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方法和原则
浅析城市园林景观的植物造景

浅析城市园林景观的植物造景摘要:园林景观的植物造景,是营造园林景观意境,体现园林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造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是营造完美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的条件,它既可以通过“精练性、自然性、生态性、文化性”的艺术特征,体现一种浓厚的意境美,及其植物群体与个体的形式美,同时又能够满足生态适应上植物与环境的统一。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造景美化园林离不开植物的衬托,园林植物是指保留于或栽植在公园、路旁、庭园、林间、岩际、水滨、盆中、地面,供人们观赏美化景色的植物,植物造景就是应用藤本、灌木、乔木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供人们观赏,对于植物本身形体、色彩、线条等自然美给予充分发挥,使之变成美丽动人的一幅幅画面,设计植物造景要遵循统一、均衡、协调和韵律四大原则,还要借鉴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通过艺术的完美结合,营造一种自然美,使人们更加贴近自然,感受自然。
1、植物造景的艺术原则1.1 统一性原则运用统一的原理在植物造景中,主要是为了体现植物在色彩、线条、树形、体量等方面给人以统一的感觉,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容易形成统一的气氛。
植物种类多样,在一个植物群落中不同的植物形态各异,富于变化,为植物造景提供了的客观条件。
在配置植物景观时,要利用不同植物的天际线、轮廓线、以及形态变化,去创造优美的景观效果。
人们可直接感知植物花、果、枝、叶的质感,如叶片的蜡质与绒毛、枝干的光滑与粗糙、单叶及复叶等,在视觉感官上均会给人一种差异,在进行植物造景时,一定要考虑到环境的整体统一。
1.2 协调性原则在植物造景过程中,比例协调的美学原则我们要注意运用,使植物不同种类之间以及与其他造园要素之间建立起和谐的比例关系,让人们产生一种舒适、柔和的美感,找出一致性和近似性,在一起配植才能产生协调感。
同样,变化性和差异性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形成热烈、兴奋和奔放的感受。
1.3 均衡性原则一棵孤植树,一定会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力,两个相似的植物,同样是有吸引力的聚焦点,这就是均衡的作用,对称是最简单的均衡,会产生平衡的效果,均衡就是稳定和平衡。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是通过选取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布置和组合,以及运用特定的艺术手法,达到美化环境、塑造景观的效果。
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增添景观的观赏性,还能够提升人们的舒适感和活动空间的使用价值,同时还能够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植物造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景观层次:通过选择植物种类,可以在空间上划分不同的层次感。
在公园或者庭院的边界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或者竹子,形成天然的屏障,并起到隔离的作用。
而在空旷的场地中,则可以使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来填补空间,形成丰富的地面层次。
不同层次间的衔接和过渡,能够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2. 起到框景的作用:植物造景能够很好地利用植物的高度、形态和色彩等特点,将景观框选起来,突显出美景。
通过植物的形态,可以将景观的重点突出,并引导人们的视线。
在庭院的入口处可以选择高大、有观赏价值的乔木或者矮灌木,形成一个绿色的门廊,不仅能够引人注目,还能够控制人们的视线,增加神秘感。
3. 营造自然氛围:植物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元素之一,通过合理的搭配和布置,可以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生机。
通过运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自然氛围,例如花海、草原、山林等。
这些自然氛围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同时也能够减轻城市环境的压力,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植物造景中,艺术手法的运用至关重要。
艺术手法是指设计师根据景观的特点、需求和主题,通过设计搭配和布局的方式,使植物的形态、色彩和纹理等与周围环境和其他景观元素产生协调的效果,从而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常见的植物造景艺术手法包括:1. 对比与衬托:通过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形态和颜色等,使其相互对比和衬托,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在庭院中可以选择植物的冷暖色调相间,绿色与红色的植物相互衬托,使庭院显得更加生动和丰富。
2. 重复与节奏:通过重复使用具有相似形态、颜色和高度的植物,形成一种节奏感和连续性。
谈园林植物造景原则与手法

摘要: 园林 的植 物 造 景 , 离不 开 生 态 学和 关学 , 园林植 物造 景本 身就是 一 门交叉 的 学科 ,涉及许 多 自然 科 学与社
识到。 人类不 可能 孤立 的生存 , 当然也 希 望我们 亲手 创造 绿化 环境 能长久 的保存 下 去。 充分研 究 和借鉴 城市 所处 捌 带 的 自然植 被类 型 、 景观 格局 和特征 特色 , 在科 学合 理 的孝 础 上 。 当增 加植 物造 景 的艺 术 性 、 味性 , 之具 有 人 适 趣 使
等 必须最 大限 度地 以改 善生 态环境 、提 高 生态质 量 为出发 点; 选择 园林 植物 要 以乡土树 种 为主 。 以保 证 园林 植物 有正 常的 生长 发育条 件 。 并反 映 出各 个地 区的植 物风格 : 同时也 不能 忽视优 良品种的 引种 驯化 工作 。充分 应 用生 态位 原理 和植物 它感作 用 ,合理 配置 植物 。只 有最 适合 的 才是最 好 的, 才能 发挥 出最大 的生态效 益 。 3 可持 续发展 原则 . 以自然环 境 为出发 点 , 照生 态学 原理 , 按 在充 分 了解各 植物 种 类 的生物 学 、 生态 学特 性 的基 础 上 , 理 布局 、 学 合 科 搭配, 使各 植 物种 和 谐共 存 。 落稳 定 发展 , 到 调 节 自然 群 达
设 中可 以回 味历史 , 障历史 文脉 的 延续 。在远 古 的环境 保
中, 类在 同其他 生 命形 式共 存 的条件 下逐步 进 化 。直到 人
近代 , 人类具 有 了 干扰 自然平 衡 的能 力 , 在我 们 已经 认 现
图2
—
9 一 8
维普资讯
会科 学。 因此 , 园林植 物造景要 与农 业 、 业 、 林 水产 养 殖等行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思考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思考摘要: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风景园林等观赏性建筑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关于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的运用已经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来帮助推动其建设。
主要就是要求设计师在开展风景园林的工程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运用植物造景及其有关艺术手法,来提高植物造景的效果和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并推动园林造景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本文分析研究了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工程中,植物造景及其有关艺术手法在工程设计中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并分析了相应的园林设计原则,对风景园林绿化设计进行了系列的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艺术手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风景园林绿化工作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
这也对于现代的景观园林绿化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设计师应具有更先进的眼光,重视对植物造景的方法研究及其艺术手法的运用,打造具有优美、自然和艺术价值的景观效果,从而推动中国园林与绿化行业的健康发展。
但是,传统的园林绿化设计理念和方法在现代园林绿化设计中不占据有力地位,因此必须进行创新与变革,利用各种植物造景产生更具有艺术性的城市园林景观,以充实传统花卉造景体系的内容,从而提升城市都市生态环境,并有助于现代生态城市的发展建设。
一、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起到的作用1.1 美化环境作用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植被设计是一项核心工作,它在园林造景的构建上有着很大的美学意义,具有特殊的美学作用。
若风景园林采用的植被造型不同,也会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
各种植被都有着相应的生长规律与生物特点,通过适当组合各种植被,就可以充分表现出植物造景的魅力与作用。
例如,在同一个地区的各个品种,它们的花期有所不同,通过适当地在某个地区栽种某种特定花卉,就可以在不同时期展示不同品种花卉独特的风景美。
由于风景园林中植被品种非常多,不同类型的植株花卉在不同时期具有截然不同的作用和魅力,因此可以通过在景观设计中选择、培育各种植株,使植被充分发挥其自然美,从而使园林的景观环境产生更具多层次性和空间感,创建具有舒适、优美的自然环境的风景园林。
浅析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

浅析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摘要: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园林绿化又对城市设计和居民的社会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园林绿化的设计中,对植物造景有着较高的考究度,要满足不同角度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予以一定的艺术手法,从而强化植物造景的效应。
本文将剖析关于植物造景所产生的一系列作用并进一步阐述其艺术手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艺术手法引言: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国民的生活层次从生存阶段转向了发展和休闲阶段,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各种植物造景设计不断创新,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
植物造景需要采取一定艺术手法,创新性设计园林绿化,包括采取各种必要手段实现自然美、形式美等各种美学效果。
一、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作用(一)对环境的美化作用植物造景的基础作用在于对环境的美化,不同类型和种类的植物造型能够表现出形式各异的美感,并且植物造景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不一样的景观,能够给人带来风格各异的视觉享受。
根据在不同地理空间与气候条件和植物本身的特性,合理选搭植物,能够展现各种植物的美感。
一般而言,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型所选取的植物种类繁多,并且每种植物都有着不同的作用与色彩风格,能够充分发挥其自然美感,为园林景观营造出层次感、空间感、新鲜感,创造出清新别致的观赏空间。
(二)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植物造景对环境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由于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建设,道路硬化、房屋建设等行为使得绿化环境的空间被压缩,在一些地区和城市存在雾霾较为严重、空气污染现象频发的情况,从而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侵害,而植物造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防沙防尘、吸附污染、净化空气的作用。
例如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可以选择刺槐等植物,刺槐能够持续地散发芳香,营造出清新的空气,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附大气污染物,减少雾霾对人的影响,起到环境优化的作用。
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总体要求一、科学性原则1、适地适树原则在植物造景时,首先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持一定稳定性,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适地适树。
其次要合理造景,在平面上植物间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群体结构。
2、物种多样性原则园林的物种多样性维持了园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是园林生态系统发挥服务功能的基础。
通过园林植物的合理造景,使植物群落接近或达到原始植物群落的性质和功能,形成合理的植物成层结构,提高动植物栖息的质量,为物种创造适宜的多样性的生境结构,保护物种多样性。
3、植物群落稳定性原则在植物造景设计人工植物群落的构建过程中,应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充分考虑群落的物种形成,正确处理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利用不同生态位植物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差异,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结构,以保持群落的稳定性,增强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维持植物群落平衡与稳定。
4、生态功能原则园林植物造景应该充分考虑园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取得较为理想的生态效益。
首先,应考虑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
再次,应考虑园林植物造景的环保作用。
二、艺术性原则(一)形式美1、多样与统一植物景观设计中,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引起统一感。
2、对比与调和通过植物色彩、形貌、线条、质感、体量和构图等的对比能够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
调和则强调采用类似的色调和风格显得含蓄而优雅。
3、均衡与稳定将体量、质感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置,景观就会显得很稳定、协调,而稳定使人们获得轻松和享受的基本形象。
4、韵律与节奏在园林植物造景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
(二)时空观园林艺术讲究动态序列景观和静态空间景观的组织。
(三)意境美园林中的植物花开草长、流红滴翠,漫步其间,使人们不仅可以感到芬芳的花草气息和悠然的天籁,而且可以领路到清新携永的诗情画意,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与思想内涵,这既是意境。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也更加迫切。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总观一些单位的绿化状况,有一个通病,即只知种树,不懂配置,将园林绿化与植树造林完全等同起来,使得植物带给园林的魅力大打折扣,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我就和大家共同关注园林植物的配置。
一、植物的概念及分类(一)大家知道,根据植物形态构造的完善程度,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可将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
低等植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一群古老植物,大部分生活存水中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
低等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
高等植物是由某些低等植物经过长期的演变进化而来,由于长期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在体形结构上以及生理特性上,都较低等植物复杂。
属于高等植物的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
种子植物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裸子植物都是木本,而且多为乔木,多数为常绿树种。
我国有苏铁、银杏、松、柏、麻黄等。
其中银杏、水杉、水松是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
科学家把它们当作活化石看待,世界各国都在引种栽培。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等的类型,被子植物发展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适应类型最多的一群植物,约有20万种以上,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地球上最占优势的植物类群。
(二)那么什么是园林植物呢?1、概念: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和草本植物。
2、分类:(1)园林树木: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体疗养胜地和城市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我们按照树木的生长类型将园林树木分为以下三类。
乔木类树木体型高大(通常高于6米),是有明显的主干,如国槐、杨树、柳树等。
灌木类树木体型较矮小,主干低矮或者茎干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主干,如黄栌、米兰、紫薇等。
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原则及应用

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原则及应用近年来城市环境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各地园林绿化的建设也逐步加快步伐,许多好的园林景观已经能够较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恰当地把握植物之间的选择和配置,深刻体现历史文化的内涵。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们提供一个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人们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予以调整、舒缓。
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局部小气候、环保抗灾的生态作用。
1 植物造景的概念和重要性(1)概念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的指导下,在满足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如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材料,再配合建筑、山石、水体等其他点缀,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仔细选材和合理配置,建造出符合规划要求的自然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多样化景观的作用。
(2)意义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园林建设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和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与城市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密不可分。
吸收中外造园艺术的精华和生态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重要性随着现代化工业、商业贸易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景观的创造已成为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因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在城市环境中,要创造生命之绿,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是唯一的途径。
2园林植物造景原则(1)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
由于温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自然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正所谓“草木之宜寒宜暖,宜高宜下者,天地虽能生之,不能使之各得其所,赖种植位置有方耳!”即只有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才能营造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方法和原则
发表时间:2016-05-30T16:38:26.6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期作者:赵智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工作压力逐渐加大的当今社会。
赵智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园林绿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在美化环境、增加城市的美观价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通过对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植物造景运用的方法和原则,仅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造景;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工作压力逐渐加大的当今社会,人们希望有让精神放松的场所,园林建筑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如何加强园林植物造景在园林中的运用,需要园林设计人员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和园林的整体景观进行把握,以更好地发挥园林在现代城市中的作用。
1 植物造景的概念和重要性
1.1 概念
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的指导下,在满足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如: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材料,再配合建筑、山石、水体等其它点缀,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仔细选材和合理配置,建造出符合规划要求的自然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多样化景观的作用。
1.2 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也不断的加快,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空气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条件,很多园林开始投入建设,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很多人利用假期的时间选择外出旅游,通过园林的建设也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而植物作为园林的主要命脉,在园林的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其在建设的过程中,都把城市的发展历史融入其中,这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继承,所以园林建筑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园林植物造景原则
妥善解决园林空间的功能是做好植物应用及配置的基础和出发点。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
2.1 生态原则
一般的园林建筑其建设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生态价值的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的恶化现象十分严重,园林建筑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一种植物的生长条件都是不同的,其对自然的调节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对园林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植物的实际生长需求,合理地对植物的种类进行分配,提高植物的存活率的基础上增加园林的美观效果,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而且还增加的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2.2 美学原则
2.2.1 多样统一的原则。
要想利用植物造景来增加园林的美观价值,在增加园林多样性的同时保持整体建筑的协调统一,通过形状色彩的调节,使得原理的整体看起来更加的立体,在园林的相似度较高时,会给人们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反而相似度较低的会给人们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
2.2.2 协调与对比的原则。
由于园林建筑的组成比较复杂,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其组成方式的多样化,要使得整个园林形成一种协调的视觉效果,可以通过对植物的色彩明暗进行调节,使得整体的景观看起来既协调又可以形成对比。
2.2.3 对称与平衡的原则。
要想使得园林建筑的整体看起来更加的协调统一,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要遵循对称与平衡的原则,通过对植物的布置调节,使得整体的效果看起来是对称平衡的,因为东方人都是喜欢条框的视觉效果,所以在设计上要保持平衡的对称原则,植物的自身就存在两种对称性,一种是植物的叶子,另一种就是辐射性的对称,可以根据两种不同的对称形式来进行安排。
2.2.4 均衡的原则。
园林建筑是由植物和建筑组成的,其自身的分量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重量感,仅就表面的形式而言,轻重就是调节均衡的原则,因此在造景的过程中,要按照植物自身的重量感来调节视觉的效果,使人们看起来整体的景观更加的均衡。
2.2.5 韵律和节奏的原则。
每一个植物的自身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在造景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植物的自身特点,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韵律,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交替的方式进行,然后通过人工修建的方式使其形成水平的或者其它形状的景观结构。
2.3文化内涵
植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和文脉。
在现代园林规划中,可将植物的文化内涵同造景相结合,以园林主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将这种文化内涵作为植物景观的主题表现出来,既可以增加园林的景观表现,也可以增加园林景观文化内涵。
如荷花,“可以嗅清香而折酲,可以玩芳华而自逸”,是颇具雅逸精神美的花木。
2.4历史文化主题
古木是园林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个年代的标志。
古木的存在可以增添园林历史底蕴,激发怀古幽思。
将古木作为园林景观的重点景观对其进行主题造景,可以为园林提供无限的遐想空间。
古树名木苍劲古雅,姿态奇特,在园林中可构成独特的景观,也常成为名胜古迹的最佳景点。
3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一个优秀的园林植物主题造景,不但要借助植物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要依靠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来表现。
合理的造景设计可以加强主题的表现,深化主题内涵。
3.1 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度
在对园林建筑进行造景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度,根据植物自身的形态不同,设计人员要注意利用好植物的自身形态,避免过于人工化,要把最自然的景观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在设计时要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通过对不同位置的
主次调节,使得园林内的整体植物看起来是主次分明的,这样使得园林看起来具有整体的效果。
3.2 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对园林的造景进行调节时,要注意四季景色的变化,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有的植物适合在冬季生存,有的适合在夏季生存。
所以要做好对植物的调节作用,使得园林建筑在不同的时节都可以让人们进行欣赏,使其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所在,增强园林的自身欣赏价值。
3.3 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问可分为开放性、半开放性空间、冠下空间、封闭性空间、竖向空间等几种形式。
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
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3.4 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来形成,如乔木、灌木、花草等不同的植物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植物造景时,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的植物景观,是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要求所需求的。
4、总结
随着园林建筑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园林建筑是由植物造景来组成的,所以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好实际的设计需要,在实现生态价值同时增加园林建筑的欣赏价值,使得人们有一种融入自然的感觉,使得园林的景观更加的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植物造景在园林建筑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彭卫强.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J].中国西部科技,2009(1)
[2].陈名雄.探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J].城市建设,20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