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一框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第1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

文 学 家 苏轼
巴金
老舍
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和深远影响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68) 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
奇葩
影响:(中华民族优良历史 文化传统的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②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P68)
知识 导航
灿烂的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如何产生?
2.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包受磨 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 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括哪 些? 4.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5.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分别是 什么?
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1.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有哪些?
2.中华美德具有的品质? (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与时俱进)
战国初期,墨子开创了墨家学派。 墨子 墨子名翟,鲁国人,他的思想在当 时比较进步的,主张“兼爱”、 “非攻”,主张节约、反对浪费, 主张选举贤能。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 名轲,邹国人,著有《孟子》一书。 他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宣扬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 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思想。
荀子(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一位唯物 荀 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 子 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界的变化。人力
能够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
务。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
庄
子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名周,著
有,《庄子》一书。庄子鄙视富贵利禄,
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
平社会现象。但他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
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 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推荐新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哲学与人生9.第5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同时,有助于学生感受国家航天事业的成就,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教师总结】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发展的,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人类社会的发展体现为两个维度。
【教师总结】
在新事物刚出现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而旧事物此时还比较强大,总是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通过马车和火车赛跑故事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初步感悟“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中职学校有很多与高铁相关的专业,通过中国高铁事业的辉煌成就,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从而达成职业精神、健全人格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反思拓展】
我们在第3课学习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吗?如袁世凯称帝、新中国成立都是发展吗?
【教师解析】
袁世凯称帝是倒退下降的变化,新中国成立是前进上升的变化。因此,发展属于运动变化,但发展揭示的是运动变化中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不是所有的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的。
学生思考:
从哲学上看,从火车没有马车快,到如今的中国高铁稳居世界第一,人类铁路运输的发展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
【教师解析】
火车作为新事物,在初期存在着一些“弱点和不完善”,因此当马车和火车赛跑的时候,火车处于弱势,并遭到了嘲笑和打击。但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火车最后远远超越了马车,开启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人教政治必修3第5课 第1框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1框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
这意味着(B)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网络文化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材料中“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体现了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符合题意;“微电影”是一种文化创新,“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体现了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③说法错误。
故选B。
2.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长期沿袭下来的约定俗成,形成特定的“剪纸语汇”,是现代剪纸的依据,失去它,就等于失去了根,失去了中国民间剪纸的风格特色。
剪纸语汇“是现代剪纸的依据,失去它,就失去了根”。
这说明(A)A.文化的创新要以文化的继承为基础B.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C.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解析]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
“剪纸语汇”是现代剪纸创新的基础,A符合题意。
C说法错误,B、D材料未体现,排除。
3.《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
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C)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②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奔跑吧!兄弟》之所以火爆,是因为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但并不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③说法错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不能消融文化的多样性,而是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政治部编版必修3课件: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28页)

二、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 产生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 民主选举 产生。 2.性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 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 组成人员。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地位:我国 最高 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最高的 立法权 、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 于 最高 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 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思考小测】如何理解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框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走访专家等方式,了解当地人大会议召开的时 间、议程等,了解人大的性质、职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提高对人大作为 国家权力机关的认识,增强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2.查阅每年全国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议程,明确全国人大在国家机关组织 体系中的地位、行使的职权、组成部门等,明确全国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 的重要意义。 3.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人大代表等形式,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法律地位、 权利与义务、如何履行职权等,明确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任,增进对人大代 表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政治认同。
答案: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这是一间接民主。
材料二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2日至28 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要议程如下。
一、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二、审查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0年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审查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 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第5课《认识情绪 管理情绪》第1框《破解情绪的密码》-【中职专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情绪
高兴 愤怒 恐惧 焦虑 悲伤 抑郁
作用
高兴是一种愉快、欢乐、满意、幸福的体验,使人身心放松,有利于提升记忆、思维 等心理活动的效率,使人更加自信。高兴也要适度,要避免乐极生悲。
愤怒是个体在遭遇攻击、威胁、羞辱等强烈刺激下,感到愿望得不到满足,实现愿望 的行为受到阻挠,或尊严受到伤害时的体验与反应。强烈的愤怒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 还可能导致个体作出伤害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愤怒能传递个体内心的不满,起到警示对 方的作用。我们要避免怒不可遏、口不择言或过激行为。
与舍友 关系?
……
与家人的 关系?
哪些事件 影响了你的
情绪?
学习成绩? 技能大赛?
被邀请 旅游?
B1
C1
A
B
C
事件
信念
结果
相关链接:情绪ABC理论
情绪调色板
个体的情绪状态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右表根据环境、生理状态、 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三个类别列出 了多种因素,请从中选出能帮助我 们形成正性情绪、调节负性情绪的 因素,并在该因素后画“ √”。当 然,你也可以在空格里写出你觉得 有用的因素。
幸福时刻
“高光”时刻
情绪名称
感受程度
涂上颜色
(出自配套学Βιβλιοθήκη 学习用书)增值性评价教学评价
1 评价内容为情绪的构成、分类及影响因素。
2 评价维度为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等。
3 评价主体为自己、同学和教师。
4
评价方式为赋分制,累计得分为总评成绩, “以上”包含本级。
内容主体
课前
自主学习情况
情绪的构成
正性情绪 负性情绪
愉悦度 强度
我们该怎样 对待情绪
破解情绪的密码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课件新人教版

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心中有个小秘密,不能告诉你”,这句歌词说明人人有隐私。
隐私具体包括( B ) ①私人信息 ②个人私事 ③私人领域 ④单位情况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2.以下属于隐私的是( C ) ①个人身体状况 ②某官员接受贿赂的清单 ③某单位的“小金库” ④家庭住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4.自学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既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进 步的表现。下列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是( C) A.某企业擅自将篮球巨星姚明的巨照作为形象代言广告 B.广西一高考落榜女生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 C.母亲为了了解女儿的心理状态,悄悄翻看她的日记 D.公安机关为了破案依法监听犯罪嫌疑人的通讯电话
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诸如“人肉搜索”“网络隐私”“社交 网站”等问题不断出现,肆无忌惮地侵犯着公民的隐私权。对于公民的 隐私权,你的理解是( B) A.隐私权只针对成年人 B.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C.做诚实守信的公民,不需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D.限制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
12.材料一:据一项调查表明:有31%的中小学生的日记被父母偷看过,
而且有些家长获得第一手资料后更不放心,过多的联想和猜测便会成为问
长问短的素材,使本来就承受过重学习压力的孩子,还要想办法应对家长 的盘问,因而又承受更重的精神压力,有些孩子还因为一时想不开而走上 不归路。 材料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 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为正确保护自己的隐私,正确处理好自己与父母的 关系,让父母尊重、了解、关心自己,某中学决定开展“保护隐私”的系 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务:
18-19 第2单元 第5课 第1框 意识的本质

18-19 第2单元第5课第1框意识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学习目标:1.识记意识的本质。
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学会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
重点:意识的本质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难点:意识的本质。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2)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判一判]意识只是自然界的产物。
()【提示】错误。
不能认为意识只是自然界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更是社会和劳动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想一想]“意识是大脑的机能”说法正确吗?【提示】不准确。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的大脑的机能,动物也有大脑,但是不能产生意识。
践,所以没有产生意识。
意识的本质[特别提醒]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要注意把握三点(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是在劳动中产生的。
这说明意识是()【导学号:55132082】A.动物心理发展的产物B.社会发展的产物C.人脑高度发达的产物D.客观存在的反映【思维导引】(1)审设问:设问考查材料说明的道理。
(2)审材料:意识是在劳动中产生的。
(3)析选项:B意识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而劳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故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第5课 第1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
5.4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 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 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 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陈毅曾深情 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社会历史的主体 思考:究竟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
决
反 作
定用
生产关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济基础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政治
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文化
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 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 全部领域, 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 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5.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
社会存在
决定 相对独立性
意识 社会意识
5.3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思考:究竟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 义中,如果没有自耕 农和城市平民,单靠 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 争进行到 底。 ——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