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养正气是中老年人健康之本

合集下载

人抗衰老的关键在于养正气

人抗衰老的关键在于养正气

人抗衰老的关键在于养正气《黄帝内经》说人生有五大阶段:生、长、壮、老、已。

人出生以后,经历成长、强壮阶段,然后步入衰老;衰老会带来疾病,产生病痛。

什么是衰老的关键呢?我们又要如何延缓衰老?《黄帝内经》也讲到人从出生到年老身体变化的情形。

十岁血气运行已通畅,喜欢跑;二十岁血气开始旺盛,喜欢快步走;三十岁血气运行达到巅峰,肌肉强壮;四十岁血气从巅峰开始转弱,面色不如从前,出现白头发;五十岁肝气开始衰弱,眼睛老花;六十岁心气开始衰弱,容易忧郁悲伤,血气运行不甚通畅,喜欢躺;七十岁脾气虚弱,皮肤干;八十岁肺气衰弱,容易讲错话;九十岁肾气枯竭,一百岁五脏都虚,最后走向人生终点。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气”的衰弱是衰老的关键四十岁以后,人进入衰老阶段,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这是人生的转捩点。

什么是决定衰老的关键呢?那就是“气”的衰弱。

我们看小孩与老人,行为上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小孩动个不停,你要叫他乖乖坐三分钟都不容易,他精力充沛,很少打哈欠;反观年长的人就容易疲累,常常打哈欠,有时看看电视就睡着了。

台湾有句俗语说的很传神:“小孩身体有三把火”,“火”就是中医讲的气,西医讲的能量;因为小孩的能量有三把火,所以精力旺盛,好像用不完似的;而老年人的能量可能只剩一把火,能量不够,当然容易疲倦。

人体气(能量)的中心人体的细胞就像化学工厂,日夜不断地进行化学反应,能量的供应需要源源不断。

能量(气)愈旺盛,细胞愈有活力,人就愈年轻;能量(气)愈衰弱,细胞活力愈差,人就愈衰老。

所以人衰老的关键因素就是能量(气)的衰弱。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那么人体有没有能量(气)的中心呢?我们刚才讲“小孩身体有三把火”,这三把火就是人体的能量(气)中心。

道家修炼讲气的中心是“丹田”,在小腹部位;中医讲气的中心是“命门”,就是肾间动气。

气(能量)是无形的,眼睛看不到,丹田与命门也是无形的,没有实质(有形)的脏器,但有它的位置。

中医认为养生的根本在于"内养正气"

中医认为养生的根本在于"内养正气"

中医认为养生的根本在于"内养正气"
人对于自然并不是无能为力,身体的疾病往往是可以很好地预防,传统中医认为只要五脏元真(真气)充实,营卫通畅(指人的周身内外气血流畅),则抗病力强,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即能有和谐健康。

因些四季养生保健的最根本的宗旨在于“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内养正气”是中医养生的最为根本,任何一种中医养生之道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在保养正气。

保养正气就是要保养机体的精、气、神。

人体诸气得保,精和神自然得到充养,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也得到保障,即“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外慎邪气”是中医所要警告我们外界的一切都是致病的因子,要预防必须要“治未病”,做到预防疾病、有病早治、生活要节制等各方面来调摄养生。

中医认为,邪气刚入于人体之表,应当即时治之,“勿使九窍闭塞,如此则营卫调和”,病邪就不会由表入里,病势也就不会由轻变重而损害正气,是养生祛病益寿之妙法。

所谓的外慎邪气另一所指是对自我的生活应要重节制,忌“贪”字。

如:起居有常,起卧有及时雨,不贪睡,坚持身体的锻炼,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衣服打扮以舒适为宜,并根据气候变化而增减衣物,不应天气寒冷而保暖过度,也不应天热贪凉而少着也罢;在饮食上要做到五味适中,五谷相配,饮食应随四时而变,忌贪饮食暴食或偏食;在心理健康方面,应要注重情操的陶冶,坦然地对待事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良好的心态能够改善身体的状况,防止身体及心理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正气的功能主治为

中医学正气的功能主治为

中医学正气的功能主治为正气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关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正气具有调节、促进和维护机体健康的功能,对于预防、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医学正气的功能主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正气在中医学中被视为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

阴阳平衡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指的是人体内外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

正气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可以促进阴阳之间的相互调节,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二、提升免疫力正气对于免疫系统的调节和提升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正气的增强可以增加人体的抵抗力,抵御外界的侵袭和病毒的侵害。

正气可以促进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增强白细胞的活性,改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三、促进新陈代谢正气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产物的正常运转。

正气的疏通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增强排毒功能,保持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常。

正气的升发作用可以提升人体的能量水平,调理内脏器官,促进新陈代谢的平衡。

四、平衡情绪正气对于人体情绪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中医学认为,情绪的失衡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气的调节作用可以稳定人体的情绪,预防情绪过度激动和情绪失衡引起的病理变化。

正气的升发作用可以提升人体的精神状态,增强人体对心理和生理刺激的适应能力。

五、预防疾病正气的调和作用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正气的增强可以使人体更加健康,降低患病的风险。

正气可以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加强身体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侵袭。

六、辅助治疗疾病正气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辅助治疗中。

正气的调和作用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和恢复,加快疾病的治疗进程。

正气可以提升人体的自愈能力,增强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中医学正气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升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平衡情绪、预防疾病和辅助治疗疾病的功能主治。

中医养生保健学包括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学包括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学包括内容就是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周围外界环境,使人体与自然环境协调,这是养生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顺应自然:就是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周围外界环境,使人体与自然环境协调,这是养生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调摄精神:“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

--- “适度”是关键既要保持思想活动的健康,又要防止内在精神刺激因素的产生。

总之要培养乐观的情绪、坦荡的胸怀。

3)保养正气: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八、养生二十宜1)发宜常梳:每日早晨梳发数十次,可以疏风散火,明目清脑。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常梳发则可促进肾功能,使全身得益。

2)面宜多擦:每晨洗脸后,用双手搓擦面部七八次,可焕发精神。

早晚再用中、食指揉太阳穴、枕骨下风府穴、后颈部两侧风池穴各十余次,对预防感冒有特效。

3)目宜常运:经常旋转活动眼球大有益。

可先从左而上再至右而下,反复七八次;再从右而上至左下,如法运转眼球,然后闭目少息再睁开,则视觉明朗。

4)耳宜常弹:用两掌分别紧压左右耳门,以中指和食指相扣,弹击后脑勺作咚咚声,弹击七八次后两掌离开耳门一次,如此行三四遍后则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5)舌宜舔腭:舌尖平时宜有意无意地常添上腭,可促使津液的分泌。

中医认为口津是舌上之水,人身之宝,又是一种消化酶,故要求津宜数咽,不得随意吐掉。

6 )齿宜数叩:叩齿就是上下牙叩咬作声,每晨行三四十次,可健牙龈,齿坚无疾。

7)便宜禁口:指大小便时应该闭嘴咬牙。

练武术及气功之人很重视此法,它既属内养功之一种,亦有固齿护龈的作用。

8)浊宜常呵:“不洁之气,甚于利刃”。

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中,进行吐故纳新的深呼吸,对健康有利。

9、体宜常动:“生命在于运动”。

不动则肌肉、组织、关节会发生“废用性萎缩”现象。

故人到中年应腰宜常伸、胸宜常挺、腹宜常收、肢宜常摇。

10)肛宜常提:常提肛对防治痔疮有效。

“存正气、通血管”百岁国医话健康长寿

“存正气、通血管”百岁国医话健康长寿

2022.0524祝您健康“存正气、通血管”百岁国医话健康长寿立夏是二十四节气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入夏后的第一个节气。

《历书》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标志着春天渐远,初夏伊始,此时,万物繁茂,绿树成荫,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正酣。

103岁高龄的国医大师、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阮士怡教授认为,许多中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在立夏时节需要顺应节气变化,保养心、脑与血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所谓“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就说明了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阮老指出:“心血管的健康是整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部分,心血管不健康,身体就不行了。

重点放在血管上,越早把血管弄通弄好,身体就不会有问题。

”可见心血管对人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而保护心血管健康关键在于一个“通”字。

〇 心血养护八字原则阮老指出:“心血管的健康是整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部分,心血管不健康,身体就不行了。

重点放在血管上,越早把血管弄通弄好,身体就阮士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心血管领域大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2014年被授予中国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从事心脏内科和心血管疾病研究70余载。

专家介绍◎ 李若楠2022.0525祝您健康不会有问题。

”可见心血管对人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而保护心血管健康关键在于一个“通”字。

阮老在多年临床经验中把一个“通”字贯穿到心血管养护上,结合独特的思考与创新,他把心血管疾病治疗概括为两大原则八个大字。

1.八字治则前四字——软坚散结软坚散结源自中医的治则治法,阮老将其推而广之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上的斑块属于积,斑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之积。

在20世纪,阮老就认识到心血管的斑块也属于一类实性积聚,可以用中医古籍上治疗瘤子、结节的方法来改变其形态,达到让其稳定、不至于破裂的目的。

斑块的脱落形成血栓是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胁,而软坚散结就是通过中药干预在斑块成形之前防止它出现,对于已经出现的斑块让它更加致密,附着在血管壁上,从而由不稳定状态变得稳定。

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谈养生

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谈养生

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谈养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语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祖国医学把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称为“正气”,凡一切致病因素足以造成发病条件的均称为“邪气”。

“正气”如何“存内”,才能达到“邪不可干”,是当今养生的目的体现。

1.“正气”如何“存内”,才能达到“邪不可干”。

疾病发生的机理较为复杂,归根到底,就是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出现某种程度的障碍,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再者就是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然而疾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仍是人体正气的不足。

如《素问·评热病论篇》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这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都强调了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正气旺盛,邪气就不易侵入,或虽有邪气侵犯,也不会发生疾病。

只有当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不足以抵抗外邪的时候,邪气才会乘虚而入,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发生疾病。

“正气”如何“存内”,才能达到“邪不可干”。

关系到人体素质的强弱,精神状态的好坏以及生活环境、营养和锻炼等。

素质虚弱除因疾病所引起外,往往与先天禀赋有关。

《灵枢·寿夭刚柔篇》指出:“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虽说人的禀赋在生理上有其差异性,对人体在发病中有一定的意义。

但如能加强后天之调养,再能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避其毒气”(《素问遗篇·刺法论》),这样还是可以达到不受邪气侵入的。

人的精神状态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正常活动。

从病因学来说,祖国医学十分强调内因在发病学上的主导地位,内因以人体正气为主,人体正气的强弱与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精神状态时刻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能,决定着正气的强弱。

如《灵枢·本脏篇》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保养元气 抗衰延年

保养元气抗衰延年解兆鼎【期刊名称】《中老年保健》【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1页(P41)【作者】解兆鼎【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健康、快乐、长命百岁,但这却是一个不容易达到的目标。

在养生的过程中,我认为只要元气足,则百病消,元气衰弱,就会疾病缠身。

我国古代医书中对“气”多有描述。

《医学初编》认为:“人之生死,全赖元气。

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

”《黄帝内经·素问》云:“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中医认为“治病求本”,疾病的治疗需要找到根源,科学地进行扶正气(保元气)、平阴阳、调脏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养生亦如是,要想实现长久健康,应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补充元气的养生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拥有健康的人生。

元气是中医的一个概念。

每个人的生命力是不同的,这个生命力是人体各个脏器功能的综合指标。

元气产生于生命形成的同时,来源于父母遗传,为人体健康之根本、生命的原动力。

人出生后,又得到后天水谷之精气的不断培育,这一点也格外重要,如此才能保持元气不断化生和旺盛。

即使是先天之气禀赋不足之人,若后天饮食调养合理,仍可有所弥补,使元气逐渐充足。

对于已经过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霜雨雪,也经受了各种慢性病的折磨,可以说都伤了元气。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过好金色晚年生活,就要补充元气,调和气血,治已病,防未病,平安快乐每一天。

我把自己养生保健的心得归纳为“三心、三笑、三要、三通”。

三心三心指自信心、自尊心和平常心。

有了自信心和自尊心,老年人就会意志坚定、做事认真,还要有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做基础,才能在养生方面取得成果。

而平常心可以让人与世无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才更有利于健康。

三笑一笑口常开,保持心情开朗,见人微笑,言谈先笑,处世多笑,则健康常在。

二笑对人生,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气不愁,微笑着面对,尤其是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更应该笑对人生。

艾灸扶阳固本恢复人体正气

艾灸扶阳固本恢复人体正气人与人是不同的,同样的饮食、同样的环境条件,有些人容易得病,有些人却没那么容易得病?又如,同是做治疗,有人副作用反应剧烈、痛苦不堪,有人却反应比较轻,医生或者护士则强调这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造成的;我想,一个人容易得病与否、反应强烈与否,应该是与个体差异性有很大关联。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黄帝内经》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身体内的正气与邪足,在互相砥砺的过程中,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最终一方胜于另外一方的过程,犹如一座天平上的平衡点,那边占优势那边就是赢家。

如果一个人“正气内存”,抵抗力强,就不会轻易受到“病邪”的感染,而正气弱者经常生病,这便是个体内的“正气” 内存的多寡不同而而决定其得病与否。

这就是中医治病观中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它出自于《黄帝内经》中,意思是体内存在旺盛的正气,邪气就不容易侵犯;反之,邪气之所以侵犯人体,必定是由于正气之虚弱。

—————2—————天人合一,先有天,才有人,天道产生人道,天道决定人道。

天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就是太阳的重要性,就是能量的重要性。

天人合一在中医里来讲就是整体观——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体生命的产生和维持,疾病的产生和治疗都受自然规律的影响。

在中医里,描述这种整体观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学说,其实质是能量的变化。

能量就是阳气,阳气就是人的正气,艾灸扶阳就是扶助人身正气。

阳气是人体生命的动力,也是对抗疾病的力量,故艾灸扶阳是对生命根本的维护和扶持,是最妙医法!—————3—————所谓“不正”即为邪,邪气相对正气而言,是指一切不正常状态,一般地说,邪气是指一切致病因素。

邪气包括内生和外来两部分。

内生之邪,是由于机体调节失灵或防御机能缺陷所致;外来之邪,多是由自然界和社会因素对调节机能的干扰或对防御机能的破坏所造成。

具体些说,邪气的来源大致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包括:六淫及疫疠、七情过度、饮食不节、劳逸失当、虫兽侵害及创伤、痰饮水湿、气滞血瘀。

清毒、和调、养正——三步享健康

清毒、和调、养正——健康三步骤健康的本质是‎人体的“动态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防御和‎调节两大体系‎,共同构成了抵‎抗和适应内外‎刺激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称为‎“正气”,而造成机体内‎在平衡失调的‎各种因素则称‎为“邪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能维持机体‎的“动态平衡”。

御坊堂根据“中医治疗八法‎”,以恢复人体固‎有动态平衡为‎目的,创新提出了“清毒、和调、养正”的健康理念,恢复机体平衡‎,让你三步享健‎康!◎清毒——清除体内垃圾‎和毒素,来祛除导致机‎体内在平衡失‎调的“邪气”;◎和调——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变人体“正气”与外界“邪气”的对比关系,使人体各个脏‎腑在功能运转‎上达到和谐;◎养正——有针对性地补‎养身体脏腑的‎“虚”、“缺”,补益“正气”,维护机体健康‎。

御坊堂海狗油‎软胶囊清毒—清除血液垃圾‎人体内垃圾堆‎积的重要场所‎为血液循环系‎统,由于血液垃圾‎引起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日益困扰着人‎类。

Ω-3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成份D‎P A、DHA、EPA参与人‎体生化过程,具有促进大脑‎及神经系统生‎长发育、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含‎量、软化血管、调节胰岛素分‎泌等功能,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栓塞的‎发生,对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有帮‎助。

然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Ω-3不饱和脂肪‎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而海狗油是大‎自然中最好的‎Ω-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

御坊堂海狗油‎软胶囊◎主要原料:海狗油、维生素E◎功效成份及含‎量:每100g含‎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10.0EPA (二十碳五烯酸‎)≥7.8gDPA (二十二碳五烯‎酸)≥4.7gSquale‎n e (角鲨烯)≥2.5g◎保健作用:调节血脂、延缓衰老◎食用方法:每天2-3次,每次2粒◎适宜人群:中老年人、血脂偏高者◎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有出血倾向和‎出血性疾病患‎者编号:580 规格:1000mg‎×60粒价格:¥290.00元D值:190D御坊堂灵芝螺‎旋藻片和调—增强身体免疫‎力螺旋藻是营养‎全面的纯天然‎绿色健康食品‎,它能够迅速补‎充营养,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大学mooc中医养生与亚健康防治选修课(孙升云)章节测验答案

第一周中医养生与亚健康概述1单选(2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春夏养,秋冬养”的四时顺养原则。

A.阴、阳B.气、血C.血、气D.阳、阴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2单选(2分)金元四大家属于脾胃派的是。

A.朱丹溪B.李东垣C.刘完素D.张从正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3单选(2分)运动和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静以养,动以养。

A.血、气B.津、液C.神、形D.阴、阳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4单选(2分)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A.肾B.心C.肝D.脾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5单选(2分)《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精竭则身惫。

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衰,病至则身危”。

A.血B.气C.阴D.阳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6单选(2分)《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的养生保健意义。

A.协调脏腑B.保养正气C.清静养神D.劳逸结合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7单选(2分)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A.经络B.血脉C.络脉D.经脉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8单选(2分)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是。

A.形神合一B.动静统一C.协调脏腑D.天人合一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9单选(2分)《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现了的养生思想。

A.持之以恒B.正气为本C.调养气息D.综合调理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10单选(2分)脏腑的生理,脏以“”为其特点,腑以“ ”为其特点。

A.泻、藏B.阴、阳C.藏、泻D.阳、阴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代 医 学 认 为 ,只 有 在 身 体
萝 卜。因 为 时令 果 、 是 和 自然 界 菜
的 阴 阳气 化 相 顺 应 的 ,它 得 天 地
力 是 指 肌 体 识 别 和 排 除 抗 原 性 异
物 的一 种 功 能 , 人 体 本 身 具 有 的 是 排除异 物 、 卫 自己的免疫 系统 , 保 又称 “ 自愈 系 统 ” 其 中包 括 免 疫 、 ,
处 于 正 常 的新 陈 代 谢 即 “ 对 稳 之 气 最 浓 厚 ,所 以 营 养 价 值 也 最 相
定 的 内 环 境 ” , 内 的 一 切 调 节 高 。中 医还 强 调 饮 食 一 定 要 全 面 , 时 体
系统 和 指 挥 系 统 才 能 正 常 发 挥 各 不 能 偏 食 , 谷 杂 粮 、 、 、 菜 五 果 肉 蔬
然界 与人 类 是一 个有 机 的整 体 ,
人 们 要 想 健 康 、 寿 , 养 好 正 气 长 保
危 急 症 状 确 有 良好 疗 效 的 激 素 类 想 健 康 的生 活 ,就 要 控 制 好 自 己
药 物 , 杀 菌 、 病 效 果 是 中药 所 其 治 的情 绪 ,不 仅 要 以宽 容 的心 态 对 人 、 己 、 事 , 要学会解压 。 对 对 还 “ 非 草 木 , 能 无 情 ” 遇 到 不 舒 人 孰 ,
些 季 节 性 疾 病 的 发 生 就 是 这 个 道
病 。如 肝 气 郁 结 的人 通 常会 焦 虑 、 食 欲 降 低 、 眠 、 压 升 高 , 可 失 血 并
疗 方 法 ,针 对 的 并 不 是 人 体 感 染
导 致 肾 上 腺 素 分 泌 增 多 、免 疫 力 理 。再 有 现 在 的 城 市 生 活 很 舒 适 ,
良的生 活方 式 等得 到 有 控制 。 但较 重 的疾 病 就应 抓 紧诊 治 , 并

( 四)良 好 的 情 绪 是 健 康 的 保
早 在两 千年前 , 医就有 “ 中 喜 伤心 ” “ 伤 肝 ” “ 伤 肾” “ 、怒 、悲 、 忧 伤 肺 ” “ 伤 脾 ” 认 识 , 出 了 、思 的 指
人 类 生 活 在 大 自然 之 中 , 自
使 缓 解 由感 冒引 起 的 鼻 塞 、咳 嗽 等 而 入 , 人 体 内环 境 失 衡 。所 以 , 然 界 的 变 化 也 会 引 起 人 体 内环 境 一 症 状 罢 了 , 要 休 息 好 、 养 好 , 不 要 过 分 依 赖 药 物 ,而 忽 视 自身 的变 化 。以 气 候 为 例 : 年 四季 有 只 调 感 冒多 数 是 可 以 自愈 的 。 又 如 某
境 、防 御 疾 病 和 康 复 自愈 等 的能 干 , 之 所 凑 , 气 必 虚 ” 因 此 , 邪 其 。
力 。 中 医 的正 气 学 说 相 当 于 现 代 医学 的免 疫 学 说 , 抗 病 能 力 这 一 从
五谷为 主 , 、 、 为辅助 , 能 肉 菜 果 不
保 养 好 人 体 内 的 正 气 是 中 老 年 人 颠 倒 过 来 ; 且 还 主 张 要 吃 “ 令 而 时
可 使 人 体 生 理 机 能 处 于 最 佳 状 境 , 反 过 来 影 响 人 体 的 内环 境 , 又
态 ,能 使 免 疫 系 统 发 挥 最 大 的 效 对 人 体 的健 康 造 成 危 害 。 综 上 所 述 ,我 们 不 难 看 出 自
肼 ,治 疗 各 种 炎 症 用 的 抗 生 素 类 应 , 拒 各 种 疾 病 的袭 击 。也 就 是 抗 药 物 ,对 维 持 肌 体 功 能 和 平 衡 起 说 愉 快 、 悦 的 心 情 , 给 人 以 正 喜 会 着 重 大 作 用 ;对 某 些 严 重 疾 病 和 面 的 刺 激 而 有 益 于健 康 。所 以 要
能力。
的情 况 ,可 见情 绪 对 健 康 影 响极 然 、 受 生 活 的 同 时 , 大 自然 环 享 对
大 。现代 医 学 已 证 实 , 良好 的情 绪 境 也 造 成 了 污 染 , 污 染 后 的 大 环
西 医 治病 原 理 不 同于 中医 , 它是对 疾 病采 取 对抗 性 的疗 法 , 如 治 疗 肺 结 核 用 的 利福 平 、异 炯
有 一 种 说 法 , 病 都 是 吃 出来 的 ” “ ,
使 有 外 邪 侵 袭 也 不 易 生 病 。所 谓 如 艾 滋 病 , 所 以被 称 为 “ 治 之 确 有 一 定 道 理 。那 么 怎 样 进 食 才 之 不 正 气 ,是 指 人 体 维 持 正 常 生 命 活 症 ” 其 根 本 原 因是 免 疫 系 统 已无 能 维 持 内环 境 的 稳 定 ?中 医认 为 , ,
影 响 着 人 的 肌 体 ,所 以 人 类 要 随 气候 的 变化 而 变化 。 人 类 对 自 然 界 气 候 的 适 应
根 据 病 情 选 择 治 疗方 式 。
也 气 情 绪 与健 康 的关 系 。情 绪 内 伤 会 性 , 有 一 定 的 限度 , 候 的 变 化
中 医诊 治 疾 病 是 从 人 的 整 体 直 接 影 响 相 应 的 脏 器 ,使 脏 腑 气 超 过 了 人 体 的适 应 能 力 ,或 者 人
典 型的例子是 “ 冒”事实上 , 感 , 目
和病 毒 进 化 成 对 人 类 健 康 危 害更
( )人 类 要 遵循 大 自然 的 规 五
前 还 没 有 药 物 能 直 接 治 疗 感 冒 这 大 的 新 病 株 ,而 且 还 会 大 量 杀 灭 律 才 会 健 康 种 疾 病 。所 有 的 抗 感 冒药 不 过 是 体 内 的正 常 细 菌 ,让 致 病 菌 乘 虚
排 异 、 复 ( 合 和 再 生 )代 偿 、 修 愈 、
自的 功 能 ,也 就 是 中 医 所 讲 的 正 全 面 摄 入 才 能 补 偏 救 缺 ,人 体 内
内分 泌 调 节 及 应 激 等 能 力 。 当人 气 足 。要 使 内 环 境 处 于 相 对 的 稳 环 境 才会 稳 定 、 体 才 会 健 康 。中 身
体 感 受 外 邪 生 病 时 , 自愈 系 统 可 定 状 态 ,就 必 须 保 持 人 体 内 的 各 老 年 人 要 学 会 有 规 律 地 进 食 , 早
以敏 感 地 捕 捉 到 人 体 的异 常信 种 成 分 和 数 量 上 的 相 对 固 定 , 比 餐 要 吃 饱 , 以加 一 点 蛋 或 肉 , 可 保
的基 础
不 适 、 击 病 邪 。所 以只 要 人 体 内 抗
饮 食 是 维 持 人 体 生 命 的 根 本
人 体 偶 尔 出 现 的发 热 、 泻 , 吐
的 正 气 足 ,很 多 病 邪 是 可 以 预 防 保 证 。 如 果 饮 食 不 加 控 制 , 、 酒 肉 其 实 是 人 体 自愈 能 力 的体 现 。如
动的生 理 机 能 ( 括 脏腑 、 络 、 包 经 法 恢 复 正 常 状 态 。 中医 宝 典 《 内
饮食 应 “ 谷为 养 、 菜 为充 、 五 五 五
气 血 等 功 能 ) 自我 调 节 、 应 环 经 》 就 指 出 “ 气 存 内 , 不 可 果 为 助 ” 也 就 是 说 , 食 应 该 以 、 适 早 正 邪 。 主
且 能 够 自愈 的 。 如 果 人 体 的正 气 无 度 或 偏 食 就 会 破 坏 身 体 的 “ 内 人 体 受 感 染 时体 温 升 高 ,是 为 了
养生 保键 谚语 衣服 早 补补 丁少 、 有病 早 治痛 苦少 。 5
娱 发 抵 御 某 些 病 菌 的 繁 殖 ; 吐 泻 是 及 如 用 得 过 多 过 滥 ,不 仅 使 致 病 菌 几 个 朋 友倾 诉 一 番 、 乐 一 番 , 对 把 不 适 的 异 物 从 体 内 排 出 。 最 产 生 耐 药 性 , 导 致 大 量 的 致 病 菌 泄 一 下 , 健 康 是 非 常 有利 的 。
的 能力 。
春暖 、 热 、 凉 、 寒 之分 , 日 夏 秋 冬 一 也有朝则为 春 、 日中 为 夏 、 日入 为 秋 、 半 为冬 的 变 化 , 些 变 化 都 夜 这
些 轻 度 的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尿 病 、 糖
脂 肪 肝 、 风 病 等 , 可 以通 过 均 痛 都 衡 的饮 食 、适 度 的 运 动 和 改 变 不
出发 ,重 视 调 整 脏 腑 器 官 的 功 能 及 其 相 互 之 间 的 平 衡 与 协 调 。 中
医 应 用 的 中 药 、针 灸 、 刮 痧 等 治
机 逆 乱 、气 血 失 调 而 诱 发 各 种 疾
体 的调 节 机 能 对 自然 界 变 化 不 能 做 出适 当 的调 节 便 会 生 病 ,如 某
口 天 津 中 药 学校 高 级 讲 师
周 友 华
中医学很 重视 人体 内 的 “ 正 衰 微 或 免 疫 系 统 遭 到 破 坏 ,那 无 环 境 稳 定 ” 产 生 各 种 疾 病 。 现 在 , 气 ”并 认 为 只要 人 的 正 气 旺 盛 , , 即 论 中医 、 医谁也挽 救不 了生命 , 西
的健康之本 。 果 、 ” 也 就 是 应 季 果 、 , 夏 菜 , 菜 如
角 度 讲 , 气 与 人 体 免 疫 力 的 含 义 正
基 本 一 致 。现 代 医学 所 讲 的 免 疫
( )相 对 稳 定 的 内环 境 是 正 天 的 西 红 柿 、 瓜 ; 天 的 白菜 、 一 西 冬 气 足 的 保 障
于 往 症 状 。 其 目的 在 于 增 强 人 体 本 身 心 脏 病 的 风 险 ;不 少 癌 症 患 者 在 献 , 是 往 田里 施 化 肥 、 植 株 上 的 正 气 ,激 发 和 扶 持 肌 体 的 自愈 发 病 前 都 曾 有 过 心 情 抑 郁 、压 抑 撒 农 药 … …人 类 在 能 动 地 改 造 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