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美食中的器具

中国传统美食中的器具

中国传统美食中的器具2019-08-08 00:02食盒古人把“吃饭”当成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所以才会有民以食为天之说。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许许多多日常实用器物注入了灵魂。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万千雅物,而古人对于生活的趣味以及表现食物的美好上,可谓匠心独具,他们可以通过一方方糕点、一碗碗汤羹、一盘盘佳肴来凸显精美细致、古色古香的食器,带给食者古朴静雅、美观华丽的感觉。

食盒是旧时民间大量使用的盛放食物的用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已经从今人的生活当中完全淡出,成为了古玩市场上的一项藏品。

在遥远的古代,士绅名流,出门访友,或者参加诗社、文社的活动,需要与至交好友把酒言欢,常会事先准备一些肴食果品,作为助兴的下酒菜。

初春时节,文人士大夫出门踏青郊游,也会携带酒菜食物以备野餐。

食盒就是用来专门盛放食物酒菜、便于携带行走的长方形盒子,有木、竹、珐琅、漆器等材质,其中以木质的居多。

尤其是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酸枝等纹理细密、色泽光润的硬木,坚固而有韧性,制成的食盒耐磕碰,又具有一定的重量,在挑、提的时候不易晃荡。

加之古时的家具多为榫卯结构,硬木在拼接、制作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做工精巧的硬木食盒,不仅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且能在外观上充分利用木料固有的纹理色泽,给人一种典雅庄重之感,既美观又实用。

食盒是古代盛装食物用的竹木结构器具,内有数层不等。

用以盛放食品、食具或其他礼物的,可提可挑的大盒子,酒肆饭店以及富贵人家常用的器物。

食盒作为一种特殊物件,是家族的共同财产,制作特别讲究,一个家族地位、威望的高低,富有程度都可通过食盒反映出来。

在古代,食盒材质多样,有木盒、漆盒、藤盒、瓷盒、珐琅盒,不少还有把手,且做工精巧,庄重典雅,滴水不漏。

不但能装饭菜,还能放卷轴、笔墨、梳子、镜子。

明清时期,文人雅士出游的食盒里,除了吃的,还会装上笔墨纸砚、书籍手稿。

有时候,甚至会装上梳子、铜镜。

虽然古代男子甚少化妆,但蓄着长发的他们,总需要整理下头发和衣冠。

第三章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第三章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 筷子
1、前形态时期:木棍(或枝条等棒形物) 、前形态时期:木棍(或枝条等棒形物) ※ 挑、插、拨、取、持 加热至熟阶段: ※ 加热至熟阶段:饪食具 成熟后持食阶段: ※ 成熟后持食阶段:助食具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进食具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

二、进 食 具 三、盛 食 具 四、贮 藏 具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 具
炊具:通过烹、 炒等手段, ☆ 炊具:通过烹、煮、蒸、炒等手段,用以
将食物原料加工成可食用物品的器具。 将食物原料加工成可食用物品的器具。
炊具的种类: ☆ 炊具的种类: 1、灶 、 2、鼎 、 3、釜 、
中 国 饮 食 文 化
第 三 章 中 国 古 代 饮 食 器 具
中 国 饮 食 文 化
“君 子 不 器”
—孔子 ·《论语》 论语》
第三章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中国古代饮食具的分期: 中国古代饮食具的分期: ★ 新石器时代 ★ 夏商周时代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 ★ 唐宋元明清时代
青铜带盖豆
黑陶高柄豆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三、盛食具 —— 俎
※ 俎:平板下安有足 用途:放置食品;切割肉食的砧板; ※ 用途:放置食品;切割肉食的砧板; 祭祀用的礼器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历史:夏商周时期 历史: 质地:石俎、 ※ 质地:石俎、青铜俎
青铜俎 石俎
豆青釉印花盘
彩绘木胎漆盘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三、盛食具 —— 碗、盂、缽 ※ 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 商周时期稍大的碗:盂 商周时期稍大的碗: 碗中较小或无足: ※ 碗中较小或无足:缽,或钵

饮食器具

饮食器具
炊具

釜 鼎 鬲li4 甑zeng4

甗yan3 鍪mou2 镬huo4 鬶gui1

釜是现在所用的“锅”的先祖 最早出现的釜是陶釜,大约出现在距今八九 千年前,一直延续到秦汉。三千多年前出现 金属釜(青铜釜),但非平常百姓能用。汉 以后,铁的大量使用,铁斧成为最常见的炊 事工具。 《通鉴· 前篇外纪》:“黄帝作釜灶,而民始 粥”
甗yan3



最初为陶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代以后出现青 铜甗,一直流行至汉代。 甗的造型变化较多,共同点是分为上下两部,上部 为甑、下部为鬲,是一种上蒸下煮的连体两用炊具。 大多甗上下部可以分开,可单独使用。 青铜甗盛行于商周的上层社会,不仅是饮具,更是 重要的礼器,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早期陶甑类似于现在的蒸屉,形状像陶盆或陶罐底 有数个小孔,孔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形 状等多种,用以透过水蒸气。 使用时一般与鬲或釜组合使用。 商代以后,出现青铜甑,制造较精细。 东汉以后,青铜甑已少见,多以木、竹制品代替。 现在的木、竹、铝等笼屉、蒸箱等都是古时陶甑的 后代。

汉代铁釜





鼎是中华饮食重器,是在三足钵、釜等的使用、进化中衍化 出来的,是釜灶合为一体的烹食工具。 考古出土最早的陶鼎是河北的磁山和河南的裴李岗文化遗址 中,距今至少八千于年。 青铜鼎最早可能出现于黄帝时代(《史记· 封禅书》“黄帝采 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在夏代由于鼎在饮食中和人的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鼎 逐渐由日用食器衍变为“礼器”,成为身份、地位和权力的 象征。 作为食器和礼器的青铜鼎一直延续到魏晋才逐渐淡出饮食舞 台。

饮食器具

饮食器具

饮食器具农耕社会发展使人们定居下来以族群为生产单位,开始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人们的进食方式常常是席地而坐,取火烤制而食,随着此时制陶业开始诞生,从而衍生对容器和食器的要求,从早期造型简单的陶器,发展到后来对陶罐、陶釜、陶甑等炊具的使用,在这过程中也促进了陶器制作业的发展。

日趋精美的陶制食具更反映了古人对美器的追求与重视,这不但印证了中国的文明进程,更足见饮食与美器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古语有云:“美食不如美器”,先民逐渐明白美食佳肴也要精致的餐具烘托,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中国饮食的礼器,可以说在新石器时代已基本齐备,后来所有的食具和炊器,除了所用原材料和造型的变化外,其功用方面鲜有超出其用途者。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随着夏、商、周及春秋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中国的饮食器具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食礼仪亦逐步完善。

夏尧时期,饮食器具还是停留于土质陶的烧制阶段,到了商周时代,由于青铜冶炼技术的出现和青铜器的广泛使用,食器有了较大发展,至于使用金、玉、陶、瓷、漆、木、骨、角、象牙、竹等材料制作的饮食器具,更是品种繁多,应有尽有。

使用青铜器进行制作的餐饮器具,其器形纹饰或雕琢,或刻镂,纹样精致、形制端庄。

到了西周,一些用青铜器制作的餐饮器具还用于祭祀和宴饮,更是被统治阶级赋予特殊的意义,不同身份和社会地位使用餐饮器具有着严格的区分,区别社会尊卑贵贱具象表征,有些器具成为统治者至高无上地位和权威的象征,此即所谓“藏礼于器”。

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饮食生活随着农耕生产的不断发展,以谷物为主,辅之以果、肉、菜的饮食基调和格局已初步奠定,更为重要的是饮食礼仪也随之完善,这一时期随着美食日盛,旧有的食器有的已不适应当时的礼制的要求,或改制或隐退,与饮食文化相适应的新食器不断出现。

如三足鼎、鬲、簋、簠、方彝、觥、爵、盉、觚、觯等饮食器已完全消失,而那些造型生动,且有象征的器具一时大为兴盛。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中国古代的饮食器具主要有食器、酒器和炊具三类。

其中食器包括簋、簠、豆、皿、盆盂、案、匕、俎、箸。

酒器包括尊、彝、卣(you)、累、缶(fou)、爵、觥、杯。

炊具包括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食器食器主要有,簋、簠、豆、皿、盆盂、案、匕、俎、箸等。

其中簋,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炊具炊具主要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其中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

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

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

可在鼎腹下面烧烤。

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

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

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

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

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

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

酒器酒器主要有尊、彝、卣(you)、累、缶(fou)、爵、觥、杯等。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常见的古代青铜饮食器具
甗(yǎn )
甗,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 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lì(是锅) ,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就是笼屉 ,甑底部本身就是网眼),用来放置 食物,可通蒸汽。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器具
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处于诸国纷争的时代。但是 随着铁质生产工具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 步的提高,反映在饮食器具方面,虽然质地上与 前代相比没有变化,但社会的需求量更加增多, 而且每一个诸候国的饮食器都有不同的特点。
中下阶层仍然使用陶器,贵族阶层却还是以青铜 器为大宗,漆木器的数量呈现增多的趋势。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常见的古代饮食器具

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 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 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 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 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七、宋辽夏金元时期的饮食器具
宋、辽、西夏、金、元的饮食器以金银器、陶瓷 器为大宗,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中原文化、 西方文化的因素,体现了饮食器的多种文化内涵, 并在社会功能中有明显的反映。特别是元代的瓷 质饮食器在宋代陶瓷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钧 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 仍继续生产传统品种,景德镇窑在制胎原料 、 新品种开发、颜色釉烧成等方面都取得很 大成就,为明清陶瓷饮食器的全面兴盛 奠定了基础。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一、原始时期的饮食器具
最初饮食器具的雏形——用树枝夹食
开辟人类饮食的新纪元 ——陶器出现并大量使用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筷箸文化之筷子起源
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 食而发明筷子

中国饮食器具3

中国饮食器具3


觚:盛行于商周时期。长 身、细腰、口和底均呈喇 叭状 。下腹部常有一段 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 扉棱作为装饰 。

觯:圆腹,侈口,圈足, 形状小瓶,大多数有盖。 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 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 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 侈口、圈足觯,形状像觚

角:形似爵,前后都有 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红陶
彩陶
黑陶
白陶
新石器时期以后陶器的发展
西周 硬陶印纹鸭形壶
汉代釉陶
兵马俑
唐三彩
广东石湾——千年陶都
紫砂壶
(二)青铜器
主流: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
特征:用红铜和锡的合金制作。器 型风格厚重,繁缛纹饰中具 有神秘、狞厉美的特征 。
(三)漆器和铁器
主流:秦汉时期(约公元前221世纪—220年) 特征:漆器是在木、陶等材质器物上涂漆制作

尊:为高体的大型或 中型的容酒器。尊与 彝一样,是祭祀的礼 器之共名,是指一组 祭器。

觥:椭圆形腹或方 形腹,圈足或四足, 有流和鋬,有盖, 盖作成带角的兽头 形。

彝:高方身,有盖,盖 形似屋顶,且有钮。有 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 腹有曲的,有直的,有 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爵:圆腹,前有倾酒用 的流,后有尾,旁有鋬 (把手),口有两柱, 下有三个尖高足。
总结:中国饮食器具的演变历程
(一)新石器时代:陶器为主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青铜器为主 (三)秦汉时期:漆器、铁器为主 (四)魏晋南北朝以后:瓷器为主
二、中国饮食器具的类别
食器具:饪食器和餐具 辅助器:俎、匜 、冰鉴 饮器具:酒器和茶具
古代饮食器具的品种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器具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器具文化

在选择盛器种类及形态 时,一定要考虑菜肴及 筵宴的风格,所用的盛 器风格应体现协调美、
整体美,使菜肴及筵宴 风格与所选盛器具有一 致性。
欢迎指正
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 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 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 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 锅”的前身。
烹食炊具 ——甗
甗在器形上可分为联体甗及分体甗,分体 的甗由上面的甑和下面的鬲构成。
这是一种复合炊具,上部是甑下部是鬲或 釜,下部烧水煮汤,上部蒸干食。陶甗产 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有青铜甗, 秦汉之际有铁甗,东汉之后,甗基本消亡, 所以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关的语汇,东周之 前的甗无论是陶还是铜,多是上下连为一 体的,东周及秦汉则流行由两件单体器物 扣合而成的甗。
新石器时代中期发明了可移动的单体陶灶, 为商周秦汉各代所继承,并发展出了铜或 铁铸成的炉灶,较小的可移动灶称为灶或 镟,实际就是炉。
进入秦汉以后,绝大多数炊具必须与灶相 结合才能进行烹饪活动,灶因此成为烹饪 活动的中心。
烹食炊具——鼎
新石器时代的鼎均为圆形陶质,是当时主要的 炊具之一。商周时期盛行青铜鼎,有圆形三足, 也有方形四足。
烹食炊具 ——鬶
鬶,一种中国新石器时期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 形制与鬲(lì)相似,所不同的是口部有槽型的 “流”,也称作“喙”,有三足。中国新石器时 期陶制炊事用具。将鬲的上半部加长并做并流, 一侧加上把手就成了鬶。
这是中国古代炊具中个性最为鲜明独特的一种, 只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 山文化,其他地域罕有发现,同鬲一样,鬶也是 利用空袋足盛装流质食物而烹煮的,但它因有可 以外泄的流和鋬而显得功能更齐全。
盛器的色彩、纹饰和菜品相协调
要点
饮食器皿都有特定的色彩、纹饰,这种协调, 既是一肴一碗与一碗一盘的和谐,又是一席 肴馔与一席餐具饮器之间的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褐红釉加彩壶
彩陶壶
.
腌食、储藏功能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四、贮藏具 —— 瓶
※ 瓶:一种小口深腹而形体修长的汲水器 ※ 质地:陶瓶、金属瓶
双耳尖底陶瓶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四、贮藏具 —— 罐 ※ 罐:小口深腹但较瓶矮胖的器物的泛称 ※ 种类:瓮、缶、瓿等 ※ 历史:北魏时期,始有“罐”的名称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三、盛食具 —— 案 ※ 形态功用:与俎相似,秦汉后多称为案 ※ 种类:几案 —— 既可作为家具,又可用作
进食的 小餐桌; 棜案(托盘)—— 上面放置盘、
碗、杯、箸等
※ 质地:陶质、木质、金属案
.
木胎彩绘漆案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三、盛食具 —— 盒 ※ 盒:两碗相扣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5、“筷”的历史时期
☆ 这一时期是宋至今
☆ 基本特征: 箸文化普及, 箸料广泛, 工艺高度发展, 图文修饰充分发挥, 箸体基本定格。
☆ “筷”称谓出现并普及 .
东汉铜箸
春秋铜箸
明代四楞银链象牙箸
.
刻诗象牙筷 明代象牙箸
清代金三镶玉箸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筷子的功能与规范执法 1、筷子的功能 ①物理功能:夹、拨、挑、分、搅、拌、刺、剥、
剃、切、 拆、撕、捞、卷、托、放、压、穿、 运。 ②生理功能:训练手的灵活性,发展智力。
.
2、规范的执筷方法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匕首” ※ 战国:勺头由尖锐变为圆钝,柄变细长 ※ 秦汉:流行漆木勺,分化出汤匙,此后金、银、玉质的
匕、匙类日渐增多
.
彩绘漆木匕 彩绘漆竹勺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三、盛食具 ※ 盛食具:指进餐时所使用的盛装食品的
器具,约相当于今天的餐具 ※ 种类:盘、盆、碗、盂、缽、豆、敦、
俎、 案等
勾叶纹彩陶钵
釉下彩绘瓷水盂 刻花赤金碗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三、盛食具 —— 盆 • 较浅的大口小底的贮存具,多为圆形, • “锅碗瓢盆”、“金盆洗手”
釉陶盆
. 白地黑花瓷盆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三、盛食具 —— 豆
※ 历史:新石器时代晚期产生,沿用至商周时 期,汉代基本消亡
※ 用途:盛放食品的器具,盛装肉食的, 广泛 用于祭祀场合
.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三、铁器时代
※ 即封建社会(春秋战国 — 清朝灭亡) ※ 铁质饮食具真正普及:秦汉时期 ※ 铁器时代前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饮食具成熟定型 ※ 铁器时代后期(唐宋元明清)
——瓷器大量进入饮食领域 , 由一日两餐改为 一日三餐食制 。
.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直接进食,称为"魁" • 瓢之较小者:“蠡” [以蠡测海] • 上古之世舀水器具:陶质、木质的瓢;动
物甚至人脑壳为瓢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勺
※ 勺与箸往往一同出现并配合使用 ※ 在功能上分为两种:匕=汤勺和炒勺
匙=调羹 ※ 最早的餐勺:新石器时代 —— 木质、骨质、 陶质 ※ 夏商周时期:铜勺 —— 带有宽扁的柄,勺头呈尖叶状,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3、梜的阶段
☆ 青铜时代
(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
☆ 功能:挑或夹取菜或其他固体食物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4、箸的历史时期
☆ 东周至明中叶以前的称谓 ☆ 形态成熟固定,功能充分发挥 ☆ 形制基本在20-30公分之间
(圆型三足、方形四足)
随葬品
秦汉以后 香炉
退出饮食领域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彩绘陶鼎
龙虎耳青铜扁足鼎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与“鼎”有关的成语
[三足鼎立] [一言九鼎] [人声鼎沸]
……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 具
3、釜 (圆底锅)
※ 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 商周:铜釜 ※ 秦汉以后:铁釜 ※ 用法:悬挂起来在底下烧火/放置在灶上使用 ※ [釜底抽薪]
复习
1、“五谷”的两种说法分别是什么?
“五谷”: 黍、稷、麦、菽、稻 黍、稷、麦、菽、麻
.
复习
2、家畜驯养最早的是什么? 此种家畜是由什么驯化而来的?
3、家畜驯养中,数量最多的是什么?
.
复习
4、“六马”包括哪六种马? 作用分别是什么?
“种马”、“戎马”、“齐马”、 “道马”、“田马” 、“驽马”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三 期 论” (依据生产工具的质料)
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演进
一、石器时代 (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2000年)
※ 即原始社会(史前时期): 人类诞生 —— 文字产生之前
※ 中国古代饮食具发生及初步发展期

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四、贮藏具 —— 瓮 ※ 瓮:是罐类器物的基本形态 ※ 用途:存水、贮粮、贮酒(装酒的瓮多称
为资或卢) ※ 形体稍小的瓮:瓿 ※ 形态与瓮相近的汲水器:缶(有盖,秦国
曾以此为乐器)
.
缶 瓮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四、贮藏具 —— 壶 ※ 壶:形态介于瓶和瓮之间且有颈的器物称为壶 ※ 用途:存水、存贮粮、盛酒 ※ 用作量器的壶:锺 ※ 历史:新石器时代产生 ※ 质地:陶壶、金属制品壶、瓷壶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三、盛食具 —— 盘 ※ 新石器时代:
广泛使用陶盘 ※ 质料:
陶、铜、漆木、瓷、金银等 ※ 形状:
圆形平底,偶有方形,或有矮圈足
.
彩绘木胎漆盘
豆青釉印花盘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三、盛食具 —— 碗、盂、缽 ※ 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 商周时期稍大的碗:盂 ※ 碗中较小或无足:缽,或钵
象牙箸(有记载最早的) 青铜 竹木 金银 六棱、八棱 题诗作画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 筷子 ——
用筷子历史:
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 燔炙时代至陶器饪物之前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东周至唐 宋代至今
最早历史 前形态 过度阶段 梜 箸 筷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 筷子
.
复习
5、中国食物结构(以汉族为例) 有哪些特点?
◆ 以谷物和熟食为主; ◆ 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 ◆ 讲究五味调和。
.
复习
6、烹调发明有哪些重大意义?
1)、使人类最终区别于动物 2)、促进智力、体力发展 3)、改变生存环境 4)、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生产活动 5)、形成生活礼节
.
中国饮食文化
石器 时代
社会形态 经历朝代
原始社会 人类诞生 — 文字产生之前
饮食具发 展阶段
发生及初 步发展期
标志性事件
人类第一件饮 食具陶器诞生
青铜器 奴隶社会 夏、商、西 发展、勃 青铜文化高
时代
周、东周
兴时期 度发达
铁器 时代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 — 清朝灭亡
成熟定型 时期
铁质饮食具真 正普及;瓷器 大量进入饮食 领域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 具 二、进 食 具 三、盛 食 具 四、贮 藏 具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 具
☆ 炊具:通过烹、煮、蒸、炒等手段,用以
将食物原料加工成可食用物品的器具。
☆ 炊具的种类: 1、灶 2、鼎 3、釜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具 1、灶
※ 历史:生于战国晚期,流行于西汉早中期 ※ 名字:八子樏、多子盒、格盘 ※ 质地:陶器、漆木器、金银器
.
红陶多子盒
雕漆牡丹盒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四、贮藏具 ※ 藏贮具:用于藏贮食物原料与食物成品的器具,
腌制食品的容器也可视作藏贮器。
※ 种类:瓮、罐、仓、瓶、壶等 ※ 用途:存贮粮食、汲水、提水、存贮剩余熟食和
时期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中期
灶的形式
土坑 土或砖垒砌,不可 移动的灶 可移动的单体陶灶
商周秦汉
铜或铁铸成的炉灶(灶/镟= 炉)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灰陶灶
青铜灶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具 2、鼎
时期
形态质地
用途
新石器时代 圆型、陶制
炊具之一
商周 秦汉
青铜鼎
煮肉、调和五味
1、前形态时期:木棍(或枝条等棒形物) ※ 挑、插、拨、取、持 ※ 加热至熟阶段:饪食具 ※ 成熟后持食阶段:助食具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2、过度阶段时期 ☆ 两根棒并用 ☆ 大约经历了三千年 ☆ 棒的长度很不规范,使用率缓慢提高 粒食 热食 碗状器盛食 各自持食
两根棒并用
第三章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
中国饮食文化
“君 子 不 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