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病变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主动脉缩窄-PPT课件

– 严重肺动脉狭窄者,杂音很轻或无杂音
心电图
• 电轴右偏 • 右心室肥大
X线检查
• 心影正常或稍大 • 肺血减少
– 肺纹纤细 – 肺动脉段凹陷
• 心尖圆钝
– 呈“靴状心”
• 升主动脉增宽
超声心动图
• 肺动脉口狭窄
– 收缩期血流加速
• 大室缺
– 室隔-主动脉不连续
• 升主动脉增宽前移
– 骑跨室间隔上
END
结束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主动脉缩窄
coarctation of aorta, CoA
返回
主动脉缩窄
• 降主动脉起始段的先天性缩窄
分型
• 根据缩窄与动脉韧带(或PDA)关系分为:导管 前型、近导管型和导管后型。
• 导管前型又称婴儿型,动脉导管呈未闭状态,常 合并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二 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等心血管畸形。
– 姑息手术 – 矫治手术
矫治术的手术适应证
• 目的:疏通肺动脉狭窄,修补室缺
• 必备条件
– 足够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 两侧肺动脉发育较好
• 目前主张
– 有症状的新生儿和婴儿一期矫治 – 无症状或症轻者,1~2岁时择期手术
姑息术的手术适应证
• 目的
– 增加肺血流,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 – 促进左室-肺动脉发育,为矫治术创造条件
• 听诊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 • 左背部肩胛骨旁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并向下方传导。
心电图
• 正常或电轴左偏 • 左心室高电压、肥大,甚至劳损
X线检查
• 心影大小正常或有不同程度左心室增大。主动脉 峡部凹陷,其上下方左侧纵隔增宽,呈3字形影像 征。
心电图
• 电轴右偏 • 右心室肥大
X线检查
• 心影正常或稍大 • 肺血减少
– 肺纹纤细 – 肺动脉段凹陷
• 心尖圆钝
– 呈“靴状心”
• 升主动脉增宽
超声心动图
• 肺动脉口狭窄
– 收缩期血流加速
• 大室缺
– 室隔-主动脉不连续
• 升主动脉增宽前移
– 骑跨室间隔上
END
结束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主动脉缩窄
coarctation of aorta, CoA
返回
主动脉缩窄
• 降主动脉起始段的先天性缩窄
分型
• 根据缩窄与动脉韧带(或PDA)关系分为:导管 前型、近导管型和导管后型。
• 导管前型又称婴儿型,动脉导管呈未闭状态,常 合并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二 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等心血管畸形。
– 姑息手术 – 矫治手术
矫治术的手术适应证
• 目的:疏通肺动脉狭窄,修补室缺
• 必备条件
– 足够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 两侧肺动脉发育较好
• 目前主张
– 有症状的新生儿和婴儿一期矫治 – 无症状或症轻者,1~2岁时择期手术
姑息术的手术适应证
• 目的
– 增加肺血流,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 – 促进左室-肺动脉发育,为矫治术创造条件
• 听诊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 • 左背部肩胛骨旁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并向下方传导。
心电图
• 正常或电轴左偏 • 左心室高电压、肥大,甚至劳损
X线检查
• 心影大小正常或有不同程度左心室增大。主动脉 峡部凹陷,其上下方左侧纵隔增宽,呈3字形影像 征。
主动脉夹层PPTPPT课件

2020/3/23
12
其它罕见的临床表现
声音嘶哑 上呼吸道阻塞 吞咽困难 咳血或呕血等
2020/3/23
13
体征
血压与脉搏 心脏体征 胸部体征 腹部体征 神经系统体征
2020/3/23
14
影像学诊断
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对AD的诊断帮助不大 ,胸部平片仅有辅助诊断 价值 目前可用于此的诊断方法包括 主动脉造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 (CT) 磁共振 (MRI) 经胸或经食管的超声心动图(UCG) 血管内超声。
2020/3/23
20
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 血管内导管介入治疗
2020/3/23
21
药物治疗
AD的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药物治疗是怀疑AD或确诊AD后能立即进行的治疗 对于无并发症的远端夹层疗效明确 ,不亚于外科治疗. 长期适当的药物治疗也是改善慢性夹层预后的重要措施。 AD的药物治疗有二个主要目标 一是降低血压至患者能耐受的最低水平 ,使主动脉壁压力尽可
主动脉夹层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
急诊科李小冬
2020/3/23
1
概述
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ction AD) 系主动脉内膜撕裂后循环中的血液通过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 ,
导致血管壁分层 发病率 AD的平均年发病率为 0.5~1万/10万人口,在美国每年至少发
病 2000例 AD最常发生在 50~7 0岁的男性,男女性别比约 3∶1, 40岁以下
2020/3/23
18
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是最近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可以确定病变主动脉的解剖 细节和夹层分离的范围。
2020/3/23
19
诊断要点
①高血压患者突发胸背及上腹部撕裂样痛 ,镇痛剂不能缓解 ②疼痛伴休克样证候 ,而血压反而升高或正常或稍降低 ③短期内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 (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体征 ,可 伴有心力衰竭 ④突发急腹症、神经系统障碍、急性肾衰竭或急性心包填塞等 ⑤胸片显示主动脉增宽或外形不规则 ⑥本病确诊有赖于影像学诊断技术
主动脉的解剖ppt课件

15
腹腔干:为一粗短动脉干,在主动脉裂
孔稍下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
肠系膜上动脉:在腹腔干的稍下方(相
当于第一腰椎水平)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
16
肾动脉:在平对第1、2腰椎体之间起自腹
主动脉侧壁,横行向外经肾门入肾。
肠系膜下动脉:平第3腰椎高度发自腹主
动脉前壁,在腹后壁腹膜后面行向左下方。
17
18
主动脉弓
• 是升主动脉的延续,呈弓形弯向左后 方,至第四胸椎体下缘移行为降主动 脉。 • 凸侧向上发出3个分支,自右向左依 次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 动脉。
5
头臂干(又称无名动脉):向右上方行
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 骨下动脉。
左右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 左右锁骨下动脉:是上肢的动脉主干。
髂总动脉
• 髂总动脉在第4腰椎体下缘水平由腹主 动脉分出。 • 至骶髂关节前方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 动脉。19髂内脉:为一短干,沿盆腔侧壁下行,
发出壁支和脏支,分布于盆壁和盆腔脏器。 髂外动脉:沿腰大肌内侧缘下行,经腹 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至股前部,移行为股动 脉。其主要分支为腹壁下动脉。 股动脉:为髂外动脉的延续,在股三角 内下行。
11
12
胸主动脉
胸部的动脉主干,发出壁支和脏支: 1.壁支:胸主动脉发出的壁支主要为第 3--11对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第1、2 肋间后动脉来自锁骨下动脉 。 2.脏支
13
14
腹主动脉
• 腹部的动脉主干。 • 腹主动脉的分支亦有脏支和壁支之分。 • 脏支分成对脏支和不成对脏支两种: ①成对脏支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和睾 丸动脉(女性为卵巢动脉)。 ②不成对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 肠系膜下动脉。
腹腔干:为一粗短动脉干,在主动脉裂
孔稍下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
肠系膜上动脉:在腹腔干的稍下方(相
当于第一腰椎水平)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
16
肾动脉:在平对第1、2腰椎体之间起自腹
主动脉侧壁,横行向外经肾门入肾。
肠系膜下动脉:平第3腰椎高度发自腹主
动脉前壁,在腹后壁腹膜后面行向左下方。
17
18
主动脉弓
• 是升主动脉的延续,呈弓形弯向左后 方,至第四胸椎体下缘移行为降主动 脉。 • 凸侧向上发出3个分支,自右向左依 次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 动脉。
5
头臂干(又称无名动脉):向右上方行
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 骨下动脉。
左右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 左右锁骨下动脉:是上肢的动脉主干。
髂总动脉
• 髂总动脉在第4腰椎体下缘水平由腹主 动脉分出。 • 至骶髂关节前方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 动脉。19髂内脉:为一短干,沿盆腔侧壁下行,
发出壁支和脏支,分布于盆壁和盆腔脏器。 髂外动脉:沿腰大肌内侧缘下行,经腹 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至股前部,移行为股动 脉。其主要分支为腹壁下动脉。 股动脉:为髂外动脉的延续,在股三角 内下行。
11
12
胸主动脉
胸部的动脉主干,发出壁支和脏支: 1.壁支:胸主动脉发出的壁支主要为第 3--11对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第1、2 肋间后动脉来自锁骨下动脉 。 2.脏支
13
14
腹主动脉
• 腹部的动脉主干。 • 腹主动脉的分支亦有脏支和壁支之分。 • 脏支分成对脏支和不成对脏支两种: ①成对脏支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和睾 丸动脉(女性为卵巢动脉)。 ②不成对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 肠系膜下动脉。
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AA与原因不明的脑梗死、特别是栓塞相关。 主动脉弓中部、远端的斑块的患者,其梗死倾向于发生
在左侧ICA的供血区。 TCD监测证实在AA患者,双侧MCA微栓子信号的数量增
加。
ppt课件
为什么检查主动脉? 哪些病人需要检查主动脉? 怎么检查主动脉? 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ppt课件
• 双侧ICA支配区或前、后循环同时发生的卒 中,或卒中与其他部位栓塞(肢体、肠系膜) 同时发生,无心源性栓塞的危险因素。
• 3.5mm 具有最大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 性57%,特异性63%)。
Tanaka,et al. Cerebrovasc Dis 2006;21:26–31
ppt课件
AA检测的技术手段
• 超声
– 经胸超声(TTE) – 经食道超声(TEE) – 血管腔内超声(IVUS) – 术中主动脉周围超声(EAUS)
ppt课件
ppt课件
TEE的缺陷
• 一定程度的不适感,食道、咽 部损伤(罕见)。
• 由于气管和左主支气管造成的 盲点,升主动脉远端和主动脉 弓近端不能观测。
ppt课件
EAUS
• 在开胸手术中进行。 • 不可能用于常规主动脉的检查。 • 可作为“金标准”评价TEE诊断AA的准确
5%
9%
11%
28%*
* P<0.01 Amarenco P, et al. N Engl J Med 1994; 331: 1474-1479.
ppt课件
• 严重AA患者未来的卒中风险升高
14/42
3/42
4.60(1.10-18.90)
79/363
54/757
Macleod, et al. Lancet Neurol 2004; 3: 408–14
在左侧ICA的供血区。 TCD监测证实在AA患者,双侧MCA微栓子信号的数量增
加。
ppt课件
为什么检查主动脉? 哪些病人需要检查主动脉? 怎么检查主动脉? 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ppt课件
• 双侧ICA支配区或前、后循环同时发生的卒 中,或卒中与其他部位栓塞(肢体、肠系膜) 同时发生,无心源性栓塞的危险因素。
• 3.5mm 具有最大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 性57%,特异性63%)。
Tanaka,et al. Cerebrovasc Dis 2006;21:26–31
ppt课件
AA检测的技术手段
• 超声
– 经胸超声(TTE) – 经食道超声(TEE) – 血管腔内超声(IVUS) – 术中主动脉周围超声(EAUS)
ppt课件
ppt课件
TEE的缺陷
• 一定程度的不适感,食道、咽 部损伤(罕见)。
• 由于气管和左主支气管造成的 盲点,升主动脉远端和主动脉 弓近端不能观测。
ppt课件
EAUS
• 在开胸手术中进行。 • 不可能用于常规主动脉的检查。 • 可作为“金标准”评价TEE诊断AA的准确
5%
9%
11%
28%*
* P<0.01 Amarenco P, et al. N Engl J Med 1994; 331: 1474-1479.
ppt课件
• 严重AA患者未来的卒中风险升高
14/42
3/42
4.60(1.10-18.90)
79/363
54/757
Macleod, et al. Lancet Neurol 2004; 3: 408–14
主动脉夹层PPT课件

解剖示意图
Ⅰ型 Ⅱ型 Ⅲ型 DeBakey
Stanford分 型
StanfordA和B型
A型 不论起源,所有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为A型 B型 未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为B型
解剖分类
解剖分类为近端夹层和远端夹层。
近端夹层包括DeBakey Ⅰ和Ⅱ型或StanfordA型 远端夹层包括DeBakey Ⅲ型或StanfordB型
经胸腔UCG或经食管TEE
接分支开口 易误诊为其他病因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或夹层动脉瘤内血肿延伸至主动脉 重要分支 临床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衰竭 ,引起分支口狭窄、闭塞而致脑脊髓急 性缺血。 A型 不论起源,所有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为A型
积液可由病变主动脉周围炎性渗出反应引起 ,也可由于AD短暂破裂或渗漏造成心包积血
发病机制
本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 , 任何 破坏中层弹性或肌肉成分完整性的疾病进程或 其他条件都能使主动脉易患夹层分离。
主要易患因素
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约占 70%~ 9 0% 主动脉中层病变:Marfan综合征、Ehlers Danlos综
合征 内膜撕裂: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狭窄 壁中血肿蔓延 妊娠,主动脉炎,创伤等
心包填塞
积液可由病变主动脉周围炎性渗出反应引起 ,也可由于AD短暂破裂或渗漏造成心包积血
临床易误诊为心包炎
休克
多由于Ⅲ型AD并发外膜破裂所致 易误诊为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和肿瘤等
马凡综合征的夹层分离观察并无显著区别。
长期适当的药物治疗也是改善慢性夹层预后的重要措施。
严重的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衰竭
发病机制 突发主动脉反流 是A型AD常见并发症
③短期内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 (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体征 ,可伴有心力衰竭
主动脉病变CT诊断PPT参考课件

Scan ner
Rotation time
Collimation
Table feed
Slice thickness
Slice Durati Number of interval on images
(s)
(mm/s) (mm) (mm) (s)
4slice
0.5
of 100cm
4×2.5mm 30
3
1.5
检查肾动脉变异时,扫描范围要广
2020/1/16
10
2020/1/16
11
主动脉离断
定义: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分离
分型(离断点定分型)
Type A:左锁骨下动脉远端 Type B:左颈总动脉远端 Type C:左颈总动脉近端
右侧颈总动脉起始
可正常也可异常
常见异常:起源于左侧锁骨下动脉远端(迷走右侧 锁骨下动脉)
升主动脉建议ECG-gateing
升主动脉假夹层:右前缘和左后缘
ECG-gating增加放射剂量
2020/1/16
3
主动脉搏动伪影
2020/1/16
4
Scan protocols for CTA of the entire aorta with a range of 100cm for different Siemens scanners (Somatom Volume Zoom, Somatom Sensation 16 and sensation 64)
进床速度与Leabharlann 比剂流动的一致性 进床太快:远端动脉充盈欠佳 进床过慢:错失动脉内对比剂高峰时间
2020/1/16
6
双筒注射器
主动脉夹层PPT课件

疼痛
疼痛骤发并达高峰,以分钟或秒计算 以中轴线为主剧痛用吗啡不易缓 解,安定
类常不能镇静 常常为波动性疼痛(一跳一跳) 沿中轴线上下放散 疼痛往往与血压相关 沿主动脉走形常有压痛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突发主动脉反流 是A型AD常见并发症
系夹层引起瓣环扩大或瓣叶受累 ,或撕裂的 内膜片突入左室流出道所致
手术指征
急性近端夹层分离 急性远端分离并有下列情况:
进展的重要器官损害 动脉破裂或接近破裂 主动脉瓣返流 马方综合征合并动脉夹层 逆行进展至升主动脉
手术
根部替换:Bentall术、David术、Cabrol术、 同种带瓣主动脉替换
升主动脉替换: Wheat术 弓部替换及象鼻手术:Elephant trunk 胸主动脉替换: 腹主动脉替换: 胸、腹主动脉替换: 全替换主动脉替换: 主动脉夹层内膜开窗术:
病因
4、先天性主动脉畸形
最常见的是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 狭窄和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缩窄患者夹 层发生率是正常人的8倍。
病因
5、创伤
主动脉的钝性创伤、心导管检查、主动脉 球囊反搏、主动脉钳夹阻断乃至不恰当的腔内 隔绝术操作均可引起AD。
腔内操作造成的夹层常为逆行撕裂,随访 中常发现夹层逐渐缩小至完全血栓形成,多数 不需要手术治疗。
特点:
多样性,复杂性,易漏诊,易误诊 疼痛 出血症状 缺血症状 压迫症状 心功能不全症状
疼痛
74%~90%的急性AD患者首发症状为突发性 剧烈“撕裂样”或“刀割样”胸痛 。
AD的疼痛往往有迁移的特征 ,提示夹层进展 的途径。
疼痛的位置反映了主动脉的受累部位
胸痛 可见于Ⅰ、Ⅱ、Ⅲ型AD 腹部剧痛 常见于Ⅲ型AD
病理变化
主动脉夹层病例讨论 ppt课件

(二)巩固治疗
• 对近端主动脉夹层、已破裂或濒临破裂的 主动脉夹层,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 应进行手术治疗。对缓慢发展的及远端主 动脉夹层,可以继续内科治疗。保持收缩 压于100~120mmHg。
ppt课件
34
• 传统主动脉夹层分型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Stanford 分型和Debakey分型.
ppt课件 38
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综述概要
• Acute aortic syndrome includes aortic dissection, intramural haematoma (IMH), and symptomatic aortic ulcer.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包括:主动脉夹层、壁 内血肿和有症状的主动脉(粥样斑块)溃 疡
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静脉正常。心肺无 殊。腹平坦,柔软,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未 触及包块,可闻及2次/分肠鸣。肝脾未触及。双 下肢无水肿。
ppt课件 5
实验室检查
入 心 内 科 后 复 查 WBC 13.7 10^9/L , ALT180 IU/L 、
AST146 IU/L,白蛋白28.0 g/L,淀粉酶165 U/L、脂肪酶
病例讨论
ppt课件”入院。 1
天前无诱因出现上腹痛,伴反酸、嗳气,恶 心,无胸痛,心累、气紧,无呕吐、抽搐、 大小便失禁等症,持续约 2小时后自行缓解。 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心动过缓,心电图示:
III°AVB?病窦综合征?
ppt课件 2
入院急诊复查ECG:窦性心律,HR82bpm。ST-T改变。 白 细 胞 计 数 13.62 10^9/L , 中 性 分 叶 核 粒 细 胞 百 分 率 87.3 %
休克 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大汗,精神紧张或晕厥, 四肢末端湿冷,但血压多能维持高血压范围或略有 下降,这时多见于夹层血肿破溃到空腔脏器中。 胃肠道症状 若夹层波及主动脉远端,病人可有腹 痛,呕吐,呕血及便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逆向流 常减慢 常见
ppt课件
20
主动脉夹层及分型
ppt课件
21
主动脉夹层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 邻近主要分支动脉的显示:各级分支血管 可以起自真腔或假腔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主动脉壁内血肿
• 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变异类型,有很高的危险性 和致死率。其中所有部位均不能发现内膜撕裂口 ,没有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无真假两腔
• 内膜征
• 内膜钙化移位:可发现剥离的内膜。文献 认为撕裂内膜片钙化向内移位5 mm以上, 就诊断主动脉夹层
ppt课件
19
鉴别AD的真假腔
真腔
假腔
口径
常小于假腔
位置
常位于主动脉弓内圈
搏动时相 收缩期扩张 血流方向 收缩期正向血流
血流速度 多数正常 附壁血栓 少见
常大于真腔
常位于主动脉弓外圈
收缩期压缩 收缩期正向血流减少
钙化内膜的位置:在壁内血肿一般靠内,而血栓则偏外侧
临床症状及病变的转归:壁内血肿患者有急性胸背痛时, 积极治疗后病变可以缩小或吸收,而血栓没此特点
ppt课件
32
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
ppt课件
9
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并双侧胸腔积液
ppt课件
10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ppt课件
11
定义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它是根据主动 脉病理学研究现状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心血 管病综合征。
• AAS包括一组有相似临床症状的异质性疾 病:
• 典型的主动脉夹层分离( AD) •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 •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
ppt课件
29
• 平扫--大多数胸、腹AIH血肿密度高于真 腔血液。
• 主动脉成半月形或环形增厚,而增厚的主 动脉壁不强化,增厚的主动脉壁厚度≥5 mm
• 血肿的真假腔不相通
• 胸腔及心包腔积液等间接表现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与主动脉壁血栓鉴别
病变的范围:壁内血肿范围广,而血栓较局限
形态:壁内血肿表现为动脉壁的较均匀增厚,呈环状或新 月形低密度影。血栓,特别足中晚期血栓,由于机化和纤 维化,其形态不规则
主动脉病变
ppt课件
1
血管壁
内层:内皮细胞、基质膜 中层: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平滑肌 外侧:松弛的结缔组织
ppt课件
2
概述
• 1、动脉瘤:泛指血管壁局限性异常扩张(真性)或连通 于血管腔的血囊肿(假性)。不是真的肿瘤;
• 2、分类: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主动 脉夹层);
• 3、诊断标准:局部区域直径大于正常管径的1.5倍; • 4、部位:身体任何血管,最多见于主动脉和脑动脉,其
ppt课件
14
夹层分型
• Debackey (德贝基)分型
• Ⅰ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累及升、降或 腹主动脉
• Ⅱ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仅累及升主 动脉
• Ⅲ型:破口位于锁骨下动脉以远
ppt课件
15
• Stanford分型:
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相当于 DebakeyⅠ型和Ⅱ型
B型:夹层同时累及胸腹主动脉,相当于
• 瘤外组织:与瘤体分界清晰,无粘连征象 ,瘤体较大时可表现为对周围组织的推压 改变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假性动脉瘤
动脉壁撕裂,血液被临近组织包裹而形成的血肿 病因:外伤、医源性、感染性、动脉硬化; 好发部位:主动脉弓部及弓降部,由于弓部-弓降部溃疡最多
见 形态学:常有肿瘤颈,肿瘤颈与管壁的成角小于 120 ° 主动脉壁:主动脉管壁不完整,可见明确破口 瘤腔:腔内周围有血肿形成,与外围组织共同包绕瘤 瘤外组织:与瘤体境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亦不清
DebakeyⅢ型。
ppt课件
16
Debacle 分型: I型、II型、III型 Stanford 分型: A型(I、II型)、B型(III型)
ppt课件
17
临床表现
• 特点:
多样性,复杂性,易漏诊,易误诊 – 疼痛 – 出血症状 – 缺血症状 – 压迫症状 – 心功能不全症状
ppt课件
18
• 双腔征:是主动脉夹层CT扫描的特有征象 。假腔多较大而真腔较小;一般情况下, 病变部位越广泛,假腔越大
ppt课件
4
• 好发部位:常见于腹主动脉下段
• 形态学:主动脉管腔的局部扩大,腹主动 脉管径大于4 cm或与邻近主动脉管壁比较 ,管径超过1/3,瘤体与管壁的成角大于 120°
• 主动脉壁:瘤体部管壁增厚,密度增高; 主动脉壁广泛有粥样斑块、溃疡、钙化
ppt课件
5
• 瘤腔:多有偏心性附壁血栓,血栓形态不 规则或伴有血栓溃疡形成。有研究认为动 脉瘤内血栓形成并不会明显减低动脉瘤壁 的压力,动脉瘤会继续增大
ppt课件
12
AAS的临床表现
AAS多见于有胸痛症状的高血压患者,中到 重度高血压为AAS的重要易患因素之一
AAS患者的胸痛被称为“主动脉性疼痛” ,其胸痛特点为疼痛剧烈,发病急骤,呈 撕裂样、撕扯样或刀刺样,疼痛可沿着病 变的走向逐步向其他部位转移
AAS均可根据Stanford分类区分为两种:
A型为病变累及升主动脉,又称近端病变
次髂、股、腘、颈A • 5、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瘤的特殊形式。系主动脉内膜
撕裂后循环中的血液通过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 ,导致血管 壁分层
ppt课件
3
真性动脉瘤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结缔组织的先天薄弱、 囊性中膜坏死及感染;
分型:囊状动脉瘤:一侧膨凸,有瘤体及瘤颈 梭形动脉瘤:周壁膨出,有入口和出口 梭-囊状动脉瘤(混合型动脉瘤)
B型为病变仅累及降主动脉,又称远端病变
ppt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
主动脉夹层
• 各种原因所致的中膜弹力纤维病变或发育缺陷 造成主动脉壁的薄弱为基础,主动脉内膜撕裂, 血液通过内膜撕裂口进入到内膜与中膜层,导致 内膜与中膜之间剥离形成双腔主动脉
• 有8%~15%的病例并无内膜撕裂, 这可能是由于主动脉中层出血所致,又称为壁间 血肿
• 其临床症状与患者体征及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危险 程度与相应的主动脉夹层相似
• 有关点认为是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前兆,可发展成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甚至破裂
• 分型 Stanford分型
ppt课件
28
主要原因可能为:
(1)主动脉内膜没有中断,由主动脉壁内滋 养血管的自发破裂形成
(2)由于穿透性溃疡邻近出血及动脉粥样斑 块的内膜碎裂,使血液流入动脉壁中层蔓 延形成
ppt课件
20
主动脉夹层及分型
ppt课件
21
主动脉夹层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 邻近主要分支动脉的显示:各级分支血管 可以起自真腔或假腔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主动脉壁内血肿
• 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变异类型,有很高的危险性 和致死率。其中所有部位均不能发现内膜撕裂口 ,没有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无真假两腔
• 内膜征
• 内膜钙化移位:可发现剥离的内膜。文献 认为撕裂内膜片钙化向内移位5 mm以上, 就诊断主动脉夹层
ppt课件
19
鉴别AD的真假腔
真腔
假腔
口径
常小于假腔
位置
常位于主动脉弓内圈
搏动时相 收缩期扩张 血流方向 收缩期正向血流
血流速度 多数正常 附壁血栓 少见
常大于真腔
常位于主动脉弓外圈
收缩期压缩 收缩期正向血流减少
钙化内膜的位置:在壁内血肿一般靠内,而血栓则偏外侧
临床症状及病变的转归:壁内血肿患者有急性胸背痛时, 积极治疗后病变可以缩小或吸收,而血栓没此特点
ppt课件
32
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
ppt课件
9
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并双侧胸腔积液
ppt课件
10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ppt课件
11
定义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它是根据主动 脉病理学研究现状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心血 管病综合征。
• AAS包括一组有相似临床症状的异质性疾 病:
• 典型的主动脉夹层分离( AD) •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 •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
ppt课件
29
• 平扫--大多数胸、腹AIH血肿密度高于真 腔血液。
• 主动脉成半月形或环形增厚,而增厚的主 动脉壁不强化,增厚的主动脉壁厚度≥5 mm
• 血肿的真假腔不相通
• 胸腔及心包腔积液等间接表现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与主动脉壁血栓鉴别
病变的范围:壁内血肿范围广,而血栓较局限
形态:壁内血肿表现为动脉壁的较均匀增厚,呈环状或新 月形低密度影。血栓,特别足中晚期血栓,由于机化和纤 维化,其形态不规则
主动脉病变
ppt课件
1
血管壁
内层:内皮细胞、基质膜 中层: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平滑肌 外侧:松弛的结缔组织
ppt课件
2
概述
• 1、动脉瘤:泛指血管壁局限性异常扩张(真性)或连通 于血管腔的血囊肿(假性)。不是真的肿瘤;
• 2、分类: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主动 脉夹层);
• 3、诊断标准:局部区域直径大于正常管径的1.5倍; • 4、部位:身体任何血管,最多见于主动脉和脑动脉,其
ppt课件
14
夹层分型
• Debackey (德贝基)分型
• Ⅰ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累及升、降或 腹主动脉
• Ⅱ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仅累及升主 动脉
• Ⅲ型:破口位于锁骨下动脉以远
ppt课件
15
• Stanford分型:
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相当于 DebakeyⅠ型和Ⅱ型
B型:夹层同时累及胸腹主动脉,相当于
• 瘤外组织:与瘤体分界清晰,无粘连征象 ,瘤体较大时可表现为对周围组织的推压 改变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假性动脉瘤
动脉壁撕裂,血液被临近组织包裹而形成的血肿 病因:外伤、医源性、感染性、动脉硬化; 好发部位:主动脉弓部及弓降部,由于弓部-弓降部溃疡最多
见 形态学:常有肿瘤颈,肿瘤颈与管壁的成角小于 120 ° 主动脉壁:主动脉管壁不完整,可见明确破口 瘤腔:腔内周围有血肿形成,与外围组织共同包绕瘤 瘤外组织:与瘤体境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亦不清
DebakeyⅢ型。
ppt课件
16
Debacle 分型: I型、II型、III型 Stanford 分型: A型(I、II型)、B型(III型)
ppt课件
17
临床表现
• 特点:
多样性,复杂性,易漏诊,易误诊 – 疼痛 – 出血症状 – 缺血症状 – 压迫症状 – 心功能不全症状
ppt课件
18
• 双腔征:是主动脉夹层CT扫描的特有征象 。假腔多较大而真腔较小;一般情况下, 病变部位越广泛,假腔越大
ppt课件
4
• 好发部位:常见于腹主动脉下段
• 形态学:主动脉管腔的局部扩大,腹主动 脉管径大于4 cm或与邻近主动脉管壁比较 ,管径超过1/3,瘤体与管壁的成角大于 120°
• 主动脉壁:瘤体部管壁增厚,密度增高; 主动脉壁广泛有粥样斑块、溃疡、钙化
ppt课件
5
• 瘤腔:多有偏心性附壁血栓,血栓形态不 规则或伴有血栓溃疡形成。有研究认为动 脉瘤内血栓形成并不会明显减低动脉瘤壁 的压力,动脉瘤会继续增大
ppt课件
12
AAS的临床表现
AAS多见于有胸痛症状的高血压患者,中到 重度高血压为AAS的重要易患因素之一
AAS患者的胸痛被称为“主动脉性疼痛” ,其胸痛特点为疼痛剧烈,发病急骤,呈 撕裂样、撕扯样或刀刺样,疼痛可沿着病 变的走向逐步向其他部位转移
AAS均可根据Stanford分类区分为两种:
A型为病变累及升主动脉,又称近端病变
次髂、股、腘、颈A • 5、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瘤的特殊形式。系主动脉内膜
撕裂后循环中的血液通过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 ,导致血管 壁分层
ppt课件
3
真性动脉瘤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结缔组织的先天薄弱、 囊性中膜坏死及感染;
分型:囊状动脉瘤:一侧膨凸,有瘤体及瘤颈 梭形动脉瘤:周壁膨出,有入口和出口 梭-囊状动脉瘤(混合型动脉瘤)
B型为病变仅累及降主动脉,又称远端病变
ppt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
主动脉夹层
• 各种原因所致的中膜弹力纤维病变或发育缺陷 造成主动脉壁的薄弱为基础,主动脉内膜撕裂, 血液通过内膜撕裂口进入到内膜与中膜层,导致 内膜与中膜之间剥离形成双腔主动脉
• 有8%~15%的病例并无内膜撕裂, 这可能是由于主动脉中层出血所致,又称为壁间 血肿
• 其临床症状与患者体征及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危险 程度与相应的主动脉夹层相似
• 有关点认为是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前兆,可发展成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甚至破裂
• 分型 Stanford分型
ppt课件
28
主要原因可能为:
(1)主动脉内膜没有中断,由主动脉壁内滋 养血管的自发破裂形成
(2)由于穿透性溃疡邻近出血及动脉粥样斑 块的内膜碎裂,使血液流入动脉壁中层蔓 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