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大纲(适用于药学专业的)★
实验课教学大纲(适用于药学、药物制剂专业)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药-0401-制适用对象:药学(理科基地除外)、药物制剂专业一、前言《药物化学实验》内容包括典型药物的合成、前体药物的制备及创新药物研究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了解药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前沿。
加深对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为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奠定基础。
总学时40。
学分1.0。
教材选用王瑞、孙铁民编《药物化学实验》,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出版。
本课程为药学(理科基地除外)、药物制剂专业的必修课。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实验一阿司匹林的合成(4学时)[基本内容]采用以乙酸酐为酰化剂,在硫酸催化下对水杨酸进行乙酰化,得到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
[基本要求]掌握酯化反应和重结晶的原理及基本操作;无水操作的基本要领。
熟悉搅拌机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实验二扑炎痛的合成(8学时)[基本内容]乙酰水杨酸在无水条件下与氯化剂二氯亚砜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酰氯。
4-乙酰氨基酚在水溶液中与氢氧化钠生成4-乙酰氨基酚钠。
乙酰水杨酰氯与4-乙酰氨基酚钠合成扑炎痛。
[基本要求]掌握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和在无水条件下氯化反应;4-乙酰氨基酚钠的制备;扑炎痛的制备;特殊酯的制备方法;重结晶精制药物的方法。
熟悉一般有机药物碱金属盐制备的方法。
实验三苯妥英锌的合成(8学时)[基本内容]联苯甲酰与三氯化铁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生成联苯甲酰的反应。
联苯甲酰与尿素生成苯妥英锌盐。
[基本要求]掌握联苯甲酰的氧化方法和氧化剂的选择;苯妥英的制备和苯负离子重排;苯妥英锌的制备和分解点测定方法。
实验四苯佐卡因的合成(12学时)[基本内容]对硝基苯甲酸在无水条件下与乙醇成酯,经多种还原剂还原生成苯佐卡因,利用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进行分离纯化。
[基本要求]掌握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实验五磺胺醋酰钠的合成(8学时)[基本内容]通过对磺胺的酰化反应可得到多种酰化产物,利用pH梯度法将其分离。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前言《有机化学》是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资源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药学院各专业必须具备的基础,它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并训练学生应用这些理论和技能去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从而为中药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为中药的整理、发扬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大纲的内容是针对中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实际需要,并根据本学科的系统性而拟定的。
分成“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各类有机化合物”两部分。
基本概念部分阐述学习有机化学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各类化合物部分则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理化性质、反应历程和制备方法等。
为了体现中药等专业的特色,加强了与中药化学等课程有密切关系的“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等三章以及立体化学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的实验任务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实验内容包括基本操作,性质实验和制备实验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和要求,在讲课方面必须注重科学性,系统性,重点突出、讲解透彻,前后联系、启发诱导。
在实验方面必须严格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本课程共144学时,讲授90学时,实验54学时,同时还要加强辅导答疑和布置习题等,从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分类和研究方法。
2、熟悉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3、了解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及与药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定义、发展简史和重要性。
有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分类和官能团。
2、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元素分析和重要物理常数的测定)。
【教学方法】讲授模型多媒体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目的要求】1、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属性、共振论及对有机反应有重大影响的电子效应。
2、熟悉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化学制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制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化学制药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旨在为化学制药专业学生提供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律、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
本课程还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其日后从事化学制药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分类。
2.熟悉有机化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掌握有机合成实验的常用技术和仪器。
3.理解有机反应的机理,掌握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规律。
4.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律,能够正确命名和解读有机化合物的名字。
5.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反应条件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6.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1.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规律2.有机化学实验技术–常用有机合成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有机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3.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反应的机理和速率控制因素–相关的反应类型和典型实例4.有机合成方法–常用的有机合成方法和策略–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和优化5.实验课程–有机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教学方法–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实验操作:通过有机合成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机化学的科研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2.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价。
–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科研成果: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和成果的发表,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依据。
沈阳药科大学有机化学

C2H5
C2H5
CC
H
H
顺式加氢
用林德拉催化剂还原的特点是顺式加氢
用碱金属在液氨中还原
反应式
R-C C-R' Na, NH3
R
H
H C C R'
反应机理 R-C C-R'
_
R C C R'
NH3
R H CC
e- R
R'
H
CC
NH3 R
H
R'
H C C R'
相当于反式
反式的烯基负 离子较稳定
加氢,生成 反式烯烃
2. 伯卤代烷与炔钠反应
HC CH NaNH2
C3H7Br HC CNa
CCH2CH3 C3H7C CH
HC CH NaNH2
HC CNa C2H5Br C2H5C CH
NaNH2 C2H5C C Na CH3Br C2H5C CCH3
第二节 二烯烃(dienes)
(一)分类和命名
含有两个双键的碳氢化合物称为双烯烃或二烯烃。
说明
*1 钠的液氨溶液的制备
Na + NH3(l) 低温
Li ,K C2H5NH2
Na + + e- (N蓝电H色子3是引) 溶起的剂。化 蓝色溶液
*2 反应体系不能有水,因为钠与水会发生反应。
沈阳药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

OH R C R'
R'
R'
如何控制至酮?
* 利用酰氯羰基的活性 * 利用反应中间体 A 的一定的稳定性
(2) 与 R2Cd 和 与 R2CuLi (不活泼金属试剂)的反应
O R C Cl
R'2Cd
H2O
R'2CuLi
H2O
O R C R'
O R C R'
or
O R C OR'
R'2Cd or R'2CuLi
R CO CR
R C NHR' + R C OHNEt3
Et3N or其它 叔胺
• 酰氯和酸酐的胺解是制备酰胺的主要方法 • 比较: 直接由羧酸制备酰胺
O
O
R'NH2
R C OH
R C ONH3R'
- H2O
O R C NHR'
反应产率较差
例:
Ar NH2
CH3COCl or (CH3CO)2O
Ar NHCOCH3 氨基的保护
NC(CH2)4CN
3-Methylpentanenitrile 2-Cyanobutanoic acid 1,6-Hexanedinitrile
普通命名法:
-甲基戊腈 IUPAC 命名法:
3-甲基戊腈
-氰基丁酸 2-氰基丁酸
己二腈 己二腈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低级的酰氯和酸酐是有刺鼻气味的液体,高级的为固体; 低级的酯具有芳香的气味,可作为香料;十四碳酸以下 的甲酯和乙酯均为液体; 酰胺除甲酰胺外,由于分子内形成氢键,均是固体; 而当酰胺的氮上有取代基时为液体; 羧酸衍生物可溶于有机溶剂; 酰氯和酸酐不溶于水,低级的遇水分解; 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低级酰胺可溶于水。
沈阳药科大学有机化学

+ + N 2 O+ H N 2 O H 4 -SO N 2+ O H 2 S 4O
3.磺化反应
O δ +δSO δ
O
δ
+H S3 -OH4 -SO
S3 -O H 3 O +
( - H 2 O )
S3 H O
之所以认为SO3是磺化剂,是因为苯用浓H2SO4磺化,反应 很慢,而用发烟H2SO4(含10%的SO3)磺化,反应在室温下 即可进行。
C6H5-G(m) 邻,对
反应的速控步骤是形成 -络合物,该步过渡态 的能量与-络合物较接 近,-络合物越稳定, 活化能越低。所以, 可以通过判别-络合物 的稳定性来判别速度的 快慢和定位效应。
势
过渡态
能
E
+
H
+ E+
医学ppt
E
反应进程
35
N O 2 H
+E
硝基苯的情况分析
N O 2 H E
+
N O 2 H
31
+ HNO3 (浓) + H2S O4(浓) 1 :1
55-60oC 98%
NO2
N O 2 95oC
+H N O 3( 发 烟 ) + H 2S4 O ( 浓 )
NO2 NO2
+
NO2
NO2
+
NO2
NO2
6%
93%
1%
医学ppt
32
C H 3
+H N O 3( 浓 )+H 2S4 O ( 浓 )
所以,可以根据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来 判断它们的分类情况。
沈阳药科大学生药课教学大纲

理论课教学大纲《生药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药-0601-中适用对象:药学(普通班、日语班、英语班)、药物制剂专业一、前言沈阳药科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输送药学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学校把建设药学教育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主要目标。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是研究生药的资源、生产、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等的科学。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药鉴定、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定、和中药新药研制的初步能力和中药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
熟悉生药的生产、合理开发和利用天然药用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了解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概况,为从事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因而本门课程在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药学班、药剂班:总学时86,其中讲课42学时,实验40学时,自学4学时。
学分3.0。
药学日语班、英语班:总学时96,其中讲课52学时,实验40学时,自学4学时。
学分3.0。
双语教学。
教材选用崔征主编的《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药物制剂专业的指定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生药与生药学(2学时)[基本内容]生药的概念、记载事项和生药的分类方法,生药学科的起源,我国的本草概况和生药学科的发展。
[基本要求]掌握生药及生药学的概念,我国主要本草学的概况,现代生药学科的研究重点。
熟悉生药学科的发展概况和现代生药学前沿领域。
了解生药的分类方法和记载事项。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1学时,自学)[基本内容]生药的化学成分分类:糖类、萜类、苷类、生物碱、挥发油、木脂素、鞣质、氨基酸、肽、蛋白质和脂类。
性质和定性、定量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生药化学成分的分类、性质和定性、定量分析。
第三章生药标准与生药鉴定(2学时)[基本内容]生药的标准及生药的鉴定程序和方法。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学分:学时:64(其中:讲课学时:64 实践或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 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建议教材:《有机化学》,李景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开课系部: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制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重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某些应用;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的新成就、新技术、新动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后续学习、工作(教学、科研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为适应后继其它课程的学习,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乃至胜任有机化学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2)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3)诱导效应(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5)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教学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和有机化合物的含义(2)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3)掌握共价键理论的要点(4)理解诱导效应定义类型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有机物结构表示方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有机物分类方法;教学难点:是共价键理论、有机化合物的诱导效应。
第二章烷烃1、教学内容(1)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2)烷烃的命名法(3)烷烃的构型(4)烷烃的构象(5)烷烃的物理性质(6)烷烃的化学性质(7)烷烃的来源(8)过渡态理论(9)烷烃的制备(10)烷烃的来源及其主要用途2、教学要求(1)掌握烷烃的分类、命名原则、结构及同分异构现象,正确书写烷烃的构造异构体(2)掌握烷烃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3)掌握sp3杂化及σ键的结构特点和特性(4)掌握游离基反应特点(5)了解烷烃的氧化反应、重要化学性质及甲烷的制备方法(6)了解乙烷、丁烷的构象及相互转变关系3、教学建议教学重点:烷烃的命名规则、结构特点、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烷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第三章烯烃1、教学内容(1)烯烃的结构(2)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及命名(3)烯烃的物理性质(4)烯烃的化学性质(5)乙烯和丙烯(6)烯烃的制备2、教学要求(1)掌握烯烃的通式、顺反异构、命名,理解次序规则(2)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特点,理解单键和双键的特点及特性(3)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理解不对称烯烃的加成规律(4)了解乙烯、聚乙烯在工业上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要求] 掌握烯烃的分子结构;sp2 杂化,π键的形成及特性;烯烃的分子通式,顺
反异构现象的产生及用顺反和 Z/E 标示顺反异构;烯烃的系统命名;烯烃亲 电加成反应(与 HX、H2O、H2SO4、X2 及 HOX 等)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正 碳离子的重排,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马氏规则及其现代理论解释,σ-π共 轭;硼氢化反应及反应方向和应用。烯烃的氧化反应(KMnO4、O3/H2O 和环 氧化),不断键氧化的方向及其立体化学;烯烃的α-卤代反应,p-π共轭。烃 与 HBr 加成的过氧化物效应和原因。
查和除去。 环氧化物的取代和开环,开环反应的方向、反应历程和立体化学。硫醇和
硫醚的结构及其性质。 [基本要求]
掌握醚的分类和命名;用氢卤酸断裂醚键的反应;环氧化物的取代开环反 应,环氧丙烷开环的方向和历程,环氧化物和开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熟悉醚羊盐的形成,过氧化物的形成。 了解硫醇和硫醚;醚的物理性质。
第九章 醇、酚和醚
(10 学时)
一、 醇
[基本内容] 醇的结构、分类、命名和来源。 物理性质:结构和沸点、水溶解度的关系,氢键的影响。 化学性质:取代反应,羟基氢的酸性,金属和酸的反应。羟基的取代,与
PX3、卢卡斯试剂的反应。消除反应,分子间消除和分子内消除。扎依采夫规 律。不同醇的氧化反应。欧芬脑尔氧化。频哪醇重排。邻二醇以及 Pb(Ac)4 和 HIO4 的反应。 [基本要求]
第五章 烯烃
(5 学时)
[基本内容]
烯烃的分子结构,sp2 杂化,π键的形式及特性。分子通式,同分异构现 象,系统命名法。顺反异构现象,用顺/反和 Z/E 标示顺反异构。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成反应(与 HX、H2O、H2S04、X2 及 HOX 等),亲电加成及其历程,马氏规则及其现代理论解释,σ-π共轭,正碳离子 的重排,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与溴化氢的加成反应,过氧化物效应及其解
熟悉物理性质;聚合反应。
第六章 二烯烃和炔烃
(5 学时)
[基本内容]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共轭二烯烃的结构,π-π共轭,共轭效应。分子轨 道法和价键法对共轭二烯的描述,共振论的概要。共轭二烯烃的 1、2-加成和 1、4-加成及其理论解释。Diels-Alder(D-A)反应。
炔烃的分子结构,sp 杂化。分子通式,系统命名法。 亲电加成反应(与 H2、X2 及 HX 等加成),加成反应的方向,与水加成及 其应用。末端炔烃的酸性,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和应用。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
总学时为 178,其中讲课 92 学时,实验 80 学时,自学 6 学时。学分 8.0。 教材选用倪沛洲主编《有机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年出 版。 本课程是药学类各专业(包括药学专业、外语药学专业、药剂学专业、制 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中药学专业、日语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
掌握酚的结构和命名;钠熔法制备酚;酚的酸性,环上取代基对酸性影响 的一般规律;酚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特点;瑞曼-梯曼反应,柯尔柏-斯密特反 应,傅瑞斯重排和克莱森重排。酚和 FeCl3 的呈色。
了解制备酚的异丙苯法和芳卤烃水解法;卡宾的概念。
三、 醚和环氧化合物
[基本内容] 醚的结构、分类、命名和来源。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与氢卤酸的断裂反应,盐的生成和应用,过氧化物的形成、检
第二章 烷烃
(5 学时)
[基本内容] 烷烃的概念,分子结构,同系列和构造异构。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
普通命名法,正、异、新的概念,常见的烷烃。烷烃的构象,乙烷和丁烷的构 象,优势构象,用 Newman 投影式表示构象。物理性质:熔点和沸点的变化规 律。化学性质:取代,氧化和热裂。卤代反应的历程,活性中间体,自由基的 稳定性,活化能,过渡态。
熟悉二烯烃和炔烃的氧化和聚合反应。
了解分子轨道法对 1、3-丁二烯的结构和性质的描述。
第七章 脂环烃
(5 学时)
[基本内容]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船式、椅式、平
伏键及直立键的概念,取代环已烷的优势构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小环的 稳定性,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十氢萘的构型和构象。 桥环和螺环烃的命名,螺环分子中的对映异构,手性轴。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基本内容]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发展历史。有机化
合物的结构、特征和分类。结构测定的一般方法。共价键的性质,碳原子的 SP3 杂化。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基本要求]
掌握碳原子的 sp3 杂化。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结构和共价键的性质。 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测定方法。
掌握卤代烷的分类和命名;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格氏试剂 的生成和性质;卤代烷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和卤代烷结构,亲核试剂,溶剂, 离去基团对反应影响的一般规律。正碳离子的结构,稳定性和对反应活性的影 响,不同卤素对反应活性的影响;消除反应的历程,消除反应的扎依采夫规律 及其解释。
了解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多卤代烷的特性。
掌握醇的分类、命名、结构、沸点、以及水溶解度的关系;氢键对物理性 质的影响;醇的酸性及与金属 Na,PX3,H2SO4,HNO3 等的反应,卢卡斯试 剂;醇的消除反应,分子间消除成醚,分子内消除成烯烃,消除的扎依采夫规 律;醇的氧化反应,伯、仲、叔醇对氧化反应的不同活性,欧芬脑尔氧化;频 哪醇重排;邻二醇与 Pb(Ac)4 和 HIO4 的反应;醇的制备:烯烃水合、硼氢化 反应,格氏试剂和醛酮加成。
[基本要求]
掌握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共轭二烯烃的结构,π-π共轭和共轭效应;电 子离域的概念,共振论的基本概念;二烯烃的 1,2-加成和 1、4-加成及其解 释。D-A 反应;炔烃的结构,sp 杂化;炔烃的命名;炔烃的亲电加成(与 H2、 X2 及 HX 等加成)、加成反应的方向。炔烃的水合反应及其应用,氢化反应; 末端炔烃的酸性,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用途。
醛酮的制备:醇的氧化,邻二卤代物的水解,炔烃水合。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基本要求] 掌握醛酮的系统命名;羰基的结构;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历程;α-H 的 卤代,卤仿反应,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羟醛缩合反应及其历程,负碳离子, 克莱森-斯密特反应,柏琴反应,安息香缩合,曼尼希反应和魏悌希反应;用 NaBH4 和 LiAlH4 的还原反应,克莱门森还原,黄鸣龙还原,用斐林试剂和杜伦 试剂氧化醛,康尼查罗反应;α、β-不饱和醛酮的亲核加成,麦克尔加成反 应,插烯规律。 熟悉醛酮的制备反应;物理性质;醌的结构。 了解常见的醛酮;乙烯酮;醌的制备。
[基本内容] 苯的结构,芳香大π键,芳香性和稳定性。苯及其同系物的同分异构和命
名。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苯环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和傅-克反应
等。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规律和应用。芳环侧链上的卤代和氧化反应,芳 卤烃的稳定性及其解释。芳环加成反应。芳卤烃的亲核取代反应。苯炔的概 念。 [基本要求]
第三章 立体化学
(6 学时)
[基本内容] 旋光度α、比旋光度[α],旋光性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对称因素,
手性分子和非手性分子。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和外消旋体。 含一个手性碳的光学异构,手性分子的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用 D/L
和 R/S 标示构型的原则。绝对构型、相对构型、赤型、苏型和差向异构体。 外消旋体的拆分。烷烃卤)
[基本内容] 卤代烷的结构、分类和命名。卤代烷的制备,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及其历程一般规律,亲核试剂、溶剂,离去基团
等对反应的影响。正碳离子的结构、诱导效应、稳定性和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不同卤素的反应活性。消除反应及其历程,扎依采夫规律及其理论解释。还原 反应。生成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多卤代烷的结构与性质。 [基本要求]
第十章 醛和酮
(10 学时)
[基本内容] 醛酮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与 HCN、
NaHSO3、RMgX、H2O 和 ROH 的加成),加成反应的历程;α-H 的卤代反 应,卤仿反应,互变异构;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斐林试剂、杜伦试剂、克莱 门森还原、黄鸣龙还原、康尼查罗反应,NaBH4,LiAlH4 和异丙醇铝还原)。 缩合反应,醇醛缩合,克莱森—斯密特反应,柏琴反应,安息香缩合,曼尼希 反应和魏悌希反应。羟醛缩合的历程,负碳离子和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 亲核加成,麦克尔加成,插烯规律。
第十一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6 学时)
[基本内容] 羧酸的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的影响。 化学性质:羧酸及取代酸的酸性及其影响因素,成盐反应及其应用。形成
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酰胺)的反应,酯化反应及其历程。α-H 反应,脱 羧反应,还原反应。二元酸、羟基酸、羰基酸的加热反应,卤代酸的水解反 应。氨基酸的性质,等电点,偶极离子的概念,显色反应。多肽和蛋白质的概 念。
联苯及取代联苯的立体异构。 [基本要求]
了解萘的氧化和加氢;蒽和菲的化学性质。
三、 非苯芳烃
[基本内容] 芳香性,Huckel 规则,几种典型的非苯芳烃。环丙烯正离子、环戊二烯负
离子和环庚三烯正离子。 [基本要求]
掌握利用 Huckel 规则判定化合物的芳香性;环戊二烯负离子和环庚三烯正 离子的芳香性。
二、 酚
[基本内容] 酚的结构、命名、来源和制法。钠熔法、异丙苯法和芳卤烃水解法。物理
性质。 化学性质:酸性,芳环上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亲电取代反应,瑞曼-梯曼
反应、卡宾的概念;酚酸的形成及柯尔伯-斯密特反应,酚酯的形成和傅瑞斯重 排,酚醚的形成和克莱森重排。酚和 FeCl3 的呈色反应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化-0202-基 适用对象:药学类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