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A1型题 1)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学-1-2-1

中医儿科学-1-2-1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5.患儿,3 岁。发热咳嗽,喷嚏流涕,两目红赤,泪 水汪汪,畏光羞明,神烦哭闹,小便短赤,大便不 调。口腔两颊近白处可见麻疹黏膜斑,舌质偏红,舌 苔薄黄,脉象浮数。治疗应首选 A.葛根汤 B.小青龙汤 C.竹叶石膏汤 D.宣毒发表汤 E.麻杏石甘汤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15.以下外治法中,麻疹常用的是 A.涂敷法 B.罨包法 C.热熨法 D.敷贴法 E.熏洗法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6.患儿,出生 10 天。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 差,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口吐白沫,呼吸不匀,面 色苍白,肌肤板硬而肿,范围波及全身,皮肤暗红, 少尿。唇舌色淡,指纹淡红。治疗应首选方 A.参附汤 B.理中汤 C.四逆汤 D.黄芪建中汤 E.附子理中汤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17.热性哮喘证治疗的代表方是 A.苏子降气汤 B.金匮肾气丸 C.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D.人参五味子丸合玉屏风散 E.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2.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治疗,自初期至后期, 始终应注意 A.化痰散结 B.温阳通脉 C.收敛止血 D.活血化瘀 E.清气分热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中医儿科学-3-2 (1)

中医儿科学-3-2 (1)

中医儿科学-3-2(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舌疳的病机是∙A.脾病及肝∙B.脾病及心∙C.脾病及肺∙D.脾病及肾∙E.以上均不是(分数:1.00)A.B. √C.D.E.解析:[评析] 病机为乳食停滞不化,气滞不行。

病因主要由于乳食内积,脾胃虚弱。

2.厌食、积滞、疳证的鉴别错误的是∙A.厌食预后较差∙B.厌食无明显消瘦∙C.疳证形体消瘦,面黄发枯∙D.积滞不思乳食,腹胀嗳腐∙E.积滞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分数:1.00)A. √B.C.D.E.解析:[评析]1.厌食也属于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由于喂养不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所致,主要症状为长时期食欲不振,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尚好,一般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预后良好。

2.疳证足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慢性病证。

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

3.积滞是由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一种病证。

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不调为特征。

多见于婴幼儿。

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

脾胃虚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

3.明显消瘦,肚皮膨胀,甚则青筋暴露,多是∙A.干疳∙B.疳气∙C.疳肿胀∙D.疳积∙E.眼疳(分数:1.00)A.B.C.D. √E.解析:[评析] 症状:形体明显消瘦,肚皮膨胀,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精神不振或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或伴动作异常,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舌淡,苔薄腻,脉细。

治法:消积理脾。

方药:肥儿丸加减。

4.不属于汗证病机的是∙A.表虚不固∙B.营卫失和∙C.气阴两虚∙D.阴虚火旺∙E.肾阳不足(分数:1.00)A.B.C.D.E. √解析:[评析] 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匪,以全身或局部无故山汗很多,甚至大汗淋漓为特征。

汗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表虚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两虚。

中医儿科学A1题型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A1题型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A1题型)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90,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最早把“疳”列为脾胃病的儿科医家是A. 万全B. 薛铠C. 刘防D. 董汲E. 钱乙2. 《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A. 脾、胃B. 肝、胆C. 心、小肠D. 肺、大肠E. 肾、膀胱3. 创立儿科“五脏证治法则”的专著是A. 《颅囟经》B. 《幼科发挥》C. 《幼幼集成》D. 《小儿药证直诀》E.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4. 最早提出烧灼法断脐预防脐风的儿科专著是A. 《小儿药证直诀》B.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C. 《幼科发挥》D. 《保婴撮要》E. 《幼幼集成》5. 小儿营养不良是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A. 60%B. 70%C. 85%D. 95%E. 90%6. 4周岁小儿的身长应为A. 90cmB. 95cmC. 100cmD. 105emE. 110cm7. 小儿出齐20颗乳牙的时间是A. 8~10个月B. 11~12个月C. 13~15个月D. 16~19个月E. 20~30个月8. 随着小儿年龄的增加A. 脉搏增快,血压增高B. 脉搏增快,血压减低C. 脉搏减慢,血压增高D. 脉搏减慢,血压减低E. 脉搏、血压均无明显变化9. 小儿能独走的时间一般是A. 8个月B. 10个月C. 12个月D. 16个月E. 18个月10. 新生儿在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粒样颗粒。

称为A. 马牙B. 板牙C. 螳螂子D. 口疮E. 鹅口疮11. “纯阳”学说是指小儿A. 发育迅速B. 脏腑娇嫩C. 有阳无阴D. 阳亢阴亏E. 形气未充12. 小儿“稚阴稚阳”学说,是指其生理状态为A.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B.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C.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D. 脏气清灵,易趋健康E. 脾常不足,肝常有余13. 小儿疾病谱中最为多见的是A. 肺肾系病证B. 心肺系病证C. 肺脾系病证D. 心肝系病证E. 肝肾系病证14. 小儿患病后易趋康复的主要原因是A. 心常有余B. 肝常有余C. 稚阴稚阳D. 脏腑已成E. 脏气清灵15. 小儿面呈红色,证候多属A. 热B. 湿C. 燥D. 虚E. 实16. 小儿正常舌象是A. 淡白B. 绛红C. 紫暗D. 暗红E. 淡红17. 小儿“地图舌”是由于A. 肺气虚弱B. 脾阳亏虚C. 脾失健运D. 宿食内停E. 胃之气阴不足18. 小儿指纹色紫主证为A. 燥B. 热C. 寒D. 滞E. 瘀19. 小儿指纹淡红,其证候是A. 虚寒B. 食积C. 痰热D. 虚热E. 实热20. 婴儿(<1岁)服用的中药煎出量是A. 10~20mlB. 21~30mlC. 31~40mlD. 41~50mlE. 60~100ml21. 下列除哪项外。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中医儿科科学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

中医儿科学重视儿童生理特点和疾病发展规律,以求得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 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中医儿科学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以及脏腑学说等。

这些理论为儿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3. 中医儿科学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中医儿科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

望诊是通过观察婴幼儿的面色、目光、舌苔等来了解病情;闻诊是通过听哮喘声音、咳嗽声音等来判断病因;问诊是指医生与家长详细了解症状和病史;切诊是通过触摸患儿的脉搏、检查腹部等来确定病情。

4. 中医儿科学常见疾病有哪些?常见的中医儿科疾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腹泻、胃口不良、便秘、哮喘、过敏性紫癜等。

这些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中医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5. 中医儿科学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中医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中药治疗是通过中药的药性来调理患儿体内的阴阳平衡;针灸是通过针刺经络来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推拿是通过按摩和刺激特定穴位来改善病情。

6. 中医儿科学在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是什么?中医儿科学在儿童疾病预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讲究调节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通过合理的膳食、锻炼、穴位按摩等方法,预防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生,提高儿童的免疫能力。

7. 中医儿科学的优势是什么?中医儿科学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体质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药物的成分相对温和,副作用相对较少,适用于儿童的特点。

此外,中医儿科还很好地结合了中医养生和预防理念,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8. 中医儿科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如何?近年来,中医儿科学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许多大医院都设有中医儿科科室,并开展了相关的临床研究。

中医儿科学试题库(1)

中医儿科学试题库(1)

中医儿科学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A1型题: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被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五个被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1、相传最早的中医儿科专著是:(C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颅囟经D、麻科活人全书E、育婴家秘2、有儿科之圣之称的钱乙对儿科学体系的贡献体现在著作( A )A、小儿药证直诀B、颅囟经C、临证指南医案D、幼幼新书E、千金要方3、小儿新生儿期是指( A )A、自出后满28天B、出生 28 天后至 l 周岁C、1-3岁D、3-7岁E、2-3岁4、小儿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 A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幼童期 E.儿童期5、中医认为小儿体属纯阳,指的是:(A )A、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B、指小儿病后易于化火化热的趋势;C、小儿阳气太旺D、指儿童时期阳气盛实,体常发热的特征;E、指小儿演尚未婚配,尚无性行为的状态。

6、小儿前囟闭合时间应在:( D )A、出生后1月内;B、2-4个月;C、半岁以内;D、1-1岁半;E、3岁;7、儿童乳牙有( C)A、10个B、15个C、20个D、30个E、35个8、小儿指纹的诊查,以下那条是错误的:( C)A、浮沉分表里;B、三关分轻重;C、小儿指纹色淡是患有虚证的表现。

;D、淡滞定虚实;E、小儿指纹色红是患有热证的表现。

9、小儿易患腹泻、厌食、积滞、腹痛等疾病,是因为小儿时期( D )A、正气不足,体质柔弱B、肺常不足C、元气亏损D、脾常不足;E、肝常有余。

10、小儿五色望诊中,面呈红色主(A )A、多为热证;B、多为虚证;C、多为寒证;D、多为湿证;E、无法判断证型。

11、以下关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说法错误的是( E)A、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B、黄疸持续时间长;C、黄疸持续加深;D、黄疸消退后又复出现;E、生后2-3天出现黄疸,足月儿7天消退。

12.感冒的基本治疗原则为( A)A.疏风解表 B.疏风清热 C.疏风散寒 D.清热解毒解毒利咽 E.清暑解表,化湿和中13.感冒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哮痰鸣,苔滑腻,证属 ( D)A.感冒夹滞 B.感冒夹惊 C.暑邪感冒 D.感冒夹痰 E.时行感冒14.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首选方剂是( A )A.荆防败毒散 B.金沸草散 C.麻黄汤 D.桂枝汤 E.羌活胜湿汤15、小儿肺炎喘嗽的症状特点有:( A )A、咳嗽、气急、发热、痰鸣、鼻煽;B、咳嗽、喘促,痰鸣;C、咳嗽,恶寒,胸闷;D、发热、咽痛、流涕、喷嚏;E、咳嗽、高热,痰黄稠;16、小儿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是:(A )A、肺气郁闭;B、寒入肺络;C、痰湿困脾;D、肺阴受损;E、风热犯肺;17、肺炎喘嗽的病名,首见于:BA、《小儿药证直诀》B、《麻科活人全书》C、《内经》D 、《幼幼集成》、E、伤寒论18、小儿咳嗽与下列哪些脏器关系最为密切 EA.肺肾 B.心肾 C.脾肾 D.肝脾 E.肺脾19、下列哪项不是外感咳嗽的特点AA.咳嗽气粗声高 B.痰稀色白 C.起病急病程较短 D.多伴有表证 E.多属实证20、下列哪项不是小儿咳嗽的治疗原则EA.宜通肺气、化咳止痰 B.有表证者应疏散外邪 C.有里证者宜温补脾肾 D.风寒者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E.风热者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咳21、鹅口疮的主要特征是( B )A.口腔周围及舌体生白色小疮点B.口疮舌上满布白屑,形如雪片C.咽喉部有假膜D.齿龈有白色小泡点E.口腔内红赤溃疡22.鹅口疮的发病与何脏有关( C )A.心肝肾B.心肺肾C.心脾肾D.心肺脾E.心肝脾23.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型的首选方剂是( D )A.清胃散B.泻黄散C.导赤散D.清热泻脾散E.凉膈散24.治疗虚火上浮型鹅口疮的首选方剂是( B )A.沙参麦冬汤B.知柏地黄丸C.一贯煎D.六味地黄汤加肉桂E.泻白汤25.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E )A.口疮是指口颊发生溃疡B.口疮是指舌边、上颚发生溃疡C.口疮是指上颚、齿龈发生溃疡D.口疮是指口颊、齿龈发生溃疡E.口疮是指口颊、舌边、上颚、齿龈等处发生溃疡26.引发口疮的原因是( D )A.脾胃积热或心火上炎B.心肺积热或虚火上浮C.肝脾不和或虚火上浮D.脾胃积热或心火上炎或虚火上浮E.心肝积热或虚火上浮27.鹅口疮心脾积热型的治疗原则是( A)A.清心泻脾B.清热解毒C.滋阴潜阳D.清心泻火E.滋阴降火28.鹅口疮虚火上浮型的治疗原则是( C)A.清心泻脾B.清热解毒C.滋阴潜阳D.清心泻火E.滋阴降火29.有关口疮的记载,最早见于( A)A.《内经》B.《难经》C.《颅囟经》D.《小儿卫生总微论方》E.《小儿药证直诀》30.在口疮治疗中,常配合外治为( C)A.熏洗法B.罨包法C.敷贴法D.涂敷法E.热熨法31、婴儿哮喘的的基本病因是( A)A、痰饮留伏于肺,受外邪、外因引动而诱发B、瘀血阻肺C、肺气虚D、外感风寒E、肺肾虚损;32、哮喘的病位主要在( D)A、肺、肝B、肺、脾C、脾、肾D、肺、脾、肾E、肺、心。

主治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主治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中医儿科学(A1_A2型题1)1.麻疹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A.3天B.5天C.7天D.10天E.14天答案:B2.万全的主要学术思想有:A.五脏以胃气为本B.小儿五脏"三不足,二有余"C.重视胎养、蓐养、鞠养D."温补凉泻各附所宜"治疗痘疹E.以上均是答案:E3.新生儿期指的是:A.出生~14天B.出生~28天C.出生~2个月D.出生~6个月E.出生~1岁答案:B4.下列名称除哪项外均指的是脐风:A.脐带风B.马脾风C.四六风D.七日风E.锁口风答案:B5.首先提出"疳皆脾胃病"的是:A.孙思邈B.钱乙C.阎孝忠D.万全E.陈文中答案:B6.治疗瘀积发黄型胎黄首选方剂是:A.膈下逐瘀汤B.桃红四物汤C.血府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失笑散答案:C7.夏季热,发热,口渴,多饮的病理是:A.湿热阻滞中焦,困阻脾土,脾津不能敷布于口B.暑热内迫,致中焦运化失常,发生呕吐泄泻,吐泻伤津C.暑热伤元气及阴津D.暑气蕴于肺胃,灼伤脾胃之津,津亏内热炽盛E.暑热伤阴,阴虚阳亢答案:D8.婴儿期指的是:A.出生~14天B.14~28天C.28天~6个月D.28天~1岁E.28天~2岁答案:D9.治疗寒湿阻滞型胎黄首选方剂是:A.茵陈术附汤B.茵陈五苓散C.茵陈理中汤D.参苓白术散E.泻黄散答案:C10.猩红热患儿及疑似者应隔离治疗:A.3天B.4天C.5天D.6天E.7天答案:D11.下列哪项不是疫毒痢的发病诱因:A.饥饿B.感受寒凉C.不洁饮食D.疲劳E.其他疾病后体弱未愈答案:C12.疫毒痢症见突然高热,恶心呕吐,烦躁谵语,痢下脓血,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数有力。

治疗首选方剂是:A.参附龙牡救逆汤B.白头翁汤C.黄连解毒汤D.葛根芩连汤E.紫雪丹答案:C13.下列哪项不属小儿麻痹症的证型:A.邪郁肺胃B.邪注经络C.气虚血滞D.肝肾亏损E.脾肾阳衰答案:E14.夏季热除特有的症状外,在其兼证中,下列哪项不符:A.食欲减退B.面色苍白C.身体日渐消瘦D.肢端欠温E.精神无明显改变答案:E15.细菌性痢疾接触者检疫或观察时间为:A.3天B.5天C.7天D.10天E.15天答案:C16.小儿"稚阴稚阳"的含义是:A.小儿精、血、津液及脏腑功能均未充足完善B.小儿临床易出现阴虚阳亢及阳虚衰脱之证C.小儿形气稚嫩,易患疾病D.小儿患病传变迅速E.以上均是答案:A17.治疗湿热熏蒸型胎黄首选方剂:A.犀角散B.栀子柏皮汤C.茵陈蒿汤D.甘露消毒丹E.茵陈五苓散答案:C18.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疫毒痢的治疗原则:A.开闭B.泄邪C.清热D.止泻E.固脱救逆答案:D19.生理性胎黄出现的时间一般是:A.出生当日B.生后2~3日C.生后4~5日D.生后5~6日E.生后6~7日答案:B20.下列症状除哪项外,均为上盛下虚型夏季热的临床症状:A.精神萎靡,虚烦不安B.面色苍白,下肢不温C.小便澄清,频数无度D.口渴多饮,大便秘结E.身热不退答案:D21.治疗邪毒入营型赤游丹的首选方剂是:A.化斑汤B.神犀丹C.清营汤D.犀角地黄汤E.凉营清气汤答案:B22.2岁患儿,七月症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下肢清冷,食欲不振,身热不退,朝盛暮衰,小便澄清,频数无度,大便稀溏,舌淡苔黄,脉细数无力。

中医儿科学-3-1 (1)

中医儿科学-3-1 (1)

中医儿科学-3-1(总分:21.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6,分数:6.00)1.治疗小儿乙脑邪炽气营证的首选方剂是( )∙A.新加香薷饮∙B.银翘散∙C.清营汤∙D.白虎汤∙E.清瘟败毒饮(分数:1.00)A.B.C.D.E. √解析:2.下列哪项不是预防乙脑的措施( )∙A.接种乙脑疫苗∙B.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C.搞好卫生,防蚊灭蚊∙D.勤理发勤洗澡∙E.控制传染源,做好疫情报告(分数:1.00)A.B.C.D. √E.解析:3.治疗小儿乙脑初期邪在卫分证的首选方剂是( )∙A.柴葛解肌汤∙B.藿朴夏苓汤∙C.清营汤∙D.新加香薷饮∙E.银翘散(分数:1.00)A.B.C.D. √E.解析:4.下列哪项不属于乙脑的调护( )∙A.昏迷患儿应经常翻身拍背∙B.急性期宜给固体食物∙C.居室凉爽通风∙D.早期进行被动性功能锻炼∙E.注意患儿五官和皮肤的清洁(分数:1.00)A.B. √C.D.E.解析:5.治疗小儿乙脑邪人营血证的首选方剂是( )∙A.白虎汤∙B.清瘟败毒饮∙C.清营汤∙D.清官汤∙E.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分数:1.00)A.B.C.D.E. √解析:6.流行性乙性脑炎的三大主症是( )∙A.头痛、项强、嗜睡∙B.呕吐、抽搐、嗜睡∙C.发热、头痛、抽搐∙D.发热、抽搐、昏迷∙E.发热、呕吐、昏迷(分数:1.00)A.B.C.D. √E.解析:二、A2型题(总题数:9,分数:9.00)7.患儿,4岁,发热6天,朝轻暮重,尤以夜间为甚,神志昏迷,双目上视,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肢端厥冷,胸腹灼热,舌质紫绛少津,脉沉细。

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首选方剂为( )∙A.清营汤∙B.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C.犀角地黄汤∙D.安宫牛黄丸∙E.青蒿鳖甲汤(分数:1.00)A.B. √C.D.E.解析:8.患儿,2岁,10天前患流行性乙型脑炎,现为恢复期,证见低热不退,两颧潮红,手足心灼热,时有惊惕,咽干口渴,大便于结,舌红绛,苔光剥。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1)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1)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儿科治法概要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清热解毒凉血宜选用:DA.葛根芩连汤B.白虎汤C.茵陈蒿汤D.犀角地黄汤E.龙胆泻肝汤2.水肿之阴水选用:EA.麻黄连翘赤小豆汤B.五苓散C.五皮饮D.越婢加术汤E.实脾饮3.健脾开胃不用于:AA.哮喘B.厌食C.疳证D.泄泻E.食积1.D2.E3.A4.B5.A6.C7.E4.证见面色惨白,神疲肢厥,冷汗淋漓,气息奄奄,脉微欲绝,宜选用:BA.清热解毒法B.回阳救逆法C.培元补肾法D.养阴生津法E.镇惊开窍法5.时行疾病后,小儿阴液虚亏,津液耗损,宜用:A.养阴生津法B.镇惊开窍法C.清热解毒法D.培元补肾法E.回阳救逆法6.捏脊不适用于:CA.疳证B.泄泻C.紫癜D.厌食E.遗尿7.拨火罐可用于:EA.水肿B.抽风C.皮肤感染D.紫癜E.肺炎喘嗽(二)多项选择题1.疏风解表的方剂有:A.麻黄汤B.荆防败毒散C.葱豉汤D.银翘散E.桑菊饮2.凉血止血可用于:A.鼻衄B.齿衄C.尿血D.便血E.紫癜3.培元固本法可用于治疗:A.解颅B.五迟五软C.汗证D.遗尿E.哮喘4.证见口唇青紫,肌肤有瘀斑、瘀点,以及腹痛如针刺,痛有定处,可选用:A.增液汤B.血府逐瘀汤C.少腹逐瘀汤D.桃仁承气汤E.桃红四物汤二、填空题1.止咳平喘法主要适用于____,____所致的咳喘。

2.麦芽消__,山楂消__,神曲消__,莱菔子消____,鸡内金消____。

3.小儿按摩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三、改错题1.安神镇惊选用羚角钩藤汤,豁痰开窍选用安宫牛黄丸。

2.捏脊是通过对任脉及肝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3.肾病水肿可白芥子敷背,肺炎喘嗽可用河白草煎汤熏洗躯体。

四、名词解释1.刺四缝2.割治疗法五、简答题1.消食导滞法的适应证是什么?常用方剂有哪些?2.捏脊的操作方法如何?3.刺四缝的操作方法如何?4.割治疗法的操作方法如何?5.小儿内治法的用药特点是什么?6.小儿用药如何折算?六、论述题1.为什么小儿疾病治疗要中病即止?2.为什么小儿疾病治疗要及时、正确、和谨慎?查看答案一、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1.D2.E3.A4.B5.A6.C7.E(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E3.ABDE4.BCDE二、填空题1.邪郁肺经痰阻肺络2.乳积肉食谷积麦面之积各种食积3.促进气血运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三、改错题1.错误:羚角钩藤汤正确:朱砂安神丸错误:安宫牛黄丸正确:苏合香丸2.错误:任脉正确:督脉错误:肝经正确:膀胱经3.错误:白芥子敷背正确:河白草煎汤熏洗躯体错误:河白草煎汤熏洗躯体白芥子敷背正确:白芥子敷背四、名词解释1.刺四缝:四缝是经外奇穴,位置在食、中、无名、小指四指中节,是手三阴经所过之处,针刺四缝可以解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治医师(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A1型题 1)1、猩红热的好发年龄段是A.6个月~1岁B.1~3岁C.2~8岁D.5~10岁E.8~12岁2、猩红热患儿及疑似者应隔离治疗A.3天B.4天C.5天D.6天E.7天3、猩红热疹后阴伤的首选方剂是A.竹叶石膏汤B.沙参麦冬汤C.增液承气汤D.宣白承气汤E.透疹凉解汤4、毒在气营型丹痧的首选方剂是A.清营汤B.白虎汤C.凉营清气汤D.竹叶石膏汤E.透疹凉解汤5、猩红热的主要病理变化有A.炎症性病变B.中毒性病变C.变态反应性病变D.中毒性病变及炎症性病变E.炎症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及变态反应性病变6、猩红热的病原体是A.葡萄球菌B.链球菌C.流感杆菌D.变形杆菌E.红疹毒素7、猩红热的高发季节是A.冬春B.春夏C.夏秋D.秋冬E.春秋8、风疹的隔离期是A.至皮疹消退B.至皮疹消退后5天C.至出疹后5天D.至淋巴结肿大消失E.至发热消失9、邪郁肺卫型风疹的治法是A.宣肺透疹B.疏风清热C.辛温解表D.清热解毒E.调和营卫10、风疹出疹多在发热的第几天A.当天或第2天B.3天C.5天D.7天E.14天11、风疹的主要病位为A.肺胃B.肺卫C.气营D.肺脾E.脾胃12、妇女妊娠三个月内患风疹最易导致A.流产B.妊娠高血压C.胎儿畸形D.妊娠水肿E.胎死宫内13、风疹的好发年龄段是A.6个月~1岁B.1~5岁C.5~7岁D.7~10岁E.7~12岁14、风疹的流行季节是A.夏秋B.冬春C.秋冬D.春夏E.春秋15、麻疹的早期特征为A.高热B.咳嗽C.眼结膜充血D.玫瑰色斑丘疹E.颊粘膜灰白色斑点16、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A.3天B.5天C.7天D.10天E.14天17、麻疹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A.3天B.5天C.7天D.10天E.14天18、以下哪种方法不宜用于麻疹的治疗A.初热期,辛凉透发B.见形期,清热解毒C.恢复期,益气固卫D.初热期忌用攻下E.恢复期忌用大苦大寒19、以下关于麻疹皮疹的特点除哪项以外都是正确的A.暗红色斑疹B.疹间有正常皮肤C.出疹有顺序性D.发热约3天后出疹E.疹退后四肢片状脱皮20、以下哪项不属于麻疹初起时的临床表现A.发热B.咳嗽C.目赤流泪D.咽部有出血性红点E.颊粘膜可见灰白色疹点21、古代医家认为麻疹的治疗应以何法为先A.升B.清C.透D.和E.散22、麻疹的传染源是A.患儿B.隐性感染者C.患儿及隐性感染者D.易感儿E.患儿及易感儿23、麻疹主要通过何种途径进行传播A.空气飞沫B.皮肤接触C.血液D.消化道E.污染器具24、麻疹恢复期的治疗方法是A.清热解毒B.滋阴养血C.气营双清D.清气凉血E.养阴清解25、麻疹的发病原因是A.风邪B.胎毒C.麻毒时邪D.胎毒和疠气E.胎毒和风邪26、麻疹的高发季节是A.春夏B.夏秋C.秋冬D.冬春E.春秋27、急惊风四症是A.风、火、积、热B.风、痰、惊、热C.痰、积、惊、滞D.惊、热、痰、火E.痰、火、惊、滞28、急惊风的中医治疗原则为A.疏风清热,开窍镇惊B.清心开窍,凉肝熄风C.消食导滞,熄风镇惊D.清热豁痰,熄风镇惊E.镇静安神,化痰熄风29、急惊风的主要病机是A.内犯心脾B.内侵心肺C.内陷心肝D.内犯心肾E.内陷肝肾30、急惊风的主要病因是A.禀赋不足B.感受外邪C.喂养不当D.药毒所伤E.跌仆损伤31、惊风的好发年龄为A.6个月~1岁B.1~3岁C.1~5岁D.2~6岁E.2~8岁32、以下哪项不属于脐部疾患A.脐风B.脐湿C.脐血D.脐突E.脐疮33、脐风的预防与下列哪项无关A.普及新法接生B.重视脐部清洁C.防止脐部感染D.防止产程过长E.断脐时严格执行无菌消毒34、下面哪项不是脐风的临床症状A.牙关紧闭B.阵发性抽搐C.弛缓性瘫痪D.角弓反张E.吮乳口松及苦笑面容35、脐风的临床症状,下面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唇青口撮B.牙关紧闭C.苦笑面容D.四肢抽搐E.神志不清36、以下名称除哪项外均指的是脐风A.脐带风B.马脾风C.四六风D.七日风E.锁口风37、以下除哪项外,都属于赤游丹的治疗方法A.滋阴清热B.疏风散邪C.泻火解毒D.凉血解毒E.开窍熄风38、赤游丹多见的发病部位A.颜面B.眼C.鼻D.耳E.四肢39、赤游丹的发病原因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局部皮肤损伤B.脐部护理不善C.脐部疾患D.臀部湿疹E.皮肤过敏40、赤游丹的别名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丹毒B.丹痧C.赤游肿D.赤游风E.丹胗41、以下症状除哪项外,其他均可在阳黄中出现A.黄色鲜明B.烦躁神昏C.大便灰白而溏D.身有微热E.舌苔厚腻微黄42、病理性胎黄所指哪项是不正确的A.生后24小时内即见黄疸B.黄疸10~14天左右逐渐消退C.黄疸退而复现D.精神萎靡,食欲不振E.黄疸2~3周仍不消退43、胎黄的发病与下列哪一脏腑无关A.肝B.胆C.胃D.肾E.脾44、胎黄的发病原因哪项说法欠妥A.湿热熏蒸B.寒湿阻滞C.瘀积发黄D.先天缺陷E.阴虚内热45、以下症状除哪项外,均为上盛下虚型夏季热的临床症状A.精神萎靡,虚烦不安B.面色苍白,下肢不温C.小便澄清,频数无度D.口渴多饮,大便秘结E.身热不退46、夏季热暑伤肺胃型的症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发热持续不退B.恶风头痛C.口渴引饮D.皮肤灼热无汗E.小便频数清长47、夏季热除特有的症状外,在其兼证中,下列哪项不符A.食欲减退B.面色苍白C.身体日渐消瘦D.肢端欠温E.精神无明显改变48、以下哪项与夏季热的发病无关A.感受暑湿疫毒B.发育营养较差C.病后失调气阴不足D.入夏之后,暑热亢盛E.小儿不耐暑热熏蒸49、疰夏脾胃虚弱的症状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食欲不振B.精神倦怠C.身热不扬D.口中无味E.嗜卧懒言50、疰夏湿困脾胃的症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身热不扬B.食欲不振C.精神倦怠D.口中无味E.嗜卧懒言51、以下哪项不是疰夏的临床症状A.全身倦怠B.口渴引饮C.食欲不振D.大便不调E.精神萎靡52、以下除哪项外都是疫毒痢的治疗原则A.开闭B.泄邪C.清热D.止泻E.固脱救逆53、以下除哪项外都属于疫毒痢临床特征A.突然发病B.发热C.抽风D.昏迷E.腹泻54、以下哪项是疫毒痢发病的主要诱因A.饥饿B.感受寒凉C.不洁饮食D.疲劳E.其他疾病后体弱未愈55、以下哪项不属小儿麻痹症的证型A.邪郁肺胃B.邪注经络C.气虚血滞D.肝肾亏损E.脾肾阳衰56、小儿麻痹症邪注经络治疗首选方剂是A.三妙丸B.羌活胜湿汤C.牵正散D.补阳还五汤E.葛根解肌汤57、小儿麻痹症在肺胃症状消失几天后复又发热A.1~5天C.3~5天D.5~10天E.1~2周58、小儿麻痹症邪郁肺胃治疗首选方剂是A.葛根黄芩黄连汤B.银翘散C.新加香薷饮D.羌活胜湿汤E.三妙丸59、小儿麻痹症初起邪在A.肠胃B.肺胃C.经络D.脾胃E.四肢60、小儿麻痹症多见于几岁小儿A.1~2岁B.1~3岁D.2~6岁E.2岁以下61、脐血症见面色白,精神萎靡,手足欠温,舌淡苔白,指纹色淡,治疗应选用A.茜根散B.资生健脾丸C.参苓白术散D.归脾汤E.补中益气汤62、治疗脐疮的首选方剂是A.五味消毒饮B.犀角散C.犀角消毒饮D.黄连解毒汤E.普济消毒饮63、治疗脐湿的方法是A.内服五苓散B.内服五味消毒饮C.外用龙骨散D.外用冰硼散E.内服三妙丸64、治疗脐风的主方是A.小儿回春丹B.撮风散C.远志丸D.玉真散E.羚角钩藤汤65、脐风的治疗原则是A.祛风活血,养肝熄风B.宣通经络,驱风镇痉C.清热化湿,安神镇惊D.平肝熄风,豁痰开窍E.清心开窍,凉血解毒66、脐风多在生后几日内发病A.1~2天B.3~4天C.4~7天D.7~10天E.10~20天67、赤游丹如见高热,烦躁,口渴,舌绛苔黄者,治疗可用A.白虎汤B.清营汤C.清瘟败毒饮D.犀角地黄汤E.凉膈散68、治疗邪毒入营型赤游丹的首选方剂是A.化斑汤B.神犀丹C.清营汤D.犀角地黄汤E.凉营清气汤69、治疗风火热毒型赤游丹的首选方剂是A.普济消毒饮B.五味消毒饮C.犀角解毒饮D.银翘散E.宣毒发表汤70、赤游丹又名A.丹痧B.斑毒C.疫痧D.痧癞E.丹毒71、治疗瘀积发黄型胎黄首选方剂是A.膈下逐瘀汤B.桃红四物汤C.血府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失笑散72、治疗湿热熏蒸型胎黄首选方剂A.犀角散B.栀子柏皮汤C.茵陈蒿汤D.甘露消毒丹E.茵陈五苓散73、生理性胎黄自行消退的时间一般是A.生后4~6日B.生后6~8日C.生后8~10日D.生后10~14日E.生后14~20日74、生理性胎黄出现的时间一般是A.出生当日B.生后2~3日C.生后4~5日D.生后5~6日E.生后6~7日75、小儿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幼童期E.儿童期76、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是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幼童期E.儿童期77、围产期指A.母亲怀孕~小儿出生B.母亲怀孕~小儿出生后7天C.孕期4周~小儿出生D.孕期28周~小儿出生E.孕期28周~生后7天78、儿童期指的是A.3~5岁B.3~7岁C.5~7岁D.5~12岁E.7~12岁79、幼童期指的是A.1~3岁B.1~5岁C.1~7岁D.3~5岁E.3~7岁80、幼儿期指的是A.1~2岁B.1~3岁C.1~4岁D.1~5岁E.1~6岁81、婴儿期指的是A.出生~14天B.14~28天C.28天~6个月D.28天~1岁E.28天~2岁82、新生儿期指的是A.出生~14天B.出生~28天C.出生~2个月D.出生~6个月E.出生~1岁83、小儿为”纯阳之体”的含义是A.小儿病易热化B.小儿为有阳无阴之体C.小儿为阳亢阴亏之体D.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快E.以上均是84、小儿”稚阴稚阳”的含义是A.小儿精、血、津液及脏腑功能均未充足完善B.小儿临床易出现阴虚阳亢及阳虚衰脱之证C.小儿形气稚嫩,易患疾病D.小儿患病传变迅速E.以上均是85、下述除哪项外均为钱乙的学术观点A.小儿五脏”三不足,二有余”B.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C.疳皆脾胃病D.急惊用凉泻,慢惊用温补E.明确鉴别惊风与癫痫86、万全的主要学术思想有A.五脏以胃气为本B.小儿五脏”三不足,二有余”C.重视胎养、蓐养、鞠养D.”温补凉泻各附所宜”治疗痘疹E.以上均是87、《麻科活人全书》的作者是A.钱乙B.董汲C.陈飞霞D.夏禹铸E.谢玉琼88、小儿指纹”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是谁提出的A.钱乙B.万全C.陈文中D.陈飞霞E.夏禹铸89、小儿五脏”三不足,二有余”是谁提出的A.钱乙B.陈文中C.董汲D.曾世荣E.万全90、万全为何朝代儿科名医A.汉代B.唐代C.明代D.宋代E.清代91、儿科第一部关于痘疹的专著是A.《小儿痘疹方论》B.《小儿斑疹备急方论》C.《小儿病原方论》D.《幼幼新书》E.《活幼心书》92、《幼幼新书》的作者是A.刘防B.钱乙C.万全D.董汲E.曾世荣93、”儿科之圣”指的是A.华佗B.孙思邈C.张仲景D.钱乙E.万全94、首先提出”疳皆脾胃病”的是A.孙思邈B.钱乙C.阎孝忠D.万全E.陈文中精品文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5、钱乙首创A.六经辨证B.脏腑辨证C.五脏辨证D.卫气营血辨证E.三焦辨证96、《小儿药证直诀》的作者是A.淳于意B.孙思邈C.华佗D.钱乙E.董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试题,强烈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