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基础练习题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沪教版(全国)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3、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灭火实例灭火原理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A.A B.B C.C D.D4、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7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17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7、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水能灭火B.没有达到着火点C.纸不是可燃物D.没有与氧气接触8、如图所示是通过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第4章单元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g-24 Ca-40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6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空气液化C.煤的干馏D.石油的分馏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合物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C.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丰富的D.石油可直接作飞机的燃料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 )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发生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实验C.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5.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①②③④⑤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6. A.8g CO完全燃烧生成8g CH24,O和生成SO,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一定条件下, B SO322 C.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氧、氧元素H.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 D CO和22 NaClO7.日本福岛3.12地震后,用二氧化氯(ClO)来作消毒剂。
用氯酸钠()和盐酸反23X +↑+↑Cl+2X 2 NaCl ,推断出2 ClO4HCl +应可制得二氧化氯,2 NaClO =232)( D.O B. HClO 的化学式为 A.H C. NaOH HClO32 8.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
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可燃冰”2和的倍,的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晶体C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8H (24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A.可燃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C.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D. 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9.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卷-沪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卷-沪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每年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
下列关于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气泄漏一定会发生爆炸,应立即逃离B.随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D.为了节约空间,密集堆放易燃、易爆物2. [2021徐州模拟]学习化学并不是一定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关闭天然气灶,火焰熄灭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C.铁丝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铁丝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和建立隔离带都是因为隔绝了氧气3. [2021河池中考改编]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B.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C.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木材的质量小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大4. [2022唐山路北区期中改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O+O2CO2B.2C+O22COC.2H2↑+O2↑2H2OD.4Fe+3O22Fe2O35.已知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该物质易在空气中着火,则如图所示的M、N、P、Q点对应的条件中,该物质燃烧最旺的是()A.M点B.N点C.P点D.Q点6. [2021重庆中考A卷改编]2020年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增多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C.反应中涉及两种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7. [2021邵阳中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是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D.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能燃烧8. [2021天津中考]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 ℃可得到锌(Zn)。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燃料 燃烧 单元练习 1.doc

第四章燃料燃烧单元练习 1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通常所说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是可燃物C.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 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2.下列气体在点火前不必验纯的是()A.氢气 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 D.甲烷3.化学方程式不能直接表示的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与生成的物质间质量比 B.反应条件C.反应物、生成物种类 D.含杂质的物质间的质量比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不正确的是()A.2Mg+O点燃2MgOB.NH4HCO3加热NH3↑+H2O+CO2↑C.P+O2点燃P2O5D.CaCO3高温CaO+CO2↑5.下列事实:①汽油挥发,质量减少;②红磷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增加;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铜的总质量;④粗盐提纯后,质量变小。
其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③④ B.①②C.②③ D.①④6.下列各项,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A.只是①④ B.只是①③④ C.只是①③⑤ D.是①③④⑤7.煤和石油中都含有的主要元素是()A.氧元素 B.氢元素 C.碳元素 D.硫元素8.下列燃料不是采用煤或石油为原料加工制得的是()A.汽油B.煤焦油 C.柴油D.沼气9.在反应4Zn+10HNO3====4Zn(NO3)2+X+3H2O中,X的化学式为()A.NH3 B.NH4NO3 C.NO D.NO2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D.呼吸作用是燃烧现象11.与可燃物燃烧时的现象有关的因素()①氧气的含量②可燃物的本性③可燃物的形状④燃烧空间的大小A.只是②③ B.只是①③④ C.只是①②③ D.是①②③④12.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第4章单元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g-24 Ca-40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6分)1.下列转变属于化学转变的是()A.海水晒盐B.空气液化C.煤的干馏D.石油的分馏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合物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C.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丰硕的D.石油可直接作飞机的燃料3.扑灭图书档案、珍贵设备、周密仪器等火灾,可不能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 )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避免事故,常采纳一些安全方法,下列方法安全的是()A.发生煤气泄漏,当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实验C.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不是泄漏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炬照明5.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①②③④⑤A.①③④ 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6.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8g CH4完全燃烧生成8g CO2B.必然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映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必然含有碳、氧、氧元素7.日本福岛地震后,用二氧化氯(ClO2)来作消毒剂。
用氯酸钠(NaClO3)和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氯,2 NaClO3+4HCl =2 ClO2↑+Cl2↑ +2X +2 NaCl ,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HClO B. H2O C. NaOH D. HClO3()8.我国南海海底发觉庞大的“可燃冰”散布带。
目前发觉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的要紧成份是---水合甲烷晶体(CH4·8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B. 可燃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D. 可燃冰的发觉为我国在新世纪利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漠的前景9.下图为某反映的微观模拟示用意。
第四章测试题认识化学变化-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最近火灾频发,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 高层发生火灾时应立即乘坐电梯尽快撤离火灾现场B. 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C.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D. 水火不相容,因此魔术“水中火球”是没有科学依据的2.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B. 一定条件下,CO和O2生成CO2,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 1g H2和1g O2完全反应后生成2g H2OD. 石灰石与适量盐酸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轻了3.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B.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结合成2个水分子C. 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通过点燃生成2份质量的水D. 每4份质量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装满了液态石蜡的凹槽B. 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端汽化并燃烧C. 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可燃物是水蒸气D. 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5.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分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③原子的数目④原子的种类⑤物质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 ①③④⑥B. ②③④⑥C. ①②③⑤D. ②④⑤⑥6.下列对比实验不是以探究燃烧条件为目的的是A. 图1比较白磷、红磷的燃烧情况B. 图2比较A、B两处红磷的燃烧情况C. 图3比较滤纸碎片、乒乓球的燃烧情况D. 图4比较火柴燃烧的剧烈程度7.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 ①②B. ②④C. ③④⑤D. ①③⑤8.已知锌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A、D中气球的浮力不计),将反应物混合后,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A. B.C. D.9.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 B. C. D.10.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基础题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1、燃烧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_________满足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浸湿了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手帕点燃后为什么手帕完好无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氧气________时,可燃物_____________,燃烧得________,放出热量_______,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当氧气___________时,可燃物_______________,燃烧得________,放出的热量________,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也可以________,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一氧化碳是________色、_________味的_________气体。
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因缺少氧气而中毒。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复习题-教育文档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1. 加油站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是()A. B. C. D.2.食油在锅里由于过热着了火,离开火炉后仍不熄灭,此时最好是()A. 立即浇水B. 把油泼掉C. 用砂盖火D. 盖上锅盖3.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天然气B. 氮气C. 氢气D. 一氧化碳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在治炼金属钛时会发生以下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CO2B. ClO2C. TiOD. CO5.某矿石样本只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 CaCO3B. SiO2C. Al2O3D. CuFeS26.在反应A+3B=2C+3D中,若4.6克A与足量B完全反应后,生成8.8克C和5.4克D.则B,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 8:11B. 12:11C. 3:2D. 4:77.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或灭火方法为()A. 泡沫灭火器B. 干粉灭火器C.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 用水扑灭8.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 用水冲灭B. 用嘴吹灭C.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 用湿抹布扑灭9.下列图标中,属于节约水资源标志的是()A. B. C. D.1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书档案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 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C. 用炉具清洁剂清洗家中的排油烟机,利用的是清洁剂的乳化作用D. 发现家中的燃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11.下列灭火方法的是()A.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 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D. 油锅着火,泼水灭火12.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定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I2的质量B.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的总数C. 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I2和CO2的质量比D. 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不同13.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 2KMnO4 + 16HCl = 2KCl +2MnCl2+ 5X↑+8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应是()A. HClOB. ClO2C. O2D. Cl21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 NaOH+ CuSO4=Cu(OH)2↓+ Na2 SO4B. 4P + 5O2↑ P2O5C. CO2 + H2O=H2CO3D. 4Fe + 3O2 2Fe2O315.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 + 2H2S + O2=2X + 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 X的化学式是Ag2SB. 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C.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二、填空题16.4.6g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17.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_ 、________ 没有改变、________ 没有增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2下列关于S+O2S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4水在通电条件下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氨基钠(NaNH2)是生产维生素A的原料。
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00℃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NH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NH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NaNH2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9%
C.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4NH34NaNH2+H2↑
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
(2)镁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下列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其中甲、乙、丙属于单质,A为黑色固体,C属于盐。
①甲+乙B②甲+丙A
③A+D C+B④C+E Cu(OH)2↓+NaCl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式表示:乙________,B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石灰石和铁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
生产轻质碳酸钙的主要过程:①煅烧石灰石制得氧化钙;②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主要成分是Ca(OH)2];③石灰乳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钙。
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62.5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杂质不含钙元素且不参加反应)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g。
(4)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催化剂是铁触媒,其主要成分是FeO和Fe2O3。
当FeO和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1∶2时,该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效果最好,此时FeO和Fe2O3的质量比为________(写最简比)。
9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0一氧化碳、氢气、天然气都是可燃性气体。
(1)其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最理想燃料的是______,有毒气体是____________。
(2)上述有毒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曾发生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1)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3)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共热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 NaCl+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
该化学方程式里的含氮物质中,氮元素未表现出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价(填序号)。
A.+3
B.-3
C.0
D.+5
11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和硫酸铜,在配制和使用时有诸多注意事项。
(1)配制时:先将生石灰、硫酸铜分别溶于水,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所得的硫酸铜溶液缓慢倒入石灰乳中,即得到波尔多液。
若将石灰乳倒入硫酸铜溶液中,易产生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波尔多液中硫酸铜比例过高易造成药害。
有经验的果农常将磨光的铁制芽接刀浸泡在药液里,若产生药害,只需1~2分钟就有明显现象出现,该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气体烙铁”是一种以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
8CO2+10H2O。
燃料X的化学式为()
A.C3H8
B.C4H10
C.CH3OH
D.C2H5OH
13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G是最清洁燃料、H是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E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