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实践论读书心得800字3篇-范文word版 (5页)

合集下载

实践论心得体会(三篇)

实践论心得体会(三篇)

实践论心得体会实践论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实践方法论,它是党的一项根本理论,对于指导党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论的核心观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在我担任学生会主席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论的重要性。

首先,实践论让我明白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不仅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还要研究一些理论知识,总结各类经验,为工作提供指导。

实践活动让我认识到,只有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的理论才是有意义的。

在实践中,我发现有些理论知识无法解决具体问题,有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不符。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其次,实践论让我认识到了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是源于实践的。

实践是理论发展和进步的驱动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实践、总结、反思,才能逐步完善和提高理论。

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和团队成员一起分析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需求,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实践,我发现理论知识的局限性,发现理论需要不断修正和补充。

再次,实践论让我明白了实践的重要性。

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高。

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参与了各类实践活动,例如组织校园文化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解决学生诉求等。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最后,实践论让我明确了党的工作方法和思考方式。

实践论要求我们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要求团队成员们遵循实践论的原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工作方向。

我通过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和交流,把实践论的核心观点传达给团队成员,引导大家在实践中努力提高。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实践论的重要性和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提高理论。

作为学生会主席,我体会到实践论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会的工作。

《实践论》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实践论》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实践论》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实践论》的篇1任何事物的诞生均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实践论》也同样如此。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7月创作的,当时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严重妨害着革命的发展。

正因如此,毛泽东站在中国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刻揭露了这种不好现象,对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体来看,由于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和文学底蕴,这篇文章不仅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线,同时还充满了文学气息。

通读全文,有这么几个哲学观点对我深受启发:第一,实践是熟悉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简单来说,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熟悉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熟悉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假如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的内在实质,其实就是阐述了熟悉实践再熟悉的实践路线。

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

当然,实践要注重方法。

要准确掌握运用实践的方法,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和了解实践的特性。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认识到实践有这样几种特性:一是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实践的内容会随时间、随场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被前期、他地的实践所证实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当时(以及未来)、当地。

刻舟求剑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二是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种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实践,某种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

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三是具有层次性,此一层次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层次和全部层次。

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实践论》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本重要著作,被广大党员和干部视为学习理论的重要参考。

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对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尽管篇幅限制,但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学习《实践论》给我带来了强烈的使命感。

在书中,马克思指出:“一切从反映真实的实践出发而完成为人的行为的人都是实践家……弄清自己的使命,历尽艰险,为了自己告诉的真理而奋斗,这就是实践论。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让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一个党员,我应该始终以实践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并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其次,学习《实践论》让我深刻理解了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书中说:“实践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现实性相互关系的再现。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也是认识的目的之一。

”这句话让我明白,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获得真知,才能真正理解和改造世界。

因此,我开始以更加实际和务实的态度面对工作和学习,力求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再次,学习《实践论》使我对人民群众起到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在书中指出:“实践是人民群众第一位。

我们对于整个社会的分析,对于社会不同阶级出现和消失的原因的探求,以及对于我们自己的行动规律的认识,所有这一切最后都归结到人民群众身上。

”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和无穷的力量。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心系人民,倾听人民的声音,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此外,《实践论》还让我对党的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在书中强调:“党员说穿了总是代表党说话的,如果党不能代表人民,不能迅速解决人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那么,这个党就不是人民的党。

”这一句话让我明白,作为党员,我们要始终追求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的统一,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党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实践论的心得(精选5篇)

读实践论的心得(精选5篇)

读实践论的心得(精选5篇)读实践论的心得篇1在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积极努力的实践.实践论是一篇讨论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文章,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我认为,懂得哲学,才能深刻理解事物,有哲学思维功底做铺垫,也才能进行事物抽象思维的,因此,认真学习哲学十分必要。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不断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论引导着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深远意义.我们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是我更好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成功,在实践中得到经验.一些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去实践,错过了验证一些事情的机会.在认识的过程中,他们就错失了第一步,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接触.还有一些人凭着自己的经验,以为自己已经可以了,不用再去实践,可是真正付诸实践的时候,又会是另一种光景.人们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想要得到滋生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对实践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才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成长.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需要提高的认识和能力有很多,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参与社会实践.想现在的我们,都会找一些兼职做,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有些事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知道。

又了经历,也让我们了解了这个社会的现实,也为步入社会提前做好了思想准备。

读《实践论》有感精选范文5篇

读《实践论》有感精选范文5篇

读《实践论》有感精选范文5篇《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此刻、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那么《实践论》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WTT整理的《实践论》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读《实践论》有感范文一初看毛泽东的实践论,我看了很久,不是因为难懂,而是里面的许多观点让我联系到了自我的人生发展中遇到的一切及自我将来发展的道路。

是啊!人生的发展道路又何尝不象一个社会的发展,只是范围缩小了,复杂程度减小了。

其实人生的发展也贴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产活动决定一切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我们不访这么认为我们的学习活动决定一切日常活动,是最基本的行为活动。

高尔基谈到,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

既然学习活动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么书自然要成为我们自身发展的源泉。

此刻大学里很多学长学姐及教师说学习要摆在首要地位,这一说法原先是有依据的。

然而进入到大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式多样化了。

不仅仅要学习课内的,更要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我。

有的学生重在校内发展自我,有的相反。

在校内校外的发展形式又有很多种。

所以,基于发展自我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就形同于实践论中所说的,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活动。

然而根据我本人的发展情景来看,与以前相比,已经构成了一个和有主见很有勇气很有思想的大学生。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从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书本中学到的。

校内参加过各种面试,干过多个社团活动,校外做各种促销活动和宣传活动,并且从书上学到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不仅仅自我,并且发现班上其他许多同学比刚来学校都要强。

所以我认为并且更坚定而亲身体验到了,生活活动是有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最终人的本事到达必须高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的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还是社会,也是一步一步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

《实践论》心得体会(5篇)

《实践论》心得体会(5篇)

《实践论》心得体会《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总结和发展。

此书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通过阅读《实践论》,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首先,马克思在《实践论》中提出了实践的观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

他指出:“从来只有实践才证明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是否正确”。

这个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在我们进行学习、工作、生活等一切实践活动中,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我们的理论和观念,才能找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不断修正和提高。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其次,《实践论》中还强调了实践的能动性。

马克思指出:“实践不但是认识的源泉,而且是认识的目的地”,“只有实践改造世界才有可能改造观念”。

这就告诉我们,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改造世界,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认识。

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再次,《实践论》中介绍了实践的内在结构。

马克思指出:“实践有着四个基本因素:客体、目的、方法和主体”。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实践的客体,明确自己的目的和目标。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才能在实践中找到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我们要明确实践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自己的价值。

最后,《实践论》还强调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指出:“认识是实践的加工品”,“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实”。

这告诉我们,在实践中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改变世界。

在我们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获得新的认识。

《实践论》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实践论》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实践论》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毛泽东的《实践论》,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剖析得十分透彻,是在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实践论》不仅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

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

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状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

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资料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

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好处。

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

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潜力抓住它。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们要用心提升自我,用心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关于正确、深刻的认识来源问题。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一个人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会。

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语。

许多事物,务必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

关于真理的绝对与相对的问题。

这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哲学问题。

“没有绝对真理”,这句话如果是正确的话,那这句话本身是否看作是绝对真理呢这似乎存在着不小的矛盾。

《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必须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实践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5篇)

《实践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5篇)

《实践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学习《实践论》这本经典著作,对我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下面就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实践论》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书中提到,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式。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不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解决问题,实践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行动,产生真正的价值。

因此,我从《实践论》中学到了为了提升自己,必须要不断地实践,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和理论空想。

其次,我感受到了实践的辩证性。

《实践论》中强调了辩证法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我们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善于抓住事物的矛盾,善于应对矛盾,才能有效地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使我明白了实践中存在的矛盾是自然而然的,我们不能回避和消除矛盾,而是要通过摆脱矛盾的二元对立,寻求和谐与平衡。

另外,《实践论》让我深入思考了实践价值的实现。

马克思指出,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创造人类幸福和自由。

这使我反思自己的实践是否能够实现价值。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实践是否有利于自己以及他人的成长和幸福,是否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发现自己的实践与价值目标不符,我会进行调整和改变。

我会更加重视实践价值的实现,不止于追求个人利益,而是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人类整体的幸福与自由。

此外,《实践论》还启发我关注实践的社会性。

马克思将实践视为社会活动的核心,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他指出,个人的能动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实现的,人的意识和行动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这使我认识到,个人的发展和实践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个人的成功与否和社会环境和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息息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实践论读书心得800字3篇
《实践论》一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1937年7月的论文著作。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实践论读书心得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实践论读书心得800字范文1
马克思认为:世界时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起能动作用。

马克思还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只有主观能动性,没有客观实践性是无法取得成功。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小马过河》。

老马看到小马长大了,让他独自驮一袋麦子去磨坊,然而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河水是深是浅小马发愁了,老牛个子高,认为河水很浅,刚没小腿。

松鼠个子小,认为河水很深,还淹死了他的一个同伴。

小马不知道怎么办,只有回去问妈妈。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最终的结果是:河水既没有老牛说的那样浅,也没有松鼠说的那样深,小马成功渡过河,完成了妈妈交代的任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的《实践论》,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剖析得非常透彻,是在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

中国有个"闭门造车"的成语,比喻做事不考虑客观情况,脱离实际。

至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闭门造车",则是形容不顾实际,也不吸取别人的经验,一味主观地杜撰瞎造的意思,好比关起门来在家里制造车子,而完全不考虑门外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结果就不合规格,不能适用。

当然,意识对物质起能动作用。

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革命运动的成功离不开实践经验,就象过去的战争,战争的领导者,如果是一些没有经验的人,不是那些经过无数次失败的教训,再结合具体实际,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得战术和战略上取得成功的经验,从而再一次次的取得胜利,最终取得革命的最大胜利。

联想到最近的"钓鱼岛"事件。

日本掀起购岛闹剧后,国人喊打声一片。

特别是那些所谓的爱国者,直接把矛头指向政府,认为政府无能,实则是那些人不懂得从实际出发的真理,不懂得运用毛泽东的实践论。

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位于中国东海,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
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距离冲绳约420公里,面积4。

3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

钓鱼岛本岛面积狭小,没有可以供大部队部署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缺乏机场设施。

必须注意的是,钓鱼岛东南方向是日本
控制的琉球群岛所属八重山列岛,其中石垣岛距离钓鱼岛仅有170公里,面积
达到了222。

6平方公里,可以部署大型雷达设备和机场,是日方距离钓鱼岛最近的重要前进基地。

对我方不利的是,八重山列岛处于台湾本岛以东,我方空
中力量若要打击八重山列岛,最佳攻击航线会掠过台湾,须穿越世界上防空火
力密度最高的台北防空区。

尽管钓鱼岛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利益,但目前台湾
当局明确拒绝两岸共同保钓,战时解放军战机能否借道台湾上空攻击八重山列
岛实在是难以预测的变量,也即是说日本一定程度上拥有了一个可以不受惩罚
的安全后方。

当然,有人说,直接攻击日本本土。

毛泽东的实践论告诉我们,万物是普
遍联系的,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对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是无辜的伤害。

所以,面对钓鱼岛之争,我们还得拿出更加稳妥,更加安全的办法。

实践论读书心得800字范文2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

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
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
切联系。

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
为深刻的了解。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


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实践论》首先说明了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而在马克思主
义理论里,人的社会实践其内容正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
术的活动等等。

因此认识对社会实践同样有着依赖关系。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
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
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然后,随着
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
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

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

认识的
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

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

因而认识来
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
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

通过得来的认
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