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气瓶充装使用管理要求培训课件
气瓶充装安全及培训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气瓶充装安全概述 • 气瓶充装操作规程 • 气瓶充装安全培训 • 气瓶充装事故案例分析 • 气瓶充装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 • 气瓶充装安全技术发展与展望
01 气瓶充装安全概述
气瓶充装安全的重要性
02
03
保障人员安全
气瓶充装过程中若操作不 当可能导致爆炸、泄漏等 事故,对人员生命安全构 成威胁。
气瓶充装安全技术发展前景
1 2 3
全面数字化管理
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气瓶充装的全面数字 化管理,包括气瓶追踪、充装记录、安全监管等, 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化决策支持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决策支 持,对气瓶充装过程进行实时分析和预警,提高 应急响应能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气瓶充装 安全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气瓶充装安全技 术的持续发展。
气瓶充装后的检查工作
检查气瓶压力
确认气瓶压力是否符合要求,如 压力过高或过低,应重新调整。
检查气瓶外观
检查气瓶是否有损伤、变形、泄漏 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记录充装信息
对充装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充 装时间、操作人员、充装压力等信 息。
气瓶充装的注意事项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进行气瓶充装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 安全。
确认气瓶是否完好无损,无严重腐蚀 和损伤,并确保气瓶在有效期内。
气瓶充装的操作流程
连接气瓶与充装设备
将气瓶与充装设备正确连接, 确保密封良好,无泄漏。
打开气瓶阀门
缓慢打开气瓶阀门,排出瓶内 气体,以降低瓶内压力。
开始充装
气体充装安全技术培训教材(幻灯)3

(二)主要附件 1.瓶阀 一般由铜材制成,抗燃,且
不起静电及机械火花。其密封材料应有好 的阻燃及密封性能。
2.瓶帽 保护瓶阀免受磕碰,通过螺纹 与颈圈连接。瓶帽上一般有排气孔或侧孔, 以防瓶阀漏气使瓶帽承压,造成瓶帽爆炸 或拆卸时飞出伤人。
3.防震圈 套于瓶体上的两个弹性橡 胶圈,起减震和保护瓶体的作用。
气态乙炔如果很纯,有乙醚一样的香味, 如果不纯,则近似于大蒜味。
乙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 1、与空气或氧混合,能在极宽的范围内 形成爆鸣性气体。与氢气一样,仅需0。 019mJ的能量即可点燃。 2、与氢接触生成乙烯和乙烷。 3、乙炔与氯的反应是一个危险的反应, 反应一开始就异常猛烈,甚至发生爆炸。 因此,严禁乙炔和氯接触,也禁止用四氯 化碳灭火。 4、与铜、银、汞及其盐类长期接触,反 应生成爆炸性化合物。 5、乙炔的氧化、分解与聚合反应。
气体充装安全技术培训教材
XX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XX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
特设安评●利国利民
一、名词解释: 压强 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均匀分布并垂直于这 个面积上的作用力称为压强。 P=F/A P---压强,Pa F---均匀垂直作用力,N; A---受压面积,M2
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两个: 1、压强跟气体压缩程度有关,也就是说跟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或气体的密谋有关。 2、气体压强跟它的温度有关,因温度的升 高标志着气体分子运动速度的增加,速度增 大,分子撞击器壁的次数也随着增加,所产 生的作用力也随之增大。
液体二氧化碳的体积膨胀系数较大,在-5~35度范围内, 满量充装的二氧化碳气瓶,温度每升高1度,瓶内气体压 力相应升高314~834kPa不等。因此超装很容易造成气瓶爆 炸。
四、乙炔
常温常压下纯乙炔是无色、无臭的可燃气 体,分子式为C2H2,相对分子质量为 26.038。在标准状态下,其密度为 1.1717kg/m3。
气瓶使用安全培训 ppt课件

2.对检查不合格的气瓶不得接收。
3.气瓶使用单位应指定气瓶现场管理人员,在接收气瓶时以及在气瓶使用过程中定期对气瓶的外表 状态进
行检查。
4.按照安全《安全目视化管理规定》[2009]552号的有关要求,挂贴相应的标签。
5.对有缺陷的气瓶,应与其它气瓶p分pt开课,件并及时更换或报废。
7
管理要求
无目视标签
卸车时应在气瓶落地点铺上软垫或橡胶皮垫,逐个卸车,严禁溜放。
装卸氧气瓶时,工作服、 手套和装卸工具、机具上不得粘有油脂。
当提升气瓶时,应使用专用吊篮或装物架。不得使用钢丝绳或链条吊 索。严禁使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
管理要求
气瓶使用
使用气瓶前使用者应对气瓶进行安全状况检查,检查重点:
盛装气体是否符合作业要求; 瓶体是否完好; 减压器、流量表、软 管、防回火装置是否有泄漏、磨损及接头松懈等现象;
管理要求
01
02
气
瓶
03
运
输 04
05
06
搬运气瓶时,要旋紧瓶帽,以直立向上的位置来移动,注意轻装轻卸,禁止从 瓶帽处提升气瓶。 近距离(5m内)移动气瓶,应手扶瓶肩转动瓶底,并且要使用手套。移动距离 较远时,应使用专用小车搬运,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适当的安全方式搬运
气瓶充装安全操作规程 ppt

-
13
氧气充装操作规程
七、 每组气瓶的充装时间要求。按照国家要求 ,每组氧气瓶充装时间不得低35分钟。
八、 在充装过程中检查气化器的效果,防止因 液氧汽化不完全而温度过低,充入瓶后升压而 引起爆炸危险。处理:降低电机转速。
九、在充装第一排达到14.5Mpa时,关闭第一排 的进气总阀,缓慢打开第二组进气总阀,再关 闭第一排钢瓶的阀门,下夹具,用泡沫水试每 一个钢瓶是否漏气,如不漏气,贴商标再入库 。切记:倒阀或开闭阀门速度要缓慢!
-
12
氧气充装操作规程
四、检查泵头是否冷透(5---6分钟)如已冷透,就 先开电机按钮,等电机完全启动后再按调速电源, 调转速700---800转/分钟为宜。听声音如泵没有“啪 啪”的声音,证明泵没有正常工作,应立即打开泵 头回气吹空阀,听到“啪啪”的声音后马上关闭, 证明泵已开始工作。
五、在充装过程中氧气达到10Mpa,必须用手摸瓶 温钢瓶是否进气和异常,如没有进气,钢瓶不会发 热(此时严禁打开瓶阀充装,应留在下一组处理。 ),如有进气钢瓶会有微温, 如瓶温过高,立即关 闭充装排小阀,隔离到安全区域再查明原因。
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客户投 诉,增加客户满意度。更重要的是,预 处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节点,在此 环节排除安全隐患,可以最大程度防范 安全风险,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
-
8
充装十一不准
有下列情况的,严禁充装: 一、瓶音不正常的钢瓶; 二、带油的钢瓶; 三、丝口坏了的钢瓶; 四、瓶阀歪了的钢瓶; 五、高脚瓶和报废的钢瓶; 六、颜色不是蓝色的钢瓶; 七、瓶体受损的钢瓶; 八、漏气的钢瓶; 九、无商标的钢瓶; 十、低压瓶或钢印不清楚的钢瓶; 十一、氢气钢瓶(瓶体绿色、反丝)或其它气味的钢瓶
《氢气安全使用》PPT课件

➢ 加氢系统的氢气中氧含量不得超过0.5%
➢ 氢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 禁负压
➢ 管道、阀门和水封装置冻结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解冻,严禁 使用明火烘烤
➢ 设备、管道和阀门等连接点泄漏检查,可采用肥皂水或携带式可燃 性气体防爆检测仪,禁止使用明火
➢ 不准在室内排放氢气;吹洗置换,放空降压,必须通过放空管排放;
技术研究部
加氢实验室设施
➢ 加氢实验室的建造要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 加氢实验室内严禁烟火、明火
➢ 仪器、设备的安装要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 必须装备有效的排风设备,确保通风良好
加氢操作人员
➢ 加氢操作人员事先必须经过相关训练
➢ 加氢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高压釜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疏忽大意
➢ 加氢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检修、维护高压釜及其附属设备
技术研究部
急救措施
➢ 吸入: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施行人工呼吸, 呼吸困难给输氧,使患者保暖、休息;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复 苏术;就医
➢ 皮肤接触:接触液氢,用温水浸泡患处,就医
.
6
氢气安全使用规程
技术研究部
消防措施
➢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遇火星、高热能 引起燃烧爆炸,能与氟、氯等卤素起猛烈的化学反应,引起爆炸。 本品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或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在屋顶,不 易排出,遇火星时会引起爆炸。
.
8
氢气安全使用规程
技术研究部
防护措施与储存
➢ 防护措施:①严禁烟火 ②穿戴清洁完好的防护用具以保护皮肤、 眼睛;选用适当的呼吸器 ③开闭氢气阀门要缓慢 ④禁止穿钉子 鞋进入有氢气的现场 ⑤严禁敲打氢气管道 ⑥有氢气场所的电器 设备必须防爆
气瓶安全使用知识培训ppt正式完整版

气瓶运输
运输可燃气体气瓶的车辆必须备有灭火器材。 运输有毒气体气瓶的车辆必须备有防毒面具。 夏季运输时应有遮阳设施,适当覆盖,避免曝晒。 所装介质接触能引燃爆炸,产生毒气的气瓶,不得同车运输。 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 不得与氧气瓶或强氧化剂气瓶同
车运输。 运输气瓶的车辆停靠时,驾驶员与押运人员不得同时离开。运输气瓶
六氟化硫、三氟氯甲烷(R-13)、1.1二氟乙烯(偏二氟 乙烯)(R-1132a)、六氟乙烷(R-116)、氟乙烯(R1141)、三氟溴甲烷(R-1Tc> 70℃
公称工作 压力MPa
5 3
2
1
常用气体
溴化氢、硫化氢、碳酰二氯(光气)、硫酰氟等
氨、二氟氯甲烷(R-22)、1.1.1三氟乙烷(R-143a) 等
空气、氧、氢、氮、氩、、氦、氖、甲烷、煤气、三氟 化硼、四氟甲烷(R-14)、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氘 (重氢)、氪等
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氧化亚氮)、乙烷、乙烯、硅 烷、磷烷、乙硼烷等
氙、一氧化二氮(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氯化氢、乙 烷、乙烯、三氟氯甲烷(R-13)、三氟甲烷(R-23)、 六氟乙烷(R-116)、1.1二氟乙烯(偏二氟乙烯)(R1132a)、氟乙烯(R-1141)、三氟溴甲烷(R-13B1)等
黑
P=20MPa黑色环 一道
一、气瓶的安全附件
(一)安全泄压装置 气瓶的安全泄压装置,是为了防止气瓶在遇
到火灾等高温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发生破裂 爆炸。
气瓶常见的泄压附件有爆破片和易熔塞。 (1)爆破片装在瓶阀上,
(2)易熔塞一般装在低压气瓶的瓶肩上
(二)其它附件 其它附件有:防震圈、瓶帽、瓶阀。
1.气瓶 气瓶装有两个防震圈,是气瓶瓶体的保护装
实验室气瓶使用安全知识培训PPT

实验室气瓶使用安全知识培训PPT
实验室气瓶使用安全知识培训PPT
气体类别
低压液 化气体 Tc> 70℃
公称工作 压力MPa
5 3
2
1
常用气体
溴化氢、硫化氢、碳酰二氯(光气)、硫酰氟等
氨、二氟氯甲烷(R-22)、1.1.1三氟乙烷(R-143a) 等
氯、二氧化硫、环丙烷、六氟丙烯、二氟二氯甲烷(R12)、1.1二氟乙烷(R-152a)、氯甲烷、二甲醚、二 氧化氮、三氟氯乙烯(R-1113)、溴甲烷、氟化氢、五 氟氯乙烷(R-115)等
实验室气瓶使用安全知识培训PPT
按制造方法划分: 钢制无缝气瓶 钢制焊接气瓶 缠绕玻璃纤维气瓶
实验室气瓶使用安全知识培训PPT
范围
范围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中对气瓶的定义:
气瓶是一种特殊的压力容器,主要参数包括: 1. 正常环境温度-40至60℃; 2. 公称工作压力为1.0至30Mpa; 3. 公称容积为0.4L至3000L; 4. 盛装永久气体、液化气体或混合气体; 5. 无缝、焊接和特种气瓶。
检验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颜色
形状
粉红色(RP01)
椭圆形
铁红色(R01)
气瓶充装安全技术培训

六、气瓶知识
b、检验钢印标志有:检验日期、检验单位代号,下次检验日期三次,现 由增加使用单位“SH”“山氧”。
目录
1
• 常用术语
2
• 瓶装气体的分类
3
• 混合气体和特种气
4
• 瓶装气体的危险特性
5
• 常用气体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6
• 气瓶知识
7
• 气体充装
七、气体充装
(一)、气瓶充装单位应具备的条件及义务
④、应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同,负责气体充装安全工作。
七、气体充装
(二)、质量保证体系与规章制度
1、质量保证体系(质保手册)
七、气体充装
2、规章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应有必要的工 作记录和见证材料。
一般管理制度十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六种,必要记录七种。
七、气体充装
(三)、对气瓶充装单位监管管理
如可燃气体气瓶装进氧气或空气,把低压瓶当 做高压瓶使用,将气瓶灌进与所装介质能够发出化 学反应的物质,报废气瓶还在使用。
充装前对气瓶处理,指对液化气体气瓶充装前 瓶内残液的抽空处理,对无余压瓶、新瓶或检验后 第一次充装前的可燃气体气瓶用纯氮置换,抽真空 等处理。
七、气体充装
(五)、永久气体的充装
1、充装量
六、气瓶知识
2、气瓶结构
以无缝气瓶为例,筒 体、瓶座、瓶根、瓶肩。
六、气瓶知识
3、气瓶附件 指瓶帽、瓶阀、易熔
合金塞和防震圈。
六、气瓶知识
4、气瓶主要参数
3、气瓶主要参数 公称工作压力,指压基准温度时(一般为20℃)盛 装气体的限定充装压力,一般15MPa。 公称容积,一般为40L最常见。
六、气瓶知识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气气瓶充装使用管理规定
(一)充装前的检查与处理
1、充装前的气瓶应由专人负责,逐只进行检查,检查内容至少应包括(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 14194-93 第4条)
(1).国产气瓶是否是由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
(2).气瓶外表面的颜色标记是否与所装气体的规定标记相符;
(3).气瓶瓶阀的出口螺纹型式是否与所装气体的规定螺纹相符。
即:可燃气体用的
瓶阀,出口螺纹应是左旋的;非可燃性气体用的瓶阀,出口螺纹应是右旋的;
(4).气瓶内有无剩余压力。
如有剩余气体,应进行定性鉴别;
(5).气瓶外表面有无裂纹、严重腐蚀、明显变形及其他严重外部损伤缺陷;
(6).气瓶是否在规定的检验期限内;
(7).气瓶的安全附件是否齐全和符合安全要求;
2、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气瓶,应先进行处理,否则严禁充装:(国家安全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七章第61条规定)
(1).钢印标记、颜色标记不符合规定,对瓶内介质未确认的;
(2).附件损坏、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
(3).瓶内无剩余压力的;
(4).超过检验期限的;
(5).经外观检查,存在明显损伤,需进一步检验的;
(6).易燃气体气瓶的首次充装或定期检验后的首次充装,未经置换或抽真空处理的。
3、颜色或其他标记以及瓶阀出口螺纹与所装气体的规定不相符的气瓶,除不予充气外,还应查明原因,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劳动部门,进行处理。
4、无剩余压力的气瓶,充装前应将瓶阌卸下,进行内部检查。
经确认瓶内无异物,并按5条的规定处理后方可充气。
5、新投入使用、或经内部检验后首次充气的气瓶,充气前应按规定先置换经分析合格后方可充气。
6、检验期限已过的气瓶、外观检查发现有重大缺陷或对内部状况有怀疑的气瓶,应先送检验单位,按规定进行技术检验与评定。
7、发现气瓶内有积水时,充气前应将气瓶倒置,开启瓶阀完全排除积水后方可充气。
8、经检查不合格(包括待处理)的气瓶应分别存放,并作出明显标记,以防与合格气瓶相互混淆。
(二)氮气置换法应符合下列要求(《氢气使用技术规程》 GB 4962-85 第4条)
1、氮气中含氧量不得超过3%。
2、置换必须彻底,防止死角末端残留余气。
3、置换结束,系统内氧或氢的含量必须连续三次分析合格。
(三)充装(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14194-93 第5条)
1、气瓶充装系统用的压力表,精度应不低于1.5级,表盘直径应不小于150mm。
压力表应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校验。
2、装瓶气体中的杂质含量应符合相应气体标准的要求。
下列气体禁止装瓶:
(1).氧气中的乙炔、乙烯及氢的总含量达到或超过2%(按体积计,下同)或易燃性
气体的总含量达到或超过4%者;
(2).氢气中的氧含量达到或超过0.5%者;
(3).其他易燃性气体中的氧含量达到或超过4%者。
3、气瓶充装气体时,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各项:
(1).充气前必须检查确认气瓶是经过检查合格或妥善处理了的:
(2).用卡子代替螺纹连接进行充装时,必须认真仔细检查确认瓶阀出气口的螺纹与所装气体所规定的螺纹型式相符;
(3).开启瓶阀时应缓慢操作,并应注意监听瓶内有无异常音响:
(4).充装操作过程中,禁止用扳手等金属器具敲击瓶阀或管道;
(5).在瓶内气体压力达到充装压力的三分之一以前,应逐只检查气瓶的瓶体温度是否大体一致,瓶阀的密封是否良好。
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妥善处理;
(6).气瓶的充气速度不得大于8m3/h(标准状态气体)且充装的时间不应少于30min;
(7).用充气排管按瓶组充装气瓶时,在瓶组压力达到充装压力的10%以后,禁止再插入空瓶进行充装。
4、气瓶的充装量应严格控制,确保气瓶在最高使用温度(国内使用的,定为60℃)下,瓶内气体的压力不超过气瓶的许用压力。
根据GB 5099的规定,国产气瓶的许用压力为水压试验压力的0.8倍。
(四)运输、储存、经销和使用(国家安全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九章)
1、运输、储存、经销和使用气瓶的单位应加强对运输、储存、经销和使用气瓶的安全管理:
(1).有掌握气瓶安全知识的专人负责气瓶安全工作;
(2).根据本规程和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3).制定事故应急处理措施,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4).定期对气瓶的运输(含装卸)、储存、经销和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2、运输和装卸气瓶时,应遵守下列要求:
(1).运输工具上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2).必须配戴好瓶帽(有防护罩的气瓶除外)、防震圈(集装气瓶除外),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
(3).吊装时,严禁使用电磁起重机和金属链绳;
(4).瓶内气体相互接触可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毒物的气瓶,不得同车(厢)运输;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或与瓶内气体起化学反应的物品,不得与气瓶一起运输;
(5).采用车辆运输时,气瓶应妥善固定。
立放时,车厢高度应在瓶高的2/3以上,卧放时,瓶阀端应朝向一方,垛高不得超过五层且不得超过车厢高度;
(6).夏季运输应有遮阳设施,避免曝晒;在城市的繁华地区应避免白天运输;
(7).运输可燃气体气瓶时,严禁烟火。
运输工具上应备有灭火器材;
(8).运输气瓶的车、船不得在繁华市区、人员密集的学校、剧场、大商店等附近停靠;车、船停靠时,驾驶与押运人员不得同时离开;
(9).充气气瓶的运输应严格遵守危险品运输条例的规定;
(10).运输企业应制定事故应急处理措施,驾驶员和押运员应会正确处理。
3、储存气瓶时,应遵守下列要求:
(1)应置于专用仓库储存,气瓶仓库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仓库内不得有地沟、暗道,严禁明火和其他热源,仓库内应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3)空瓶与实瓶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毒性气体气瓶和瓶内气体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毒物的气瓶,应分室存放,并在附近设置防毒用具或灭火器材;
(4)气瓶放置应整齐,配戴好瓶帽。
立放时,要妥善固定;横放时,头部朝同一方向。
(五)使用要求(《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85第5条)
因生产需要,必须在现场(室内)使用气瓶,其数量不和过5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通风条件: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氢气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楼) 或排气孔。
排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三次,事故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小于七次。
2、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和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米。
3、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米。
4、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米。
5、与其他可燃性气体贮存地点的间距不应小于20米。
6、设有固定气瓶的支架。
7、多层建筑内使用气瓶,除生产特殊需要外,一般宜布置在顶层靠外墙处。
8、使用气瓶,禁止敲击、碰撞;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曝晒。
9、必须使用专用的减压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10、阀门或减压器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阀门损坏时,严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
11、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应保留0.5MPa以上的余压。
(六)氢气着火应采取下列措施(《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85第6条)
1、切断气源。
2、冷却、隔离,防止火灾扩大。
3、保持氢气系统正压状态,以防回火。
4、氢火焰不易察觉,救护人员防止外露皮肤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