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言绝句《静夜思》

合集下载

《静夜思》古诗及译文

《静夜思》古诗及译文

《静夜思》古诗及译文《静夜思》古诗及译文《静夜思》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一起来看看古诗内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名家点评《唐诗品汇》:刘云:自是古意,不须言笑。

《唐诗正声》:百千旅情,妙复使人言说不得。

天成偶语,讵由精炼得之?《批点唐诗正声》:乐府体。

老炼着意作,反不及此。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悄悄冥冥,千古旅情,尽此十字(末二句下)。

《李杜诗选》:范德机曰:五言短古,不可明白说尽,含糊则有余味,如此篇也。

《唐诗广选》:有第三句,自不意其末句忽转至此。

便奇(“疑是”句下)。

蒋仲舒曰:“举头”、“低头”,写出踌蹰踯躅之态。

《诗薮》:太白五言,如《静夜思》、《玉阶怨》等,妙绝古今,然亦齐、梁体格。

他作视七言绝句,觉神韵小减,缘句短,逸气未舒耳。

《唐诗归》:钟云:忽然妙境,目中口中,凑泊不得,所谓不用意得之者。

《李诗钞》:偶然得之,读不可了。

《李诗通》:思归之辞,白自制名。

《唐诗解》:摹写静夜之景,字字真率,正济南所谓“不用意得之”者。

《增订唐诗摘钞》:思乡诗最多,终不如此四语真率而有味。

此信口语,后人复不能摹拟,摹拟便丑,语似极率,回坏尽致。

《古唐诗合解》:此诗如不经意,而得之自然。

故群服其神妙。

《唐诗别裁》:旅中情思,虽说叫却不说尽。

《唐诗选胜直解》:此旅怀之思。

,月色侵床,凄清之景电,易动乡思。

月光照地,恍疑霜白。

举头低头、同此月也,一俯一仰间多少情怀。

题云《静夜思》,淡而有味。

《唐宋诗醇》:《诗薮》谓古今专门大家得三人焉,陈思之古、拾遗之律、翰林之绝,皆天授而非人力也,要是确论。

至所云唐五言绝多法齐梁,体制白别:此则气骨甚高,神韵甚穆,过齐梁远矣。

古诗大全五言绝句

古诗大全五言绝句

古诗大全五言绝句古诗大全五言绝句 1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3、《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8、《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9、《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0、《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五言绝句古诗

五言绝句古诗

五言绝句古诗 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证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3、《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8、《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9、《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0、《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古诗书法作品硬笔五言绝句

古诗书法作品硬笔五言绝句

适合练习书法的五言绝句
1. 《静夜思》
作者:唐·李白
原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相思》
作者:唐·王维
原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 《春晓》
作者:唐·孟浩然
原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登鹳雀楼》
作者:唐·王之涣
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独坐敬亭山》
作者:唐·李白
原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 《鸟鸣涧》
作者:唐·王维
原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 《鹿柴》
作者:唐·王维
原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8. 《绝句二首·其一》
作者:唐·杜甫
原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9. 《江雪》
作者:唐·柳宗元
原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 《山中》
作者:唐·王维
原诗: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五言绝句大全【30首】

五言绝句大全【30首】

【导语】五⾔绝句是中国诗歌体裁之⼀,属于绝句的⼀种,就是指五⾔四句⽽⼜合乎律诗规范的⼩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有仄起、平起⼆格。

此体源于汉代乐府⼩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

下⾯是®⽆忧考⽹整理的五⾔绝句,欢迎阅读。

1、《静夜思》 唐·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浮绿⽔,红掌拨清波。

3、《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证明霁⾊,城中增暮寒。

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依⼭尽,黄河⼊海流。

欲穷千⾥⽬,更上⼀层楼。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鸟飞绝,万径⼈踪灭。

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师采药去。

只在此⼭中,云深不知处。

江上往来⼈,但爱鲈鱼美。

君看⼀叶⾈,出没风波⾥。

8、《夏⽇绝句》 宋·李清照 ⽣当作⼈杰,死亦为⿁雄。

⾄今思项⽻,不肯过江东。

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

10、《春夜喜⾬》 唐·杜甫 好⾬知时节,当春乃发⽣。

随风潜⼊夜,润物细⽆声。

11、《⼋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阵图。

江流⽯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青花欲燃。

今春看⼜过,何⽇是归年? 13、《⿅柴》 唐·王维 空⼭不见⼈,但闻⼈语响。

返影⼊深林,复照青苔上。

荆溪⽩⽯出,天寒红叶稀。

⼭路元⽆⾬,空翠湿⼈⾐。

15、《⽵⾥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弹琴复长啸。

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16、《鸟鸣涧》 唐·王维 ⼈闲桂花落,夜静春⼭空。

⽉出惊⼭鸟,时鸣春涧中。

17、《送别》 唐·王维 ⼭中相送罢,⽇暮掩柴扉。

古诗静夜思赏析

古诗静夜思赏析

古诗静夜思赏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诗歌之一。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独特的意境,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静夜思念故乡的情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静夜思》进行赏析。

《静夜思》是一首五言绝句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

首句写自己寂寞时的心情:“床前明月光”,通过“明月光”来引出次句的主题。

“疑是地上霜”是一种寓言手法,指月光如霜,如地上的霜。

这是一种以景寄情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接着,第三句道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举头望明月”,表达了诗人独在外地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低头思故乡”,是整首诗的中心句,也是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高潮句。

通过写出“举头、低头”来烘托出诗人的思乡之情,使整首诗情感更为丰富。

《静夜思》通过简短的语言、精练的文字,将寂寞、惆怅、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人通过对“明月光”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出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令人产生共鸣。

这首诗采用从句并列、押韵的方式,使整体结构简洁有力。

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四句的对仗结构,使整首诗意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静夜思》这首诗在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同时,也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

每当人们在静夜中看到明月,就会想起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想起远方的亲人和故乡。

总之,李白的《静夜思》以简短的语言、精练的文字,表达出了诗人寂寞、惆怅、思乡的情感。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使诗歌更加饱含深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被广泛传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李白不朽的艺术珍品。

唐诗励志的五言绝句

唐诗励志的五言绝句

唐诗励志的五言绝句唐诗励志的五言绝句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励志的五言绝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诗励志的五言绝句篇1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秋浦歌》唐·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8、《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9、《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10、《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精选唐诗励志的五言绝句:11、《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3、《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8、《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静夜思古诗翻译

静夜思古诗翻译

静夜思古诗翻译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静夜思》赏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

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五言绝句《静夜思》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所以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相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因为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说文》释“韩”为“井 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 的焦点。

我们能够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 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 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所以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 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 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 ‘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 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 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 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

胡床,亦称“交床”、
“交 、“绳床”。

古时一种能够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 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 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

至迟
“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 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不过 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 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 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椅”
凳,
来。

在唐时,
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 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 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个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仅仅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不过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 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 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

不过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
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不过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不过它又是清冷的。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
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想着,想着,头逐步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
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创作背景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 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

李白时年26 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

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