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2.自我意识3.心理健康教育4.教师角色5、学习迁移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
3、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
4、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评价到道德信念、道德概念再到道德观念的过程。
三、简述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意义。
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3.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及影响因素。
4.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5.试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创造性的实质是什么?试论述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2分〉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2分)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与把握以及对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意识,它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4分)3.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成熟度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4分)4.教师角色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由于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应成为一个集许多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
2017年湖南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资料全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的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答: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4.高等教育心理学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答: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2.高等学校的学习心理研究;3.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4.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
4、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实验教育学:德国(实验教育学的名称由莫依曼提出;拉伊);法国(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及教育上的问题科学教育心理学:20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三卷本为诞生标志;特点:1.是在大量的学习实验与测验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2.建构出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即三大组成部分;联结派:1.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把刺激-反应作为心理或行为的最高解释的原则或公式;2.把所有的学习都归结刺激(反应联结的形式);3.注重外部现象与外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研究。
认知派:1.学习或行为要以意识为中介,受意识支配,而非刺激与反应的直接的、机械的联系;2.学习在于依靠主观的组织作用形成“完形”或“认知”,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盲目的;3.注重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20世纪初,帕克与杜威提倡的“进步教育运动”,20世界60年代,罗杰斯和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兴起;基本主张:1.尊重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与人的差异;2.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3.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者中心”,即注重学习者的需要、愿望、兴趣、情感,尤其是人格在学习中的作用,将自发性和主动性看成学习的动力;4.在教学方面,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10-12章课后答案(第3版陈琦)

第十章技能的学习10.2课后思老题详解一、选处聽1.卜死对技能描述止硝的是()°A.技能就是活动程存B・找能就是潜能C・技能是通过练习能提岛的D・技施一、•子就能学公[??«] C【解方订技能固R经过练习而获彻的合乎池則的认知涵动或射休活动的动仆方式-它足在片尺的学习过耳中.2.慄作技能按照慄作的违续性的不同分为(>.A.時细技能和大肌肉技能B.连贲技能和不连贡技能C.封丙技能和开放件技能D.器城世技能用开成羽技能【拎知»tm】连赏技能是描以止续.不何断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动作.不逐穴技能是指对特定的忙帑刺激做出的将定的运动’这是粮据慄作的连续性的不同而划分的。
3.卜死風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A.驾枝汽车B.洗衣眼C.解两步应用功D・听鹑声咅【轩案】C【昭】心钞技施忌一件凋节和左別心智沼功先形成的舍?法则的心削沾功方式.阅汝技能、写作技能、运□技施、解理技能咎那足常见的心咎技能,4・下列不屈「右特技能的待点的是()•A.内潜性B.客观性C.倚堀性D.观念性【林】B【解折】心出技能与樣作技黴HI匕具有以个特点:①动作対皱的卫念性;②动作执行的内濟性;③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5.卜列"关动作技能学习中络习说法不正備的是<>.A.练习包拈有意义的虫寂和&锻B.练习緩足不断的皿奴C.练刃中存在禹贩底乂I).练习有先快后慢.先慢右快.快慢变化不犬二种形式【答知Btm】体刃是描以电成某种技能为p的的学刃加J・杲以京押一宜的幼作方式为u标血进行的反7槪作过理・练另包拈虫父和反35・不足单•纯的反取操作或机城虫口・而足以滋提・定的活动力式为II标的反父.学生的动件技能的练习戌绩谨步捉為上婴R现E动什速喪机快和砒规性捉尚i..其&现形弍冇•种:①练习进步先快片慢.②练习遊少先慢月快・③纵习迓少先圻比较徴.庄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淀阶段往IE出现进步曾呵停顿境娥・称之为BilSfM・一、处存題1 •番込技能和习旳的区别和联系.存:煦缄的技確和习愷两丹之间是3K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具体O护如2(1>联系习悄和熟练的技能都差门动化r的动件系统.任何习惯我开了门动化的汕幼动忙系统恋无法龙瓦(2>区别①习很足实现导町功的需蚊已成为一种实现英种IT动化动仆系绞的心埋倾向.当人适时地将於种另燈实现时.该人號获紂了满足.产生裔快的心佈:反Z,就却;I起不愉快的俗绪.血魁练技曉则仅仅足•种白动化的动作方式.不•定与人的需要联纟在•起.②豹嫁技能是4有日的、有计划的纷习屮形成的.向习熾却可以在无帝中.通过简e的尬咫养玻。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的定情镜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答: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4.高等教育心理学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原则和方法?答: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育性原则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量法4.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答: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5.试述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答:1.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3.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目前我国的非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深化改革。
大胆创新的问题。
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需要在改革中提高。
而这些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
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5.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l司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1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意识 D.创造性勇气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13.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选择)(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和后天规律(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规律(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四)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简答)(一)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二)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三)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四)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五)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六)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第二节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二、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把握)(一)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二)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三)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第三节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一、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判断对错)(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二)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三)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四)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五)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六)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第三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二、学习的分类(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学习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理论)有效地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看)①要就事论事,使被罚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所在,即要将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受罚者的消极情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
②防止惩罚的程度太轻。
惩罚太轻往往出现在受罚的行为存在着其他强化之时。
③防止惩罚后奖赏。
④不同时间场合、不同教育者之间惩罚要有一致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
这是强调遵循:(B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A. 理论联系实际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
这种研究方法是(C )A.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测量法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5.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l司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1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意识 D.创造性勇气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13.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16.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二、填空题1.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 )。
2.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 );二是( )。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固定的、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
这就是( )。
4.德国心理学家苛勒于1917年提出了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
该模式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 )过程。
5.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依次是:( )、( )、( )、 ( )、 ( )。
6.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型,又称( )。
7.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可分为( )、( )、( )和( )四个阶段。
8.分析问题就是要分析问题的( )和(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9.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 )和( )。
16.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和( )。
三、简答题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哪些?2.简述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
3.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
4.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包括哪些方面?5.简述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
四、论述题1.论述创造性思维以及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
题中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因此,答案为C。
2.C解析: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
因此,答案为C。
3.A解析: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为此,可以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因此,答案为A。
4.A解析: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
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
因此,答案为A。
5.B解析: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对代数式a2-22进行因式分解正属于这类问题。
因此,答案为B。
6.B解析: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变通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因此,答案为B。
7.C解析: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因此,答案为C。
8.D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
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后者产生的成品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金刚经》原文手抄稿不属于创造性作品,因此,答案为D。
解析:尽管对创造性有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因此,答案为D。
12.A解析: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像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
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动机、情感和意志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因此,答案为A。
13.A解析: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教科书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教科书上的问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因此,答案为A。
14.A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
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
鸟是原型,它对飞机的发明起到了启发作用,故属于原型启发。
因此,答案为A。
15.B解析: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头脑风暴法。
因此,答案为B。
16.D解析: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定势使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
因此,答案为D。
二、填空题1.情境2.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3.尝试——错误模型4.顿悟11.问题情境12.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13.真创造;类创造14.流畅性;灵活性或变通性;独特性15.发散性思维l6.头脑风暴法;戈登技术三、简答题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答: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
(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有时有助于解决问题,有时妨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3)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4)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这是从情绪的性质方面讲的。
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
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但动机过强,也会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
问题表征将任务范围或作业领域转化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
问题空间就是人对问题的内部表征,包含三种状态,即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
初始状态指问题被认识时所处的情境;目标状态指要寻求的最终结果。
中间状态指在实现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变过程中,由操作引起的种种状态。
(2)选择操作操作就是问题解决者把一种问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问题状态的认知活动,也叫算子。
有些算子可随问题空间的形成而获得,有些则需进行选择。
当问题空间较小时,正确的算子易于选择;当问题空间较大时,则难于选择正确的算子,需应用一定的问题解决策略来进行。
问题解决策略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案、计划或办法,它决定着问题解决的具体步骤。
选择操作和确定问题解决策略密不可分,问题解决总是由一定策略来引导搜索的,可以将选择操作阶段同时看作是确定问题解决策略阶段。
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一是算法策略,指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
二是启发式策略,指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施操作问题解决者实际运用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或当前的状态,使之逐步接近并到达目标状态,也叫执行策略阶段。
简单的问题只需少量操作,选定的策略就能顺利实施,复杂的问题则需要一系列操作才能完成,有时甚至选定的策略也无法实施。
(4)评价当前状态对算子和策略是否合适,当前状态是否接近目标状态,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等做出评价。
当前状态被评价为目标状态,则问题得到解决,否则需进一步选择算子和改变策略,甚至需重新表征问题空间。
3.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
答: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其基本特点如下:(1)问题情境性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
问题情境指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
它促使个体积极思考,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
没有问题情境就没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结果则是问题情境的消失。
(2)目的指向性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指向的活动,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操作,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3)操作序列性问题解决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