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顶盖设计及生产工艺流程
汽车顶棚总成的生产工艺研究

0引言在信息化背景下,汽车工业的发展空间明显提升,汽车设计以及制造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
内饰部件在现代汽车中占据重要位置,汽车顶棚是其中之一,装饰汽车内部的同时集隔音、隔热、吸音等作用于一体,有效设计以及制造汽车顶棚至关重要,要在对比、分析生产工艺基础上加以优化、完善,最大化提高汽车顶棚总成效果以及整车NVH 性能。
1汽车顶棚概述汽车顶棚就是加装在车身顶盖钣金下面的一种内饰件。
通常情况下,汽车的顶棚结构可以分为3层。
最上面的是基材层,采用的材质大都有着较高的热塑性,是整个顶棚结构的重要骨架,固型是其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根据车型等,巧用安装方法、生产工艺,可以提高该层的耐用效果,满足汽车顶棚结构要求。
处于中间的PVC 革面层,装饰是其起到的主要作用,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汽车乘坐舒适性、固体性,选择颜色适宜的材质,防止变形的同时更好地装饰车内。
最外层的是保护膜,结合生产工艺等,选择高性能、较大粘性的相关材质,便于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长时间保护汽车顶棚结构。
此外,汽车顶棚生产对应用其中的材料有着特别高的要求,体现在尺寸变形、剥离强度、气味等方面[1]。
应用到汽车顶棚安装中的方法并不单一,和粘结处理法、吊挂法相比,模塑方法更具优势,可以在实现一体式生产过程中有效提升汽车顶棚的安装质量。
2汽车顶棚总成的生产工艺分析汽车顶棚总成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干法工艺、湿法工艺[2],根据汽车顶棚安装中采用的方法,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优化利用生产工艺,在源头上保证汽车顶棚质量。
2.1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2.1.1干法工艺在应用干法工艺过程中,先对半硬质聚氨酯发泡复合板材进行加热,控制好加热时间,加热到180-200度,让这类材料在一定温度作用下处于塑性状态,再将其放到准备好的模具中,施加和护面材料一样的压力,即8到10MPa [3],塑造成符合相关规定的汽车顶棚形状。
随后,利用现代技术以及设备,制成预期的模型,再对其进行针对性冷却处理,在水射流技术作用下,合理切割对应的材料,在边界修整的基础上规范化粘贴各类附件。
顶棚设计规范

顶棚设计规范编制校对审核版本R02日期目录1.适用范围 (1)2.满足标准 (1)2.1总布置法规 (1)2.2技术性法规 (1)3.流程图 (3)4.各阶段详细工作 (4)4.1概念阶段 (4)4.2设计阶段 (10)1.适用范围本规范描述了顶棚设计开发规范,适用于乘用车顶棚设计开发流程。
2.满足标准2.1总布置法规头部包络及定位SAE J10522.2技术性法规1. 耐老化性能试验后,表面与供货状态相比,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化,如装饰材料部分脱层、起泡、凸起、变色、卷边处变平、边缘拱起等。
2.耐湿热性能试验后,表面与供货状态相比,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化,如装饰材料部分脱层、起泡、凸起、变色、卷边处变平、边缘拱起等。
3. 耐气候替变性能试验后,表面与供货状态相比,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化,如装饰材料部分脱层、起泡、凸起、变色、卷边处变平、边缘拱起等。
4. 耐低温冲击性能试验后每一个试样都不允许产生裂纹或破裂现象。
5. 饰材与基材间粘接性能初始状态:F≥3N/5cm6.耐摩擦色牢度1)干燥状态:变色≥4级沾色≥4级2)湿润状态:变色≥4级沾色≥4级7. 耐水污染性试验后应无任何污点残留。
8. 抗微生物性能试验后无任何异味、发霉等现象。
9.燃烧特性燃烧速度≤75mm/min10. 气味性要求低档车:要求评分≤4.0级中档车:要求评分≤3.5级高档车:要求评分≤3.0级11. 甲醛含量要求甲醛含量≤10mg/Kg12. 气雾冷凝值要求气雾冷凝值≤2mg13. 挠度纵向≤14mm横向≤15mm14. 抗静电性抗静电性非常重要,顶棚内饰必须进行防静电处理,把静电减少到最低标准,要求使用过程中,不得产生静电作用,不允许产生起毛、起球、吸灰等现象。
3.流程图4.各阶段详细工作4.1概念阶段4.1.1.概述顶棚内饰是汽车整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车内的装饰性,同时顶棚内饰还可提高与车外的隔热、绝热效果;降低车内噪声,提高吸音效果;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汽车顶盖工艺与模具设计探析

别是对 于汽 车顶盖等 大型覆盖件 ,所以 ,为 了提 高该方面的工 艺, 不得不 向国外引进新技 术,这 不仅 严重影响着汽车的质量 ,对汽车 的 生产成本和 消费者 的消费成本都 具有直接 影响。 因此 ,本文 以全 新 的视 角分析 了汽车顶盖的冲压工艺 , 并设计 出了一套更具合理化、 科 学化 , 自身工艺支持且 具有 可行 性的汽车顶盖凸模扩张侧整形的
科技论坛
汽 车顶盖 工艺 与模具设计探析
何 晶
(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 学院 ,沈 阳 辽宁 1 1 8 0 0 9)
【 摘 要 】目前 ,受到 国内汽车生产制造工艺技术的 限制 ,特
铸件 的表面 厚度均匀 ,而且表面的质量高 。整形 的凸 、凹模可 以采 用铸态 空冷钢 ,因为该材 料的表面可以火焰淬火 ,且硬度较高 ,能 够有 效避 免材料经过 热处理后 出现变形 的情况 。 2 . 2汽车顶盖凸模扩 张侧整形模具 的结构设计 在进 行汽 车顶盖凸模扩张侧整形模具机构设计时 ,首先要确定 的是模 具的导向结构 。 模具的上下模座都是采用背靠式的导 向结构 , 也就是说,在上模座上安装有导 向腿,该导 向结构 比其他结构更具 导向刚度,能够有效的克服压床滑块和元件形状不规范所 引起的侧 向力,进而 保证模具能够持续的保持较高精度 以满足要求 ,延长模 具的使用期限 。同时 ,上下模座和卸料器 的导 向所采用的都是一面 设 导 滑 板 , 另 一 面 则 是 有 直 接 加 工 而 形 成 的导 滑 面 ,这 种 结 构 能 够 很容易被固定,有助于工艺人员的装配 。此外 ,为了降低导滑板之 间的磨损间隙,可 以在滑板之间加垫 以调整导滑板之 间的间隙 ,保 证导向间隙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加 强人 工操作 ,保证人员安全 。 其次是确认行程限制器 的结构 。安装行程 限制器结构是为 了保 证模具 比和高度的正确性 。因为在进行模具安装后 ,能够通过直接 观察的方法检测模座和该结构之间的距 离,如果该距离长度为零 , , 那么就意味着 闭合高度达到 了要求 。正确 的闭合 高度不仅可 以降低 模具的磨损程度 ,还 可以延 长使用 时间,降低成本耗费 。 最后 ,汽车顶盖 凸模扩张侧整形工艺 的运作阶段 。主要分为三 个运作阶段 :其 中,第一阶段是 当压床机 的形成保持 向下运动时 , 行程镶板就会在滑车导向面上发生作用 ,进而使滑车 的运动方 向向 右,同时,在滑车上被固定 的凸模也会 向右发生扩张运动 ,这是因 为滑块和滑车 同时 向同一方 向运动 的结果 ,也就 意味着完成 了滑车 运动形成的二分之一 ;第二阶段是完成侧整形 的斜锲 与滑块进行接 触,随后斜锲推动滑块 向滑车 的运动方 向的反方 向进行水平运动 , 当运动一段距离后 ,滑车 以及上面 的凸模会 同时 向右发生运动 ,这 时 ,滑车和 凸模就会停止扩张运动 ;第三 阶段 ,压床机 的形成持续 向下运作,滑块也继续 向左运动 ,使得 凹模完成 了整形 。这一过程 之后 ,压床机会 向上运动 ,滑块就会依靠 回程弹簧 的弹力返 回原来 的位置 ,在该过程 中,滑块和滑车会 同时呈相反方 向运动 ,而且在 滑块运动停止,滑车的运动距离为全程 的一半。 综上分析 ,在汽车顶盖模具 的设计 中,我们要注意 以下几 点: 第一 , 卸 料器在 发挥压料作用 时, 要在凹模和 制件相接触之 前发生 ; 第二 ,背靠式导 向的导入作业要在滑车运动之前进行 :第三 ,滑块 的返程需要 的力很大 ,所 以,在安装返程弹簧时要保证预压量可 以 达到该效果 ,而且 ,为 了增强滑块 的返程效果 ,还 需要设置反楔拉 板 ,而且它还要在滑车和滑块 的重合运动之前完成脱 离,这一环节 可 以避免返程弹簧 由于符合过大而出现断裂现 象。
汽车顶棚系统工艺概述

二、顶棚分类及材料分析
1.顶棚分类
顶棚类型主要分软顶和硬顶两种: ⑴软顶 A.粘接式 这种形式将顶棚直接粘接在顶盖上,一般由面料和泡沫复合而成。面 层起装饰作用, 泡抹起绝热、吸音、隔热的作用。面层用机织布、编制布等织 物或人造革、 PVC 膜等材 料制造;泡抹层用聚氨脂 (PU) 或交联聚乙烯 (XPE) 泡抹制造;面层和泡抹曾用层压法, 或火焰发复合在一起。其特点是简单易行, 成本最低,但装饰效果和功能均不如其他两 种,故用于简易车或货车上。 B.吊装式 为了把外表面挂起来,采用棚杆结构。在饰面与顶盖之间设有隔热的 衬垫,衬垫一般是 粘在顶盖内侧的。吊挂的顶棚是在饰面上面缝制的布袋中穿 过棚杆,棚杆弯曲成与顶盖 的横断面相近似的曲线。棚杆多数为圆形端面,
汽车顶棚系统工艺概述
目录
一 概述 二 顶棚分类及材料分析 三 生产工艺介绍
一、概述
顶棚内饰是汽车整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车内 的装饰性,同时 顶棚内饰还可提高与车外的隔热、绝热效果;降低车内 噪声,提高吸音效果;提高乘员 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由于太阳直射车顶,汽车顶部温度较高,因此顶棚内饰的耐热性和 耐候性指标要求较高。
⑴基材种类: PU 板基材、PS 板基材、FS 板基材、废纺毡基材、麻纤维板基材、瓦楞纸板等。 ⑵面饰材料: A.针织面饰:经编、纬编等,以经编为主; B. PVC 面饰; C.无纺布面饰:针刺无纺布、缝编无纺布、热轧无纺布等;
二、顶棚分类及材料分析
2.顶棚的材料类型
⑶几种常用的成型顶棚材料: A.热塑性基材
三、生产工艺介绍
零件加工工艺流程:以 PU 板作为骨架材料制作的顶棚Βιβλιοθήκη 其主要加 工工艺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铝合金发动机舱盖制造工艺

(3)剖检检验 对铆接强度、隔振胶及折边胶的 有效性进行检验。
原则上出现溢胶必须进行清擦。对经过涂装和总 装工艺分析无影响的溢胶部位,且不会导致涂装工 艺实施困难和产生质量问题的(如PVC涂抹和制件装 配),可以考虑不用清擦。溢胶的清擦可以采用浸润 有机溶剂(比如焊机和夹具的气路润滑油)的干净抹 布。
图1 铝合金发盖的应用效果
连接工艺
目前,钢制发盖的连接方式主要采用电阻点焊、 MIG焊和MAG焊等焊接方式。由于发盖的产品性能特 征——对耐久性、行人保护的需求,对比现有铝合金 的连接工艺,故建议采用自冲铆接的连接方式(见表 1)。
自冲铆接工艺原理:通过液压缸或伺服电动机提 供动力将铆钉直接压入待铆接板材,待铆接板材在铆 钉的压力作用下和铆钉发生塑性变形,成形后充盈于 铆模之中。
据统计,汽车质量每减轻10%,油耗可降低6%~ 8%。车身的轻量化对整车的轻量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因此车身的轻量化对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意 义十分巨大。车身的合理轻量化还能提升汽车行驶的 动力性、制动性、操稳性、NVH及安全性能,对产品 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也具有巨大意义。
目前汽车轻量化方法主要分为五大类,即材料轻 量化、工艺轻量化、结构轻量化、框架轻量化及边界 轻量化。本文主要对铝合金发盖的制造工艺进行专题 研究,铝合金发盖为整车带来的优点如图1所示。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汽车工业发生了一系列重 大变化。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汽车产品的多样化, 客户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要求的提高,着眼 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对汽车主机厂产品节能减排 要求的趋势下,减轻汽车质量、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 污染物排放是各个主机厂无法回避的问题。轻量化节 能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汽车技术研究 的热点问题。
客车生产工艺流程图

强冷 转制二部
面漆烘干 图案制作
喷彩条漆 彩条漆哄干 下线修整
转制 四部 总装
制三部
喷底盘漆
转 地
沟
涂底Leabharlann 盘油漆修整、仓门打胶
漆
特殊防腐
行李架工位
仪表台工位(HCU按制 器安装、电机控制器 安装、混合动力电机 冷却系统管路连接)
内饰工位
门泵工位
座椅工位
调试工位
修整工位 修 整
交检
制四部
制三部
(附件分装工位)
车架电泳
悬架工位
(车桥检修工位)
翻转工位
支架工位
吊装工位\混合动力 总成装配
管路工位
(发动机分装工位、混 合动力总成及电机冷却
系统分装工位)
线束工位
水箱工位\混合动力 电机冷却系统装配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工艺
(侧围骨架工位)
(顶盖骨架工位)
第1工位 (顶盖蒙皮低位作业工位)
第2工位 (车身骨架总拼工位)
第3工位 (二层地板骨架工位)
第4工位 (侧围蒙皮工位)
第5工位 (顶盖补焊工位)
第6工位 (乘客区封板工位 含过道封板/后台级封板)
转电 泳
第7工位 (驾驶区封板/后台阶隔音棉)
第8工位 (行李仓骨架、踏步骨架)
第9工位
行李
仓封板、踏步封板
接车修整 路试
检测线 整车修整
转入制三部涂装
转入制五部整车调试
司~生产工艺流程图
预清理 预脱脂
脱脂 脱脂后水洗
表调 磷化 磷化后水洗 电泳 电泳后水洗 烘干
发泡 喷阻尼胶 车身表面清洁焊点处
理 刮腻子、大顶打胶
顶棚设计指南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车身部设计指南编制:赵金丽乘用车工程研究院1、简要说明顶棚是在车身顶盖钣金件下面加装的内饰件,其作用除提高车内装饰性外,还起隔音、吸音、隔热的作用。
它主要分为粘结式、吊装式和成型顶棚等三种。
1、粘结式这种形式将顶棚直接粘结在顶盖上,一般由面料和泡沫覆合而成,面层起装饰作用,泡沫层起绝热、吸音、隔音作用。
面层用机织布、编织布等织物或人造革、PVC膜等材料制造;泡沫层用聚氨酯(PU)或交联聚乙烯(XPE)泡沫制造;面层和泡沫层用层压法或火焰法复合在一起。
其特点是简单易行。
成本最低,但装饰效果和功能均不如其它两种,故只用于简易车或货车上。
2、吊装式为了把外表面掉挂起来,采用棚杆结构。
在饰面与顶盖之间设有隔热的衬垫,衬垫一般是粘在顶盖内侧的。
吊挂的顶棚是在饰面上面缝制的布袋中穿过棚杆,棚杆弯曲成与顶盖横断面相近似的曲线。
棚杆多数为圆形断面,两端的固定方法有各种各样。
饰面的周边用粘结剂粘到车身顶盖的侧梁上,然后夹上卡扣,或者之直接装到风窗密封条或顶棚的里面,或者采用其它装配方法。
饰面可由人造革、帆布、织物等制成。
其优点是质量小、成本低,适于批量生产。
缺点是装配时衬垫系粘在顶盖上,因而使作业性和作业环境变坏;顶棚与顶盖之间的间隙较大,占用了室内空间;装饰效果布理想,棚杆与棚杆初的饰面避免不了上凸,使整个内饰有一段段凸起的感觉,行车时饰面也会颤动,故这种结构现也少用。
3、成型顶棚成型顶棚是预先把饰面与芯材负荷成一个整体,成为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立体形状的内饰件。
近年来,为适应汽车总高的降低、车辆装配工艺和作业环境的改善,以及按钮类等机能部件的安装等要求,采用了大量的成型顶棚。
其优点是:能够使顶棚接近顶盖,增大室内空间;造型上的自由度大;在车辆上安装时一般布使用粘结剂,从而改善了作业环境;成型顶棚便于遮阳板的收藏及顶灯等的安装。
其缺点需要大型成套的生产设备,使成本提高。
成型顶棚一般是一体成型的,但也有分成两块或多块结构的。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

覆盖件冲压工艺方案制定又称工法设计,简称DL设计。工法图也称DL图。
覆盖件的主要冲压工序有: 落料、拉延、整形、修边、切断、翻边、冲孔等,其中最关键的工序是拉延
工序。绝大多数覆盖件通过拉延工序得到全部或部分形状。确定拉延工艺方案是 覆盖件冲压分析的第一步。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 ppt 课件
工艺分析的概念
绝大多数覆盖件由3到5套模具冲压得到,即3到5道冲压工序 ,以下是常见 的几种工序排布方案:
1、拉延(DR)→修边冲孔(TR+PI)→整形(RST) 2、拉延(DR) →修边冲孔(TR+PI) →整形(翻边)(RST)→整形 (侧整、侧修、侧修)(RST+CTR+CPI) 3、落料(BL)→拉延(DR) →修边冲孔(TR+PI) →整形)(RST) → 整形)(RST)
顶盖前横梁没有翻边,形状不复杂,不需要整形。其有两处翻孔,翻孔的工 艺应考虑为先冲孔再翻孔。综上所述,顶盖前横梁应有三道工序:拉延→修边冲 孔→翻孔。考虑到冲孔较多,如果在第二序修边时冲完所有的孔,模具设计有困 难,上模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弹簧、导板、限位螺栓等,模具强度弱,所以应 移一部分孔到3/3工序。
中文 废料 基准侧 公差 CAD数据 刃口间隙 让空 冲压 粗加工 下模重量 上模重量 总重量 冲压方向 送料行程 双凸轮 水平凸轮
英文 UPPER DIE BASE MATCH FACE TRIM STEEL FL UP FL DOWN MATERIAL FINISH CONCAVE CONVEX DIE HEIGHT FEED LEVEL PUNCH RETAINER START POINT PART DRAWING CHECKING FIXTU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棚设计
7)顶棚和前后风挡玻璃配合 和挡风玻璃间隙一般在3mm;
◆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棚设计
8)顶棚和天窗的配合 天窗密封条一般要压住顶棚周边10mm,开口尺 寸根据天窗的要求确定。顶棚天窗开口的边缘 距离天窗密封条距离为1.5—2.0mm。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PU板基材顶棚结构:
顶棚结构示意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PU板基材顶棚生产工艺: 主要工艺有:干法和湿法。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PU板基材顶棚生产工艺:
1 .干法工艺流程: { 底层无纺布→放卷→撒玻纤→撒粉→放PU板→撒玻纤→撒粉→预热→加热→复合 →冷却→收板→基材 }+面饰层 → 烘烤 → 冷漠成型 → 修边 → 压铆灯固定框 → 安装附件 → 顶棚总成 → 进入物流环节
汽车顶棚设计
► 装配工艺可行性(要求装配工艺人员确认)
确定顶棚和周边件的装配顺序,分析对装配质量带来的影响,并 提出建议.
一般先固定后部的固定卡扣,然后是遮阳板的安装点,顶灯或中部的卡扣, 接着是车门密封条,然后是乘客扶手,最后是护板。后部的固定点为安 装基准点。
◆
LOGO
Your site here
热到熔融状态时将多层材料粘结在一起)
此工序需注意,基材各成分是否均匀,基材各层面是否出现分层现象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成型工序
复合工序生产的基材经加热后 使基材充分软化经模具将基材 和面饰层同时模压成型即顶棚初形
此工序需注意,顶棚是否出现面饰层与基材分层,顶棚表面是否浸胶,顶 棚表面是否出现褶皱。
汽车顶棚设计
► 紧固方式 顶棚后部一般用塑料卡扣固定、前部用遮阳板的固定 座进行固定,如果后部有顶灯的可以通过顶灯固定, 如果没有可以用2-3个塑料卡扣固定,周围用乘客扶 手固定。
◆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棚设计
► 风险分析 在顶棚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上述的要点外,如果整车有侧气帘的配置,在设 计顶棚时要特别注意: ⑴顶棚和气囊模块的距离不能太大,否则气囊爆破时可能会偏向别的方向 ⑵顶棚安装点的布置要分布在边缘,容易产生撕裂线,使的气囊顺利爆破 ⑶气囊撕裂线部分的顶棚厚度比正常位置一般要减薄30%; ⑷顶棚和护板的配合不应太紧密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棚生产工艺
加工工艺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加工工艺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基材成型工序
复合工序的任务就是将底衬层、粘结层、玻纤层、 PU板层等多种材料传送到加热区域、冷却区域,使 之经过加热复合、冷却定型后制成三明治板即基材 。(这里所说的粘结层通常为热塑性胶粘物,当加
汽车顶盖生产工艺
顶棚分类: 汽车顶棚内饰主要有两种:软顶和硬顶。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软顶: 软顶一般由面料和泡沫层用层压法或火焰法复合在一起。 面料多数为无纺布或PVC 膜等材料制造。泡沫层用 聚氨酯或聚乙烯泡沫制造。面料起装饰作用,其颜色 及质地要与车身内饰颜色和质地相协调。泡沫层起隔热、 隔音、吸音、减振作用。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内饰图解
顶棚
遮阳板
顶灯
A柱护板
方向盘 中控 地毯
副仪表台
内后视镜 仪表台 门护板
座椅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内饰图解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棚设计
设计构想:
顶棚是车内部的一个大型覆盖件,和它配合的件很多,如立柱护板、遮阳 板、乘客扶手、前后顶灯、天窗等,因此在设计初期对边界的确认非常重 要,另外因顶棚是一个外观件,其表面的颜色纹理需与整车内饰的风格相 匹配,其开发流程一般如下: 造型-A面设计-结构设计-模具开发-样件匹配。 结构设计周期一般为1-2个月,树脂模具的设计制作周期一般为1-1.5个 月,金属模具设计制作周期一般为3-4个月。 在产品开发初期,一般先做树脂模具,在尺寸匹配确认后,再开金属模具.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修边工序
这一工序的工作就是通过编程采用 三维高压水切割设备—机器人,对 顶棚毛边和孔位进行切割。
拿取顶棚需使用专用货架车及胎膜,放置顶棚出现褶皱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高频热合工序
有些顶棚(特别是欧洲车型)总成上 有金属的顶灯固定框,这一工序的 工作就是将灯固定框压铆到顶棚上。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棚设计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棚设计
顶棚设计原则: ► 人机工程分析:头部空间的校核
① 以 H 点为起点, 做一条以Z 轴夹8° 的直线,与顶棚相交, 交点到H 点的距离一 般要L≥835mm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棚设计
3、干法与湿法却别与优缺点: 区别:干法和湿法工艺主要区别为使用的胶粘剂不同。 干法是指以PE粉为胶粘剂,对泡沫复合板进行加热,然后压制成型。 湿法是用单组份聚氨酯溶液为胶粘剂,在热的模具中对泡沫复合板进行成型。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干、湿法顶棚各种机械性能基本接近, 干法工艺具有效率高及环保的优点,干法顶棚感官上略显保满; 湿法工艺需要两套模具,二次模压成型,形状稳定,效率高, 湿法工艺通常使用溶剂型的胶粘剂,生产过程排放大量的有机溶剂环保性不如 干法,
LOGO
汽车顶盖设计及生产工艺流程
汽车内饰
► 汽车内饰介绍 ► 汽车顶棚设计 ► 汽车顶棚工艺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内饰介绍
车的外观是给别人看的, 人们真正享受的是汽车 内饰所带来的舒适感觉。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内饰介绍
汽车内饰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 仪表板系统、副仪表板系统、门内护板系统、顶棚系统 座椅系统、ABC护板系统、其余驾驶室内装件系统、 驾驶室空气循环系统、行李箱内装件系统、发动机舱内 装件系统、地毯、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以及车 内照明、车内声学系统等等。
◆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棚设计
► 主要性能要求 ⑴耐热老化性能 ⑵高低温性能 ⑶耐湿热性能 ⑷耐气候交变性能 ⑸饰材与基材间粘结性能 ⑹耐摩擦色牢度 ⑺燃烧特性
⑻耐水污染性能 ⑼抗微生物性能 ⑽耐光色牢度 ⑾气味性要求 ⑿有机物 ⒀断裂强度 ⒁含水量变化率
LOGO
Your site here
成型顶棚材料分类:
基材: PU 板基材、PS 板基材(聚苯乙烯)、FS 板基材、废纺毡基材、麻纤维板 基材、瓦楞纸板等。 其中:PU板基材顶棚,回弹和收缩率极低PU 基材由于比强度高,面密 度小,耐热性好,尤其是隔音隔热效果好,已得到广泛应用。 面饰材料: (1) 针织面饰:经编、纬编等,以经编为主。 (2) PVC 面饰 (3) 无纺布面饰:针刺无纺布等。
◆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棚设计
5)顶棚和前后顶灯的配合
在前后顶灯周围一般要做凹的台阶, 顶灯要压住顶棚周边至少3mm,一般5mm;
◆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棚设计
6)顶棚和遮阳板的配合
遮阳板的固定座要压住顶棚边缘至少3mm,一般 5mm,遮阳板的底部和顶棚一般要保留10mm 左右 的间隙;
汽车顶盖材料
顶棚材料: 由于不同车型顶棚内饰在材料上、结构上有所不同,为提 高隔音、隔热、降低噪声等效果,多采用各种纤维毡、聚 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等与其他材质粘合在一起的结构作 为衬垫,并与蒙皮材料(如无纺布、针织物等)通过一定的 方式粘合形成一体。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2、湿法工艺流程:
无纺布→放卷→撒玻纤→喷胶→放PU板→撒玻纤→喷胶→预热→收板→基材
→ 热模压 →
顶壳 }→ 热模压 → 切割 → 压铆灯固定框
面饰层
→ 安装附件 → 顶棚总成 → 进入物流环节
◆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汽车顶盖内饰层
硬顶: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软顶已逐渐被成型硬顶所替代。 成型硬顶主要由饰面,泡沫层和基材三层组成,利用大型 成套生产设备,用热压成型法将它们复合成一个整体,成 为具有一定刚性和立体形状的内饰件。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
非天窗顶棚
天窗顶棚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软顶装配工艺: 软顶的粘接有滚涂法和预涂法两种。
滚涂法
预涂法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软顶的优缺点: 优点:简单易行,成本低; 缺点:装饰效果和吸音、隔热等性能差,故只用与简易
车及货车上。 代表车型:五菱荣光。
LOGO
Your site here
检查附件是否与顶棚贴合良好,保证热合线处最大断裂强度大于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