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劳动力需求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_02劳动需求

劳动经济学_02劳动需求

15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2. 技术的变化
我们常常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 要素的生产函数Q = F(L,K)来分析 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 用技术系数来反映生产一单位产 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投入之间的配合 比例关系。技术系数可以划分为固定 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
16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3. 时间长短

18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 劳动需求的因素 有很多,如果把影响劳动需求的各种 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需求作为因 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揭示劳动需 求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个函数 称为劳动(力)需求函数。 D = f(X1,X2,X3,‥‥‥Xn)
19
劳动需求的表达方式

• • • • •
• 1. 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 原则 • 由于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的边 际收益为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使用 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故卖方 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可用公 式表示为: • MRP = W 或 MR ·MP = W
39
一、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2. 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42
第三节

劳动需求弹性
一、劳动需求弹性的含义
弹性这个概念可以用来表示因变 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 弹性系数 =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 假定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 Y = f (X),则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Y/Y △Y/△X • e = ——— = ——— • △X/X X/Y
43
一、劳动需求弹性的含义
• 劳动需求弹性(labor demand elasticity),全称为劳动力需求的工 资弹性,是劳动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 要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劳动 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 单位劳动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即当工 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 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的效用或满 足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
每 天 收 入
0
2
4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10
闲暇时间
工作时间
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边际替代率递减(MRShy);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越高。
每 天 收 入
a b
c d
0
2
4
6
8
10
W
S
图2-1
L
2.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劳动力供给量的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即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 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Es
L / L W / W
A(ES=0) E(ES<1)
W
C(ES=1)
D(ES>1) B ES
(1)供给无弹性,即ES 0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 ES (3)单位供给弹性,即 ES 1 (4)供给富有弹性,即 ES 1 (5)供给缺乏弹性,即 ES 1
思考:
1. 下列哪些人属于劳动力资源,哪些不属于劳动力资源? 残疾人、精神病人、未成年工、重新被聘用的退休职 工、农村中的半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 (潜在劳动力资源等于劳动适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和劳动 年龄以外实际从事劳动的人口之和) 2.在校学习的青年学生是否属于现实劳动力资源?
(现实劳动力资源等于从潜在劳动力资源中减去那些虽具有劳动能力 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从事社会劳动的人)
Y
c a b
0 U1 U2 H
U3
W=MRS
不参加工作的决策
Y
U1 U2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D、劳动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我国把男60岁,女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3.劳动力资源:指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4.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判断一国劳动力资源量的大小,不应只考虑它的数量,还应考虑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平均素质。

劳动力资源还可有潜在和现实之分;5.劳动力资源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劳动力资源较广泛,而社会劳动力的范围较窄。

6.劳动力需求:指一个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7.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8.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而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B、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C、工资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F、社会保障制度;G、宏观经济状况;H、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2000年在世界各国中,如果从高至低排列,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排第9位。

3.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4.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A、两种假说的前提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妇女构成,其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完全无弹性)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1、生产技术的假设.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可变,前者在设计劳动力需求模型时必须,后者动态分析时必要。

2、组织目标的假设。

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

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3、市场环境的假设。

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但实际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3.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4.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5.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6.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希克斯技术进步7.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相同,也需要相对多地使用劳动第二章劳动力供给8 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9主体均衡——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10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11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12替代效应——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13均衡——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即达到了均衡状态。

14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15U-V 分析——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16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

2.2.1完全竞争的基本假设

完全竞争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利润最大化目标 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劳动力同质假设
(1)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 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含义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几个概念:



边际物质产品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产品价值 平均产品产值
A
MPL APL
A’
B’
APL
C’
MPL
L


总产量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变动投入L与某 一固定量的资本K相结合所生产的最大产量。总 产量的变化过程:增加较快----减慢----停止---下降 总产量(TP): TP = Q = f(L,K) 平均产量(AP):APL=TP/L; APK=TP/K 边际产量(MP): MPL=TP/L; MPK=TP/K MPL=dTP/dL; MPK=dTP/dK



需求量:与一定工资水平相对应的劳动力需求 需求曲线:工资与需求量一一对应的轨迹 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劳动力需求曲线:
W

需求曲线说明了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劳动力需求量 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 关系。
O
LD
工资率变化


假定资本、技术不变, 第一,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较高的成本,从 而导致产品价格的提高,产品价格的提高会 导致产品需求量的下降。需求量的下降最终 会导致劳动就业量的减少,这种劳动就业的 下降称为规模效应,即生产规模缩减对就业 的影响。 第二,工资率上升,企业就愿意用其它生产 要素来替代劳动,如使用更多的资本,这种 情况称为“替代效应”。

劳动经济学(2)概述

劳动经济学(2)概述

2
劳动力需求的主体
企业 最重要的劳动力需求主体,直接反映经济活动水平。 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是劳动力需求研究的主要内容。 政府 政府的劳动力需求则往往与政府的财政支出相关,是 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变量。 从事自我雇佣工作的劳动者自身 自我雇佣的劳动力需求就是自身的劳动,其变化往往 表现为个人劳动时间的变化,而不是就业人数统计的 变化。
26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表现为前者较为平 坦,而后者更为陡峭。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许多短期需求曲线相交。
工资率 W1 W0
DS1
DS2 B A
DS3
D
W2
C
E DL
0
L0
劳动数量
图2-8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
6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形状
产品价格为常数,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劳动 的边际产品MP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随着 劳动使用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品会逐步下降。 因此,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当 P大于 1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边际产品曲线的 上方;当P 小于 1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边际产品 曲线的下方;当 P等于 1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与边 际产品曲线重合。
17
完全竞争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
将H,I连接起来,得到多个企业调整情况下企业m对劳 动的需求曲线dm. 经过市场调整后的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仍然向右下 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18
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在长期,企业应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调整 其使用的劳动数量,而且可以调整资本存量。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劳动经济学(全)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全)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
48
.
第四节 社会劳动力供给
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如果劳动力市 场是个开放的市场,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 线就一定是一条从 左下方向右上方倾 斜的曲线。
劳动经济学
49
.
第四节 社会劳动力供给
三、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W S
C
W2
W0
A
B
W1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在同一条劳动力供
给曲线上的移动。
0
(罐)
(个)
0
100
0
1000
50
90
100
900
100
80
200
800
150
70
300
700
200
60
400
600
250
50
500
500
300
40
600
400
350
30
700
300
400
20
800
200
450
10
900
100
500
0
1000
0
总支出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劳动经济学
5
.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概述
一、劳动力
就业者(E):有工作可以做并且至少获得1个小时工资 支付的劳动者,或是从事非支付性的工作至少达到15个小时。
失业者(U):从某一工作岗位暂时下岗,或是没有工作, 但在参照周的前4周里一直在积极地寻找工作。
劳动经济学
6
.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 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 加;当劳动投入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 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 前提:
注意适用
1.短期
条件
2.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
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产品收益MR
•增加1单位劳动力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边际产量或边际产品MP。 •增加1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定义为边际收益P •增加1单位劳动力所增加的产量,进而带来的收益的增加量定 为边际产品收益MR=MP×P
短期需求 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因素是劳动投入
按要素

可变性 长期需求
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2.1.3 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
➢市场上有众多的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 ➢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市场主体具有完全信息,且获得信息的成本为零 ➢劳动力是同质的,具有相同的质量
2.1.3 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第二章 劳动力需求
2.1.1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 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三个特征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需要边际生产率理论支持
是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
2.1.2 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企业需求
是劳动力需求的主体
按需求 行业需求 范围
是本行业中企业劳动力需求总和
市场需求 是一个市场中所有行业劳动力需求总和
价格之比。 MPL W MPK R
K
Ke2
e2
Ke1
b
e1替规代模源自效效 W1 e2 应 b应
W0
e1
Q0
Q1
DL D1 D2
Le2 Lb
Le1
O
LO
Le2 Lb
Le1
L
由劳动力价格变化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分析可得: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即工
资率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于短期调整。
技术替代率递减) ➢密集性 ➢离原点越远,产
量越大 ➢斜率为负
K
a K
b
O L 等产量曲线
Q2 Q1
L
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MRTS K L
MPL=ΔTP/ΔL MPK=ΔTP/ΔK
ΔL=ΔTP/MPL ΔK=ΔTP/MPK
所以MPL • L MPK • K
则 K MPL L MPK
即:MRTS MPL MPK
L
等成本线
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
由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
K
A
切点决定
MPL W MPK R
K*
E
B Q0
L*
C1 C2 C3
L
2.4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原则: 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 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 公式:MPL / W = MPK / R 或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两种要素的
组织目标的假设条件
➢生产性组织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非生产性组织的目标:服务最大化,满意度最大化
生产技术的假设条件
➢短期:技术不变 ➢长期:技术可变
2.2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 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 利润公式: Ⅱ = R- C = QP-( Lw+Kr)
2.2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即两个可变要素 的边际产品之比
2.3.1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基础知识
(2)等成本线: C=L•w+K•r(构成总成本的劳 K 动与资本的不同组合)
➢斜率为两种要素价格比
(w/r)
➢要素价格已定,成本扩
大,成本线外移,距离原
点越远,成本越高
O
➢一种价格变化,成本线
便发生变化(若r增加一
倍;w增加一倍)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MC
MC=W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
总总
R
收成
入本
A
RC
利润 C
固 定 成 本
П=R-C
L*
L
П'=R'-C'=ΔR/ΔL-ΔC/ΔL=MR-MC=0
2.3.1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基础知识
(1)等产量曲线(为 生产一定的产量Q所 需的资本与劳动的组 合)
➢不能相交 ➢凸向原点(边际
产品价格和资本价格不变,且W=W1,企业生产均衡点为a,要素 需求为(L1,K1)。 当W1提高到W2,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调整分两步: 首先,K1不变,劳动力需求减少到Lb,原则是MR=W2,; 其次,再用资本替代劳动,原则是MPK/R=MPL/W.
W3
W2 W1
D3 D2 D1
e c b
a
DL L2 Lb 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