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面直角坐标系(提高)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平面直角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点概述1、定义: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2、已知点的坐标找出该点的方法:分别以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在数轴上表示的点为垂足,作x轴y轴的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即为要找的点。

3、已知点求出其坐标的方法:由该点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上的坐标是改点的横坐标,垂足在y轴上的坐标是该点的纵坐标。

4、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第一象限:(+,+)点P(x,y),则x>0,y>0;第二象限:(-,+)点P(x,y),则x<0,y>0;第三象限:(-,-)点P(x,y),则x<0,y<0;第四象限:(+,-)点P(x,y),则x>0,y<0;5、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零;原点的坐标为(0 , 0)。

两坐标轴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6、点的对称特征:已知点P(m,n),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反号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反号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纵坐标都反号7、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横坐标相等。

8、点P(x,y)的几何意义: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y|,点P(x,y)到y轴的距离为|x|。

9、点的平移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 )向右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 ,y );将点(x,y )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a ,y );将点(x,y )向上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将点(x,y )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

注意: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加减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七年级数学下册考点知识清单+例题讲解+课后练习(人教版)(原卷版)

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七年级数学下册考点知识清单+例题讲解+课后练习(人教版)(原卷版)

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答案卷)知识点一:有序数对:1.有序数对的概念:由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

记做。

2.有序数对的应用:利用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表示方法有:定位法;定位法;定位法;定位法。

【类型一:有序数对的理解】1.张明同学的座位位于第2列第5排,李丽同学的座位位于第4排第3列,若张明的座位用有序数对表示为(2,5),则李丽的座位用的有序数对表示为()A.(4、3)B.3,4C.(3,4)D.(4,3)2.如图是小唯关于诗歌《望洞庭》的书法展示,若“湖”的位置用有序数对(2,3)表示,那么“螺”的位置可以表示为()A.(5,8)B.(5,9)C.(8,5)D.(9,5)3.如图,在围棋棋盘上有3枚棋子,如果黑棋❶的位置用有序数对(0,﹣1)表示,黑棋❷的位置用有序数对(﹣3,0)表示,则白棋③的位置可用有序数对表示为()A.(2,1)B.(﹣1,2)C.(﹣2,1)D.(1,﹣2)【类型二: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4.以下能够准确表示渠县地理位置的是()A.离达州市主城区73千米B.在四川省C.在重庆市北方D.东经106.9°,北纬30.8°5.下列不能确定点的位置的是()A.东经122°,北纬43.6°B.礼堂6排22号C.地下车库负二层D.港口南偏东60°方向上距港口10海里6.下列数据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A.某小区3单元406室B.南偏东30°C.淮海路125号D.东经121°、北纬35°7.嘉嘉乘坐一艘游船出海游玩,游船上的雷达扫描探测得到的小艇A,B,C的位置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圆之间距离是1km(小圆半径是1km).若小艇B相对于游船的位置可表示为(﹣60°,2),小艇C相对于游船的位置可表示为(0°,﹣1)(向东偏为正,向西偏为负),下列关于小艇A相对于游船的位置表示正确的是()A.小艇A(30°,3)B.小艇A(﹣30°,3)C.小艇A(30°,﹣3)D.小艇A(60°,3)8.如图是一台雷达探测相关目标得到的部分结果,若图中目标A的位置为(2,90°),用方位角和距离可描述为:在点O正北方向,距离O点2个单位长度.下面是嘉嘉和琪琪用两种方式表示目标B,则判断正确的是()嘉嘉:目标B的位置为(3,210°);琪琪:目标B在点O的南偏西30°方向,距离O点3个单位长度.A.只有嘉嘉正确B.只有淇淇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知识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如图:平面内,两条相互,且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综合讲解

平面直角坐标系综合讲解

A
O
B
x
2. ( 2013• 东 营 , 6 , 3 分 ) 若 定 义 : f (a, b) (a, b) ,
g (m, n) (m, n) , 例 如
) D. (2, 3)
f (1, 2) ( 1, 2) , g (4, 5) (4,5) ,则 g ( f (2, 3)) =(
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知识梳理
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 a 与 b 组成的数对,记作(a ,b) ; 注意:a、b 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历史: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 2、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 3、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 平行于 x 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 y 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三、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四、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五、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坐标轴上 点 P(x,y) X 轴 (x,0) Y 轴 (0,y) 原 点 (0,0) 点 A、点 B 连线平行(垂 直)于坐标轴的点 平行 X 轴 平行 Y 轴 (垂直 Y 轴) (垂直 X 轴) A、 ( ,y) A、 (x, ) B、 ( ,y) B、 (x, ) 点 P(x,y)在各象限 的坐标特点 第一 象限 x>0 y>0 第二 象限 x<0 y>0 第三 象限 x<0 y<0 第四 象限 x>0 y<0 象限角平分线上 的点 第一、 三象限 (m,m) 第二、 四象限 (m,-m)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提高) 知识讲解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提高) 知识讲解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提高)【学习目标】1.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经轴对称后点的坐标的变化.2.掌握左右、上下平移点的坐标规律.【要点梳理】要点一、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特征1.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P(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2.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坐标的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可表示为(a,a);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表示为(a,-a).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要点二、用坐标表示平移1.点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要点诠释:(1)在坐标系内,左右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右加左减;(2)在坐标系内,上下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上加下减;(3)在坐标系内,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沿x轴平移纵坐标不变,沿y轴平移横坐标不变.2.图形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 ,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 个单位长度. 要点诠释:(1)平移是图形的整体位置的移动,图形上各点都发生相同性质的变化,因此图形的平移问题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问题来解决.(2)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 【典型例题】类型一、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a +b ,2-a )与点B (a -5,b -2a )关于y 轴对称, (1)试确定点A 、B 的坐标;(2)如果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的点是C ,求△ABC 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y 轴对称时,横坐标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得出方程组求出a ,b 即可解答本题;(2)根据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的点是C ,得出C 点坐标,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点A (a +b ,2-a )与点B (a -5,b -2a )关于y 轴对称,∴2250a b aa b a -=-⎧⎨++-=⎩,解得:13a b =⎧⎨=⎩,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1),(-4,1);(2)∵点B关于x轴的对称的点是C,∴C点坐标为:(-4,-1),∴△ABC的面积为:12×BC×AB=12×2×8=8.【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的确定方法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熟练记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小华看到了坐标系中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3,2),点A关于Y轴对称点为D(-3,4),若将A、B、C、D顺次连接,此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答案】解:∵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3,2),∴B(-3,-2),∵点A关于y轴对称点为D(-3,4),∴A(3,4),∴△ABD的面积为:12×AD×DB=12×6×6=18.2.已知点A(a,3)、B(-4,b),试根据下列条件求出a、b的值.(1)A、B两点关于y轴对称;(2)A、B两点关于x轴对称;(3)AB∥x轴;(4)A、B两点在第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思路点拨】(1)关于y轴对称,y不变,x变为相反数.(2)关于x轴对称,x不变,y变为相反数.(3)AB∥x轴,即两点的纵坐标不变即可.(4)在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分别令点A,点B的横纵坐标之和为0,列出方程并解之,即可得出a,b.【答案与解析】解:(1)A、B两点关于y轴对称,故有b=3,a=4;(2)A、B两点关于x轴对称;所以有a=-4,b=-3;(3)AB∥x轴,即b=3,a为≠-4的任意实数.(4)如图,根据题意,a+3=0;b-4=0;所以a=-3,b=4.【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点在坐标系中的对称问题的掌握;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类型二、用坐标表示平移3.如图,△A′B′C′是由△ABC平移后得到的,已知△ABC中一点P(x0,y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x0+5,y0﹣2).(1)已知A(﹣1,2),B(﹣4,5),C(﹣3,0),请写出A′、B′、C′的坐标;(2)试说明△A′B′C′是如何由△ABC平移得到的;(3)请直接写出△A′B′C′的面积为.【思路点拨】(1)根据点P(x0,y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x0+5,y0﹣2)可得A、B、C三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进而可得答案;(2)根据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可得△ABC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3)把△A′B′C′放在一个矩形内,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周围多余三角形的面积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A′为(4,0)、B′为(1,3)C′为(2,﹣2);(2)△ABC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或先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3)△A′B′C′的面积为6.【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举一反三:【变式】(大庆校级模拟)如图所示,△COB是由△AOB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观察点A与点C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解答下列问题:(1)若点M的坐标为(x、y),则它的对应点N的坐标为.(2)若点P(a,2)与点Q(﹣3,b)关于x轴对称,求代数式…的值.【答案】解:(1)由图象知点M和点N关于x轴对称,∵点M的坐标为(x、y),∴点N的坐标为(x,﹣y);(2)∵点P(a,2)与点Q(﹣3,b)关于x轴对称,∴a=﹣3,b=﹣2,∴…=+++…+,=﹣+﹣+…+,=﹣,=.类型三、综合应用4. 如图是某台阶的一部分,如果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使A点的坐标为(0,0),B点的坐标为(1,1)(1)直接写出C,D,E,F的坐标;(2)如果台阶有10级,你能求得该台阶的长度和高度吗?【思路点拨】(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建立,然后写出各点的坐标即可;(2)利用平移的性质求出横向与纵向的长度,然后求解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点P(a﹣2,2a+8),在x轴上,∴2a+8=0,解得:a=﹣4,故a﹣2=﹣4﹣2=﹣6,则P(﹣6,0);(2))∵点P(a﹣2,2a+8),在y轴上,∴a﹣2=0,解得:a=2,故2a+8=2×2+8=12,则P(0,12);(3)∵点Q的坐标为(1,5),直线PQ∥y轴;,∴a﹣2=1,解得:a=3,故2a+8=14,则P(1,14);(4)∵点P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a﹣2=2a+8或a﹣2+2a+8=0,解得:a1=﹣10,a2=﹣2,故当a=﹣10则:a﹣2=﹣12,2a+8=﹣12,则P(﹣12,﹣12);故当a=﹣2则:a﹣2=﹣4,2a+8=4,则P(﹣4,4).综上所述:P(﹣12,﹣12),(﹣4,4).【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相等,那么点的横纵坐标相等或互为相反数以及在坐标轴上的点的性质.。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证法二(向量法)
在 ▱ABCD 中 ,������������ = ������������ + ������������ , 两边平方得������������ 2 =|������������ |2=|������������ |2+|������������ |2+2������������ ·������������ , 同理得������������ 2 =|������������ |2=| ������������|2+|������������ |2+2������������ ·������������ , 以上两式相加,得 |������������ |2+|������������ |2=2(| ������������ |2+| ������������ |2)+2������������ · (������������ + ������������)=2(|������������|2+| ������������ |2), 即 |AC|2+|BD|2=2(|AB|2+|AD|2).
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若曲线C上的点都是方程f(x,y)=0的解,则曲线C是方程f(x,y)=0的 曲线. ( × ) (2)以方程x2+y2=4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在y轴右侧到原点的 距离等于2的点的集合”上的点. ( × ) (3)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为AB,且A(-1,1),B(3,7),则顶点C的轨 迹方程为2x+y-5=0. ( × ) (4)方程(x-a)2+(y-b)2=r2的曲线经过点(1,2)的充要条件是(1-a)2+(2b)2=r2. ( ) √

《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件 (1)

《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件 (1)

横坐标写在前, 2叫做点A的纵坐标 纵坐标写在后, 中间用逗号隔开 A点在平面内的坐标为(3, 2)
· 方法:先横后纵
x 横轴
-4
D
-2 -3
-4
E (5,-4)
(-3,-3)
纵轴
y 5
第二象限
4
3 2 1
(- ,+)
-4 -3 -2
第一象限 ( +, +)
横轴 x
-1 0 -1
-2 -3
1
2
3
4
例2、描出下列各点:A(4,3),B(-2,3), C(-4,-1),D(2,-2)。
纵轴 y 5 4 3
B
·
-1
A
2
1
·
4 5 x 横轴
C
-4
·
-3
-2
0 -1
-2
1
2
3
-3
-4
· D
练习:
1、 M为X轴上方的点,到X轴距离 为5,到Y 的距离为3,则M点的坐 标为( D )。 A(5,3) B(-5,3)或(5,3) C(3,5) D(-3,5)或(3,5)
横坐标
关于X轴对称
纵坐标
y1= -y2
x1=x2 x1= - x 2
x1= - x 2
关于Y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y1= y 2
y1= -y2
做一做:
1 点P(1,2)关于Y轴的对 称点P1的坐标是(-1,2)
2 点P(1,2)关于X轴的对 称点P2的坐标是(1,-2)
3 点P(1,2)关于原点的 (-1,-2) 对称点P1的坐标是
5
第三象限 ( -, -)

第1章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1章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1.坐标系(1)坐标法:根据几何对象的特征,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建立它的方程,通过方程研究它的性质及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2)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第一步,建立适当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使平面上的点与坐标(有序实数对),曲线与方程建立联系,从而实现数与形的结合.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方程表示图形,那么平面图形的伸缩变换就可归结为坐标伸缩变换,这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变换.(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设点P (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在变换φ:⎩⎨⎧x ′=λx ,λ>0,y ′=μy ,μ>0的作用下,点P (x ,y )对应到点P ′(x ′,y ′),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思维导图】【知能要点】1.回顾坐标系有关概念,体会坐标系的作用.2.了解建立坐标系的方法和原则.3.坐标伸缩变换φ:⎩⎨⎧x ′=λx ,λ>0,y ′=μy ,μ>0.题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系是现代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起过划时代的作用.坐标系的创建,在代数和几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利用坐标系,我们可以方便地用代数的方法确定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也可以方便地确定空间内一个点的位置.它使几何概念得以用代数的方法来描述,几何图形可以通过代数形式来表达,这样便可将抽象的代数方程用形象的几何图形表示出来,又可将先进的代数方法应用于几何学的研究.建立直角坐标系,数形结合,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如函数问题就常常需要借助直角坐标系来解决.【例1】如图所示,圆O1与圆O2的半径都是1,|O1O2|=4,过动点P分别作圆O1、圆O2的切线PM、PN(M、N分别为切点),使得|PM|=2|PN|,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分析本题是解析几何中求轨迹方程问题,由题意建立坐标系,写出相关点的坐标,由几何关系式:|PM|=2|PN|,即|PM|2=2|PN|2,结合图形由勾股定理转化为|PO1|2-12=2(|PO2|2-12).设P(x,y),由距离公式写出代数关系式,化简整理可得. 解以O1O2的中点O为原点,O1O2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O1(-2,0),O2(2,0).由已知|PM|=2|PN|,得|PM|2=2|PN|2.因为两圆的半径均为1,所以|PO1|2-1=2(|PO2|2-1).设P(x,y),则(x+2)2+y2-1=2[(x-2)2+y2-1],即(x-6)2+y2=33,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x-6)2+y2=33(或x2+y2-12x+3=0).【反思感悟】本题求点的轨迹,考查建坐标系和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勾股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知识,巧妙探求动点P满足的条件.1.一种作图工具如图①所示.O是滑槽AB的中点,短杆ON可绕O转动,长杆MN通过N 处铰链与ON 连接,MN 上的栓子D 可沿滑槽AB 滑动,且DN =ON =1,MN =3.当栓子D 在滑槽AB 内作往复运动时,带动N 绕O 转动一周(D 不动时,N 也不动),M 处的笔尖画出的曲线记为C .以O 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②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试求曲线C 的方程.解 设点D (t ,0)(|t |≤2),N (x 0,y 0),M (x ,y ),依题意,MD →=2DN →,且|DN →|=|ON →|=1,所以(t -x ,-y )=2(x 0-t ,y 0),且⎩⎨⎧(x 0-t )2+y 20=1,x 20+y 20=1.即⎩⎨⎧t -x =2x 0-2t ,y =-2y 0,且t (t -2x 0)=0. 由于当点D 不动时,点N 也不动,所以t 不恒等于0, 于是t =2x 0,故x 0=x 4,y 0=-y 2.代入x 20+y 20=1, 可得x 216+y 24=1,即所求的曲线C 的方程为x 216+y 24=1.【例2】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A (-1,3),B (-3,-2),C (4,-2),D (3,4),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分析 本例是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点的坐标.点的坐标还可以表示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A (a ,b )到x 轴的距离为|b |,到y 轴的距离为|a |),从而得出某些我们需要的线段的长度.将四边形ABCD 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其中BE 的长度等于B 到y 轴的距离减去A 到y 轴的距离,AE 的长度为A 到x 轴的距离加上B 到x 轴的距离,依此类推可以求出DF ,CF ,EF 的长度,从而求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 作AE ⊥B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S △ABE =12·BE ·AE =2×52=5;S △CDF =CF ·DF 2=1×62=3; S 梯形AEFD =(AE +DF )·EF 2=(5+6)×42=22, 所以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5+22+3=30.【反思感悟】 本例是坐标系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在求面积时要尽量利用图形中的垂直关系,将原图形分割求得面积.2.一直角梯形的上、下底边分别为12和15,两腰分别为33和6,选择适当的坐标系,表示各顶点坐标及较短对角线的长.解 如图所示,以D 为原点,CD 边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0,33),B (12,33),C (15,0),D (0,0), |BD |=319.题型二 坐标伸缩变换平面几何图形的伸缩变换可以归结为坐标的伸缩变换,学习中可结合坐标间的对应关系理解.在伸缩变换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保持不变,在同一坐标系下对坐标进行伸缩变换,展示了坐标法思想.在伸缩变换下,直线仍然变为直线,抛物线变为抛物线,双曲线变为双曲线,而椭圆可以变为圆,圆可以变为椭圆.【例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下列方程所对应的图形经过伸缩变换⎩⎪⎨⎪⎧x ′=12x ,y ′=13y 后的图形.(1)5x +2y =0;(2)x 2+y 2=1.分析 根据变换公式,分清新旧坐标即可.解 (1)由伸缩变换⎩⎪⎨⎪⎧x ′=12x ,y ′=13y ,得⎩⎨⎧x =2x ′,y =3y ′.将其代入5x +2y =0,得到经过伸缩变换后的图形的方程是5x ′+3y ′=0. 经过伸缩变换后,直线仍然是直线. (2)将⎩⎨⎧x =2x ′,y =3y ′代入x 2+y 2=1,得到经过伸缩变换后的图形的方程是x ′214+y ′219=1.经过伸缩变换后,圆变成了椭圆.【反思感悟】 伸缩变换要分清新旧坐标,直接利用公式即可,变换后的新坐标用x ′,y ′表示.3.伸缩变换的坐标表达式为⎩⎨⎧x ′=x ,y ′=4y .曲线C 在此变换下变为椭圆x ′2+y ′216=1.求曲线C 的方程.解 设P (x ,y )为曲线C 上任意一点.把⎩⎨⎧x ′=x ,y ′=4y 代入x ′2+y ′216=1,得x 2+y 2=1.故曲线C 的方程为x 2+y 2=1. 【例4】 求满足下列图形变换的伸缩变换:由曲线4x 2+9y 2=36变成曲线x ′2+y ′2=1.分析 求满足图形变换的伸缩变换,实际上是求出其变换公式,将新旧坐标分清,代入对应的曲线方程,然后比较系数就可得了,椭圆伸缩变换之后可得圆或椭圆.解 设变换为⎩⎨⎧x ′=λx ,λ>0,y ′=μy ,μ>0,可将其代入第二个方程,得λ2x 2+μ2y 2=1.与4x 2+9y 2=36比较,将其变为436x 2+936y 2=1,即19x 2+14y 2=1,比较系数得⎩⎪⎨⎪⎧λ=13,μ=12.∴⎩⎪⎨⎪⎧x ′=13x ,y ′=12y ,即将椭圆4x 2+9y 2=36上的所有点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3,纵坐标变为原来的12,可得到圆x ′2+y ′2=1.【反思感悟】 对于图形的伸缩变换问题,只要搞清新旧坐标,区别x ,y 和x ′,y ′,比较公式中的系数即可.4.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曲线x 2-36y 2-8x +12=0变成曲线x ′2-y ′2-4x ′+3=0,求满足图像变化的伸缩变换. 解 x 2-36y 2-8x +12=0可化为 ⎝ ⎛⎭⎪⎫x -422-9y 2=1.① x ′2-y ′2-4x ′+3=0可化为 (x ′-2)2-y ′2=1.②比较①②两式得x ′-2=x -42,y ′=3y .故所求伸缩变换为:⎩⎪⎨⎪⎧x ′=12x ,y ′=3y .1.已知一条长为6的线段两端点A 、B 分别在x 、y 轴上滑动,点M 在线段AB 上,且AM ∶MB =1∶2,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 解 (代入法)设A (a ,0),B (0,b ),M (x ,y ), ∵|AB |=6,∴a 2+b 2=36.①M 分AB -的比为12.∴⎩⎪⎨⎪⎧x =a +12×01+12=23a ,y =0+12b1+12=13b .⇒⎩⎪⎨⎪⎧a =32x ,b =3y .②将②式代入①式,化简为x 216+y 24=1.2.已知B 村位于A 村的正西方向1公里处,原计划经过B 村沿着北偏东60°的方向埋设一条地下管线m .但在A 村的西北方向400米处,发现一古代文物遗址W .根据初步勘察的结果,文物管理部门将遗址W 周围100米范围划为禁区.试问:埋设地下管线m 的计划需要修改吗?解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遗址W 与地下管线m 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以A 为原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分别为x 轴和y 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0,0),B (-1 000,0).由W 位于A 的西北方向及|AW |=400,得W (-2002,2002),由直线m 过B 点且倾斜角为90°-60°=30°,得直线m 的方程是x -3y +1 000=0.于是,点W 到直线m 的距离为|-2002-3·2002+1 000|2=100(5-2-6)≈113.6>100,所以,埋设地下管线m 的计划可以不修改.3.阐述由曲线y =tan x 得到曲线y =3tan 2x 的变化过程,并求出坐标伸缩变换. 解 y =tan x 的图像上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得到y =tan 2x ,再将其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3倍,横坐标不变,得到曲线y =3tan 2x . 设y ′=3tan 2x ′,变换公式为⎩⎨⎧x ′=λx ,λ>0,y ′=μy ,μ>0.将其代入y ′=3tan 2x ′得⎩⎪⎨⎪⎧λ=12,μ=3,∴⎩⎪⎨⎪⎧x ′=12x ,y ′=3y .[P 2思考交流]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心坐标为(2,3),5为半径的圆的方程是什么? 答 (x -2)2+(y -3)2=25.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a ,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方程是什么? 答 (x -a )2+(y -b )2=r 2. [P 5思考交流]我国1990年至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如表1-2(单位:亿元)表1—2特点. 答 统计图从表中统计数据可看到,我国的生产总值年年增长,1994~1997年增长较快,1997~2001年放慢了增长速度,2001年之后又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P 6思考交流]1.观察例3(2)中y =sin x 的图像与(1)中y =2sin 3x 的图像,讨论它们的关系?答 y =sin x 的图像和y =2sin 3x 的图像可以通过伸缩变换相互得到: y =sin x 的图像――————————————→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3得y =sin 3x 的图像―——————————―→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得y =2sin 3x 的图像. y =2sin 3x 的图像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得y =sin 3x 的图像.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3倍得y =sin x 的图像 2.试将上述讨论引申为坐标轴单位长度任意伸缩的情况.答 设函数y =f (x )与函数y =μf (ωx )(其中ω>0,μ>0)图像之间的关系为:y =μf (ωx )的图像.它们的图像可以通过伸缩变换相互得到. 【规律方法总结】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利用未知点满足条件的坐标形式,求点的轨迹方程.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将平面图形坐标化,进行证明或计算.3.在伸缩变换中,要分清新旧坐标,然后代入公式比较系数即可.4.在伸缩变换⎩⎨⎧x ′=λx (λ>0),y ′=μy (μ>0)的作用下,抛物线变为抛物线,双曲线变为双曲线,圆可以变为椭圆,椭圆可以变成圆,我们可以把圆作为椭圆的特例.一、选择题1.▱ABCD 中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1,2)、(3,0)、(5,1),则点D 的坐标是( ) A.(9,-1) B.(-3,1) C.(1,3)D.(2,2)解析 由平行四边形对边互相平行,即斜率相等,可求出D 点坐标.设D (x ,y ),则⎩⎪⎨⎪⎧k AB =k DC ,k AD =k BC ,即⎩⎪⎨⎪⎧2-0-1-3=y -1x -5,2-y -1-x =0-13-5. ∴⎩⎪⎨⎪⎧x =1,y =3.,故D (1,3). 答案 C2.要得到函数y =sin ⎝ ⎛⎭⎪⎫4x -π3的图像,只需将函数y =sin 4x 的图像( )A.向左平移π12个单位 B.向右平移π12个单位 C.向左平移π3个单位D.向右平移π3个单位解析 由y =sin ⎝ ⎛⎭⎪⎫4x -π3=sin 4⎝ ⎛⎭⎪⎫x -π12得,只需将y =sin 4x 的图像向右平移π12个单位即可,故选B. 答案 B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伸缩变换⎩⎨⎧x ′=5x ,y ′=3y 后,曲线C 变为曲线x ′2+4y ′2=1,则曲线C 的方程为( ) A.25x 2+36y 2=1 B.9x 2+100y 2=1 C.10x +24y =1D.225x 2+89y 2=1解析 将⎩⎪⎨⎪⎧x ′=5x ,y ′=3y代入x ′2+4y ′2=1, 得25x 2+36y 2=1,为所求曲线C 的方程.答案 A4.将一个圆作伸缩变换后所得到的图形不可能是( )A.椭圆B.比原来大的圆C.比原来小的圆D.双曲线 解析 设圆的方程为(x -a )2+(y -b )2=r 2,变换为⎩⎪⎨⎪⎧x ′=λx ,y ′=μy ,化为⎩⎪⎨⎪⎧x =1λx ′,y =1μy ′,(λ,μ不为零). ⎝ ⎛⎭⎪⎫1λx ′-a 2+⎝ ⎛⎭⎪⎫1μy ′-b 2=r 2, 1λ2(x ′-λa )2+1μ2(y ′-μb )2=r 2, ∴(x ′-λa )2(λr )2+(y ′-μb )2(μr )2=1.此方程不可能是双曲线.答案 D二、填空题5.△ABC 中,B (-2,0),C (2,0),△ABC 的周长为10,则A 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解析 ∵△ABC 的周长为10,∴|AB |+|AC |+|BC |=10.其中|BC |=4,即有|AB |+|AC |=6>4.∴A 点轨迹为椭圆除去长轴两端点,且2a =6,2c =4.∴a =3,c =2,b 2=5.∴A 点的轨迹方程为x 29+y 25=1 (y ≠0).答案 x 29+y 25=1 (y ≠0)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方程x 2+y 2=1所对应的图形经过伸缩变换⎩⎨⎧x ′=2x ,y ′=3y 后的图形所对应的方程是____________.解析 代入公式,比较可得x ′24+y ′29=1.答案 x ′24+y ′29=17.y =cos x 经过伸缩变换⎩⎨⎧x ′=2x ,y ′=3y后曲线方程变为________. 解析由⎩⎪⎨⎪⎧x ′=2x ,y ′=3y ,化为⎩⎪⎨⎪⎧x =12x ′,y =13y ′, 代入y =cos x 中得:13y ′=cos 12x ′,即:y ′=3cos 12x ′.答案 y ′=3cos 12x ′8.台风中心从A 地以20 km/h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 km 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 在A 地正东40 km 处,则城市B 处于危险区内的时间为________h.解析 以A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 (40,0),以点B 为圆心,30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x-40)2+y 2=302,台风中心移动到圆B 内时,城市B 处于危险区,台风中心移动的轨迹为直线y =x ,与圆B 相交于点M ,N ,点B 到直线y =x 的距离d =402=20 2. 求得|MN |=2302-d 2=20(km), 故|MN |20=1,所以城市B 处于危险区的时间为1 h. 答案 1三、解答题9.已知▱ABCD ,求证:|AC |2+|BD |2=2(|AB |2+|AD |2).证明 法一 坐标法 以A 为坐标原点O ,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则A (0,0),设B (a ,0),C (b ,c ),则AC 的中点E ⎝ ⎛⎭⎪⎫b 2,c 2,由对称性知D (b -a ,c ),所以|AB |2=a 2,|AD |2=(b -a )2+c 2,|AC |2=b 2+c 2,|BD |2=(b -2a )2+c 2,|AC |2+|BD |2=4a 2+2b 2+2c 2-4ab=2(2a 2+b 2+c 2-2ab ),|AB |2+|AD |2=2a 2+b 2+c 2-2ab ,∴|AC |2+|BD |2=2(|AB |2+|AD |2).法二 向量法 在▱ABCD 中,AC→=AB →+AD →, 两边平方得AC →2=|AC →|2=AB →2+AD →2+2AB →·AD→, 同理得BD →2=|BD →|2=BA →2+BC →2+2BA →·BC→, 以上两式相加,得|AC →|2+|BD →|2=2(|AB →|2+|AD →|2)+2BC →·(AB→+BA →) =2(|AB→|2+|AD →|2), 即|AC |2+|BD |2=2(|AB |2+|AD |2).10.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与伸缩变换,可以把椭圆(x -1)29+(y +2)24=1变为中心在原点的单位圆,求上述平移变换与伸缩变换,以及这两种变换的合成变换.解 先通过平移变换⎩⎨⎧x ′=x -1,y ′=x +2把椭圆(x -1)29+(y +2)24=1变为椭圆x ′29+y ′24=1.再通过伸缩变换⎩⎪⎨⎪⎧x ″=x ′3,y ″=y ′2把椭圆x ′29+y ′24=1变为单位圆x ″2+y ″2=1.由上述两种变换合成的变换是⎩⎪⎨⎪⎧x ″=13(x -1),y ″=12(y +2).习题1-1 (第7页)A 组1.由两点式写直线的方程为35x +36y -41=0.2.直线x 6+y 4=-2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以及直线的斜率分别为(-12,0)、(0,-8)、-23.3.解 △ABC 是以∠A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且AB 平行于x 轴,AC 平行于y 轴. ∴∠A 的平分线的斜率为1,所在直线方程为x -y +1=0.BC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x +3y -29=0,解⎩⎨⎧x -y +1=0,4x +3y -29=0,得⎩⎪⎨⎪⎧x =267,y =337.∠A 的平分线的长为1227.4.解 法一 由两点式写出直线AB 的方程为3x +y -6=0.将点C (4,-6)代入方程3×4+(-6)-6=0,点C 在直线AB 上,∴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法二 ∵k AB =-3,k BC =-3∴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5.解 与x 轴交点 令y =0,2x -10=0,x =5,与y 轴交 点令x =0,-5y -10=0,y =-2,S △=12×5×2=5.6.证明 如图:矩形OABC .设OA =a ,OC =b ,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O 、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0),(a ,0),(a ,b ),(0,b )|OB |=a 2+b 2, |AC |=b 2+(-a )2=a 2+b 2,∴|OB |=|AC |.结论得证.7.解 (1)设圆的方程为(x -a )2+y 2=r 2代入C 、D 两点得⎩⎨⎧(-1-a )2+1=r 2,(1-a )2+9=r 2,解得a =2,r =10,∴方程为(x -2)2+y 2=10(2)设圆心为(0,b )m则5=|b -6|,b =1或11,∴方程为x 2+(y -1)2=25或x 2+(y -11)2=25.(3)设方程为(x -a )2+(y -b )2=r 2,∵过A 、B 两点,圆心在2x -y =3上,∴⎩⎨⎧(5-a )2+(2-b )2=r 2,(3-a )2+(-2-b )2=r 2,2a -b =3,解得a =2,b =1,r =10.∴方程为(x -2)2+(y -1)2=10.(4)设圆方程为(x -a )2+(y -b )2=r 2, 由题意可得⎩⎨⎧(3-a )2+(2-b )2=r 2,b =2a ,r =|2a -b +5|1+4,解得:⎩⎨⎧a =2,b =4或⎩⎪⎨⎪⎧a =45,b =85,r =5, ∴圆的方程为(x -2)2+(y -4)2=5或⎝ ⎛⎭⎪⎫x -452+⎝ ⎛⎭⎪⎫y -852=5, 图略.8.解 以底边中点为原点,底边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BC ,底边BC =8,高为AD =5,则B (-4,0),C (4,0),D (0,0),A (0,5),设圆的方程为(x -a )2+(y -b )2=r 2则⎩⎨⎧(-4-a )2+b 2=r 2,(4-a )2+b 2=r 2,a 2+(5-b )2=r 2,得a =0,b =910,r 2=412100,∴圆方程为x 2+⎝ ⎛⎭⎪⎫y -9102=1 681100. 9.解 |A 1F 1|+|A 2F 1|=2+14=16=2a ,a =8,F 1(-6,0),F 2(6,0),c =6,∴b 2=28.∴椭圆标准方程为x 264+y 228=1.10.解 (1)由题意知a 2=8,b 2=5,椭圆方程为x 28+y 25=1.(2)由题意知a =3b当焦点在x 轴上时a =3,b =1,椭圆方程:x 29+y 21=1;当焦点在y 轴上时b =3,a =9,椭圆方程:x 29+y 281=1.(3)由题意知c =23,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 2=1,P (5,-6)在椭圆上.∴⎩⎪⎨⎪⎧5a 2+6b 2=1,a 2-b 2=12,解得a 2=20,b 2=8, ∴椭圆方程为x 220+y 28=1.11.略B 组1.证明 ∵圆直径的端点是A (x 1,y 1),B (x 2,y 2)∴圆心坐标为⎝ ⎛⎭⎪⎫x 1+x 22,y 1+y 22, 半径为(x 1-x 2)2+(y 1-y 2)22∴圆的方程为⎝ ⎛⎭⎪⎫x -x 1+x 222+⎝⎛⎭⎪⎫y -y 1+y 222 =(x 1-x 2)2+(y 1-y 2)24, x 2-x (x 1+x 2)+(x 1+x 2)24+y 2-y (y 1+y 2)+(y 1+y 2)42=(x 1-x 2)2+(y 1-y 2)24, x 2-x (x 1+x 2)+(x 1+x 2)24-(x 1-x 2)24+y 2-y (y 1+y 2)+(y 1+y 2)24-(y 1-y 2)24=0, x 2-x (x 1+x 2)+x 1x 2+y 2-y (y 1+y 2)+y 1y 2=0,(x -x 1)(x -x 2)+(y -y 1)(y -y 2)=0,∴圆的方程为(x -x 1)(x -x 2)+(y -y 1)(y -y 2)=0.2.解 由⎩⎨⎧(x -3)2+(y -5)2=4,⎝ ⎛⎭⎪⎫x -322+(y -5)2=1得x -54=0,∴直线方程为x -54=0.3.解 以地球球心与距地最近点所在直线为x 轴,以最近点与最远点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2a =6 636+8 196=14 832,a =7 416,a 2=54 997 056,c =8 196-7 416=780,∴b 2=54 388 656.∴椭圆方程为x 254 997 056+y 254 388 656=1.。

1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1)

1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1)
• 1 在y轴左方、右方、y轴上分别取两点,写出它们的坐标, 你能找到什么规律?
• 2 画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在角平分线上、角平分线上方 和下方分别取两个点,写出这些点的坐标,你能发现什么规 律?
• 3.练习册15.1(1) • 4.堂堂练15.1(1)


15.1(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轴上的点和实数有怎样的关系? •数轴上的点和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怎样建立平面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联系呢?
• 可以考虑用“数对”来表示平面内的点. • 在平面内取一点O,过点O画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且 使它们以O为公共原点,这样就在平面内建立了一个直 角坐标系.
• 在x轴上方的点的纵坐标大于零, • 在x轴下方的点的纵坐标小于零, • 在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零.
• 例题2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横 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 做格点,顶点都是格点的三角 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已
知格点A(-2,-81),请-6 画一 -4 个格点三角形,使点A在它的内
部,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小, 并写出这个三角形各个顶点的 坐标.
• 水平放置,正方向向右,横轴, • 铅直放置,正方向向上,纵轴, • 如右图记作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 点O叫做坐标原点,简称原点, • x轴和y轴统称为坐标轴.
• 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直角坐标平面, 简称坐标平 面.这样,本来平面内的点都可以用有序实数对表示.
• 例题1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取点A,写出表示点A的“数 对”.
A
-2
y4
3 2 1
O
-1 -2 -3
2Hale Waihona Puke 4x• 练习1 课本p125 第1题、第2题
• 练习2 如图,已知格点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直角坐标系(提高)知识讲解撰稿:孙景艳责编:赵炜【学习目标】1. 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坐标确定点,以及由点求出坐标,掌握点的坐标特征3. 由数轴到平面直角坐标系【要点梳理】,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要点一、有序数对 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 (a , b).要点诠释:(a , b)与(b , a)顺序不同,含义就不同,如电影院的座位是6排7号,可以写成(6,7)的形式,而(7, 6)则表示7排6号. 要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的坐标的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就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 轴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如图1).要点诠释: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的 2. 点的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 P ,过点P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在x 轴、y 轴上对应的数a , b 分别叫做点P 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 )叫做点P 的坐标,记作:P(a,b),如图2.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 y 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2-1 1 r i』-3-2-10■L 2 3 -1■-2■X2.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把有顺序的两个数 有序,即两个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要点诠释:(1 )表示点的坐标时,约定横坐标写在前,纵坐标写在后,中间用 (2)点P(a , b)中,|a|表示点到y 轴的距离;|b 表示点到x 轴的距离. (3)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都有唯一的一对有序数对(x,y)和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对有序数对,在坐标平面内都有唯一的一点与它对应, 也就是说,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 ---- 对应的.要点三、坐标平面 1.象限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如图所示的I 、n 、ffi 、w 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如下图.3 -2T iir _2 第三象限一3要点诠释:(1)坐标轴x 轴与y 轴上的点(包括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第四象限在右下方.2. 坐标平面的结构坐标平面内的点可以划分为六个区域:x 轴,y 轴、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这六个区域中,除了 x 轴与y 轴有一个公共点(原点)外,其他区域之间均没有公 共点.-1 -2:”隔开.113笫二象2 第一象限I 2 3 JCIV幫四象限(2)按方位来说:第一象限在坐标平面的右上方, 第二象限在左上方, 第三象限在左下方,要点四、点坐标的特征1.点的位置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H 轴》轴 原点横坐标符号 + — —+ 任意数忑纵樂标符号 十+—任意数;y 0 点的坐标符号〔十,十)COty)(0,0)(1) 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个点,不在这四个象限内,就在坐标轴上 (2)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 0; 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 0.(3 )根据点的坐标的符号情况可以判断点在坐标平面上的大概位置;反之,根据点在坐标平面上的位置也可以判断点的坐标的符号情况. 2.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坐标的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可表示为3. 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思路点拨】 由(0, 2)表示左眼,用(2, 2)表示右眼,可以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轴与y 轴的位置,从而可以确定嘴的位置. 【答案】A .(a , a);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表示为(a ,一 a)-P(a , b)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 b); P(a , b)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P(a , 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b).4. 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典型例题】类型一、有序数对表示位置1.如图是小刚的一张笑脸,他对妹妹说:如果我用( 眼,用(2,2)表示右眼,那么嘴的位置可以表示成(0,2)表示左).A . (1, 0)B . (— 1, 0)C . (—1, 1)D . (1, — 1)【解析】 解:根据(0, 2)表示左眼,用(2, 2)表示右眼, 可得嘴的坐标是(1, 0), 故答案为A •【总结升华】 此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 由已知条件正确确定坐标轴的位置是解决本题的关 键.举一反三:A . 5楼6号B .北偏东30 °C .希望路20号D .东经118 °,北纬36【答案】B (提示A. 5楼6号,是有序数对,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B.北偏东30°不是有序数对,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C.希望路20号,希望路”相当于一个数据,是有序数对,能确定物体的位置;D.东经118°北纬36°,是有序数对,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 类型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的概念2.有一个长方形ABCD ,长为5,宽为3,先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此坐标系下 求出A , B , C , D 各点的坐标.【答案与解析】解:本题答案不唯一,现列举三种解法 边 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边AD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解法二:以边AB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边 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 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A (- 2.5, 0) ,B ( 2.5, 0) ,C ( 2.5 , 3),D ( - 2.5 , 3)【变式】下列数据不能表示物体位置的是()•解法一:以点A 为坐标原点, (5, 3), D (0, 3).VVQcnuhaDXAAB 的中点和CD 的中点所A ( 0, 0),B ( 5, 0), C解法三:以两组对边中点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 3):A (- 2.5, — 1.5) ,B ( 2.5, — 1.5),C ( 2.5, 1.5),D ( - 2.5 , 1.5).【总结升华】在不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顶点坐标不同,说明位置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即只要原点、x轴和y轴确定,每一个点的位置也确定,而一旦原点或x轴、y轴改变,每一个点的位置也相对应地改变举一反三:【变式】点A(m, n)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2,则点A的坐标为【思路点拨】三角形的三边都不与坐标轴平行,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可以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梯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多余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得此三角形的面积.【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A J___■rt—■DJ1BL 1L ■1 1E1■1---- 1 -------*\/11111111丿1,1 11 h-4-3x2-1011j31A* 1 1 11 h UQ3\cvr过点A、C分别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过B点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于点D、E,则四边形ACED为梯形,根据点A( —3, —1)、B(1 , 3)、C(2, —3)可求得AD = 4, CE = 6, DB = 4, BE= 1, DE = 5,所以△ ABC的面积为:1 11S A ABC =—(AD +CE) LDE AD」DB - —CE ]BE2 2 21 1 1= _(4 +6)x5 ——x4x4 ——x6x1 =142 2 2 ■【总结升华】点的坐标能体现点到坐标轴的距离,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角形面积问题,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再利用相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解.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1(1 , 0), A2(1 , 1), A3( —1, 1), A4( —1, —1), A5(2, —1) , ••…则点A2008的坐标为'■y"一】厂】)【答案】(一502, —502).类型三、坐标平面及点的特征4.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思路点A ( n, 1 —n) —定不在拨】确定横纵坐标的符号.【答案】第三象限和原点.【解析】! n I n <0 ! ncO ( n解:由题意可得:«、«、4 、«[1—n>0 [1—n>0 [1 —ncO [1 —ncO可得:丿n"无解,[1 -ncO因而点A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也是负数,不能同时成立,即点 A 一定不在第三象限.又n和1 —n不能同时为0,故也一定不在原点.故答案为:第三象限和原点.【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 不等式的问题.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第一讲平面直角坐标系1 369934 练习4( 4)】【变式1】点P(-m,n)在第三象限,则 m , n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m >0, n v O .【变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满足下面条件的点,分别在第几象限.(1)点P(x , y)的坐标满足xy > 0.⑵点P(x , y)的坐标满足xy v 0.(3) 点P(x , y)的坐标满足xy=O .【答案】(1)点P 在第一、三象限;(2)点P 在第二、四象限;(3) x 轴或y 轴. 【高清课堂:第一讲平面直角坐标系1 369934练习4 (1)1【变式3】若点C(x,y)满足x+y v 0, xy > 0,则点C 在第5.—个正方形的一边上的两个顶点 O 、A 的坐标为O(0, 0), A(4,0),则另外两个顶点的坐标是什么.【思路点拨1有点的坐标说明已有确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但正方形的另两个顶点位置不确 定,所以应按不同位置分类去求.【答案与解析】 解:不妨设另外两个顶点为 B 、C ,因为OABC 是正方形,所以 OC = BA = BC = OA = 4.且OC // AB , OA // BC ,则:(1)当顶点B 在第一象限时,如图所示,显然B 点坐标为(4, 4),C 点坐标为(0, 4).⑵当顶点B 在第四象限时,如图所示,显然B 点坐标为(4, — 4),C 点坐标为(0, — 4).把符号问题转化为象限.【总结升华】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分类讨论而导致错误.举一反三:(成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mn>0,那么(m, |n|)—定在().BA. 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B.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C. 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 D .第三象限或第四象限【答案】A.【变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