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课件
合集下载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ppt课件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
消毒方法介绍
2
医院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热力消毒灭菌方法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紫外线消毒方法
3
热力消毒灭菌法
压力蒸汽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煮沸消毒法
4
压力蒸汽灭菌法(1)
方法
• 下排气式: 灭菌温度115℃ 时间40分钟 或温度121℃ 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0分钟 • 预真空式: 灭菌温度132℃ 时间4~6分钟
5
压力蒸汽灭菌法(2)
质量监测与管理
• 工 • 化
艺 学
监 监
测 测
• 生 物 监 测
6
工艺监测
• 监测每锅的压力、温度、时间、灭 菌物品、排气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操作者签名 •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锅每日灭菌前 应先作空锅B-D试验,监测灭菌柜内 有无冷空气存在 • 灭菌物品应放在有孔有盖的器械盒 内或使用蒸汽能穿透的包装材料
9
干热灭菌法(1)
是耐热物品(油、粉、膏)的首选处理法
• 方法:
160℃ 2 小时
170℃ 1 小时
180℃ 30 分钟
10
干热灭菌法(2)
质量监测与管理
• 工艺监测:时间指达到灭菌温度 后的持续时间 • 化学监测:物品表面贴干热化学 指示卡监测灭菌效果 • 生物监测: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 胞菌片置于热锅中心 部位
11
煮沸消毒法
是耐热耐湿物品最简便的消毒方法
• 方法:一般污染物品消毒煮沸20分钟
特殊污染物品消毒煮沸30分钟
• 注意事项:
煮沸仅杀灭一般微生物,对细菌芽胞无效, 只能作消毒而不能作灭菌处理 污染物品煮沸消毒后按清洗--消毒 (灭菌)--使用原则进行
消毒方法介绍
2
医院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热力消毒灭菌方法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紫外线消毒方法
3
热力消毒灭菌法
压力蒸汽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煮沸消毒法
4
压力蒸汽灭菌法(1)
方法
• 下排气式: 灭菌温度115℃ 时间40分钟 或温度121℃ 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0分钟 • 预真空式: 灭菌温度132℃ 时间4~6分钟
5
压力蒸汽灭菌法(2)
质量监测与管理
• 工 • 化
艺 学
监 监
测 测
• 生 物 监 测
6
工艺监测
• 监测每锅的压力、温度、时间、灭 菌物品、排气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操作者签名 •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锅每日灭菌前 应先作空锅B-D试验,监测灭菌柜内 有无冷空气存在 • 灭菌物品应放在有孔有盖的器械盒 内或使用蒸汽能穿透的包装材料
9
干热灭菌法(1)
是耐热物品(油、粉、膏)的首选处理法
• 方法:
160℃ 2 小时
170℃ 1 小时
180℃ 30 分钟
10
干热灭菌法(2)
质量监测与管理
• 工艺监测:时间指达到灭菌温度 后的持续时间 • 化学监测:物品表面贴干热化学 指示卡监测灭菌效果 • 生物监测: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 胞菌片置于热锅中心 部位
11
煮沸消毒法
是耐热耐湿物品最简便的消毒方法
• 方法:一般污染物品消毒煮沸20分钟
特殊污染物品消毒煮沸30分钟
• 注意事项:
煮沸仅杀灭一般微生物,对细菌芽胞无效, 只能作消毒而不能作灭菌处理 污染物品煮沸消毒后按清洗--消毒 (灭菌)--使用原则进行
2024年度消毒技术规范知识培训课件

消毒技术规范知识培训课件
2024/3/24
1
目
录
2024/3/24
• 消毒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 医疗器械与设备消毒技术规范 • 手术室及无菌操作区域消毒管理 •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消毒技术应用 •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与消毒实践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与预防性消毒策略
2 contents
01 消毒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根据手术室面积、高度及手术类型, 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设备,如层流净 化系统、紫外线消毒灯等。
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剂熏蒸 等方法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确保 空气质量达标。
空气洁净度要求
手术室内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 合相应卫生标准,一般要求达到万级 或十万级。
2024/3/24
12
无菌操作区域布局原则
2024/3/24
在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时,应注 意保护人员的眼睛和皮肤免受紫 外线的伤害,同时确保消毒场所 内无人员逗留。
定期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清洁和更 换,以确保其消毒效果和使用寿 命。
10
03 手术室及无菌操作区域消 毒管理
2024/3/24
11
手术室空气净化标准
空气净化设备的选择
空气消毒方法
储存期限管理
对包装材料的储存期限进 行严格管理,过期或不合 格的材料应及时处理,不 得使用。
18
05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与消毒 实践
2024/3/24
19
餐具清洗和消毒流程
2024/3/24
餐具分类
将不同材质、形状和大小的餐具进行分类,以便选择合适的清洗和消 毒方法。
清洗过程
使用流动水和洗涤剂彻底清洗餐具,去除食物残渣和油脂。注意清洗 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洗涤剂。
2024/3/24
1
目
录
2024/3/24
• 消毒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 医疗器械与设备消毒技术规范 • 手术室及无菌操作区域消毒管理 •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消毒技术应用 •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与消毒实践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与预防性消毒策略
2 contents
01 消毒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根据手术室面积、高度及手术类型, 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设备,如层流净 化系统、紫外线消毒灯等。
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剂熏蒸 等方法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确保 空气质量达标。
空气洁净度要求
手术室内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 合相应卫生标准,一般要求达到万级 或十万级。
2024/3/24
12
无菌操作区域布局原则
2024/3/24
在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时,应注 意保护人员的眼睛和皮肤免受紫 外线的伤害,同时确保消毒场所 内无人员逗留。
定期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清洁和更 换,以确保其消毒效果和使用寿 命。
10
03 手术室及无菌操作区域消 毒管理
2024/3/24
11
手术室空气净化标准
空气净化设备的选择
空气消毒方法
储存期限管理
对包装材料的储存期限进 行严格管理,过期或不合 格的材料应及时处理,不 得使用。
18
05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与消毒 实践
2024/3/24
19
餐具清洗和消毒流程
2024/3/24
餐具分类
将不同材质、形状和大小的餐具进行分类,以便选择合适的清洗和消 毒方法。
清洗过程
使用流动水和洗涤剂彻底清洗餐具,去除食物残渣和油脂。注意清洗 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洗涤剂。
消毒技术规范培训课件

壹
评估方法:采用微 生物学、化学、物 理等方法进行评估
贰
监测频率:根据消 毒对象的不同,定 期进行监测
叁
监测指标:包括消 毒剂浓度、消毒时 间、消毒效果等
肆
监测结果处理:根 据监测结果,调整 消毒方案,确保消 毒效果达到要求
消毒技术规范的实施
培训对象的选择
医疗机构工作人 员:包括医生、 护士、检验人员 等
消毒技术规范培训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消毒技术规范概述 02. 消毒技术规范的具体内容 03. 消毒技术规范的实施 04. 消毒技术规范的更新和维护
消毒技术规范概述
消毒技术的重要性
1
预防疾病传播:消 毒技术可以有效地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 传播,保护人们的
健康。
3
保护环境:消毒技 术可以减少环境中 的微生物污染,保 护环境,保护生态
建立消毒技术规范的更新和维护机 制,确保规范的及时更新和维护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消毒技术 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
加强消毒技术规范的宣传和培训, 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技能
更新和维护的周期
定期检查: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
01
次全面检查 更新频率:根据实际情况,每年
02
或每两年进行一次更新 维护方式: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
消毒技术的应用 案例和实践经验 分享
培训方法和考核 方式,如理论授 课、实际操作、 案例分析等。
培训效果的评估和改进
1
评估方法:问卷 调查、实际操作 考核、知识测试 等
2
评估指标:培训 满意度、知识掌 握程度、实际操 作能力等
3
改进措施:根据 评估结果调整培 训内容和方法, 提高培训效果
4
持续改进:定期 对培训效果进行 评估,不断优化 培训内容和方法, 确保培训效果持 续提升。
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本参考课件

多 个生产场的应分别申请卫生许可证。
2
5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目的
规范生产过程 保障产品卫生质量 保证产品可溯源性、追踪性
2
6
新《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特点
细化生产设备要求 规定了最小生产车间面积 部分产品需用洁净车间 强调过程记录 标明禁用物料 提高人员要求 注意微生物检验室的安全性
培训: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 员 、生产操作人员 。
健康体检:生产操作人员 。
进入生产车间洗手消毒、穿戴工作服、换鞋和 帽,不得戴首饰、手表以及染指甲、留长指甲 等。净化车间的工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2
30
消毒产品卫生质量控制
原 检测 料
原料仓
仓储 卫生
生产车间
成品 检测
成品仓
仓储
设备、人员
灭菌剂、皮肤粘膜消毒剂和抗(抑)菌制剂的生 产用水应符合纯化水要求(检测报告);
其他消毒剂、卫生用品的生产用水应符合《生活 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检测报 告) 。
2
25
物料和仓储要求(二)
仓储区应保持清洁和干燥,有通风、防尘、 防鼠、防虫等设施,并有堆物垫板,货物 架等 ;
隐形眼镜护理用品生产(包装除外)、分装应在10 万级空气洁净度以上净化车间进行。
皮肤粘膜消毒剂(用于洗手的皮肤消毒剂除外)、 皮肤粘膜抗(抑)菌制剂(用于洗手的抗(抑)菌 制剂除外)等产品配料、混料、分装工序应在30万 级空气洁净度以上净化车间进行。
根据产品生产的卫生要求对生产车间环境采取消毒 措施 。
霉菌等消毒效果指标检测 ; 卫生用品 :微生物指标等(卫生湿巾:有效成分含量) ; 消毒剂、抗(抑)菌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检测需要使用气相
2
5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目的
规范生产过程 保障产品卫生质量 保证产品可溯源性、追踪性
2
6
新《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特点
细化生产设备要求 规定了最小生产车间面积 部分产品需用洁净车间 强调过程记录 标明禁用物料 提高人员要求 注意微生物检验室的安全性
培训: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 员 、生产操作人员 。
健康体检:生产操作人员 。
进入生产车间洗手消毒、穿戴工作服、换鞋和 帽,不得戴首饰、手表以及染指甲、留长指甲 等。净化车间的工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2
30
消毒产品卫生质量控制
原 检测 料
原料仓
仓储 卫生
生产车间
成品 检测
成品仓
仓储
设备、人员
灭菌剂、皮肤粘膜消毒剂和抗(抑)菌制剂的生 产用水应符合纯化水要求(检测报告);
其他消毒剂、卫生用品的生产用水应符合《生活 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检测报 告) 。
2
25
物料和仓储要求(二)
仓储区应保持清洁和干燥,有通风、防尘、 防鼠、防虫等设施,并有堆物垫板,货物 架等 ;
隐形眼镜护理用品生产(包装除外)、分装应在10 万级空气洁净度以上净化车间进行。
皮肤粘膜消毒剂(用于洗手的皮肤消毒剂除外)、 皮肤粘膜抗(抑)菌制剂(用于洗手的抗(抑)菌 制剂除外)等产品配料、混料、分装工序应在30万 级空气洁净度以上净化车间进行。
根据产品生产的卫生要求对生产车间环境采取消毒 措施 。
霉菌等消毒效果指标检测 ; 卫生用品 :微生物指标等(卫生湿巾:有效成分含量) ; 消毒剂、抗(抑)菌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检测需要使用气相
《消毒技术规范》课件

质量控制
通过定期培训和内部检测,提高消毒操作规范性和 效果,保障消毒质量。
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制度
1
制度要求
制定日常消毒管理制度,设置消毒点位,建立消毒档案,并定期对员工进行消毒 培训。
2
消毒质量控制
通过标准化操作、日常检测和巡视等方式,保障消毒所用剂量、时间和方法的正 确性和效果。
3
应急处理措施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感染疫情等突发事件做好消毒和防控措施。
手卫生和消毒的重要性和流程
手卫生
养成勤洗手、少碰口、鼻、眼的好习惯,对预防感 染病非常有效。
消毒
手部消毒和表面消毒是预防感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可以使用洗手液或手部消毒剂进行消毒。
医疗机构无菌操作室的消毒规范
1 摆放物品
无菌操作必须在无菌室内 进行,只摆放符合无菌要 求的物品。
2 手部消毒要求
必须按规定使用手套,做 到随时随地保持手部清洁 和消毒。
高温、高压灭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
1
原理
通过高温高压灭菌,破坏细胞核酸和结构蛋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各 种病原微生物。
2
操作步骤
洗涤物品-装入灭菌器-加入适量水-设定参数-加热加压-灭菌完成。
化学消毒剂的质量评价指标
1 有效物质含量
确定消毒剂中有效成分含 量,保证消毒效果。
2 PH值
3 易挥发性有机物
1
原则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和消毒器械,
物理消毒
2
量力而行,保证消毒效果,不应盲目提高 消毒强度。
高温、高压、紫外线等,适用于耐高温、
不易变形的物品和表面。
3
化学消毒
主要包括氯系、醛类、过氧化氢、二氧化 氯等,可应用于各种物品和表面的消毒。
新消毒技术规范解读课件最新版

通风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机械送风与 自然排风 自然送风与 机械排风
空气净化方法
效果好 空气清新 持续有效
投入大
层流
维护费用高 对管理要求较高
需提前开启、延后关闭 需定期检查,更换滤器 需经常检查换气效率 防霉问题 漏气问题 阻塞问题
紫外线消毒
1 2 3
适用于无 人状态下 室内空气 的消毒
没有持续 作用
感染高风 险部门地 面和物体 表面的清 洁与消毒
消毒剂浓度选择
地面
采用400mg/L~700mg/ (500mg) 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 30min
物体 表面
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 1 000mg/L~2 000mg/L季铵盐类 消毒液(如新洁尔灭、百毒杀、新洁灵 ) 擦拭。
感染高风险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临时: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 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 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
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根据洁净房间总 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 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图示:空气净化逻辑关系简单化
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擦拭不同 患者单 元的物品 之间应 更换布巾。 各种擦拭 布巾及保洁 手套应 分区域使用, 用后统一 清洗消毒, 干燥备用
地面的 清洁与 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 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 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物体表面 的清洁与 消毒
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 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 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 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产房、导管室、洁净病 房、器官移植病房、ICU、新生儿室、血透、烧伤病 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 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 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新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课件

医疗机构的消毒频率应根据其使用频率、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
医疗机构的消毒频率应根据其使用频率、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
3
消毒技术规范的实施
培训与考核
培训内容:消毒技术规范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
培训方式:理论授课、实际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
考核方式:笔试、实际操作考核、案例分析等
考核标准: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考核标准,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01
消毒技术规范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02
消毒技术规范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03
消毒技术规范可以降低医疗成本
04
2
消毒技术规范的内容
消毒方法
01
02
03
04
物理消毒:如紫外线、高温、低温等
化学消毒:如消毒剂、消毒液等
生物消毒:如生物制剂、生物酶等
综合消毒:结合多种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
消毒范围
01
医疗机构的消毒范围包括:诊疗室、病房、手术室、实验室、药房、消毒供应中心等。
监督与检查
01
建立完善的消毒技术规范监督体系
02
定期对医疗机构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03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04
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消毒技术规范的有效实施
持续改进
定期评估:对消毒技术规范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优化流程:对消毒技术规范的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消毒效率和质量
02
消毒设备:选择合适的消毒设备,确保消毒效果
03
人员培训: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消毒技术水平
04
消毒效果评估:定期评估消毒效果,确保消毒质量
05
解读消毒技术规范讲义课件

食品加工过程中,与食品 直接接触的表面必须经常 清洁和消毒,以确保食品 安全。
员工手部消毒
食品加工企业员工的手部 卫生状况对食品安全至关 重要,需要经常清洁和消 毒。
家庭与个人消毒
家居环境消毒
家庭环境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降低家人患病的可能性。
个人用品消毒
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毛巾等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保持个人 卫生。
目的
确保消毒效果达到预期,防止疾病传 播,保障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消毒技术的重要性
控制疾病传播
消毒技术可以有效杀灭或去除病原体,切断疾病 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在公共场所、食品加工、医疗等领域,消毒技术 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消毒,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活品质, 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低温等离子体消毒
技术
利用等离子体的电场和磁场作用 ,使微生物细胞受损死亡,具有 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适用 于表面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消毒技术规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组织合作
参与国际消毒技术组织 ,如世界卫生组织( WHO)、国际标准化 组织(ISO)等,共同 制定和推广消毒技术规 范。
跨国合作项目
通风换气
在室内进行消毒时,应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消毒剂在密闭空间内积 累对人员造成危害。
储存与运输
消毒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消毒剂泄漏和污染。
CHAPTER 03
消毒技术规范的应用场景
医疗机构消毒
医院环境消毒
医院是高风险区域,需要定期对 病房、手术室、治疗室等环境进 行严格消毒,以降低交叉感染的
员工手部消毒
食品加工企业员工的手部 卫生状况对食品安全至关 重要,需要经常清洁和消 毒。
家庭与个人消毒
家居环境消毒
家庭环境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降低家人患病的可能性。
个人用品消毒
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毛巾等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保持个人 卫生。
目的
确保消毒效果达到预期,防止疾病传 播,保障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消毒技术的重要性
控制疾病传播
消毒技术可以有效杀灭或去除病原体,切断疾病 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在公共场所、食品加工、医疗等领域,消毒技术 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消毒,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活品质, 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低温等离子体消毒
技术
利用等离子体的电场和磁场作用 ,使微生物细胞受损死亡,具有 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适用 于表面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消毒技术规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组织合作
参与国际消毒技术组织 ,如世界卫生组织( WHO)、国际标准化 组织(ISO)等,共同 制定和推广消毒技术规 范。
跨国合作项目
通风换气
在室内进行消毒时,应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消毒剂在密闭空间内积 累对人员造成危害。
储存与运输
消毒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消毒剂泄漏和污染。
CHAPTER 03
消毒技术规范的应用场景
医疗机构消毒
医院环境消毒
医院是高风险区域,需要定期对 病房、手术室、治疗室等环境进 行严格消毒,以降低交叉感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医疗机构应对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 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 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 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采用合法、有效的 消毒剂如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含氯消毒剂 擦拭消毒,或采用合法、有效的床单元消 毒器进行清洗和(或)消毒,消毒剂或消 毒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 使用说明。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 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 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 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 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 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表面以及 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 等。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消毒灭菌基本要求
新增加的内容: 对耐热耐湿的器械: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
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
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或低温甲醛蒸汽气体灭菌 等。 耐热不耐湿: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 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 物,再清洁和消毒。
术语和定义
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 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 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 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 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 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 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 行消毒的方法。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
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 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 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 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 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 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 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 卫生学监测方法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1 《消规》的特点
2 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前言
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 理、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手段,因而在医 院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与新标准如手卫生、隔离、CSSD有关标 准一致;
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如将原来的手术器械 灭菌、缝线的灭菌等归类为:高度、中度 和低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消规》主要内容介绍
高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 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 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 生物污染,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如手术 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 管、植入物等。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 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 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 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消毒方法 应合法、有效。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 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 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甲类及按甲 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 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应进行终 末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其使用 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或按医疗废物处置。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Nhomakorabea清洗与清洁
清洗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 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 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
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 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 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 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 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 毒,干燥备用。
a)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b)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
果的消毒方法; 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
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 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 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 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
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 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 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 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 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 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消毒工作问题多,仍然是医院感染管理工 作中的常见和主要问题,鉴于消毒工作进 展的需要,2012年出台新的《医疗机构消 毒技术规范》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消规》的特点
体现了消毒领域的新进展:理念:先清洗、 后消毒,能物理灭菌的,不用化学消毒方 法;方法:低温灭菌方法、新的化学消毒 剂如邻苯二甲醛等;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职业防护
处理锐利器械,防止器伤。 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 1、热力消毒、灭菌:防皮肤灼伤 2、紫外线消毒:避免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
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环氧乙烷灭菌应防 燃烧和爆炸。 4、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过敏及皮肤、 黏膜损伤。
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 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 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 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 剂(氯己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 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 法。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 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医疗机构应对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 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 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 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采用合法、有效的 消毒剂如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含氯消毒剂 擦拭消毒,或采用合法、有效的床单元消 毒器进行清洗和(或)消毒,消毒剂或消 毒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 使用说明。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 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 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 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 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 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表面以及 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 等。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消毒灭菌基本要求
新增加的内容: 对耐热耐湿的器械: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
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
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或低温甲醛蒸汽气体灭菌 等。 耐热不耐湿: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 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 物,再清洁和消毒。
术语和定义
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 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 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 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 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 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 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 行消毒的方法。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
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 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 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 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 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 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 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 卫生学监测方法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1 《消规》的特点
2 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前言
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 理、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手段,因而在医 院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与新标准如手卫生、隔离、CSSD有关标 准一致;
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如将原来的手术器械 灭菌、缝线的灭菌等归类为:高度、中度 和低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消规》主要内容介绍
高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 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 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 生物污染,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如手术 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 管、植入物等。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 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 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 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消毒方法 应合法、有效。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 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 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甲类及按甲 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 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应进行终 末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其使用 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或按医疗废物处置。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Nhomakorabea清洗与清洁
清洗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 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 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
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 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 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 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 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 毒,干燥备用。
a)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b)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
果的消毒方法; 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
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 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 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 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
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 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 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 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 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 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消毒工作问题多,仍然是医院感染管理工 作中的常见和主要问题,鉴于消毒工作进 展的需要,2012年出台新的《医疗机构消 毒技术规范》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消规》的特点
体现了消毒领域的新进展:理念:先清洗、 后消毒,能物理灭菌的,不用化学消毒方 法;方法:低温灭菌方法、新的化学消毒 剂如邻苯二甲醛等;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职业防护
处理锐利器械,防止器伤。 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 1、热力消毒、灭菌:防皮肤灼伤 2、紫外线消毒:避免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
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环氧乙烷灭菌应防 燃烧和爆炸。 4、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过敏及皮肤、 黏膜损伤。
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 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 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 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 剂(氯己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 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 法。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 消毒或灭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