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7.doc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专题专题)附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专题一、单选题1.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的心理学派是( )。
(统考2019研)(A)机能主义(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2.1967年《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作者是( )。
(统考2016研)(A)斯滕伯格(B)布鲁纳(C)奈塞尔(D)西蒙3.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
(统考2014研) (A)认知科学(B)神经心理学(C)认知神经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4.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统考2013研)(A)管理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工程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5.科学心理学内涵最妥当的表述是( )。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A)对潜意识的实证揭示(B)对人类行为的实证探讨(C)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D)对社会事件与社会活动资料的搜集6.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是( )。
(北京大学2011研)(A)斯金纳(B)华生(C)班杜拉(D)霍尔二、简答题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8.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9.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10.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11.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在学过本章之后,你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12.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在心理学的产生中有什么作用?13.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14.简要说明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15.什么是观察法?它有何优缺点。
(统考2018研)16.简述心理学的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和其优点与缺点。
并举例加以说明。
(华中师范大学2014研)17.简述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在心理学研究报告中,阐明研究所使用的被试、仪器设备和实验程序等情况的部分属于( )。
(2014年)A.引言B.方法C.结果D.讨论正确答案:B解析:引言包括提出问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
方法部分要介绍研究是如何展开的,包括对被试、仪器、材料和实验程序等。
在结果部分对数据的收集过程及所使用的统计或数据分析处理进行总结。
在讨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并解释研究结果的意义,特别要解释与研究者的初始假设有关的结果。
本题为常识题,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一定要牢记。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2.在“交通信号灯亮度对汽车驾驶员辨别信号灯所需时间的影响”的实验中,信号灯亮度和驾驶员辨别时间分别是( )。
(2018年)A.自变量、因变量B.因变量、自变量C.自变量、控制变量D.因变量、控制变量正确答案:A解析: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独立变量,它是实验者在研究问题、实施实验时有意加以选择和操纵的变量。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依从变量,它是研究者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映和表现,它随着自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交通信号灯的亮度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因而为自变量;驾驶员辨别信号灯所需的时间是研究者要观察的指标,因而为因变量。
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是指实验研究中除所规定的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此题考查的是基本概念,学生应注重理解。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3.为了研究儿童看电视与其阅读技能发展的关系,某心理学家分别以6、7、8、9岁四组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他们6个月看电视的平均时间。
随后,心理学家让这些儿童参加了相同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测试,积差相关结果如下表所示:如果要考察看电视时间对阅读理解的影响,把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划分成三种水平,而年龄变量又不是研究所关注的,则恰当的实验设计是(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概述)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概述)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著作是( )(2009.32)A.《定量分析手册》B.《心理学大纲》C.《实验心理学》D.《心理物理学基础》正确答案:C解析:1901年,铁钦纳出版了《实验心理学》,190l到1903年,又先后出版了《学生的定性分析手册》《教师的定性分析手册》和《定量分析手册》。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概述2.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 )(2010.32)A.费希纳B.赫尔姆霍茨C.斯金纳D.韦伯正确答案:C解析:斯金纳最先开始单被试实验。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概述3.第一位用实验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现象的学者是( )(2013.32)A.冯特B.艾宾浩斯C.铁钦纳D.巴甫洛夫正确答案:B解析: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开创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概述4.根据波普尔(K.R.Popper)的证伪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3.36)A.如果理论被实验证实,则该理论是正确的B.如果理论被实验证伪,则该理论不一定正确C.如果理论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一定是错误的D.如果理论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不一定是错误的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波普尔的证伪观点,科学理论的预测,往往非常具体,而越具体就越容易错误。
在心理学研究中,无法穷尽一切证据证明一个观点的正确性,如果找到一个否定这个观点的证据,那么该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概述5.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2014.32)A.韦伯B.费希纳C.缪勒D.赫尔姆霍茨正确答案:B解析:费希纳最早提出心理物理法,将心理学与物理学相联系。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7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7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以下选项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的是( )。
A.眼睛调节B.线条透视C.空气透视D.纹理梯度正确答案:B,C,D解析:单眼视觉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物体深度的线索。
单眼线索主要有: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运动视差、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透视、相对大小、颜色分布。
知识模块:知觉2.下列关于选择性注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
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B.按照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C.按照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仅仅在输入的物理特征水平上操作D.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晚期选择模型正确答案:A,B,C解析: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该理论认为过滤器根据刺激的物理特征进行选择,如位置、颜色等。
过滤器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信息要么被全部识别,要么根本得不到加工。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3.视敏度一般可以分成( )。
A.最小可见敏度B.最小间隔敏度C.游标敏度D.可视度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4.思维的特征包括( )。
A.概括性B.间接性C.对经验的改组D.直观性正确答案:A,B,C解析:思维的特征包括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心里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组。
知识模块:思维5.知觉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加工形式,下列关于自上而下加工的描述有(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多,需要越少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E.也称之为概念驱动加工正确答案:C,D,E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6.词中蕴含的信息包括A.语音B.语义C.构词法D.句法正确答案:A,B,C,D解析: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可以把儿童作为被试的实验研究选题是( )。
(2015年)A.延迟满足B.习得性无助C.长期感觉剥夺D.长期恐怖情绪诱导正确答案:A解析:在心理学研究中要保护被试免受伤害。
习得性无助、长期感觉剥夺、长期恐怖情绪诱导实验都会对儿童造成伤害,违背了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中保护被试免遭伤害的原则。
在延迟满足实验中,不管儿童做什么样的选择,都不会对儿童造成伤害。
本题是常识题和细节题,需考生对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要熟悉。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2.在“不同情境下幼儿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中,“不同情境”是( )。
(2017年)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正确答案:A解析:自变量是研究中有意加以选择和操纵的变量。
因变量是研究者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映和表现,它随着自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额外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研究中除所规定的自变量之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题干中不同情境属于自变量,延迟满足属于因变量。
本题需考生熟记各种变量的含义,并具备识别各种变量的能力,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变量是考试的高频考点,考生应熟记其含义,灵活运用。
注意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3.某公司欲考察广告的类型(报纸广告、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对其产品销售量的影响。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分别抽取1000名被试进行调研。
该研究中的城市规模属于( )。
(2015年)A.刺激变量B.被试变量C.控制变量D.任务变量正确答案:C解析:在实验中,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但会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额外变量。
由于在实验中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所以额外变量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城市规模不是我们要研究的因素,但是它会对我们的研究产生影响。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17(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1885年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是( )。
A.詹姆斯B.费希纳C.斯蒂文斯D.艾宾浩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2.关于某种特殊条件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可检测的预测叫做( )。
A.推论B.数据C.外化解释D.假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3.各种可以操纵量和质的变化的刺激,一般称为( )。
A.课题变量B.环境变量C.被试变量D.暂时的被试变量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4.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
A.匹配法B.平衡法C.排除法D.恒定法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5.序列反应时任务应用哪种反应时技术推出内隐学习的发生?( )。
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速度一反应权衡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6.斯腾伯格(S.Sterberg)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加法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C.简单反应时法D.选择反应时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7.在用最小变化测量阈限的实验中,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可以判定被试存在( )。
A.练习误差B.习惯误差C.期望误差D.疲劳误差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8.有可能产生动作差误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是( )。
A.最小变化法B.阶梯法C.恒定刺激法D.平均差误法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9.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
A.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B.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10.在低亮度环境下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称为(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_真题-无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总分300,考试时间180分钟)单选题1. 1.第一位用实验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现象的学是()。
(2013年)A. 冯特B. 艾宾浩斯C. 铁钦纳D. 巴甫洛夫2. 2.在实验中,如果被试在自变量各个水平上的因变量作业成绩都很高且无法明显差异,说明实验存在( )。
(2018年)A. 霍桑效应B. 晕轮效应C. 地板效应D. 天花板效应下表为一个考察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
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
3. 3.该研究最恰当的实验设计是( )。
(2016年)A. 被试内设计B. 被试间设计C. 嵌套设计D. 事后回溯设计4. 4.根据所列结果,该实验可能存在( )。
(2016年)A. 交互作用B. 易化作用C. 抑制作用D. 强化作用5. 5.根据所列结果,还应考虑实验可能存在( )。
(2016年)A. 霍桑效应B. 安慰剂效应C. 地板效应D. 天花板效应6. 6.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2014年)A. 2×3设计B. 1×3设计C. 2×2设计D. 3×3设计7. 7.根据波普尔(K.R.Popper)的证伪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3年)A. 一个理论如能被实验结果证实,则该理论一定是正确的B. 一个理论如能被实验结果证伪,该理论也不一定是正确的C. 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一定是错误的D. 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该理论也不一定是错误的8. 8.在选择因变量的测定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其()。
(2011年)A. 稳定性、客观性、可辨别性B. 恒定性、数量化、整体性C. 情景性、整体性、可辨别性D. 客观性、数量化、组织性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回答:9. 9.这种设计属于(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7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7(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 )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分数:2.00)A.图形B.封闭性C.刺激间的关系√D.以上都对解析:3.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世之时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努力。
其中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
他们是( )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 )则首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
(分数:2.00)A.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B.费希纳艾宾浩斯冯特C.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D.冯特艾宾浩斯费希纳解析:4.进行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分数:2.00)A.操纵自变量√B.测量因变量C.控制无关变量D.增加实验被试解析:5.不能排除成熟等因素影响的设计是( )。
(分数:2.00)A.单组前后测设计√B.时间序列设计C.双组前后测设计D.双组后测设计解析:6.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本模式为( )。
(分数:2.00)A.R X O 2 R O 2B.R O 1 X O 2 R O 3 O 4√C.O 1 X O 2…………… O 3 O 4D.O 1 O 2 O 3 O 4 X O 5 O 6 O 7 O 8………………………… O 9 O 10 O 11 O 12 O 13 O 14 O 15 O 16解析:7.如果自变量是连续的量的变化,则要求所选自变量的检查点,一般( )为宜,只有这样,才能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
试卷7
一、单项选择题
1 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可证实
(A)两种记忆说
(B)加工水平说
(C)多贮存模型
(D)工作记忆理论
2 詹金斯和达伦巴赫(Jenkins&Dallenbach,1924)进行了“睡眠记忆”的实验,结果发现学习后立即睡觉比继续进行日常活动,对学习项目的保持量要高。
该研究支持遗忘的
(A)衰退说
(B)动机说
(C)干扰说
(D)提取失败说
3 采用双任务操作范式研究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说明中央执行系统具有
(A)协调功能
(B)转换策略的功能
(C)选择性注意功能
(D)操纵注意资源功能
4 巴德利(Baddeley,1966)考察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的转换策略的功能采用的范式是
(A)双任务范式
(B)点探测范式
(C)线索提示范式
(D)随机生成任务范式
5 “物体决定任务”通常用来研究
(A)前瞻记忆
(B)内隐记忆
(C)外显记忆
(D)元记忆
6 测量内隐记忆的加工分离程序试图分离
(A)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
(B)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
(C)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D)完全加工和部分加工
7 科瓦维拉什维利(Kvavilashvili)以成年人为被试研究前瞻记忆。
被试被独自一人留在实验室中执行一个实验任务,为了“在他们的测试期间保证安静”,拔掉了房间里的电话,并要求被试在5分钟的测试时间结束后重新挂好它。
此时,前瞻记忆任务为被试是否记得把电话挂起来。
该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自然法
(B)实验法
(C)情境模拟法
(D)访谈法
8 在前瞻记忆的研究中,进行中任务和靶事件加工类型一致时,前瞻记忆的表现好于不一致时。
这一现象称为
(A)TAP效应
(B)情境依存性效应
(C)状态依存性效应
(D)编码特异性效应
9 既可以考察对单词,也可以考察对图片、脸谱等材料的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是
(A)错误联接范式
(B)联想研究范式
(C)KK范式
(D)误导信息干扰范式
10 提取诱发遗忘研究通常采用的实验范式是
(A)单字方法
(B)字表方法
(C)提取练习范式
(D)自由回忆实验
11 定向遗忘效应产生时
(A)TBR的成绩显著高于TBF的成绩
(B)RR的成绩显著高于CR的成绩
(C)对Rp-样例的回忆率显著低于对Nrp样例的回忆率
(D)对Rp+样例的回忆率显著低于对Nrp样例的回忆率
12 学习一组刺激后,要求被试按照刺激呈现的顺序依次将呈现的刺激回忆出来。
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
(A)系列回忆法
(B)再认法
(C)自由回忆法
(D)对偶联合法
13 华生的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采用的情绪的研究方法属于
(A)形容词检表法
(B)时间抽样法
(C)情绪诱导法
(D)刺激一反应法
14 可以操纵情绪状态以探讨情绪和其他心理变量间关系的情绪研究方法是
(A)形容词检表法
(B)时间抽样法
(C)情绪诱导法
(D)刺激一反应法
15 情绪的主观体验的测量方法主要是
(A)量表法
(B)生物反馈技术
(C)情绪识别技术
(D)情境模拟技术
16 通过耳麦给被试两耳同时放音,在放音的过程中要求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某只耳朵听到的声音。
结果表明,对于追随耳的信息,被试能够很好地复述,而对于非追随耳的信息,被试的回忆效果很差。
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从法文改为德文、英文或拉丁文,被试也觉察不到这种变化,即使把录制语文材料的磁带倒过来放,他们也不知道。
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注意理论是
(A)衰减理论
(B)晚期选择理论
(C)资源有限理论
(D)过滤器理论
17 使被试的注意指向一个信息源,而实验者评估的则是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的加工过程,以此来研究注意的某些特征。
这种实验范式是
(A)搜索范式
(B)双任务范式
(C)过滤范式
(D)提示范式
18 某个目标刺激在某个位置呈现后400毫秒在同一位置呈现和在其他位置呈现,被试的反应时不同,前者慢于后者。
这种现象是
(A)注意瞬脱
(B)注意分散
(C)返回抑制
(D)非注意盲视
19 当N次实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实验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会变慢,这种现象是
(A)注意瞬脱
(B)注意分散
(C)返回抑制
(D)负启动
20 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这种注意研究的范式是
(A)整体一局部范式
(B)双任务范式
(C)双侧任务范式
(D)提示范式
21 在ERP的各种成分中,通常被作为指标的成分是
(A)P1
(B)P2
(C)N2
(D)P3
22 测量生理活动的变化或异常引起的血氧含量变化的技术是(A)事件相关电位
(B)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C)脑磁图
(D)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
23 双手调节器通常用来研究
(A)注意分配
(B)情绪特性
(C)思维特征
(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二、多选题
24 无意识知觉研究的范式有
(A)Stroop效应范式
(B)错误再认范式
(C)排除测验范式
(D)空间线索范式
25 在无觉察知觉的研究中,控制自变量的方法有(A)通过注意分配控制意识
(B)通过刺激条件控制意识
(C)通过情绪调整控制意识
(D)通过反应方式控制意识
26 下列选项中,支持知觉间接性观点的是
(A)“视崖”知觉实验
(B)三维图形知觉测验
(C)不可能图形
(D)知觉恒常性实验
27 加工水平说的实验证据包括
(A)自我参照效应研究
(B)产生效应研究
(C)保持复述效果研究
(D)系列位置效应的研究
28 证明表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有(A)点探测实验
(B)心理扫描实验
(C)Stroop实验
(D)心理旋转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