓在今梅花庵侧。

祖名吴泽,字伯常,南宋时从汴梁(河南开封)移家至嘉兴,定居浙江嘉兴魏塘(今浙江嘉善魏塘)。

吴镇年少好剑术,成年后与其兄吴瑱同受业于毗陵(今江苏武进)柳天骥学习易经,自此韬光养晦,讲天人性命之学,坚持高尚志气,不与众人和同,贯通儒、道、释三教,达生知命。

为人抗简孤洁,一生清贫,高自标青,隐居不仕,与达官贵人很少往来。

曾在村塾中教书,钱塘等地卖卜。

十八九岁开始学画,年轻时游历杭州,吴兴,饱览太湖风光。

开眼界,长见识,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启迪了他创作灵感。

其工诗文书法,绘画题材多为渔父、古木、竹石之类,善画山水、梅花。

草书学巩光,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而又独出机杼,以雄强笔法辅以丰富墨法,自有一种苍茫沉郁、古厚纯朴之气。

精写竹,师李衎,晚年则专写墨竹。

墨竹宗文同,为文同后又一大家。

善于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

兼工墨花,亦能写真。

同以竹掩其画,镇以画掩其竹。

其画虽势不能夺,唯以佳纸笔投之,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

诗词风格简劲奇拔,感情真挚,常以比兴自吐胸臆,接近陶潜诗风,外示平淡而内实郁愤。

书法能结合王羲之和怀素之长而自具面目。

每作画往往题诗文于其上,或行或草,墨沈淋漓,诗、书、画相映成趣,时人号为“三绝”。

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他与王蒙、黄公望、倪瓒齐名,并称为元四家。

元代画家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画家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画家绘画作品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在南宋曾任小职,入元后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卒后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俯象他晓通音乐,精于鉴定,诗文亦佳,特别是书画造诣很高,博采晋、唐、五代和北宋诸家之长,其中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则师李公麟及唐人,亦工墨竹与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无论工笔、写意、青绿、水墨,都很精彩。

赵孟頫生于宋元鼎革之际,在半推半就中入元廷做官,却遭到皇室的猜忌与防范,而又无法摆脱朝廷的笼络与利用,心情十分矛盾和痛苦,乃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对艺术的追求。

赵孟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各种题材的绘画精品,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马师李公麟和唐人法,亦工墨竹和花鸟,均以笔墨苍润见长,以飞自法画石,以书法笔调写竹。

突破了南宋画院,打破了马夏江山的“清一色”局面。

他画的花鸟,成为以后的范本。

他的画作,遗存的有《重汉叠嶂图》卷(在台湾),《双松平远图》卷(在美国〕,《鹊华秋色图》卷(在台湾),《秋郊饮马图》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红衣罗汉》图卷(在东北)。

其《人骑图》,人物雍和,意态从容,很有韵味。

他的名字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而且被国际天文学会用来命名水星环形山。

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赏析《鹊华秋色图》,纸本设色,纵28.4厘米,横93.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


( 西壁 以描绘释迦穆尼像一身的佛传故事为主) 线条劲健,结构严谨
王黼[fǔ]
听琴图
宋徽宗 赵佶
蔡京
宋代绘画兴盛及其特点:
1. 职业画家的活跃 需求量增加,画家涌入城市商业市场,创作有商品化性质的作品 2.宫廷绘画的兴盛 翰林图画院,体制完善,规模扩大,对中国古代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士大夫绘画潮流的形成 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平淡素雅,活泼清新,为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发展奠定 了基础。 4.题材风格多样化
蔡 京 听 琴 图 题 诗
米芾 蜀素帖
临沂使君帖
苏 轼 前 赤 壁 赋
(上) 答谢民师论文帖
(下) 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 醉翁亭记
洞庭春色赋
米蜀 芾素

米芾 张季明帖
米芾
多景楼帖
蔡 京
听 琴


狂 草
廉颇蔺相如传卷 (部分) 黄
庭坚 (北宋)
黄庭坚 廉颇蔺相如列传
黄庭坚 苦笋赋
----宋 黄庭坚
乌丝栏: 指在纸或绢素上画或织成的黑色界格。亦泛指有这种黑色 界线的书法用纸。
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帖》
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
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天下第十行书——李建中《土母帖》
蔡襄 楷书告身帖跋
蔡 襄 澄 心 堂 纸
(之一) 夏圭 南宋
画画式山设画屋为 中派的下色家宇无 常发山路画描、款 见展水上士写服的 的而章正大汉饰绢 。出法有夫族均本
,,士在士为设 画岩大山大汉色 中石夫水夫制立 高的携间隐,轴 士水童悠逸树, 隐墨仆游生石对 居皴策林活山研 山擦杖下的峦究 林,归的作则绘 生正来生品属画 活是,活。于史 的从山清《北具 高荆腰趣深方有 雅浩庄,山山极 情、院上会水其 怀关间端棋系重 也仝有立图统要 是等二有》,的 五人人突以当意 代的奕兀水属义 北北棋的墨辽。 宋方,主间代中 山山全峰青汉人 水水景,绿族物

元代画家

元代画家

朱德: (公元1294-1365年)元画家。字泽民,号睢阳散人,睢阳(今河南省商丘)人。官至儒学提举。擅画山水,师法李成、郭熙,并融入浑厚,晚年笔力愈壮,风度更著。善书法,精诗文。著有《存复斋续集》。代表作《林下鸣琴图》
赵雍:公元1289-1360年后)元画家。字仲穆,浙江湖州人。赵孟俯次子,以父荫人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管府事。承家学,擅画人物、山水、鞍马。山水师法董源、李成,鞍马则有唐风,能诗善书法。代表作著色《兰竹图》
吴镇:(1280~1354)中国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等。浙江嘉兴人。博通经史,旁涉佛道,一生不仕,以诗文书画自娱。长于草书,师法怀素、杨凝式,《秋江渔隐图》宛转遒丽,自成一家。擅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而有变化,作品多画渔父和隐逸题材 ,画山石用长披麻皴,水墨渲染,浓墨点苔,墨色浓淡湿润,富有变化,意境幽邃,风格沉雄郁茂。墨竹取法文同、高克恭,浓墨秃笔,劲利沉着,气势浑厚豪迈,风格独特。吴镇的山水画对明清绘画有很大影响,被画史列为元四家。有《双桧平远图》、《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传世。其诗文被后人辑为《梅道人遗墨》、《梅花庵稿》。
元四家:吴镇、王蒙、黄公望、倪瓒
黄公望: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原姓名陆坚,又名静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一峰道人、大痴道人、井西老人和净墅等。代表作《 丹崖玉树图轴》。黄公望家住常熟子游巷,由于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给寓居在虞山小山头的浙江永嘉人黄乐为养子。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江苏常熟人。他的《山居图》虽自题落款为“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但叶落归根,其墓位于常熟西门外虞山脚下。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著《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传世。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绘画赏析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绘画赏析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绘画赏析黄公望(1269年—1354年),元代画家。

自称浙东平阳人。

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

黄公望曾为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

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

尤擅画山水,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

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而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

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

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

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

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

他以北宋大画家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吸取其他名家的长处,融合在师法造化中获取的营养,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

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果。

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常以合作山水画为乐。

他们不但都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并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诗文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共同把中国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天地,因此获得“元季四大家”的殊荣。

而黄公望尤以卓越的成就兀立顶峰,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被推为“元四家之首”。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

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草书卷

鲜于枢作。草书。笔 法纵肆,欹态横发。 他自己说过,写草书 要把笔离纸三 寸,取 其指实掌平虚腕法圆 转,写出的字则飘逸 飞纵,体态自能绝出, 观其 草书,确有悬腕 回锋之妙。
元代绘画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元代未设 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 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 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 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 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 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 书、画的三结合。在创作思想上继承北宋末年文 同、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遗貌求 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 兴的抒发。与宋代院体画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 大相径庭,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也有力地推动 了后世文人画的蓬勃发展。
夏日山居图

此图画长松峻岭,气势巍峨,山巅多 矾头,林木苍翠,山脚林阴间,房舍 半露,室内二人交谈。山石披麻、解 索皴法并用,以淡墨洪梁山头阴凹处, 最后以浓墨点苔,使画面具有一种枯 毛却有滋润,深厚而又明秀的意趣。 黄鹤山人王叔明为同玄高士画于青村 陶氏之嘉树轩]。按戊申为明洪武元年, 即公元一三六八年。画幅中另有清高 宗弘历诗题。诗塘有明林瀚题记。画 中钤[乾隆御览之宝]等印。曾经清安 岐和清内府收藏。《大观录》、《石 渠宝笈重编》著录。
吴镇

浙江嘉兴人,博学多识,性情孤傲,隐居乡里, 在杭州以卖卜为生。他的画师承巨然,善用湿 墨,充分发挥水墨画的特性。他的画风沉郁苍 莽。传世作品有《嘉禾八景图》、《水村图》 等。
嘉禾八景图

纸本墨笔,现藏台 北故宫博物院,65 岁时作。嘉禾八景 图是吴镇一幅非常 有名的作品,它既 是中国画横幅的范 作,又是真实地点 的写照,画了从嘉 兴到魏塘的八个风 景点:空翠风烟、 龙潭暮云、鸳湖春 晓、春波烟雨、月 波秋霁、三闸奔湍、 胥山松涛、武水幽 澜,其中一些景点 至今尚存。此幅原 为美国私人收藏, 后捐献台北故宫博 物院。
紫芝山房图

水墨画河岸、疏树、竹林和 小亭,对岸山峦起伏,构图 简洁,具清逸萧疏之趣。此 幅墨色淡雅,侧笔写山石轮 廓,苍劲沉着,画竹之笔尤 为遒劲有力,是云林精品。 此幅虽无年款,但根据画风 特色,推测为倪氏七十岁左 右之作。
渔庄秋霁图

山水画以临古入手,但并非专摹一家,“纵览右丞、思训、荆董、 胜国诸贤上下千余年名迹数十百种,然后知画理之精微,画学之 博大如此。”“以无人笔墨,运宋人邱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 为大成。”他又不完全为古人成法所束缚,而比较注重写生。王 翚作画能融会贯通诸家众法,创造出秀润多姿的面貌和风格。评 者认为王翚山水“笔墨逼真、形神俱似,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 于笔下。”格调明快生动、章法多变,皴染得法,富有写生意趣。 同时也指出他用笔刻露,用墨少变化,构图过于壅塞等不足。
康里巎巎



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又号蓬恕叟,蒙古族人。 《元史》本传称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 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他的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书由 怀素上追钟繇,王羲之,并吸取了米芾的奔放,在当时趋赵孟 頫妩媚书风的情况下,能创自己的艺术道路。明代解缙说: “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 康里巎巎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杰出书法家特立于书坛,留下的 墨迹不多,有行草书《唐元缜行宫诗》,转折圆劲。其《渔夫 辞册》,《草书述笔法》确有唐晋风度。所写的李白《古风第 十九首》诗,字体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笔法。 草书尺牍: 康里巎巎作草书。该信札极为精彩,虽草草不工, 却笔笔合于 法度。疏密欹正,随性所至。写到最后因语长而纸短,越写越 密,甚至 字里行间时有添加补写,但并不觉得充塞拥挤,相反 因字与行间能揖迎避让 而显得通灵透气,密而不闷。
元四家

指元代的四位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 王蒙,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 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 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他们强调诗书画 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 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常熟人, 年青时作过小官,因别人的事牵 连入狱。出狱后改名"一峰",并 当了道士,开始画画。50岁后隐 居杭州,专心于山水画创作。黄 公望得到舅舅赵孟 的传授,融合 宋代各大家之所长,到了晚年, 又"卧青心,望白云",深入到大 自然中观察体悟,形成自己"气 清质实,骨苍神腴"的艺术风格。 他的代表性作品《富春山居图》, 花了七年时间完成,高33厘米, 横长396.6厘米。将富春江两岸 数百里精萃收聚于笔下。画家中 锋、侧锋兼施,尖笔、秃笔并用, 长短干笔皴擦,湿笔披麻,浑成 一体。
倪瓒

无锡人,家境富足。朱元 璋起义后,他弃家出走。 "扁舟蓑笠,往来湖泖之 间"达二十年之久。他的 画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 取平远法构图,简略旷远。 他善用侧锋淡墨,干笔皴 擦,作品笔墨精粹,意境 幽远。代表作品有《渔庄 秋霁图》、《紫芝山房 图》、《江岸望山图》。 倪瓒主张绘画不过"逸笔 草草,不求形似","聊以 自娱",多为文人画家所 称道。
春山读书图

《春山读书图》是王蒙在 晚期探索一种平面化的山 水样式的产物。这幅作品 完全是用短促、干涩且多 为解索皴的笔触完成的, 绝无王蒙以往惯用的渲染 和丰富的皴擦。然而却有 一种非常微妙的美感和视 觉效果。
双桧平远图

在巨大的画幅上画两株老 桧并立于平坡上,顶天立 地,占据整个画幅。造型 盘曲遒劲,气势雄秀挺拔, 使远处山峦、林木、村居 蹊径,尽在其俯视之下。 画中描绘秀丽的低峦平冈, 丰茂的杂木丛林,满布湖 泊溪涧略起丘陵的平原, 一派旖旎的江南风光。统 观全图,笔墨圆润,多渲 染,少皴擦,凹凸分明, 层次细腻,可见吴镇湿笔 重墨,大气磅礴的画风。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 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臵疏 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 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 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 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 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 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 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 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 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 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 《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 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 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 馆。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 家宝先生的决定下,《富春 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 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葛稚川移居图

此图画葛洪携子侄徙家于罗 浮山炼丹的故事。画卷取全 景式构图,强调众多山形所 造成的一种整体气势和气氛。 用墨、青、赭等色反复渲染, 墨彩相彰,画断崖用斧劈、 刮铁、折带诸皴法,与他常 用的披麻皴与解索皴迥异。 画中人物的描法简洁中见精 工,造型头大身小,古拙可 爱。全画中左下方溪水最亮, 烘托了葛稚川的形象。画面 山岩重重,树木茂密,加上 回环的流泉,曲折的山径, 造成一个幽深宁静、远离尘 世的境地,反映了当时士人 对于隐居的希求。

汲黯传
汲黯代代都在朝中 任职。河内郡发生了火 灾,烧及一千余户人家, 皇上派汲黯视察。他回 来说:“由于住房密集, 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 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 见当地饱受水旱之苦, 就发放了储粮,赈济灾 民。现在我请求假传圣 旨的罪责。”皇上认为汲 黯贤良,免他无罪。由 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被 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 汲黯治理东海郡,把事 情都交托给得力的郡丞 去办,并不苛求小节。 很快,东海郡便清明太 平。皇上得知后,召汲 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汲 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但 是他很注重志气节操。
名家介绍

赵孟頫(1254—— 1322年),字子昂,号松 雪道人,宋太祖十世孙。 他是中国文艺史上少有的 全才,除书法外,他还擅 长绘画,精通文学,通晓 音律,熟谙道释。是他最 先将“诗、书、画”三绝 合为一体。不仅如此,他 的家族中也出了不少艺术 名人:他的妻子管道升、 他的儿子赵雍都精通书画, 他的外甥王蒙是著名的 “元四家”之一。
仇锷墓碑铭

《仇锷墓碑铭》于延祐六年 (公元1320年)书,是其晚 年力作。运笔方整有力, 遒 丽老健,一笔不苟,骨气深 稳,与常见赵书妩媚甜润不 同。赵孟頫的书法以楷书和 行书最好。此书是他楷书代 表作之一,他的楷书用笔流 畅随意,但又出规入矩,法 度森严,其结体疏朗俊秀, 飘逸洒脱,几乎无瑕疵可言。
鲜于枢

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蓟县) 人,官太常博士,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 “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 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 法当时并称 “二妙”。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 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 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 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而书法家陈绎曾 也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 胆!胆!胆!”可见他敢于创新的精神。他的楷书有《李 愿归盘谷序》,现藏上海博物馆,笔法古朴,结体谨严, 气魄恢宏。行草有所写自作诗《大字诗赞》和《唐诗草书 卷》,笔法纵肆,欹态横发。
中二(2)班 杨康闻韵
元代书法绘画介绍
目录
1.元代书法介绍
2.元代绘画介绍
元代书法介绍



书法主要特点: 第一,主张复古,以元初的赵子昂为首的书法家认为宋 代的书法已经走到末路,唯一的成就就是因为政治的开 放,使书法家能够随心而写、随心而发,为明代草书名 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元朝统治者用武力征服了汉 族,而汉族却在文化上征服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出现 了一定数量的书法家,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辽代的耶律楚 材,蒙古的文宗、顺帝,还有康里巎巎。元朝政府还专 门设臵了奎章阁等文化机构,所有的这些都促进了书法 的发展。 第三,书体复兴以及与“诗、书、画”的结合。元代书 法家注重复古的同时也使各种书体全面复兴。自从魏晋 就少有人使用的章草再次兴盛,元朝出现了大批的章草 高手,而隶书和篆书也出现了一定的书家。由赵子昂开 始的诗、书、画的结合,是艺术品的形制上的突 碑》,为中国元代书画家赵 孟頫的碑书墨迹。赵孟頫 (1254~1322) 字子昂,号 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 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官至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碑稿为纸本,楷书,纵33.6 厘米,横400厘米,内容为 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是 赵孟頫奉元仁宗命书写的碑 文, 《南阳法书表》《式古 堂书画汇考》《壬寅销夏 录》、《三虞堂书画目》等 书均有著录。此卷书于延三 年(1316),书法点画顾盼有 致,用笔遒美峻拔,为晚年 碑书之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