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学中药--清热药之清热解毒药1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清热药(1)

第二章 清热药(1)

第二章清热药清热药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本类药药性大多寒凉,少数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

主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阴伤内热、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阴虚潮热等。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主治病证】(1)温病气分高热。

(2)肺热咳喘。

(3)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4)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知母【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1)热病壮热烦渴。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

(3)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4)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天花粉【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3)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此外,制成注射液又能引产。

栀子【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1)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2)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4)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夏枯草【功效】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1)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2)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3)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芦根【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1)热病烦渴,舌燥少津。

(2)胃热呕哕。

(3)肺热或外感风热咳嗽,肺痈吐脓。

(4)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竹叶【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主治病证】(1)热病烦渴,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

(2)热淋,小便不利。

(3)热入心包之神昏谵语。

淡竹叶【功效】清热除烦,利尿。

【主治病证】(1)热病烦渴。

(2)心火上炎并移热于小肠之口疮、尿赤。

(3)水肿,热淋,湿热黄疸。

决明子【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1)肝热或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中药学知识——清热药

中药学知识——清热药

中药学知识——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

归肝胆经。

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除烦、利尿。

2、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

归肺胆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

清热、凉血解毒。

(血热妄行吐血)紫草:甘寒,归心肝经。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

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中药学——清热药(一)

中药学——清热药(一)

中药学——清热药(一)1. 定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2.分类、性能特点及适应证:1)清热泻火药:苦、甘,寒。

入肺、胃、心、肝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

应用:气分实热证、脏腑火热证。

2)清热燥湿药:苦,寒。

入肝、胆、胃、大肠、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湿热诸证、脏腑火热证。

3)清热凉血药:苦、甘、咸,寒。

入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兼养阴。

应用:血热证。

4)清热解毒药:苦、辛,寒。

入肾、膀胱以外诸经。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热毒蕴结诸证。

5)清虚热药:苦、甘、咸,寒。

入肺、胃、肝、肾经。

功效:清虚热兼养阴。

应用: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3.配伍应用1)兼表证,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2)气血两燔者,宜气血两清。

3)里热积滞者,~泻热通便药。

4)血热兼出血者,~凉血止血药。

5)热证伤阴者,~滋阴养血药。

6)窍闭柏昏者,~开窍药。

7)热盛惊风抽搐,~平肝息风药。

4.使用注意1)本类药物多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2)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者禁用。

4)中病即止,以免损伤正气。

5.各类药功效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听故事学中药清热解毒药:4.大青叶

听故事学中药清热解毒药:4.大青叶

听故事学中药清热解毒药:4.大青叶相传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太宗李世民刚刚平定天下,但是残兵流匪仍流窜乡里,祸害百姓,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此时,中原地区发生了瘟疫,死人无数。

官府派官员前往疫区监督疫情的控制,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疫情无法控制,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

恰巧“药王”孙思邈在中原地区采药,得知疫情后便主动前往疫区。

孙思邈发现所有感染瘟疫的患者都有头面肿大,全身高热,出现红斑等症状,便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拿出一种叶子,让百姓煮水喝。

那些患者喝完后,症状很快就减轻了许多。

但是,由于患者太多,药材很快就用完了。

于是,孙思邈就发动百姓上山采药材,但是百姓大多不认识,因此常常会弄错。

孙思邈看到这种情况,就给百姓编了句口诀“叶大,色青,高三尺,夏月吃来,无肿赤”。

正是由于有了这句口诀,百姓去摘这个药材时便很少出错,这句口诀也就世代相传。

最后人们就把这个药材称为大青叶,也都知道这是用来治疗瘟疫的。

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能够用来治疗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等疾病。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

归肝,心,胃,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主治:用于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本品苦寒,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又入血分而能凉血消斑,气血两清,故可用治温热病心胃毒盛,热入营血,气血两燔,高热神昏,发斑发疹。

2、喉痹口疮,痄腮丹毒:本品苦寒,既能清心胃实火,又善解瘟疫时毒,有解毒利咽,凉血消肿之效。

3、西医诊为流行性感冒、急性咽炎、流行性腮腺炎属于风热表证者,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单纯性疱疹、皮肤化脓性感染、疱疹性口炎等属于热入营血、心胃火盛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用。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精品PPT课件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精品PPT课件

【性能】苦、甘,寒。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 为治乳痈之要药。 2.湿热淋证、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
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鱼 腥 草 《名医别录》
Herb of Heartleaf Houttuynia
【性能】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 如射干汤;普济消毒饮。 2.痰盛咳喘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孕妇忌用或慎用。
白 头 翁 《神农本草经》
Root of Chinese Pulsatilla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snsis (Bge.)Regel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 华北、华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本品气微, 味微苦涩;以身干、条粗长、整齐不碎、灰黄 色、头部有白绒毛者为佳。切片,生用。
【性能】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 1.热毒血痢 如白头翁汤。 2.疮痈肿痛 有解毒凉血消肿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外用
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泻痢忌服。
板 蓝 根 《新修本草》
Indigowoad Root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 干燥根。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等地。秋季 采挖。本品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以根长、 粗大、体实、粉性大者为佳。切片,生用。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1.概念: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或消除热毒 病证的药物。
2.特点:药性寒凉,清热之中更长于 Nhomakorabea毒。 3.应用:热毒所致的各种病证。如疮痈、丹毒、斑疹咽喉

清热解毒药ppt课件

清热解毒药ppt课件

金银花《新修本草》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连翘《本经》
来 源: 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生用, 处方用名:
连翘、青翘、连翘心、连翘壳、 连轺
连翘《本经》
连翘《本经》
连翘《本经》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临床应用: 1、咽喉肿痛
2、牙龈肿痛
配苦石寒膏,、入黄胃连经、, 升清麻胃火
山豆根《开宝本草》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已引起呕吐、 腹泻、胸闷、心悸等。 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 寒者慎用。
山豆根《开宝本草》
药理研究: 1、有抗癌作用。 2、抗溃疡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 3、对白色念珠菌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 4、有升高白细胞作用。抗炎作用。 5、抗心律失常作用。
大青叶《名医别录》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大青叶《名医别录》
同出一源
鉴别用药: 大青叶为十字花科菘蓝的叶; 板蓝根为菘蓝或马蓝的根; 青黛为菘蓝、马蓝或蓼蓝的茎叶加工品;
大青叶《名医别录》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大青叶:凉血消斑力强;主瘟毒发斑丹毒。 板蓝根:解毒利咽佳;主大头瘟毒,咽痛。 青黛:清肝定惊效著。主高热惊风抽搐。
白头翁《本经》
来 源: 为毛茛科植
物白头翁的干 燥根入药。生 用。 处方用名:
白头翁
白头翁《本经》
性味归经: 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本经》
白头翁《本经》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
射干鸢尾科植物
射干的干燥
根茎苦,寒。


肺经
清热解毒,
消痰利咽
①.热毒痰火郁
结,咽喉肿痛
②.痰盛咳喘
煎服,3-10g苦寒,
脾虚便
溏者不
宜使
用,孕
妇慎用
白头翁茛科植物白
头翁的干燥
根苦,寒。


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①.热毒血痢
②.阴痒带下
煎服,9-15g虚寒泻
痢忌服
马齿苋酸,寒。


肝,大肠经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止痢
①.热毒血痢
②.痈肿疔疮,
丹毒,蛇虫咬
伤,湿疹
③.崩漏,便血,
痔血
④.湿热淋证、
带下
脾胃虚
寒、肠
滑作泄
者忌服
贯众鳞毛蕨科植
物粗茎鳞毛
蕨的带叶柄
基部的干燥
根茎苦,微寒,
有小毒。


肝、胃经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杀虫
①.时疫感冒,
风热头痛,温毒
发斑
②.衄血、吐血、
便血、崩漏
③.多种虫疾
④.痄腮,疮疡
肿毒
⑤.烧烫伤,妇
人带下
煎服,5-10g。

杀虫
及清热解毒宜生用;
止血宜炒炭用。

外用
适量
有小毒
用量不
宜过
大。


用时忌
油腻。

脾胃虚
寒及孕
妇慎
用。

尤善治
崩漏下
血。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具有对于热毒的清解及与热毒相关病证治疗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①疮痈肿痛(疮痈:[西医]由细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长在体表称为外痈/发生部位命名,例如乳上为乳痈;长在体内以发生部位命名,例如在肺为肺痈、在肝为肝痈,在肠为肠痈)②温热病③痢疾、咽喉肿痛,④水火烧伤烫伤,毒蛇毒虫咬伤、癌症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类似于热毒的表现)温热病系——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疮痈肿痛系——鱼腥草(肺痈)、蒲公英(乳痈)、紫花地丁(疔疮)、土茯苓(梅毒/解汞毒)、熊胆、野菊花、红藤(肠痈)、败酱草(肠痈)【发散风热药】牛蒡子、菊花、升麻【清热泻火药】栀子、夏枯草【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热毒咽喉肿痛系——山豆根、射干、马勃【发散风热药】牛蒡子【清热解毒药温热病系】板蓝根、大青叶热毒痢疾系——白头翁、马齿苋、鸭胆子【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黄连为主(兼)①清热泻火:㈠温热病气分热证㈡脏腑杂病的脏腑热证②清热凉血:㈠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㈡杂病中的血热妄行的出血证---------------------------------------------------------------------------------------------------------------------------【发散风热药】牛蒡子、菊花、升麻【清热泻火药】栀子、夏枯草【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水牛角、玄参【清虚热药】白薇、胡黄连以上也均属于清热解毒药==========================================================================性味:甘寒类、苦寒类治疗热毒证(较重)——甘寒类(真实滋味)药物剂量可大一些(20-30克,或者更大)不容易伤胃,易服用,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比较高;苦寒类因易伤胃,易伤阳,易出现不良反应,剂量不能盲目用太,需谨慎==========================================================================配伍原则:温热病+发散风热药治温热病的卫分阶段+清热泻火药治温热病的气分阶段+清热凉血药治温热病的营血阶段++++++++++++++++++++++++++++++++++++++++++++++疮痈因热毒炽盛引起的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疡肿——《内经》(因热毒炽盛的同时还有瘀血阻滞,所以才有局部的红肿,红肿以后才可以出现脓血)+活血化瘀药,有利于消肿止痛++++++++++++++++++++++++++++++++++++++++++++++痢疾+行气药(木香、枳壳、枳实、薤白)/(当归)活血药有利于里急后重和便下脓血症状的缓解++++++++++++++++++++++++++++++++++++++++++++++咽喉肿痛①热毒咽喉肿痛[重点]+配伍清热泻(肺胃热邪)火药肺胃热毒炽盛,尤其指胃经;红肿疼痛明显,影响吞咽、呼吸,甚至溃烂流脓热毒咽喉肿痛②外感风热[辅助]+疏散风热药疏风热利咽喉风热犯肺、门户不利,郁结于咽喉[症重]③阴虚火旺[辅助]+滋阴降火药足少阴肾经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循咽喉而上亦可导致咽喉的肿痛[症重]==========================================================================归经:疮痈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基础)同时结合脏腑、经络,疮痈的部位来确定归经++++++++++++++++++++++++++++++++++++++++++++++温热病气分阶段以肺胃为主营血阶段以心肝为主++++++++++++++++++++++++++++++++++++++++++++++痢疾归大肠++++++++++++++++++++++++++++++++++++++++++++++咽喉肿痛咽喉为肺胃的门户==========================================================================疮痈三步曲①消散阶段——清热解毒药为主+活血散结止痛药,促进红肿热痛的消除②化脓阶段——消散阶段未愈或没有得到控制,形成脓液,此时托脓外出(排脓)+排脓药/芦根、天花粉、白芷㈠药物局部腐蚀,即为蚀疮排脓㈡切开引流③敛疮生肌——待脓液干净后,需补益正气基础上+敛疮药敛疮生肌,此阶段依然存在一定邪毒,清热解毒(较次要)仍需使用===============================================================================因热毒炽盛引起的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疡肿——《内经》金银花甘,疗痈无对,未成则散,已成则溃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板蓝根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大头瘟毒大青气寒,伤寒热毒,黄汗黄疸,时疫宜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即从大青叶当中来加工制取青黛的工艺过程青黛味咸,能平肝木,惊痫疳痢,兼除热毒===============================================================================用于风热感冒和温热病的各个阶段,初期卫分阶段为主+++++++++++++++++++++++++++++++++++++++++用于病毒性感冒、感染性、病毒性疾病善用于妇科病的出血证(对子宫有很强的收缩性,有利于止血,【除全身性止血疗效外,还有局部机械压迫作用】),例如血热的崩漏,月经因而驱虫慎用或不用!贯众微寒,解毒清热,止血杀虫,预防瘟疫蕺(jí)菜(鱼腥草)微寒,肺痈宜服,熏洗痔疮,消肿解毒蒲公英苦,溃坚消肿,结核能除,食毒堪用紫花地丁,性寒解毒,痈肿疔疮,外敷内服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残茎和须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生用土茯苓平,梅毒宜服,既能利湿,又可解毒熊胆粉——人工驯养棕熊/黑熊,引流其胆汁提取精炼熊胆味苦,热蒸黄疸,恶疮虫痔,五疳惊厥菊花味甘,除热祛风,头晕目赤,收泪殊功秋、冬二季采收,除去侧枝,截段,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故事学中药--清热药之清热解毒药11. 金银花据说很久以前有个村子里,住着一对老年夫妇,开个小药铺,日子倒也过得去。

老俩口有个独生女儿,心灵手巧、眉清目秀。

姑娘爱戴金色和银色的花朵,人们便顺口儿叫她"金银花姑娘"。

金银花姑娘长到十六岁的时候,能做一手好针线,还学会了诊病配药。

有一年闹瘟疫,得病的人上呕下泻,吃药也没用,不到一天,就会死去。

于是大家都心神不定,十分担忧。

金银花姑娘见了,日吃不香,夜睡不着,对他爹说:"救灾治病是我们的本分,还是想办法救百姓吧。

"她爹听了,便写了很多红纸招贴:"我家专治瘟疫,贫困者送诊给药。

"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招贴。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扬开了。

三乡五里外的人都来诊病讨药,店堂挤得满满的。

金银花姑娘不分白天黑夜地给人们诊病配药;不到半月,所有得病的人都好了。

从此,金银花姑娘的名字,也传得远近都知道了。

不久,有个大户知道了金银花姑娘,便托人给傻瓜儿子说亲。

金银花姑娘不愿意,她想嫁个情投意合有本事的小伙子。

可是,穷人家哪能拧得过大户家,金银花姑娘还是被迫嫁到他家去了。

金银花姑娘出嫁后,终日啼哭,饭不吃,茶不喝,身体一天天地瘦了。

这事被一个坏蛋知道了,心里就打开了坏主意,想勾引金银花姑娘。

坏蛋找着姑娘的丈夫傻小子,说:"你媳妇得了一种疾病,我家里有一祖传秘方,只要她一看,连药都不吃就会好的!"傻小子拿着秘方高高兴兴地回家,交给金银花姑娘。

姑娘一看,越加哭得厉害。

原来药方上画了一大堆牛屎,牛屎上插了一把金银花,旁边又写着: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

可惜金银花;落到傻瓜家。

金银花姑娘越哭越伤心,从天黑一直哭到天亮,第二天就悄悄地回了娘家。

坏蛋仗着自己父亲是县官,有钱有势,横行霸道。

他知道金银花姑娘回家,便派人在半路等着。

持姑娘到时,强拉硬扯地把姑娘拉上轿去,叫人抬起直往家里奔。

金银花姑娘啼啼哭哭,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一到坏蛋家,只见坏蛋弯着腰,嘻皮笑脸地来拉她。

金银花姑娘气极了,"啪啪"两个嘴巴,又"呸"地吐了一口,然后一头撞在石柱上死了。

消息传遍了全村,人们为了报答金银花姑娘给大家治病的恩情,将姑娘埋在风景最好的地方。

不久,在她的坟上长出许多金黄色和银白色的花朵,鲜艳秀丽,清香扑鼻,人们都说是金银花姑娘变的。

大家锄草,浇水,并给它取了个名儿叫做"金银花"。

第二年,村子里很多人害了眼病,男的不能下地,女的不能推磨。

有一夜,人们梦见了金银花姑娘,她对大家说:大叔大婶听得清,金银花能治百病;大叔大婶听得清,金银花能治眼病。

从那时起,人们就把金银花当成药材。

夏天小孩子喝了用它熬的水,就不生疖子,不生痱子。

害眼病的用金银花熬的水洗一两遍就好。

2. 蒲公英从前,有一个老员外,家中有一位二十八岁的小姐.一次,小姐不幸患了乳疮,乳房又红又肿,她怕难为情,不敢向父母说明,时间一长,病情更严重了.一天,丫环偷偷告诉了老夫人,老夫人心想:年轻轻的竟患此症,其中必有原因.于是,老夫人不仅不给小姐请医诊治,反而把小姐臭骂了一顿..这天夜里,小姐越想越伤心,便萌生了死的念头,她独自走出房门,来到一条小河边,一咬牙,纵身跳了下去.小姐刚跳入河中,正巧附近河面上趁月色撒网捕鱼的渔家父女,渔主姓蒲,女儿叫公英,姑娘见有人跳河,便纵身跳入河中,把小姐救到船上.姑娘找出自己的衣服替小姐换.换衣时,姑娘发现她生了奶疮,便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并问有没有办法治好,父亲沉思了一下,悄悄对女儿耳语了一阵.第二天一早,公英按父亲吩咐,从附近山上挖来了有锯齿长着白绒绒球似的野草,熬成药汤,让小姐连服数剂,并把鲜药捣烂后敷于患处.几天后,小姐的奶疮居然消失了.再说,老夫人见女儿离家出走一直未归,后悔莫及,派了家丁四出寻找,总算在船上找到了小姐.当老夫人知道小姐被渔家姑娘救起并将她的病治好的事情后,万分感激,执意要送给渔家贵重礼物,但他们不但不收,反而给老夫人留下了许多药草. 为了纪念这一对渔家父女,老员外便将渔夫的姓和其女儿的名连在一起,给这种药草起名叫"蒲公英"~~~~~~~~~~~~~~~~~~~~~~~~~~~~~~~~~~~~~~~~~~~~~~~ ~~~~~~~~~~~~~~~~~~~~金银花功效与作用:一是抗菌及抗病毒。

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伤寒、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以及流感病毒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二是有增强免疫的功能。

金银花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三是抗炎、解热。

金银花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对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

金银花饮片大致可分为生药、炒药、炭药3种。

这3种制品的性味和功效有差别,在应用上也各有擅长。

生药是把鲜品金银花经过日晒、阴干或烘烤等方法而获得的干品,也指鲜品金银花。

生药味甘微苦,性寒,善清解上焦和肌表之毒邪。

可用于温病初期,常与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等同用,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力。

主要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者,代表方如“银翘散”。

还可用于痈疽疔毒,金银花自古有“疡科之圣药”之称。

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合用,能增强解毒消肿作用。

对于痈疽疖毒,红肿疼痛,无论溃脓还是未溃脓者,使用金银花(用量宜重)均能起到极佳效果。

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饮”等。

金银花的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花和藤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亦有效。

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叶煎剂比花煎剂作用强。

若和连翘合用,抗菌范围还可互补;与青霉素合用,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这可能是在抑制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的作用。

有人认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主要的抗菌有效成分。

2.抗炎和解热作用: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0.25g/kg,能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脚肿。

另有报道金银花注射液30-40g /kg能减轻蛋清性脚肿程度。

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8g/kg,2次/天,连续6天,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也有明显抗渗出和抗增生的作用。

早期报道金银花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但用霍乱菌苗、马铃薯杆菌、枯草浸液等给家兔耳静脉注射,致热,未证实金银花煎剂5g/kg灌胃有退热作用,认为这可能和使用的金银花制剂、剂量或家兔的耐受性不同有关。

3.加强防御机能作用:金银花煎剂稀释至1:1280的浓度,仍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小鼠腹腔注射金银花注射液,也有明显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4.中枢兴奋作用:经电休克、转笼等多种实验方法证明口服绿原酸后,可引起大鼠、小鼠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其作用强度为咖啡因的1/6,二者合用无相加及增强作用。

5.降血脂作用:大鼠灌胃金银花2.5g/kg能减少肠内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

体外实验也发现金银花可和胆固醇相结合,但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治疗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未观察到有降血脂和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6.抗内毒素:用鲎试验法测定内毒素含量,300%金银花(忍冬)注射液以1:2-1:64稀释,体外试验无论用凹片法或试管法,均明显降低试液中的内毒素含量,其中1:2-1:8的稀释管与阴性对照管一样呈液态,阳性对照呈凝胶状。

金银花(忍冬)蒸馏液6g/kg静脉注射,对绿脓杆菌内毒互2.8mg/kg静脉注射引起的兔体温下降及白细胞数下降有对抗作用,金银花(忍冬)蒸馏液7.5g/kg或注射液2.5g/kg腹腔注射,对绿脓杆菌内毒素65mg/kg腹腔注射的小鼠有保护作用,减少小鼠死亡率。

7.其它作用:曾有体外筛选实验报告金银花的水及酒浸液对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金银花提取物口服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轻度预防效果。

口服大剂量绿原酸能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及胆汁分泌。

绿原酸及其分解产物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此外,绿原酸还能轻微增强肾上腺素及其去甲肾上腺素对猫和大鼠的升压作用,但对猫的瞬膜反应无影响。

蒲公英功效与作用:1、清热解毒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

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

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蒲公英的作用:1、抗菌:50%鲜草汁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4对奥杜盎小孢子菌许兰黄癣菌,红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肿瘤: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种后11~20天给药有抑瘤作用,对接种后的1~10天给药无效,其抗肿瘤作用类似香菇多糖,是通过免疫机制实现的。

另外,本品还有抗胃溃疡、利胆、保肝等作用。

蒲公英用途: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a.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b.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c.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

2,利湿: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

蒲公英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