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

合集下载

艺术导论彭吉象2018满分课后题

艺术导论彭吉象2018满分课后题

第一章艺术学概论中国艺术如何走向世界已完成成绩:分1 •【单选题】哪位画家创立了云南画派()A、丁绍光B、贝聿铭C、谭盾D赵无极我的答案:A得分:分2.【单选题】哪位大师将中国国画中的意境运用到了油画中()A、丁绍光B、贝聿铭C、谭盾D赵无极我的答案:D得分:分3.【单选题】()是北京香山饭店的建筑师。

A、丁绍光B、贝聿铭C、谭盾D赵无极我的答案:B得分:分4.【判断题】贝聿铭提出了有机建筑的概念。

()我的答案:X得分:分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案例已完成成绩:分1.【单选题】中国电影于()诞生。

A 1895年v1.0可编辑可修改B、1905 年C、1911 年D 1862年我的答案:B得分:分2.【单选题】世界电影于()诞生。

A 1895年B、1905 年C、1911 年D 1862年我的答案:A得分:分3.【单选题】我国电视剧评奖最高奖项为()。

A、百花奖B、飞天奖C、白玉兰奖D金鹰奖我的答案:B得分:分4.【判断题】《一口菜饼子》是我国第一部电视剧。

()我的答案:2得分:分中国电影诞生的三次高潮已完成成绩:分1.【单选题】“ 17年中国电影”指的是()时期A 1949-1966 年B、1966-1983 年C、1983-2000 年D 1932-1949 年我的答案:A得分:分2.【单选题】目前中国电影票房以每年()的速率在增长。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3.【判断题】徐克是香港新浪潮导演之一。

()我的答案:2得分:分4.【判断题】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第三次高潮。

()我的答案:X 得分: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已完成成绩:分1.【单选题】()导演的作品包括《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

A、陈凯歌B、李安C、韩三平D张艺谋我的答案:B得分:分2.【单选题】莫言的文学风格深受下列哪一位大家的影响()A、维吉尔B、司汤达C、马尔克斯D狄更斯我的答案:C得分:分3.【判断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典型的思想之一是“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悟”是一种最自由的精神活动状态,是一种体验 有得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人人都可有悟性,但不是人人能达到悟的境界。
“悟”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范

壹 畴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与艺术鉴
赏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衍生出“顿
悟”、“妙悟”等一系列相关范畴。 艺术家必须具有“悟性” 艺术家与艺术匠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前者是以道驭技,而后者是有技无道。
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中 和 之
“和”与“中”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 互相区别。“和”是指事物的多样统一或对 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中”则

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
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途径与标准。
“和”与“同”是两个 的概念
“同”只是把同类结合;“和” 是不同甚至相反的事物统一为一 个整体,也就是追求样的统一。 因此,避免重复雷同,求异求变, 不仅不与求和谐的整体思维方式 相矛盾,相反,它正是体现出这 种“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艺 术思维特点。
原始图腾歌舞与巫术仪式
具有强烈生命力的“乐舞”精神, 在后来逐渐渗透与融汇, 舞是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 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 筑也有飞檐的舞姿。
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重直觉的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思 维和审美思维,尤其是形成了以“悟”为核心的感 性直觉的审美思维方式。


“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
精神
“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
了解何为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形成与特征
目 录
详细了解“舞”、“悟”、“和”
课堂总结
谈中国传统艺术精神,首先要认识中国文化中两个极 其重要的观念:

解析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解析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 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物质的气被精神化、生命化,这可以说是中国“气论”的本质特 征。“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丌但中医讲 “气”,气功讲“气”,戏曲表演讲“气”,绘画书法也要首先运 “气”。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提倡艺术描写和表 现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生生丌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不和谐。一方面,中 国美学十分重视养气,主张艺术家要丌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学识 水平,“气”是对艺术家生理心理因素不创造能力的总概括。 谢赫六法论中提出的 “气韵生动”已经成为中国画创作的总原则, 相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色。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 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中和为美”。“和”不“中”这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互 相区别。 “和”是指事物的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 “中”则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是实现这种统一 的途径不标准。 “和”是指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和”不“同”是 两个丌同的概念。“同”只是把同类的、没有差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而“和”则是由丌同的、甚至相反的事物统一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追 求多样的统一。因此,避免重复雷同,求异求变,丌仅丌不求和谐的 整体思维方式相矛盾,相反,它正是体现出这种“违而丌犯,和而丌 同”的艺术思维特点。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 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 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人 的主体性,认为艺为心之表、心为物之君,主张心乐一元、 心物一元。因此,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贯强 调审美主客体的相融合一,一贯认为文学艺术之美在于情 不景的交融合一、心不物的交融合一、人不自然的交融合 一。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丼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同时,中国传统艺术又十分重视情理交融、 情理统一。

学舞以转之一字为众妙之门

学舞以转之一字为众妙之门

学舞以转之一字为众妙之门在读袁禾老师的《中国舞蹈意象论》之前,其《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中就曾提及朱载堉“舞学”中一个最有价值的命题,即“‘转’者,众妙之门”。

“转”在舞蹈编创与表演应用中的地位不可小觑,舞蹈技巧要“转”、身体运动要“转”、动作连接也要用到“转”。

因此笔者便有了一些对《意象论》第二章的几点感悟。

如下:“众妙”,在各门艺术中可指各种技能技巧;所谓“门”即窍门、关键之处、精华所在。

“众妙之门”出自《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这里,“妙”即体现的是“道”的虚玄无限的一方面,而“玄”则我们所讲的“道”的另一种说法,“玄之又玄”可以用“众妙之门”去说明。

那“众妙之门”就可以说是“道”的又一解释。

彭吉象老师曾在《中国艺术学》中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提炼为“道”“气”“心”“舞”“悟”“和”六个字,“道”便被视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被总结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第一位。

而这里,“转”被视作学舞之众妙之门,便等同于“道”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重要地位,足可见,“转”在学舞中的地位。

一、“转”在舞蹈动律中的体现我们所讲的中国舞蹈的根本特征之一,即“划圆”,在“划圆”中运动,在“划圆”中构图,在“划圆”中表演。

在整个中国舞蹈动态造型中,始终贯穿着“终点回归起点”和“起承转合”的运动与结构原则。

因此,中国舞蹈便被称为“划圆的艺术”。

“划圆”是中国舞蹈质的规定,在这一规定下,形成了它自己的独特的身法、技法。

身体运动的规律性法则称为身法,身体运动的技艺性法则称为技法。

在某种意义上,身法与技法互通互融,相得益彰。

中国舞蹈身法被行家们概括为眼、臂、腕、手、腰、腿、步、身等几大类。

在具体训练中有这样一个口诀,即“身要拧倾动、臂要转肘而行、步要绞而走、翻转留身而做。

”这个口诀便是“划圆”规则具体化的直接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剖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剖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作者:本报记者陈鹏《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5日11版)彭吉象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越剧《梁祝》《哈姆雷特》剧照人类虽然都要追求真善美,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西方传统美学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有很多明显的区别。

其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比较。

中西美学比较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善就是伦理)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就造成了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很大的不同,例如我们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人公几乎都死了,哈姆雷特自己死了,他的父亲被他的叔父害死了,然后叔父死了,母亲死了,未婚妻死了,他的岳父也死了,小舅子也死了,台上的人几乎都死光了,这就是西方的悲剧。

中国的戏曲就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戏曲并不是没有悲剧,但是中国的戏曲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尾,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

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

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非常注重焦点透视,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

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也不一样。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

《诗经》是流行于2000多年前的民间歌谣,《楚辞》是屈原、宋玉创作的作品。

而且《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

《诗经》和《楚辞》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抒情诗歌。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楼宇烈一、中国文化充满艺术精神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艺术精神。

我们讲中国文化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或者以人为中心一种人文的文化。

它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文的精神,那么怎么样来养成这样一种人文精神呢?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礼乐教育,礼乐教育从一方面来讲它是讲的两个方面,礼,我们说也可以作为一种伦理的教育,那么也体现为一种伦理的精神,那么乐的教育呢,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或者说是美育的教育,体现中一种艺术的精神。

为什么我这儿要把艺术教育还要跟艺术精神提出两个概念来,主要艺术精神它所包含的意义要比一般的艺术教育或者艺术来的宽泛,它并不一定说我要教你做一个会写诗、会画画、会演奏乐器等等一个具体的艺术的门类,而是指它一种体现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的那么一种精神。

所以不一定跟具体的艺术完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它是超越具体艺术的这样一种精神。

所以这个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间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伦理的精神,一个方面是艺术的精神。

这两个方面它又是互相配合的,不可分割的。

那么礼来规范人的社会的身份、地位等等。

就像我这儿讲的礼是辨易、来明分,说明分就是来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责任、权利、义务等等这样一些方面。

也就是社会秩序的建立。

乐按照传统说法它是统同的,也就是来合群的,因为这个社会都是一个群体,那么用礼把这个群分成了各种不同的身份、地位、等级、各种不同的责任、权利、义务,同时又用乐,通过乐教来使得这个群体使得不同的身份、等级、地位的人能够和谐一体,能够达到一种和谐,通过这个乐来表达人们自己的一种志向、情感,那么来交流、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间可以说礼乐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个礼乐教化来养成一个人的最根本的品质。

也就是说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都是通过礼乐来实现的。

因此中国历史上大家都可以看到非常重视乐教,因为礼教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过去常常讲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是一种伦理的文化,实际上只看到礼教这一方面。

中国艺术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中国艺术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中国艺术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作者:郭秋月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1期摘要: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物质展现,在艺术当中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当中酝酿的结晶。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艺术当中的璀璨明珠,以我国独特的形式展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着从古到今我国艺术创造者高深的美术早已。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是从我国社会当中吸取的精华,优秀的中国画蕴含了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彰显着我国劳动人民源源不竭的创意、才华,可以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本文将从自然、家国、社会的层面上,对中国艺术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进行详细解读与分析。

关键词:中国艺术;中国画;文化内涵;民族精神中国画起源于汉代,作为一种具备独特性的艺术形式,中国画的绘画载体是绢、宣纸、帛等,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中国画的绘画题材诸多,有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

在中国画创作技巧中,有写实、写意两种手段。

中国画艺术创作当中,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政治、文化、哲学等层次的独立见解。

中国画的取材来源于生活,在不同时代之下,画作者都能够结合时代特征。

彰显出创作的灵感与激情,并创作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画作。

通过赏析、推敲中国画艺术作品,便可以详细的针对画作年代、化作时代特征进行诠释,真切的展现出来不同时代、不同处境、不同心态创作者所表达的精神内涵。

本文将针对以中国画为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出中国艺术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1 中国艺術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精神中国艺术当中深深展现出了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精神,并奠定了感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调。

从“象形文字”文化萌芽开始,就奠定了我国文化走向了“形象思维”的道路。

与西方形式化思维不同,中华文化艺术更加注重生活的鲜活力、情感的表达、感性思维的流露,所以中国艺术对艺术感悟能力非常强,感性思维倾向严重,先天禀赋艺术能力、人与自然亲和力。

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神及艺术色彩

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神及艺术色彩

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神及艺术色彩摘要:纵观历史,人们在创造劳动工具的同时创造了艺术,她们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是亿万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以题材的丰富性,时空的永恒性,材质的原发性,内蕴的含蓄性等艺术精神为现在的民间艺术色彩更为多样化,更能体现民间质朴的精神。

民间艺术色彩一般用和各地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有关,包含了很多地方文化特色。

一般色彩比较艳丽,情感表达浓郁。

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色彩的不同与变化体现的艺术精神是不变的。

关键词:历史色彩寓意精神Abstract: throughout history, people in the creation of the tools at the same time, create the art, they along with society's development. Folk art is laborer for their own life and the aesthetic demand of art created, it is the millions of folk art creation. Folk art to the richness of subject matter, the space and time the immutability, material of primary, combine the implicit language art spirit as of now, folk art colour more diverse, more can reflect the spirit of the plain folk. Folk art colour general use and life all over the habits, loc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customs and relevant, contains a lot of local culture. General colour is more gorgeous, emotional expression is full-bodied. And the local cultur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colour changes embody and art spirit is constant. Keywords: history colour moral spirit引言:民间艺术是不可忽略的艺术,她们每一种的色彩搭配都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活跃人们的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艺
提 老 组
术 精 神
1
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 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 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 气、心、舞、悟、和六个方面。
2
“贰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


“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 性
“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 性
9

“悟”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范
畴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与壹艺术鉴
赏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衍生出“顿 悟”、“妙悟”等一系列相关范畴。
艺术家必须具有“悟性” 艺术家与艺术匠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前者是以道驭技,而后者是有技无道。
10
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中 和 之 “和”与“中”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 美
互相区别。“和”是指事物的多样统一或对 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中”则 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 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途径与标准。
11
“和”与“同”是两个 的概念
“同”只是把同类结合;“和” 是不同甚至相反的事物统一为一 个整体,也就是追求多样的统一。
因此,避免重复雷同,求异求变, 不仅不与求和谐的整体思维方式 相矛盾,相反,它正是体现出这 种“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艺 术思维特点。
15
本课重点总结
1中国的艺术精神,是“融洽自然,把 天道实践到人道”上的精神; 2儒家和道家,是统摄中国艺术精神的 两大主要流派,他们对天道各有不同 的体会和实践,但却彼此相对而又相 成; 3中国的绘画、音乐、舞蹈、雕刻、建 筑等艺术所表现的上述精神 , 要 注意 其对外来艺术的兼收并蓄,吸纳熔铸。
《寒江独钓图》
16


菩 提
聆老

听与


会 17
“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 精神
“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
3

了解何为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形成与特征
详细了解“舞”、“悟”、“和”
课堂总结
4
谈中国传统艺术精神,首先要认识中国文化中两个极 其重要的观念:
阴阳
中国人从天道知道阴阳相对而又相成, 于是实践到人道上去,且十分重视两 者的调和。
五行
顺应自然 契合天命5Leabharlann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形成与特 征
儒、道、释三者的不断冲 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 趣味的不断变化、发展, 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 神
“融洽自然,把天道实践到人 道”
三大特征: 艺术生活化 美即象征善 不尚形似重传神
6
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 神
原始图腾歌舞与巫术仪式
12
多样统一而求“和” 对立统一而求“和”
与多样统一相比,对立统一 更接近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思想成为中国古代 哲学具有特色的朴素辩证思 维观,并对中国传统美学和 艺术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学的许 多范畴都是以对立统一的形 式出现,其中偏于精神性的 一面,更多地在矛盾统一中 处于主导地位,如“形神” 中的“神”,“情景”中的 “情”,“意象”中的“意” 等。
诗、乐、舞“三位一体
7
具有强烈生命力的“乐舞”精神, 在后来逐渐渗透与融汇,
舞是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 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
筑也有飞檐的舞姿。
8
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重直觉的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思 维和审美思维,尤其是形成了以“悟”为核心的感 性直觉的审美思维方式。 “悟”是一种最自由的精神活动状态,是一种体验 有得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人人都可有悟性,但不是人人能达到悟的境界。
13
“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显
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 求。
这种“和”的境界, 儒家 人与社会的和谐,主张情与 理的统一 道家 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心与 物的统一 禅宗 人与人心的和谐,追求心灵 的澄净,“即心即佛”
14
中国“艺术”和“宗教”有什么共同的 地方? 中国“艺术”和“宗教”,都在使人 能够对自然觉得感动,感到被自然关 怀照顾,觉得自然无限亲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