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分类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路线基本知识

城市轨道路线基本知识

5)出入库线 一般设置在端点站,专门用于停车和进行少量检修作 业的尽端线。
去车辆段
去车辆段
去车辆段。
3、车场线是指位于车场的线路,车场线路包 括牵出线,车底(空车)停留线,检修线及 综合基地内各种作业线和试车线。
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包括正线、辅助线、车 场线。 1、正线:指列车运行的线路,一般为双线。 线路两端车站应设计折返线设施。当线路两 端客流不平衡,需中间折返时,在折返站应 设置道岔渡线
2、辅助线包括折返线、联络线、渡线、停车 线、出入库线、安全线等。 1)折返线是为列车正常运行中折返调头时使 用的,基本要求是要满足列车折返运行能力 的需要。 折返线一般应结合车站线路形式统一布置, 常见的布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线路空间设置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可分为地下、地面( 含路堑、路堤)和高架三种方式。 1.地下线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的建设一般选择在城市中心 繁华地区,它是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小的一种线路敷 设方式。缩短线路长度、减少拆迁、降低工程造价。
2.地面线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是造价最低的一种敷设方式, 一般敷设在有条件的城市道路或郊区。为保证城市 轨道车辆的快速运行,一般为专用道形式,与城市 道路相交时,一般应设置为立交。 在连接中心城与卫星城之间或城市边缘地带,应尽 可能创造条件,设置地面线,以降低工程造价。
3.高架线
高架线是介于地面和地下之间的一种线路,既 保持了专用道的形式,占地也较少,对城市交通干 扰较小。高架线是城市轨道交通中一种重要的线路 敷设方式。高架区段中的高架桥是永久性的城市建 筑,结构寿命要求按50年(或100年)以上来考虑。
(二)主要组成 1、线路下部基础 路基、道床等组成 2、线路上部建筑 钢轨、轨枕、连接零件等组成。

简要说出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分类

简要说出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分类及特点介绍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常见的车辆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几种
类型。

每种车辆不同的特点,使其适用于不同的路线和场景。

1. 地铁
地铁是一种狭长的车厢,通常由6节或8节车厢组成。

其在城市
主干道中铺设,独立设站,能够快速地横贯城市,连接不同的区域。

地铁车辆一般采用电力牵引,车速相对较快,车站之间的间距也较宽,能够承载大规模的人流。

2. 轻轨
轻轨车辆通常由2至3个车厢组成,车体较小,适合于较清闲的
市区和郊区。

其适用于比较窄的轨道线路,速度较慢,但也因此适用
于范围较小的运行区域。

3. 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车长通常较短,一般由2节或3节车厢组成。

其适用于
比较繁忙的市区,车厢之间的距离较近,能够适应人流密度大的情况。

有轨电车通常采用从架线上获取电力驱动,能够沿途停靠,适用于城
市中短距离出行。

总的来说,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分类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来进
行定制。

这些车辆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未来还会出现更
多类型的车辆,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分类及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分类及组成

1.2 按线路的运营功能分类
(2)辅助线——联络线
定义:用于在同种制式的线路之间 实现列车过轨运行,其位置由线网规划 确定。
作用:是车辆送修的通道,也是调 转运营车辆的通道;可作为临时运营正 线,也可作为后建线路的设备运输通道。
1.2 按线路的运营功能分类
(2)辅助线——联络线
分类: 联络线按其布置形式可
1.1 路基 道传来的列车的压力,因而 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 性和耐久性。
1.2 桥梁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桥梁, 除了仍然具备跨越障碍物的功 能外,还具有实现立体交通的 功能。
1.2 桥梁
3大特点: ① 长且平。长度从几百米到二三十公里不等; 处于城市之中,除与地下交接的过渡段起伏 较大外,其他区段相对比较平顺。 ② 窄。轨道交通高架桥单线桥宽5m左右,双 线桥宽度也不过9.5m。 ③ 要求高。为了满足乘客舒适性的要求,大 多数高架桥都设计为无缝线路。
将线路上行线、下行 线及折返线连接起来 的线路。
1.2 按线路的运营功能分类
(2)辅助线——渡线
作用:渡线可满足改变列车进路的需要, 也可改变列车运行方向。
提示:在中间站利用渡线进行区间列车 折返时,需占用正线进行作业,故对行车组 织要求十分严格,且列车运行间隔受其制约 将加大,导致线路通行能力下降,安全可靠 性存在隐患。所以运行速度较高、运行间隔 较短时,不宜采用渡线作为折返方式。
停车线
1.2 按线路的运营功能分类
(2)辅助线——折返线 定义:折返线是在线路两端终点站,或者准备开行折返列车的区间站,供运营列车往返运行时 调头而设置的线路。 形式:折返线包括环形折返线和尽端折返线,尽端折返又包括单线折返和双线折返两种形式。
1.2 按线路的运营功能分类

轨道交通概论

轨道交通概论

轨道交通概论院轨道交通专家周心培基础篇1、轨道交通分类城市轨道交通顾名思义就是车辆在轨道上行驶的公共交通系统。

火车,有轨电车等等都属于轨道交通,前者属于较长距离的城际间的交通,后者是低速行驶于街市的公共交通,但两者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粗略地可以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分为地铁和轻轨两大类,其中轻轨又可分为普通轮轨式、独轨跨座式和独轨悬挂式三种。

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即属普通轮轨式的轨道交道。

广州地铁4号线的车辆采用线性电动机和特殊的轨道,但本质上仍属轮轨式的交通方式。

台北捷运的木栅线,采用的是胶轮车,在特别的砼轨槽内行驶,也属于轮轨式交道。

上海龙东路至浦东机场的磁悬浮线,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车轮和钢轨,不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之例。

目前重庆正在修建的就是独轨跨座式轨道交通工程。

独轨悬挂式类似于悬挂的索道缆车,只是车辆不是挂在缆索上,而是挂在专门的钢梁上,跨距可以做得比较大,用在一些公园和旅游区比较合适。

在我国独轨悬挂式作为正规的城市轨道交通还没有建设实例。

地铁普通轮轨式轻轨普通轮轨式独轨跨座式独轨悬挂式2、地铁与轻轨有人认为在地下跑的叫地铁,在地面上、在高架桥上跑的叫轻轨,这样区分对不对呢?最早的地铁确实是在地下跑的,要不怎么会叫地铁呢,而轻轨也确实大多数是在地面上跑,特别是在高架桥上跑,但严格讲这样区分是偏面的。

国际上对地铁和轻轨是以车辆的轴重来区分的:载客量大,车辆编组长,车辆轴重大,需要采用较重钢轨和轨道的划为地铁:而载客量相对较小,车辆编组也较短,车辆轴重较轻,可以采用轻型钢轨和轨道的则划为轻轨。

当然这样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例如武汉轻轨铺设的钢轨与地铁一样,都是60kg/m钢轨,这是因为重型轨线路稳定性好、耐磨、有利于运营。

在我国A型车的轴重约16t,属于地铁车辆;C型车的轴重约11t,属于轻轨车辆;而B型车的轴重约14t,介于A型和C型两者之间,地铁和轻轨都可以采用。

北京地铁采用的就是B型车,武汉轻轨采用的也是B型车。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总结 0项目1城市轨道基础 0任务1概论 0项目2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介绍 (2)任务1线路及车站 (2)任务2:车辆基础 (3)任务3供电系统 (4)任务4信号系统 (6)任务5通讯系统 (9)任务6机电设备 (10)任务7自动售检票系统 (13)任务8自动化系统 (14)项目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19)任务1 正线行车组织 (19)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总结项目1城市轨道基础任务1概论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运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特点:快捷,准时,舒适,安全,运能大,污染少.耗能低,占地面积少。

缺点:建设投入大,线路无再利用价值,运营成本高,技术条件要求高等。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1: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划分:(1)高运量系统(高峰小时万—7万人)(2)大运量(高峰小时万—5万人)(3)中运量(高峰小时万—3万人)2:按轨道交通空间位置划分(1)地下轨道(2)地面铁路(3)高架铁路3:按轨道形式划分(1)重轨铁路(2)轻轨铁路(3)独轨铁路4:按支撑导向制式划分(1)钢轮双轨系统(2)胶轮单轨系统(3)胶轮导轨系统5:按线路隔离程度划分(1)全隔离(2)半隔离(3)不隔离6:按服务区域分类划分(1)市郊铁路(2)市内铁路(3)区域快速铁路7:按列车运行控制方式的不同划分(1)按信号控制列车运行(2)按视线可见距离控制列车运行主要形式:(1)地下铁路(2)有轨电车(3)轻轨铁路(4)市郊铁路(5)独轨铁路(6)磁悬浮交通等项目2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介绍任务1线路及车站概述:城市轨道线路按轨道空间位置划分,分为地上线.地面线和高架线分类:(1)正线:指链接车站并贯穿运营线路始、终点的线路,绝大多数设计为双线,分为上下行线。

(2)辅助线:包括折返线、渡线、联络线、停车线、出入段线、安全线等。

(3)车场线:包括牵出线、停车线、检修线以及综合基地内各种作业线和试车线。

线路平面: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基本知识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基本知识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基本知识
1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的种类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 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类型 纵览目前世界各国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 基于各自不同的特点,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 主要有以下8类:

(一)地铁 (二)轻轨 (三)单轨 (四)有轨电车 (五)城市铁路 (六)磁浮系统 (七)线性电机车系统 (八)新交通系统

机电系统的关联性示 例:FAS需与给排水 系统高度关联

环控系 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给水系统 •生产、生活给水 •消防栓给水系统 •自动喷淋给水系统 •空调冷却循环水

In:城市自来水

排水系统 •结构渗漏水 •消防 •生产 •生活废水

给水与 排水系统

主排水泵站 •辅助排水泵房 •污水泵房 •临时排水泵房

调度指挥通信系统 • 有线调度电话 • 站间行车电话, 又称闭塞电话 • 区间电话

无线通信系统 • 正线 • 车辆段 其它 • 公务通信 • 广播 • 治安 • 电视监视系统 • 其它传输系统


通信系 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通风与空调系统 FAS防排烟消防系统 BAS环境监控系统 屏蔽门系统
(三)单轨

单轨系统(Monorail)是指通过单一轨道
梁支撑车厢并提供导引作用而运行的轨
道交通系统,其最大特点是车体宽度比
承载轨道宽。
8


以支撑方式的不同,单轨一般包括跨坐 式和悬挂式两种类型。单轨系统的单方 向小时运量为5000~20000人次。 单轨系统大多数情况下采用高架方式, 因其景观性较好,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在 地面或地下运行。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分类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分类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

而轨道交通车辆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乘客的安全、舒适以及运营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类车辆的特点、优缺点等。

传统地铁车辆传统地铁车辆是最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根据动力来源以及车辆结构等因素,可将传统地铁车辆分为以下几类:1. 直流电力驱动车辆直流电力驱动车辆采用直流电动机作为驱动力源,通常以第三轨供电。

这类车辆具有传统的设计和结构,成熟可靠,广泛运用于早期地铁系统。

但由于其电气设计相对简单,能效较低,且无法实现调速控制,因此不适合长距离、高速运营。

2. 交流电力驱动车辆交流电力驱动车辆采用交流电动机作为驱动力源,通常以架空线供电。

这类车辆的设计和结构相对较新,能够实现调速控制,具备更高的能效和运营效率。

许多现代地铁系统已经采用交流电力驱动车辆,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 线性电机驱动车辆线性电机驱动车辆采用线性电动机作为驱动力源,通过轨道上的电磁场与车辆上的线性电机相互作用来推动车辆运动。

这类车辆的特点是无需牵引线,减少了建设成本和环境污染,并且能够实现更高的加速度和制动效果。

线性电机驱动车辆在高速磁悬浮列车等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轻轨车辆轻轨车辆是介于传统地铁车辆和有轨电车之间的一类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根据设计和使用需求的不同,轻轨车辆可分为以下几类:1. 快速轻轨车辆快速轻轨车辆通常采用交流电力驱动,具备较高的运营速度和能效。

这类车辆通常在城市快速交通系统中应用,能够满足乘客长距离、高速出行的需求。

快速轻轨车辆在大城市的联通线路和郊区快速交通系统中得到广泛使用。

2. 城市短距离轻轨车辆城市短距离轻轨车辆通常采用直流电力驱动,适用于城市内的短距离交通需求。

这类车辆相对较小、灵活,能够在城市狭窄的区域内运行,并且可以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接驳。

轨道交通的类型名词解释

轨道交通的类型名词解释

轨道交通的类型名词解释轨道交通是一种现代城市交通方式,通过铺设在地面或地下的轨道上行驶的车辆,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高铁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减轻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下面将对这些轨道交通的类型进行一一解释。

1. 地铁:地铁是一种地下或高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用于城市间的长途交通和区域交通。

地铁一般有多个线路,不同的线路通过交汇处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地铁的列车可以承载大量乘客,通常会设立多个车站,沿着城市不同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地标进行停靠。

地铁的特点是快速、稳定、安全,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跨市通勤方式。

2. 轻轨:轻轨也是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区别于地铁的是,轻轨通常运行在地面上或低空轨道。

轻轨的车体相对较小,列车的频率也相对较低。

轻轨线路通常较短,通过连接城市不同的街区和周边地区,便于乘客的短途出行。

轻轨通常在繁华地区和住宅区之间提供便利的交通选择。

与地铁相比,轻轨建设成本较低,但依然能够提供较高的运输能力。

3. 有轨电车:有轨电车是以电力为动力,固定在轨道上行驶的城市交通工具。

有轨电车通常在城市内部环形或线性布置,穿过主要商业街道和重要地标。

有轨电车的运行速度较慢,但能够满足短途出行的需求,特别是在拥挤的市中心地区。

有轨电车系统一般有多个车厢连接而成,乘客可以在车厢内自由进出,提供了一种便捷且环保的交通选择。

4. 高铁:高铁是一种高速铁路系统,适用于长距离出行。

高铁以其高速和舒适的行驶体验而受欢迎,通常连接两个重要城市或城市群,提供便利的交通选择。

高铁的特点是列车速度快,行车平稳,设施完备,能够大幅度减少旅行时间。

高铁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了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综上所述,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高铁是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常见类型。

它们各自都有独特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出行需求。

这些轨道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扩建,为我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减轻了交通压力,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来说轨道交通其实可从下列2个角度分类:1. 按空间位置可分为:地下铁、高架铁、地面铁路。

--这种分类只考虑地铁建造的位置,在上海来说,只有北北延开通前的3号线完全满足“高架铁”的概念,现在的8号线完全满足“地下铁”的概念,其它轨道交通线路都是某2种或者3种类型的组合。

2. 按交通所用轨道的轻重可分为:轻轨、重轨。

--按这个概念,定义上来说,重轨使用的是60以上的轨道,轻轨使用的是50以下的轨道。

在上海,由于所有轨道交通由于全部使用的是60以上的轨道,所以从定义上都是重轨!!!当然,以上只是教科书式的定义,实际应用中,尤其在上海的应用中,就复杂了...在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最早的规划中,是以“R(市域快速铁)、M(市区地铁)、L(区际轻轨)”线来分的,另外,当然新型有轨电车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下表来看看这4种线路的区别!在上表中,只有满足所有的条件,才能满足“RML”标准,这个也是区分重轨和轻轨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但是规划赶不上变化,上海现行的轨道交通网络实际上与之相去甚远......比如说3号线,大家都叫它“轻轨明珠线”,实际上它被定义成了M线,建造也是按M线建造的......但是它又是全部在地上,与M线以地下为主的行驶方式有一定的区别。

所以如果一定要给3号线一个定义的话,应该是高架M线……再举例说5号线,6号线:从定义上说,它是L线,但是由于上海市区的发展,6号线已经应该算是全部在市区以内了,另外,5号线,6号线用的全部是重轨,所以它们也并不完全符合轻轨的标准。

当然,为了方便与所谓的“重轨”区分,我们还是把他们称为了“轻轨”。

摘要: 在分析世界各国已经正式运营、技术成熟的各种轨道交通的基础上, 从牵引方式、导向方式、线路专用程度、车辆编组形式及系统运输能力等5 个方面界定城市轨道交通, 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作7 种类型, 并进行定义, 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分类; 定义; 研究1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从1868 年伦敦建成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 到现在世界上已有36 个国家和地区的78 个城市修建了地下铁道, 总营运线路长达5 500 km 。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 地下铁道有许多不同的名称。

英国的第一条地铁由于完全修建在地下, 所以叫做underground rail2 w ay, 译为地下铁道, 后来又叫做m etropo litan rail2 w ay, 译为都市铁道; 德国则称为underground bahn, 简称U 2Bahn, 翻译过来也叫做地下铁道; 日本叫地下铁道(汉字), 也称为都市高速铁道; 本世纪初, 纽约开始修建地铁, 叫做subw ay, 后来又有称为rap id tran2 sit, 是指快速交通, rail rap id tran sit, 简称RR T, 是指快速轨道交通, 也有的文献称为heavy rap id tran sit, 译为重型轨道交通。

为了降低地下铁道工程造价, 许多城市增加了地铁的高架部分, 甚至有的城市地铁以高架为主, 出现了elevated railw ay, 译为高架铁道。

本世纪60 年代, 由于汽车的过度发展, 使城市交通日益恶化, 导致道路阻塞, 车速下降, 能源消耗、交通事故增加, 促使人们重新评价无污染、经济的有轨电车。

德国首先将部分有轨电车线路移到地下, 称为Stadtbahn, 简称S2bahn, 后来在文献中陆续出现se2 m i2m etro 、in terim etro 、p re2m etro, 分别译为半地铁、过渡地铁和准地铁。

加拿大称为ligh t rap id tran sit sys2 tem , 译为轻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而在日本, 这一系统被称为轻快电车。

在德国出现的这一轨道交通, 由于其运量介于有轨电车和地铁之间,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逐渐得到了发展。

1978 年国际公共交通联盟正式命名为ligh t rail tran sit, 国内译为轻轨交通。

60 年代初是美国经济繁荣时期, 其人口从1940 年的1.3 亿增加到1960 年的118 亿, 城市人口从7 800 万人增至1.25 亿人。

受汽车发展的影响, 公共交通持续衰退, 具有经济实力的人移居郊外, 城市向市郊发展, 市中心则变成低收入的平民区。

因此, 在早晚高峰期间, 市中心和郊区间出现了长距离的大客流量, 单纯依靠汽车已不能胜任这一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首先提出发展新交通系统。

到90 年代, 新交通系统在工业发达国家取得了较大进步, 日本称为新交通系统(汉字), 英文为new tran spo rtation system; 法国出现ligh t au tom ated tran sit system, 简称为V AL 系统, 是自动驾驶的轻型交通系统; 美国称为p eop le mover, 是指大众运输系统。

从运输需求、提高地铁运营效率和降低建设费用的角度出发, 国外开始研究小断面地铁、快速地铁、大深度地铁和城市内的磁浮系统, 可以说城市轨道交通有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2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分类和定义的意义交通运输是城市基本职能和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运输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交通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在城市形成之后, 则要求交通技术水平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从地下铁道诞生以来的100 多年间, 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

每一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各轨道交通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由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缺乏统一的标准, 因此, 对各种轨道交通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 不但概念不清楚, 而且叫法也不统一, 统计数据混乱, 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及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带来严重的障碍。

因此,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定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不但可以清晰地阐明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 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各种轨道交通的了解, 澄清对各种轨道交通的模糊认识, 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3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研究对城市轨道交通分类的研究比较少, 日本曾经将轻轨交通分为有轨电车型、市郊有轨电车型、地下铁道型、铁路电车型和新交通系统型等5 种形式。

这种分类方法由于缺乏明显的界定范围, 未能反映出各种城市轨道交通的实质和特性。

如把有轨电车改造和各种新型交通方式都包括在轻轨交通范围内, 分类不够确切, 过于笼统。

德国基本是按照有轨电车改造的不同阶段将轻轨交通分作4 个等级, 将线路的专用程度、系统的运输能力作为分类中的主要界定条件。

德国的分类研究只限于轻轨交通, 不能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的全貌。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对各种公共交通方式按线路专用程度、系统技术和运营方式3 个特点来进行分类和定义, 这种分类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牵引方式和系统的运输能力。

4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界定范围4. 1城市轨道交通的牵引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过程中, 牵引方式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牵引动力是城市轨道交通完成运输的基本原动力, 其技术水平的高低、能耗和运价的大小, 一直在轨道交通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影响着轨道交通运输成本、运行安全和其发展, 最早的地下铁道采用的是蒸汽机车牵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很快出现了电气牵引的地下铁道。

当前世界各国地下铁道和其他城市轨道交通普遍采用直流牵引的馈电方式。

这种方式具有调速范围大、调速方便、易于控制、车辆起制动平稳、投资省等优点。

它不但适用于车辆上采用的电阻控制, 也适用于斩波调压和变频调压等不同牵引传动系统。

只在客流较少的非电气化市郊铁道线路上采用内燃动车组, 以节省投资费用。

4. 2线路的专用程度城市轨道交通按线路的专用程度基本上可分为 3 种类型: 一是完全隔离的专用线路, 包括隧道和高架, 与其他交通方式互不影响, 因此, 这种系统的车辆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 可以保持较高的准时性和安全性; 二是采用部分隔离的专用线, 这类系统存在部分平面交叉路口, 如轻轨交通在城市中心采用隔离的隧道和高架运行方式, 而在郊区交通并不繁忙的区段, 允许轻轨在地面行驶, 少数平交道口可设置信号装置, 保证轻轨车辆优先通过; 三是采用非隔离的全路面系统, 这是一种混合交通, 如有轨电车, 城市机动车辆可以进入该系统, 由于轨道车辆和机动车混杂行驶, 运行时间增加, 安全也难以保证。

线路的专用程度决定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性质、建设投资和系统的服务质量, 比较这3 种类型, 具有全隔离专用线路的系统由于可以采用较多的编组辆数、完善的信号控制、高站台、密闭式车站和先进的自动售检票, 使其具有如下优点: (1) 系统运输能力较大, 运行速度较高, 运营效率较高; (2) 系统服务质量好, 对乘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 系统安全性最好; (4) 运营费用最低; (5) 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节省有限的地面空间, 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和城市的上部空间; (6) 有利于实现轨道交通系统的自动控制。

全隔离的轨道交通系统最大的缺点是投资费用大, 隧道部分的费用又高于高架部分。

正因为这个原因, 全隔离系统的轨道交通路网在城市中延伸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部分隔离的轨道交通系统和全路面系统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 但部分隔离的轨道交通的优点还是比较明显的。

4. 3城市轨道车辆的导向方式城市轨道车辆的导向方式基本上分为2 种类型: 一种是由司机操纵在道路上运行的方式, 如公共汽车等是人工导向; 另一种类型是轮轨导向, 轮轨导向又分为钢轮钢轨导向方式和胶轮导向方式2 种。

市郊快速铁道、地铁、轻轨、线性电机牵引的系统和有轨电车等均属于钢轮钢轨导向方式, 单轨、导轨交通则是一种特殊的胶轮导向系统。

导向方式是城市轨道交通重要的特性之一, 影响着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运行和建设费用。

轮轨导向与司机人工导向系统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线路宽度尺寸较小; (2) 车辆结构较简单, 特别是钢轮钢轨导向; (3) 车辆运行性能较好; (4) 噪声较小; (5) 运行阻力小, 能耗低, 运营成本低; (6) 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容易实现自动控制和自动驾驶。

轮轨导向系统的缺点是与其他交通工具的兼容性较差, 所需建设费用高, 对城市而言缺乏灵活性, 系统改造和建设都有一定难度。

比较钢轮钢轨导向和胶轮导向系统, 在正常气候条件下, 胶轮导向系统牵引性能较好, 线路最大坡道可达70‰, 而且噪声较小, 但胶轮导向在雨雪潮湿的情况下牵引性能并不理想, 运行阻力大, 能耗较高, 导向及转折装置比较复杂, 建设费用较高, 胶轮导向方式只能适用全部专用的线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