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1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12
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四环节:生产、分 配、交换、消费 ➢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环节决定分配、交换、 消费环节,而分配、交换、消费也会起积极的反作用。 政治经济学全面观察和研究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表现形式。 ➢
7
基本概念:生产力
➢ 生产力概念 ➢ 在人们征服、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中,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 生产力。 ➢ 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 工过的自然物质;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 质。 ➢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 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 是生产工具。
16
经济规律的特点
➢特点(与自然规律相比) ➢ 1.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阶段性,它们只在一定
1615年他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该 书已超出家庭经济的研究范围,论述了工场手工业、商业、航海业 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但它只限于流通领域。
5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形成(二)
17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标志着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在商业领域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本纷纷投入 生产领域。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成为主要的资本形式。与此相适 应,重商主义也让位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8
基本概念:生产力
• 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是劳 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 其作用也不能忽视。

大学经管类课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1)

大学经管类课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篇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导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一节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二、私营经济
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式。
三、外贸经济
国外投资者根据我国有关涉外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
独资的形式在大陆境内开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包 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形式。
暂停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 四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封面
第一篇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篇 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 第四篇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暂停
第一篇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导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一篇 社会主义基本经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国有和集体资 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一)股份制 (二)股份合作制
暂停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一、个体经济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以劳
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公有制成份和非公有制成份在企业
内部结合的经济形式。

政治经济学(第1章)

政治经济学(第1章)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
2
讲解提纲: • 1.1 商品与商品经济 • 1.2商品二因素 • 1.3 劳动二重性 • 1.4 商品价值量
3
1.1 商品与商品经济1商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 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 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17
1.2 .2 商品的二因素之二:价值
“1斗小麦=15尺布”等式的基础:耗费了共同的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是可以交换的,即具有价值,而且价值可以衡量。
等式两端相等在于两种商品中包含有共同的内容。这种 共同的内容不是它们的使用价值,也不是它们的效用,不同 商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无法进行一般的比较。
两种商品共同的内容: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它构 成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的客观性)
22
1.2.3 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与矛盾
(1)商品二因素的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的统一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物品都 不能成为商品。二个因素中,价值是商 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23
21.2.3 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与矛盾.1商品
(2)商品二因素的矛盾:一个人不能同时占有商品 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人类交换的标准和尺度。
20
价值的本质:价值不是物,是体现在 物上的生产关系。价值所体现的是 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条件下,生产 者彼此交换劳动的关系。 价值作为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 不是自然范畴,也不是永恒范畴, 而是特定生产关系下所存在的经济 范畴。
21
思考:
汽车与自行车的使用价值相同(都能代 步),为什么有些人会嫉妒汽车的使用 者,而不会嫉妒自行车的使用者?
(1)使用价值概念: 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政治经济学第1章

政治经济学第1章

谢谢聆听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目录
01
02
03
04
第一节社会再 生产过程中的 生产关系
第二节所有制 第三节生产力
与产权
及其发展途径
第四节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性质
01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 直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 节的生产关系
效应 • 机器产生并发展起来后,产生了机器协作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二、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
• 机器大生产和生产的社会化
• 机器大生产促进了自然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推进了技术革命 和技术进步
• 机器大生产创造了大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促使生产的社会化 • 机器大生产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跳跃式的扩展能力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生产决定消费 • 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 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 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 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 生产决定分配 •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 分配决定着生产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 科学技术充分显示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 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和发展 • 提高了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 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 促进了社会分工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都是商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3.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入市场交换。

表现:两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多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时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关系。

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统一性: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

B.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因素。

交换才能成为社会劳动。

不好。

对立性:A.一切商品对由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B.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D.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活动)1.具体劳动: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的社会属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的交换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4.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私人劳动: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政治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一章导论

《政治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一章导论

因此,对生产汽车的企业征税引起了汽车的价格上升和汽车工人的工资下 降。如果生产企业转产比较容易的话,所有者的利润可能并不会减少多少, 而企业顾客和工人则需要承担大部分的税收负担。
如果人们真正了解了企业所得税的归宿,这种税就不会那么广受欢迎了。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流转税也是 透明性比较低的税。一般来说,政治家们都比较喜 欢这些透明性低的税,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税使大 多数人永远也算不清楚他们在购买政府的服务上到 底花费了多少。
一个好的税收体制应该是透明的,它应该能够使 每一个纳税人都清楚地知道他为什么纳税,纳了多少 税,而不是被人拔了毛还不知道。因为纳税人是政府 服务的消费者,他们应当知道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不是 来自于政府的恩赐,而是他们自己付费所应该得到的, 他们还应当知道他们为自己所得到的服务花费了多少 钱以及花费的值不值。
政治经济学
你认为政治经济 学是一门什么样 的课程?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 发展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2007年,我国的人均收入是1100美元,美国的人均
收入为37610美元,而布隆迪的人均收入仅为100美元。 毫不奇怪,这种人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必然反映在生 活质量上。
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 博茨瓦纳、马拉维、南非、纳
已把猎杀大象并出售象牙
米比亚和津巴布韦,通过法
作为违法行为。但这些法
律允许捕杀大象,但只能捕
律一直很难得到执行,偷
杀作为自己财产的大象而使
猎行为仍在发生,大象种
大象成为私人物品。现在人
群在继续减少。

政治经济学(第1章)

政治经济学(第1章)

25 / 12
关于政治经济学阶级性的背景资料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2
马克思指出:我绝不用玫瑰色描述《资本论》中出现的资本家和 地主的面貌。……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 人,不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 象和范围的特殊性,必然会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 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 学研究。例如,英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39个信条中的38个信 条展开的攻击,而不饶恕对它的现金收入的1/39进行攻击。
21 / 12
经济规律的逻辑框架图
22 / 12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本章要点:
•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23 / 12
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它所研究的对象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它所研究的对象决定的。 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们的 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利益必 然表现为 阶级利益的对立和差别。揭示生产关系的本质、 矛盾和运动规律,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切身利益。所以,代 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 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他们为自 己的阶级创立的经济理论,是各个不同阶级的经济利益在 理论上的表现。由于政治经济学所研究材料的这种特殊性, 在阶级社会里从不存在超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授课教师:姚小远
1 / 12
政治经济学
主编:程恩富、徐惠平 副主编:周肇光
2 / 12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一章 导论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导论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19世纪3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断偏离古典政治 经济学的原有基础,其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萨伊、 英国的马尔萨斯和詹姆斯·穆勒等抛开其科学因素,继承 并发展其中的庸俗成分,着重于经济生活现象的描述和制 度辩护。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马克思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 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分,创立了工人阶级的 “圣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科学体系的最 终建立以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完成为标志。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二是生产力的发 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才能 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必需的物质材料。 第二,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和结构。分配、交换和消费 所能达到的水平和规模,以及它们所需物质资料的品种、质量、规格, 都是由生产提供的。 第三,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方式。比如,社会成员按什 么方式分配他们在社会产品中所得到的份额,是由他们参与生产的方 式决定的。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以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随 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科学研究的进展不断丰富和发 展自己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他们所创立的政 治经济学又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如列宁、毛泽东、邓小 平等所继承、坚持、发展、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 体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使用 价值都构成财富的物质内 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 的使用价值;
☆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 值;
☆ 必须是通过交换让渡给别 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 值。
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考察物品的使用价值?
教学ppt
6
第一节 商品
然范畴 ◇ 社会分工的基础
(二)抽象劳动: 1、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
的人类劳动,就是一般 劳动或抽象劳动。 2、特点: ◇ 形成商品的价值 ◇ 社会属性 ◇ 历史范畴
教学ppt
11
理解抽象劳动
撇开了具体形式的一 般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
体力·脑力
教学ppt
12
第一节 商品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
2、复杂劳动: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 才能胜任的劳动。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是相对的。 4、换算:复杂劳动是自乘和多倍的简单劳动。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复杂劳动换算成简单劳动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的。
教学ppt
18
资料: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 稻之父”。
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教学ppt
15
第一节 商品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 形成的,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 对于商品生产者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
教学ppt
16
第一节 商品
(二)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具体劳 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 力或效率。
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 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 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 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 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 稻之父”。
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矛盾
根源于
具体劳动和抽 象劳动的矛盾
根源于
私人劳动和社 会劳动的矛盾
教学ppt
商品生产的基 本矛盾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供求决定论……
劳动价值论是遵循
古典经济学传统的
规定
7
商品
交换 共同的质
商品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值
教学ppt
8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形式
价值
基础
教学ppt
9
第一节 商品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矛盾统一体
理解商品二因素
统一性:任何商品都必须 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两个因素。
教学ppt
13
第一节 商品
三、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的确定:
劳动时间
劳动量
价值量
教学ppt
14
第一节 商品
(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时间
1、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2小时
甲 生 产 者
10小时
8小时 乙 生丙 产生 者产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 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 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 种使用价值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教学ppt
1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详细了解什么是商品,正确理解商 品的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价 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以及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规 律。理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掌握商品经济的 一般规定性和运动规律,学会用马克思的劳动价 值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ppt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的获奖证 书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并颁发,每人并获得500万元的最高奖金。 其中,50万给个人,450万做科学研究经费。
教学ppt
19
在当代知识经济条件下,怎样理 解技术、管理与价值创造的关系?
教学ppt
20
四、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 矛盾
1. 统一性 2. 对立性(具体劳动在性质上不同,在数量上不可比; 而抽象劳动在质上没有区别,只有数量上的差别。
(四)商品的二因素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 的原理

具体劳动
同自然物质结合起来,成 为使用价值的源泉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抽象劳动
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4
第一节 商品一、商品二因Fra bibliotek: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什么是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首先是对人有用的物品; 并不是所有对人有用的物品
都能成为商品; 并不是任何有用的劳动产品
都成为商品。
交换成交才是商品
教学ppt
5
第一节 商品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指商 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 要的有用性。
2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品 第二节 货币 第三节 价值规律 第四节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深化与发展
教学ppt
3
第一节 商品
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要从商品分析开始? 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起点。 商品包含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教学ppt
2、交换价值
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 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 比例。
3、价值
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 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 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 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 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 会关系。
教学ppt
不同商品之间的 交换比例是由什 么决定的?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 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 性。
矛盾与对立:对于生产者 和购买者来说,不能同时 拥有。
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这 种矛盾。
教学ppt
10
第一节 商品
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具体劳动; 1、含义:在具体的、特定形
式下进行的劳动。 2、特点: ◇ 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 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自
表示方法: ☆ 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
劳动时间
☆ 耗费的劳动时间 产品数量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 的因素: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 值量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与 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 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教学ppt
17
第一节 商品
(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 能胜任的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