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5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5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点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与评述
5.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5.1.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和起点,是制定土地利用方针和编制土地利 用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应掌握以下情况: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 与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 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 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的效果;土 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5.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5.1.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
主要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 1. 规划区内自然情况资料 2. 社会、经济情况资料 3. 土地利用情况资料 4. 其他有关资料,包括区划资料、社 会经济调查、地方志等资料。
5.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5.1.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5.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与评述
5.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方法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通常采用定量分析 法、横向分析法、单项分析法和综合分 析法,即采用定量的单项指标分析法或 采用多项定量指标综合分析法,通过与 相邻或上一级行政区域的横向比较,评 价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 效益的高低。
5.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与评述
6. 土地潜力分析方法
土地潜力分析通常采用定量分析法、静态 分析法和单项分析法,即采用静态的、定量 的单项指标分析法,评价区域内已利用土地 资源的增产潜力和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 用潜力的大小。常用的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有: 高产(中低产)田的比重;未成林造林地的 比重;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低产水面的比 重;后备土地资源的比重;人均后备土地资 源数量。
《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型教学改革内容探讨——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

建具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特色 的《 土地利用规 划学》 研究型教学内容框架 , 并在实践 中检验其效果 , 具有 重要 意 义 , 资环 专业 的高效 持 续发 展 做
《 土地利用规划学》 的研究型教学思路是 以培养 具 有 科 学创 新 意 识 和 实 践 动 手 能 力 的 复合 型 规 划 人
④
21 第 5 0 2年 期
技 经 济市 场
具体 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 第 一 章 导论 : 土地 、 土地 利用 土 地利 用 规 划 、 地 土 评价、 土地管理的有关概念 、 内涵等 课 堂讨 论 : 地 与土地 利 用 概念 ? 目前 我 国主 要 土 存 在 的土地 利用 问题 ?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土地评价程序 ; 我国5 个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课 堂讨 论 : 合 生活 实例 讨论 土地 评价 的程序 ? 结 第 三 章 土地规 划 的数 学 基础 : 坐标 系 、 影 、 准 投 标 分幅等 内容 的讲解 作业与讨论 : 请将 H 4 —4 (5 旧编码按《 一 9 8一 4 ) 国家 基本 比例尺地形图分 幅和编号 G /19 8— 2 新标 BT 3 9 9 } 准 进行 转化 后 的编码 , 写 出过程 。 并 第 四章 土地利 用 规划 理 论 与原 则 : 部 分 内容 安 本 排一次课时间查阅资料 , 准备课件 ; 然后每个小组负 责 一个 理论 的课 堂讲 授 。 第五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概念、性质、 目 标 、 务、 任 编制程 序 布 置 作业 , 备 下 次 课讨 论 : 国土 地 利 用 总 体 准 我 规划的演变历史?现在正在进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编的必要性 、 可行性及意义?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主 要解 决 的 问题 ? 第六章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重点与创新 : 从 宏 观 层 次 概 述 第 三 轮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修 编 (0 6 22 年 ) 20 — 00 的背景 、 理念 、 成果等 课堂讨论 :所在家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与 土地 利用 总体 规划 的关 系 ? 讲座 : 计划请校外或基层国土资源部 门的一个专 家给 学生 做一个 次 讲座 。 第 七 章 土 地 利用 供 需 预 测 : 础 数据 预测 , 地 基 土 利用现状 、 潜力分析 , 土地供给量预测案例 ; 耕地 、 基 本 农 田、 建设 用 地需 求 量预 测 ; 地供 给 平衡 分 析 、 土 土 地需求量预测案例 ; 布置 作业并 讨论 : 以武 汉 市或 所 在 家 乡城 市 为对 象, 阐述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 , 以 可 通过那些途径或措施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 粮食安 全法 进行 耕地 需求 量 预测 的程序 ? 第八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概 念、 土地 利 用结 构 空 间分 析方 法 、 土地 利 用 结构 、 拟定 方 法结 构 与 布局 调 整 地 要 求 、 步骤 , 地 利 用分 区模 土 式、 方法 及 案例等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修 编专 题及大 纲等讲解 、 展 示: 实施评价、 适宜 陛评价 、 耕地与基本农 田保护等专 题, 潜江 、 鹤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成果 作业与讨论 : 根据各专题研究的需要 , 以家 乡所 在县( 、 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某一个专题为 市 区) 研究对象 , 制定一个资料收集清单及收集方案。 第九章居 民点用地规划 :居 民点和居 民点用地 , 城镇化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 , 居民点规模及其预测 , 居 民点 布局 , 镇 用地 规划 村 第十章耕地规划与基本农 田保护 区规划 : 耕地规 划 的基本理论方法 、基本农 田保护规划编制 的方法 、 程序等 第十一章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 主要结合基本农 田 土地整理规划编制 的要求讲解 ( 整体框架 、 水资源平 衡分析 、 耕作 田块规划、 土方工程量计算与调配 、 田间 道 路 配置 、 灌 工 程 的设 计 与 布 局 、 排 规划 设 计 预 算 编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含答案)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成教本科函授学位考试课程《土地规划学》知识点

继续教育学院本科学位考试课程《土地规划学》知识点一、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可能的题型为名词解释)土地利用规划、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供需预测、趋势外推法、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区、远景交通量、水土资源平衡、轮作田块组织形式、耕作地块、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整治、田间灌排渠系、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二、一般掌握的知识点(可能的题型为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1、土地有哪些特性及功能?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及研究对象是什么?3、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4、土地利用规划程序分成哪四个阶段?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有哪些?6、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法有哪些?7、土地供需预测的内容有哪些?8、土地需求量有哪些相关因素预测?9、简述土地利用的分区的方法有哪些?10、交通运输的方式有哪些?11、常见的交通枢纽类型有哪些?12、公路的技术等级是什么?13、田间灌排系统的组成是什么?14、骨干水利工程用地的规划布局有哪些?15、水利工程用地规划内容?16、排水站规划布局方式有哪些?。
17、末级固定渠道的布局的方式有哪些?18、旱作水浇地田间灌排渠系临时渠道的布局的类型有哪些?19、农地整理包括哪些内容?20、废弃地的类型有哪些?三、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可能的题型为简答、论述等主观题)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2、简述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3、论述地租理论对土地规划启示。
4、论述区位理论对土地规划启示。
5、简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6、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
7、简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价系统。
8、简述蔬菜地的配置的要求。
9、简述大田作物用地的配置要求。
10、简述果园配置的的配置要求。
11、简述居民点用地选择要求。
12、简述交通运输业的特点。
13、简述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
14、简述远景交通量的预测程序。
土地利用规划学读后感

土地利用规划学读后感《土地利用规划学读后感》在读《土地利用规划学》这本书之前,我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仅仅停留在一个很模糊的层面,只大概知道是关于土地如何使用的安排。
开始阅读后,我发现这门学科其实有非常多的学问在里面。
书中最初讲到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时,我感觉就像是在打开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
它不仅涉及到自然地理状况下土地的本底特征,像土地的地形、土壤类型等,还牵扯到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
这让我想起自己生活的城市周边的乡村,部分乡村存在土地抛荒的现象。
这背后可能不仅仅是农民自身的意愿问题,可能还涉及到整个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很好地协调农业经济效益与农民耕种意愿等相关因素。
随着阅读的深入,书中提到的土地利用规划的预测方法特别触动我。
从定性到定量的各种分析手段,像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等就像是神秘的钥匙,可以打开对未来土地需求和土地利用潜力预测的大门。
但是这一部分也让我有些困惑,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我一开始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这么精确地去计算,难道根据经验来大致规划不行吗?后来我明白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必须要精准规划。
如果只是凭借经验,可能会出现极大的失误。
比如在城市扩张中,如果对建设用地需求没有足够精确的预测,就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或者土地供应不足而影响发展。
再读到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规划的时候,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核心是如何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就像玩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游戏,要考虑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各个板块怎么摆放才能够既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又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在我自己的家乡,就有这样的例子。
原本一片充满湿地生态系统的地方,由于早期土地利用规划缺乏生态保护意识,被开发成为了工厂,虽然在短期内经济有了一定的增长,但后来生态恶化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当时经济的进步。
现在越来越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也充分体现了土地利用规划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具备长远的眼光。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二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学习⽬的与要求:认识⼟地利⽤总体规划的地位和作⽤,掌握⼟地利⽤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编制⽅法,主要程序。
⼆、课程内容:(⼀)⼟地利⽤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地利⽤总体规划是在⼀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调整⼟地利⽤结构和利⽤布局的宏观战略指施,其核⼼是确定调整⼟地利⽤结构和⽤地布局,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地数量。
2、特性:⼟地利⽤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控制性和科学性等特性。
(⼆)⼟地利⽤总体规划的⽬的和任务1、⼟地利⽤总体规划的⽬标:在对⼟地利⽤理论结构,需求结构和规划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长期规划对⼟地资源的需求,⼟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地的⼈⼝承载潜⼒和⼟地利⽤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规划所后应实现的⼟地利⽤⽬标。
2、⼟地利⽤总体规划的任务:⼟地利⽤的宏观调控;⼟地利⽤的合理组织;⼟地利⽤的规范监督。
(三)⼟地利⽤总体规划的研究内容⼟地利⽤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利⽤宏观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地利⽤现状调查、⼟地利⽤战略研究),⼟地质量评价(⼟地适宜性评价、⼟地⽣产潜⼒评价、⼟地⼈⼝承载⼒研究),⼟地利⽤现状分析和评价(⽬的、内容),⼟地需求量预测(依据:⼈⼝、城市化⽔平、消费⽔平、作物产量,农业⽤地需求量、建设⽤地需求量、⼟地需求量预测⽅法综述),⼟地利⽤结构确定,供选规划⽅案的拟定,⽅案优化的重要⽅法,⼟地利⽤布局(⼟地利⽤分区模式、⼟地利⽤类型模式),⽤地配置(农业⽤地、建设⽤地)。
1、⼟地利⽤总体规划宏观研究:包括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规定的战略⽬标,对⼟地利⽤规划的要求,我国未来⼀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标是:我国建成发达的国家是⼀个长期的历史阶段,⼤致经过50—70年的时间,预计从现在起到2000年前后为实现初步发达阶段,要求在本世纪末中国将达到⼩康社会,到21世纪上叶,将⾛上中等发达阶段;到21世纪中叶,可望进⼊发达阶段。
(NEW)张占录《土地利用规划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土地利用原理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与结构调整优化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土地利用分区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城镇用地规划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 土地用途管制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土地保护规划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 地区土地利用规划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土地规划学_第二章_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

1 土地地租理论
2 3 4 5 土地区位理论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原理 生态经济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土地地租地价理论
土地所有者
不占有土地 的生产者 剩余生产物 地租
绝对地租:源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及其与使用权的分离。 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I: 由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位置优劣决定 级差地租II:由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引起 垄断地租:因垄断优质土地、生产稀有产品并垄断产品价 格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1940,《经济区位论》
土地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土地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S. Dunn 地租函数: R=m (V-E) – mrs
土地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的贡献及应用:
区位论的鼻祖,“经济和社会科学中确立了空间思维 的第一人。” 微观空间:以农户或农村聚落为中心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贡献: 所应用的抽象和演绎的方法,以及所提出的理论体 系,为工业区位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是最小费用区位论的代表之一,与最大利润区位论 一同形成了区位研究的两大流派。 其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产业布局也具有 指导意义。
土地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
货物的供给范围上限r、下限r’:
下限
上限
土地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 中心地的等级性:
土地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 中心地的等级性:
4个 65个 222个 325个 20600个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建制镇 非农人口 1.5 亿 市区非农人口 2.57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30089 学分: 3 总学时:51
大纲执笔人:何芳大纲审核人:石忆邵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土地规划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限修专业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体系、技术路线、编制方法及其各种具体的用地规划布局,培养学生从事土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土地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性质、特点、任务及内容体系。
2.熟悉土地规划的理论基础。
3.掌握编制土地总体规划的工作程序、方法模型及方案评价。
4.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各种具体的用地规划布局方法。
三、课程基本内容
(一)绪论
1.土地
2.土地利用
3.土地利用规划学
4.我国土地利用问题与土地利用规划任务
5.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体系
(二)土地规划理论基础
1.土地规划的基本理论
2.土地利用规划方法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概述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四)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及方法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五)土地利用预测
1.土地利用预测概念、方法及内容
2.人口预测
3.农业用地预测
4.非农业建设用地预测
5.土地人口承载量
(六)土地利用分区
1.概述
2.土地利用分区原则和依据
3.土地利用分区方法
4.土地利用分区论述
(七)农业生产用地规划
1.农业生产用地结构
2.确定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方法
3.农业生产用地布局
(八)居民点用地规划
1.居民点概念及分类
2.居民点布局原则、体系类型和形式3.居民点用地选择与占地面积概算(九)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1.交通运输的概念及其方式
2.交通运输结构的确定
3.公路用地规划
(十)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1.水利工程用地规划的意义
2.水资源类型和水土资源平衡3.水利骨干工程用地规划
4.水利骨干工程用地面积概算
(十一)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1.概述
2.土地开发规划
3.土地整治规划
4.土地保护规划
(十二)规划方案评价和成果资料编制1.规划方案评价
2.成果资料编制
(十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
1.规划方案的行政手段
2.规划实施的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
四、课程设计内容
规划案例实习。
五、前修课程要求
土地经济学、国土资源学等。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土地利用规划学》,彭补拙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土地利用规划》,何芳编著,百家出版社,1994年
参考教材:
《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法、模型、应用》,江景波、华楠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