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虚词):焉(含解析)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虚词):焉(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焉(共20题)一、复合题(共20题)理解词义。

(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 二石兽并沉焉(3) 棹数小舟(4) 曳铁钯(5) 湮于沙上(6) 啮沙为坎穴(7) 啮沙为坎穴(8) 遂反溯流逆上矣(9) 如其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三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①,叶细而条长,离奇耸立,潇洒繁密。

故风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

听之可以解烦黩②,涤昏秽③,旷神怡情,恬淡寂寥。

宜乎④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⑤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

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⑥;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⑦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

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⑧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⑨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注释】①樛(jiū):弯曲向下。

②黩(dú):忧。

③昏秽:黑暗、肮脏的东西。

④宜乎:怪不得。

⑤违:离开。

⑥石濑(lài):石上急流。

⑦上人:和尚。

⑧汩(gǔ):乱。

⑨永:度过。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i 拥毳衣炉火ii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iii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iv 予尝过而止之(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i 独往湖心亭看雪。

ii 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

(3) 【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课内阅读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拥毳衣炉火:鸟的细毛B.余拏一小舟:撑(船)C.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C.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生动形象,不加渲染,是用了白描手法。

D.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

(3)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2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厨者王小余传袁枚小余王姓,肉吏之贱者也。

工烹饪,闻其臭者,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①。

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物各有天。

其天良,我乃治。

”A既得,泔之,奥②之,脱之,作之。

B客嘈嘈然,属餍③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

然其簋④不过六七,过亦不治。

又其倚灶时,雀立不转目釜中瞠也呼张噏⑤之寂如无闻。

所用堇荁⑥之滑,及盐豉、酒酱之滋,奋臂下,未尝见其染指试也。

请受教,曰:“难言也。

作厨如作医。

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而谨审其水火之齐,则万口之甘如一口。

”曰:“八珍七熬,贵品也,子能之,宜矣。

张岱王谑庵先生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张岱王谑庵先生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张岱王谑庵先生传阅读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5分)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

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

五十年内,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

自庚戌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

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一喜惮。

人有咎先生谑者。

其客陆德先叹日:“套毋咎先生谑。

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厦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

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

中书程守训奏请开矿,与大玷【2】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

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瑞先至,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

一邑骚动,先生日‘无患’。

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

瑞怒诃,谓县官不素服。

先生日:‘非也,俗礼吊则服素,会此来度也,故不服素而服绯。

’挡意少解,复诃日:‘令刺称眷何也?’先生日:‘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

’踏大笺,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

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

’岿日:‘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

’先生耳语日:‘套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思甘心于套左右者甚众。

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岿走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

’先生日:‘徽人恨守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

渠是以观望瓜洲,而赚会先入虎穴也。

’挡日:‘会言是,我即回京,以套言复命矣。

’当涂徽州,得以安堵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己未,两计两黜。

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

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调芫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眨损也。

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谈谐,谑毒益甚。

(取材于张岱《王谑庵先生传》)注释:【l】通籍:僦官。

【2】鸡:太监。

【3】剌:名帖。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有咎先生谑者咎:责备B.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摘:揭发C.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硝先至赚:盈利D.一邑骚动,先生日“无患”患:担忧【答案】C【解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飞出轻舠:小船(3)轻舠..(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阅读答案附翻译

《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阅读答案附翻译

《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我读张岱题目:我读张岱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院系:文化传播学院班级:姓名:李楠学号:成绩: 08级4班 14号我读张岱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

明代散文家张岱正是通过简洁才显露他的艺术才华的,他的代表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

而且,我们从作者对湖山胜事悠悠不尽的追忆中,还可以体察出他那深沉的故园之思和沮丧的沧桑之感。

能把如此阔大的世界和深长的情感纳于一百多字的小品之中,而且给人留下悠悠不尽的余韵和遐想,这样的人,当然称得上是一位古代诗文的高手。

下面,我就对作些具体分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即将时间、地点、人物和盘托出、包举无遗。

这是用史笔来写文。

这两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另外,作者开头用明崇祯年号也是别有深意的。

这篇诗文选自,作者在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所著,书中主要是追忆当年的风月繁华、故国旧事,凡记述过去行踪时皆用明朝纪年。

也是如此,张岱借此来表示自己不忘故国的操守。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这句在结构上可谓横空出世,突兀而来,使人陡生荒寒之感。

尽管这时作者还没有描绘雪景,但已可以想见大雪封湖之状,让读者领略寒风冽凛之感,这两句突出一个“绝”字,但却是从听觉上着眼的,大雪后的湖山是一个静寂的世界,鸟不敢飞,人不敢行,甚至连气也不敢透,连空气也仿佛被冻结了。

雪落之猛,雪后之寒都从这“人鸟声俱绝”中表现了出来。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要看雪,偏偏选择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火炉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人看见,这在常人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当然,深夜观雪,也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美学趣味。

张岱《家传·张汝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张岱《家传·张汝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张岱《家传·张汝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张岱《家传·张汝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张岱《家传·张汝霖传》原文及翻译张岱原文: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

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

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耕耘。

译文:我的祖父名汝霖,号雨若。

年幼时便喜欢古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张岱作品(含解析)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张岱作品(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张岱作品阅读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①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

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

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诸文行世。

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夫人者十年。

外太祖宦两广。

藏生生黄丸盈数簏(lù),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疗。

生于万历丁西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②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

”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

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

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

(选自张岱《自为墓志铭》,有删节)注:①橘:“橘中秘”棋谱。

②眉公:陈维儒,号眉公,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B.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C.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D.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梨园,相传唐明皇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故其成为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季九上语文期末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季九上语文期末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3)轻舠..飞出轻舠:小船(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我读张岱题目:我读张岱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院系:文化传播学院班级:姓名:李楠学号:成绩: 08级4班 14号我读张岱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

明代散文家张岱正是通过简洁才显露他的艺术才华的,他的代表作《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

而且,我们从作者对湖山胜事悠悠不尽的追忆中,还可以体察出他那深沉的故园之思和沮丧的沧桑之感。

能把如此阔大的世界和深长的情感纳于一百多字的小品之中,而且给人留下悠悠不尽的余韵和遐想,这样的人,当然称得上是一位古代诗文的高手。

下面,我就对《湖心亭看雪》作些具体分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即将时间、地点、人物和盘托出、包举无遗。

这是用史笔来写文。

这两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另外,作者开头用明崇祯年号也是别有深意的。

这篇诗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在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所著,书中主要是追忆当年的风月繁华、故国旧事,凡记述过去行踪时皆用明朝纪年。

《湖心亭看雪》也是如此,张岱借此来表示自己不忘故国的操守。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这句在结构上可谓横空出世,突兀而来,使人陡生荒寒之感。

尽管这时作者还没有描绘雪景,但已可以想见大雪封湖之状,让读者领略寒风冽凛之感,这两句突出一个“绝”字,但却是从听觉上着眼的,大雪后的湖山是一个静寂的世界,鸟不敢飞,人不敢行,甚至连气也不敢透,连空气也仿佛被冻结了。

雪落之猛,雪后之寒都从这“人鸟声俱绝”中表现了出来。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要看雪,偏偏选择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火炉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人看见,这在常人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当然,深夜观雪,也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美学趣味。

因为白昼看雪,一览无余,“更定”后出游,使混茫的琉璃世界中更增添一种朦胧和神秘感,更有一种白昼所看不到的光线与色彩,这从下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就可以得到证实: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是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

“雾凇沆砀”是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气混濛不分,茫宕一片之态。

雾,是由天空向下飘的云气;凇,是湖面向上涌的水气;沆砀,是飘荡、混茫之态。

这句把大雪盖地的静穆与水气、云雾的上下混融糅为一体,做到动静相承,既写出雪的精神也写出了雪的气象。

之后,作者叠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是对湖心亭雪景的总体描绘。

接着作者选择四个镜头来精心描画雪中景物,这就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作者通过这些高度准确而形象的数量词,暗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让人觉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缓缓前进,空间正在不断地位移,这样既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一粟,这正是作者极力要抒发的人生感慨。

此段的表现手法,作者虚实并用,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是实写,是作者在舟中远眺所见;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却是虚写,是作者假设自己站在湖心亭上,悬想自己刚才在舟中行进时的情形。

这样虚虚实实,更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

诗文写到这里,已将湖心亭的雪景写的淋漓尽致了。

但作者并不就此搁笔,却在长河迢递处又生波澜,使文章又荡开了一层,通过舟子之口道出对这次夜游的看法:乃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大雪夙奇寒,人鸟声俱绝,相公却要出外观雪;要观雪,又偏拣“更定”之后拥毳衣炉火独往,这在船家看来,是不可理解的“痴”举。

但“痴”举亦更有人在:二客早煮酒赏雪于湖心亭上,这在舟子看来,更是”痴”举。

通过他的喃喃自语,把人们与作者情感上的隔膜,把作者别有怀抱、孤高冷寂的品格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由此看来,所谓“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

这种不理解即使作者引以自矜、自得,又使作者深深地感到孤独和伤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这篇诗文正是要表现这种“痴”劲吧!篇二:翻译1、余姚县海塘记宋·王安石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

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

从云柯乡往南,到某一处,有一道几尺宽的堤坝,截断了海水潮汐,使其无法涌漫溢到旁边的农田,这是谢知县主持修造的。

堤坝一修建完成,谢知县写信给我,拜托我记下修建这座堤坝的始末,信中写道:“(你的文章)使继任者(对这堤坝)可以有所了解,能够在他任期结束之前保全这项工程而不至于毁坏。

”谢知县本人是阳夏人,字是师厚,名字叫做景初。

2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

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

”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改动)簸钱斗草:古代的两种游戏。

道光癸卯年间的一个秋天的闰月,我的妻子秋芙嫁给我。

秋芙喜欢下棋,但棋艺不是很精深,每天夜里一定要强挽我与她一起下棋,有时候一直下到天亮。

我开玩笑地引用朱彝尊的词说:“(玩)簸钱、斗草这种游戏你都输给了我,我问你今天晚上拿什么来偿还欠我的债?”秋芙故意掩饰说:“你认为我不能够战胜你吗?请拿你所佩戴的玉虎作为赌注。

”下棋下了几十子,看棋局秋芙渐渐要输了,她就放开(卧在)腿上的小狗儿搅乱棋局。

3通判河南府。

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

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

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

”“家几人?”曰:“惟此弟尔。

”曰:“然则汝杀弟也。

”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

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

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

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

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

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是上等。

”又问:“家中几个人?”回答说:“只有这个弟弟而已。

”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

”审问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4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

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

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

节选自《宋书》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委以重任,早晚接见,恩赏礼遇十分优厚。

刘湛善于讲述治国之道,并且熟悉前朝典故,说起来有条有理,听的人十分入神,忘了疲劳。

他每次从云龙门入宫,驾车的人就解开马匹,随从和仪仗人等都可以随意走动,因为刘湛不到晚上是不会出宫的,这已习以为常。

可是到了后期,他煽动刘义康,欺凌朝廷,皇上心中早已与他决裂,但表面上的礼遇仍然不改。

5禄山乱,擢太原少尹,佐李光弼,以功加刑部侍郎,迁兵部。

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恃功,以缙儒者易之,不如律令,缙斩以徇,诸将股栗。

(节选自《新唐书·王缙传》)安禄山叛乱,王缙升任太原少尹,辅佐李光弼,因功加授刑部侍郎,迁任兵部侍郎,太原将领王无纵、张奉瑋依仗有功,认为王缙是儒生而轻视他,不遵守律令,王缙斩杀他们示众,诸将吓得大腿战粟.6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

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 余若水初出做官,便得到淮安宝应知县一职。

当时,东平伯刘泽清率兵驻守淮安,强令知县向他行属下之礼。

若水不服从,到任刚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

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走到东桥跳江自杀。

余若水悲伤国家灭亡,痛惜兄长过早地死去,望着江水放声哭泣,立下重誓不再北渡,从此就不在城市中现身。

筮仕(初次出仕做官。

古人将出仕必先占吉凶,后因称出来作官为出仕)。

7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

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

”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

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斸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

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宋史·钱乙传》)钱乙,原本体弱多病,性格坦率和易,嗜好饮酒,疾病屡次侵犯,钱乙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总是能够治好。

钱乙最后一次犯病,疲倦得厉害,就伤叹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过了一会儿又说:“我能让这病转移,使病转移到四肢上。

”于是就自己配方制药,日夜饮用,没有人见过他的处方。

过了不久,他左侧的手足挛缩不能使用,就高兴地说:“这下可以了!”又让亲近的人登上东山,找到菟丝生长的地方,拿着火把照着菟丝下面,而在火把熄灭的地方去挖,果然挖到茯苓, 茯苓大得像斗,钱乙就按法服用它,历时一个月吃完了。

从这以后,钱乙虽然偏瘫,可是气骨强壮坚固,就像没有患病的人。

篇三:张岱《西溪》阅读及翻译西溪张岱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

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

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

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

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

后人遂以名。

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

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

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

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

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7.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其地丰厚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不试之以足B.策之不以其道C.以土砾凸者为丘D.以中有足乐者8.下列对文段的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西溪的名称最初是宋高宗命名的,后来人们都这样称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