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全面介绍
天津滨海新区滨城规划导则详版图集

天津市生态保护安全格局“滨城”产业发展格局滨城“T”字形产业带“滨城”港产城融合发展布局“滨城”15分钟生活圈划定示意图发展组团高教设施医疗设施图 例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公园特色组团规划指引示意图城镇开发边界滨城核心区中心区中心区区位示意图工业文化爱国文化滨城芯滨河岸生态绿色的文化水岸健康宜居的生活水岸智慧现代的活力水岸情趣盎然的内港水岸滨海湾东疆港:规整现代临海湾:浪漫自由生态堤:清新舒展整体空间形态:沿海滨带状延伸,重点塑造旅游生活岸线,形成充满活力的滨海展示面。
整体空间形态:形成通达海岸、系统互联的开放空间骨架,促进建筑布局成组成团,塑造高低错落有致、连续的空间形态。
整体空间形态:城市界面沿海岸线带状展开,海滨大道、中央大道两侧形成舒缓连续的空间界面。
特色滨海片区分类划定滨城核心区建筑色彩布局滨河、滨海空间色彩公园绿地空间色彩住宅建筑色彩引导产业建筑色彩引导公共建筑色彩引导建筑形态引导公共空间引导天津市轨道交通规划图例市域线现状城区线规划城区线慢行交通规划开发强度规划指引1强度Ⅰ区中央商务区核心区高强度开发2强度Ⅱ区城市组团中心及TOD开发区域中高强度开发3强度Ⅲ区城市一般地区中强度开发4强度IV区滨绿、城市边缘地区中低强度开发规划管控分区指引1重点管控区结合城市设计方案或相关专题研究论证2一般管控区以总量管控、密度分层为导向,分析调校管控指标3特殊管控区一地一议“一图一表一公示”精准管控容积率附件3“滨城”规划导则图集滨河岸规划管控指引标志性区段建筑高度管控一般性区段建筑高度管控。
滨海新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

滨海新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滨海新区位于中国天津市,是国家支持的新区之一、下面将介绍滨海新区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
一、中心商务区(CBD)滨海新区的中心商务区是新区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滨海中心商务区、滨海高新区、滨海人才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商务金融中心,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目前,该区已经引入了众多的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成为天津乃至全国的商务金融中心之一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园区主要包括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海绿色创新产业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产业等。
目前,该区已经引入了众多国内外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并孕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三、现代制造业园区滨海新区的现代制造业园区是新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园区主要包括滨海工业区、滨海科技产业区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
目前,该区已经引入了众多的知名企业和制造业集团,并形成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集群。
四、港口物流园区滨海新区的港口物流园区是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窗口。
园区主要包括滨海港保税区、港口物流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港口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港口物流等。
目前,该区已经形成了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体系,并与国内外各大港口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城市科技创新园区滨海新区的城市科技创新园区是新区的创新发展重点之一,是滨海新区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
园区主要包括滨海科技城、滨海大学科技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中心,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创新等领域。
目前,该区已经聚集了众多的高新企业和科研机构,成为滨海新区的创新高地和科技创业基地。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位于中国天津市,是国家级开发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门户城市之一。
下面将从滨海新区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产业布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来介绍天津滨海新区的情况。
一、背景与发展历程天津滨海新区于2006年设立,是经过国家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开发区。
滨海新区地处黄河口,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
作为沿海地区,滨海新区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便于与世界各地进行经贸合作。
同时,天津滨海新区还紧邻首都北京和天津市中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自成立以来,滨海新区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
新区聚集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进驻。
同时,滨海新区也加大了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积极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滨海新区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产业布局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布局。
滨海新区侧重于发展现代产业,通过打造高端制造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集群,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高端制造业是滨海新区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列为重点支持的产业。
滨海新区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引入高端技术和研发机构,推动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如今,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以航空航天、机械装备、新材料等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集群。
现代物流是滨海新区的另一个亮点。
新区紧邻天津港,拥有优越的港口资源,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物流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
滨海新区注重发展多式联运,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效率,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金融服务也是滨海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新区在建设过程中秉持开放理念,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新区设立了金融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
目前,滨海新区已经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这里设立了分支机构。
三、未来发展方向天津滨海新区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理念,不断推进自身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

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新区发展前景来源:王悦的日志功能区布局与产业特色滨海新区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
“一核”指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商务及生活区、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组成。
“双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
“九区支撑”指通过滨海新区九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8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新区发展,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
“龙头带动”指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凸显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加快天津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东区和西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区。
总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产业,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和带动环渤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临空产业区临空产业区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加工区、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等,总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依托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努力建设成为以航空物流、民航科技产业、临空会展商贸、民航科教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型产业区、总部经济聚集区。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第一个由国家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建的国家高新区,规划面积30.5平方公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09•【字号】津滨政发〔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22年3月1日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序言“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滨海新区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加快美丽“滨城”建设、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双碳”目标落地、深入落实“双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时期。
为全面落实《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加快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明确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重点任务,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未来五年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环境形势研判(一)“十三五”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滨海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美丽“滨城”的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调结构、优布局、促转型,全面落实“1+8”方案,扎实推进绿色港口建设,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和湿地,强化环境管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

2.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 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 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 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 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3.资源优势: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 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渤海海域石 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 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
4.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 与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 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 国领先。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
5.体制创新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 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 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 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 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利用国际国内两 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 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三、滨海新区未来发展规划
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天津,而且对推动 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意 义。新区具备了诸多发展优势和潜力。
1.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 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 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 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 “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 。
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
一轴: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轴” 。 一带: 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 带” 。三个城区: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 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 居海滨新城。 七个功能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 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 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和海滨休闲旅游 区以及若干现代农业基地。
天津市滨海新区商业布局规划

人口 (万人)
248 400 600
人均拥有 (㎡/人)
1.2 2.3 2.7
1620万平米;
第三部分
商业中心布局
1
商 业 中 心 体 系 构 成
各层级的商业中心是实现商业发展目标的 重要载体。 滨海新区商业中心体系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商
城市商业中心:城市城区内,以零售业为主,住宿业、 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居 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写字楼的管理)等 存在,其密集度高于城市城区其他区域,并具有明确 的地理坐标和明确命名的区域。
解放路商业区
城市标志性商业中心规划图
用地面积267公顷。
天碱商业区
•
业态导向
– 零售、餐饮、休闲娱乐、酒店 设施比例的调整目标为5:3:1:1
•
空间结构
– 以解放路为主轴,并向东延伸 至天碱地区,形成“三区”空 间结构特征。
于家堡-响螺湾商务商业区
城 市 标 志 性 商 业 中 心 布 局
新区商业中心 在新区内及周边地区 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整体 经营规模较大,主要客流 是市内及周边地区中高收
功能区商业中心
具有一定的整体 经营规模,客流主要 是本区域内的居民和 少量的其他地区及本
社区商业中心 客流主要是大型居住 区域或周边若干个居住小 区的居民,主要以超市、 便利店、菜市场等设施为
一定境外人士;以国内
双青 组团
西青辅城 区
中心城 区
滨海产业辅 城区 海河中游辅 城区
双湖 组团 小北 组团
滨海北翼辅 城区
大寺 组团
滨海新区核 心区
小王庄
滨海南翼辅 城区
太平
3
天津滨海新区介绍

概述
总则
总体规划布局
道路交通规划
市政设施规划
指标控制体系
2、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定位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滨海新区要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温家宝总理要求: 滨海新区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
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健全金融服务功能,搞好滨海新区保险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金 融控股公司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争取银行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搞好排放权交易综合试点;
第三、整合及新设金融机构,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 题,支持设立和引进法人机构,发展担保业和各种金融业务;
第四、搞好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研究探索离岸金融业务,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 境外投资试点,设立货币经纪公司;
概述
总则
总体规划布局
总体空间布局
按照上述空间布局模式, 规划新区形成“多组团 网络化海湾型城市地区” 的空间结构。
统筹产业和生活、统筹 建设与保护,确定“一 城、两港、三片”新区 发展格局。
建立城市组团——城市 片区——都市区域的空 间组合秩序。
道路交通规划
市政设施规划
指标控制体系
西部片区
北部片区
国家对滨海新区定位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 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 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国务院对滨海新区批复的系列性文件:
1、《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2006年5月26日 2、《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2008年4月2日 3、《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2009年10月28日 4、《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 2009年11月8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
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
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
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
交通系统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的交通系统规划由公路、铁路、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组成,将建设成为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工业基地,建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框架,形成现代交通网络体系,从而进一步发挥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中西部的枢纽功能,使滨海新区人流、
物流、资金流往来不断增加,并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滨海化工区范围达80平方公里
规划中的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区产业包括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区域范围达80平方公里。
居住区布局未来布局规划
图为天津滨海新区居住区未来布局规划。
海滨休闲旅游区
根据汉沽区确定的目标,汉沽区要建成为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休闲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天津市的海滨休闲旅游区。
该休闲旅游区的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和海域面积各为75平方公里,投资金额为166亿元人民币。
将以航母游乐港为龙头,带动沿海旅游观光带和沿蓟运河旅游观光带的发展。
建设以航母游乐港、世界级主题公园、海上游乐园、高尔夫球场为支撑的旅游核心区,以营城湖、四万亩葡萄观光园为支撑的生态湿地观光区和综合服务区。
该旅游度假区预计将在2008年初具规模。
另外,14公里双向8车道的海滨大道已经开工建设,将为沿海旅游观光带向游人开放打下基础。
服务功能中心商务商业区
未来天津塘沽区将在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重点开发建设金融保险,会展旅游、休闲娱乐等具有滨海新区服务功能的商务商业区。
塘沽区将按照建设中心商务商业区的设计,在塘沽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将重点开发建设响螺湾、于家堡、天碱解放路、新港船厂、蓝鲸岛、东西沽等地区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商贸、中介咨询、会展旅游、休闲娱乐、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形成滨海新区服务于环渤海的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国际性文化娱乐中心和高品质的生态居住中心。
生态廊道实现和谐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中还将建设生态廊道。
其中包括保护和建设新区南北部共500平方公里的两大生态环境区,构建五条生态廊道,建成若干生态组团,形成有机连接、各具特色的新区生态构架,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临空产业区机场航空优势显著
天津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发展航空运输的优越条件。
随着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天津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中心的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日益显著。
在扩建后的天津机场周边,将规划建设航空城,发展空港运输、航空科技、物流加工、商贸会展等产业,形成临空产业区。
产业功能区将规划建设7大部分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海滨新城。
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成为服务辐射能力强、运转效率高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风景宜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服务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成为以人为本、要素集聚、生态良好的最适宜创业和人居的现代化海滨新城。
到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年均递增13.5%,工业总产值达到24000亿元以上,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
按照空间布局,滨海新区将规划建设7大功能区。
其中重点发展包括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的103平方公里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区;生物、纳米新材料研发和制造的25平方公里的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的80平方公里的滨海化工区;50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商业区;天津港、保税区和散货物流区的100平方公里的海港物流区;集航空运输、空港物流、民航科技为一体的102平方公里的临空产业区;7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公里的海滨休闲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