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婴宁篇
聊斋志异-婴宁

读《聊斋志异》之《婴宁》花枝间是她花一样的笑脸。
“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婴宁是属于这般诗意的风景的,她是在恬静中烂漫着的女子。
婴宁,自小随鬼母长在山林草丛间,远离尘嚣,大多时间以种花为乐趣。
未染于红尘,如浑金璞玉般,一言一行一笑一动,无不纯真烂漫,娇痴可爱,让人心生爱怜。
她,“拈梅花一枝,荣华绝代,笑容可掬”。
她,“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
她,“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
这样的婴宁纯真可爱,少了封建女子的脂粉气和泣涕眼泪。
她的笑与当时封建教条的反差,使“满室妇女,为之粲然”。
她笑的响亮,笑的娇媚,笑的无所顾忌,笑的摇曳生姿。
不合礼教的笑,止不住,“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婴宁近于疯狂的笑就像是一条皮鞭,声声鞭打着那昏昧可笑的教条。
她的笑却没遭到人们的拒绝。
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二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
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问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
王子服因笑痴迷,王母因笑解忧,邻女少妇因笑“争承迎之”。
婴宁笑得率真,笑得痛快。
即使是在婚礼之上,仍是“女笑极,不能俯仰,遂罢”。
她确实像个婴儿,纯纯白白的,一尘不染。
婴宁坐于花间,她不知,她自己俨然就是一朵最美不过的花。
她是属于那里的,她是大自然的。
于是,婴宁可在王子服提及“夫妻之爱”时问:“有以异乎?”能在王子服说“夜共枕席耳”时答曰“我不惯与生人睡”。
这样可爱得如婴儿一般的女子,应该永远在那乱花丛中微笑,本应该永远天真烂漫的挥洒。
然而她终是离开了谷底桃源似的生活进入了世俗。
于是最后,她的笑终被凡尘磨灭,婴宁终于因为一场由不轨之人引起的风波“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
婴宁来到了“人世”。
黑暗、混浊毁灭了婴宁,也毁灭了她的笑。
也许婴宁却不该向那西邻子“不避而笑”,但如山泉一样清澈的婴宁又如何料得着这许多“世事”,且西邻子的下场也是应得的。
心灵的伤害无以填补,于是曾经笑容可掬的她,永不再笑。
聊斋志异《婴宁》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婴宁》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聊斋志异《婴宁》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婴宁》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婴宁

《聊斋志异·婴宁》摘要:《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该书中,人与异类的爱情故事不下数百篇,这些故事有和有散,有悲有喜,经典众多。
可无论从何角度,《婴宁》一篇都绝对算得上“压卷之作”。
《婴宁》这部作品和《花姑子》、《青凤》、《狐梦》、《绿衣子》等作品一样,均构成了蒲松龄笔下的狐鬼世界,让这个奇异神秘的异域空间显得愈发多彩斑斓。
而《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佳作,文中的女主人公婴宁也被人称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笑的最美的女子。
她的笑,她的天真烂漫,她的狡黠聪慧均构成了她的典型性格的方方面面,她的笑让我们为之感叹,而她的不笑又让我们为之感叹。
婴宁可是说是蒲松龄狐鬼世界的一个典型,而它自身所蕴含的典型魅力又让我们为之倾倒。
关键词:聊斋志异婴宁形象塑造形象深化一:婴宁典型的形象塑造小说中,婴宁形象的塑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次建构,一是再深化。
这两个阶段的划分主要根据婴宁性格的变化来划分。
一个形象的建构,往往具备两个方面。
一是形象的外在,主要指婴宁形象的外貌。
一是形象的内在,指婴宁的性格。
(一)婴宁的外貌美在小说中,作者对她的美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进行具体的描述,而是在对婴宁形象进行整体勾勒时,用“容华绝代”进行了艺术化的勾勒。
作者精炼的描写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但作者又不止于此。
接着,作者通过王子服把婴宁的美描写的淋漓尽致。
王子服在上元年初遇婴宁,如痴如醉,“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当婴宁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之后,他“拾花怅然,神魂丧失”,到了一种失魂落魄的地步,回到家里,他“不语不食”“肌革锐减”,被吴生哄骗后,他“喜溢眉宇”“饮食渐佳”“日就平复”,久不得婴宁消息,又“悒悒不乐”,常常睹物思人,陷入了无限相思之中。
总之,他对婴宁是绝难忘怀的。
作者通过王子服的动作、心理、喜怒无常的情绪变化,从侧面刻画了婴宁的勾人心魄的美。
开篇作者除了描绘婴宁的外貌美,还点出了婴宁的两大个性:“拈花一笑”,即爱花的特征,这里的花又巧妙的映衬了婴宁的美貌,可谓“人面桃花相映红”;“笑容可掬”又是表现其爱笑的特征,而爱笑则是婴宁内在性格的表现。
第二十四讲 聊斋志异之婴宁

第二十四讲聊斋志异之婴宁教学目的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本文的情节结构。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品味人物形象,对人物能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梳理情节,准确把握人物性格,体会情节艺术的魅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课前预习:(1)学生搜集关于蒲松龄的生平简况。
(2)关于《聊斋志异》的由来及其艺术风格。
(3)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初步通读全文。
一、导入1、由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写过一副的对联导入新课:画人画鬼(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所了解的蒲松龄和〈聊斋志异〉,教师适当补充说明。
(1)关于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一生主要活动时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华的人,诗、文、俚曲都有作品传世。
但他一生的遭遇却很不幸运,连个举人都没考上,做了近40年的清苦塾师,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2)关于《聊斋志异》A、为什么叫《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奇闻异事?因为通过这些离奇虚幻的故事,便于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便于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也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满腔“孤愤”。
B、艺术特色:(1)鲁迅先生评价:“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传奇,指唐代传奇小说)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艺术特色:洗练和宏富的统一;奇谲和质朴的统一;含蓄和犀利的统一;委曲和真挚的统一。
(3)篇末,作者仿效《史记》每篇篇末有“太史公曰”的体例,用“异史氏曰”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自己这一创作意图,这在古典小说中是很罕见的。
二、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在同位之间讲述〈婴宁〉的故事梗概。
有条件的可收看电视剧〈婴宁〉。
理清故事发展脉络:见婴宁——想婴宁——找婴宁——重会婴宁——带回婴宁——与婴宁成婚。
婴宁、原文、翻译对照

婴宁、原文、翻译对照篇一:婴宁译文《婴宁》译文王子服,莒县罗店人。
父亲很早就死去。
他非常聪明,十四岁考取秀才,入泮宫读书。
母亲最钟爱他,平常不让他到郊野游玩。
聘定萧氏为妻,还没嫁过来就死去,所以王子服求偶未成。
恰逢正月十五上元节,舅舅的儿子吴生,邀王子服同去游玩。
刚刚到村外,舅舅家有仆人来,把吴生叫走了。
王生见游女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于是乘着兴致一个人到处游玩。
有个女郎带着婢女,手拿一枝梅花,容貌绝美,笑容可掬。
王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女郎,竟然忘记了顾忌。
女郎走过去几步,看着婢女笑着说:“这个年青人目光灼灼像贼!”把花丢在地上,说说笑笑地离开了。
王生拾起花来神情惆怅,像是神魂都丢掉了,于是怏怏地回家。
到了家里,把拾来的花藏到枕头底下,倒头就睡,不说话也不吃东西。
母亲为他担忧,请和尚道士施法以消灾祛邪,病情反而加剧。
身体很快消瘦下去。
医师来诊视,让他吃药发散体内的邪火,王生更恍恍忽忽,像是被什么逮住了。
母亲细细地问王生得病的来由,他默默地不作回答。
恰好吴生来,王母嘱咐他细细盘问王生。
吴生到王生榻前,王生见到他就流下泪来。
吴生靠近床榻劝解安慰王生,渐渐开始细问。
王生把实情全说出来,而且求吴生代为谋划。
吴生笑着说:“你的心意也太痴了,这个愿望有什么难以实现?我将代你访求她。
在郊野徒步行走一定不是显贵家族。
假如她尚未许配人家,事情就一定成功;不然的话,拼着拿出众多的财物,估计一定会答应。
只要你病愈,成事包在我身上。
”王生听了这番话,不觉开颜而笑。
吴生出去告诉王母,寻找那女子居住的地方,但探访穷尽,一点踪迹也没有。
王母十分忧虑,拿不出什么主意。
但是自吴生离开后,王生的愁容顿开,吃饭也略有长进。
几天之后,吴生又来了。
王生问谋划的事办得如何,吴生欺骗王生说:“已经找到了。
我以为是什么人,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就是你的姨表妹,现在还在等人聘定。
虽然是家中亲戚婚姻有些隔碍,但以实情告诉他们,一定会成功。
”王生高兴的神色充满眉宇间,问吴生说:“住在什么地方?”吴生哄骗说:“住在西南山中,距这里大约三十余里。
聊斋奇女子之婴宁

如果说林黛玉是中国古典文学里哭的最优美,最哀怨的女子,那么婴宁就是笑的最甜美,最灿烂,最可爱,最多样的女子。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中很多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婴宁】就是其中的名篇。
小说开始写一位名叫王子服的秀才,从小聪明好学,父亲早亡,寡母溺爱,家产丰厚。
他在元宵佳节那天,和表哥吴生一起去街上观花灯。
逛到村边,遇见舅舅家的仆人找吴生有事,把吴生喊走了,王子服只好一个人去看花灯。
他走到一座开满梅花的小山脚下时,迎面碰到一位美丽的女子,手里拿着一枝梅花,身后跟着一个丫鬟,满脸微笑向他走来。
他不由得神魂颠倒,两眼不眨的盯着姑娘看,竟忘了顾忌。
那个美女和他擦肩而过,几乎把他撞倒。
走了几步,姑娘回头对她的丫头说,你看那个小伙子!两只眼睛向贼一样盯着人看!一面说,一面把手里的梅花扔在地上,和丫头说说笑笑往远处走去。
王子服拾起姑娘扔掉的梅花,竟然失魂落魄,也不逛花灯了,回到家里,不吃不喝,倒头就睡,得了十分严重的相思病。
可见,婴宁是个非常漂亮美丽的姑娘,王子服见了她居然得了相思病。
王子服的病找了很多名医,就是不见好转,烧香许愿也不及事,他母亲十分着急。
有一天,他表哥吴生来看望他,王子服哭着向吴生说出了病因,请求表哥为自己想办法。
他表哥就哄他说,你真是个痴人!这点小事,有何难办?只要你病好了,这事包在我身上。
吴生四处打探姑娘的下落,没有结果。
过了几天,吴生又来了,王子服急不可耐的打听姑娘的下落,吴生随口说道,已经找到了,原来是我一个姑妈的女儿,也就是你的一个姨表妹。
按理说姨表亲是不能通婚的,不要紧,等我去说,没有不成的。
王子服问姑娘家在那里,他表哥随口说道,她家住在西南山中,离这里30多里。
王子服听后马上就病好了,饮食增加了,也吃胖了。
他思念姑娘就拿着已经干了的梅花看。
后来,他实在等不下去了,就拿着梅花自己去找那个姑娘。
大约走了30多里地,看见一个四处环山,满山荒草杂树的山谷。
远望山谷深处,隐约有个小村落。
大学语文婴宁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婴宁原文及翻译《婴宁》是清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收录于《聊斋志异》卷二,约康熙十八年(1679)初步成书。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大学语文婴宁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慧,十四入泮。
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
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方至村外,舅家仆来招吴去。
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游。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女过去数武,顾婢子笑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
母忧之,醮禳益剧,肌革锐减。
医师诊视,投剂发表,忽忽若迷。
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
适吴生来,嘱秘诘之。
吴至榻前,生见之泪下,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
吴笑曰:“君意亦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
徒步于野,必非世家,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
但得痊瘳,成事在我。
”生闻之不觉解颐。
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
而探访既穷,并无踪迹。
母大忧,无所为计。
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
数日吴复来,生问所谋。
吴绐之曰:“已得之矣。
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之女,即君姨妹,今尚待聘。
虽内戚有婚姻之嫌,实告之无不谐者。
”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
”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生由是饮食渐加,日就平复。
探视枕底,花虽枯,未便雕落,凝思把玩,如见其人。
怪吴不至,折柬招之,吴支托不肯赴招。
生恚怒,悒悒不欢。
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略与商榷,辄摇首不愿,惟日盼吴。
吴迄无耗,益怨恨之。
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
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聊斋志异婴宁原文翻译

聊斋志异《婴宁》原文翻译《婴宁》的译文:王子服,莒县罗店人。
父亲很早就死去。
他非常聪明,十四岁考取秀才,入泮宫读书。
母亲最钟爱他,平常不让他到郊野游玩。
聘定萧氏为妻,还没嫁过来就死去,所以王子服求偶未成。
恰逢正月十五上元节,舅舅的儿子吴生,邀王子服同去游玩。
刚刚到村外,舅舅家有仆人来,把吴生叫走了。
王生见游女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于是乘着兴致一个人到处游玩。
有个女郎带着婢女,手拿一枝梅花,容貌绝美,笑容可掬。
王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女郎,竟然忘记了顾忌。
女郎走过去几步,看着婢女笑着说:“这个年青人目光灼灼像贼!”把花丢在地上,说说笑笑地离开了。
王生拾起花来神情惆怅,像是神魂都丢掉了,于是怏怏地回家。
到了家里,把拾来的花藏到枕头底下,倒头就睡,不说话也不吃东西。
母亲为他担忧,请和尚道士施法以消灾祛邪,病情反而加剧。
身体很快消瘦下去。
医师来诊视,让他吃药发散体内的邪火,王生更恍恍忽忽,像是被什么逮住了。
母亲细细地问王生得病的来由,他默默地不作回答。
恰好吴生来,王母嘱咐他细细盘问王生。
吴生到王生榻前,王生见到他就流下泪来。
吴生靠近床榻劝解安慰王生,渐渐开始细问。
王生把实情全说出来,而且求吴生代为谋划。
吴生笑着说:“你的心意也太痴了,这个愿望有什么难以实现?我将代你访求她。
在郊野徒步行走一定不是显贵家族。
假如她尚未许配人家,事情就一定成功;不然的话,拼着拿出众多的财物,估计一定会答应。
只要你病愈,成事包在我身上。
”王生听了这番话,不觉开颜而笑。
吴生出去告诉王母,寻找那女子居住的地方,但探访穷尽,一点踪迹也没有。
王母十分忧虑,拿不出什么主意。
但是自吴生离开后,王生的愁容顿开,吃饭也略有长进。
几天之后,吴生又来了。
王生问谋划的事办得如何,吴生欺骗王生说:“已经找到了。
我以为是什么人,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就是你的姨表妹,现在还在等人聘定。
虽然是家中亲戚婚姻有些隔碍,但以实情告诉他们,一定会成功。
”王生高兴的神色充满眉宇间,问吴生说:“住在什么地方?”吴生哄骗说:“住在西南山中,距这里大约三十余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宁是蒲松龄笔下笑得最美的女性,天真浪漫,惹人喜爱。
在影视作品中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角色。
尤其是她的笑,让人久久回味。
注释1、“婴宁”似出于《庄子·大宗师》,其中有所谓“撄宁”,指“撄而后宁”,即经困扰而后达成合乎天道、保持自然本色的人生。
此处只是人名,形容父母希望婴孩平安宁静的度过一生的样子。
2、莒:莒县,今属山东。
3、入泮:古代学宫有泮池,成绩优异者才可进学宫学习,故称学童入学宫为入泮。
4、求凰:犹言求妻。
相传司马相如以“凤求凰”琴曲向卓文君求婚。
5、上元:也称元宵节。
6、数武:泛指几步。
武:半步。
7、醮禳:请僧道祈祷做法事,常特指道士。
8、发表: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即通过让患者出汗使其体内邪毒发散出来。
9、未字:还没有订婚。
古代女子订婚称“字”。
10、解颐:舒展容颜,开怀欢笑。
11、居里:居住的地方。
12、绐:哄骗。
13、锐身自任:挺身担起责任。
锐身,挺身。
14、折柬:裁纸写信。
柬,原指竹简,代指书信。
15、修雅:整齐雅致。
16、格磔:形容鸟鸣声。
17、无以阶进:找不到进去的理由。
阶:台阶,这里喻指借口、理由。
18、日昃:午后。
昃,日头偏斜。
19、启一关:开了一道门。
关,古代指门。
20、肃客:尊敬的迎客。
肃,引导、迎接。
21、裀籍:坐垫,坐褥。
22、具展宗阀:王子服详细叙述说家世。
宗阀,家世。
阀:本指官宦人家门前记录功业的柱子,后泛指功业或家世。
23、尊堂:对别人母亲的敬称,也就是你母亲的意思。
24、弱息:幼弱的子女,特指女儿。
庶产:不是正妻所生。
25、渠:他的意思。
26、刍尾盈握:(摆上桌来的)鸡才刚刚长好。
也就是较小的鸡的尾巴刚能抓满一把。
27、不遑他瞬:顾不上看别处。
遑:闲暇。
不遑:没有空闲。
28、阴捘:暗地里捏弄。
29、自分~:自以为要死了。
异物,死亡的代称。
《庄子》称人死亡后“或化为鼠肝,或化为虫臂”。
30、细事:很小的事情。
31、葭莩:芦苇内壁里的一层薄膜。
代指疏远的亲戚,也泛指一般的亲戚。
32、周遮:形容话很多的样子。
33、捉双卫:牵着两头驴子。
卫,驴的别名。
34、匪伊朝夕:也不止一天了,匪,通假字,通非。
35、有何喜,笑辄不辍?若不笑,当为全人。
因怒之以目,乃曰:抄本原没有这句,但后来根据考证,这句话是存在的,故加上去了。
36、志赘:就是痣、赘疣及胎记等,代指人身上的特征。
志,同痣。
赘,赘疣。
37、觇其异:在婴宁不注意的时候察看她的异常。
觇,观察,窥探。
38、执柯:做媒的意思。
39、昧爽:天刚刚亮。
省问,看望问候,请安。
40、合卺:完婚,圆房。
41、窃于:旧时迷信说鬼在阳光下是没有影子的。
42、不能俯仰:就是说笑得直不起腰来,形容笑得很厉害。
43、阶砌藩溷:台阶、厕所等。
这里形容多、无所不在。
44、爇:燃烧,点燃。
45、设:假如。
46、矢:立誓。
47、戚容:悲伤的面容。
48、合厝:合葬。
厝,埋葬。
49、庶养女者:古代的一种落后习俗,认为女儿不能延续续香火,父母死后不能办理后事,所以常把女婴放进水里淹死。
50、舆榇:用车子运载棺材。
舆,车子,指用车子运载。
榇,棺材。
51、德之常不去心:感激她,常常心中惦念。
德,名词动化。
不去心,心中惦念。
52、寒食: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旧俗这天不烧火吃熟食。
53、异史氏:作者蒲松龄的自称。
54、殆隐于笑者矣:抄本作“何尝菴也”,比较生僻,不利于传播,经专家慎重考证,改用现在的形式。
55、合欢、忘忧:合欢花、忘忧草。
因为这两种花草的名字带有开怀之意,它们的香气也有这样的作用,所以拿来和文中的“笑矣乎”来相比较。
56、若解语花:解语花:意像花一样美丽而又善解人意。
典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作态,做作,别扭不自然的意思。
[王子服,是莒县罗店人,早年没了父亲。
非常聪慧,十四岁就进了学宫。
母亲很疼爱他,平常不会让他去郊野游玩。
和萧家订了婚,还没嫁就去世了,所以还没有娶得媳妇。
正值元宵节,舅舅家的儿子吴生,来邀他一起去游玩。
才到村外,舅舅家有仆人来,叫吴生回去了,王生看见游玩的女子就如云集,就乘着兴致独自遨游,有个女郎带着婢女,拿着一枝梅花,生的容颜绝代,笑容可掬。
王生不眨眼的看着她,竟然忘记了顾忌。
女郎走过去了几步,对婢女说:“这个儿郎眼睛亮闪闪的像个贼。
”把花扔在地上,说笑着径自走了。
王生捡起花很惆怅的样子,神魂都丢失了,闷闷不乐的于是回来了。
到了家里,把花藏在枕头底下,垂着头丧气的睡了,不说话也不吃饭。
母亲很担心他,请道士作法反而更加糟糕了,身体极快的消瘦了,医生来看他,又开药也发汗的,王生只是晕晕昏睡。
母亲抚摩着他问怎么了,他默默地不回答。
正好吴生来了,母亲嘱咐他悄悄的问他。
吴生到了床前,王生看见他就流泪了。
吴生坐在床前安慰解劝他,慢慢的就问他怎么了。
王生全部说出了心里话,并请求他帮助谋划。
吴生笑着说:“你的心也很痴啊。
这个愿望有什么难成呢?我会为你访问一下,走着去野外,一定不是有钱人家,要是她还没订婚,事情就成了,不然的话,拼上许多钱财,想必她家一定答应。
只要你痊愈了,这事包在我身上。
”王生听见,不知不觉展开容颜。
吴生出去告诉了母亲,就开始寻找那女子的住的地方,只是探寻遍了,一点踪迹也没。
母亲非常忧虑,想不到办法。
然而自从吴生去后,王生容颜立马舒展了,饭也能吃一点了。
过了几天,吴生又来了,王生问他谋划的怎么样了。
吴生哄他说:“已经找到了,我以为是谁呢,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也就是你的姨妹啊,现在还没嫁出去呢。
虽然说内戚之间都会避免结婚,不过老实告诉他们,没有不成的。
”王生欢喜溢于言表,问:“住在什么地方?”吴生编造说:“在西南方向的山村里,离这里大约有三十多里。
”王生又嘱咐了好几遍,吴生挺身承担着走了。
王生由此饮食慢慢添加,没几天就恢复了,看一下枕头底下,见花虽然枯了,却还没凋落。
拿起来凝想把玩,就像见到了这个人。
他怪罪吴生不来,就写信招唤他。
吴生借故不肯赴约,王生很愤怒,郁郁不欢的。
母亲担忧他又病了,急忙帮他商议婚事,才和他商量,就摇着头说不愿意,只是每天盼着吴生来。
吴生一点消息都没有,王生就更加怨恨他了。
转念想三十里路也不远,又何必仰仗着别人呢?就怀着梅花,赌气自己去了,而家人并不知道。
孤伶伶的一个人走着,没有人可以问路,只是望着南边的山里走去,大约走了三十多里,只见乱山合围,空气映着树木碧绿清爽,静悄悄没有人走过,只有鸟能飞过的路。
遥望着山谷里,只见乱花树丛之中,隐约有个小村落。
就下山进入村里,看见房子也不多,都是茅屋,但意境很是整齐雅致。
想必是人家的园亭,就不敢匆忙进去。
回头看见对门。
有块很大的石头光滑洁净,于是就坐在上面稍微休息。
一会儿听见墙里面有女子,长声叫唤“小荣”,那声音娇弱细腻。
他正认真听时,一个女郎从东边向西走,拿着一朵杏花,低头正要插上。
抬头看见了王生,于是就不再簪花,含笑着拿着花进去了。
他细看她,就是元宵节在路上所遇到的女郎,心里突然很欣喜,只是想着没有理由进去,又想要叫姨妈,但是看看又从没来往过,恐怕有差错,门里面也没人可以问讯,坐一下躺一下徘徊不定。
从早上到了下午,眼看都要绝望了,连饥渴都忘记了。
他不时看见有女子从里面露出半边脸来偷看,好像惊讶他为什么不离开。
忽然一个老婆婆扶着拐杖出来了,对王生说:“哪里来的郎君,听说从辰时就来了,都到了现在,想要做什么呢?难道不饿吗?”王生急忙起身向她作揖,回答说:“将要探亲。
”婆子耳朵昏聩没听见。
他又大声说了。
她于是问:“你亲戚姓什么?”王生回答不出来。
婆子笑着说:“真奇怪啊。
姓名都还不知道,有什么亲戚可以探呢?我看郎君,也是书痴啊。
不如且跟我来,吃点粗茶淡饭,家里有短床可以躺,当到明天回去,问清楚了姓名,再来寻访,也不晚啊。
”王生正肚子饿了想吃东西,又从此可以慢慢接近丽人,非常欣喜,跟着婆子进去了,看见门里面白石铺砌着道路,夹道种着红花,一片片的掉在台阶上;曲曲折折向西走去,又打开一扇门,豆角棚子和花架充满了庭院。
婆子请客人进屋子,里面粉墙光亮的就像镜子,窗外面的海棠花朵,伸进房里面来,被子坐垫几子床榻等,无不洁净光泽。
才坐下,就有人从窗外隐隐偷看。
婆子叫:“小荣,快去做饭。
”外面有个婢女娇声答应。
坐下后,王生详细说了家世。
婆子说:“你的外祖父,莫非姓吴吗?”他说:“是的。
”婆子惊讶的说:“你是我的外甥啊;你母亲,是我妹子。
多年来我因为家里贫穷,又没有个儿子,于是就梗塞了音讯。
外甥长的这样,我还不认识呢。
”王生说:“我这次来就是为了找姨妈你呀,匆忙就忘掉了名字。
”婆子说:“我姓秦,并没生过儿女,只有个小女儿,也是偏房生的。
他母亲改嫁,留给我抚养。
也还不迟钝,只是缺少教训,嬉戏不知道愁闷。
过一会儿,我让他来拜见。
”没多久,婢女备好饭,还有刚长成的嫩鸡。
婆子劝他吃饭后,婢女来收拾东西。
婆子说:“叫宁姑来。
”婢女答应去了。
过了很久,他听见屋外隐约有笑声。
婆子又叫道:“婴宁,你姨兄在这里。
”屋外吃吃的笑声不歇。
婢女推她进来了,她还捂着口,笑的停不下来。
婆子瞪着眼说:“有客人在,还呼呼呵呵,是什么样子?”女子忍着笑站着,王生向他作揖。
婆子说:“这是王郎,你姨妈的儿子,一家人还都不认识,被人笑啊。
”王生问:“妹子年纪多少啊?”婆子没听明白。
王生又说了,女子又笑了,让人不能抬头看着她。
婆子对王生说:“我说缺少教诲,这就知道了。
年纪都十六岁了,呆傻就像个婴儿。
”王生说:“小外甥一岁。
”婆子说:“外甥已经十七岁了,莫非是庚午年属马的吗?”王生点头答应。
婆子又问:“外甥媳妇是谁?”王生回答说:“还没有。
”婆子说:“像外甥的才华相貌,怎么十七岁还没找人呢?婴宁也没有婆家,很适合配你,只可惜我们有内亲的嫌疑。
”王生没有话说,眼光注视着婴宁,来不及看着别处。
婢女向女子小声说:“眼睛亮闪闪的,贼的样子还没改!”女子又大笑,对婢女说:“看看碧桃开花了没?”立即起身,用袖子捂着口,莲步细碎的出去了。
到了门外,笑声才放纵开来。
婆子也起身,叫婢女抱了被子,为王生安排休息。
说:“外甥来一次不容易,应该留下来三五天,我再慢慢送你回去,要是嫌这里深幽郁闷,房后有个小园子,可以供你排遣一下,也有书可以读。
”第二天,到了房后,果然有个半亩大的院子,细草铺在地上就像毛毡一样,杨花落在路上,有三间草房,房子周围围满了花木。
他穿过花丛散步,听见树头窸窣有声响,仰头一看,见婴宁在上面。
她看见王生,狂笑着都要掉下来。
王生说:“不要这样,掉下来了。
”女子边下边笑,自己都停不下笑声。
正将到平地上,失手掉下来了,笑声这才止住了。
王生扶起她,暗暗揉捏她的手腕。
女子又笑起来了,靠在树上不能走路,过了很久才停下。
王生等她笑声停下,于是拿出袖子里的花来给她看。
女子接着,说:“都枯了。
留着干什么?”王生说:“这是元宵时妹子留下的,我所以留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