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观后感

合集下载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7篇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7篇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7篇复兴之路的观后感篇1复兴之路》我看的不是书,是电视片。

当时是无意当中看到了第一集,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一共是6 集也不会占太多时间,就在网上一口气把6 集全都看了一遍。

这部片子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 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复兴之路》一片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集:峥嵘岁月,时间跨度:1912 年---1949 年。

本集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走上了新的道路。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篇2前天晚上,我们在嘉兴大剧院观看了《复兴之路》大型音乐会。

这个音乐会讲述并演绎了中国的复兴,从火烧圆明园开始说起,一共分了五章,依时间顺序,讲了许多中国近代发生的大事情:辛亥革命、日寇侵华、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将历史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台湾通大陆,国人百年的心愿终于圆了,一声声欢呼声、叫喊声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传出,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上迈出了一大步。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遇到了不止一次的自然灾害:1998年特大洪水,“5.12”汶川大地震……但我们没有向灾难低头。

洪水来了,挡住!一个个大大的沙袋,垒成一堵堵结实的墙,解放军战士与人民群众,手拉着手,心连着心,铸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大地震来了,我们的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不顾危险,深入废墟,寻找幸存者,全国各地的人们自发组织捐款,一个个帐篷、一袋袋食物,一瓶瓶水从四面八方飞向灾区……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大爱无疆。

看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

看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

看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看复兴之路观后感14月15日,我们工商管理系的师生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它给我了一次重温了中国历史的机会。

展览让我切身体会到先辈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可贵精神将永存人们心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通过参观,我感慨万千,感慨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上复兴之路的艰辛。

《复兴之路》展览围绕着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叙述着自1840年以来,中国探索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外国列强欺压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中国这两部分。

前辈人为了中华民族美好梦想,为了永恒的幸福不懈追求,在历史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二字!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了,帝国主义列强向我国运送大量鸦片,社会腐败使中国人民身心受极大伤害。

帝国主义列强借机侵占中国领土,由于国弱,清朝政府被迫签署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割让了不少领土,还赔偿了他国大量的银两,使本来不富裕的中国越来越贫穷,越来越落后。

此时的国家实际上已失去了主权,被帝国主义强权所控制。

然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反抗侵略和压迫。

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时刻没有放弃强国梦想,并毫不犹豫地为此付出牺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土大面积沦陷,日本人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灾难降临了,人民开始受欺凌。

最令人震愤的是南京大屠杀,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屠杀30余万中国平民,身为一名中国人,这是一段多么残忍又让人愤怒的历史。

炎黄子孙们切记——勿忘国耻!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

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欢呼,一齐努力,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历史事实都明确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都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逐渐走向富强!此前,我一直认为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理所应当的,通过这次观看《复兴之路》展览后,我的想法完全转变了。

复兴之路观后感4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4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4篇本文是关于复兴之路观后感4篇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复兴之路》分别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以下是复兴之路观后感4篇,欢迎阅读。

篇一:复兴之路观后感自1840年**战争以来的167年,贯穿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

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复兴之路》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12月1日,我们来到了军事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深刻了解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历史事件。

2023年《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

2023年《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

2023年《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复兴之路》观后感1走进国博,迈向《复兴之路》,仿佛时光倒转,轮回到那听了许多,却不曾经历过的100多年前。

《复兴之路》是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复兴的伟大历程,站在序言那里,感觉像是就要打开尘封的大书,要费好大的力气翻阅,我深深的吸了口气,嗅着陈年纸墨的余香,开始接受心灵的洗礼。

这次参观,吸引我的多是一些细节。

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劳工的照片,他们几乎浑身赤裸,只在最隐私处围了块破布,嶙峋的肋骨仿佛要从沾满污泥的皮肤顶出来一样,漠然的双眼看不到一点神采,猜想他们可能是正在劳动的时候被工头拉过去站在那里,给外国人拍照的。

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渺小,尽管每个人都是鲜活的生命,但是生命竟是如此的卑微。

我很庆幸,自己生在现在的这个时代,也很庆幸,我可以让自己的儿子在阳光下成长。

存着一颗感恩的心,对爱国大臣、对革命领袖、对仁人志士、对抗日英烈、对党和政府、更对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我想起日前菜农因菜贱而自杀的事情,当时曾想人的生命怎能如此卑微,但是正是他的牺牲,才换来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才换来了更多菜农及菜农的家庭好好生活的机会。

即使到现在,我们的国家还没到人人都衣食无忧的程度。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还远远没有实现,就业和住房的问题就是我们周围甚至我们自身的现实困扰……复兴之路还很长,还要更加努力的走下去。

在这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的,爱自己、爱家人、爱一切可爱的人和事物,好好的工作、好好的生活,至少就是尽了一份力的。

《复兴之路》观后感2《复兴之路》分别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振兴之路伟大成就《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

复兴之路观后感心得5篇6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心得5篇6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心得5篇600字复兴,是一个伟大的议题!复兴,是一个执着的梦想!复兴,是一道崎岖的征途!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复兴之路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复兴之路观后感1“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___被屏蔽词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从1840年__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

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

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

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然而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

即如片中所言,__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

《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复兴之路》观后感1复兴之路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简单来说即“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840年,因为中国的禁烟措施,遭到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中英两国爆发了战争。

由于中国的科技落后,导致中国大门第一次被打开。

中国彻底失败,并且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然而中国人的思想还未被打开。

1860年英法舰船200只,侵略军16000余人闯至天津大沽口外。

无能的清政府委曲求全,无心抵抗,致使侵略军长驱直入,进逼京城。

咸丰皇帝仓皇逃奔承德,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

次日下午,当侵略者将圆明园的财宝洗劫一空后,又放火将圆明园烧成粉末。

这时的中国彻底宣告失败。

“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一批批有志人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如: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毛泽东……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仅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了今天这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不管将来我们的发展如何,在看完《复兴之路》后,我们要牢固树立为国家建设出力的决心,我们要紧紧的围绕在党的周围,坚定不易得跟着党走,从而使我们国家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复兴之路》观后感2一直期待中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于昨晚播出。

观后,四个字:无比震撼!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的中华民族169年的复兴之路,浓缩到艺术舞台两个半小时。

与银屏、文字相比,舞台艺术的表现和感染力,是对编导者最大的挑战。

而《复兴之路》的巨大成功首先在于,把诺大的舞台与观众感官紧紧地融为一体。

复兴之路观后感心得5篇7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心得5篇7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心得5篇700字复兴之路观后感11840年的中国,一个人口众多,幅员广扩的大帝国,由于清政府的闭门锁国,顾不事实安于现状而孤立于世界,然而鸦片战争撬开了中国千年坚固的神圣的国门,当国人沉睡在“上国迷梦”的时候,世界悄然无息的变化着,英国的工业革命让它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美国的独立战争等,都使世界的格局日新月异。

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急需原料生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而落后辽阔的中国成了列强争夺之地,一项项的不平等条约,使巍峨中华河山,破败吥堪,一步步的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国家。

虎门消烟牵动的一系列的战争,使昏睡千年的国人,渐醒。

咸丰帝下召学习西洋文化。

历史有了洋务运动。

有了奕新与李鸿章。

作为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与好友魏源,组织编写的海国图志,其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近代中国复兴之路起着重要的作用,上面有了中国人从来没见过的,海上跑的牛,”没有浆的海轮”,坚船利炮的威风凛凛。

打败中国的却吥是那些坚船利炮,而是西方的制度,一个革了新的政府。

孙中山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行新政的主张却遭到了拒绝,从此他远去海外成立兴中会,开始了救国之路,以明主共和的方式寻求国家的兴旺之路,成为了中国革命第一人,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人物,领导的辛亥革命,后来的武昌起义,使当时由清政府统治的十三个省宣布独立,清政府灭亡了。

结束了中国千年的封建社会,艰难的进入了近现代。

结束了百余年的惨淡岁月,立起了一个新的时代里程碑,使更多人思想逐渐前进,社会逐渐发展。

此刻的中国正如笼中之鸟,斧底之鱼,牢中之囚,如处薪火之上,在这急迫的时代驱使下中国共产党,一个以马克思思想为指导的先进团体诞生了,带着时代的重任,开始了新的革命,带领中国走入了社会主义国家.复兴之路是艰难的,从一个思想与经济都落后的国家向先进国家靠拢,近代的农民起义与革命战争都证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压迫,强国强族的迫切愿望,从戊戌变法到三个代表,多少不懈的国人,没有停止的复兴愿望,证明思想是人类最强大的武器。

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5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5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5篇《复兴之路》全片叙事宏大,解读深刻,全景追溯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通过振兴之路伟大成就探索方向和平发展不懈探索唤起信心这六个篇章向观众展示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复兴之路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兴之路观后感1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晨曦中,当国旗伴着太阳冉冉升起的一刻;阳光中,当自己伴着人欢乐在教室上课时;黄昏中,当斜阳伴着自己回家同家人一起吃饭时……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来得有多么艰辛不易么?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

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踢门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

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

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

于是,中国与世界给鱼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

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确实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从此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是,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毛泽东……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仅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开了今天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兴之路观后感
昨晚,央视一套推出的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落下帷幕。

“震撼”、“激动”、“落泪”,这是很多网友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用的词语。

“有着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我们制作这样一部片子,就是想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的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从变迁中感受和触摸幸福。

”昨天,央视经济频道副总监、《复兴之路》总编导、总撰稿任学安接受了记者专访,讲述《复兴之路》创作始末。

“9+1”工程——从《大国崛起》到《复兴之路》
很多人把《复兴之路》看作是《大国崛起》的姊妹篇,任学安对此说法颇为认可:“无论是在叙述的理性、客观性,全球视角,还是构建大的历史框架‘大历史’的结构方式,寻找基本历史脉络,用历史细节说话这些方面,两片都有相似之处。

追求制作精良度、包括采用现代最新的制作手段,也都是从《大国崛起》延续下来的。

此外,梳理的方式,观察国家发展的视角也是同一个,所以这两部片子看起来很像,说是姊妹篇也比较恰当。


拍《复兴之路》的想法缘自《大国崛起》的制作后期。

“当时我们就有一个想法:把中国历史也做一个梳理,这样感觉就比较完整了。

而且做《大国崛起》大家在看国外9个发达国家时也有一个中国心态。

我们说这是个‘9+1’工程。

”任学安讲述了创作《复兴之路》的初衷。

范文大全网,原创范文乐园
“《大国崛起》一收尾,我们就着手做《复兴之路》了。

制作过程中,我们想到,如果它能赶在xx大之前播出,也挺好的。

”任学安说,这部片子正常制作周期应该在两年左右,但剧组只花了10个月就完成了片子的制作。

于是,反复地熬夜就成了令他记忆最为深刻的事情。

这部时间紧任务重的片子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

央视国际网站甚至以此为契机,倾力打造了大型时事论坛——《复兴论坛》,8日开坛以来每天的浏览人数逐日上升。

“以影像叙述历史更具冲击力”
《复兴之路》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片最难的是历史素材的取舍,拍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更难,难在毕竟观众的陌生感要差一些。

国内有多少人会对西班牙史、葡萄牙史、荷兰史,甚至美国史有多少了解?除非是专业人士和学者。

因此,拍《大国崛起》时我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但对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可以说每个中国人从小时候都接受过基本的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表达出最基本的新鲜感,就成为最困扰我们的追求。

”任学安在介绍剧组面临的最大困难时说。

任何一个创作都希望呈现一种新鲜的面孔,这样传播效果、到达效果才会更好。

否则传播就没有意义了。

如何给观众新鲜感?任学安和剧组成员们从电视梳理与文字梳理的不同之处入手,开始探索。

“电视是时间艺术、时间作品,没有太多空间功夫去铺陈。

电视是用画面叙事,让观众通过影像来了解。

文字叙述的历史追求必须思想深远,有哲学高度,电视节目有时候可能甚至不需要说话,一个画面加一段音乐就足够了。

”任学安介绍了《复兴之路》带来的影像冲击力:“在第一、二集中的开头,观众能看到当时的中国人用脚踩水车的画面,如果认真看,你就会发现那些人都是光着屁股的,那是真正的衣不蔽体。

再往后看,看到第四、五,尤其第六集,画面转为恢弘绚丽,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观众能完整地看完这六集,基本能清晰看到中国由弱到强,由主权沦丧到开始独立,由人民受奴役受欺侮到翻身做主并且开始享受小康生活的变化。


任学安说,即便说《复兴之路》目前所呈现的历史事实本身仍是比较基本的,但放在电视上跟放在书上是不一样的,经过电视综合艺术手法表达,它产生了更强更新的冲击力。

尽管制作时间短,但《复兴之路》剧组还是尽可能地收集珍贵资料来表达历史。

比如片中展示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辞位诏书、孙中山成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民国公约
等都是从中国历史第一、第二档案馆找到的原件。

还有苏中建交时的俄文版文件的原件影像,则是第一次公开的外交部“镇部之宝”。

范文大全网,原创范文乐园
为了使这部政论片经得起考验,剧组采访了140多位境内外专家,其中境外专家30余位。

“《复兴之路》不承担对历史进行新解说”
与《大国崛起》突出对事件的讲述有所不同,《复兴之路》不仅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轨迹与最后的影响,还将大量笔墨放在历史人物的命运之上,如林则徐、魏源、康有为、孙中山……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振聋发聩的名字,他们的命运在片中均有展现。

“写历史绕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人,一个是事。

在历史的关键点上,总能找到一些具体推动、承载历史的人,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

通过他们的故事,现在的观众感受和触摸起历史来可能会更鲜活一些,更真实一些。

”任学安说,《复兴之路》一片中出现的人物,应该说都跟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有些还是历史的创造和推动者,写历史不能忘记他们。

对于某报关于《复兴之路》“对很多此前不甚明晰的史实及争议人物也有新析”的报道,任学安说:“这是一个虚假报道,第一他没有采访过剧组,第二我们认为这只是他自己的解读,他的解读跟我们没有任何沟通。

”他表示剧组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非常气愤,要求对方消除影响。

“《复兴之路》这部片子不承担对历史进行新解说。

历史不是生产产品,历史的基本事实在那里摆着。

我们只是希望观众通过我们的电视化梳理,能够看到为什么我们今天过上幸福生活,取得了这么巨大的成绩,我们民族复兴走上新的起点,这一路是如何走来的。

我们想建立一个历史感,让广大观众明白中国由积贫积弱到现在逐步走上繁荣富裕,才刚刚开始品尝小康生活的滋味,这一切来之不易。

跟十几年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比,一代代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好,每个中国人的自信心、精神风貌有了极大变化。

国家、民族复兴的基础在一步步夯实。


媒体是传播有用知识的主阵地
回忆《复兴之路》创作的点点滴滴,任学安说,由于是《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大家对创作的基本方式、基本判断均已达成共识,因此剧组人员最需要克服的是很多最基本的问题,比如说照顾父母妻儿和自己身体上的问题。

记者在任学安的临时办公室看到了一个电子血压计,据说剧组中因为忙碌而血压升高的同事还有好几位。

范文大全网,原创范文乐园
为了《复兴之路》顺利播出,剧中每个成员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吃住在剧组,不仅春节、“五一”、“十一”几个黄金周都在加班,平常工作多少小时也根本都没有概念,每个人都面临脑力和体力的极大考验。

女导演黄蔚负责的是境外国家的拍摄,从联络到出访,都担纲完成,这对于一个孩子还不到两岁的年轻的母亲来说,无疑意味着要克服重重困难。

执行总编导周艳也是最辛苦的人之一。

“在制作《大国崛起》时,周艳已经被戏称具备了外国史专业博士生研究的资格,如今,如果有学校愿意授予她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学位,我认为她也是当之无愧的。

”任学安半开玩笑地说。

说到此,任学安非常感谢他的团队中的每一个同事以及他们的家人。

“每一个创作都是一座山,只有翻过这座山才能叫成功。

但在爬山的过程中,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

”《复兴之路》制作者严谨的态度和由衷的责任已经受到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任学安说,对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讲,媒体是传播有用知识的主阵地,这也是中国媒体的首要社会责任,失去了这个阵地,那将是一场灾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