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景观环境设计与沿线生态保护
实例分析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实例分析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的规模和能力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路运输系统。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中等城市,高速公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已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速公路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但也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压力,产生植被和局部地貌被破坏、土壤侵蚀、景观或生态敏感区受到负面影响等诸多问题。
因此,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公路建设中,公路绿化是举足轻重的[1]。
绿化是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改善道路的景观,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改善环境空气,降低交通噪声,加固斜坡,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路基稳定。
公路绿化本身使公路呈现了一道公路景观廊道。
因此搞好公路的绿化,无论是在生态保护上还是在景观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条绿化优美的公路给司乘人员带来的绝对是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1、高速公路绿化现状高速公路的绿化包括立交区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边坡绿化、服务设施绿化。
四部分紧密结合形成了道路绿化系统中点、线、面、片的有机整体[2]。
1.1立交区绿化高速公路立交区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可绿化性强,属于高速公路绿化系统中的点。
互通立交的绿化在高速公路整体绿化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巧妙利用花木对互通立交区进行绿化、美化,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可以给驾驶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空间,以振奋精神有利于行车安全,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互通立交是车辆进出高速公路的环行通道,弯道内绿化应保持视线通畅,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以保留足够的安全视距。
顺行交叉口要留出一定的视距,种植低于驾驶员视线的花灌木和草坪,满足其安全功能的要求。
另外,绿化设计时可考虑突出当地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点,例如,在设计中把中心区的绿地作为一个整体,并用色带把绿地连成一体,采用种植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为基调,应用色彩鲜艳的木本、色叶树种,构成一幅具有动感、富有韵律、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景观[3]。
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改善技术

l城 市建 设
I CONS TRUCTI ON
高速公路绿化 与景观改善技术
梁霄
湖 南省 高 速 公路 管 理来自局 湖 南 长 沙 4 0 3 1 0 0
摘要 :随着社会对公路 交通环境问题的 日益关注和要求的提 高,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 工作越 来越受到设计者和建设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 分析 了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改善的基本原则 ,其 次,就湖南省 高速公路 绿化 与景观 工程设计进行 了探讨 ,并结合 笔者 多年从事绿化工作的体会 , 提 出了高速公路绿化 与景观改善的具体措施 与建议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 词 : 高速公 路 ;绿 化 与 景观 改善 ;景 观 元 素
1 言 . 前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 由于受到工程投 资、进 度等 因素 的影 响 , 高速 公路 的景观 、绿化 设计通 常滞 后于 公路 的边 坡 、路 基 和路面设
通 、隧道洞 口及边仰 坡 、收费站及 服务 区 ( 停车区 ) 绿化景观设计。
31 .中央分隔带
高速 公路 中央 分隔 带或 分道行 驶 的隔离 带绿化 设计 主要满 足遮
可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景 观质量 ,缓解驾 乘人员心理压 力 ,利于行车安 灌木混合配置形式 。 高速公路 是一个 具有线性特征 的工程 ,纵 向跨度 大。在景观环境
高速公路的园林绿化设计浅析

高速公路的园林绿化设计浅析前沿:近多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及沿海的发展,同样暴露了植被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了较多的环境地质灾害,加剧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因此,在加快公路建设和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
在确保高速行车安全的同时,美化高速公路环境,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应遵循的生态学理论高速公路的绿化工程,实质上是一種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促进自然界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恶化,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众所周知,生态系统的大小可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加以确定,大至生物圈,小到一个细胞都称为生态系统,即使是生长在墓碑或岩石壁上的地衣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因此,由不同树种构建高速公路绿地系统也必然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应当遵循一些基本的生态学原理。
1.1主导因子原理生态系统的动态受生态因子的影响,这些复杂的生态因子中,有少数是有支配作用的,称为主导生态因子。
高速公路绿化生态系统有诸多生态因子可影响生态系统的恢复,但总的来说,其主导因子是土壤,主要是土壤贫瘠,固体废弃物较多,土壤压实度高、通透性差。
对于基本无植被覆盖且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第一步是控制水土流失,翻松土壤、清理垃圾、提高土壤肥力。
1.2最小因子定律每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
如果环境中缺乏其中的一种,植物就会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植物的生长速度、生长量受浓度最低的关键元素的限制。
1.3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存在一个范围,在该范围内所有与该因子有关的生理活动才能正常发生。
早期先锋种就要根据耐性定律选定植物对营养(包括光、温、水、肥)的忍耐区间很大的种类。
1.4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原理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总体上有随机、均匀和集群分布格局的方式。
高速公路设计中的边坡绿化技术

高速公路设计中的边坡绿化技术边坡绿化技术在高速公路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速公路作为交通枢纽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满足交通需求,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美化。
边坡绿化技术通过植被的引入和管理,实现了高速公路的自然景观和环境效益的提升。
边坡绿化技术旨在通过植物的种植和养护,使公路边坡具有美观的外观和良好的生态功能。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场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以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
沿线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排水能力和营养状况也是选择植物的重要因素。
同时,边坡的坡度和坡向也需要考虑在内,以便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实施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是确保边坡植物生长的重要步骤。
土壤改良包括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如腐熟的堆肥或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养分含量。
此外,根据土壤的pH值和养分含量,合理选择施肥方案,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也是边坡绿化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高速公路边坡的植物种植应以本地或区域特色的植物为主,以保证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同时,应选择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植物,以提高边坡绿化效果。
在植物配置方面,可以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和外观效果进行组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景观。
边坡绿化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仅依赖于植物的选择和管理,更需要注重与边坡工程的协调。
例如,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排水系统,以确保边坡上的植物得到充分的水分供应,并避免因积水造成的坡面崩塌和植物死亡。
此外,在边坡工程施工完成后,合理安排养护管理措施也是保证边坡绿化效果的关键。
边坡绿化技术不仅能够提升高速公路的美观性,还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
首先,植物可以防止坡面的水土流失,减少泥石流和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其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边坡的绿化还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综上所述,边坡绿化技术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速公路生态边坡景观设计研究

高速公路生态边坡景观设计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基础设施。
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尤其在靠近山地的区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相当大面积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使之成为裸露的坡面。
本文通过传统高速公路边坡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边坡防护设计的原则,探究如何使高速公路边坡在满足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前提下,通过植物多种类选择、合理布局、科学配置,使之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得到双重提升。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植物配置1.引言我国修建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数达到了10.8万公里,是目前高速公路第二多的国家。
高速公路的大量建设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高速公路建设必然涉及大量的土石方工程,深挖高填一方面使得原有的植被被砍伐破坏,另一方面表土彻底损失,大面积的岩石裸露,植被难以恢复,施工时留下的取土坑、弃土场及裸露的土壤边坡将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
再者,可能引起岩土的移动、变形,增加了坡面的不稳定性。
所以对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景观设计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纵观国内外的景观设计,走在最前沿的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其中,欧美主要以“防”为主,以达到人、路与自然的和谐为目的。
日本以“治”为主,更加的重视对生态植被保护与自然群落的恢复,最大可能的营造自然景观。
2.传统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传统边坡防护措施主要为纯工程的防护形式,如浆砌片石、喷射混凝土等,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貌破坏,植被难以恢复,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在我国,许多高速公路设计文件中都没有对环境生态保护进行专门设计,大量采用的浆砌片石及喷射水泥沙浆等防护形式,完全封闭了植物生长的环境,使得由于高速公路建设而遭破坏的自然植被永久不能恢复。
少量的绿化设计往往只是局部贴草皮,没有对边坡整个植被的逐步恢复进行考虑,缺乏植物覆盖的边坡不利于水土保持,大量的雨水直接流失,生态环境评估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功能及其实现

2、优势: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具有多重优势。首先,它可以降低道路周围的 噪音和尘埃,改善道路环境质量;其次,它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 故的发生;再次,它可以增加道路的美观度,提升路容路貌;最后,它可以缓解 驾驶员的视觉疲劳,提高行车舒适度。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功能及其实现对于提高道路生态环境质量、保 障行车安全、增强道路美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重 视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不断优化其功能与效果,以实现其在实际应 用中的广泛应用与推广价值。
二、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组成要 素及其作用
1、防护林:防护林是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降低 风速、防风固沙、减缓噪音,为道路行车提供安全舒适的驾驶环境。同时,防护 林还能起到美化路容、增加视觉舒适度的作用。
2、景观树:景观树是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点睛之笔,主要作用是增加道路 绿量和绿化效果,提高行车安全性。同时,景观树还可为道路提供遮荫,减少路 面温度波动,延缓路面老化。
2、园艺操作:园艺操作是实现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功能的重要手段。具体包 括植物的修剪、施肥、浇水、除草等。这些操作的目的是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和 形态的美观,从而提高道路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
四、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应用场 景与优势
1、应用场景:高速公路绿化景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速公路,如城市绕城 高速、城际高速、山区高速等。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道路生态 环境,提高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同时为司乘人员提供愉悦的驾驶体验。
在具体实践中,设计师们利用道路两侧的空间,采用乔木、灌木、花卉等多 种植物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多样的绿化景观。同时,考虑到 南京的气候特点,选择具有适应当地环境、易于养护的植物,以提高绿化景观的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高速公路绿化的有效设计与效果实现

高速公路绿化的有效设计与效果实现摘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应结合公路线型特征、功能要求及地域特色,把满足功能需要放在首位。
其次应通过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最大可能地发挥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性,使公路主体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1]。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功能一、高速公路绿化设计范围及意义公路路界范围之内可以绿化的场地均属于绿化设计的范围。
高速公路绿化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这些功能主要是通过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边坡绿化、道路两侧绿化、互通区绿化、服务区绿化等各个区域绿化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来实现的。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功能有防眩、封闭、保持水土,稳定路基、吸尘防噪,净化空气、引导视线、降低地面温度、改善道路景观等。
高速公路绿化应结合各个区域不同的功能需要,因地制宜选择植物及其配置与栽培模式。
二、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注意事项(1)中央隔离带高速公路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主要功能是对驾乘人员形成良好的视觉引导,防止眩光在夜晚对司机行车视线产生的影响,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同时丰富路域景观,减少视觉疲劳。
中分带立地条件差,汽车尾气排放污染严重,风速较大、土层薄肥力差,没有潮概系统,以上这些情况导致中分带绿化品种有很大的局限性[2]。
中央分隔带有宽有窄,窄者可以用防撞栏、水泥墩、防眩板、界桩等进行隔离,适于绿化的地方多用植物作隔离带。
基于功能上的需要,且由于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较窄、空间较小,土层较浅,污染较重,排水不畅,养护困难等实际情况,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要简洁、朴素、大方。
一般选择具有一定高度的耐瘠薄的灌木按照一定的间距规则种植。
在满足防眩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配以花灌木和地被植物以保持水土、丰富景观[1]。
防弦树种选择以常绿、树形防眩、抗污染、抗风抗旱、适应性强、树形整齐、生长缓慢的为宜,花灌木在选择上以适应性强、花期长、花色朴素为宜。
由于我国公路建设受用地所限,防眩苗木的初值高度应大于1.8米。
如在华东地区可用于中央分隔带绿化的防眩灌木有蜀桧、龙柏、海桐、石楠、大叶黄杨、法青等,修剪后高度保持在1.5-1.7m,单排栽植间距为1.5-2.0m。
谈高速公路典型路段生态边坡景观设计

2 公 路生 态边 坡景观 设计 原则
持轻松快乐的心情 去驾驶 具有积 极地 作用 。通过 理论 分析 和实 借鉴其他 国家的成功经验 , 并结 合我 国公路设计 和修筑 的特 践知道 , 当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 , 入司乘人 员视线最多的要数低 进
压 。先用振动压路机振压 3遍 ~ 4遍 , 再用光轮压路机静压成型。 必要的 防护用品 , 防止职业 病 的发生 。4 安排合 理 的作 息 时间 , )
林 工艺 , 加入文化元素 , 道路与 沿线 环境协 调统一 ; ) 使 4 经济 上 , 尽量多的采用本地生长的植被 , 控制价格较贵 的植被 比例 。
些设 计单位还是仅仅以边坡 的安全 防护作为设计 的出发点 , 在
边坡 生态景观设计方面的考虑较少 , 这导致 了很 多工程 与环境协
和耐久性 , 公路与环境 的和谐也越来越受 到人们 的重视 , 生态道 “ 路” 景观 公路 ” “ 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是 由于在公路 景观设计方面起步 较晚 , 尤其 在公路 边坡设 计方 面 , 目前 国 内的
一
线等作 用 ;) 2 生态上 , 多采 用 当地 乡土植 被 ; ) 观上 , 3景 多采 用 园
设施。2 机械废油用封 闭容器 收集并 集 中处 理。建立 卫生 值 日 )
制度 。3 保 证临时道路平坦 、 畅 , 面无 坑洼 积水现 象。4 沿 ) 通 路 )
路周边设置排水沟及相应 的安全 防护设 施和安全标 志 , 同时安排
4 安 全保 证措 施
1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 ) 配备专 职安 全员负责生 产 专人负责维护整修 。5 运输粉煤 灰过程 中要对 车辆进行 覆盖 , ) 防
调不好 , 故开展 高速公路边坡生 态景观设计 的研究对推 进我 国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anuar y2012 第2期总第252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T o tal N o.252高速公路景观环境设计与沿线生态保护X张 俊1,孙聪付2,宋世海2(1.内蒙古阿拉善盟公路管理局,内蒙古阿拉善盟 750306;2.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简要介绍了高速公路设计中对于景观设计与环保、生态方面的考虑,从公路项目总体设计、公路工程各专业采取的工程措施阐述了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在此方面设计的经验。
关键词:生态;环境;景观;高速公路;绿化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2—0035—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里程也逐年突破历史记录,截至2011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8.5万km,直接改变了中国国内的交通状况,大大改善了我国公路网结构,提高了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
高速公路在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影响,由于高速公路占用土地较多,平纵指标较高,对沿线地形地貌及土壤植被的破坏较大,随着高速公路从量到质的转变,生态保护问题也日益成为突出的问题,以下就设计中从景观与环境方面对道路所经区域内生态保护的考虑,结合工程措施作一粗浅的探讨。
1 总体设计随着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出游也逐渐成为高速公路服务的主要对象,驾车旅游的同时享受沿途美景也将成为人们出行的同时追求的目标,做好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为驾乘者提供安全、舒适、宜人的行车环境且最小程度的破坏环境,这是每一个设计人员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1 公路建设易引起的环境问题¹线位不顺应地形起伏,高填深挖造成对沿线生态的破坏;º防护不当引起的水土流失,包括主线坡面防护和弃土场、拦挡防护;»公路构造物对视觉范围内景观的破坏,如设置不当的截水沟;¼施工期间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粉尘、废水的污染。
1.2 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的目标保护敏感陆地、水体(各类保护区),与沿线自然的协调,减少公路建设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
为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方案研究比选过程,就应按照国家环境政策法规,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研究,对易造成环境问题的部位进行充分研究,并在初步设计总体设计中提出相应对策和工程措施。
1.3 方案研究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始,考虑各个走廊带内可能的方案,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城镇规划、水利设施分布、主要环境敏感点如居民区、学校的分布等,是否经过自然保护区、城市重要水源地等,综合考虑路线方案走向,在符合国家和地方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避绕,如避免从水库上游经过,以防运营期间发生事故污染水源、同时避免大填大挖现象。
初步设计阶段,在可研推荐方案走廊带内进行多方案、同等深度比选,在考虑工程经济的同时,结合占地规模比选,选择少占基本农田、林地的方案,在方案优劣不明显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对农田水网分割小,经过湿地、滩涂等不良地质段落短,能结合路基填料取土造田的方案,达到公路建设与沿线社会经济共赢。
1.4 设计原则1.4.1 安全性原则:所有的设计必须基于安全,不能舍本逐末,片面追求外型美观,忽略了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公路主体安全、车辆行驶安全以及交叉位置的行人安全等。
1.4.2 服务社会原则:针对路线经过的关键部位,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论证,尽量少占良田,减少对居民、学校的干扰,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重点保护沿线人文景观,促进沿线社会发展。
1.4.3 体现地区特点原则: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西北地区,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地区特点明显,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设计中通过服务区房建、交通工程外观以及天桥造型等,突出民族特色,体现当地独有的景观。
1.4.4 尊重自然的原则:做好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力争使工程建设对沿线自然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 工程措施在设计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贯彻总体设计。
2.1 路线从技术标准的采用和主要技术指标的掌握上,在保证路段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适宜的指标。
体现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设计理念。
选定路线的首选标准是行车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在区域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的有利条件下,合理布设路线,达到公路美学的统一,保护环境、保护有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尽可能地做到美化自然景观和提高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文化内涵。
¹根据不同段落内地形条件,采用合理・35・X收稿日期:2011-12-28 总第252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的路基横断面,在特殊困难地段考虑分离式路基、错台式路基或半路半桥断面等;º在可研阶段应区分山区和平原区,不同的地貌单元根据标准规定的最小长度采用相应的设计速度,为下阶段设计顺应地形选线,减少工程量创造条件;»路线布设时充分考虑地方经济,路网规划,水利规划等因素,使得项目建成后能够充分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¼遵循“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的原则,坚持环保选线、地质选线、安全选线,顺应地形,贴近自然,灵活选用指标,做到填挖基本平衡,增加桥隧与高填深挖方案比较,尽量减少对原地貌切割,达到安全与环保的目的;½根据不同地形、地物限制条件,灵活运用线形要素,以曲线为主体,使线形舒展流畅;¾尽力做到平面顺适,保持线形的连续性、线形指标大小均衡,避免突变,满足汽车行驶安全和驾驶人员视觉和心理反应的要求,并充分注意路线与自然景观相协调;¿节约用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路线布设本着少占农田、林地的原则,有条件时尽量沿山坡布线;À纵面设计力求做到指标均衡,并与平面线形相协调,在满足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各类构造物的净空要求,合理设计纵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2 路基在路基断面尺寸确定以后,主要从减少土方量、减少圬工防护体积,采用宽浅边沟等措施达到环保的目的。
¹路基填土高度除应保证路基稳定、桥涵高度、立交和通道净空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全线自然因素与地质条件及工程造价等因素。
为体现低路堤设计,其最小填土高度应满足不同工程地质路段地下水埋深、地表临时积水深度、毛细水上升高度、冰冻深度等要求;º山岭区跨沟填方高度大于20m与桥梁方案、局部挖深大于30m的段落与短隧道方案作比较,采用高填深挖方案的加强地质钻探,通过验算确定路基与边坡稳定性,避免产生路基沉陷或滑坡等地质灾害;»浅挖方和低填路基边坡坡率尽量放缓,与原地面缓和顺接,挖方坡口、填方坡脚采用圆弧过度,与自然地貌融为一体。
根据不同的填高、挖深以及地质条件,采用适宜的边坡坡率;¼尽量减少护面墙、全坡面砌石防护,根据不同的填高挖深采用不同的防护形式,路基防护以“安全、稳定、环保、经济”为基本准则,采取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的防护形式,除填方凹曲线底部及超高内侧采用全坡面砌石防护外,其余段落采用植草防护、沙柳网格或骨架植草的防护形式。
对于整体性好的岩石挖方路段,采取光面爆破,避免大规模开挖,以保持原有岩体的稳定性,坡脚碎落台处设置矮墙,在碎落台种植攀援植物进行绿化防护,达到自然的景观效果;½取、弃土场位置选择原则上不占良田,尽量选择荒沟或旱地、草地,取弃土尽量选在视线之外。
土石方尽量纵向调用,移挖做填,减少借方和弃方。
为保护生态环境,所设取土和弃土场,均采取集中开采,集中堆弃,取弃土前注意对原表层腐殖土的保留,取弃土后覆盖腐殖土,复耕或植树种草绿化,并设置排水与防护设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¾路基、路面排水设施均与桥涵、沟渠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注重环境保护、景观协调,考虑排水设施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同时不扰乱沿线的农田排灌。
路基排水结合地形、地质、桥涵位置等综合设计,使各种排水设施形成一个功能齐全且完整的排水系统,排除路基、路面范围内的地表水,保证路基稳定;¿边沟采用宽浅式如浅碟边沟,对于挖方路段迎水面汇水较大的路段,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坡面水,通过排水沟或边沟,引至路基外侧的自然沟渠或低洼处。
截水沟的设置位置、尺寸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避免给驾乘者迎面视觉上造成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冲击,对于水量不大的坡面必要设置时,应遵循少砌、窄断面的原则。
2.3 桥隧、交叉¹隧道进出洞零开挖,在明洞回填完工后,尽早种植草木,恢复环境。
根据洞口段地形情况,洞门采用斜切式或端墙式,设计应体现地方特色,表达出民族风情;º桥梁上下部选型首先应采用技术工艺成熟的结构形式,结合地形布孔,桥型方案充分考虑高跨比,避免“门”式桥的出现,上部结构应尽量统一,以减少预制场占地,方便施工;»天桥及上跨分离立交桥根据地方特色做造型设计,必要时对附属结构作装饰效果设计,选型、色调与周边环境一致。
2.4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理念是“保障安全、降低造价、人性化设计、自然和谐”。
¹防眩板及标志可采用民族地区特有的造型,如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的弓箭、马靴等;º收费站大棚、管养区房建屋顶及外墙也可采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造型、图案,如蒙古包、图案如吉祥云纹、几何纹或卷草纹;»充分利用弃土,在适宜的地段设置观景平台,结合停车区、服务区的位置,设置简易的休息点。
2.5 绿化设计¹针对项目区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适地适生”的乡土树种和草灌。
针对高速公路绿化线路较长、管理粗放的特点,选择的植物品种要易成活、易管理、苗木来源广、寿命长固土护坡植物要选择深根系,耐旱、耐寒、耐瘠薄、成坪快的品种;º绿化设计以周边自然景观为面,以管养区为点,中央分隔带和公路两侧与边坡为线,始终贯穿全线连接成一个以“点、线、面”的规划格局,把公路绿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突显变化;»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利用植物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美、色彩美、季相美和风韵美进行艺术布局,合理搭配,共同营造出一种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交融的和谐艺术氛围。
3 结束语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从业主到主管单位,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各个阶段,保护生态、注重环保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国家的环保政策已经得到完全贯彻,落实到项目建设各参与者的实际工作当中。
公路景观设计也不是独立的项目,除了美学之外,更应对环保、生态的改善做出贡献。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